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学的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案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外部资源和实物展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拓展。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学会新词,会用关联词语造句。
2.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
4.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听写课文最后一段。
5.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二、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三、教时: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初读课文。
1、标标自然段、圈圈生字、划出新词语。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交流“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
三、生字学习、新词理解。
比较:州--洲减--咸彗--慧。
理解:世界闻名创举智慧。
查找资料:1、石拱桥。
2、还有哪些是与中国赵州桥同时代的建筑。
3、了解建桥专家茅以升。
四、作业指导。
1、抄写生字。(写钢笔字指导)。
2、课外书阅读指导。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从而比较深入地认识“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
一、第一自然段。
要求:抓住重点词语“世界闻名”,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读第1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体会出赵州桥“世界闻名”?(“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说明年代久远。)。
知识点:从哪些词语体会赵州桥“世界闻名”?
二、第二自然段。
要求:抓住“这个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一重点词句,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1、“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
2、“这种设计”有什么作用?
3、“创举”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桥面又长又宽;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有各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关联词语造句:
即、、、、、、又、、、、、、
*作业指导:
1、查字典,创举、坚固、智慧、遗产。
2、写反义词。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3自然段。
要求:抓住重点词语“精美图案“,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1、承上启下句:不但、、、、、、而且、、、、、、
2、“有的、、、、、、有的、、、、、、还有的、、、、、、
3、比较下列句子:
(1)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象活的一样。
(2)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有的刻着两条飞龙,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三、学习第4自然段。
回忆前面学过的三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得出: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综合性实践活动。
1、收集我国古代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举办小型展览。
2、了解和赵州桥同时代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五、作业指导。
1、《练习册》作业。
3、听写生字、词。
作者邮箱:cxs7501@。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原文: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实际,阅读中自主识字若干个。积累词语“创举冲毁节省。
坚固美观美观雕刻缠绕智慧遗产”。
2、能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或“既……又……”写句。
3、继续学习默读、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
领会赵州桥单孔弧形设计的特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石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座全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它就是赵州桥。
2、板书课题,并出示赵州桥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对桥的初步印象。
3、它到底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让我们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理解词语。
(3)思考问题:为了让别人了解赵州桥,你觉得文中哪些内容是必须介绍的?
2.小组交流。
3.大组交流,展示成果。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讨论:为了解赵州桥,你认为必须介绍的内容。
板书:赵州桥在哪里?
赵州桥有哪些主要特点?(找出课文中的相应小节)。
三、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齐读第一节。
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图片理解“石拱桥”
3、概括节意。
(二)学习2-3节。
1、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出赵州桥主要特点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
2、第2节具体描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默读该节,找出有关语句,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创举”一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这样的“创举”有何意义?出示赵州桥和普通石板桥的简图,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4、小结: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了课文,归纳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
5、课文第3节具体描写了赵州桥的美观。出示栏板上的精美图案,读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理解重点词语: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
6、抓住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练习背诵。
7、用课外的一个词概括栏板上图案的特点。(栩栩如生)。
小结:找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句意,也是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之一。
(三)学习第4节。
1、补充资料:赵州桥建成700多年后,欧洲才出现类似的石拱桥,如14世纪法国的赛雷桥,但它在180多年前已遭毁坏。而赵州桥历经强烈地震、任凭风吹雨打,仍然屹立在原处。
2、齐读,说说想法。
3、自豪地朗读第4节。
四、拓展延伸。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座自己了解的桥吗?
放生桥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被誉为“沪上第一桥”。该桥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桥长72米,明代时由慈门寺僧性潮募建。拱桥主拱圈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法,桥的中孔9节拱石,两边孔分别为7节、5节。由于桥墩采用的是超薄的柔性墩,加上桥拱自然递增,全桥形成一个缓和顺势的纵坡,自然和谐地衔接两岸街面,雄伟而不笨重。桥上的石刻技艺也十分高超,龙门石上镌刻有盘龙8条,环绕明珠,形态逼真,桥顶四角蹲着石狮4只,仰头张嘴,栩栩如生。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讲读课文1、2段,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讲读课文第1段。
1、默读第1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共2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我们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3、“闻名”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
4、指名朗读。
三、讲读课文第2段。
1、自由读第2段。
思考:(1)赵州桥闻名于世,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
2、出示两幅投影,让学生观察、比较。
3、大桥没有桥墩有什么好处?
a、减少了冲击力。
b、节省了石料。
4、四个小桥洞有什么好处?
