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到青城山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13:21:05
成都到青城山范文(16篇)
时间:2023-12-12 13:21:05     小编:MJ笔神

总结是对我们所经历和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过程,是对学习的一种回顾。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社会交往中的一项重要技巧,我们可以学习并不断实践。总结范文的内容和结构可以给我们一个参考的框架,但具体的写作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成都到青城山篇一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乘车经成乐高速公路前往今天的目的地乐山。

乐山位于成都西南。

我们要途经双流、新津、彭山、眉山、夹江五县市,全程约160公里,行车约2小时。

各位,我们现在正行驶在双流县境内。

请留意看一下,远处半裹着薄雾轻纱的竹丛人家、田埂上的桑麻、四季稻谷飘香...... (展开:桑蚕的传说、"天府"来源等)。

这里没有北方农村那种凝重、厚实感,也比不上江南水乡的灵秀,却有着淳朴和闲适。

双流县古称广都,在巴蜀古文化里与成都、樊都(广汉)并称 "三都"。

据史料记载,其境内曾是古蜀国建都的地方,因为此地处于成都市外围,又是下方,地理位置不甚优越,常饱受水患 (展开:成都水文化),故民谚有:"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出在双流县"。

斗转星移,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双流县一跃成为全国首批年产值超亿元的先进县,为成都市属各县首位。

往昔的"泥腿子"、"叫花子"今天被看作是建筑行业的"龙头老大"。

还有风靡全国乃至东欧、北美的"洁尔阴"恩威集团,也发端于此。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昔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得知自己的好友杜少府 (少府是唐朝一官职名称)要离京城去四川蜀州(今崇州市)做官时作的送别诗。

诗中的绝唱已为众多海外游子熟知。

但其中书两处地名大家知道吗?"三秦"是指今天关中地区,其由来是 "楚汉相争"时,得势的项羽把秦地(今陕西)分成三个管辖区 (雍、塞、翟);五津是指岷江在川西河段上的五个著名的渡口,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现在经过的新津。

新津是成都门户之一,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

相传,孟获乘诸葛亮北伐中原之机,频频侵挠,欲夺成都,当时就在此屯兵。

九十年代中期,成都平原发现了长江中、上游古文明的大量遗址 (展开:长江文明之源),其中之一的宝墩遗址,即是当地老百姓称呼的"孟获村"。

新津有很多名胜古迹,素负盛名的当推九莲山观音寺,里面有七幅至今保存完好的明代壁画,其最大特点是它突破了传统绘画所采用的颜料,而使用天然矿物质为颜料,配以珍珠粉,生漆等,并使用了沥粉贴金技法,使画面富丽堂皇,经久不坏,很值得观赏。

我们现在已进入浅丘陵地区的彭山县。

大家知道,"四川盆地"是全国著名的五大粮仓之一,它的东面为大巴山,北面为秦岭山脉,西面为岷山、邛崃山、大雪山,南面为大凉山。

因其群山环抱,天公造出一块相对平缓的绿洲,习惯上称它为"盆地 "。

要说"盆地",其实也是以丘陵为主的地带。

在连绵起伏的丘陵中都有一个特点,即除了一些植被外,更多的是套种的农作物,那都是因为人均耕地少的缘故嘛 (展开:四川人口构成)。

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满目青山,想必大家都猜到了,这是因当地政府积极落实中央政府坚决保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带,下大力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还有的能猜到吗?看看这青山绿水,这紫烟升腾的仙山(遥指彭祖山)!对了,是缘于当地出了个中国老寿星---彭祖。

传说彭祖长寿八百多岁,历经夏、商、周三代,晚年回到这里。

彭山县的江口镇茶场村是彭祖的故里和墓地。

史料记载,彭祖学识渊博、一身正气凛然,不屑官场阿谀奉承,告老还乡,修身养性。

在中国原始哲学里?quot;师法自然"、 "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等观点都不同程度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即人的行为一定要合乎自然规律。

你可以认识它、改造它,可以有"人定胜天"的精神,但不能违背它的规律(展开: 地球变暖、各类自然灾害)。

从养生角度讲也是这样,传说中的彭祖讲究的是"调理"、"纳气"、"导引",用今天的话讲,是否是要遵循自己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和谐呢?至于说他"炼丹"追求长生不老,以至于后来的帝王将相争相效仿,并影响到民间的那股荒诞之风,当然是不可取的。

但中国人传统"养身" 中的价值取向?"先天不足后天补"的学说是值得肯定的。

号称彭祖活了八百岁,其实不过是说他命长和人们对"生"的渴望。

直到今天,这个命题也还是各方专家孜孜求索的课题。

据说,这里正在建设一个能反映中国传统养身之道的博物馆。

(进入眉山县境)"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在座的各位知道这是指谁?对,是指苏东坡父子三个。

我们现在正经过他们的家——眉山,古称眉州,这是四川的一个农业大县,除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应该说她是因苏东坡而闻名全国的。

有人说,四川藏龙卧虎之地,"在川是条虫、走出是条龙"。

历史看,深处四川盆地的人因受外面世界的干挠少,不少时候,外面诸侯割据、战乱纷争,四川倒是成了避风港,加之这里有丰饶的土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四川人中有一种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农耕意识。

但这种意识并不涵盖四川人的全部,事实上,一些志向高远、胸怀大志的人,或是因种种原因外出谋生的人,外面的世界总是精彩的,当离开了家乡,客观环境的促成,往往能成就大业 (相对说)。

昨天走出了个苏东坡,今天又一个李东华(展开:古往今来)。

苏轼,号东坡居士,他出身在一个较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苏洵早有文名,母亲也能教他读《汉书》。

由于环境的熏陶,天资又聪颖,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北宋时期,中国?"城市经济"空前繁荣,但是 "积贫积弱"的政治局势呼唤出一大批政治改革家(展开: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

苏东坡"少有抱负",他积极参与是"任人"还是"法制"的争论,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黄州(湖北),先后贬官惠州、琼州。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有较多的机会接近下层人民,关心人民的疾苦,并在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方面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事情。

我们认识苏东坡,更多的还在于他的诗词方面,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游金山寺》 (展开:词人创作对后世的影响)。

我们从乐山转来时参观"三苏祠",对苏氏三父子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李东华在大家可能很陌生,中国体操界有一大批傻事宁、李小双、楼云等驰聘世界体坛的名手,而他们的大师兄李东华却老是出不了头,"无奈"客走他乡,在瑞士饱经磨难,居然一跃成为瑞士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荣获世界体操冠军的外籍选手,并因此获得终身"瑞士公民"的称号。

这,就是四川人民那种特有的 "韧"劲,你或许会说这是千百年来"盆地意识"积淀的一次喷发。

我却不敢苟同。

四川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常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们可别小视四川人哦!

现在经过夹江县,夹江是著名的书画纸产地。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她与巴比伦、古希腊并称人类文明三大策源地。

常让我们自豪的如礼教、历法、天文、地理、医学、饮食、服饰、建筑等,专家们如是说。

而我们常人没有不知道"四大发明"的,其中的活字印刷术据专家考证,就肇始于四川。

话说北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人民相对生活在一个比较繁荣的和平环境里,"城市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据记载,当时四川的茶、丝、粮、棉等大宗商品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以往那种靠铁钱、铜钱进行商品交换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精明的商人开始?"字号汇票的方式来取代沉重的金属钱,后逐步演变为"交子",即今天的纸币。

今天成都市内还有一处记叙当年官方印"交子" 的场所——椒子街 (因讹传,实为交子街)。

印刷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飞速发展起来的。

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说"原理,天下任何事都是相辅相成的。

印刷术依赖的正是纸,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或这或那发明了纸,但唯独我们国家发明的"蔡伦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可书写特性的纸。

从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纸,到明朝我国造纸业的繁荣,中国的经济向来都是居领先地位。

虽说是纸,但所体现的正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宣纸。

是我国的一张名片,凡从事书法、绘画艺术的人都爱不释手。

你们可知 "大千纸"吗?别忘了,能与"宣纸"相提并论的正是产在夹江的"大千纸"。

传说张大千年轻的时候,也和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一样好畅游名山大川,当游完峨眉山后,慕名来到这儿的造纸作坊,深深被这儿的每一道精湛的工序折服,出于对家乡的热爱,画家亲自指导改进纸的品质,并从此专用这里产的纸,夹江书画纸的发展,因此经久不衰,这就是"名人效应"。

好了,现在我们己进入乐山境内,乐山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风光秀丽,文物古迹甚多,著名的有乐山大佛,麻浩岩墓,乌尤寺,郭沫若旧居等,我们将在游览中再作详细介绍。

热烈欢迎大家来四川旅游观光。

在21世纪初到来的今天,朋友们带着对大自然风光的喜爱、对历史文化的吸引走到一起来,让我们共同去拥抱四川雄奇美丽的山川秀水,让我们一道去呼吸四川浓郁的风情画意和清新空气。

各位朋友,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司机姓 x,是一位具有多年山地驾驶经验的师博,同时也是一位藏族司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首先,我代表我们光大国际旅行社向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有幸与大家一起认识,有缘与大家一路同行,我俩将全心全意以优质的服务展?quot;四川"的形象和风貌,为朋友们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请大家支持、监督和指正我们的接待工作。

谢谢朋友们,谢谢!

"金鸡一唱天下白,路上更有早行人。"今天我们带着发现的眼光去捕捉每一处风景线。

大家知道昨天和过去,甚至更远的年代,有谁来到成都?成都有哪些早期旅游节目?早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就曾到过今天我们将要去参观的秦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游览。

唐代李白游历四川时,发出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的赞叹,杜甫对成都留有"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感叹。

宋代陆游心中的成都则是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

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院花溪?quot;中国人来了,外国人也跟着来了。

据历史记载,外国人来四川旅游始于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经陕西入川。

清光绪三十三年(1807年)十月到第二年十月,来到四川的外国人计达212人,包括领事官员、教师、医生等,他们的足迹远达现在的九寨沟方向和北川、汶川、茂县,打箭炉等地。

各位朋友:您们知道吗?四川到底拥有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哪些?

大熊猫---我国国宝和世界动物保护的标志

九寨沟、黄龙---占我国三个世界自然遗产中的`两个

乐山、峨眉山---占我国三个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中的一个。

另外,还拥有:

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1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个;

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61个。

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37个。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个,占全国的7.5%;省级风景名胜区数量在全国列第一位。

各位朋友,我们的旅游车沿着蜀都大道由东向西行驶,经过羊市街西沿线,它是我们成都市的饮食文化一条街,道路的两旁汇集了中国的四大菜系,如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及海外如日本、欧美风格的餐馆,近年又有许多如东北菜、湘菜及四川特色火锅酒楼应运而生,点缀出成都市区一幅幅亮丽的风景画。

我们路经这里,可以先饱眼福,有机会等我们旅游返回成都时再来一饱口福,细细地品味其中博大精深的风味与文化底蕴。

现在请允许我向各位朋友介绍一下成都,成都市是一座旅游城市。

成都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曾有7个政权在此建都,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蜀汉政权,明末张献忠的大西政权等。

成都有一座中国独具特色的君臣合庙的建筑物武侯祠,是纪念刘备与诸葛亮等杰出人物的纪念地。

成都人口约近1 仟万,市区人口约4佰万,八区十二个县市。

面积约1万2仟6 佰平方公里。

成都有多大呢?我打个比方,两个成都市的面积相当于中国的海南省,三个成都市的面积相当于中国的台湾省,海拔约400—500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5—16度,成都有三个别名,一个秦代时期一度叫"龟城。

;二个是西汉时得名的"锦城"又名 "锦官城";三个是五代后蜀时得名的"芙蓉城"。

成都自古名声在外,在唐朝时,成都商贾云集,经济贸易集中发这,曾被称为 "扬一益二"。

成都有几个世界之最,如秦代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现在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造福于人民。

如汉代时邛崃的火井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火井。

在宋代成都发明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流通的纸货币之一。

成都有中国之最,如汉代时蜀郡太守文翁造石室创办了最早的官办学校。

各位朋友,我们的汽车已经行驶到成都前往都江堰市高速公路的人口,现已进入了金牛区的范围,现在我给大家讲有关金牛镇的传说。

相传在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前,秦惠王时期,秦王一直垂涎蜀国的肥沃的土地,但碍于交通不便,无法用兵。

秦王召集群臣商量对策,经过一番策划,最后决定利用蜀国开明王贪财好色的弱点,先派人送若干美女人蜀,使蜀王相信秦国的友好。

然后,命人将金子放大五头石牛的屁股里,邀请蜀王观看石牛屙金子,秦国的一些大臣从旁哄骗蜀王,说这五头石牛是金牛,拉的屎都是金子。

贪财的蜀王贪馋金子,急于得到这几头石牛,秦王也表示愿意将这几头石牛送予蜀王,但要蜀王派人去取,于是蜀王派了1000多人前去拉牛。

为了拖石牛,蜀王派五丁力士开山筑路(古代的筑路工程队),从成都到咸阳在秦岭上开辟了一条通道,这就是后来我们所称的蜀道。

传说石牛是拉回了三头,但石牛并不能屙金子,蜀王便弃之于此,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金牛坝。

