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写总结时要注重文字的精炼和简洁,避免冗长和啰嗦。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一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看了以后,高兴地称赞这首诗是“精彩极了”;而专搞文学创作的父亲却批评这首诗是“糟糕透了”。多年来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的耳边,像两堵墙一样,把巴迪夹在中间,使巴迪不骄傲,不自卑,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后成为一名作家。
读完这篇文章以后,我首先感到巴迪是一个十分幸运的孩子。这不仅是因为他既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又有一个严厉的父亲。更主要的是他有了母亲的鼓励,不骄傲:有了父亲的严厉,不自卑。于是,他不断地写作,不断地进步,终于写出一篇篇优秀作品。
巴迪的成功说明: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既需要鼓励、表扬。又需要批评、指教,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设想一下,如果巴迪的父母经常称赞他的诗“精彩极了”,或评论他的诗“糟糕透了”,那巴迪必定走向一个极端,也就不可能成为作家。所以巴迪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正确的,明智的。
在当今的社会里,我们又有多少像巴迪的父母那样的家长教育孩子呢?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二
当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后,我受益匪浅。我与主人公巴迪有着同样的感受。
我想到一个孩子作出了一点成绩的时候,他的父母就会不停地夸赞自己的孩子,或到处炫耀,孩子听后会非常的高兴,会得意洋洋,骄傲起来;而相反的话,会使孩子变的失去自信心,还会无地自容,最后甚至会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信心。
我以前成绩是中偏下,父母总会批评我,使我感到生活的压力与包袱,让我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与关怀呢?我们应该把痛苦变成力量,用它来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让父母省心。
就拿我认识的一个人来说吧。
他的成绩很差,与自己的同龄人相比差得很远,可是他并没有偷懒,一直在好好地用功学习。但是,不论他怎么学,就是学不懂,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后,他都不想去看,因为他知道在把考试成绩带回家之后,又是一顿毒打。一天,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在回家的小路上,他伤心的哭了。他已经对这张卷子尽了最大的努力了,但是当他父母知道他的成绩之后,放下工作,对他又打又骂。他对我说过,他觉得生活已经没有意义了。
今天,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明白了:当我们受到父母和老师批评的时候,不能气馁,不能自暴自弃,要振作;受到老师、父母表扬、称赞的时候,不要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变得骄傲。就像文中所说的:我们要把握好生活的小船,不能让它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应该理解父母、老师批评或者称赞的含意。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三
之前我过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没有怎样的感触,这几天,当我再次读起,心里却不由一怔,顿生感慨。
这篇文章大致讲了作者七八岁时写了他人生的第一首诗,拿去给父母看时,却得到了两种十分极端的回复,而作者也在这两种极端的断言中。最后登上了文学的殿堂。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认为多鼓励是对的,没错,赞美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但是一味的去夸奖,真的是对的吗?不少人在生活中只接受别人的赞美和夸奖。可当别人去提出他的错误时,他往往听不进忠言,长此以往,他会变得骄傲自满,自认为非常了不起,这样,最终就会失败。
然而过度的责备也不好,如果一味的去否定,他们也会开始怀疑自己,甚至会开始自卑,就算机会在眼前飘过,他也抓不住,如果这样。那作者也就不可能成功了。
