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重整旗鼓,那就先来一份总结吧!如何克服困难和挫折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应对的挑战。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的真情流露篇一
“23秒,32年”,紧紧地牵动着我的心。今天,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久久让我难以忘却。作为一个90后的唐山人,让我发出了许多感想。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令我最感动是片尾处,方登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登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登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唐山人,观看《唐山大地震》后,感触深刻,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更美的唐山,同时我还明白: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面对生活吧!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的真情流露篇二
我们在自然的灾害面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而在团结起来的人们面前,灾难又显得多么不堪一击。虽然灾难无情,而亲情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关系,就像铁链把我们连在一起,在中国的土地上,大家都是亲人,这是怎么也无法抹去的血缘,大家的身体里都流淌着中华的血液,每个人都是中国这条龙的一片鳞,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阻挡不了我们向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果每个人都承担起一点责任,每个人都勇敢,坚强起来,我们一定能够把困难打倒,胜利最终是属于我们的。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的真情流露篇三
海啸,水涝,地震等一系列的自然灾难,将会给人们带来多少心里的创伤。《唐山大地震》在各大电影院首次放映,听说这部片子很感人,于是妈妈便决定也带我去看看。
我们来到万达电影城。这个电影讲了在唐山大地震中,姐姐和弟弟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母亲面对着只能救一个的选择,她选择了弟弟。虽然后来两个孩子都活了下来,但是却忘不了心中的痛,姐姐因此而离别了母亲32年。人生中有多少个32年呀,就是因为那不堪回首的'23秒,造成了母女人生中痛苦的32年。
从开始到结尾,都演得那么真实,让人们情不自禁的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地震后的悲欢离合又给整个电影增添了不少人世间的情感。
走出电影院,我想,地震中有多少人失去宝贵生命,有多少人变成了孤儿,又有多少人变成了残疾……让我们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伸出你援助的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的真情流露篇四
今天晚上,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到银座全球通电影城去看电影。我们观看的是《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它发生于中国唐山的里氏7.8级,造成了242769人死亡。这场灾难,给很多的家庭都带来了不幸。至今很多场面仍让我记忆犹新:
在一天下午,唐山的每个地方都出现了很多的蜻蜓,人们觉得非常的奇怪。可是他们不知道,这蜻蜓是地震前的前兆。这时的人们,有的已经回到了家,有的正在往家赶,还有的在上班……此时的方登和方达正坐在爸爸的大卡车里,仔细的观察着这些蜻蜓。方登和方达是一对活泼可爱的的龙凤胎,他们和爸爸妈妈快快乐乐的生活着。这天晚上,他们的爸爸和妈妈在楼底下乘凉,而两个孩子却在家里准备睡觉。
突然,剧烈的摇晃开始了。正在施工的大吊车突然间倒了下来,砸到了几名工人的身上。接着,楼房也在不停地摇晃,吊灯哗哗的往下掉,地上的建筑物也相继倒塌,砸死了很多人。人们在四处逃跑,爸爸妈妈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楼房再慢慢的塌陷,而却无法挽回。爸爸妈妈非常的.恐惧。妈妈刚想冲到楼上救两个孩子,却一把被爸爸抓住。爸爸对妈妈说:“你不要命了吗?”然后,爸爸跑进了危险的地带去救方登和方达,可就在爸爸刚跑进去的那一刹那,楼房“咚”的一声,全部都倒塌了,他们的爸爸被埋在了废墟下面。
这时,又有人高喊说找到了方登和方达的具体位置,妈妈听了,连忙放下爸爸,跑去看自己的两个孩子。
找到孩子的人说,两个孩子压在一块水泥板下,要救只能救一个,妈妈一听,非常的着急。哭着喊着说两个孩子都要救,可是那个人说只能救一个。最后,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妈妈做了决定,救弟弟。
在废墟中的姐姐方登听见了,眼泪默默地流了出来。被救出来以后,两个孩子都是昏迷的状态(方达失去了一只手臂)。人们以为姐姐方登死了,妈妈抱起方登,反复的说,登,妈妈对不起你!这句话。之后,妈妈就带着方达去了解放军救援的地方。
方登醒过来了,她发现旁边躺着的是她的爸爸,在一片混乱中,他自己走出了出去,这时,她遇见了一个解放军叔叔,解放军叔叔就把她带回了他们暂时搭的军营。
然后,她的养父养母收养了方登,于是,又重新起名为王登。
在养父养母的细心照顾下,王登渐渐地长大了。
上大学的时候,王登跟一个男同学谈恋爱,后来又怀孕了。接着,王登又和一个外国人结婚了。
在四川大地震的时候,王登参与了这次的救援活动,而她得弟弟方达也去救援了,就这样,她们又一次的团聚到了一起。
转眼间,王登的孩子和方达的孩子都已经很大了,他们都叫点点。妈妈和王登还有方达和他的妻子、儿子,来到了爸爸的墓前。然后,妈妈跪下说,大强,你把我们的女儿送回来了!
