最新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优秀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3 15:12:14
最新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优秀20篇)
时间:2023-12-13 15:12:14     小编:紫衣梦

教案是一种记录教师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的重要工具。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在以下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案实例,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一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三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内容:

复习内容:第三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三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2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4.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二)复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169页齐读生字。

2.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3.对读错的字,要求学生用记字法记忆,并组词了解字意。

4.课件出示。

寓叼悔猎嘱。

偶叨诲猪属。

劝盘硬痛裂。

边般便通列。

悲箭幅肃晌。

排剪副萧响。

悉审悦愈惨。

采申说愉参。

(三)复习课文。

1.背诵第9课。

2.复习第10课。

3.读读课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

4.你还能说出哪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呢?

5.诵第11课最后两个自然段。

6.课件出示。

1.“亡羊补牢”的“亡”的意思是________,“牢”的意思是________。

2.《亡羊补牢》讲了一个人的羊圈破了个窟窿,狼叼走了一只羊,养羊人____________。第二天,狼又叼走一只羊,养羊人________了,赶快_______________。从此,他的羊再也没________。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_____________,认真改正,就__________。

3.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________走。他的______越好,________的本领越大,________带得越多,______得越远,就越___________楚国。

4.我想对这个楚国人说:“你太________了,你选错了________,如果不听别人劝告,及时改正,无论再怎么努力,都_____________________。”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

(四)复习园地三:

1.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变。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2.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薄处裂。

亲身下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盆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鹰。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二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二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复习内容:第二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二单元的知识。首先让我们来复习读课文。

(二)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出示填空:

翠鸟的颜色非常_______。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_______,_______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__________________。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_______。翠鸟小巧_______,一双____________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____________的嘴。翠鸟鸣声_______,爱__________疾飞。尽管小鱼这样机灵,还是难以_______翠鸟锐利的眼睛。它______苇杆,像_____一样飞过去,_____起小鱼,_____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_______走出家门,_____着料峭的春寒,_____着满天飞舞的大雪,_____着冻得坚硬的山路,____________冻僵的燕子。从这些所填的词中,我们体会到人们对动物的____________。

补充修正:

(三)复习第二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8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对读错的字,要求学生用记字法记忆,并组词了解字意。

4.堂上听写,集体订正,及时反馈。

(四)复习第二单元复习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3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要求不会读的生字做出记号,课后补缺。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4.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秆陡饲喘复。

杆涉词端腹。

犁殊泛骤疲。

黎珠眨聚皮。

踏葱砍*州。

稻匆欢颗洲。

(五)复习语文园地二。

1.我的发现。

2.复习反义词,同桌相互提问。

(六)我会填。小黑板出示:

清对廉对功对正对。

奖对优对善对勤对。

(七)补充下列句子。

千山响杜鹃。漠漠漠水田飞白鹭。

雨里鸡鸣一两家,。,点水蜻蜓款款飞。

叶底黄鹂一两声。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词语,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景色的特点,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爱恋乡村景色、热爱大。

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主选择喜爱的形式进行习作提升,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重点:品词析句,感受乡村四季景色之美,体会作者对家乡深深地依恋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写法,进行随堂习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交代目标。

师:轻轻地推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感受他细腻的笔触,共同到《窗外》这篇优美的散文中继续“析词句,品写法”。

二、复习词语及写作顺序。

1、齐读词语。带着情感,读出词语的意思。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窗外美景的?(板书:春、夏、秋、冬)。

三、品词析句,探究重点。

1、出示自学提示,汇报方法,学生自学。

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a、春季。

点拨:1、春天里,农民们披着如丝细雨,赶着水牛耕田。

(出示图片)师:雨中耕田,播洒希望,让我们感受这份清新、自然。指导朗读。

2、细嫩的草叶,给田野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

(同步课件演示“抹”的动态过程。)教师语言渲染:大地刚刚睡醒,在春雨的滋养下,细嫩的草叶慢慢伸展娇巧的腰身,它像一位柔情的画师,轻轻地、均匀地将薄薄的绿色抹在田野上,送给我们一幅如诗的画卷。所以说,“抹”字用得十分准确,它给田野的变化赋予了一种充满生机的动感。看着这种变化,你是否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你能把这句话变成一句诗吗?(草叶又抹田野绿或草叶又绿田野上)在这诗一般的意境中,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3、指导整段朗读:春雨如丝,像给农民披了一件蝉丝衣。水牛悠闲地在田间耕作。细嫩的草叶将飘逸的绿色抹在田野上。你坐在窗前,嗅到的是泥土的清香,听到的是鸟儿的妙音。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春景图哇!让我们到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畅游一番吧。(想象读)。