后来秦国就是沿着当年拉石牛而开辟出的道路进军蜀国,蜀国终被秦灭。

蜀国之所以被秦所灭,是因为闭关自守,井底之蛙,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结果。

蜀国的昨天是不幸的。

但蜀国 (四川省)的今天是充满新生和活力的。

请大家往前面高速公路的两旁观览,鲜花簇拥,绿草如茵,远处一望无际的成都平原散发着浓浓的田园风光和乡土气息,竹林掩映着两、三层农家小楼及庭院,乡间公路一条条通往村镇,车流人流纵横歼陌间,水牛与光缆线和高架电网形成了高低空一体化的古朴与现代并存之景。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成都平原的生活具有许多的闲情逸致,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

此时此刻,我特别想起我们四川的老乡宋代的苏东坡,对此情此景的描画:"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竹林茅舍是川西农村固有的民居特色。

竹子浑身是宝,松竹梅兰是君子之爱。

千百年来竹子的确养育了我们,同时也给了我许多美的遐想、诗的礼赞、画的抒情。

各位朋友,请往前面看:左边有金牛区一些绿化工程公司的苗圃园,其产品大多提供给成都城区,美化市容,销售很好。

右边是中国优秀乡镇企业---希望集团正在建设的制造空调的厂区。

另外,还有一些现代化生产中医药产品的崭新厂房。

2000几年,国务院已正式决定将中国中医药开发研究中心设在成都,这几家中医药有限公司证是骨干企业。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的前期发展的开端。

各位朋友,我们的汽车已进入郫县的境内,道路的两旁有一些竹林和庭院之间挂上许多五彩鲜艳的小旗帜和几面大旗帜,上面写有川西坝子、老农民、乡巴佬的大字。

大家觉得好奇,那些是什么建筑物呢?我告诉朋友们,这是近几年成都平原上兴起的 "农家乐"假日旅游。

当地农民打扫干净自己的庭院,在周末时间敞开门扉,欢迎城里人去做客。

吃、住、玩包干,消费低廉,大约人均30元左右,深得城里人喜欢。

节目活动有棋、垂钓、观花、唱歌娱乐等;餐饮供应有鸡、鸭、鱼、肉,新鲜的蔬菜瓜果。

这些村子和农家举办的活动,又被城里人叫做"点杀"。

既方便了城里人假日休闲,又刺激了乡村经济,老乡们多了一些收入,真可谓一举两得。

现在,我来给大家唱一首四川民歌《正月里》。

各位朋友,现在是北京时间9点30分,我们顺利抵达今天上午游览的都江堰市,将在这座美丽的山水之城,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里去参观游览离堆公园、宝瓶口、二王庙、安澜桥、鱼嘴等著名风景点;了解岷江内、外江分流、排沙泄洪、灌溉的精妙工程。

午餐后,将前往距离市区15公里处的青城山,参观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官、老君阁等道教著名宫观。

感悟道教文化的氛围,浸染道教文化的灵性。

下山来,入住山下的青青园宾馆。

明天将出发去卧龙、四姑娘山。

好了,这里已是离堆公园。

请大家依次下车,行李和不急用的物品就放在车上。

然后随我进园参观。

成都到青城山篇二

锦官城西百余里,有道教之圣地青城山,余闻其秀久矣。昨年仲夏,偶得时隙,欣然往之。

驱车行至山下,极目视之,绝眦而不能尽得。方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故。又闻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遂循大道上,寻建福宫。

旁道林木合抱,冬夏常蔚然。苔布石阶上,威然严整。游而观之,见山擎之云天,巍巍耸峙。诸峰环峙,连绵不断,状若城廓,亦如青蛇穿潜于云雾,不可知其全貌也。天师洞与山萌亭亦赧于云中,时隐时现。

忽逢清泉漾于青石之间,遇杉木盘踞之根,潺潺有声,如抚琴瑟。倏忽风激飞沫,旋即漫灭,其美若蓬莱仙境,无可言表。涉溪而戏,水寒而刺骨,直沁人心,香洌堪为酒,清冷可用茶。

登之愈高,则道之愈狭,丹梯千级,曲径通幽。已而夕阳在山,人影稀疏。余终至三清殿,得其为道教先贤之所祀地,欣然前往。入殿中,椽高不可攀,玉砌雕栏,朱阁高台,奉玉清、上清、太清之像于其上,身高数十尺,神情肃穆,栩栩如生。三清殿后有岩壁画窟,立天师像,横眉烈眼,似怒而不可遏,一方持剑,一方执五雷之印,众人皆叹,肃然敬之。

旦日质明,至观日亭。亭边银杏峙于涧沟旁,其叶着金袍,形貌惊异,似举目四望,而众山如壑。此刻薄暮冥冥,日星隐曜,俄顷凛然风起。“启明星升!”声不知何处起,然众人皆望其所指,唯见启明星徐徐隐晨曦而起,破夜幕而出明光也。少顷,晨光为赤,云烟为金,红日圃升,天地皆明。未几,云海翻滚,其状变幻莫测,而又似海共潮生,四方升平,不知身居何处哉。众人皆讷讷而立,欲赞之而无辞也。

余尝闻道青城美景“幽天下”也,今得见之,果名不虚传也。幸甚至哉,不枉此行。

成都到青城山篇三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现在要去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坐公交20分钟左右到。我想利用路上的时间向你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我们来到青城山,抬头看山脚下。山峰排列成城市轮廓的形状。群山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因此得名“青城山”。从山门入口处的苻坚宫爬上杜甫称为“丹梯”的石阶。路边的老树高耸入云,阳光掩映。它是一个避暑胜地,有“青苔深,山湿,林箐无风无热”。山上的道观、石天洞、古银杏、投笔槽、三皇庙、寿昭碑、马谷池,都充满了传奇色彩。青城山也是*著名的国家风景名胜区。

当你到达山顶时,你可以看到上清宫的大门,它占地4200多*方米。它建于金代,在唐玄宗重建。现存的建筑由道士杨和龚在清同治八年(1869年)至民国期间重建。门楼“上清宫”是_写的。双方联合一篇文章为于右任写了一本书:“今草本植物承袭元,自古名山待圣人。”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正在下山的路上。我们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绿色和美丽。

成都到青城山篇四

青城山是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16公里。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直至80年代才得以开发。2008年汶川地震中青城山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宏伟的建筑物,一时间夷为平地。

虽然青城山在地震中受到了极大的摧毁,但现在的青城山风景优美,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名,它那山林的幽深,古道的幽静,山花的幽香,鸟鸣的幽趣,溪流的幽情,岩穴的幽邃……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观光、游玩。

昨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青城山游玩,我们从青城后山大门进入,走进山门,一阵微风吹来,我们踏上了一条弯弯曲曲又很窄的林间小路,只见小路两旁有许许多多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这些树那么笔直、挺拔、粗壮。每一颗大树的年龄都有上百年了。往上走,耳边不时听到林间鸟儿叽叽喳喳的声音,那声音多么优美、动听,多么有趣,好象在说“欢迎你们的到来”。

这里山清水秀,处可见溪水。它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流下来,时而急,时而缓。沉淀的鹅卵石在阳光的反射下显得更加耀眼。当溪水从高处流下来时,如小瀑布一般,飞溅起团团水雾,留下圈圈圆圆的水波,似舞蹈者轻盈地旋转,溪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溪底的沙石。溪水淙淙流淌着,那“咚咚咚”的水声,好像有^v^奏的乐曲,忽高忽低,时断时续,“哗哗哗”的若是一根看不见的琴弦,抚爱着这美丽的青城山。我捡起一根竹竿,顺着河道走着。哇!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诗句让我脱口而出,它飞快地冲下来,像一条洁白的玉带,又如一条轻纱,风一吹,水珠似一颗颗珍珠,散落着。在炎炎夏日中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清爽,使我飘飘欲仙。

寻着溪流的源头,迎着花草的芬芳,踏着石板小路,我们出了树林,一泊秀丽的湖也不知不觉闯入我的视野,波光粼粼,镶嵌在这迷人的山色之中,我们乘船漂到对岸,便真正开始登山了。曲折狭窄的小道可没有先前的石板那样踏得实,斜斜的,叫我们每摞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不一会儿,我们都大汗淋漓,快到山顶了,树叶没那么密了,渐渐稀疏起来,此时的树叶已挡不住无孔不入的太阳光,每处缝隙都被耀眼的阳光投射了进来,林间便如同到处挂着金色纱绸似的,叫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神情恍惚,令人心醉。

我们终于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到了山顶,站在老君阁外,往下望,风婆婆似乎知道我们累了,轻轻地舞着衣襟为我们扇风。一座座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巍峨的山脉在苍翠欲滴的苍天古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威严神秘。

啊,青城山,令人心驰神往的山!

成都到青城山篇五

记得2006年7月初的一个周末,我爸妈的单位组织去青城旅游,我也跟着去了。虽然时间已过了好久,但那儿的美景,我依然记忆犹新。

快到青城,远远就听见“哗哗”地流水声,像叠叠的大浪滔滔涌上了岸边,又好像一阵阵的大风吹过树林。渐渐地,眼前出现一条银白色的“飘带”,这,就是著名的黄河。走近一看,只见在汹涌的黄河上,漂着一羊皮筏子,上面乘坐四人,穿着鲜艳的防身服,他们在浪里泛舟。我惊叹道:“他们真坚强,真勇敢!”

我们又坐车到了罗家大院,这个院落非常大,一院套一院,东一院西一院,全是四合院。书房啦、作坊啦、仓库啦,走也走不到,看也看不完,真让你眼花缭乱。虽然全是木头建筑,但处处刻划、装裱得特别精致,富丽堂皇。我们来到了餐饮区,这是一栋二层楼,可以看到飞鸟、飞蝶,还有一片小池塘,里面盛开着漂亮的荷花,池塘边还有选型别致的木质防护栏。我不由赞叹道:“这环境真是优美极了!”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青城书院,这里有绘画、石刻、书法、优秀文章等,总共摆放了好几座四合院。有些石头上面刻着小鹿、小兔、花草等,形象逼真,如诗如画,其中一幅白虎画,画上的老虎张牙舞爪、凶相毕露,看一会儿,不由得令人毛骨悚然。

走着走着,“高家庙”三个大字映入我眼帘,我想,乡下人烧香拜佛的地方,没什么好看的。可一进门,我惊呆了,这青城人简直太聪明了,哪来的这么多文化,供游人参观的每一件作品,都含有浓浓的文化色彩,实实在在让我大开眼界。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菏花池,美不胜收的菏花池一个接一个,池里有许多菏花,盛开的,有红的、黄的、白的、粉的,非常漂亮;还有含苞欲放的,也毫不逊色。真让人恋恋不舍,终生难忘。

真没想到,这小小的青城镇,风景竟如此美丽,文化竟如此丰富。

成都到青城山篇六

夏日惟熏,佳木荫凉。于沙河畔摆上一两张桌椅,清风徐来;水波微漾。再沏上一壶清茶,于谈笑声中话天地之大,看河中芙蓉微绽,听雏鸟吱吱喳喳的拉家常;成都人的生活总是如此悠闲,轻快的步履是别样优雅。

罗伞叠烟湿幽香,石板上的青苔滑了思绪,误推了铜绿古香的门环。

蜀后主孟旭种下的那株芙蓉,丰盈饱满;花香袭人,蔓延了整个锦城;惊动了一方花容月貌。花瓣掉落,吹佛进了薛涛的梦中;百般思量,粉色的花瓣研作红笺,依楼远眺时,那份难舍的牵念便有了寄托;归鸿已过,司马的信中偏偏遗漏了亿,千万亿;忆不尽相思意难成,徒留文君泪弹不尽临窗滴,千里念行客,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浣花溪的诗人无意间洒了壶中新酒,蝶时舞,莺恰啼,繁花似锦。春色初成,只是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也奈何茅屋为秋风所破处亦忧天下寒士。君难觅,三顾茅庐,终得诸葛孔明佐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只是可惜老臣心难济阿斗情;丞相祠堂于锦城森柏之中兀自叹息。

忆至此,睹绿肥红瘦;也别是一般滋味流连于心。

遥远的吆喝声渐行渐近,那挑着担儿朝你走来的;却又于时光罅隙悄悄擦肩而过,只任你在宽窄巷子景薄情深处浮想连翩。深感时过境未迁情难断。

老成都的记忆散不了冰糖葫芦的甜味儿,也离不了走街串巷的闲闲淡淡不深不浅的颜色,离不了孩子咯咯的笑声中荷叶莲蓬的青涩。

还以为,走路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呢;左脚向前,然后右脚重复,重重叠叠的影里竟是缠绕了多年的牵绊与想念。

也许只是不小心踩碎了某叶银杏,细细的脉络古老又年轻着;诉说着某个季节与此地结下的情深倾刻间化作缘浅的。也许踩中的恰是过去的记忆;风吹过,带走了那些模糊那声吆喝,留下的又不知还有什么。

锦江的水波涛汹涌过,暗自澎湃的成了历史在竹简中大意的勾勒。青空下的那碗清茶还微微散热,氤蕴在记忆中幻化成棉花糖的模样。

老成都的韵味在芙蓉花香中本色上演,在孩子的嬉戏声中酝酿沉淀,更在成都人的悠闲中幅散延展。

且再沏一壶清茶,摆上两三张桌椅;或置上棋盘,在悠然的风声笑声中且试天下。

成都到青城山篇七

成都位于川西平原腹地,是四川省省会,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独具魅力的巴蜀文化和丰富的情趣各异的旅游胜地,其中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永陵、金沙古蜀文化遗址等更是中外闻名。

成都荣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每到周末我们都会到各大公园去游玩,比如我从小就爱去的望江楼公园,它是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薛涛一生爱竹,常以竹子的“苍苍劲节奇,虚心能自持”的美德来激励自己,因楼身位于锦江边,故名“望江楼”,现已成为成都市的标志物。

成都小吃特别多也特别好吃,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夫妻肺片、赖汤元、龙抄手、钟水饺、担担面、三大炮等,成都另一个好吃的是火锅,我最喜欢吃!

