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09:42:06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范文(13篇)
时间:2023-12-12 09:42:06     小编:MJ笔神

情感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一个完美的总结应该具备客观性、准确性和逻辑性,能够真实地反映个人的成长和收获。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心得,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对我们的总结写作有所启发。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篇一

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在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惨遭迫害,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痛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

2、继续引导学生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会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扬科因偷看小提琴而惨遭毒打致死的过程是分析课文的重点,要激发起学生的同情心和痛恨感。

一、介绍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一百多年前的波兰,正处于封建剥削制度的统治之下,封建地主横行霸道,毒辣凶狠,使得当时波兰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一个具有音乐天才的孩子诞生了,他就是小音乐家扬科。

二、分析课文。

1、扬科的外貌特征以及生活情况。

提问:有谁能够找出课文中描写扬科外貌的句子?你喜欢扬科吗?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扬科的生活状况来?

深刻理解:好象寄居在人家屋檐底下的燕子。

2、扬科喜欢音乐。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扬科喜欢音乐?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扬科最爱得到的是什么?

为什么扬科被人们称为“小音乐家”?

3、偷看小提琴被发现惨遭毒打。

教师导语:对小提琴的特别喜爱,使扬科产生了要看一看小提琴的强烈愿望,以至于在一个傍晚,他认为没人的时候,进入了地主的食具间。

提问:当扬科眼巴巴地看着挂在墙上的小提琴时,他的心理是怎样想的?找出有关词语或语句加以分析。(可进行讨论)。

“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呢?

当扬科进了食具间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找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说明起了什么作用?

“跪”、“抬”、“望”等词说明了什么问题?(扬科喜爱小提琴,表现了他对小提琴的一种崇拜心理)。

扬科偷看小提琴是怎样被发现的?

为什么小提琴的声音会是“轻微的凄惨的”?

请同学来模仿一下小扬科惨遭毒打时的场面。

扬科快要死了,这时他又听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躺在他身上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找出课文中有关描写扬科死去的句子。

为什么“白杨树哗哗地响,在所科头上不住地号叫呢?”

(注意引导学生分析)。

4、总结全文。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小扬科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篇二

1、学习第四五两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悲惨命运,体会当时波兰社会的黑暗。

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录音带(配乐音带)、投影片、小提琴。

1、课前引入:同学们,张老师今天和大家是第二次见面,对同学们还不够了解,但是从你们的班主任老师那里了解到我们班人才济济,兴趣爱好广泛,请你用一二句话向张老师以及在座的所有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兴趣和爱好!

下面欢迎我们的小提琴小小演奏家来表演一曲!

(同学上台拉小提琴)。

2、上课:同学们,你们觉得刚才这一段乐曲怎么样?

3、小提琴的乐声的确十分美妙呀!所以在学习第三段时,有一个句子强烈地表达了扬科对小提琴的愿望?(出示实物投影?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再读一遍!

4、老师过渡: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一个伏笔逐步推向了高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四五两段。

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先听老师朗读第四大段,同学们细细地听,从中你有什么感受?(放音乐)。

1、听了这一遍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板书:渴望小提琴。

热爱音乐。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扬科对小提琴的万分渴望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

那么课文这个部分哪些词句写出了扬科的这种感情呢?这些句子又是怎么写的?你是怎么体会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大段,用读书符号划出有关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

(2分钟独立理解半分钟一位置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说说你找出了哪个句子?是怎么体会的?

重点理解:

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

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

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体会情感:

(1)望了很久很久。

(2)从矛盾中发现: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的渴望最终战胜了害怕与恐惧,压倒了一切。(怕、不敢动与往前走、悄悄移动)。

(3)从对比中发现:身体的弱小与音乐诱惑力量的强大,进一步突出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的渴望。

过程:一位同学提出这一句后??

你这个句子找得很好,体会到了什么呢?

能不能有感情地把刚才的想法表达出来?

这是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还可体会到其他的许多含义。下面,就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抓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四个人一小组讨论讨论!

教师点拨引导!(从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从读中感悟,剥笋深入)。

4、(过渡:通过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朗读,我们体会到扬科对小提琴的渴望和对音乐的热爱以及扬科的可怜、无奈!

5、下面,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有感情地把第四大段朗读一遍,感受这种复杂的情感。

齐读第四大段!

1、学生交流是怎样毒打扬科的!

2、教师:(引导发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这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2)更夫点了点头,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把他带到一个小木棚里。

(3)孩子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也许是吓坏了,只是瞪着眼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

(4)他母亲来了,把他抱回家去。第二天,他没有起床。第三天傍晚,他快要死了。

1、(过渡)扬科的命运真悲惨呀!仅仅想看一眼摸一下小提琴,竟遭受了这样残酷的毒打。扬科的要求过分吗?地主和仆人的毒打过分吗?他们是那么凶残!那么没有人性!可是,在当时的波兰,那是一个十分残酷的社会,哪有穷人说话的份。(板书:社会残酷)。

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听老师读最后二个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问题?(教师放音乐)。

3、听了最后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1)扬科马上要死了,课文为什么还要写那么美的景物?那么美妙的声音?

(2)扬科死了,为什么还要写扬科睁着眼睛?

(3)白桦树是不会号叫的,课文为什么说白桦树在不住地号叫?