看了这一部电影,我深受启发:亲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父母对方登和方达的爱,一次又一次的体现了出来。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父爱和母爱永远都是伟大的。而且,自然灾害侵占了我们的家园,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如果我们不去伤害动物、植物,那大自然也不会向我们伸去灾难的手。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的真情流露篇五
我有个习惯,越是广告宣传厉害的电影,我越是不愿看,但这次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是个例外。近日,赴临江门新开张的五麟影城看了《唐山大地震》,颇有些失态,洒泪之外,心灵受到的震撼超出以往任何一部电影。
像地震这一类题材拍成电影,一般都会极力渲染灾难场景,靠高科技制作取胜,《唐山大地震》开头也有这样震撼的镜头,但纵观全片,直接展示灾难的镜头不及五分之一,其余全是写震后家庭和人的命运,非常普通而平实,我以为这正是冯小刚的高明之处——以一个普通家庭为切入口,展示地震背景下人的命运悲喜、生命的脆弱坚韧。从这个意义上看,我认为《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纯粹的灾难片,而是一部命运片、心灵片,影片给予观众的不单单是视觉的冲击,更有内心深处的疼痛、撕裂、炙烤和反思。
观看《唐山大地震》,我的思绪也回到了34年前的1976年,那时我刚好10岁,读小学五年级,记忆中那年的暑假特别热,特别漫长,全国各地都闹地震。那年代消息闭塞,小道消息满天飞,弄得人不得安宁,晚上不敢睡家里,就在家门口搭一张凉板,小孩子睡上面,大人干脆不睡,三五一群坐着摆龙门阵,稍有风吹草动,大人立马让我们头顶枕头往桌子啊凉板啊下面钻,钻了好些日子也没见地震来,大家就松懈下来。不久,唐山地震,不过那时封锁了消息,一般人只知道唐山华北那边发生了地震,至于震级、死亡人数、救灾情况等等,是不可能公开报道的。直到三十年之后,国家才公开了唐山大地震的有关数据,其中24万死亡人数尤为刺痛中国人的神经。可以这样说,唐山大地震既是天灾,也有人祸,是那个特殊年代下中国人悲苦命运的浓缩与写照。
从唐山到汶川,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天灾人祸,承受了太多太多的悲欢离合。生命已逝,往事已已,那些关于爱情和亲情、生存和生命的倾诉与呼唤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借用电影中的一句对白结束我的唠叨:大地震震的不是房屋,是我们的心灵!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的真情流露篇六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唐山大地震》的电影,那时候才1976年,地震之前天上全是飞的蜻蜓,当时人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是地震的预兆。
地震里有方登和方达是一男一女,方登是姐姐,方达是弟弟,他们是双胞胎。地震中,他们失去了爸爸,爸爸是保护妈妈,但却把自己牺牲了。
他们姐弟俩都被压在楼板下,妈妈去救他们,但是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妈妈为了救弟弟,只能放弃姐姐,后来弟弟得救了,姐姐听了这话,心里很难过。后来,姐姐的被抱出来放在爸爸的身边,妈妈以为她死了。下了一场雨。姐姐醒来了,到处乱跑。被解放军叔叔收留下来了,问她家乡在那里,她不说话,解放军就去找她的亲人,没找到,她成了孤儿。妈妈以为姐姐死了。姐姐被解放军家庭收留下来了。
到了下一年代,当年的弟弟找了老婆叫小河,老婆生了儿子叫点点,姐姐结婚,找了个外国老公,姐姐生了女儿叫点点。
2008年5月12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在做自愿者时相遇了,方达把方登带到了唐山老家见妈妈。妈妈为自己所做事向姐姐道歉。姐姐原谅了妈妈。他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唐山大地震中共死了24万人,祝现在唐山人能过的平平安安。