我真诚地邀请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到我的家乡成都来感受生活、体验休闲,分享成都的幸福和快乐!

成都到青城山篇八

1、【谒青城山】赵抃:背琴肩酒上青城,云为开收月为明。观宿有诗招主簿,庐空无分遇先生。

2、【游青城山】白逊:青城山中云茫茫,龙车问道来轩皇。当封分为王岳长,天地截作神仙乡。

3、【游青城山】:*湖如镜山含黛,赤壁围城景色奇。三十六峰入画境,百零八景挂天梯。天狮问道祥云袅,溶洞寻幽紫气怡。仙履清凉奇幻景,上清晨雾掩莺啼。

4、【游青城山】赵抃:三十六峰峻,维岷在蜀奇。方行刺史部,重款丈人祠。冻雪诸蕃隔,晴云六面披。访山穷宝洞,敕鬼觇丰碑。泉落寒崖响,萝依古木垂。良工存旧笔,老叟琢新诗。陟险齐双屐,逢幽鼓七丝。盘桓不忍去,还作更来期。

5、【再题青城山】范成大:万里清游不暇慵,双旌换得一枝筇。来从井络直西路,上到江源第一峰。海内闲身输我佚,山中佳气为人浓。题诗试刻岩前石,付与他年苏晕重。

6、【八声甘州·登青城山】叹巴蜀胜地多名山,青城似瑶台。拥翠峰北起,岷江乳哺,紫气东来。七八亭廊初见,箫管俱徘徊。直上凌宵阁,雾破天开。端的清明世界,瞰锦官历历,燕赵尘埃。数陈仓暗度,赤壁扫烟灰。祭崔嵬清茶三盏,百谷王、碧洞自流回。云间鹤、仙乡何处?正好同归。

7、【祷青城山回】徐太妃:翠驿红亭近玉京,梦魂犹是在青城。比来出看江山景,却被江山看出行。

8、【赋得青城山送杨杜二郎中赴蜀军歌】钱起:蜀山西南千万重,仙经最说青城峰。青城嶔岑倚空碧,远压峨嵋吞剑壁。锦屏云起易成霞,玉洞花明不知夕。星台二妙逐王师,阮瑀军书王粲诗。日落猿声连玉笛,晴来山翠傍旌旗。绿罗春月供门近,知君对酒遥相思。

9、【阆中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杜甫:曾城有高楼,制古丹雘存。迢迢百馀尺,豁达开四门。虽有车马客,而无人世喧。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别魂。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天寒鸟兽休,霜露在草根。今我送舅氏,万感集清尊。岂伊山川间,回首盗贼繁。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临风欲恸哭,声出已复吞。

10、【青城山】汪元量:敕使穿云破湿苔,水边坐石更行杯。翩翩野鹤飞如舞,冉冉岩花笑不来。乱木交柯盘圣井,数峰削玉并仙台。*明绝顶穷幽讨,更上青城望一回。

成都到青城山篇九

阆中古城在周朝时期是巴国别都,于公元前320xx年置县,汉时为巴郡,隋朝时期改称为阆内县,宋代以后才称为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了。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成都到阆中途中。

导游词。

仅供参考。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四川西北部。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所以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紧跟团队,注意安全,保护景区环境,不要乱刻乱画。今天我们将依次游览们将依次参观张飞庙、贡院,锦屏山等景点。希望大家游览愉快。

阆中古城在周朝时期是巴国别都,于公元前320xx年置县,汉时为巴郡,隋朝时期改称为阆内县,宋代以后才称为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了。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很多文人墨客为阆中留下了众多赞美的诗篇。诗圣“杜甫”为阆中留下了“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除此之外,阆中还被誉为中国最大的“风水古城”。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古城完全是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修建的一座城市,四面环山,水绕三方。在这里山、水、城融为一体。

朋友们,一路说说看看,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闻名遐迩的张飞庙了。张飞庙也就是汉桓侯祠。桓侯祠主体建筑均沿中轴线布局,由南向北。主要由山门、敌万楼、木牌坊、大殿、后殿、墓亭及张飞墓和墓后园林组成。走过山门。穿过敌万楼。现在来到的是张飞庙大殿,大家请看,中间正壁那尊竖眉瞠目,不怒而威的塑像便是张飞了,张飞,字翼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刘备称帝后,被封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长达七年之久。这尊塑像2米多高。头戴王冠,身着锦袍,手捧玉笏。大多数人都疑问说张飞不是武将吗?为什么会塑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呢?。原来啊!是因为:在清嘉庆年间,张飞被追封为"桓侯大帝",所以这里塑了他冠冕文身的塑像。这旁边的是张飞生前使用过的兵器——铁鞭和铁矛,。这个铁鞭有一米余长,共有29节,重约20公斤,由此可见要想将这个铁鞭挥舞自如,得需要多大力气。从这里我们就能想象得到张飞是多么力大无比了。这个铁矛上端的刀刃曲折如蛇,这就是传说中张飞在战场上使用的“丈八蛇矛了”!。

大殿后实为墓亭,墓亭古雅简朴,肃然卓立。亭柱一副。

对联。

:

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

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

上联写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遗憾。下联说他死后,此墓虽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忠勇的情怀千古不衰。

关于无头之躯,这里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张飞被杀后,凶手范、张二人割下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他们乘船时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惶无措就把张飞的头抛入江中,浮到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为什么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了。大家请看,张飞墓,高约6米,方圆100多平方米,全用黄土垒成,宛如一个椭圆形的小山峦,岁月沧桑,墓穴仍安然无恙。墓上古木森森,碧草丛生,似乎印证出千百年来无数后人对这位勇猛刚强、嫉恶如仇的"张三爷"的敬爱。墓亭下的拱穴内,端坐着张飞的武身像。墓像前,盘龙石斗窝叫"长明灯"。千百年来,后人为张飞墓添油点灯,这盏长明灯灯火不灭。

好了,朋友们,关于张飞庙我们就聊到这儿了,下一站,我们一起去品——贡院吧!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旅游目的地是我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从成都到阆中古城,全程360多千米,沿途经过了大英、遂宁、南充、西充、南部等地,再有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能到达阆中了。

据考证,早在公元前330年阆中就已经成为古巴国首都,在巴语中“山谷”一词即为阆,“阆中”就是巴语“山谷中的城”的意思。它东枕大巴山,西依剑门雄关,浩浩荡荡的嘉陵江水横贯南北,因而,阆中自古以来就是川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它没有云南丽江的秀美,没有山西平遥的大气,没有安徽歙县的热度,但阆中古城却是四大古城中唯一一座积淀着三国文化的历史名城。之所以说阆中是一座三国文化名城,这便与蜀汉大将张飞密不可分了。桃源三结义的故事流传千古,张飞的忠诚仗义早已深入人心,而到了阆中,我们会发现,这里的张飞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益州平定后,刘备任张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达7年。张飞初到阆中时,山川秀美,乡风淳朴,但人们日子过得艰苦,他亲自教当地人栽桑养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直到现在,阆中的丝绸业都很著名,古城中有许多蚕丝手工作坊,蚕丝被更是享誉中外。张飞不但是一个带兵打仗的英雄、猛将;而且粗中有细,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阆中人曾从嘉陵江打捞起一块石碑,上有“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蒙,立马勒铭”,据说这就是张飞的书法真迹,尤其是他能用丈八蛇矛书写出当时十分流行的“汉八分”隶书;张飞更是一个亲民爱民的地方官,特别是在发展蚕桑业,修建水利,除暴安良等方面有很多功绩。张飞深受阆中人民爱戴,在普通老百姓的心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公元220xx年,张飞为急于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逼迫部下赶制白盔白甲,被部下杀死,割下头颅投奔东吴请赏,但途中闻听吴蜀讲和,便将头颅抛入江中。后被一打鱼人发现,将他的头颅捞起葬于云阳。此后,阆中人民感念张飞的忠诚、仁义和爱心,在其墓前建祠祭祀。位于古城西街的张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为一组四合庭院式明、清古建筑群,占地六千六百多平方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千多年来,到阆中桓侯祠来祭祀张飞的人络绎不绝,一直香火鼎盛。

也许一路上,大家已经透过车窗看到了一排排的张飞牛肉广告牌了,那么请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叫“张飞牛肉”呢?张飞牛肉,原名“保宁干牛肉”,外黑内红,是当地人为纪念黑面张飞的赤心而改名,其肉干润柔韧,鲜亮晶莹,味道纯美,食之而口齿生香。早在乾隆年间便远近驰名,一般牛肉难免塞牙夹齿,而张飞牛肉却入口化渣,可谓是老少皆宜,古往今来,凡是来到阆中作客的人们,都会尝尝张飞牛肉。

除了张飞牛肉,阆中还有另外两种特产,一个松软绵白,一个乌黑幽香,那我在这里先卖个关子,待会儿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吧。前面马上就要到阆中古城了,请大家稍作休息,再随我下车参观。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首先代表中国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呢是你们的导游小,希望此行我和王师傅会让大家舒舒服服的玩好、吃好、睡好,给大家带来一个难忘的古城之旅!

从成都出发,经5个多小时320多公里的车程,沿途我们经过了遂宁,南充,西充、南部等县市,这一路旅游资源丰富,有观音故里、丝绸之城,红色老区、三国重镇。现在我们离今天的目的地-----阆中,越来越近了。

阆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秦巴山南麓。20xx年,阆中被评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阆中别名“阆苑”,本是传说中西王母的居住处,唐代时封滕王李元婴在此,大肆修建离宫别苑,故而得名,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塞”之美誉。自古以来便以“人祖之光,风水之趣,山水之幽,文化之博,醋韵之美,古城之奇”名扬天下。各位,我们的车现在已经行驶在了这座拥有2300多年的历史古城内了。

看看大家脸上的表情,我猜想一定是被这里的山,水,城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折服吧,阆中,真是一幅景致奇秀多姿,恰似“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的水墨丹青画卷。好啦,我现在想请大家使劲的闻一闻、嗅一嗅,闻到了什么?对,酸味,或者说是醋味,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重点讲解的内容——保宁醋。

说到醋,相传始于杜康的儿子杜杼。传说是杜康发明了酒,他的儿子杜杼有一次在酿酒时发酵过头了,至第21天酉时开缸时,发现酒液已变酸,但却香气扑鼻,且酸中带甜,颇为可口。杜杼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给这种“升级换代”的新酒重新命名,以“廿一日”加“酉”字,给这种酸水取名为“醋”。想想“醋”字是怎么写的。

阆中古代称为保宁府,保宁醋由此而得名,它现在已经成了阆中的代名词。保宁醋始创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近420xx年的历史,是全国四大名醋之一。它以粮食,麸皮为主要原料,以名贵中药材制曲,取观音寺内唐代古松井中的泉水精酿而成。保宁醋色泽红棕,酸味柔和,醇香回甜,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平血压的功能。保宁醋还是中国唯一的“药醋”,有防癌抑病的功能,保宁醋厂的职工数十年来无一人患感冒。醋是一味最古老的调味品,甚至毫不夸张的说“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它既是“酸甜苦辣咸”五大口感之首,也是人生百味之一。