教师引导理解1、2两个问题后,重点体会第3个问题:

让我们和白桦树大自然为小音乐家扬科鸣不平!来控诉这个吃人的残酷社会吧!

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训练。

4、让我们饱含深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

5、比较:扬科死得太可惜了!从小小的愿望狠狠毒打悲哀死去。从中你又会体会到什么?(板书:社会残酷)。

作者对扬科小小的愿望竟也无法实现,被毒打而死的细腻描写控诉当时万恶的波兰社会。字里行间体现着作者对小音乐家扬科的深切同情!让我们饱含深情再一次齐读??(手指板书)小音乐家扬科。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材分析:

《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中的第一课,本课旨在使学生体验在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换,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铺垫。

二、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组织本课教学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根据场合的不同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的。教学的主要形式为: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表演中体验和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演一演,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2、通过观察、对比、表演、评议,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让学生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活动过程。

1、师:同学们好!今天的品德与社会课,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既简单又复杂,想知道是什么吗?看好了!(板书:我是谁)。

2、师:我是谁呀?生:金老师。

师:是呀,在学校,我是一名老师。那走出校门,在生活中,我又是谁呢?

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生活中的相片。(课件出示教师在不同场合的照片:全家福、旅游、表演节目)。

3、师:你们瞧,在学校时,我是老师。在家里,我是女儿、妈妈、妻子。在旅游区我是游客。表演节目时,我又是演员。

4、师:我会变你们也会变。生活中你有可能是谁?想一想,说一说。

5、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在不同的场合,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板书:不同场合不同角色)其实不光是我们,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

6、师:谁能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你身边的人在生活中都扮演了哪些角色?设计意图:老师以自己为例展示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又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的场合,人的角色是不同的。同时通过教师的范例,为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更多角色。最后再由自己延展到身边的人。

二、游戏:猜猜他是谁?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这么多角色,我想先为大家表演个角色,请你们来猜一猜。(师用动作和语言进行表演:交通警察)。

2、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师:你能像老师一样,扮演一个生活中你熟悉或是喜欢的角色,让大家猜一猜!

4、学生表演。

5、师:刚才同学们在游戏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不管是表演的同学,还是猜的同学都抓住了这些角色的特点。你们知道吗?当好自己的角色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设计意图:游戏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色总是同相应的活动和责任相联系的。

三、情景ab剧: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

(一)说责任:

1、师:你看今天在这里我是一名老师,那我很想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生:各抒己见。

2、师:同学们真诚的话语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努。

力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3、师:我是老师,你们是„„生:学生。

生:各抒己见。

5、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身边找到了很多好榜样。向他们学习,做好《小学生守则》,你们一定都能成为一名好学生!

6、师:那走出校门,在其他的场合下,我们应该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呢?(课件出示四个场景:家里、超市、公交车、公园)。

7、师:刚才同学们结合这四个场景谈了自己应该怎么做。你看场合不同,我们的角色就不同。在不同的角色下,我们有着不同的责任。(板书:不同责任)。

(二)情景剧表演。

1、师: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那在生活中你能当一名文明的小游客、小顾客、小乘客或是好孩子?那咱们就把生活中的场景搬到课堂上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2、师:从这几个场景中任选一个,展示生活中的自己。(1、家里。

2、公园。

3、公共汽车。

4、超市。)。

4、小组活动展示。

能扮演好这些角色!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孩子、顾客、乘客、游客、观众几个主要角色,让学生先说一说在相应的场合下应该怎样做,再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场景演一演。在说与演的过程中体验不同角色的不同要求、不同责任。

四、总结延伸:小记者在行动。

1、师:前些天,老师还充当了一次记者,用我的相机记录了生活中的一些瞬间。(课件)。

2、师挑选几幅讲解。针对一些没有当好自己角色的人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

3、师:我们下面来看一位用生命履行职责的好司机吴斌的事迹。(观看视频)。

4、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所扮演的角色也多种多样。只有人人都当好了自己的角色,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5、小记者行动:请同学们在课下也以小记者的身份到生活中去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了吗?做个社会调查。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老师以记者身份出示的照片既为后续学生的活动作铺垫,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当好自己角色的重要性,使整堂课有所提升!

不同场合。

我是谁不同角色不同责任。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篇四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感情真挚,动人心弦。特别是文题“”中的“家”字,份量很重、内涵丰富,牵动着全文,用得妙!剖析有三:

1.“家”是扬科酷爱音乐的美称。

课文中的扬科是个酷爱音乐的形象,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不仅对大自然的各种音响,都有乐感,而且悄悄地静听旅店内真正的音乐;不仅如饥似渴地听音乐,而且亲自动手做笛子、做小提琴,甚至不顾遭鞭打,摸一摸食具间里的真小提琴,这一层进似一层的描写,足见小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已达到如醉如痴的境地,概之为小“家”,是再恰当不过了,展现了他美好的心灵。

2.“家”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一个小音乐迷,在那样的社会里,年仅8岁就做了牧童,在饥饿线上苦挣扎,竟因为爱音乐而被惨遭杀害。恶劣的社会环境扼杀了一个未来的天才。既然当时社会不能造就一个音乐家,文章却偏要冠以“音乐家”的尊称,这是悲愤的心声,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是一种有力的反抗。这可从结尾段中明显地看出。