电影到此结束了,我舍不得离去。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的真情流露篇七
在看电影唐山大地震时,顿时,四周变得很寂静,只剩下电影中的对白与配乐。演员精湛的演出,搭配着忧伤的音乐,泪珠就从眼眶不停地滑落到脸颊,原本毫无波动的心,也因此而悸动。唐山大地震讲述的是一个因地震使家人分离许久的故事。大地震后,唐山的.房子无不倒塌,有一对姐弟也被压在其中,但母亲却只能选择就他们其中一个。
“救弟弟!”当母亲百般挣扎地脱口而出时,泪水如大雨般倾泻而出,他们离开后,姐姐却大难不死,竟然存活了!二十年过去,姐弟都平安地长大了,在因缘际会下,他们一家人最后又重逢了,母亲不停地向姐姐道不是,也和她说那些年心灵的痛苦,真是感人啊!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回想起当年四川大地震家破人亡的场景,让我看到亲人离散是如此的难受,更让我见识到了大自然的破坏力,唐山大地震带给我的感动将永存在我中。
电影是沉淀心灵的良药,它使我激昂的心平和,我也体会到平没有注意的小事物。看一部电影,就多了一分的感动,并使郁闷的心灵解放。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的真情流露篇八
这部影片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部电影中,我可以感受到生命诚可贵,在这部影片中,我可以感悟到大爱人间,在这部影片中,我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在观看电影前我看到刚刚退场的人群中有几位红着眼圈不断抽噎的观众,想必是被电影的情节所感动的人吧!
在电影的'开始从唐山地震前,街坊四邻祥和生活的场面到徐帆饰演的元妮一家的幸福家庭,紧接着,转入地震发生的情景,然后又从元妮不顾个人安危,舍命救自己的孩子的情景,丈夫舍身救妻子的情景,解放军支援部队救援的情景,认领孩子的情景,到后来社会发展,孩子们的发展,姐姐回家的场景,可谓刻画得淋漓尽致,影片详略得当,核心情感突出,是我看过影片当中,最具有真实情感,最能把握人物情感的影片。
这部电影让我感到父母的爱永远是最深沉,最博大的,无论是亲生的,还是养父母都一样,父母永远希望自己孩子好,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优越,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曾经受过的苦,受过难的人们,我们要珍惜现在,珍惜眼前,充分合理利用自己目前良好的条件努力拼搏,多为社会做贡献。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的真情流露篇九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由冯小刚导演,徐帆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犹如一颗催泪弹,我和妈妈好几次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故事讲的是方大强一家四口在唐山大地震的遭遇,方大强是外地人随妻子来到了唐山,在大地震中为搭救自己的龙凤胎儿女被压在了废墟中不幸遇难,妻子被丈夫方大强甩到了废墟之外得以生还,而一对儿女却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电影采用了以点代面的表现手法,通过表现在唐山大地震中李元妮(由徐帆主演)一家人在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变故,全面展现了在地震中传达出的浓浓的亲情、爱情以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故事中诠释的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整部电影中先后共表现了五位母亲的伟大而无私的爱,其中重点表现了李元妮对一双儿女的伟大母爱。电影中有很多细节的刻画,如地震时,妈妈见一双儿女被困在房子中,便奋不顾身往抖动厉害的房子中奔跑,而当一双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时,母亲坚持说:“两个都得救!两个都得救!”