另外,我还教给大家几个生活中醋的妙用:把醋勾兑的淡一点,将使用过的发硬的毛巾浸泡15分钟,然后洗净,毛巾就如同新的一般柔软;还可以将有水垢的水壶、杯子浸泡后煮沸,反复几次后,达到除垢的目的;冬季来临为了预防感冒,还可以在房间里熏醋,达到防病治病之效。总之,醋在生活中就是我们的百宝,而咱们阆中的保宁醋以其悠久的酿造历史和独特的口感而闻名全国。(四川话发音)“来到阆中不买醋,就像跑了冤枉路”。好了,各位亲爱的游客,前面是阆中古街了,请大家跟我一起下车,“吃醋”去吧。

成都到青城山篇十

天下九州,九州不同方圆;地方南北,南北各有德行。偌大中国,要说南不南,北不北的地方,那便是四川盆地中央的天府之国成都了。以长江而划,它在北;以秦岭为界它又在南。

成都,论地域位置,偏于西南一隅,距京畿十万八千里,离大海也十万八千里,且四周环山,交通历来不便。故古诗有云:噫嘘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处省去125字。)。

就像名人一样,很多名都也有一段曲折离奇,动人心魄的身世。成都当然也不例外。

相传,成都这个地方远古时候原本就是一个水乡泽国,洪水滔滔,多亏了那个失败的英雄,大禹的父亲鳐。因为治水无能被舜一刀斩下了头,但是鳐心有不甘,志有未得啊,于是变成一头黄熊,潜入水底,以角触岩,拱山不止,硬是将那阻绝水路的,巴山绝壁拱开一牙缺口,即今雄奇天下的夔门之所在,让滔滔大水滚滚东去,才显露出了山陵丘壑,让川西坝子重见天日,后又经古蜀太守李冰父子,鬼斧神工开凿都江堰,因势利导,分洪泻流,才有了今天华丽富庶的成都。

历经了千百年风雨洗礼后,今天的成都以天府之国产出,继续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成都人,以崭新的面貌喜迎八方来客。

著名导演张艺谋说:“成都,是一个让人呆下来就不想走的城市。”

成都到青城山篇十一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成都到都江堰的。

导游词。

仅供参考。

各位朋友大家好!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今天,就由小梦来陪大家一起畅游都江堰,了解水利工程,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齐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265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大家都知道二郎神吧,二郎神便是李冰的儿子,由于李冰无子,传说而来。为纪念父子俩,修建了我们旁边的这座二王庙,也是观看都江堰最好的观景点。今天,我们来一个逆向思维——倒着走。都江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今天,我们先从鱼嘴看起。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因其形状像一张鳄鱼的嘴巴而得名,昂头于岷江江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农田,西边的外江则用于排洪。鱼嘴主要起到两个作用:四六分水,二八分沙。二八分沙是指沉淀在河床上的泥沙经过鱼嘴上的一颗颗排列整齐的小石头,而使其外江的沙占八成,内江的沙占二成。这样,灌溉农田的水就会十分清澈,因为大多数泥沙已被外江排走。四六分水则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大家请看旁边的几个小岛,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几个小岛而绕成“s”型,使其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而夏季雨水增多,水位上涨,汹涌的水势不再受小岛所影响,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便会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就是这样的“鱼嘴”,保证了当地人民在枯水期的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又在洪水期防范了洪水泛滥的发生,真是功不可没。当然,没有几个小岛和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的协助,“鱼嘴”也不可能完美地完成任务,这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朋友的互帮互助。

现在我们奔向下一站——飞沙堰溢洪道。飞沙堰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主要在洪水期将宝瓶口多余的内江水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它还会自行溃堤,让江水流入泄洪道,使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以保证成都百姓不受洪水灾害。它的第二大功能就是排沙,当江水疾驰而来,会由于离心力作用形成漩涡,将泥沙或冲上岸,或带入泄洪道,把多余的泥沙排入外江去。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下面就是我们的最后一站——宝瓶口。宝瓶口因形像花瓶而得名,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宝瓶口的水会被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以此来灌溉平原,送到每一家每一户去。换句话说,若是宝瓶口被堵上了,那么60%的成都人就没有水喝。所以宝瓶口和飞沙堰还真是一对“帮人排忧解难”的好兄弟。

都江堰是由三个主要的水利工程组成,如果把都江堰想象成一条鱼,那么“鱼嘴”处就是鱼的头,飞沙堰就是鱼的身子,而宝瓶口,则是鱼的尾巴。都,成都;江,岷江;堰,堤坝。这就是都江堰名字的由来,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水利工程的鼻祖”哦。

不知道大家玩得开不开心呢。经过一番游玩,大家的肚子都“咕咕”叫了吧,现在我们就向食物大军进发!

都江堰市(dujiangyanshi)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距成都市48km。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灌县,早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1988,国务院同意撤销灌县建立都江堰市,由四川省直辖,是四川省最早的省直辖县级市,同年四川省确定由原上级行政单位省会成都市代管,享受副厅级待遇(20xx年降格至局级),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

正作为距离"5.12"地震震中距离最近的城市,四川省都江堰全市3091人死亡,10560人受伤,140人失踪,城区80%以上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30多亿元。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0xx多年,经受住20xx年5月12日8级的汶川地震。汶川地震不仅危及震区人们的生命和生活,也严重威胁着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内的世界遗产地及1000多处文物的安全。重灾地区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二王庙、青城山道观受损。

20xx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青城山与都江堰地处此次地震发生的中心地带,四川省文物局有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当地余震不断,但处于岷江中的水利工程尚未有受损的迹象,目前,仅有报告称景区大门受到轻微损坏。已知的消息是,处于岷江中的这几处设施,目前基本无恙,虽然近日余震不断,但因为其设计具有相当的防震性,相信鱼嘴、宝瓶口、飞沙堰这几处重要设施应无大碍。这也是都江堰历经20xx多年,仍能在今天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的原因。

而处于都江堰市西门外岷江右岸的山坡上的二王庙是国内最大一处纪念李冰父子的祀庙,历史上曾经过多次重建,二王庙已经垮塌。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的青城山属于道教胜地。山上分布大小道观约百余座,有数座道观出现垮塌,而一些大型道观寺庙,也出现墙体裂缝等多处受损迹象.

都江堰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获得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旅游设施完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距都江堰16公里,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都江堰已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龙池-虹口自然保护区距都江堰景区24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完成于秦惠文王时,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灌县改市以都江堰命名,说明都江堰水利在该市所占位置的重要。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近2320xx年的历史。

很荣幸今天可以和三位老师一起前往都江堰观光游览,这样的交流机会一生只有一次,真心希望我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都江堰源远流长,万古长存,在历史上,它孕育了古蜀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1982年,国务院将其更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什么四a级风景名胜区等等头衔,都太多太多,我都记得不太清了,这根本不算什么,只是虚名,更不是我们游览它的目的。

都江堰由于开发很早,使川西平原的物产极为丰富,加上航运的发达,经平原的城镇带来商业的繁荣。因此,早在汉唐时代就开始名声远扬了。古往今来,都江堰以它宏伟的工程,和他周围壮丽的山川,优美的村园,动人的传说,以及伏龙观、二王庙和安澜索桥等的建筑艺术,招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

溯自汉、唐以来,都江堰早就成为了文人学士的旅游之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20xx年)的秋天,司马迁利用从长安出使四川,云南的机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都江堰。这位大名鼎鼎的史学家,是古堰的第一位旅游者。后来,他根据自身的见闻,在《史记~河渠书》里,对战国时杰出的水利专家李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的丰功伟绩,作了热枕的歌颂,并描绘了都江堰梓柏大竹,随水漂流,风帆往来,灌溉万倾良田,年丰人寿,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东晋时期,四川崇庆县的常璩,是一位西南地方史的开创者,他曾几度游览都江堰。后来,他撰写《华阳国志》的时候,不仅赞扬了李冰治水的万世之功,还对都江堰在防洪、航运、漂木、灌溉等四者兼备的综合效益方面,也作了真实的记载。诗圣杜甫游览都江堰后,写下了“锦江暮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佳句。历代诗人贾岛、岑参、苏轼、陆游、范成大、杨升庵等,曾在这里把酒临风,笔走龙蛇,留下了珍贵的诗文。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漫游都江堰,他回国以后,在《东方见闻》中回述说:都江水系,川流甚广,不类河流,竟似一海,号称“陆海”。船舶往来甚多;稻香鱼肥,民多殷实。在清代,德国地理学家李霍芬慕名而来,在参观期中,赞不绝口。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经伦比,他还发表了著名论文,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随着四川旅游事业的大发展,都江堰宾至如归。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家络绎不绝。许多国际友人来到这里,或一日游或二日游。他们到文物商店购买徐悲鸿的奔马、天马,当然是复制品。张大千的仕女、王母、麻姑和花蕊夫人等的拓片画像,经及灌县精致的玉器。他们夜宿江油,畅饮茅梨酒,饱餐白果鸡,白果就是银杏果,所饨的鸡鲜香四溢,令人垂涎。99年朱容基到此视查工作,品得此鸡,泼墨提下“天下第一鸡”破折号朱容基。由此可见一般。他们得到了一个共同的感爱“古堰好,灌县美,川味浓,醇酒醉。

当然,我们也别把话题扯远了,回过头再来说说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战国时期秦郡太守李冰率师修建的,225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功效,被誉为“千古奇功”“镇川之宝”。它是治理岷江的巨大水利工程。引岷江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岷江自上而下,由于山高坡陡,夹带大量泥沙流入平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害。灌县正处在岷江出山口涌入平原的过度地区,于是蜀郡太守李冰为了变水害为利,从前人治水的经验中选择利用灌县城西的地形特点资源条件,于岷江就地取沙石修筑“分水堤”将来热凶狠的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了内、外两江。它的渠首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部份组成,三个部分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互相制约,构成了一座完善的无坝引水工程。这座工程在修建时,还巧妙运用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使其能够科学地解决自动分流、自动排沙的施工,利用当代科学技术措施,使都江堰的灌区由以前的12个县200余万亩,扩大到今天40余县近400万余亩。

在蜀国的土地上,最值得千秋万代纪念的治水英雄是李冰,四川有了李冰,真是天大的幸运。当我们看到咆哮而来的狂野不拘的岷江水,乖乖地听从堤堰的驯导,按照指挥各得其通,从此改恶从良,造福百姓。你不得不对李冰佩服崇敬。怎么也难想象,在20xx多年前,竟然想出了这么科学的方法,让以后20xx多年人们的所有聪明才智都无法企及。李冰超人的智慧来自哪里?看到都江堰,有时真的宁愿相信有神的力量存在。

也许,对于大多数的游客朋友来说,站在都江堰上,没什么可以让他激动的,因为他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堤坝而已。与其说花费时间和脑力去追寻那些遥远的历史,倒不如坐在茶馆里面自我娱乐一番来得逍遥自在。确实,人文景观对人的要求太高,站在它的面前去追问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苦差事。相比之下,自然景观是直观的,它的美是赤裸裸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可是能够值得回味的东西却并不多。

李冰只是战国时期由秦国派往蜀国的郡守,是典型的北方人,可以说他们开始对蜀国的情况并不了解。到了成都以后,为了治理都江堰,他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然后选择了最佳的科学方案。其实,李冰的聪明之处就是在地大量吸取了蜀国人千百年来治理洪水的经验。从鱼凫、大禹、鳖灵以来,蜀国人长期与水抗争,特别是氐羌民族几千年来有一整套对付洪水的办法,这些都为李冰治水的成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你去看一下蜀国人因洪水所受的共苦难,你就理解为什么在20xx多年前,在都江堰会诞生一项这么伟大的工程。??刚才提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关键是鱼嘴分水、飞沙堰分洪排沙、宝瓶口引水灌溉。那么这三大工程都是李冰系统完成的。至今为止,虽历代有所整修,但其治水的要旨一直没变。比如鱼嘴的位置几经变迁,鱼嘴工程从竹笼到铁牛,再到钢筋,材料越来越现代化,但治水的原理却自古未变。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这建立起了一个分洪、排沙、引水、防洪的科学体系,在世界科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人类最古老的、至今你在发挥着效益的、治水的科学原理一直沿袭到今天的水利工程。中国三大古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西门渠”只有都江堰冲破了历史的重围,沿伸至未来,旁者,都被历史大浪所淹埋。其实原于都江堰合理的解决了排沙,原于都江堰的六字要诀!李冰将他治理都江堰的经验浓缩成六字要诀“深淘滩、低作堰”并告诉人们这是整治都江堰的最高准则,要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滩深度又不能过低,在飞沙堰远坝对面的凤栖山脚下的河床边,李冰当年在此埋有石马作标记,岁修前,淘见石马就行了。但是,石马早已消专声匿迹了。同在淘滩的标准,是依照明、清时代埋下的三根卧铁,每年淘见卧铁就行了。