3.“家”是对小扬科的爱称。

可分两个角度看。一个是村民们对小扬科爱好音乐非常熟悉,又很喜爱,所以课文中写道:“大伙儿管他叫‘’”,足见“家”又是一种爱称。另一个角度则是作者对扬科酷爱音乐十分感动,为他的惨死鸣不平,失去的就更感珍贵,就更加喜爱这不可多得的小扬科,称为“家”,寄托着作者的爱。

综观一个“家”字,包揽了全文的内容、思想、情感,涉及了扬科、作者、社会,乃是统领全文的“牛鼻子”。教学中可紧扣“家”字,三审文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1.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家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的命运。从而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引导学生掌握“牵牛鼻子课题问读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略)。

第二三课时分析课文。

第四课时总结练习(略)。

第一、二课时。

三审课题“家”字,牵住“牛鼻子”

(一)审“家”字——看扬科。

1.齐读课题。

(1)思全文主要写的是谁?(扬科)。

(2)思扬科是个怎样的孩子?(爱音乐)。

(3)思课题哪个词概括了扬科爱音乐?(小音乐家)。

2.自由读全文。边读边画出表现扬科爱音乐的词句。

3.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文顺序,分层次地归纳出小扬科酷爱音乐的表现。板书设计1。

4.看看课题,哪个字集中概括了扬科酷爱音乐,又非常懂音乐,是个天才的?(家)。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现出扬科爱音乐)。

(二)审“家”字——思社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边读边画。

(1)小扬科被毒打,惨死的起因是什么?

(2)小扬科挨毒打的经过?

(3)小扬科挨打的结果怎样?(归纳出板书)。

2.横比:扬科挨打的起因(即他的要求)说明了什么?扬科挨打的经过(即管家怎样做)说明了什么?扬科挨打的结果又告诉我们什么?(见板书2)(重点分析词句之间的联系)。

3.纵比:(1)扬科惨死的起因、经过、结果联系起来思考,说明什么?(见板书2)。

4.再看课题,想想既然当时社会不能造就一个音乐天才,却扼杀天才,课题为什么要称扬科为“音乐家”?(这个“家”是悲愤的心声,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是有力的反抗。)。

5.指名读结尾段,体会“白桦树……不住地号叫”蕴含的悲愤、控诉、反抗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联系当今儿童天才的充分发挥,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审“家”字——想作者。

1.指名读课文的部分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1)对扬科外貌的描写:“闪闪发光的……”(聪慧)。

(2)关联词的运用:

(3)环境的衬托:

(4)象声词运用:“白桦树‘哗哗,地号叫”

(表达悲愤之情)。

2.总结字里行间浸透着对扬科喜爱之情,怀念之情。

3.第三次看课题,课题哪个字抒发了作者喜爱、悲愤、怀念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

(四)回顾学习过程,悟出阅读方法。

1.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围绕课题的哪个字思考的?又是分几次思考的?

2.这个“家”字带动全文的学习,这叫什么方法?(课题阅读法——也称“牵牛鼻子法”)。

3.分析这种阅读方法的操作步骤。

4.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主动学习其它课文。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篇五

1、继续学习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有命运;感受作者同情受压迫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

3课时。

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2自然段。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揭题。

同学们都生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幸福。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生活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的穷人的孩子的悲惨命运。

2、以题设疑。

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他能成为音乐家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按要求课内预习课文。

(1)课文写了小音乐家扬科的什么事?结果怎样?

(2)根据拼音,自己读准生字的字音。

(3)查字典,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屋檐抗拒恐惧凄惨憋着惩办寄居。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四、再读课文,按下列提纲把课文分成五大段。

1、扬科过着贫苦的生活。

2、扬科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3、扬科在旅店外边听音乐。

4、扬科去看地主仆人的小提琴,遭受毒打。

5、扬科又一次被毒打后,悲惨地死了。

五、学习第一段。

1、带着下列问题阅读第一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扬科家里十分贫困?

(2)说说你读了扬科的外貌描写后的感受。

2、交流评议阅读情况。

3、朗读指导(用深沉、缓慢的语气朗读)。

六、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4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读读议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扬科十分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第2题的第(1)小题。

3、朗读指导。

读这一段话的时候,我们要认真体会扬科酷爱音乐的情感,仿佛也像他一样在欣赏自然界的乐声,读的节奏应该轻松活泼一些。

二、学习第三段。

1、读读议议:这一段和第二段都是写扬科爱音乐,但是有哪些地方不同?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

先说说下列句子字面上的意思,再议议它们含着的意思:

(1)“窗户里灯光闪耀--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含着的意思:这句话实际上是写扬科沉浸在音乐欣赏中的感受,反映出他十分喜爱音乐。

(2)“小提琴的声音--他也够满足的了”--含着的意思:反映了扬科对音乐和小提琴的渴望和追求。

3、朗读指导。读这一段时,语调要轻快,表现出扬科兴奋、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四段。

1、默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地主仆人的那把小提琴的?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扬科被抓住,并且被毒打了?