最后在救援人员说如果两个都救,就会同时失去两个孩子时,她才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可是此时的母亲有谁看出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地震前和女儿回来时纳两盆用清水浸泡的西红柿,更是李元妮伟大母爱的体现,三十二年风雨变更,当母亲得知在地震中死去的女儿又活着回来时,母亲仍不忘给孩子准备了她小时最爱吃的西红柿,还有在女儿的坟墓中每年放进去的课本,试想想,哪个儿女看到了会不感动?难怪剧中女儿方登会泪如雨下地跪在母亲面前,大声告诉妈妈:“我错了!我错了!”如果说这些还不足以诠释李元妮对儿女的伟大母爱的话,那么当女儿活生生站在母亲面前时,母亲跪地请求女儿的原谅,足以证明母亲这三十二年中的内心煎熬和愧疚了吧!除了李元妮,还有方大强的母亲李元妮的婆婆,当得知自己的儿子一家在地震中家破人亡时,拖着年迈的身体去找孙子,可是当她要带走孙子,看到此时的李元妮和儿子相依为命,如果带走了孙子,无疑是在要媳妇的命,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把方达留给母亲,可以想象此时的婆婆内心是忍着多大的伤痛。如果说这两位母亲还不足以证明母爱的伟大与无私,那么方登在得知自己怀孕,男朋友要她把孩子打掉,毅然决然选择了退学,把孩子生下来,并坚强地把孩子抚养长大;方登的养母虽然对方登有猜忌,但是在弥留之际仍不让丈夫告诉女儿,说是免得孩子担心,当女儿出现在病床前,对女儿忏悔并把一生的积蓄和手表留给了女儿;还有那个在汶川地震中为了保全女儿的性命,忍着巨大痛苦做出抉择,锯掉女儿的双腿,当女儿失去双腿时,母亲有疯一般地在废墟中找寻女儿失去的双腿,这三位母亲更加丰富了母爱的内涵。
难怪惠特曼说道:“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可是又有多少儿女能读懂母亲的这份深情?就像剧中的方登,只因母亲在地震中的无奈之举,便折磨了母亲三十二年,就像方登自己说的那样,“一个女人一生能有几个三十年?”记得我们曾经做过一份阅读短文,名字是《妈妈爱吃鱼头》,文中有句:“所有的女人当了妈妈后都爱吃鱼头”后面有一题问为什么,我们班级中竟有一半的同学都答为:因为鱼头有营养。我们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被供奉着,对父母的关爱视而不见,甚至把它看成是理所当然的。真的很感谢冯小刚导演,感谢他给我们奉献了这么好的作品,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亲情。
观看完影片,我忍不住想起了孟郊说的那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对我们的恩情恐怕是我们一辈子都难以报答的,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想最能报答妈妈的恐怕就是听妈妈的话,为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别让妈妈为自己操心,就像周杰伦唱的那样:“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的真情流露篇十
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看这部电影的,可随之而来的是却是心灵的大地震。反反复复地想着那三个让我心疼的主角——方登、方达、还有他们的母亲李元妮。整整32年,尾随着他们的生活痕迹,看到了他们泪水中叫人痛心的挣扎。
方登,一个倔强的叫人心疼的女孩。从那两行泪在她稚嫩的脸上滑落开始,我们就感受到今后的日子她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我想,不是对死亡和地震的恐惧,而是对命运的伤怀甚至是对母亲的憎恶。于是这种发泄便随之转移到自己的养父养母身上,尽管养父一再地让她回唐山去找亲人,但她总说是不记得了。可是当已长大的她在养父面前声嘶力竭地吼着:“我不是不记得了,我是忘不掉!”那一刻,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方登的痛楚。“救弟弟”那三个字一直贴在她耳边,那个微弱的声音被扩大千万倍在耳膜中爆炸,于是就成了心底里那个她不愿揭开的伤疤。
可亲情又能如此彻底地痊愈一切!在汶川地震的救援中,姐弟时隔32年重逢,看到弟弟,方登的心瞬间塌软了,她哭着说“看到弟弟,我就知道我错了!他是我弟弟啊,弟弟活着,多好!”这就是亲情,足以感化一切。透过方登的挣扎,我看到的,不是她的冷漠,而是始终埋藏心底的对家的眷恋。可惜,没人能懂!