而“低作堰”是指飞沙堰在维修时,堰顶宜低作,便于排洪排沙,低到什么程度呢?这要根据宝瓶口的“水则”与“灌区的用水量来决定。现在堰顶平于水则十五划,每划等于一尺,就够了。如果水量高出”水则“十五划。灌区就要闹水灾,低于十五划,灌区就要缺水,这就是六字雇最珍贵的科学性。把握了这个准则,都江堰水利工程就稳如泰山,坚如磐石。

一个完美的、科学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这样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以它孜孜不倦的灌溉滋润着成都平原。本来“天府之国“的美誉属于关中平原,自从有了都江堰,这一美名不得不让位给成都平原。故有句俗语道“天府美自古堰来”。

好了,我们也到此走完了这条全长40公里的成灌高速,源于1920xx年建成的成都到灌县的成灌马路,也是行至九寨沟、黄龙、卧龙、四姑娘山、青城山等世界大腕景区的必经之路,承载着四川旅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象都江堰的水一样。回过头去,百感交积,若有所思--这,就是我的路。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伟大功能的奥秘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气清新,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们从观景楼往下游览。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平凡。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平凡”的。

格言。

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会我们到了现场再作详细介绍指物说理,可能比较容易说明白一些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

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

我们从二王庙的后山往下走,经过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当普的亭阁。穿过有两株“仙人松”的庭院,就到达庙宇的文物陈列室。在这里有我国两位著名画师的真迹镌刻在石碑上,他们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要问是哪两位?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大家一看画就知道了,这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画的,这奔马自是徐悲鸿的杰作。大家再看左边的这个碑,谁能认出这是什么字?——这本来也不是字,是用来降魔镇妖的道符,也难怪大家和我一样“一字不识”。

与陈列室平行是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我们在二王庙中参观,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密切的一人。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进一个新阶段。但史书从未介绍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毛泽东,有人崇拜拿破仑,有人则祟拜刘德华,当时的人却非常崇拜李冰。偶像又都应该是完美的,李冰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李二郎这个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随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这个人,也不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大殿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杰出人物的时代。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诸子百家也应有水利家的一席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学家。李冰是先秦时期的蜀郡守,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省长的职位,但蜀郡当时所管辖的区域比现在的四川要小。李冰一方面因为一心为民办实事,多才能干,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用比较现代的话来说,便是“走群众路线”,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只有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他才能任职四十年,办了许多实事造福于民,所以承认李冰是一位伟大水利专家的同时,我们必须得承认,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于政务的风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殿的对面是戏楼。戏楼顾名思义就是唱戏的地方,不过这戏不是唱给凡人看的,而是唱给已被供奉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明清时代,每到这一天,这里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看戏,甚为热闹。1992年后,赶庙会的风俗又重新恢复。

这座塔是“字库”,烧纸钱的地方。农历六月二十四庙会的这一天,这里总是热闹非凡,人们会把纸、钱一些歌颂或赞扬李冰的字、画从底层塞入燃烧,塔心中空,青烟直上,塔尖有两只蛤蟆,大家看清楚了没有?烟就从蛤蟆嘴中冲出,直上云霄,这样天上的李冰就可以知道人们对他的评价了。从戏台下面走出大门,一条高陡的石阶梯,把庙宇显得巍峨耸高,返身上看,这隶书“二王庙”匾额,为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冯玉祥将军来都江堰时写的,在这里拍照较有纪念意义。

再往下走,林荫深深的阶梯旁,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总结,字句精炼,涵义准确,很有科学价值。比如:这是岁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深淘滩”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也就是飞沙堰对面淤起的浅滩)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年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的九十年代埋下的,只要看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这边的“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称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遇湾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顺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石刻的经验还有很多,有的我们在游览中再作解释。

前面这小楼叫“乐楼”,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节放水,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典礼”,成都的大官员来时,这里就奏乐迎接。乐楼的雕塑和装饰非常精美,通过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讲究清静无为的修炼和吉祥如意、健体长生,羽化登仙等题材。色调上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乐楼左、右两边分别塑的是汉代的文翁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都是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文翁穿湔江以灌田,诸葛亮派马超率一千二百名士兵保护都江堰。

安澜桥。

走出二王庙,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内江,架在江上的铁索桥,就是著名的安澜桥。请大家随我过桥去鱼咀参观。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

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索桥下移了—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过这晃晃悠悠的桥,去体味如履簿冰的感觉吧,过索桥可是游都江堰最有乐趣的项目之一呵!

鱼咀。

大家已经知道,鱼咀是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部分。站在鱼咀的坝口,看岷江迎面而来,经鱼咀一隔分为两股,即外江和内江。鱼咀就是分水堤的头,为什么要修在这里呢?起多大作用呢?这就要回到二王庙石崖上刻的“分四六、平潦旱”的两句话上了。

鱼咀主要起分水作用。李冰修建鱼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韩家坝的稳固性和分水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事半功倍,用形似鱼嘴的堤坝,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咀分水后在春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势受河床弯道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

三字经。

中所说的“分四六、平潦旱”。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它发源于我省松潘县境内,全长760公里,源头至此约340公里,基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漩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一边而不进内江。鱼嘴正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现在的鱼咀已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从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笼护堤。就是用川西盛产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置坝边,里边塞满河边冲积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造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就地取材,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

紧接鱼咀的这道长堤叫金刚堤,每年内江淘河起来的泥沙就用来堆积加固堤坝,既保证内江护岸,又解决了泥沙的出路,这就是岁修“三字经”上说的“挖河沙,堆堤岸”。

飞沙堰。

金刚堤尽头处成了一个斜坡,然后是一道矮坝,这就是飞沙堰了。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这堰修在离堆之侧,是一道低坝,堰顶距河床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从鱼嘴分进的内江水,被离堆一顶,自然旋流起来,每当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宝瓶口的可流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主要从飞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从飞沙堰一齐流出去。“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测量资料表明,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资料还表明,在飞沙堰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15%。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人成都平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宝瓶口旁的这小山叫离堆。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控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保证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所以说,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决定了整个渠首工程的布局。两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都江堰所展示的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水平,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感到振奋吗!

离堆公园。

从飞沙堰前行是离堆公园。离堆公园是都江堰的市内入口,也是市区最美丽的园林,奇花异木、盆景艺术、丛林幽径、处处让人留连。其中有两处我认为是必去之地,那就是伏龙观和新辟的文物陈列馆。

伏龙观就建在离堆上,因“二郎擒孽龙”的神话而得名。伏龙观的前身名叫“范贤馆”,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纪念成汉时(公元302—347年)青城山天师道首领、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而建。因范长生被人称为“范贤”,这馆因之而命名为“范贤馆”,五代十国时,李冰先后受封为“大安王”和“应圣灵感王”,在此修李公祠。又因宋代民间传说的二郎伏龙,最后定名“伏龙观”。

走上四十二级台阶后,便可见右方的一碑“离堆”。抬头看右前方的山头,那便是玉垒山,李冰当时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首先开玉垒山,引水灌田,便使玉垒山的主峰和我们脚下的这块山丘分隔开了,形成了一个孤立的小山堆,这便是离堆的由来。左侧并排立着11块石碑,依次为“神禹峋嵝碑”,“道都符碑”和“佛教梵文碑”,意在借助儒、释、道三教的神力以镇水,通称“镇水碑”。也有说镇水碑不是镇水,而是镇压下面的孽龙的。孽龙若没有上面碑的神力镇压,便又会兴风作浪。

伏龙观前殿,供奉的是李冰神像。神像是东汉末年(168年)石刻像,像高2.9米,重4.5吨。于1974年修建外江江闸才从河床中捞出来。因石像卧在江中,胸前文字清晰可见。中间有文:“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两袖有文:“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镇水万世焉”这段文字表明,此石刻像雕刻时间是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闰三月二十五日,迄今已有1800多年了。

都水是东汉郡府管理水利的行政部门。是郡太守府的椽史,他代表郡太守常住都水官府。旁边这尊缺头人像大概就是当时的都水,由于岷江中上游沙石含量大,头给撞毁了。他没有头,却依旧把当时的治水工具“锸”握得紧紧的,足以证明他治水的决心与信心。在那时,官员们腰间的绶带分别代表他们官位的大小,他腰间绶带并不长,反映了他在当时的官位并不大。据推测,他的官位相当于现在都江堰管理局局长。

前殿的另一侧,陈列着都江堰市出土的汉墓石刻,其中有石俑(有趣的是,他手中所持的工具也是“锸”)、石马(个头矮壮矫健的川马)以及石刻水塘。眼前的石人石马是汉代仿李冰治水时留下的文物雕凿成的。古书记载,造石俑放入内江江心,在淘滩的时候,以石人(马)为标准,低不过足踝,高不过肩,以保证岷江江水既造福于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过大造成成都平原水灾。当然,在后来以卧铁代替石人石马,石人石马便成古迹了。石刻水塘展现了建都江堰后,农田自流灌溉的繁荣景象和庄园主的生活。要请大家注意的是石刻水塘之间的凹槽,这些凹槽中间是一些闸,这些闸用于控制田间进水量,如实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与水利相关的汉代石刻艺术瑰宝。

沿着天井的石阶进入中殿,原名铁佛殿,现为文物陈列室,展示有关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献和中外嘉宾在伏龙观的留影和题词。

后殿原名玉皇殿。殿四周均有回廊,视野开阔,移步换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左侧开阔处有一亭子,名“观澜亭”,在这里可见内外江奔腾呼啸,脚下的离堆此时更显出“中流砥柱”的气势。

离堆是当年李冰在此处开凿的一个引水口。早在20xx多年前的秦国,还没有火药,而且铁器的使用也较落后,这玉垒山又属子母岩(砾岩沉积岩),结构十分坚固,要人工开凿缺口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于是想到了用“火攻”的方法,先用柴火焚烧岩石,使之炽热,然后浇水醋。凿去一层,再烧一层,如此反复进行,终于在八年后,开了—个宽20m、高40m、长80m的缺口,这口子使玉垒山分出了离堆,也建成了宝瓶口。据传,在开凿宝瓶口时,李冰不仅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同时李冰的女儿“冰儿”也为之英勇献身。当宝瓶口还差最后一层岩墙就可打开时,每人都知道开这层岩墙的人便必死无疑。“冰儿”却毅然要求去,宝瓶口凿开了,可“冰儿”却被滚滚的江流吞食了,人们说她死后羽化成仙,神灵便附在玉垒山上,从远处便可见“冰儿”安祥地仰卧在玉垒山,日日夜夜地守护着这千年古堰。

现在,我们原路走出伏龙观,去参观都江堰文物陈列馆,里面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大量史料,将加深你对古堰的认识。陈列馆关于青城山等地的资料,会使你对都江堰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成都到青城山篇十二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人们很难想像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身旁会有杳无人烟的原始林海。而距成都市区仅95公里的大邑西岭雪山恰是这样一处自然风景名胜区。她是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天府之国”的西边——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总面积482.8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5364米。自1987年开放以来,就以她崭新的丰姿问世,人们倾心于她的天生丽质,古朴原始,神秘莫测,浓郁野趣和往来便捷。

1989年9月,被四川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1月10日,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由于景区地域宽广,地势高差大,气温迥异,因而有“宝地占四时之”的优势。从低山区到高山区,在同一时间不同的高差地带,可以观赏到四季风光。

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绚烂多彩,气象万千。那终年积雪的群峰,云蒸霞蔚的云海日出,变幻莫测的高山气景,月宫播下的千亩古桂,神工鬼斧的元古谷,莽莽苍苍的原始林,多姿多采的飞流瀑布,翩翩飞舞的各色彩蝶,以及那熊猫的家,金猴的峰,天然石门,怪百迷宫……套萃此间,组成了一幅福雄奇壮丽的风景画。特别是那海拔5364米的大雪山,令人神往。那里常年积雪,雪峰绵延起伏,恰似一条游行天际的玉龙。每当晴空万里,成都市区内即可看到那横直西天洁白晶莹的大雪山,好像就近在咫尺。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寓居草堂时,观此美景,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名句。

从成都乘车到景区,只需三个小时。境内游山道、休息亭和食宿站已具规模,是身居闹市的人们旅游的理想去处。

今天朋友们有幸登临,我相信你们将要得到的美好感受,会是久久难忘的。

现在我们在景区口的茶地坪下车,莽莽青山就屹立在眼前,密林掩映,郁郁葱葱,枝叶一尘不染,苍翠欲滴,好似一幅极大的绿色锦锻披风,华贵又典雅,自然又神秘。迎面送来高山的凉风,夹杂着野花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这里分五大景区,各有特色。请随我逐一游览。

从茶地坪至两溪口,是低山区的“花石峪景区”。这是一条纵贯3.7公里的曲折而幽深的溪谷,是一幅山水画廊,一首春天的诗。看,两岸青山,峭壁对峙,这一带有成片的翠竹、山杨、野葡萄、山核桃、七里香、迎春花、映山红和无数不知名的奇葩异草,交替怒放,姹紫嫣红,香气袭人,沁人心脾。秋来红叶满山,层林尽染,疑是“春风二月人画图”。你沿溪慢行,跨越十多道小桥,山溪