(3)说说自己对扬科被毒打的看法。

2、交流评议。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的第(2)(3)小题。

4、朗读指导。

读扬科进食具间看小提琴的部分时,语调要急促,表现出扬科恐惧、紧张和渴望的感情。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2题的(1)(2)小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五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段。

1、默读思考:

(1)扬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导致了怎样的结局?你是从哪些话里看出来的?

(2)更夫夹扬科“像一只小猫似的”,说明了什么?

(3)扬科“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又说明了什么?

2、检查交流。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第(3)小题。

4、朗读指导。读杨科之死的部分,语调要缓慢,表现出对杨科之死的惋惜和同情。

5、总结全文。

(1)杨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被打致死,这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这篇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得最能使你感动?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

6、课堂练习。

(1)填空:课文记叙了这件事,反映了。

(2)摘抄2-3句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篇六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寄居、颤动、眼巴巴、抗拒”等词语的意思;能用“无论……总……”、“只要……哪怕……也……”、“眼巴巴”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家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的命运;感受课文作者同情受压迫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

1、重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难点:激起扬科之死的同情和对剥削制度憎恨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词,给课文进行分段,学习第一段,了解扬科的身世。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阅读课文第二、三两段,体会扬科对音乐和小提琴的喜爱之情,完成作业本1—4题。教学过程:(略)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阅读课文第四、五两段,体会扬科进食具间时爱、怕交杂的心理,感受扬科命运的悲惨,激起对扬科的同情和对剥削制度憎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说说对小音乐家扬科了解多少,把课题补充成一句话:小音乐家扬科()。

师:从课题中,我们感受到小音乐家扬科是那么热爱音乐,尤其对小提琴是那么挚爱。

2、找一找,划一划直接描写扬科对小提琴渴望、向往的句子(提示:到7—9自然段中找),结合学习第9自然段中的2个句子。

逐句出示句子加以朗读。

二、整体感知4、5两段。

三、研读4、5两段。

(一)读扬科进食具间的这部分内容(10、11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什么?从哪些语句体会出什么?在读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2、学生汇报读懂哪部分,读懂什么。

(1)哪个词写出害怕?(板书:恐惧)

(2)哪些句子写出害怕?

(3)朗读写“害怕”的这几句话。(学生选择一句话来读)

(进行朗读训练,从扬科的“怕”进一步感受扬科对小提琴的“爱”。)

(4)扬科怕什么呢?为什么还要进入食具间?(想摸摸小提琴,板书:摸)

(5)是什么力量使扬科进入食具间?(对小提琴爱的力量,板书:无法抗拒的力量)

指名朗读:“他望了很久……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学生评价,齐读。

师:正是这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使扬科来到小提琴前,读下面这句句子:

出示:“扬科跪在……望着心爱的小提琴”

从这个“跪”字,你感受到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朗读)

3、师:扬科心中交织着爱与怕,恐惧与渴望,只要抓住这一点,我们就能读好课文。(感情朗读10、11自然段。)

(二)读扬科被打致死的这部分内容

1、扬科为了摸小提琴,却付出了血的代价,你从哪里看出扬科被打?(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被打的程度,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

(三)学习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扬科挨了两次打,起不来了,躺在长凳上,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想想读懂什么,用笔划划。

2、扬科快要死了,他还注意什么?你体会到什么?(扬科快要死了,还不忘音乐)

3、师朗读(配以音乐):“扬科听到了……”

这欢快的音乐中,你还体会到什么?(欢快中透着悲伤)

4、同学们体会到这一点,肯定能读好下面一段文字。

“扬科躺在……还躺在他的身边”(指名朗读,小组读,再配以音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启发想象:扬科死了,连白桦树也鸣不平,白桦树如果会说话,会说什么?

四、摘录句子。

师:老师读这篇课文时,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深深地触动了老师的心弦。(教师朗诵课文中的句子)

师:同学们也肯定有这样的感受,把触动你心弦的句子摘录下来。

板书:

小音乐家扬科

恐惧——————摸

无法抗拒的力量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篇七

1、学习第四五两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悲惨命运,体会当时波兰社会的黑暗。

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录音带(配乐音带)、投影片、小提琴

1、课前引入:同学们,张老师今天和大家是第二次见面,对同学们还不够了解,但是从你们的班主任老师那里了解到我们班人才济济,兴趣爱好广泛,请你用一二句话向张老师以及在座的所有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兴趣和爱好!

下面欢迎我们的小提琴小小演奏家来表演一曲!

(同学上台拉小提琴)

2、上课:同学们,你们觉得刚才这一段乐曲怎么样?

3、小提琴的乐声的确十分美妙呀!所以在学习第三段时,有一个句子强烈地表达了扬科对小提琴的愿望?(出示实物投影?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再读一遍!

4、老师过渡: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一个伏笔逐步推向了高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四五两段。

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先听老师朗读第四大段,同学们细细地听,从中你有什么感受?(放音乐)

1、听了这一遍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板书:渴望小提琴

热爱音乐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扬科对小提琴的万分渴望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

那么课文这个部分哪些词句写出了扬科的这种感情呢?这些句子又是怎么写的?你是怎么体会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大段,用读书符号划出有关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

(2分钟独立理解 半分钟一位置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说说你找出了哪个句子?是怎么体会的?