过渡:窗外的春季美如画,(板书:春之美)窗外的夏季又有怎样的趣味呢?

b、夏季。

点拨:1、夏天,小溪上映着夕阳。暮色中,孩子们在水中无拘无束地嬉戏,笑声、歌声一齐由窗外飞进来。

(出示图片)师:金色的夕阳,金色的小溪,金色的孩子尽情嬉戏,现在,你就置身于这金色的世界,自由玩耍,你的心情怎样?(开心、兴奋)读出你的开心、兴奋。(指名读)。

过渡:夜里就更有趣了。

2、课件出示:夜里,微风习习,蛙鸣声声,萤火虫在草丛里闪闪发光,星星一眨一眨的,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齐读)。

师:伫立窗前,感习习微风,听声声蛙鸣,赏萤光闪闪,看星星眨眼。这静中有动的情趣在胸中流淌,谁愿意读出这种情趣?(赛读)。

师:窗外的夏日是充满趣味的,(板书:夏之趣)让我们再去体味一遍这夏之趣。(男女生对读,男生读暮色中的部分,女生读夜里部分。)。

过渡:窗外的秋天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图片及文字,一齐读出秋天的喜悦,(板书:秋之喜)边读边想象那五谷丰登,欢声笑语的热闹场面。

过渡:白雪覆盖的冬日会有怎样的情趣呢?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课件。评读。

教师出示大鹅和鸭子图片,学生看图片,发挥想象,为作者的冬之韵续编。

(例:几只大鹅正在进餐,一只威武的大鹅时而进餐,时而引吭高歌;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像士兵一样在窗外巡逻。)。

四、总结写法,升华主题。

1、师: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抓住景物特点为我们展现了从前乡村的春之美,夏之趣,秋之喜,冬之韵。思绪由遥远的从前回到现实,不禁感慨道:学生齐读最后一节。(板书:古朴美丽)。

2、过去的乡村已变为城市,面对此情此景,作者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板书:深深地怀念)。

3、窗外有太多的风景,曾日日与作者相拥,这份美好的回忆,这份浓浓的深情,已在作者心中注入永恒,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情一起读读开头和结尾,(课件出示)在品味的同时,请同学们想一想: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板书:首尾照应)。

4、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开头和结尾是总的概括,中间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具体写,也就是分写,这种结构方式叫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它会使文章的层次十分清晰。

五、拓展阅读。

2、乡村窗外的景色是清新自然的,那么城市中窗外又有怎样的景致呢?

默读《窗外》,思考:这个小朋友家的窗外有什么样的风景?

3、还有一位小朋友,他家窗外有一片竹林,让我们快到这片竹林中看看吧。

自由读《窗外的竹林》,用直线画出小作者敬佩竹子的原因。

六、习作提升。

1、师:刚才我们阅读的三篇文章,有两篇是和我们差不多大小朋友写的,同学们想不想也当回小作家?老师也想一显身手。(课件出示诗化《窗外》)指名读。

2、出示习作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动笔习作。

3、展示习作。

七、结语:窗外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的心,爱家乡、爱大自然、爱身边一切美好事物的心。只要你拥有这颗热爱之心,你的生活就会无限精彩。(出示课件)。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四

复习目标:

1.掌握第八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复习内容:第八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8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3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二)复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164页,和同桌一起读生字。

2.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3.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4.听写生字。

5.集体订正。

(三)复习语文园地八。

1.读一读我的发现中的形近字。

2.你还会说哪些四字词语呢?让学生进行积累。

3.读读背背,先自由读,再进行诵背。

(四)课堂练习。

1.形近字组词。

导继旅狠。

异断旋狼。

科归载端。

料旧截瑞。

2.补充下面的歇后语。

八仙过海——。

孙悟空大闹天宫——。

韩信点兵——。

张飞穿针——。

包公断案——。

姜太公钓鱼——。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五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60人,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课能专心听老师上课,认真做课堂笔记。有一部分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没有良好的认识,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存在着惰性,喜欢依赖老师和家长,不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靠的还是死记硬背。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一只小鸟》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五册)中第五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文的作者是冰心。文中主要讲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唱歌、孩子们用弹弓大中了小鸟,两只老鸟接住了小鸟把它带回巢中。从此孩子们再也听不到小鸟的叫声。文章批评了不爱护鸟类的行为,歌颂了亲情的伟大。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总结课文内容,并结合课文练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按照指定意思为课文划分层次。

4、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总结课文内容,学习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学习为课文划分层次。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自制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你最喜欢什么鸟儿?