5、李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的'石桥?
(1)“设计”是什么意思?
(2)“这种设计”指哪种设计?
(3)用“设计”说一句话。
(4)你找到了这种设计的优点在哪里吗?能否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6、齐读第2段回答,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讨论后小结:这座桥大桥洞没有桥墩,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它既减少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来没有,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7、师小结:这一段主要写了赵州桥设计上雄伟坚固的特点,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
这一段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请找出来?
四、看投影系统地说说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4、5小题。
2、熟读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
---------------------------。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3、4段,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理解第4自然段,领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自由朗读第三段。
1、思考并讨论:
(1)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句在段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出桥的美观的?
(1)课文中写了大桥哪一部分的美观,它是。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谜语: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认识一座古老的石拱桥。齐读课题。
二、认知字词。
1、小组交流。
2、小组汇报一级生字、二级生字以及词语,并充当小老师领读。
3、指导:县、隋、横、跨、爪等生字的字形结构。
三、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雄伟、坚固、美观、省料、设计巧妙。
四、重点探究。
1.同学们,这历史悠久、世界文明的石拱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从以上几个方面选取你们最想了解的内容来学习。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情况。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之后,再组织学生按顺序汇报。
a、雄伟:
(1)小组汇报:五十多米、九米多宽、没有桥墩。
(2)随机指导:作者用了几个数字介绍桥的长和宽,一起看图,边看边说数字。
(3)朗读指导:读好数字、横跨等词语,读出雄伟的气势。
b、坚固:
(1)小组汇报。
(3)小结:真是一举两得,怪不得洪水冲不垮,地震威胁不了,因为它坚固。
c、美观:
(1)小组汇报。
(2)教师质疑:为什么所有的龙都像活了一样?
(3)教室情境描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朗读指导:所有的龙都刻画的那么栩栩如生,谁能把这些龙读活了?采用师生对读、分角色读的方式。
五、谈体会,升华感情。
1、大家的学习劲头很足,学习了课文,你能用一用自己的话夸夸赵州桥吗?
2、启发学生:在盛赞赵州桥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赞美谁呢?
3、引读:赵州桥表现了。
六、作业布置。
1.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集,用积累本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3.赞,选一座自己最喜欢的或印象最深的桥,赞美他。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l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能照样子一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学习车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新课:
你们看见过哪些桥?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扛大桥、上海南浦大桥、赵卅f桥等)。
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赵州桥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这座桥为什么能闻名于世界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听录音看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三)自字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表上的生字,掌握字的音、形。注意“砌”字的结构,“慧”、”互”、“匠”等字的笔画笔顺。
2默读课文,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不懂的词语,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o。
(五)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o。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
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不但坚同,而且美观。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六)作业:
1抄写生字及课后题3的词语。
2完成谋堂作业本中的1、2两题。
3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1、2段,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2.课文中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讲读课文第1段。
1.默读第l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共二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我们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2.“闻名”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有名)。
3.指名朗读o。
(三)讲读课文第2段o。
1.自由读第2段: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o.。
2.出示两幅投影图,让学生比较:一幅是甲桥即赵州桥简图j一幅是乙桥,河中有桥墩,用长的单石桥板铺成的普通桥。通过两桥的比较,使学生了解:甲桥是拱形桥,无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而乙桥是平板桥,有桥墩,桥洞顶上没有小桥洞。
3.大桥洞没有桥墩有什么好处?(减少冲击力、节省石料。)。
4.四个小桥洞有什么好处?(减少冲击力,减轻桥身重量、节省石料。)。
5.李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的石桥7。
实验比较: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和普通桥相比,哪个承受的重量大?