重点理解:

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

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

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体会情感:

(1)望了很久很久

(2)从矛盾中发现: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的渴望最终战胜了害怕与恐惧,压倒了一切。(怕、不敢动与往前走、悄悄移动)

(3)从对比中发现:身体的弱小与音乐诱惑力量的强大,进一步突出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的渴望。

过程:一位同学提出这一句后??

你这个句子找得很好,体会到了什么呢?

能不能有感情地把刚才的想法表达出来?

这是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还可体会到其他的许多含义。下面,就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抓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四个人一小组讨论讨论!

教师点拨引导!(从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从读中感悟,剥笋深入)

4、(过渡:通过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朗读,我们体会到扬科对小提琴的渴望和对音乐的热爱以及扬科的可怜、无奈!

5、下面,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有感情地把第四大段朗读一遍,感受这种复杂的情感。

齐读第四大段!

1、学生交流是怎样毒打扬科的!

2、教师:(引导发现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这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2)更夫点了点头,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把他带到一个小木棚里。

(3)孩子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也许是吓坏了,只是瞪着眼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

(4)他母亲来了,把他抱回家去。第二天,他没有起床。第三天傍晚,他快要死了。

1、(过渡)扬科的命运真悲惨呀!仅仅想看一眼摸一下小提琴,竟遭受了这样残酷的毒打。扬科的要求过分吗?地主和仆人的毒打过分吗?他们是那么凶残!那么没有人性!可是,在当时的波兰,那是一个十分残酷的社会,哪有穷人说话的份。(板书:社会残酷)

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听老师读最后二个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问题?(教师放音乐)

3、听了最后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1)扬科马上要死了,课文为什么还要写那么美的景物?那么美妙的声音?

(2)扬科死了,为什么还要写扬科睁着眼睛?

(3)白桦树是不会号叫的,课文为什么说白桦树在不住地号叫?

教师引导理解1、2两个问题后,重点体会第3个问题:

让我们和白桦树大自然为小音乐家扬科鸣不平!来控诉这个吃人的残酷社会吧!

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训练。

4、让我们饱含深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

5、比较:扬科死得太可惜了!从小小的愿望 狠狠毒打 悲哀死去。从中你又会体会到什么?(板书:社会残酷)

作者对扬科小小的愿望竟也无法实现,被毒打而死的细腻描写 控诉当时万恶的波兰社会。字里行间体现着作者对小音乐家扬科的深切同情!让我们饱含深情再一次齐读??(手指板书)小音乐家扬科。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歌曲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用图形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能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并能准确地演唱。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不同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箫、钢琴。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音乐小屋》;聆听《单簧管波尔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音乐小屋》的优美乐曲中进入音乐教室。

二、表演《音乐小屋》。

1、出示多媒体: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个有趣的地方,请看(多。

媒体展示漂亮的音乐小屋),这个小屋可不是一般的小屋,它可神奇了,你听,它在唱歌呢!(一遍欣赏)。

2、师:音乐小屋唱了些什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孩子们再听一遍)请仔细听:

3、师:音乐小屋里有好听的音乐,它欢迎你也欢迎我,欢迎我们大家一起去唱歌,去跳舞。请同学们随音乐轻轻拍手,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快乐一起走进音乐小屋。(师范唱)。

4、师带领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师:音乐小屋里有你的快乐也有我的快乐,让我们随音乐一起来轻轻试唱一遍,找一找,你还有哪一句不太会唱。

6、根据学生情况,解决难点句。(重点解决一字多音的地方)。

7、引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9、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提示学生,评价要说出为什么)。

10、有表情、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音乐游戏:三线跳拐子。

1、打开音乐书39页,让学生观看三条线上标记好islla三个唱名的位置。要求学生边唱边用手指在三条线上跳舞,感受三个音在线、间的位置。

2、学生边唱边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出三个音的位置。

3、师弹琴唱唱名,边唱边用柯尔文手势表现出来。

4、生轻声随教师唱歌谱的唱名。

四、复习巩固:

1、分小组为歌曲加入打击乐。

2、分组表演,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评价要有针对性,要说出为什么)。

五、聆听《单簧管波尔卡》。

师:除了节奏乐器,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导入欣赏)。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听了这首乐曲,你想要做什么?

2、教师简介波尔卡舞是欧洲民间的一种舞蹈,乐曲欢快、流畅。

提示:在复听时注意为乐曲设计动作,相同的音调用相同的动作表示,用动作划分段落。

3、再听乐曲,将自己的感受用图形或线条画下来。

提示:相同的音乐应该怎样表示。

4、让学生小结这首乐曲的三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箫》;编创与活动;聆听《青蛙音乐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生随歌曲《音乐小屋》边唱边律动进入音乐课堂。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师出示箫。若没有实物,可用图片代替)你认识它吗?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来补充。2、网上下载一首箫独奏曲,请学生欣赏。

三、学唱歌曲《箫》。

1、完整聆听歌曲、随着歌声轻轻拍手,感受节拍、旋律。

提示:歌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听教师范唱。

3、学生随cai轻声哼唱。

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在多媒体的伴奏下有感情地唱歌。

6、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创编与活动:

1、看课本43页,随琴唱一唱所出示的唱名。

2、学生分组用这几个音来创编旋律。

a、各组的创编由教师一一弹奏出来,全体学生共同演唱。

b、请同学们为箫写一首小曲子,然后请各组来表演。

五、聆听《青蛙音乐会》。

1、静静地聆听全曲。提示: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2、复听音乐。

提示:说一说音乐有什么变化?请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来。简短地叙述你听到的音乐会。