2、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鸟儿的存在显得生机勃勃,因为有了鸟儿的存在显得绚丽多彩。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一只小鸟》一课,共同关注一只小鸟的命运。

3、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文中的一只小鸟给大家留下了一定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1、2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这是一只的小鸟。

2、交流汇报。

这是一只可爱的、幼小的、快乐的、幸福的、爱唱歌、歌声动听的、爱欣赏风景的小鸟。

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3、多美的景致,多可爱的小鸟,再加上小鸟清脆柔美的歌声,这是一副多么美丽、和谐的自然图画啊!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齐读课文1、2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3――6自然段。

鸟儿欢快的歌声吸引了树下玩乐的孩子,他们天天来听小鸟唱歌。可是有一天,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发生了。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3至6自然段,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或感受。

2、汇报交流。

(1)它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从这句话看出小鸟的伤势很严重,“跌”是完全失去控制,很重地摔下来。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

(2)斜刺里两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从这句话能够看出老鸟对小鸟非常关爱,体会到亲情的伟大。“箭也似的”像箭一样快,说明它们此时此刻内心非常着急。抓住“箭也似的”指导朗读。

自己试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从这句话体会到小鸟的伤势很重可能有生命危险……。

师:刚才还活蹦乱跳、高声鸣唱的小鸟转眼间正痛苦地流着血,正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你觉得此时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可怜的、不幸的、痛苦的、命运悲惨的……)。

是啊!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一幕啊!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好这句话吗?

试读,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课文7、8自然段。

指名说。

2、因为孩子的一时贪玩,让这么可爱无辜的小生命受到了伤害,让我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此时孩子们的心情。

点生汇报。

师:小孩的爱是自私的,爱的方式不对,爱它就让它更加自由,爱它就应该让它更加快乐,爱它就让它更加美丽,爱不是占有。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故事讲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如果让你对文中的孩子说几句话,你会说些什么?

出示白居易的《鸟》诗。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岂止是“子在巢中望母归”,同样还有“母在巢中盼子归”,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何况我们今天的少年儿童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向所有的人发出“莫打枝头鸟”呼声吧!

七、总结。

作业:每一只美丽的小鸟都对世界充满了幻想和希望,但文中的这只小鸟却怎么也没有想由于人类的贪婪使它惨遭不幸。小鸟的命运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大家想像一下,那只小鸟后来怎么样了?续写一段话。

教学资源: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六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2人,学生两级分化明显。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对语言方面的知识较为敏感。有个别学生的习作能力已经远超同班其他学生。当前,他们正处在从低段到中段的一个过渡期,他们需要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较快的适应转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把握准确的心里定位,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和积淀丰富的知识经验。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学习习惯不好:字迹潦草,作业不按时完成,平时没有预习习惯,课外书看得少,日记写得2、3句的流水帐等等。给他们的发展带来困难,同时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有些缺乏。如何辅导好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成绩是重中之重。

总之,据我的观察了解,本班是具有一定潜力的,本学期将针对本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和广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36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6篇,略读课文7篇。教材设计了九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儿童生活、科技环保、珍爱生命、自主自立、哲学故事、关注人类与自然、了解传统习俗、热爱自己的家园、塑造美好的情怀等。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个单元由精课课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与运用组成。精读课文后面有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在文中用红色拼音标注,随课文出现的不要求默写的生字用黑色拼音标注),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安排会写的字。全册书要求认识会写232个字,。

每积累与运用由八个栏目组成。:“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点击成语”、“开心一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园地”。

三、目标要求: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会写232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重难点。

1、抓好落实字词读写教学。巩固所学字词的认读和书写。指导学生用钢笔、圆珠笔书写。

2、加强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自主积累文质精美的语句。

3、指导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设想: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这里强调的就是自主创新,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同时创造机会最大限度的体验学习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并由此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行为。

