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热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11:31:09
2023年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热门18篇)
时间:2023-12-12 11:31:09     小编:文锋

总结是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提炼和归纳,使其更加有价值和稳定。如何在旅途中合理安排时间和预算?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别人在总结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2、会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黑板、多媒体。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应控制人口增长并需要保护好耕地。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谁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师:这是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有关的知识的.学习,揭示并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从题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2、要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分析呢?(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出示课本的线段图。

3、你会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吗?(生动手画图指名板演)。

4、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5、从线段图中你还知道什么?(师出示)“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指多名说)。

(师出示)“求2500的2/5是多少?“。

6、你们会算吗?动手试试。(指名板演):。

2500x2/5=1000(平方米)。

为什么要这样算?还有其它方法吗?(预设:2500÷5×2)。

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2/35。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

2、找出单位“1”,谁能解决,动手试试。

3、列式解决,讲评。

4、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题目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5、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能说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二

教学目标:

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课本上的对话请境框。

2.整理、归纳问题,并出示完整的题目。

3.顺势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分数乘法(二)。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巡视、指导小组讨论学习。

2.提问:怎样用算是表示6个1/2?

3.6×1/2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4.归纳小结分数乘法(二)的算式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6×1/3如何计算呢?

6.总结计算方法。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5题试一试第1、2题。

2.组织学生做第6页练一练1-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课外预习:课本第7-9页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2、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1/4×34×1/412×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对比好门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学生做第2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并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每个算式的数学意义。

学生做第3题,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并及时对有困难得学生进行帮助。

学生做第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能够区分最少和最多这个数字范围,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480×3/81≤80(千克)180×5/6=150(千克)。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9/16×12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6×1/2=6×1/2≤3个;学生2:6×1/3=6×1/3≤2个)。

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5页试一试,36的1/4和1/6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6×1/2=6×1/2≤3个;6×1/3=6×1/3≤2个。

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三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分数乘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分数乘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分数乘法(第4课时)。

教学内容:第45页例题4、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对策: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式。

1/15╳5=2╳2/3=7/8╳14=15/6╳24=。

2、说说整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先约分再计算还是先计算再约分方便?

二、新授。

1、出示例题4题目和图。

2、理解题目意思。

4、右边呢?

5、你能看图用算式来表示结果吗?填在书上。组织交流。

6、总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7、探究:观察这两个算式,猜才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验证猜想,教学例题5。

(1)出示例题5。

(2)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再填空。

(3)组织交流: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4)总结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巩固。

1、出示1/42/38/93/4。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可能出现两种:先乘再约分或先约分再相乘。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谁更好?如果是24/7755/8呢?再次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4、介绍简便书写格式,发现可以在算式上直接约分,再计算,提高速度。

四、比较。

所以不管上分数乘整数还是分数,都可以看作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五、巩固提高。

先独立计算在书上,指名板演,再组织交流。

2、第48页上的第1题。

读题先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组织交流想法。

3、第48页上的第3题。

先独立判断,将不对的改正过来。组织交流:是否正确?错在哪里?怎样改?最后是多少?

4、第48页上的第4题。

先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怎样?

六、布置作业:练习九2、5。

课前思考:

教学例4和例5时,我想如果借助投影仪依次呈现长方形图,可能会对学生思考问题有帮助,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生来说,这样便于他们直观地看出所求部分占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当然,最后还是要让学生从直观图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即认识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在试一试的教学中,要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计算分数乘分数时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第二层次尝试用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计算分数乘整数;第三层次学习直接在题中约分的方法来计算分数乘法。估计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会使一部分学生不知所措。课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课前思考:

例4的教学可分三步进行,第一,看图理解1/2的1/4和1/2的3/4表示的意义,联系图弄清分别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第二,进一步明确求1/2的1/4或1/2的3/4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第三,前两步的思考过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建立关于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例5可以根据例4的猜想,算出算式的积,再通过画图验证。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比较几个算式的因数和积,通过交流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在介绍简便书写格式,发现可以在算式上直接约分再计算,学生可能在整数乘分数时会把整数同分子约分,教学时要进行强调。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我借助直观的图形,不仅让学生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含义。并在例题教学之后增加了一个画一画环节----(1)教师写一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让一个学生上黑板画图表示算式的意义,要求边画边说为什么怎样画;(2)再写一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让全体学生独立画图表示,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交流。这样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第48页第4题练习时,加强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对比,强化计算方法区别,防止学生对两种计算出现混淆。

课后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在例4的教学中由于要借助直观图来思考1/2的1/4和1/2的3/4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所以忽略了指导学生理解1/2的1/4和1/2的3/4所表示的意义,这是今天这节课上的一处败笔。因为对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和理解、运用,对于学生来说反而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从学生作业情况来看,遇到整数乘分数时,往往出现错误,分析原因是计算时不会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母来计算,出现分子和分子约分的现象;还有些学生约分时仍存在错误,这样就造成乘法计算错误。

估计明天的课上计算分数连乘时问题会更多,教学时要思考对策。

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四

学习内容:

教科书p45。

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乘法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重点: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习准备:

学具:

小棒。

教具:

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去游乐场玩吗?都玩过什么?能说给老师听听吗?

老师这也有一幅小朋友在游乐场玩的图,很可惜,不是小朋友们的,希望我们下次能一起去。

你看,画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是啊,他们很有秩序的`在玩,有的两个两个一起坐,有的呢?如果要列出算式怎么列?

2+2+2+2+2=10……。

二、探索新知。

1、摆小棒。

过山车,转椅我们在课上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玩,但是我们可以来摆小棒。

你们能用小棒摆什么图形?你一分钟内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

下面我们比一比,看谁在相同时间内摆的图形个数最多。

2、你摆了几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你是怎么计算的?

让全体学生对自己摆的图形进行列式。

汇报。

汇报时,有意识让学生说几个几?

学生列式时如果说出乘法算式,问其为什么这样列式。

3、这样的加法算式,如果我摆了50个呢。这个加法算式写起来。你感觉怎样?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学生如果回答的出,请学生试讲。

数学家们为了可以简便的进行计算,发明了乘法。

5个2,就可以写做2×5,或5×2。

它可以表示5个2相加。

教学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4、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5、把自己列出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总结提高。

1、出示电脑图,教室里有几台电脑,你打算几个几个数?有几个几?可以怎样列式?

2、讲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读给同桌听。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找一找,生活中还有那些情况我们可以用乘法解决?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五

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3=25=42=51=。

53=43=55=14=。

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

(2)5个2相加是多少?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新授。

1.出示例8(教师板书)。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8。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

4.讲解例9。

(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

(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分小组讨论)。

(4)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3表示买3个扣子,一共是3个5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

教师要求:

(1)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

(2)如果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所有的题目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这几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果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三、归纳质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迅速的计算.。

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3、求几个几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但是用乘法计算起来比用加法计算更简便.。

四、布置作业(略)。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____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____表示什么。____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实际上就是求3个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____++==(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相加,用乘法表示是×3或3×。)。

(1)提问:3个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3,那么×3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是个,2个乘3就是6个,所以就是。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3=++====(个)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____×3==____(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__”

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交流。

(6)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回答,多让学生参与交流。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5.练一练。

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交流。

教师强调:分数与整数相乘时,一定是整数与分母约分。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第三小题是整数乘分数,通过这道计算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也可以借此来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kg的衣物就需要5个洗衣粉。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指名列出算式:12×3。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想:求3个12l,就是求12l的倍是多少。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七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4~15页例9及做一做,练习三第4~7题。

1.让学生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相互沟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检验习惯。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明确解题思路。

2、通过变式题、开放题的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培养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问题和两步计算的分数乘加、乘减问题,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以及解答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表示的“分率”和“具体量”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课题。