方达,这个断了一只手臂但后来仍干出了一番大事业的争气的孩子,其实他心中的负罪程度丝毫不少于母亲。32年来对姐姐深深的愧疚以及妈妈当初的那个决定给自己背负的沉重使命,有没有想过他的累?在不想念书时母亲又翻出往事来劝他,他一急就喊:“你当初干嘛不救我姐。”吃了母亲一巴掌。他是必须争气的,纵使是为了当年的那个决定他也必须报答母亲,于是他愧疚了32年,奋斗了32年。他的挣扎中,我看到折磨人的委曲,可惜,没人能懂。
李元妮,这个坚强的母亲,上天抛给她一个一辈子都不忍心去做的决定,让她的心中缠了一个打不开的结。当她失神地说出那句“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我流泪了,失去了由自己放弃的,况且是唯一的女儿,这是一场比地震更可怕的劫难!她一时一刻都没有忘记过丈夫和女儿,每年都给他们烧纸钱,一遍遍告诉他们回家的路,絮絮叨叨,模糊的呓语里满是母亲的温柔。她为他们牺牲了青春,以作微弱的偿还。在最后母女相认时,方登抱着头痛哭着喊:“这32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一个人这一辈子里有几个32年啊!”那一刻,母亲的神情忽然变得释然,像是所有的痛苦都不复存在了,她笑着流泪,那一刻,回想到她的挣扎,我忽然地看到了这位坚强的母亲其实是多么脆弱和不堪一击,那次劫难,那次手心和手背的选择,那资助掏空了心的遗弃……她再也经不起什么了。可惜,没人能懂。
32年的挣扎,因那23秒的地动山摇,往后,亦便是再也难分难舍的血脉亲情。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的真情流露篇十一
一部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不知让多少人潸然泪下,今天我终于有幸观看了这部影片。
人的生命是最顽强的,同时也是最脆弱的。当自然灾害来袭的时候,人的生命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可正是因为人间有了爱,才会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人只要有了爱,就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就像影片中的母亲李元妮和女儿方登,是爱让她们在32年后重新相聚。地震可以震碎建筑,可以夺去人的生命,但它却不能震碎人心,却不能征服人的生命,因为人的心中有爱。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好端端的一切被瞬间夺去。但是地震无情人有情,因为爱,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还记得那个母亲吗?地震来临时,她毅然用身体保护着她仅有两个月达的儿子,当他们被救援队人员发现时,她仍保持着当时的姿势,身体趴在地上,用双腿支撑着,身体早已被石板压得变了形观后感,但她身子底下的孩子仍安然无恙,毫发未伤。救援人员还发现了孩子的包裹了有一个手机,上面有一条早已写好的短信:宝贝,妈妈永远爱你!虽然这个故事我听过很多遍,但每一次听都忍不住流下眼泪!可能是上帝想让人类明白一些什么,把灾难放在了这一天:5月12日。有人说这是:我有爱!
爱可以消除悲伤的瓦砾,可以推倒绝望的断壁,爱意味着一朵云推动者另一朵云,一颗心推动者另一颗心……有爱就有一切!
珍惜你身边的人,珍惜你所爱着的一切,愿人间处处开满爱的花朵,春满人间!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的真情流露篇十二
假期里,爸爸妈妈带我到电影城观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唐山大地震。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1976年,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其中有一个家庭,爸爸(方大强)在地震中因抢救孩子遇难了,姐姐和弟弟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救援人员说:“这种情况下只能救一个。”妈妈元妮听了拼命地喊:“两个都救,两个都救啊!
”“妹子,没办法只能救一个,否则都得死!
你快做决定吧!
”救援人员无奈地催促她说。母亲犹豫着,犹豫着,最后咬咬牙终于艰难地作出了选择:“救弟弟!
救弟弟!
没想到,一场大雨把命大的方登又浇醒了,死而复生的方登后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32年后,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胳膊的弟弟方达成为某旅游公司的董事长,工作之余,他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08年汶川大地震后方达带领员工前去救援,姐姐方登也从国外赶了回来。他们巧合地在地震救援现场得以相认。救援结束,姐弟俩相伴回家,妈妈元妮把洗好的西红柿端出来给方登吃,一边说着:“妈妈没骗你!