六,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从读学写,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4.重视朗读指导,给学生示范,听录音或范度,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培养语感。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5.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贴近学生生活,提高交际的信心,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6.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七

复习目标:

1.掌握第四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内容:

复习内容:第四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课文,检查背诵。

1.四人小组练习读课文,教师巡堂检查。

2.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齐读、指名读。

(二)复习第四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3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三)复习第四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164页齐读生字。

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2.对读错的字,要求学生用记字法记忆,并组词了解字意。

3.课堂上听写,集体订正,及时反馈。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浩瀚、遨游、沐浴”等词。

2、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3、体会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读书的乐趣。

4、有语气地朗读全诗。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诗歌,会认识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

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小小的书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书,花初步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

2、至明看火车,检测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自读诗歌。

2、读完诗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爱读书?

作者为什么把书橱比作是“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感悟2—5小节,体会读书的乐趣。

读最后一小节,面对书中的无穷的宝藏,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配乐朗读,放飞想想谈感受。

1、指名配乐朗读课文。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来谈。

3、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五、总结评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再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内容。

2、完成古诗《观书有感》。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

二、感情朗读,回顾全文。

三、完成读一读,背一背《观书有感》。

1、自由读古诗。

2、再读古诗,结合插图,自悟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提出不会写的字全班交流解决。

2、重点指导“瀚、尊”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鼓励孩子积累好词好句,摘抄有关读书书的名言警句。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九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五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复习内容:第五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五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5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要求不会读的生字做出记号,课后补缺。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二)复习第五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1.同桌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用组词、加一加、减一减、形近字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4.堂上听写,集体订正,及时反馈。

(三)复习课文,检查背诵。

1.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

2.小组挑战赛检查。

3.读一读18课中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

4.你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在班上说一说。

(四)复习语文园地。

1.我的发现:还有哪些这样带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呢?

2.那你还能说出一些反义词吗?

3.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古诗《游子吟》。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一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7个“唐睹载淘蒸驱绘”;理解“玩偶、亲睹、先驱”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迪斯尼乐园中最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3、能讲一个“卡通明星”的故事。

4、了解迪斯尼乐园是世界上的现代化儿童游乐场,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学课文。

1、今天,我们要去一座特别的乐园玩,可是要先过一关,乐园的大门才会向我们敞开。请仔细观看图片,看看1——4的位置上出现些什么人物,比比谁记得牢,说得对?(游戏导入)。

2、出现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高飞狗的图片。

3、刚才这些画面都是迪斯尼动画片中的人物,小朋友,你们用智慧开启了乐园的大门,瞧,米老鼠正在欢迎我们呢。我们即将进入的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28、迪斯尼乐园(出示课题)。

4、为什么称这座乐园为迪斯尼乐园呢?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相关小节,并在小节前打上五角星后读一读。

5、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最后一小节。

迪斯尼乐园是美国美术动画片的先驱沃尔特·迪斯尼在1954年创办的。他绘制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等形象深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

引读:现在我们知道了这座乐园之所以被称之为迪斯尼乐园是因为它是()。(1)。

而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等深受全世界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正是他的。(2)。

(1)读好“沃尔特·迪斯尼”,他是美国美术动画片的先驱,我们也可以说他是美国美术动画片的创始人。

(2)读好“绘制”,沃尔特·迪斯尼绘画创作的卡通形象让全世界的儿童喜爱不已。

二、深入学习课文。

1、那么以沃尔特·迪斯尼命名的迪斯尼乐园座落在哪里呢?它又是一座怎么样的游乐场?

快速阅读课文后与你的同桌合作完成填空:

迪斯尼乐园座落在(美国洛杉矶),它既是一座(现代化大型游乐场),也是(当今世界上的儿童游乐场)。

检查一组学生完成情况。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世界上的儿童乐园吧。

默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找一找,并用直线划一划,文中提到了迪斯尼乐园里有哪些“世界”。

(1)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幻想世界”“远古世界”“童话世界”)。

(2)在这三个世界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请你用“我在____________世界里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来说说。

(3)依次媒体出示“——全世界各民族的玩偶同台跳舞;——恐龙在爬、始祖鸟在飞;——鸭子唱歌、狗熊跳舞……”