3、再听音乐,跟着哼唱你喜欢的旋律,背唱一两句给同学听。

提示: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参与到青蛙音乐会中。启发学生自制乐器或用人声(学青蛙叫)加入到乐曲中,还要保持音乐的完整。

六、课堂小结。

课后记:

第八课《静静的`》。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表演本课歌(乐)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静",能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

2、能辨别不同物体的音色,选择适合歌曲内容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用颜色和线条表现并区别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区别听到的音乐。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天鹅》、表演《小小摇篮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天鹅》。

1、提问导入。

2、初听: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引导,鼓励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想。

4、讲小故事:被埋没了25年的圣-桑作品。

5、复听乐曲,进一步感受、理解作品。

放观赏绘画音乐《天鹅》。(我们来看看美术大师是怎样理解刚才这首乐曲的)欣赏完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你有要说的吗?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6、再次欣赏,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可随音乐做天鹅的动作,也可用颜色来表示,也可用线条来表现乐曲,还可以画一幅天鹅图。

三、学习歌曲《小小摇篮曲》:

1、老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你能不能猜出这首歌曲应该在什么时候唱?(cai播放歌曲)。

3、让我们再来欣赏这首歌曲。引导孩子们或轻轻拍手,或轻轻晃动身体,或闭上眼睛,用不同的方式来体会歌曲甜美、宁静的音乐情绪。

4、老师来扮演妈妈,妈妈把这首歌曲唱给宝宝们听好吗?(师范唱)。

5、随琴模唱旋律。

6、朗读歌词。提示学生有感情、轻声地朗读。进入歌曲中的情感表现。

7、听琴填唱歌词,有感情地轻声演唱全曲。虽然是轻声演唱,但每个字词都要交待清楚,而且每一小节第一拍要有强的内在力量,使歌声更有表现力。

8、编创动作边唱边。

四、编创活动:

1、分组试奏自带的铁丝、纸盒、杯子等物品,引导学生分辨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清脆。

2、动脑筋想一想,敲哪几件物品可以为歌曲伴奏,小组讨论如何来为歌曲伴奏。

五、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月亮河边的孩子》、表演《月光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月亮河边的孩子》:

2、复听歌曲。提示:这首歌用什么方式拍击,是拍手、拍腿,还是拍手、拍腿、拍腿?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

3、再听歌曲,让学生用碰钟、沙球伴奏,参与歌曲的表现。

三、表演《月光光》。

1、师:月亮总是和静和美连在一起的。请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曲《月光光》。(多媒体播放歌曲)。

提示:这首歌曲是“静”的吗?为什么?

让学生分析,月光下原本是“静的”,但是人们夜晚纳凉,兴冲冲地夸赞家乡,而客观的“静”被打破了,夜晚变得热闹了。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把握好演唱的感情,理解“静静的”主题的不同含义。

2、听琴模唱,先听教师弹一遍,学生再轻声跟唱。

3、有感情地读歌词,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4、用听唱法很快学会歌曲。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编创活动:

1、分组选择好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各组分别上台演示,其他同学演唱歌曲,比一比哪一组的伴奏效果最好,师生共同进行简短的评价。

五、音乐游戏:

1、教师轻唱islla三个音,学生要手指五线谱上迅速的找出来。

2、在游戏中加入re音,边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出各音的位置,边随琴唱。

3、让学生按规律在线谱是加入fasi两个音。继续进行游戏。

4、边做柯尔文手势边随琴唱,比一比,谁唱的准,谁的手势准确、漂亮。

5、随老师轻唱《月光光》的歌谱。

六、课堂小结。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篇九

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

音的长短。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拍手踏步。

二、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三、点名。

四、复习《小青蛙找家》、《小蜻蜓》。

五、学唱《布娃娃弹琴》。

1、用听唱法学习《布娃娃弹琴》。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歌声击拍。

3、四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4、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5、可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六、聆听《星光圆舞曲》。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钢琴的音色。

2、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3、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七、编创与活动:音的长短。

1、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理解音的长短。

2、用比较的方法说出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3、用打击乐器敲击,说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信息反馈。

法国号。

学唱《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通过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音的强弱。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拍手踏步。

二、师生互相问好。

三、点名。

四、复习歌曲《洋娃娃弹琴》。

1、教师领读歌词。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教唱歌曲1-2遍。

4、老师弹琴学生唱歌曲。(弹一乐句,唱一乐句)。

5、学生随琴唱歌。

6、请2-3名学生上台单独表演或小组表演唱。

五、学唱《法国号》。

1、用模唱法学习歌曲《法国号》。

2、演唱时声音干净而富有弹性。“嗡巴巴”第一个字“嗡”,

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3、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4、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六、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洋娃娃怎样跳舞,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3、复听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七、听辨强弱的游戏:走走跳。

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和跳,鼓声强时跳,鼓声弱时走。

2、教师击鼓速度可慢些,强弱要分明,教师可四音为一组,如:

(强)××××;(弱)××××;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3、还可以让学生随教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鼓声弱时逆时针走。

4、教师可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怎样活动更有趣。让学生动脑参与到编创活动中。

八、复习学过的歌曲。

信息反馈。

《号手与鼓手》。

通过聆听《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

欣赏。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拍手踏步。

二、师生互相问好。

三、点名。

四、复习歌曲《法国号》。

1、教师领读歌词。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教唱歌曲1-2遍。

4、老师弹琴学生唱歌曲。(弹一乐句,唱一乐句)。

5、学生随琴唱歌。

6、请2-3名学生上台单独表演或小组表演唱。

五、聆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声音举手表示。

2、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分组表演。

六、复习音的长短及听辨强弱。

七、复习学过的歌曲。

信息反馈。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篇十

一、谈话导入,说说“我是谁?”