先用长30cm、宽3cm的薄竹片平放在桥墩上,在桥面中央放物体a。问:桥面发生什么情况?(下陷)。说明了什么?(桥面不能承受这一重量)。再将同一薄竹片变成拱形,并固定好两头,将物体a放在拱形最高处。问:桥面下陷了吗?将重量大于a的物体b放在拱形桥上。问:桥面能承受吗?对比实验说明了什么?(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承受的重量,要比普通桥大得多。)。
7.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出了这种设计上的优点?(既……又…)回答后用“既……又……”口头造句。然后指名朗读这一句。
8.齐读第2段后回答: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讨论后小结:这座桥大桥洞没有桥墩,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它既减少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从来没有的,’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9.这一段主要写了赵州桥设计上雄伟坚固的特点,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这一段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请找出这些词语和句子。(”雄伟”、“创举”;“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了关键词句,就如同找到了打开文章“门窗”的钥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比较容易了。在写文章时,如果我们围绕关键的词句‘写,这样文章的主题就突出,中心就明确了。
(四)看投影片系统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也可练习背诵第2段)。
(五)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3、4、5题。
2.熟读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3、4段,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挛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所以闻名世界,是因为桥的设计雄伟、坚固,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还十分美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段,看赵州桥是怎样的美观。
(二)自由朗读第3段:
1.思考并讨论:(1)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句在段的开头有什么作用?(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坚固”一词总结了上段写桥设计上的特点j“美观”一词又概括了本段所写的桥的另一个特点。
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出桥的美观的?
(1)课文中写了大桥哪一部分的美观,它是怎么写的?指名读有关句子。
板书:雕刻精美有的有的还有的。
(2)“似乎”是什么意思?用“似乎”口头造句。
3.分析句子:
用投影片出示句子: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
(1)齐读投影片上的句子。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问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面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们读一读,是否可以?这。
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4.对照投影片上的图案引读课文。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_______。桥面两侧有_______,栏板上雕刻着_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所有的龙_______,真像_______。
5.作者写赵州桥的美观,为什么只写了桥面两侧石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因为石栏板上雕刻的三幅神态各异、象活的一样的龙的图案,最能说明大桥的美观,最能突出主题,所以只选择这一部分写。)。
6.练习背诵课文第3段(基础较差的班级改为读第3段)。
(三)讲读第4段:
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精致美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1.齐读第4段。
思考讨论: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这一段是课文的总结,告诉我们赵州桥是我国的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全文o。
(五)归纳板书内容,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中心更明确。
(六)除了赵州桥,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古代建筑?
(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苏州林园、杭州六和塔、灵隐寺、大禹陵、保国寺、国清寺等)。
(七)启发学生谈感想:
我们的祖先建造了许许多多闻名于世界的建筑物,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干,说明了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曾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自强自立从小刻苦学习,练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
(课文学完后,可结合学习单元提示,以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八)作业。
1用“设计”、“似乎”书面造句。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第6、7两题。
3.课堂小练笔:围绕一个句子写一段话。
本课板书设计: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
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2、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教学难点:
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教师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课文。
1、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1)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齐读新词。,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第1、2小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和认识赵州桥的特点,知道赵州桥建造和存留至今,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2.学会17个生字及新词,会用参加、而且造句。
3.准确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和认识赵州桥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赵州桥在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既坚固又节省石料。
教学准备:课文投影片或放大图片,生字新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三课时略)。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引读。
3.小结过渡:这段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概貌、位置、名称以及它的设计者。赵州桥之所以能千年长存,至今仍横跨在渡河上,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雄姿,是因为它在设计上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地方。
二、讲读第二段。
2.出示插图投影(挂图)观察,逐句理解。
(1)指名读1、2句,课文是怎样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的?
(2)师生读议,桥的结构在设计上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读第三句、第四句话,问:大小桥洞在设计上有何特点?
读第五句话,大小桥洞有何作用?