(4)师生配合读:瞧,我们在迪斯尼乐园的“幻想世界”中,可以看到——;在“远古世界”里,我们可以看见——;而在“童话世界”中,我们还可以看见——。

(5)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世界”文中没有直接介绍,而如果你乘坐汽艇漫游,沿途就可以进入各种不同的“世界”,比如在电动世界里,你有时会碰上电动机器人捧来“仙果”,而有时则会遭到“狗熊”的恐吓。那么请你再认真读读第二小节,想想还有哪些不同的精彩世界,并为他们取一个合适的名字,然后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6)媒体出示。

“电动世界”——有时碰上电动机器人捧来“仙果”,有时遭到“狗熊”的恐吓。

(7)(以小组形式交流后)老师也给他们取了名字,一起来看看吧。

(9)现在你能用课文中两个词语来形容迪斯尼乐园吗?(新奇、有趣)。

(10)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或几个“世界”大声地读一读。

3、出示补充材料。

(1)其实,迪斯尼乐园还有许多精彩的世界,请你读一读这段资料,看看谁读得好,并且从资料中了解迪斯尼乐园中的精彩世界。

(2)学生自评、互评。

4、迪斯尼世界还会不断的发展中,刚才课文和资料以及图片的介绍有没有给你些许灵感呢?现在迪斯尼乐园要聘请你成为他们的小小设计员,请你发挥想象力,模仿课文的句式在2分钟内设计1个更新奇、有趣的世界,写在你的评价单上。

(1)学生动笔写。

(2)写完之后,老师请1——2个小朋友交流,并且根据评价单的内容给予评价。

师:我真羡慕你丰富的想像力,更羡慕你会用、等词语来使设计的世界新奇而又有趣。

(3)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交流并按要求完成评价。(小组按示范进行活动)。

三、课后拓展。

迪斯尼卡通明星深得全世界人们的喜爱。瞧,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卡通明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看看他们是谁——(出示图片)请你们课后收集你最喜欢的一个卡通明星的图片和资料,以“我是一只(个)_______的______”开头,为他们做一个自我介绍。

课堂评价单:

在迪斯尼乐园中,还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世界呢。在“休闲世界”的中央大街上有优雅的老式马车、古色古香的店铺和餐厅茶室等;而“儿童世界”是专给孩子们设计、为他们所向往的娱乐天地;在“明天的世界”里,人们将置身于一个高度发达的环境中,并可亲自到“月球”上去游览一番;如果来到“拓荒世界”和“自由世界”,那就另是一个天地了,在这里人们可以重温当年各国移民在新大陆拓荒的种.种情景,和英国殖民时期美洲大陆的状况。

※我会读(自评)。

1分钟内我读了几遍,每读完一遍给自己一个笑脸。

我能从资料中了解迪斯尼乐园中两个以上新奇、有趣的世界。

※我会写。

§我能为“迪斯尼乐园”设计()个新奇、有趣的“世界”:

§我羡慕小组成员中____________(谁)设计的“()世界”,他(她)会用()、()、()等词语来使自己设计的“新”世界新奇而又有趣,下次我也要在写话中提高。

※我会讲。

我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二

1、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冒”是形容在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

3、“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因为在看荷花的时候,我把自己不自觉地当作一池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醉其中,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真的是太美了。

4、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有的才展开两三篇花瓣。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5、“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是比喻句,好处是能更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的多、绿、圆的特点。

四、《珍珠泉》。

1、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泉水清、深、绿。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语文园地一。

描写花草的: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

描写日月的:喷薄欲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

描写山峦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

五、《翠鸟》。

1、本文通过对翠鸟外形、动作的描写,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同时教育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2、翠鸟羽毛颜色鲜艳、形体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

3、介绍翠鸟的颜色时写作顺序是:先写头,后写背上,再写腹部。

4、“爱贴着水面疾飞”生动地体现出翠鸟动作轻盈、迅速的特点。

5、“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三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读熟课文。

2、教师准备:备写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信任。

导入语:我写一个词,相信大家都认识。(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

2、说说对信任的理解。

(1)信任是什么呢?你能说说你身边与信任有关的经历吗?(学生自由谈,请4位学生说)。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读课题。

(3)同学们,很巧,有一位美国作家,盖尔布兰克,也有过一次和信任有关的经历,今天,让我们随着盖尔布兰克一起感悟、体会信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课文都预习了吗?请同学们自由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待会儿我们请同学来读读。