,泉水叮咚,送你一路欢歌。这一带集上游数十个泉源,顺无数山岩而下,形成50余处跌水、飞泉和深潭。溪中遍布五彩石,光艳晶莹。游人至此,宛如穿行于诗画之中。

来到茶地坪右侧的岩缝沟,这里沟深谷狭,有“雨洗青山鸟猿啼”的意境。举目仰望,天开一线,九道飞瀑从天而降,飘然若仙姬下凡,这里叫“九瀑一线天”。

旁边这条山溪叫做花石溪,往上约半公里,便是“雨丝岩”。岩腔深约丈余,宽九尺许,可容数十人避雨。若遇雨天在此观景,但见山上浓云滚滚,林涛阵阵,山风随雷电呼啸而来,把山雨撒在你的眼前,雨脚虽然密集,却如线如丝,别有情趣。

离开雨丝岩上行、是三磊关和蛙潭。溪水在此被巨石所阻,怒不可遏,使出浑身解数,咆哮着冲越巨石陡跌下来,激起朵朵白莲,形成一个深潭,潭边屹立着“品”字形的三块巨石,其一形似青蛙,雄踞二石之上,面对深潭,跃跃欲跳。这就是有趣的“蛙潭”。下边二石间,有一缝隙,能容一人擦身而过。登上蛙石,岩边翠竹、绿树、野花、怪石、潭中清流,尽收眼底。传说,在那深潭的水晶宫里,住着美丽的蛙女,每当月色朦胧之时,她会浮出水面,跳在蛙百上载歌载舞。蛙潭不远处的下游,却是一片浅水滩,水清见底,彩石粒粒,玲珑剔透,惹人喜爱,青年男女到此,禁不住要脱鞋淌水、采石、击水、嬉戏,给出一幅青春戏水图。看到这里。各位朋友不要认为景区的瀑布不过如此。不是的,更奇趣、壮观的瀑布还在前面,让我们继续游览吧。

我们由两溪口沿竹溪登獐子崖,一路上就进入了“瀑布群景区”。这里“千峰叠翠,万水竞流。”溪流源头十余支,形成重叠的跌瀑流泉30处,瀑布高30至70余米,大都隐藏在夏云

绕的幽谷密林之中,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有声,组成了山水林泉的优美图画,谱写了扣人心弦的交响乐曲。

成都到青城山篇十三

各位游客,离开都江堰市,我们就要进入川西北高原地区,来到山青水秀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了。

我们眼前这条大名鼎鼎的岷江,就发源于阿坝州的松潘县北弓杠岭南麓隆板沟,自北向南流经松潘、茂县、汶川三县,折东入都江堰市后,经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流为数条河流流往各个灌区,主流在乐山与青衣江、大渡河汇合后,最后在宜宾汇入长江,全长736公里。

在阿坝州境内长341公里。

也许坐在车窗边的朋友已经发现波涛汹涌的岷江河边,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有没有朋友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工地吗?不知道吧,那让我来告诉你们。

这就是被称为“中国第一环保水库”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这是全国今年开工的十大重点的工程之一、四川省一号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该工程不仅具有灌溉、供水、防洪、发电、环保、养殖及旅游等综合功能,同时也将极大地提高府南河的治污、防洪等能力,是一项造福千秋万代的民心工程。

六年后当该工程建成后形成的水库,比杭州西湖要大100倍,将像一座规模空前的“空气净化器”屹立在距成都60公里的上风地带,不仅可以为污染严重的府南河“洗胃”,还可以随时为身居闹市的成都人带来洁净的空气和水源。

前面大家看到的就是阿坝州的界牌,我们现在己经进了阿坝州的地界了,也许大家对阿坝州的九寨、黄龙己经有所了解,但对阿坝州的了解还不多,现在我把阿坝州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阿坝州,全称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四川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四川的第二大藏区。

辖13县,州府设在马尔康县。

全州面积8.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海南省,但人口仅80万,每平方公里不到10人,可以称得上地广人稀。

在这块土地上,雪山耸列,江河纵横,沟谷交错,草地无垠,融气势磅礴与俊秀幽深于一体。

这里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构成独特的地理环境,从而保留下世界上别的地方早已绝迹的动植物资源;保留了许多在内地难以找到的静谧、古朴的壮丽自然景观。

也正是依赖于这样的地理环境,才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古老民风和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

阿坝州的民族以藏、羌、回、汉四大民族为主体,其中藏族约占全州人口的48.29%,羌族占16.87%,汉族占31.5%,回族占3.1%。

今天我着重介绍阿坝州的民族情况,阿坝州的其他情况在今后的几天里我陆续向大家作介绍,我现在首先介绍藏族:大家都知道,藏族来自西藏,但他们又是如何来到阿坝州并在这里定居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七世纪。

当吐蕃王朝在西藏强盛之后,便开始了一系列为扩大版图的东征。

唐贞观年间,吐蕃军队征服了吐谷浑王国,也就是现在的川西北地区。

为长期统治这片地区,吐蕃王朝不仅派驻大量军队,而且还从西藏阿里地区大量移民于此。

这些移民在这里世代繁衍,成为州境内人口最多的民族。

虽然他们已远离自己的家园,但一直?quot;阿里哇“自称,藏语意为”阿里人居住的地区“或”阿里人开发的地区“,后简称为”阿哇“,汉文写成”阿坝“这就是我们阿坝州地名的来历。

大家看看窗外,我们已经来到阿坝州的第一镇——汶川县漩口镇,漩口是阿坝州的门户,又是阿坝州的工业区,州水泥厂、华西电冶厂、州电解锰厂、州电解铝厂等都设在这里,这些工厂为漩口地区增添了一些繁华,但是也给这个地区带来了一定的污染,大家刚才看到滚滚浓烟的地方就是州水泥厂。

大家向右边看,在寿溪河左岸和岷江右岸的汇合处台地上,耸立着一座九层石塔,高约20米,名叫回澜塔。

此名得来是因为岷江在这里急转了一个大弯,并同寿溪河汇合后,激起层层波澜而取名回澜塔。

另有一个说法,说人们认为这里二江斗水,易生水患,因此建塔镇水,以定波回澜,故名回澜塔。

我看都有道理,或许正是一语双关吧。

据《灌县志》记载,此塔系”大清道光24年,处士姚清澜建。

“回澜塔历经170多年的风霜雨雪,仍然巍然耸立,不偏不倚,可见其建筑工艺的高超。

每当夕阳西下时,塔影横江而过,因此,此塔又称为锁江塔。

游口茶是此地的特产,其特点是雾气重、叶芽大、回味重、清香味浓、深受四川人的喜爱,素来与名山蒙顶茶,峨眉毛蕊茶、乐山竹叶青、青城雪芽茶齐名。

游口茶距今己有1800多年的历史,现有8000多亩茶园,每年产茶500担左右,同时生产藏区所需的方包茶和砖茶。

还有一点要告诉大家当紫坪铺水库建成后,这里将成一片宁静的人工海。

大家眼前的这个小镇以及小有历史的回澜塔都将不复存在了。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藏族在我州的形成过程,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羌族的情况: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最早生活在我们祖国的大西北,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羌族自?quot;尔玛”羌,《说文·羊部》释为“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

《后汉书·西羌传》、《史记·补湟本记》等古代文献都说羌族是发祥于祖国西部的从事畜牧且以养羊为特色的一个古老民族。

那么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为什么现在仅仅在我州聚居、人数又如此之少呢?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追溯到公元前4的春秋战国时期,当秦国强盛之后,一面向西拓展疆土,一面向东进人中原,先后征服了其它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秦王朝征服西北少数民族部落时,许多少数民族部落在秦王朝强大的军事力量攻击下,土崩瓦解,绝大多数的羌族部落也未能幸免,但生性顽强的羌人不愿意受制于秦王朝,于是扶老携幼,集体逃离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开始向四方逃难,逃难到其他方向的羌人,以后渐渐融合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中,唯有向南来到岷江上游河谷的一支羌族部落,顽强地生存下来,至今还保留着自己民族所独有的生活习俗。

这里我们必须要暂停一下话题,因为我们又来到了汶川县的第二个镇——映秀镇。

映秀镇是我州的重要电力基地,在这里有许多的大电站,如映秀湾电站、太平驿电站等,由于阿坝州境内的河流除黄河干支流外,其余均河床陡峻,水流湍急,天然落差大,水量充沛,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且主要分布在岷江水系和大渡河水系。

州境内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近七百万千瓦,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水能基地。

在众多的电站中,太平驿电站是最大的一个,它是由中国华能公司、阿坝州人民的政府、国家能源开发投资公司合资建设,总装机26万千瓦,现有固定资产10亿元,每天的电量收入近150多万元,是阿坝州重要的财政收入大户。

映秀镇又是通往卧龙大熊猫保护区和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的路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里车辆往来不断,商业、服务业也发展很快。

走过映秀镇,我们继续沿着历史的脚印去探寻羌族那神秘的历史传说。

当我们遥望山腰那一处处的羌寨,就会发现羌族村寨的房顶边沿都立着一块块的白石。

这些白石是做什么用的呢?有没有哪位朋友知道,请告诉我。

这位朋友说的对,这的确是羌族供奉的神灵,但羌族供奉的白石实际上就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石英石。

羌族又为何奉这种白石为神灵呢?这里有一个传说,虽说是传说,可正好可以验证出羌族远途迁徒的历史真实性。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支羌人从西北高原南迁,来到岷江上游,当他们看到这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便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然而他们受到了当地土著居民戈基人的攻击,于是导致一场残酷的战争。

远道而来的羌人屡战屡败,面临着灭族绝后的危险。

就在这紧急关头,所有的羌人都在同一天夜里做了同样一个梦,梦中有老人指点打败戈基人的办法:用鸡、狗鲜血淋红白石头,再用这石头打戈基人。

第二天醒来,大家就照梦中老人的指点准备起来,等戈基人前来攻打时,羌人们就把准备好的白石头象雨点般投向戈基人,打得戈基人头破血流,一败涂地。

羌人终于彻底战胜了戈基人,并在岷江上游扎下根,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因为是这种白百拯救了几近灭亡的羌民族,因此羌族就把白石当作神灵供奉起来,这一习俗直到今天仍盛行不衰。

故事讲完了,大家对生活在阿坝州的羌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现在又来到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飞沙关。

关后大山称为石纽山,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之所以有名,这是与夏禹王有关的缘故,百纽山上有一台地,名叫到儿坪,相传这是治水英雄大禹降生的地方。

也许大家不信,不过我可是有书为证,《汶川县志》中记载:“飞沙关岭上里许,地平衍,为刳儿坪,有羌民数家,地可种植,相传为圣母生禹处,有地址数百步,羌民称为禹王庙,又称为启云圣祠”。

《路史》记载:石纽在波山西界龙家山之源。

鲧,波山广袤人也,纳有莘氏女岁有二月,于六月六日生禹于道之石纽山,所谓到儿坪长于西羌、西夷之人也。

我国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寓居成都期间亦曾云游此地,并有《禹庙》一诗为证,诗曰:“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剩虚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只可惜禹王庙毁于十年浩劫,只有遗址可寻了。

但人们常来此烧香,缅怀大禹治水的丰功纬绩。

说到这里,各位可能要问,我前面说这里的羌族是被秦国赶跑南迁而来。

这里又说大禹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夷之人也。

前后不是矛盾吗?说对了,前面是民间通行的说法。

其实羌族在川西北一带生息,应该是在远古时代就开始了。

按正史记载,在远古时间,我国的黄河上游就主要是羌民族的活动范围,他们的生活方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称?quot;所居无常“,远在三皇五帝的时代,也就是在有文字记事的时代以前,他们就不断沿着青藏高原的横断山脉向南迁徒,一部分住在低地河谷和平原的羌人逐渐改变了游牧习惯,开始定居从事农业,成为我们所说的氏族,氏就是低,氏羌就是低地的羌人,他们还是蜀族的祖先呢。

史实说明羌族早就生息在川西,但也并不排斥秦国扩张地盘,使一支羌族部落被迫南迁到阿坝的说法,只是这支羌人南迁之前,这里早已是羌族的天下了。

现在我们终于来到汶川县城,汶川是阿坝州的门户,集中了阿坝州的工业厂矿,在阿坝州13县中人口第一,工业产值居第一,税收居第一。

1985年就已成为全国首批5个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

全县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

人口96054的人,县城所在地威州镇,也算得上历史悠久了。

大家看到对面山坡上的古城墙没有,这就是姜维城。

据《元和志》载:”蜀将姜维、马忠等征伐波山羌夷,此其地也。

今姜维城,即维所筑“《旧唐书》载:”蜀到禅时,蜀将姜维、马忠征伐汶川羌夷,即此也。

今州城即姜维故垒也,武德七年,白苟羌酋邓贤佑归蜀,乃于姜维城置维?quot;。

按此史实,姜维征西至汶川一带,修城筑垒,习兵练武,当有此事。

离开汶川县,我们上行似公里,就到达茂县县城风仪镇了,茂县古称茂州,唐代至民国初期均用此名。

1958年曾名茂汶羌族自治县,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藏族羌族自治州后,复改称茂县。