读第六句话,这种设计指哪种设计?(大桥洞、小桥洞)既又这个句式,从哪两方面说明了这种设计的优点?(一是坚固,二是节省石料)联系上下文理解创举的意思是从来没有过的重大意义的行动或做法。
默读第六句,细品体味:为什么说可减轻冲击力?(因大桥洞无桥墩,小桥洞可排洪)为什么说可减轻桥身重量?(因小桥洞空心)为什么说可节省石料?(因大桥洞无墩,小桥洞空心)。
连读36句,反问,深化理解:大桥洞有何好处?(减轻冲击力、省石料)小桥洞有何好处?(减轻冲击力、省石料、减轻桥身重量)总的来看,这种设计有何好处?(再次理解既减轻又减轻一句的涵义)。
(3)师指图小结:赵州桥雄踞千年,令人赞叹的是,这样长的一座全部用石头砌成的大桥竟无一座桥墩支撑,奥秘在于拱形的大桥洞能承受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另外,4个拱形的小桥洞像4座坚实的墩分担了大桥所承受的压力,当洪水猛涨时又能减缓急流对桥身的冲击力,大大增强了大桥抵御大自然侵袭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既坚固又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3.理解句子关系:
第二段六句话是按什么顺序讲的?哪个句子概括了全段内容?(第一句先概括讲赵州桥非常雄伟。第二句用具体数字说明桥的长和宽。接着,第三、四句介绍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第五、六句说明了大小桥洞的作用和这种设计的优点。第一句概括了全段内容)。
4.默读课文,填表反馈。
5.看图口述,指导背诵。
三、讲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三段。指出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既是对上一个自然段的总结,又是对这个自然段内容的概括,这句话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启发学生按总分总的结构划分其余部分内容。
出示小黑板: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让学生体会这种句子是先分叙,后总述地概括说明。也可以先总括,后分述。说明有的有的还有的分别介绍了三种龙的不同姿态,是讲这些雕刻的龙都栩栩如生。所有的龙,既包括前面列举的三种龙的不同姿态,也包括没有讲到的其他姿态的龙,是指栏板上雕刻的第一条龙。
2.图文对照,帮助理解,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3.引读课文,指导背诵。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小结过渡:因此,对这样一座桥,我们不能不发出由衷的赞美: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五、扩展知识,启发创造。
2.你想设计出更新更好的桥吗?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九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二)能力训练点。
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三)德育渗透点。
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重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二)解决办法。
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观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赵州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见到各式各样的桥,你们印象中桥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些都是现代设计的桥梁,而在祖国南疆北国的古桥中,最长要选福建泉州的平安桥,最短,则是杭州西湖的锦带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一座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齐读课题:6。赵州桥)。
打开书,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座赵州桥去看一看。
二.教授。
1.指名读课文。
思考:读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赵州桥?
(雄伟、坚固、美观)。
2.出声读课文。
找一找,画一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
3.雄伟:
这么长的桥……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
(教室长10米左右。)。
指导朗读。
4.坚固:
小组讨论:赵州桥为什么那么坚固?
用说,读、说读结合,模型演示等方法向大家介绍。
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设计特点)。
平时……节省了石料。
(这样设计有什么优点?)。
在读中体会。
&nbs。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十
今天我《教赵州桥》这课,我发现如果把美术穿插于语文教学中,教学效果会比平时要好得多。今天的课恰好在下午最后一节,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学生的注意力上都并不适合学习新知识,至少效果不好,但因明天周五,只有一节语文课,然而还有其他的事要做,所以我决定还是今天下午上新课。
我想同学们上了将近一天的课了,也许,已经倦怠,没心思再认真学了,怎么办了?而这课又是以说明为主的文章,没有诱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很强的趣味性,就是介绍性的,如果像平时那样上课,根本吸引不了孩子们。我突然想到我改变一种教学方式。同学们都喜欢画画,何不让同学们动动手,画一画,把课文中死板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呢?于是,我就让孩子们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赵州桥的雄伟,:桥长、桥宽、桥面上的车道,两边的人行道、横跨河面的长拱、长拱上面带有四个小拱。从而感受桥设计的巧妙与坚固。
画出桥的美丽:让孩子们分别在桥的栏杆上画双龙戏珠,画几条龙互相缠绕、画龙与龙双脚互相抵触,孩子们兴趣非常高,整堂课就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中很快结束。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一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赵州桥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进这座不同寻常的桥,感受他的奇特与魅力。
3、小黑板出示:赵州桥是一座_____________的桥。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4、生说,师板书重点词语:世界闻名、雄伟、坚固、美观(你从哪一段读出,它是一座***的桥?)