2、指明读课文,正字音。

这篇课文有九个自然段,我们请九个同学来读,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漏字、错字。

3、读生字,记字形。

(1)谁来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一个人读五个。(请四个同学度)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仔细听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2)全班齐读生字,声音由小到大读,每个字读三遍,边读边记字形。

(4)齐读生字,,一个字读三遍,边读边记字形,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写的字。

4、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2)对,时间顺序。

课文先写(“我在去婆家的路上,每次都看到一个告示,终于决定去看个究竟。)接着写(我和丈夫采摘桃子的过程),最后写(付钱的过程)。

5、画出有关“告示”的句子。

(1)是啊,整个故事都是因为一块儿告示牌引起的,这告示告示牌上到底写了什么,它是怎样把我们引入桃园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告示”的句子。

(2)画完了的同学请举手,请你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3)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就这样,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告示,我和丈夫终于到达了桃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期待下节课的精彩!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四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激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激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师。

燕子闹春教学课件。

学生。

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1.你喜欢猜谜语吗?猜一猜:身穿黑色袍,尾巴像剪刀,消灭害虫是能手,每年春天都来到。

3.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从课题里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课题旁边。学生谈论,读课题。

一、初读指导,感知内容。

1、自学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自由轻读课文。检查、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检查指导:读生字、词语。

3、分段读课文。

4、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小燕子,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五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从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事迹中受到教育。

2、弄懂发明靠天才还是靠勤奋,为其中的一种说法找到理由。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读第1~2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实验呢?

四、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

1、读第3~5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

2、在火车上发生了什么意外事故?爱迪生受到什么打击?

3、面对这样的挫折,爱迪生怎样对待的?

4、从哪些地方表现他顽强做实验呢?

5、爱迪生怎样发明电灯呢?找出重点词语。

五、学习第三部分内容。

1、读第六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

2、什么是“发明”?爱迪生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

六、总结课文。

1、有人说爱迪生发明是因为他的天才,而爱迪生自己却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究竟那种说法对。

2、爱迪生是怎样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

3、看课文插图的意思,说说在什么地方?桌子上摆着什么?爱迪生在干什么?根据插图的意思,说说自己的体会。

七、巩固练习。

通过重点段的分析讨论,学生了解到了爱迪生是怎样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也从中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六

一、易错的生字:

扫:最后一笔横不能出头。

真:中间有三横。

关:最后一笔是捺。

写:“写”的偏旁是“秃宝盖”。

看、着:两个字的下半部分是“目”。

妈、奶:注意“女字旁”。

放、收:注意“反文旁”的写法。

气:最后一笔是“横斜钩”。

去:上面一笔为竖。

亮:和“高”区分开。

二、形近字、同音字。

西(西方)真(真正)看(看书)。

奶(牛奶)洗(洗手)直(一直)。

着(看着)妈(妈妈)话(说话)。

画(书画)太(太阳)收(丰收)。

午(中午)合(合唱)大(大山)。

放(放手)牛(黄牛)和(和平)。

爷(爷爷)爸(爸爸)。

三、易错的笔顺。

母奶女家。

四、重点词语:

父母眼睛医生太阳喜爱。

照顾改变离开精彩奇妙。

认真欢乐事情变化另外刚刚。

完全摆动火车票植树值日生。

元旦一篇小说满山遍野。

东张西望懂礼貌教师碗筷。

心愿等待胖乎乎脱鞋躺在。

五、词语搭配。

洗碗筷扫庭院美滋滋懂礼貌。

红润润胖乎乎跳舞蹈白花花。

晒棉被亮晶晶有趣的问题精彩的球赛。

满意的笑容胖乎乎的小手。

茁壮的树苗绿油油的小树。

亮晶晶的眼睛温暖的阳光。

六、反义词。

假(真)收(放)开(关)。

晚(早)笑(哭)来(往)。

七、辨字组词。

天太大。

()阳()家()气。

()累长()。

直值植。

()日()树。

正()价()。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边读边想,读中赏美景、想中会美景,体会秋天美妙的声音,涵咏秋天的韵味。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拓展联系,仿写诗文。

边读边想,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读中赏美景、想中会美景,体会秋天美妙的声音,涵咏秋天的韵味。

拓展联系,仿写诗文。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我们去听秋的声音,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我们来读词语。

2、师:同学们词语读的不错,那这节课你们想不想有更大的收获?