所以我觉得生活中赞美与批评都不能少,只有他们共在,形成互补,错了的时候给出提示,对了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这样,人才不不会骄傲不会自卑,只有两个断言在你耳边不断循环,我们才可以驾驭人生的小船,乘风破浪。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四
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却受到了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几年后,作者写了一本短篇小说,通过父亲的批语学会了修改文章。等长大了,成名了,作者便拥有了许多作品。
文中的父母表达自己的爱体现在不同的地方。母亲的爱体现在点点滴滴的赞扬声中,而父亲则是通过严格教育孩子来表现这一点。如果文中的作者没有发现这一点,他就不会谈及当时的幸运。正是因为作者发现并懂得享受这些爱,才会让我如此敬佩作者。
“为什么要敬佩他呢?”有人表示疑问,“谁都可以做到,又不单单只有他一个人。”是的,的确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并享受父母的爱。但有些人疏忽了一点:父亲的严厉也是一种爱。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一些能安慰自己、赞扬自己的评价,对一些反面评价却置之不理,甚至为此感到不满和愤怒。他们不懂得品味这些严厉的爱才会有这种感觉,而作者却把它当成宝贵的财富。是啊,在生活中,谁不希望别人能够多多表扬自己?至少大部分人是这样的。但在这其中,还要接受别人对你的意见与批评,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获得成功。
一想到这些,我对作者的敬佩之情越发深刻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五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和一个严厉的父亲。作者小时候写了他的第一首诗,他的母亲赞扬他是写得好,但父亲却批评他的诗写得非常糟糕。当时作者很伤心,扑到床上痛哭。作者长大后才明白,其实他的母亲和父亲都一样爱他,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作者在他的母亲和父亲的爱下坚持着写作,所以作者现在已经出版、发行了许多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我真羡慕作者呀,他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大家庭里,既有母亲的鼓励,也有父亲的提醒。我不是也有这种爱么?每当我很早地做完作业后,我妈妈就会不住地夸我:“这么早就完成作业啦,真棒!再接再厉哦!”但是,爸爸检查了我的作业后就会说:“你怎么错这么多?为什么这么粗心大意?赶快改正!”那时候我也像作者一样很不高兴:“不就是错了几道题嘛,用得着这么生气吗?”可我看了这篇课文后,我懂得了父母对我的爱。
就好像作者说的:“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母亲的力量。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是呀!每当我妈妈夸我时,我会感到很骄傲,但是一经过了爸爸的批评后,我那股骄傲的劲头就没那么强烈了。我在父母的爱中,作业完成的时间已经渐渐提高了。我真感谢我的父母。
同学们,如果你们的父母对你很严格,那就代表他们非常地爱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六
爱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有赞扬,有鼓励,也有批评和教育。虽然方式不同,但出发点却是一样的。这是学了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所得到的启发。
巴德〃舒尔伯格不顾父母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坚持写作,虽然每一次都能得到母亲的赞扬,但是也得到了父亲的批评。
我也经常遇到同样的事,有一次,我的语文考了60多分,这可是我第一次下过80分呀!我难过极了。我回到家中把分数告诉了妈妈,妈妈一听非常生气,她说:“叫你好好复习你就是不听,天天就知道玩,你看你现在的成绩,都快不及格了!”听妈妈一说我真的失去了信心,再也没有信心考好了。爸爸下班回来看到了卷子温和的对我说:“这次考不好没有关系,只要你肯学就一定能考好。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考好。
之后,我每天上课更认真听讲,做作用也更加仔细。又是一次单元测试,我考了92分。回到家,我欣喜若狂的把卷子给妈妈看,但妈妈却说:“考的还是不行,考100分才是最好的。”我又把卷子给爸爸看,他高兴地说:“你太厉害了,考了这么高的分!”