朗读诗歌。出示《春》的诗句: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花绽春蕊,春雨伴春风。春鸟弄春色,春人忙春耕。

例如:“春”的字数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找准单位“1”,要理解分数的含义;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进行有关分数解决问题训练。

二、基本练习,掌握方法。

题目要求:根据下列关键句,你都能想到什么(训练学生从以下四方面说)。

(1)梨子的数量是桔子的五分之二;

五分之二表示()与()的数量关系;

()表示“1”;()表示五分之二;

根据数量关系列示()×()=()。

(2)一袋米,还剩七分之三;(先补充完整“还剩谁的七分之三”)。

(3)火车速度比汽车快三分之一。

(4)实际烧煤比计划节约八分之三。

小结:我们在遇到含有分率的分数问题是要先确定单位“1”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三、分类练习。

(一)根据列式补充问题。

根据列式的含义,在每个算式的后面补充合适的问题。

小华看一本168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七分之四,?

(二)补充条件进行题组的对比练习:

选择对应的列示填在括号里,并说出为什么。

某工厂四月份计划用煤135吨,(),实际用煤多少吨?

四、课堂检测: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九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并能证确计算。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1、2/3×2表示的意思是()。

2、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母()。

3、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8×3。

3/10×4。

7/24×12。

1、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3、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4、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5、怎样表示笑笑的苹果数?

6、教师板书(笑笑:6×1/3=2)。

7、总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8怎么计算呢?6×1/2=6×1/2=36×1/3=6×1/3=2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计算8×3/10。

4×3/10。

24×3/8。

2、做课本5页试一试1题,36的1/4和1/6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3、试一试2,学生说说:“打折”的意思?八折、九折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计算。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本节课有以下优点:

1、针对教材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乘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2、抓住了图形语言的直观性,借助图形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自己的小课题研究落到了实处。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十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黑板、多媒体。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应控制人口增长并需要保护好耕地。据统计,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谁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师:这是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有关的知识的.学习,揭示并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从题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2、要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分析呢?(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出示课本的线段图。

3、你会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吗?(生动手画图指名板演)。

4、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5、从线段图中你还知道什么?(师出示)“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指多名说)。

(师出示)“求2500的2/5是多少?“。

6、你们会算吗?动手试试。(指名板演):。

2500x2/5=1000(平方米)。

为什么要这样算?还有其它方法吗?(预设:2500÷5×2)。

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2/35。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

2、找出单位“1”,谁能解决,动手试试。

3、列式解决,讲评。

4、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题目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只。

5、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能说说?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十一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算理和法则。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在计算中能约分的要约分。

学生对算理掌握。

1、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3/18×62/5×153/7×6。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十二

复备时间2015.4.3授课教师张永红城内小学。

课时分配8第3课时上课时间4.10。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算理。

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教具。

(课件)准备例2主题图、彩色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20×1491×4081×6072×3050×3162×3070×21。

2、笔算。

35×7=23×21=。

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教学环节35×7=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1)估算方法:48≈5037≈4050×40=2000(盒)大约有2000盒。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指导完成下面的练习。

23×3454×1339×2717×28。

可以让学生按组做,哪几个组做哪个题,

3、巩固练习。

24×4122×7444×5915×2153×27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

四、拓展训练,放眼航程。

1、16251824×16×13×17×19。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做完后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互相改正补充,然后指名学生发言,集体订正笔算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

强调算理。

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板书设计笔算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教学反思。

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十三

(1);(2)。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只要言之成理,只要是自己动脑筋发现的,都要给予肯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评价哪种运算方法最简洁。

解:(1)解法一:

解法二:

(2)。

完成后引导学生总结将多项式变形的方法:改变运算顺序,添括号.

例2已知,,求代数式的值.