5、同学们千言万语,都想说出自己对赵州桥的印象。我们现在来看一幅图片。同学们都认出这个匾牌上的文字了吗?是呀,神桥,神奇的桥。
2、生汇报:世界闻名。世界闻名是什么意思?(师出示三幅图片:国务院、江)国务把它确定为重点保护文物,国家主席为它题字,你觉得它的名气大不大?但这只能算是全国闻名,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你看到这是谁授给的匾牌了吗?(美国)现在可以说它真的是世界闻名的桥了。
3、一千四百年?(从这个数字,你感觉到赵州桥的历史怎么样?)经历了七八个朝代;历史悠久。
4、面对着这样一座闻名世界的石桥,你想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自豪、敬佩)
抽生读;齐读。
1、这一段,赵州桥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它哪一方面的特点上?(看板书的几个词语)生答:雄伟、坚固。
2、自由读这一段,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把最能表现它雄伟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并仔细体会。
3、你从哪些字词特别能感受到它的.雄伟?
小黑板:桥长五十多米……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重点抓住:五十多米;九米;全部、没有、只有、横跨)横跨,你觉得赵州桥横跨在河面上,就像什么一样?(巨人,彩虹)投影图片1。
a、估一估我们的教室有多长?(8~9米),赵州桥至少有几个我们教室这样的长度?(5~6个教室长;宽度大致相当于我们教室的长了)
有的只是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们身背肩扛一块一块的大石头,建成了这50多米长,9米多宽的大桥。
3、此时此刻,假如我们站在桥前,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4、一齐读出赵州桥的雄伟气势,读出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吧。
6、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
生汇报: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7、看来,赵州桥的神奇之处还体现在它独特的设计上。我们来找位同学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就是从未有过的举动或事业,就是第一次出现的。就是在欧洲,也是一千年后才出现这种设计的)
9、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一种创举呢?(生读“既……又……”句)
10、这种设计真是一举两得,作者用了一对什么样的关联词把这两方面的作用连接起来了?(既……又……)
11、这四个小桥洞有这么奇妙,它使这座桥不但雄伟,而且怎么样?(板书:坚固)
12、据资料记载,赵州桥从建成到现在,共经历了10次大的洪水,8次战争和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地震,其中,1966年河北刑台发生的7.6级大地震,离桥只有40千米,它都安然无恙。)
13、齐读,把它的坚固奇妙读出来。
14、我们来看看,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第一句)
15、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今后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还会遇到。
1、我们来看看,这段话讲赵州桥的神奇主要体现在它的哪方面?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美观)
2、哪句话提到赵州桥的美观?出示: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3、这一自然段开头用这句话,好在哪儿呢?
(这句话概括了前面的内容,引出了下面的内容。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为过渡句;承上启下)
4、桥面栏板上都有哪些精美的图案?谁来读读。
(投影龙图案;说说这龙在做什么)
5、作者用了一个什么样的句式,把这三种形态各异的龙给联系在了一起?
6、听了他的朗读,你不仅感觉这些龙雕刻得很精美,还觉得怎么样?
从“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入手,启迪学生思考: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龙像活了?(缠绕、抵、望、戏)
7、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8、齐声朗读。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是怎样理解的?(是呀,它不仅是一座桥,更是我们中国人聪明才干的见证,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世代瞻仰和纪念。)
3、朗读,读出自豪赞美之情。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还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时,还学习到了作者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19赵州桥
雄伟
坚固 智慧和才干
美观 历史遗产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二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等词语。
2、能力目标: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不但……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3、情感目标: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的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1、重点: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认识到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心中的自豪感。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指名回答,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3、设置情境:听导游叔叔的介绍,“游览”赵州桥的风光
4、知识抢答。(看谁听得最仔细)
二、品读课文,自读、自悟、自得
1、初读课文,赵州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自己的读书感受。
2、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呢?说话要有理有据,请大家在认真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为自己的发言寻找依据。(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有目的地去读书。)
3、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引导,让学生感受自读、自悟的成就感。
三、解析课文,突破重点
1、 第一自然段:古老的赵州桥(出示句子)
(1)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许多年了。
(2)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是通过具体的.数字说明,才让人感受到它的古老。
2、 第二自然段:雄伟的赵州桥
(1)学生再读书,寻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数字说明这种表达方法?