全县幅员面积4064.33平方公里,人口90956人,羌族占88.92%。

大家感觉到岷江河谷有什么变化没有,(河变宽了)对了,岷江河谷素以山势陡峭、河谷深切著称,偏偏凤仪镇这一段平坦宽敞,本来气势汹汹直贯而来的山脉,到了凤仪镇后变得温柔起来,窄窄的峡谷突然成了宽谷的盆地。

这里盛产苹果,大家看到的公路两边的树木大都是苹果树,在全国苹果大赛中曾一举夺魁的“黄冠”“红星”苹果献出产在这里。

由于气候的原因,这里的苹果大味甜,久放不变。

尤其到了秋天,茫茫绿烟下,苹果树上硕果累累,金黄黄、红艳艳、令人陶醉,只是近几年品种有些退化,正在下功夫改良。

除苹果外,这里还盛产川菜烹调中不可缺少的调料——花椒,茂县的大红袍花椒,品种十分优良,销路很好。

大家看到的对面山上细小的树木,这就是花椒树。

每到八、九月,到处都散溢着花椒的芳香。

茂县是开展羌族风情之旅的主要目的地。

旅游者在这里参观羌寨,拜访羌氏家庭,参观羌族歌舞,欣赏羌族服饰艺术,很受欢迎。

今天因为赶路,只能安排大家到羌族风味的餐厅午餐时,稍微领略一点他们的民族风情了。

(从茂县凤仪镇上行至叠溪60公里,沿途没有太多有价值的景观,加之午餐后,游客大都比较疲倦,可让游客适当休息)游客朋友们,我们在经过1个多小时的休息后,我不得不打断大家的美梦了,因为我们又来到了一处非常有名的地方了,这里是茂县的较场。

较场,我们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一定会想到这是个士兵练武之地,的确如此,此处为通往松潘草地的交通咽喉,加之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传说唐代女将军樊梨花曾屯兵于此,故名为较场。

不过星移斗转,现在这里只是一个羌族村寨,而没有一兵一卒了。

现在大家向左下方看,大家可以看到两个波平浪静的高山湖泊,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叠溪地震遗址。

1933年8月25日,这里曾发生了7.5级的大地震,一个本来还热热闹闹的小镇,顷刻之间使不复存在了,被崩塌的山体深深地埋在地下,垮塌的土石还堵塞了整个岷江河道,形成了大家眼前的这两个高山堰寨湖泊。

叠溪地震废墟保持十分完好,有人称其为“东方的庞贝”。

因此它本身又是研究、探索地震规律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一批一批的中外学者前来考察和研究。

走过叠溪海子再往上,我们就要进入松潘地界了,大家再向窗外看看,一直陪伴我们而行的岷江现在己经变得非常的温顺,再也不象我们刚看当然,传说归传说,而且多属牵强附会,今人大概谁也不会当真,但它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的愿望,寄托了先民们主宰世界的理想,并且丰富了民间文学。

也许大家注意到了,我们今天的行程全部是上行。

到这里我们已经接近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山势也没有刚进阿坝州那么陡峭,整个地势的落差也没有汶川、茂县一带大,水流平缓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自然现象。

各位朋友,说着说着,我们就快进入松潘县城了,松州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也就是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据《松潘县志》记载:“城周九里七分三,高丈五,深一丈九尺,广三丈,开五门。

”可见刚建成时规模之大。

即便是现在,虽然历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使人们无幸观瞻整个全貌,但仅从残存的城墙。

城门洞上那巧夺天工的龙凤狮鹏石雕,你也不得不对松州人的聪明智慧和气魄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由于当时生产技术条件所限,整个松州城从开工到完工整整花费了60年的时间。

负责建城的官员不知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多少能工巧匠,但其中绝大多数人是从西北地区征集而来,这些人大都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修城时间如此长,这些人也就完全失去了返回自己家园的可能性,于是只好在松州定居下来。

前边我已经讲到阿坝州是由藏、羌、回、汉四大主体民族构成。

那么大家也一定猜出了回族是如何来到我们阿坝州的了。

的确,他们很多都是修筑松州城的工匠的后裔,这是回族第一次大规模迁居阿坝州。

虽然以后又陆陆续续有数批回族进州,但从规模上都无法与此次相比。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阿坝州的回族,大都集中在松潘及周边地区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回族是一个极善经商的民族,因而松州亦以商业繁荣而饮誉海内,旧时城里就有大小商号、座商百余户,商家达数千人之众。

这在现在也许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数量,但在当时一个不大的古城里有如此多人经商,的确不是一个小数了。

走过松州城,我们现在经过的集镇叫川主寺,这是四川省的100个小城镇试点镇之一,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现在已是宾馆林立,热闹非凡了。

川主寺镇是九环线上的交通枢纽地,由此向西,便进了川西北高原,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雪山草地了。

向北便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九寨沟、向东便是我州的另一个重要风景区,我们后天要去的黄龙风景区。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碑是“红军长征纪念碑”,山脚下是“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其碑园园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所题。

这是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国唯一的叙述整个长征过程的碑园,其碑身为三角立柱体,象征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紧密团结,坚不可催。

24米高的碑顶巍然矗立着14米高的红军战士像,双手高举成“v”字形,一手持鲜花、一手持枪,象征长征的胜利。

山下的碑园由园墙、群雕和红军长征陈列馆组成。

“告别苏区”、“艰苦历程”两组群雕,充分表现了苏区人民和子弟兵的鱼水深情以及红军战士前仆后继、英勇向前、历尽艰险、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整个雕塑群像气势恢宏地再现当年红军战士的英勇悲壮。

最令人激动的是在晴空万里时,每当夕阳斜照在用亚金铜贴面的碑塔上时,整个纪念碑闪闪发光,远远地看去,象一团火球,使碑顶的红军战士更加清晰可见?quot;金碑夕照“亦成为人们竞相观看的难得一景。

这也许是连设计者都未曾料到的意外效果。

现在我们看到的村寨叫漳腊,而眼前这条小溪流就是一直伴随我们到此的`岷江,谁也没有办法把它同我们在都江堰市所看见的岷江联系起来,因为我们己经快到了岷江的源头。

现在的岷江虽然不起眼,但却依然倍受人们关注。

因为举世闻名的漳金就产自这里。

漳金的成色非常好,一般都为9.999,小数点后面3个9,而且藏量大、品位高、颗粒粗、熔耗低。

在这里,打水时桶里沉着金子,挖泥烧砖,砖里镶着金子,刨土时冷不丁闪出几粒沙金,早在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政府己对这里的藏金情况作了详细的勘察,探明的矿点有29处,总面积达28.5平方公里,漳金从19正式开采以来,至今已开采黄金100万两,约33吨。

1985年有位农民在淘金时,曾挖到一块卵形大的金块,重达224.65克,含金量高达98%,大家现在向右看,这片农田有个名字叫飞机坝。

为什么叫飞机坝呢?原来在解放前,国民政府曾在这里修过一个军用机场,还建了油库,抗日战争期,日本侵略军为了炸毁漳腊机场和油库,曾派飞机前来轰炸,结果误将松潘当作漳腊狂轰滥炸了一遍。

漳腊却得以幸免。

现机场已开垦为农田,而油库却至今都未发现,据说设在某座山里,曾有好事者到附近诸山探寻,结果一无所获而归。

随着九寨沟、黄龙的知名度提高,来阿坝州旅游的人数成倍增长,为此,政府准备在漳腊山坡上修建一个中型的旅游机场。

届时,去九寨沟就再也不会象我们现在这样乘整天的车了。

现在我们终于来到了岷江的源头——弓杠岭,这里又被称为小西天,小西天在藏区可以说是闻名遐迩,之所以闻名遐迩,全在于她的神秘,据说从古至今,四面八方的鸟类到了垂暮之际都要积蓄力量,然后千里迢迢飞到此山安息归西,所以藏族称此山?quot;夏德”意即“乌的墓地”“小西天”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藏文古籍《夏德嘎恰》中有此山“鸟羽禽骨累累”之说。

各方鸟儿为什么非要葬身此地,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谜。

在这里还有一个嘉绒藏区闻名遐迩的苯波教寺庙——尕米寺。

据载,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西藏穷波地由仁青坚赞喇嘛路过此处,但见地势开阔,呈凹形,南面缓坡,牧草丰美,西临岷江,东面所靠山岩中,有天然本教教徽,当地人称之为“雍忠岩”。

喇嘛心动,遂发愿于此建寺院,取名尔米寺。

“尕”意为高兴,“米”意为安静的处所。

又因此处称为小西天,连起来故?quot;小西天尕米寺“。

走过尕米寺、弓杠岭,我们就进入南坪县,也就是现在的九寨沟县。

九寨沟县古时隶属松州,1953年建县,全县面积5290平方公里,人口51366人。

由于九寨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年将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

我们现在已经离今天的目的地——九寨沟近在咫尺了。

经过一天的旅行,我想大家也有点疲劳了,现在大家稍微休息一下,养精蓄锐,以便明天我们有一个充沛的体力来欣赏我们美丽的人间仙景——九寨沟,我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成都到青城山篇十四

当您进入华蓥山地质博物馆,首先就必须要穿过一条长7`2米的遂洞,这个遂洞将会带给位走进神气的地质时代,在遂洞中我们还设置了6个圆形的凸摸,分别展示了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经典景色。上面设置有3束灯光,形似天窗。

而本馆共设置了前言、交通区位、区域概况、公园简介、典型的岩溶地貌、构造地质遗迹、地质剖面、水体景观、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古生物、建设历程、结束语等12个展区;触摸查询系统、动画播放、断裂褶皱互动。

一、通展区。

本展区主要介绍了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状关系,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周边地质公园中离高速路最近的一个,距离高速公路只有17公里。

二、域概况展区。

本展区主要对公园内径、纬情况、地质、地层水文、气象、社会经济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地层概况:公园地层区划属于扬子台地、出露地层单位,主要有寒武----奥陶系娄山关组、二叠下统梁山关组、三叠系飞仙关组等。区域岩性主要为碳酸盐间夹碎屑岩。岩层总体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特殊的岩石是区内地质遗迹景观形成的基础。而华蓥山复式背斜及华蓥大断裂对区域地质演化历史中有决定性作用,是园区地质遗迹形成的主要地质构造背景,其科学研究价值极高。

三、园见简介展区。

共设置了5快凹形等位展板,其中一块展板就是对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概况进行了介绍。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四川盆地东缘,华蓥山脉中段,面积116平方公里。共包括了石林景区、天池湖景区、小山坝景区、岩溶洞穴景区。

1、景区位于公园东部华蓥市和邻水县交界的高登山,面积21平方公里,以富集的生态资源和石林景观为主。

2、池湖景区位于公园北部天池镇境内,面积约20平方公里,诗园内重要的导性地质景观之一。

3、山坝景区位于公园中西部双河街道办事处境内,面积约24平方公里。

4、溶洞穴景区主要露出二叠系石灰岩地层,岩石节理、断裂发育。在构造、气候等影响下,石灰岩溶蚀作用强烈裂隙,不断增大并演化成底下洞穴。

四、型岩溶地貌展区。

本展区主要展示了公园的地脉景观和典型的溶洞景观。讲述了喀什特地貌所特有的石芽、石林、溶沟、漏斗、孤峰等地质现象和地质遗迹。

这里请大家留意以下地面墙角的造型:这里埋藏底下的石芽、有完全裸露的石芽、溶蚀平地、峰林等象形图案,这些形象地揭示了华蓥山石林的形成过程。

接下来各位领导看到的是:四川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源景观表(看图)。

而这7块不规则的异型展板,起伏的流性线状,象征着华蓥山的三山两槽、褶皱、挤压和断裂,大家看到的这些造型物就代表了溶洞的暗河、涓涓细流和沉积碎屑等。下面我们就来到了动画展示区,这里主要是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

五、构造地质遗迹展区;。

本展区主要介绍华蓥山大断裂,其他构造地质遗迹和相关地质知识等四个方面;。

相关地质知识华蓥山大断裂其他构造地质遗迹遥感影象图。

我们从展板形状可以看出,造山运动所形成的构造地质遗迹。

六、地质剖面展区;。

本展区仅就石林景区、天池湖景区的剖面、地层结构进行了介绍。

石林景区地质剖面是由;奥陶系地层剖面、志流系地层剖面和二叠系地质剖面组成。

天池湖景区地质剖面是由;三叠系地层剖面、侏罗系地层剖面、华蓥山二叠系钙结壳组成。

接下来就是半月柱展柜。

七、地质水体景观展区;。

本展区主要展示了公园内的天池湖、玛流黑潭瀑布等水体景观。其中最大的主体景观就是华蓥山天池湖。

八、动、植、矿物资源展区;。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高差大,是多种自然要素交汇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种类繁多,且土壤种类较多,植被分布较广,动植物资源丰富。