1.师: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我是谁?”(出示自己的照片)(师提出问题的同时,板书课题:我是谁)。生答:老师。

(1)课件出示第一张:我和丈夫结婚时的照片。师:我是谁?(丈夫的妻子)。

(2)课件出示第二张:我在长城旅游的照片。师:我是谁?(游客)。

(3)课件出示第三张:(出示教师在商场购物的照片。)我变成谁了?(我是顾客)。

二、探讨交流,明确不同场所人的角色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是呀,在不同的场所我变换着不同的角色。(板书:不同的场所、不同的角色。)今天我们班也来了一个小朋友,这个小孩叫明明,他也会变,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小明。(课件显示:教材中的图片。)。

1.问:就一个明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称呼呢?(看来我们在不同场合角色在发生着变化。)。

2.我会变,小明会变,你们会变吗?(会)谁来变变吧——指名一个学生,此时此刻,我是老师,你就是(生答学生),回到家里,你就变成(生答儿子),再指一名学生:发烧了,生病了,上医院,你又变成了(生答病人)。

3.在不同的地方,你们还会变出什么身份来呢?都变成了谁?大家先在小组和同学讨论一下,然后再班上交流交流。在交流时老师给大家提点建议,课件显示:老师的建议:

a、认真听小组同学介绍,可以相互补充。b、不要影响别人。c、尽量不与别人重复。

4.组内交流(课件出示:说说在生活中你们担当过哪些角色)。

(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师巡视。

(2)选代表上台说,有照片的可以展示,师适时引导。

7.自由说一说家人的变化。

8.小结:其实,你,你的爸爸妈妈,还有我,现在在社会上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板书:社会)。

三、不同场所、不同身份又会对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

我现在站在讲台担当的是老师这个角色,孩子们,我真想知:1.在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地方?能告诉我吗?(生答)。

听了你们真诚的话语,杜老师非常感动,除了感到,我还获得一些启示,我一定会照着你们刚才说的去做,努力当好老师这个角色。

2.我是老师,你们是…..?那你们认为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学生自由说)。

3.你们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怎样才算是好孩子呀?(不错,关心家人,帮家人做事,懂得珍惜爸妈的劳动。)(板书:家里)。

老师相信你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是好学生。可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还会担当不同的角色,那应该怎样做才能当好这些不同的角色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些角色好吗?(出示课件)(生:兴奋地,啊。)。

四、模拟体验,情景表演——体会不同场所应该怎样做。

过渡:瞧!老师手里有8个信封,现在我要请8个组的小组长到讲台上来,抽取一个信封,然后再根据信封里所提供的场景进行表演(生上台抽取题目)。(学生准备表演,教师巡视。)1.老师出示手里的信封,小组长上台抽取:2.小组选择所提供的场景进行表演。

3.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学生跃跃欲试)4.小组选代表上台表演,表演后评议他们是否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人上台表演时是演员,台下的是观众,怎样当好演员、观众和评委。)。

情景表演一,今天我上监督岗:

(1)他们的表演完了,从他们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吗?(在学校。)。

(2)现在就让我们来评评他们的表演,看看他们是否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生评)。

情景表演二。成车去大商:

(1)他们的表演完了,让我们来评评他们的表演?

(2)向一名学生提问:当他们在表演时,你是什么角色?(观众)你是怎么做的?(我在仔细听,认真看他们的表演。)老师祝贺你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

(3)再向一名学生提问:当他们的表演结束,你来评价他们的表演时,你扮演了什么角色?(是评委)你是怎么做的?(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们的表演。)老师祝贺你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

5.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可以再中队会是再表演。现在,杜老师也想演一演,谁愿意帮老师一个忙?(生自愿上台老师交待:我们表演的场景是,在文具店里,我是售货员,你是顾客,想一想,应该怎么做?我们可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哦!)。

(1)我们的表演完了,谁来评评,我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了吗?(2)同学们真能干,评价很到位。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多姿多样,所承担的角色也多种多样。在生活中,我们的角色在随场所变化而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场所又对我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责任,(板书:不同的责任)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真正做个好孩子,文明的小学生、小游客、小顾客。这节课同学们情绪饱满,积极参与,老师很高兴。今后,大家还要继续努力,把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色都扮演好。

每不同的场所个。

不同的角色人不同的责任。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材原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二单元习作“写一个熟悉人的一件事”。

改造后内容:

猜猜他是谁——写熟悉同学的一件事,并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课时核心目标:

1、引导学生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2、让学生在习作中初步学习写一件事时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游戏激趣:ppt播放同学在一起学习玩耍的图片。