(学生才体验到数字说明的好处,就让学生再次感悟,把学习的主动权又递给了学生。学生在体会数字传递给我们信息的同时,通过反复多种形式诵读,感受赵州桥的雄伟气魄。)
(2)朗读有利于情感的交流,默读才有利于思考,请大家再默读这一段,想想有什么问题?接着往下读,是否能找到答案?(在学生汇报读书成果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认识赵州桥设计的作用、好处。)
3、 第三自然段:美观的赵州桥
(1)多媒体展示 “两条相互缠绕的龙”、“飞龙”、“双龙戏珠”图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3)这么美的句字你们不想背下来吗?(在反复读的基础是,引导学生背诵,感受文字美,积累语言。)
四、深化主题,激起民族自豪感
师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提问:作者在文章中着重介绍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是为了什么?自然地引入最后一段。(板书赞扬劳动人民)
(在学生了解了桥的坚固、美观的前提下,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桥的坚固和美观?从而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本文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也赞美了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树立民族的自豪感。)
五、课后拓展:
1、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你认为写得好的自然段。
2、运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赵州桥。
六、板书设计:
历史悠久 一千四百多年
雄伟 长 五十多米 宽 九米多
赵州桥 坚固 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敞肩型
美观 形态各异的龙
(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x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三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能够积累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
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读通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时间
安排设计意图
2、噢,有的同学已经把赵州桥的一些建筑特点看出来了。但是我们接下来还能在课文里学到赵州桥更多的特点。1、激发学生的对桥的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活动引路,读文识字1、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a.“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
b.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遇到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
c.同桌分别“闯关”。一次没有闯过关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2、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a.“我会认”。抽读生字词:横跨、创举、坚固、石栏、同首遥望、图案、设计、雕刻、智慧。
b.“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c.“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适当引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用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1、激起学生互学生字的积极性。
2、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各种读书方式随文识字。
3.初步感受自豪的感情,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三、巩固认字,指导写字1、“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2、“写”字。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写字本上先描后写。
3、“查”字。同桌互相查写的字。
4、“评”字。四人小组评评谁写得好,展示。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字的特点。
2、互查生字激发学生把字写好。
四、品读课文,初次赏桥1、通读全文,简单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板书)
2、赵州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设计的和参加建造的,离现在多长时间了。
3、交流:通过阅读第一自然段,你发现赵州桥是一座( )的桥?(板书)
1、引导学生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交流阅读所得。
五、设疑提问,铺垫下文据我的了解,赵州桥在中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都是一个创举,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了解到的桥梁的资料,在书中找出能够说明赵州桥是一个创举的句子。1、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资料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分辨所收集信息的可用性。
2、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
时间 历史悠久
结构
赵州桥
用途
美观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十四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
一、谈话导入
1、大家看见过哪些桥?谁来说说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板书:19赵州桥
二、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检查自学情况。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3、同桌交流
4、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交流汇报
5、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四、知道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复习本课的生字词语。
2、介绍赵州桥似的具体位置。
3、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及有关诗句“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板书课题:19赵州桥
初读课文,课文给我们介绍的是一座什么样的赵州桥?
二、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的赵州桥,将课文中有关的词语画下来。
三、全班交流(读句子,谈体会):
预设答案:
雄伟、坚固的赵州桥
1、长度、宽度:抓住数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如教室、操场的长宽),体会“雄伟”。
有感情朗读句子。
2、建筑材料:全部用石头砌成。图片展示
3、形状特点:
1)没有一个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做实验
2)桥洞顶上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出示图片
4、结合图片展示:说说“一大四小”拱形设计的好处,读读有关句子,体会设计之精妙。
什么叫“创举”,为什么称之为“创举”?
这种设计,指的哪种设计?(如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等)
师生合作朗读第2自然段(师读总起句),师小结本段的结构特点。
美观的赵州桥
1、有的……;有的……;还有的……
1)自由朗读,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
2、图片欣赏:欣赏栏板上的图案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件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 ),嘴里( );有的刻着( ),前爪( );还有的( )。
2、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雕刻技术精湛,图案栩栩如生。)
3、全班合作朗读第3自然段。
4、出示句子“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坚固”概括上文内容,“美观”引出下文。)
四、让我们一起夸夸赵州桥。
可就某一方面,也可从几个不同侧面夸赵州桥;
可就课文内容夸,也可把自己从课外了解到的有关知识补充进来。
五、这精巧的设计,精美的图案都出自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之手。自由朗读最后一段,想想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骄傲、自豪)
指名朗读,表达出自己此时的感受。
六、课后延伸:课件
1、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2、北京的古建筑。
3、中华传统文化
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背诵。
2、完成语文诊断。
雄伟
19赵州桥坚固智慧和才干
美观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五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如图片,文字,邮票,光盘等.