”一边给女儿跪了下来。母亲是在祈求女儿的原谅啊。母女两人抱头痛哭,最终冰释前嫌。
是啊,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母亲怎能不疼自己的女儿。当年放弃女儿那是万不得已,那等于是挖去了母亲的一颗心啊。多年来,母亲元妮一直生活在痛苦和悔恨之中。我想,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被父母所抛弃,也没有哪个父母会忍心舍弃自己的孩子!
面对不得已的原因作抉择的母亲内心是何等的痛苦万分!
“亲人永远是亲人!
《唐山大地震》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这部影片对生命的解读,也许我现在理解得还不够深,但我想它将对我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的真情流露篇十三
电影《唐山大地震》再现了1976年发生在唐山那场可怕的大地震:短短的23秒,天崩地裂,生灵涂炭,一幢幢楼房变成了一片废墟,断壁残垣,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昔日的宁静、完整的家园已不复存在,昔日的平静、美满的生活也化为乌有,成千上万的家庭支离破碎,24万同胞永逝不返,家庭的温馨,亲情的温暖,已被鲜血和泪水所代替!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灾情惨绝人寰,但随着剧情的起伏跌宕,人们在灾后所展现的爱与坚强,如一缕阳光照亮了灾情灰暗的底色。
因为爱,有元妮32年对丈夫的孤守和对女儿的愧疚;因为爱,才有解放军对灾区奋力的救援和灾区孤儿的收养,才有妻子(养母)对丈夫和养女临终前的忏悔和挂念,因为爱,才有养父重逢养女时的.勃然大怒和老泪纵横;因为爱,才有方达身残志坚的拼搏和对妻子近乎冷酷的偏执;因为爱,才有方登、方达姐弟在汶川离散重聚的契机。也因为坚强,才有元妮决定带着残疾儿子留守唐山时的坚定,才有她弃岗单干的果敢;也因为坚强,才有方达对母亲承诺会有美好未来时的自信,才有方达事业有成的基础。
电影给我带来的不是地震灾害场景的惨烈,而是爱与坚强的传递,心灵的震撼,想想我自己自从患哮喘病以后,总是抱怨上苍的不公,没给我强健的体格,影响我快乐的生活,不能坚持和配合医生的治疗,甚至把它当作不好好学习的挡箭牌,成绩也一落千丈,尤其是妈妈在我生病以后,省吃俭用,四处奔波,为我求医问药,只要天气稍有变化,总是嘘寒问暖,为我添衣加被,有次外出,妈妈妈妈怕我淋雨,把伞让给我打,自己却全身淋湿,感冒多日;爸爸为了减少我犯病的诱因,戒掉了多年的烟瘾,放弃了养花的嗜好,一有时间总是拖地抹桌,减轻不良环境的刺激,好让我早日康复。而我却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当然。
影片看完了,我的内心也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之中。我想对唐山的人们说,你们在灾难面前用爱与坚强诠释的生命价值,是我生活的航标;我想对父母说感谢你们赋予了我生命并在我遇到坎坷时用爱去融化我冰冻的自信;我想对自己说,拥有生命就是拥有了一切,我会心怀感恩拥抱生活,迎接每一个挑战......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的真情流露篇十四
救援队寻找到了方登和方达,他们开始就他们,但一开始就无能为力,因为两个孩子都压在一快水泥板上,只能救一个,母亲都想要,但不可以的,“这边发现了被困人员”友邻救援队说,这边的就想赶过去了,劝母亲快做决定,母亲迷茫的说:“救儿子。”压在水泥板下的王登哭了。
可喜的是王登在尸体堆里活过来了,是解放军叔叔收养了她,一直养到她长大,她读上了大学的医疗系,打算将来为困难的人们服务。方达因为右手残疾,只能拉三轮车养母亲。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体现出了一母亲对儿女的慈爱,表现了人民面对地震坚强不屈,自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诚,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764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