生:想。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去听听秋的声音。

二、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一)初读。

2、学生汇报。

3、师: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4、生汇报。

(二)美读。

1、自由读。

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这首小诗,喜欢读谁的声音就读谁的声音。

2、学生汇报读。

生1:我喜欢读落叶的声音。

生2:我喜欢读昆虫的声音。

生3:我喜欢读大雁的声音。

3、学生想象。

(1)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身子说:“。”

(2)听听,秋的声音,蟋蟀唱起离别歌:“。”

(3)听听,秋的声音,大雁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师:让我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三)再读。

师:让我们再去听一听秋的声音,感受秋的美妙。

1、指名读,读出秋天的美好。

2、齐读,让我们怀着这份喜悦,为金色的秋天送上我们的祝福。

2、学生仿写诗文。

3、汇报交流。

四、作业。

1、画一画你眼中的秋天。

2、收集有关秋天的诗歌。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八

1、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3、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5课《玩出了名堂》,首先,老师要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听写词语:显微镜、随意、调节、拜访。

同学们能认真写字真好!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应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

2、请同学们再齐读课题,想想谁玩出了名堂?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

3、导入:列文虎克是怎样在玩中做成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找寻答案。

二、探究感知。

(一)首先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学,然后小组汇报交流。

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列文虎克是怎样做成放大镜,又怎样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语句。

2、小组内读一读相关语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二)汇报交流。

1、列文虎克是怎样玩镜片,做成放大镜的?指名读相关语句。

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磨镜片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列文虎克一生一共磨制了400多个透镜,他会觉得磨镜片的过程枯燥吗?为什么?正因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不是三分钟热血,而是保持持久的兴趣,他才会磨了几十年镜片,多令人钦佩呀!让我们读出对他的钦佩之情吧。

同学们你们见过放大镜吗?你用放大镜观察过物体吗?想不想观察一下?下面小组合作观察,然后说说感受。

同学们并没有亲自去磨镜片,用放大镜去观察物体都会这么兴奋,那么列文虎克亲自磨放大镜,观察物体该有多兴奋呀!难怪他会对磨镜片这么感兴趣。

2、列文虎克用自己磨制的放大镜去观察物体,玩着玩着,他有了新想法,出示句子“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找学生接着读上面的句子。他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能想到这样的问题,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善于思考)。

师生合作读句子。

有了新想法就可以了吗?还应该怎么办呢?(大胆实践)。

出示句子“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指名读。他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情会怎样?指导学生读出兴奋,吃惊的语气。

如果你是列文虎克你还想去观察什么?想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

模仿上面句子,用“啊,不得了,——————————————-。”说话。

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观察多有趣呀!我们再带着兴奋、吃惊的心情读一读上面的句子。

可是,他用手长时间拿着两片放大镜去观察物体多不方便啊!他又有了新玩法,玩出了什么?再读发明显微镜的句子。(第四句)。

你能用手演示显微镜吗?找一名学生读第四句话,其他学生演示。同学们演示得很好。

列文虎克终于玩出了名堂,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列文虎克一生制成了247架简易显微镜。由于列文虎克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镜片的技艺,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显微镜。我们来看一张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的图片。出示一张显微镜图片。

列文虎克用自己发明的显微镜把身边的各种物体观察个遍,玩着玩着,他又有了惊人的发现。这个惊人的发现是什么?指名读读勾画的句子。出示句子。

说说“小生命”、“小东西”、“居民”指什么?(微生物)“小人国”又指什么?(微观世界)。

同学们想了解一下微生物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微生物。看资料袋内容。

我们再一起去“小人国”看看吧。看微生物图片。说感受。

微生物可真有趣,谁能再来读一读有关微生物的句子呢?

你们知道吗,一滴水里大约有几百万个微生物,人的口腔里有几千万,甚至上亿个微生物。列文虎克能发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你想对他说什么?(善于观察)。

3、列文虎克真了不起!他玩出了名堂,而且玩出了大名堂。谁愿意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你从哪看出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学生汇报。

结合汇报理解“玩具”指什么?“居民”指什么?

结合汇报理解“千里迢迢”,用“千里迢迢”说一句话。

(举中外名人玩出名堂的例子)。

随意的玩就能玩出名堂吗?