引导学生联想,已知和待求的代数式都与哪个乘法公式相关,于是想到将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得到,这样就把待求的代数式转化成已知的代数式,问题获得解决.进一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公式的能力,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例3一个正方形花圃的边长增加到原来的2倍还多1,它的面积就增加到原来的4倍还多21,求这个正方形花圃原来的边长.

设原来的边长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十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算理和法则。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在计算中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学难点:学生对算理掌握。

教学过程:

一、引探准备:

1、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探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三、引探总结:

3/18×62/5×153/7×6。

四、引探实践: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十五

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课本上的对话请境框。

2、整理、归纳问题,并出示完整的题目。

3、顺势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分数乘法(二)。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巡视、指导小组讨论学习。

2、提问:怎样用算是表示6个1/2?

3、6×1/2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4、归纳小结分数乘法(二)的算式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6×1/3如何计算呢?

6、总结计算方法。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5题试一试第1、2题。

2、组织学生做第6页练一练1—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十六

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课堂练习。

(1);(2);

(3);(4).

2.计算:

(1).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cm,它的面积就增加16,求这个正方形原来的边长.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计算过程是否合理,组织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和点评。

五、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两个乘法公式的结构特点,体会公式的作用,交流计算的经验。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解决问题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p50第5,6,8,9题。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十七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4~15页例9及做一做,练习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相互沟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检验习惯。

【目标解析】“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较复杂,是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引申出来的,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大胆探究。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上,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阅读思考。

(一)课件出示信息。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二)阅读信息,思考问题。

1.请学生认真阅读信息,思考: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1)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多少次?

(2)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2.这些问题中,哪些你能解答出来?

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就能解答。解答完第一个问题时,说说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一方面复习解决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方法,对解决分数乘法问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

二、由浅入深,探索新知。

(一)改题。

在课件上补充前述问题(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呈现例9。

(二)探索解决稍复杂分数乘法问题的方法。

1.认真阅读例9,理解题意。

阅读课本第14页例9及下面的“阅读与理解”和“分析与解答”的线段图,并思考:

(1)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把“阅读与理解”栏目的内容填写完整。

(2)从“分析与解答”的线段图中你又读懂了什么?说说每一条线段的意义。

(3)你认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尝试自己做一下。

2.同桌讨论。

(1)说说题意和图意。

(2)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桌听。

3.集体讨论。

(1)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可直接读题理解,也可通过线段图理解。对于遇到困难的同学,可以再次出示线段图辅助理解,尤其是对第二种解法的理解)。

(2)你是怎样解答的?说说解题思路。

方法一:

方法二:

(3)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检验两位同学的解答是否正确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提示一下(算算135次比75次多几分之几?)。

4.回顾小结。

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来理解题意的?(反复阅读,画线段图,找准表示单位“1”的量等,特别强调画线段图在理解题意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例题、画线段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又通过讨论、小结,使每位同学都学有所得,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课时篇十八

1、使学生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会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共同的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两次判断谁作单位“1”的量。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男生人数占全班的。

(2)图书总数的是科技读物。

2、指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分数,各把什么看作单位“1”。

(1)苹果的重量是橘子的,梨的重量是苹果的。

(2)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足球的个数得排球的。

3、一根电线长10米,用去,还剩下这根电线的几分之几?还剩多少米?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小亮、小华、小新三人在说班里同学们理想,请看他们的对话:

小亮:我们班有36人。

小华: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教师。

小新: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教师人数的。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3、动手操作,理解题意,学生动手画线段图。

4、主动尝试,解答例题。

(1)讨论,学生交流解题方法,并尝试解答。

(2)汇报,学生说解题过程,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板书:想成为教师的人数:36×=12(人)。

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12×=9(人)。

(3)追问:第一步求想成为教师的人数,就是求什么?

第二步求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就是求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18第4题。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谁是单位“1”?

四、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每一步都要找准单位“1”,如果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乘法进行计算。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1、p19第9、10题。

2、p19第6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95710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