师:孩子们,同学们每天朝夕相处,共同渡过快乐的学习。

2.揭题,明确要求。

(1)同学一定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同学。(揭示课题)。

(2)齐读要求,捕捉信息。

师:为什么刚才有的同学介绍的人大家很难猜出来呢?是因为他介绍的没能抓住同学的主要特点所以很难猜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去描写我们的同学。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习作要求,并指名交流你从中提取的关键信息。

(师相机归纳:同学身上发生的一件事表现同学特点;要写同学的动作、语言、等等;)。

二、启发回忆,范文引领。

1.在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好多名人,读了他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ppt)。

学习《灰雀》一课,认识和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的品质,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学习课文是怎样选择平凡小事通过一件事写人的,特别是怎样观察和描写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出人物特点的。

学习《小摄影师》一课,认识和体验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继续学习课文是怎样选择平凡小事通过一件事写人的,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对话和动作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的。

学习《奇怪的大石头》一课,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认识和体验李四光的可贵品质;继续学习课文是怎样选择人物的平凡小事的,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和通过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

略读《我不能失信》一课,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认识和感受小时候的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学习课文怎样观察人物的平凡小事,具体写普通的一件事,是怎样描写对话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小结: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回忆,我们知道要写出同学的特点,就必须写清发生在同学身上的一件事。大家最熟悉的同学各有各的特点,平时生活和学习中你们相处的如何呀?请你用事例告诉大家。

2.谁能把你的最熟悉的一位同学身上发生的一件事讲给大家听吗?这件事情是真实的,最好是你亲眼目睹的,然后这件事能够反映他(她)的特点。注意千万别说出他的名字,保持一点神秘感。

(指名交流。)。

3.在同学介绍过程中,你发现了吗?哪个同学讲的故事吸引你?为什么?

(1)师生共同小节:1、这件事很有意思。2、叙事清楚。3、讲一件事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写得具体。4、语言幽默生动。……)。

(2)片段赏析,巩固方法。(ppt出示)。

4.除了写好一件事,还可以写点什么来表现同学的特点呢?(指名交流。)。

(ppt:长相、年龄、爱好、特长、品质等,甚至是招牌动作、口头禅等等)。

在介绍一个人的时候要选取上面几个方面或者最有特点的一到两方面就可以了。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最熟悉的一位同学吗?抓住最有特点的一到两方面。

5.现在你能告诉我向别人介绍你最熟悉的一位同学时应注意什么吗?

(此时教师板书:1、叙事清楚。2、表现特点。3、写写动作、语言……)。

6.范文引领,明确思路。

三、激发情感,动笔成文。

1.我想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是深厚的,但这种真挚的情感要让同学们也能与你共享吗?让我们读了深受感动。是因为他们把内心对朋友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了,你能把你与朋友的深情写出来吗?我相信同学们只要心中有情一定能写出来,加油!

2.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按照我们刚才理清的顺序,向对方介绍最熟悉的一位同学,把你们之间的友情故事与大家共享。

3.看到你们高兴的神情,我知道你们都想写一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位同学,赶快行动吧!

4.在写之前别忘了自己取个好题目。(ppt:题目点拨)。

5.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只写一件事的片段,回家再加上开头,结尾。)。

6.我们再来做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就来读你的习作片段,讲讲同学身上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让同学来猜一猜你写的是谁?要求大家认真听,看谁写的习作很快让同学们猜到,看谁还能提出更好的建议给同学。

四、课堂总结,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都能按一定顺序把你的好朋友介绍给同学们,表达的情感很真实,看来同学们收获也一定不少,快来谈谈。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篇十二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3、小组内进行背诵比赛,选出背书小能手。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复习要求会认的生字词,分组进行认读比赛。

2、争当小老师,说说用什麽办法记住这些字。

3、认读会写字。

4、指导书写:

(1)认读部首。

(2)重点指导书写巴和双,其他学生观查,独立书写。

三、积累词语,拓展练习。

1、组词比赛。

2、完成练习第3题,照样子说句子。

3、读词语,摘词语。

四、作业:写生字。

五、选词填空。

胖胖的短短的厚厚的黑黑的白白的圆圆的毛茸茸的。

大熊猫身子(),尾巴(),全身的毛(),四肢和肩膀(),()身子和头()黑眼圈(),黑耳朵()。

小结: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我们要保护大熊猫。

板书:

大熊猫。

胖尾短全身毛眼黑。

后记: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认识了大熊猫,会读会认字。从这节课可以看出,学生自己动手做,学到的东西才能记得住,记得牢。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与复习,同学们都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

3: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正确读准字音,并且让学生动口、组词,动手写一写,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地掌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篇十三

1、正确认读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猫、遇、悄、闯、纷、派、柴、蛋、弹、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绘声绘色的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童话,对童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做事要机智、团结。

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自己读明白了哪些?哪些地方不懂?

2、小组交流读懂的地方。

3、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领会)。

a、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去当音乐家?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b、它们怎样吓走的强盗?(据图片体会)。

c、它们是怎样赶走强盗的'?说出关键的动词。并在朗读中体会这种心情。

d、胜利后的心情怎样?(学生想象回答)会说些什么?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还有那些?

e、总结一下童话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你在生活中还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五、生字书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93022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