2,教师准备ppt课件,视频.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昨天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桥梁的知识,现在请大家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汇报展示)。
2,世界各地的桥梁千姿百态,现在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赵县,那里有条洨河,(出示课件:洨河风光图片)风景优美,可是它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府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的方案被采用了.因为古代的赵县叫赵州,这座桥就叫做"赵州桥".(出示课件:课题及赵州桥照片)大家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二,自主感悟:。
1,自己认真读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声读,默读等,想一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画一画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自己读后和同桌讨论一下赵州桥的特点.
三,汇报所得:。
1,出示课件:介绍李春.李春已经不在了,谁能当一回设计师李春的代言人,介绍一下赵州桥的建筑特色(示范:用李春的口气介绍.)能否用最简单的词概括(抓住"雄伟创举美观坚固"等词,并理解这些特点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色时相机指导朗读,读出称赞赵州桥的美和自豪的语气.
3,抓住"创举"介绍赵州桥的敞肩拱结构及好处,并介绍它在桥梁史上的地位.
4,抓住"美观",学习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座桥,这个句子也是文章的桥梁,它连起了上下文的内容,体会这个句子的好处(承上启下).
5,刚才大家介绍得真好,谁是李春最棒的代言人(讨论评选)。
6,如果你来设计赵州桥上的雕刻图案,你会设计些什么图案(讨论发言)。
四,情感升华:。
1,通过课文,我们初步认识了赵州桥这座千古名桥,大家想不想再次欣赏赵州桥的风采(播放课件:赵州桥影片)。
2,欣赏完了赵州桥,大家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是什么人建造了这座了不起的建筑(引导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课外延伸:。
附:板书设计:。
雄伟。
坚固—————创举。
美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新词.
2,齐读课文.
二,背诵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
2,背诵这些段落.
三,抄写课文。
1,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得真好,我们把它抄下来好吗。
2,学生抄写课文.
四,阶段学习。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案篇十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学习难点: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合作交流,细读比较:
1、带着问题读课文: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坚固、美观。(板书“赵州桥”)。
2、全班齐读。
四、小组展示,深入理解。
读一读:答一答:从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从“一千三百多年”这个数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历史悠久”、“坚固”)。
赵州桥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仍如此坚固,让我们带着对赵州桥的感叹之情再一次朗读第一自然段。:
1、赵州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饱经风雨的洗礼,至今仍能安然无恙地屹立在世人的眼前,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学习下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哪一句?(第一句)。
(1)文中的哪些语句、词语体现了雄伟的特点?(第二句和横跨这个词)(通过图片,讲解理解横跨的意思)(板书“雄伟”)。
(2)赵州桥设计上有哪两个特点?(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没有桥墩,大桥洞顶上有两个拱形小桥洞。)(看图指出大小桥洞的位置)这种设计的好处?(第2段第5句)这种设计的优点?(第2段最后一句)。
(3)不容易被大水冲毁说明了桥的什么特点?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能设计这样举世闻名的桥说明了什么?)谁能用“既……又……”关联词写一句话。
(4)如此坚固的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我们带着感情再一次朗读第2自然段。
3、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第三段的第一句话的写法好在哪里呢?(既总结了上文赵州桥的特点,又提示下文将要写赵州桥美观的特点,是个过渡句。)课件展示: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座桥怎样坚固?赵州桥美在哪里?文中是怎么样描写的?栏板上雕刻了哪几种形态的龙?(看图理解文中“缠绕”、“抵着”等词,直观地了解龙的各种形态)。
(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些龙都是什么样的形态,他们都在做些什么?看了作者的文字,让我感觉那些雕刻在栏板上的龙仿佛都在游动,都动起来了,作者描写得真是栩栩如生。雕刻这么美的图案需要什么呢?说明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你们知道为什么栏板上雕刻的是龙的图案而不是别的图案吗?(介绍有关知识,拓展学生知识,丰富课文的内容,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这么美的图案,这么有智慧的劳动人民,让我们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和对赵州桥的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为什么说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谁能总结得说一说?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搜集有关桥的资料和图片,举办小小展览会。(夸一夸赵州桥)。
雄伟。
历史悠久。
坚固。
创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82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