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来自鼓励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你引入歧途。所以还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七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后,让我明白了父母的鼓励和批评都是对自己的爱。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童年时写的一首诗,母亲看后说“精彩极了”,可父亲却说”糟糕透了”。因为母亲知道孩子须要鼓励,而父亲却认为孩子光有鼓励是不够的,这两种相反的评价都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此以后作者充满了信心,写了一篇篇小说、剧本,成为了一名了不起的作家。
我的父母也和作者的父母一样。记得有一次,我考了99。3分,欣喜若狂,一回到家,就把考卷拿给爸爸看,爸爸一看说:“孩子,你真棒!星期天我给你买好吃的。”爸爸把我夸得晕头转向,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连爸爸都这么夸我,何况是妈妈呢!”晚上,妈妈回来了,我连忙把考卷递给妈妈,心想妈妈一定会夸我的,哪知妈妈却对我说:“孩子,不要骄傲,我们要做一个得满分的人。”一句话,说得我哑口无言。当时,我真不知道妈妈是怎么想的,我甚至有点恨她。
以前,我只喜欢鼓励,不喜欢批评,自从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后,才懂得了爸爸的鼓励和妈妈的批评都是对自己的爱,我将在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八
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他写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恰恰相反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在这两种不同的爱的鼓舞下,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最终获得成功。
当我读到“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是啊,人需要鼓励,但是单有鼓励可能导致盲目自信、骄傲自大;人也需要批评这种爱,但是单有批评也可能导致过于自卑、失去自信。要使鼓励和批评达到相互平衡的效果。作者是那么幸运,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中生活,使作者努力向前驶去。而我也是一个这么幸运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考试考了99分,妈妈看了后,对我不住地表扬,让我有点飘飘然,于是我赶忙拿给爸爸看,结果爸爸只是淡淡地说:“不要骄傲。”这把我喜悦的心情全给冲没了,甚至让我有点讨厌爸爸,不过我知道爸爸也是爱我的。
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受到表扬就骄傲,遇到挫折就气馁;要把鼓励转化为信心,把批评转化为谨慎,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九
俗话说的好,母爱如海,父爱如山。父母的爱总是能使我们信心百倍,父母的爱永远都是我们最坚强的靠山,总能够给予我们力量。但是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或许是温暖如太阳的表扬,也可能是严格的要求。读了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受。
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母亲评价道:“精彩极了!”而具有权威性的父亲则严厉的批评、鞭策了“我”,板着脸说:“这个糟糕透了。”父亲的训斥让巴迪很不理解,直到长大才明白了父亲的真正用意。正是因为有了母亲春风般的鼓励和父亲严厉的批评鞭策,才让巴迪走上了成功之路,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受到了人们的敬仰。
读完以后,我真的好羡慕巴迪啊,他的母亲慈祥,能时刻给予他鼓励,使他重振信心;他的父亲严格,能时刻提醒他的不足之处,使他精益求精。
我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的妈妈温柔极了,在我失败时灰心丧气的时候,她总是能够安慰我,告诉我“失败是成功之母”,使我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我的爸爸严格极了,凡事都要求我做到最好、完美,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因此我不论工作和学习还是劳动和体育,都能够发挥好。那一天是星期六,爸爸和妈妈要去办证件,要很迟才回来,我就一个人在家里。这时我已经早早就把作业做好了,于是,我就把家里里里外外全都干干净净地打扫了一遍,弄得大汗淋漓。爸爸妈妈回到家时,看到整洁的家,妈妈首先给了我一个拥抱,说:“娉逸,你太棒了!”我心里就像吃了蜜糖一样甜,而爸爸却面无表情地说道:“做一件事就要做得最好,你看你毛毛躁躁,茶几上要有这些灰尘吗?卧室里的被子也没有叠好……”我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只好灰头土脸地重新打扫了一遍。这件事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我明白了父亲也是爱我的,他的爱就是严格,因为他想让无更加优秀,更加完美,而妈妈也很爱我,才一直鼓励我。
我读了这篇文章深有感触:其实爱的表达很多,虽然出发点一样,但方式却不一样,父母的爱有时就是这样,但记住,他们都是爱你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十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父母对他小时侯写的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一事。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因为她知道巴迪还是个孩子,他需要鼓励。而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因为他认为只有严厉才能教育孩子写好作品。