1、植物种类;重要植物有175科,656种。

2、动物种类;野生动物有无脊椎动物9门,脊椎动物24目,63科,鸟类106种。

3、主要矿产资源;我市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在已发现14个矿种,探明资源储量众多,有;煤、水泥灰岩、石膏等。截止20__年底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玄武岩等。全市共有矿产企业83个,年开采总量为469万吨,矿业年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值的70%,是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林体景观;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幅图就代表了我们华蓥山现在的森林状况,下面的7根树桩,述说着58年大炼钢铁的那段历史,同时也启发我们要保护森林,杜绝乱砍滥伐。

成都到青城山篇十五

眉山是“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的家乡,眉山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苏东坡给了眉山这个名字以丰富的内涵。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成都到眉山。

导游词。

仅供参考。

大家好!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眉山三苏祠,从成都出发经过一个半小时,约70公里的路程,途径双流、新津、彭山,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眉山县境内了。

一说眉山,也许朋友们会有些陌生,但说到“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相信大家都有话说了吧!没错,这儿就是苏轼的老家。

三字经。

有记载: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后来人们也用来比喻,读书和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苏轼从小就才智过人,什么都一学就会,10岁时,父亲游学四方,苏轼跟着母亲读书,读到范謗传时问母亲,我要是学范滂,你会同意吗,范滂是东汉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儿,当时和宦官斗争后来被陷害入狱,老母来看望他时很大方的说:你放心去死吧,能留下一个好名声,我就很满意了,一个10岁的小男孩当时就有留下一世英明的理想,如此勇敢,让人刮目相看。

苏轼的才学得到宋朝皇帝的赏识,但是他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仕途一直不顺,甚至乌台诗案差点要了他的名,但是苏轼的才学无人能敌,他的词突破了写男女恋情、离愁别苦的旧框框,以其豪放不羁的风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他的词现存有340多首,他的赤壁赋,后赤壁赋,被后代奉为经典。歌星王菲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东坡先生做的词。

苏轼不是一个只知道吟诗作赋的文人,更是一个懂得生活的生活家,什么东坡肘子东坡鱼,都是他老人家发明的,东坡肘子的发明源于一场意外,话说他年轻时到寺里和僧人下棋,怕下得太久肚子饿,于是带了个肘子,把寺里的香炉洗干净了,把肘子放里面,偷偷地用微火慢慢焖。可由于下棋下得太久,竟忘记了„„直到闻到焦味,才发现水已经干了,肘子贴炉的一面也有些焦了,可万万没想到没这样“烘”出来的肘子又香又糯又软,东坡肘子就这样诞生了。

哎说的我自己都好想吃哦,大家看窗外那一片片茶园,这是眉山的玉蟾茶,可名贵呢,大家先休息一下,待会儿我们就到纪念苏轼的三苏祠参观。

各位团友:您们好!我是四川运通旅行社导游杨欣。今天请由我陪同大家前往乐山市去参观世界之最乐山大佛,好啦,让我们现在开始又一段崭新的旅程。

各位团友,大家好!前两天,我们按照团队运行计划,小杨和司机周师傅带领大家已经游览了武侯祠,杜甫草堂以及其它一些景点,今天离开成都前往乐山市。车程共有162公里,沿途会走过成雅高速公路和成乐高速公路,途经双流县、新津县、彭山县、眉山市、夹江县5个地方,待会儿中途我们还将去眉山地区的彭山县仙女山参观。

好啦,现在是上午9半点各位团友,我们的旅游车已经驶入了眉山地区彭山县的境内,早上8点我们乘车离开成都市区一路走来,已经经过了双流县、新津县,现在进入了彭山县境内。现在小杨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彭山县的一些情况以及它的长寿文化。

那彭山呢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南部,古代的时候这里叫做武阳。古代蜀国开明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就是被秦军追到这里被杀的。彭山县的境内其实没有大山,只有平原和丘陵,但是有很多低山交错分布,岷江从境内穿过。而彭山的得名其实是因为城郊的彭祖山是被称为“东方第一寿星”彭祖出生地和归隐后的养老之地。所以彭山县也因此获得了“忠孝之邦,长寿之乡”的美誉。而且彭祖老寿星对彭山县的民风民俗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两千多年以来,这里的居民养成了珍惜生命、尊老、爱老、敬老的习俗,人们都学习长寿之道,追求长寿,所以当地人的平均寿命比其他地方要高,据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这里100岁以上的老人高出全国平均比例的22.8倍,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

我想在各位的心中可能都觉得彭祖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奇式人物,据《山海经》、《列仙传》等资料记载,彭祖他真正名字叫钱铿,是中国古代五帝中颛顼帝的玄孙,轩辕皇帝的第八代孙子,他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曾经做过商大夫。《华阳国志》书中也记载了彭祖的家乡就在今天的彭山县。彭祖晚年回到了老家象耳山中,后来移居到现在的彭祖山,修炼长寿之道,传说他活了八百多岁,死后就葬在了彭祖山。彭祖山的海拔只有610米,周围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山峰,而且近年来人们发现站在远处观望彭祖山,它与周围的群山之间正好构成一幅八卦太极图,而彭祖墓正好位于太极图的“鱼眼”上。因此人们说彭祖山是一个天然采气场,彭祖长寿可能与此有关。

其实,彭祖长寿的秘诀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现在人们至少已经弄清楚了三个方面的秘诀。今天小虞就把这三个秘诀告诉大家,希望大家回去都修炼长寿秘诀,像彭祖一样活到八百岁。现在请大家听好了:

第一是彭祖活八百多岁的科学性问题。其实彭祖真的是活了八百岁吗?肯定不是。是因为在殷商时期的历法,所谓一年的时间比现在的公历和农历都要短的多,如果按照现在的年历推算,彭祖实际上只活了130多岁,当然也就不可能像好多书上写的彭祖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第二是彭祖确实发明并修炼了一套养生之道,后来的人把他的养生之道归纳为:烹饪术、房中术和导引术。现在我举例讲讲烹饪术、导引术,烹饪术又叫膳食术,彭祖呢很擅长烹饪之法,采集当地的新鲜蔬菜、瓜果、鸡鸭、药材进行配制,根据季节不同,选择不同的膳食,很注重饮食卫生营养,达到了良好滋补强身的效果,所以他可以称的上是我国烹饪技术的鼻祖,世界上第一位营养师;还有呢他发明了一套科学的健身方法,也就是现在气功所练的深呼吸法,吐故纳新,增强体质。因此可以说,彭祖是中国和世界最早的气功大师。

最后一个秘诀是必须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社会上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必然会出现更多的长寿老人。彭祖就是长期在武夷山,彭祖山修炼,与世无争,心平气和,家庭关系和睦,因而心情舒畅。这恐怕也是彭祖长寿的一个重要秘诀。

我想各位团友来到这里,就是要实地体验彭祖的长寿秘诀,去拥抱青春。所以我们赶紧去彭祖墓采气场,养生殿,彭祖祠等景点仔细参观,阅读有关碑碣,联语,细细揣摩或许会有所收获。

好啦,各位团友,刚才我们从彭山县城经过江口镇来到这里,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山就是彭祖山,我们的旅游车会停在入口处的停车场。我们在仙女山景区游览时间为2小时,请各位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和我一起下车。

我们现在就开始入山,大家可以边走边听小杨的讲解。彭祖山以前叫做仙女山,是因为彭祖的三女儿在这里修炼成了仙女。在这座山上保留有彭祖墓、彭祖祠以及唐代摩崖石刻造像——齐山双佛和佛教寺庙等文物古迹。

好啦,现在请跟我走进彭祖墓采气场去参观。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的行程是从成都出发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眉山,我们会经过双流,新津,彭山,最后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眉山,全程79.6公里,车行大概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我们的目的地了。

那好了,各位游客,我们从成都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马上就要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眉山,在进入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出发后所经过的一些地区。我们途中经过了双流,新津,彭山,我们欣赏过了美丽的成都平原,感受了古蜀国文化。现在我们马上就要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眉山了。在四川,这座城市曾被宋人称为“千载诗书城”,被清人称为“人文第一州”,评价之高,声誉之隆,让今天的人们或许会觉得不可思议。眉山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正像成都有司马相如,郫县有杨雄,南充有陈寿,江油有李白,中江有李调元,眉山在距今九百多年前,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个伟大的词人,在座的各位可知道他是谁吗?那我给在座的各位三个提示吧!首先第一个提示是有一个菜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第二个提示是他是北宋著名的词人,第三个提示是他有这样一首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唱)。对了。他就是苏轼。说起眉山,熟悉中国文学的人会有所耳闻,因为这是大文豪苏轼的故乡。眉山是“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的家乡,眉山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苏东坡给了眉山这个名字以丰富的内涵。

当然人杰全因地灵。作为眉山人的苏轼、石鲁、李密等在历史上有着如此光辉的成就,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又要仰仗眉山的物华天宝。眉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成都--乐山黄金走廊中段。眉山市的人杰地灵,为我们眉山市带来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这里有东坡文化、长寿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竹文化、水文化等。而眉山市文化旅游活动也非常的丰富多彩,例如东坡文化节、彭祖寿星节、青神竹编艺术节、丹棱唢呐节等。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那到了我们眉山市你就不得不品尝一下我们眉山市传统美食特产了,我们眉山市有仁寿黑龙滩全鱼席、芝麻糕、回锅羊肉、回锅鱼、文宫枇杷、曹家梨;龙眼稣、眉山脐橙。除此之外还有各类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特色菜例如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鱼、东坡松花蛋等;那眉山的这些美食里尤以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松花蛋、芝麻糕扬名海内外。相信在座的各位游客听了之后是否有些嘴馋了,那我们今天参观完三苏祠之后就可以品尝到一桌地道的眉山菜。说了这么多,我们的车已经驶进眉山市区了。

我想细心的游客你们或许发现窗外有一座雕塑,这座雕塑是20xx年2月13日由眉山市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的城市标志,最终以苏东坡像为设计主题的标志入选。整个标志设计由中国古代瓦当图案和东坡头像组合,表现出一种具有古代历史痕迹的感觉,更体现出眉山的古老文化。从图案到字体都运用了一种古朴的风格,采用了中国朱红与黑色组合而成,体现出较为浓郁的文化味道,此色彩也代表了一种祥和诠释,同时也符合眉山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个性城市。

那各位游客我的讲解暂时告一段落,大家稍作休息,一会我们就要到达我们的目的地,三苏祠了,到了三苏祠我在给大家做详细介绍。

成都到青城山篇十六

天府广场往西沿人民西路不远就是人民公园,公园中有著名的鹤鸣茶馆,可在此体验一下成都人的闲适。出公园正门沿少城路向西,再顺着长顺街往北200米,就是被成为“最成都”的小清晰聚集地――宽窄巷子,宽窄巷子出来顺着同仁路走到底再向西约300米就是纪念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琴台路,沿着琴台路不多远就是道教圣地青羊宫,青羊宫旁边就是休闲之地文化公园。青羊宫和“君臣合祠”的武侯祠离的也不远,如果前往可做34路公交车在一环路高升桥站下车,然后步行200米左右即到。美食一条街锦里在武侯祠的旁边,再往前直走不远便是耍都美食广场。那里有更地道、更齐全却又更便宜的美食,蜀九香、胖妈烂火锅、锦城印象等知名火锅店都在此地有分店。在武侯祠门口凭游玩武侯祠的门票可免费搭车前往杜甫草堂。文殊坊在天府广场的北面,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坐地铁1号线前往。文殊坊除了有纪念文殊菩萨的文殊院,还有众多美味的小吃,当然最有特色的是这里的斋饭,可作为素食者的选择。

贴士:成都的景点之间大部分都有公交车直达,如果没有可到成都火车站、成仁公交站等大型中转站倒车,一般倒一次就能到达。

在成都郊区,同样分布着众多知名的旅游景点。在西北角,有道教名山青城山和几千年历史的都江堰,有国宝熊猫所在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也有千年古镇街子古镇,成都西面有西岭雪山,西南有平乐古镇、刘氏庄园、天台山等景点,南面有蜀南竹海,东面有洛带古镇、三星堆等。

贴士:如果你只有一天时间游览成都周边,那你只能或东,或南,或西,或北选择一个方向出行。另外或者你若是在春暖花开时来到成都,最好是前往龙泉驿、新津、彭州等地观花,炎炎夏日则适合前往都江堰、青城山及一些有古镇的地方避暑,秋天去新都看看桂花,再去广汉瞧瞧三星堆也就差不多了,冬天去“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西岭雪山再合适不过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98383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