列文虎克和那些科学家他们在玩中能取得成就,你觉得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看板书说)。

把一自然段补充完整,读一读。

5、同学们平时也都爱玩,你们玩出名堂了吗?为什么?你今后打算怎么做呢?

三、拓展:

1、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说一说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2、作业:写你在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四、课堂小结:

“玩”虽然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但只要我们在玩中多观察、多思考,大胆实践,相信我们也会从中有发现、有创造。让我们都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我们也能玩出名堂。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九

1、《可贵的沉默》告诉我们要懂得关心父母,并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为什么大家都沉默了?答:因为大家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够好,感到很惭愧。爸爸妈妈都能记得自己的生日,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自己祝贺生日,而自己却从来没有想到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甚至不知道他们的生日。

3、“沉默”的“可贵”在于孩子们能够反思自己,能回报自己的爸爸妈妈。

4、你会怎样回报父母的爱?答:1)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担心2)生活勤俭,不让父母烦心3)不和父母顶嘴,不让他们伤心4)多做家务,让父母省心5)多和父母交流,让他们放心。

《她是我的朋友》反映了阮恒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从阮恒的动作中,我体会到他的心情是矛盾的。阮恒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我要救她。)——放下(我会死的。)——举起(她是我的朋友,就是我死了,我也要救她)。

2、阮恒为什么哭?答:他以为自己就要死了。

3、《她是我的朋友》中表示哭的词语有:啜泣、呜咽、哭泣、抽泣。啜泣——呜咽——哭泣是哭的声音越来越大,哭泣——抽泣哭声变小。从这四个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阮恒的内心是痛苦的。

4、阮恒在输血之前想——为了救我的朋友,我就是死了也值得。

5、医生会这样安慰阮恒——别紧张,输血不会有危险的,你不会死去的,一会儿就好了。你这样爱你的朋友,帮助朋友,你真棒!

6、阮恒如果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答:阮恒,你是我学习的榜样。以后,我也会关心、爱护同学。朋友遇到困难,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二十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恳求、公道话、迫不及待、大摇大摆”等词语意思。

3.能联系阅读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智斗巴依的过程,感受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身份。

1、板书课题。

2、理解“饭钱”的意思。

3、学生自学要求。

(1)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圈出课文中写到的人物。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他们各是什么身份。

(3)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4、交流。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4节),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的原因。

(一)从对话入手,感受阿凡提乐于助人。

1、理解“恳求”的意思。

2、体会阿凡提爽快答应穷人的恳求。

3、知道提示语在说话内容后面的作用。

(二)抓住“公道话”,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的原因。

1、体会提示语在说话内容中间的作用,借助提示语读好穷人说的话。

2、知道穷人恳求阿凡提说公道话。

3、理解什么是“公道话”。

4、角色转换,学生学说公道话。

5、教师点拨引导:巴依故意把闻饭菜的香味当成像吃了饭菜一样,要付饭钱。

板书:“吃”香味付。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5—9节),了解阿凡提智斗巴依的过程。

1、学习第5节,感受巴依与卡子相互勾结。

(1)过渡:阿凡提像你们这样讲公道话,行吗?为什么?

(2)关键词语:早就高兴地交谈着;迫不及待。

(3)借助提示语读好卡子说的话。

2、学习6-9小节,感受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1)默读课文,学生质疑,在书中作记号。

(2)分角色朗读。

(3)交流问题,随机解决几个问题。

(4)重点体会阿凡提的动作和语言。

出示句子:阿凡提从裤腰上取下一个小钱袋,举到巴依耳朵旁边摇了几下,问巴依:“你听见钱袋里响亮的声音吗?”

重点体会人物动作的含义,指导学生把提示语写具体。

(5)理解帐是怎么算清的。

出示句子:好,他吃了你饭菜的香味,我付给你钱的声音,咱们的帐算清了。

练习:巴依故意;那么,阿凡提让巴依,所以帐算清了。

点拨引导:阿凡提让巴依听到钱袋里的钱声,就像付了饭钱一样。

板书:听钱声“付”

(6)体会阿凡提想出的办法的巧妙之处。(板书:聪明)。

3、课文延伸,故事续编。

语言训练:阿凡提拉着穷人的手大摇大摆地走了,一路上,阿凡提和穷人会说些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学写人物的对话。

附板书:

“吃”香味“付”饭钱听钱声。

(饭菜)(钱)。

阿凡提。

聪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20371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