正如文中所说的:“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仅仅只有这个是不全面的,他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所以,巴迪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个慈母,又有个严父,这样,便使他在不满12周岁的情况下,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但是,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如果只有母亲的评价,那会很容易使孩子误如歧途,会使孩子一得到鼓励,就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导致目中无人。而父亲的批评,会使孩子天天担心害怕,怕作文写不好,会遭到父亲的批评,然而,对作文失去信心。诚然,爱是需要有父母的爱来衡量,这样,既能使孩子在得到表扬的同时,还能得到一定的评判,让孩子依据评判来对文章进行修改。
在生活中,我也同样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的母亲不管是在生活和学习上,一直都对我很严厉。自从我上小学起,母亲的唠叨就一直伴随着我,只要我考试成绩不佳或犯错误时,母亲便会狠狠地责骂我。每次我考得不错或是获奖,母亲也是很少夸我,总是希望我能更好。而我的父亲却和母亲恰恰相反,父亲是在我取得不佳的成绩时给我鼓励,让我充满信心去迎接挑战。而每次我取得好成绩时,父亲总是夸我:“不错、不错,继续努力。”就如这次电视正在播放《三国演义》父亲说让孩子看看,可以增长一些知识,而母亲是极力反对,说影响学习,为此,父亲和母亲几乎要吵架。
不过,尽管他们的教育方法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对我寄予殷切的希望。只有父亲的安慰与母亲的唠叨,还有父亲的放松和母亲的严厉,才使我能谨慎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不被哪一股风刮到。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后,我认为:虽然现在形形色色的教育方式有许许多多,但是,这篇课文中,父母的评论不管是好是差,他们都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材,巴迪的成功并不是只在于父亲过分的批评,也不仅在于母亲的过分鼓励,而真正的成功是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的,我们不仅要吸收正确的鼓励,还要改正自身的错误。
因此不管是母亲的唠叨,还是父亲的安慰,都将是我勤奋学习的动力。我们应该像作者那样从爱的氛围中学会时刻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十一
“爸爸生气地说。爸爸说的也有道理,现在英语那么难,不多读多记,那怎么行呢。于是我在语文本工工整整地抄。当我抄完后,试着背诵,可是有些单词不会读,爸爸主动跟我说:”是不是有些单词不会读,我来教你。“过了一会儿,全部单词都会读了,也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居然一次就背出来了。妈妈表扬我,这么多文章都能背出来。我兴奋地点点头。
每个人都需要来自父母的爱,在父母的爱中,不断成行,不断进步。
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看了,对作者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看了,对作者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于是作者觉得母亲是慈祥的,父亲是严厉的。作者长大后,认识到事业的成功既需要鼓励,有需要警告,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在爱的鼓舞下,作者不断地进步。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爸爸妈妈也很爱我。只不过妈妈的爱是慈祥的,而爸爸的爱是严厉的。一次,爸爸出差的前一天,爸爸叫我把英语书上的文章抄一遍,还要背诵下来。我反对,说:”为什么,我已经做完作业了,现在想看书。不行,英语会越来越难的,只有靠你自己,到时候爸爸出差了,你又偷懒不多读几遍英语!
当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后,我知道了作者的父母都很爱他,只是爱的方式不同,父亲是以严厉来鞭策作者,而作者的母亲却是以温柔来教育儿子,但是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的向前驶去。
因为作者的严父和慈母,使作者谨慎的把握住了生活的小船,我十分敬佩作者的父母,母亲的力量与鼓励是创造的源泉,但是,可能使人引入歧途,必须拥有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有一次,我画了一张全家福,拿给妈妈看时,妈妈高兴的说:“哟!多漂亮的图画呀!真好看,真是你画的吗?”我信心十足的点点头,腼腆又得意洋洋的说:“嗯!妈妈,嗯,嗯,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妈妈温柔的摸摸我的头,说:“还有20分钟。”
爸爸终于推门而入了,我高兴的拿给爸爸看,等着爸爸表扬我,谁知爸爸皱着眉说:“这是什么,花花绿绿的,不像画,倒像废纸,又浪费一张纸。”我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我受不了了,终于,我冲出饭厅,跑进来自己的房间。
过来许多年,我不得不承认,这画确实很难看,可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父亲还是皱着眉头说:“嗯,还需改进,不是很好。”但我一直受着父亲和母亲带给我的动力,一直努力的向前进。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小主角巴迪在七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看了以后,说:“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可当父亲看到这首时,评价却是:“糟糕透了。”巴迪长大后才知道父母都是为他好。
我也有许多这样的经历。一次妈妈检查我的英语,叫我读给她听。我开始读了,我声情并茂地读着,想在妈妈面前好好表现一下。读完后,妈妈说:“儿子,你的朗读提高了许多,读的太棒了!”而坐在旁边的爸爸却说:“好什么好,读得不怎么样。”我一开始并不信我读的很差,因为妈妈的表扬令我十分得意。可过了几年后,我才觉得当初读的很差。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打乒乓球。我的对手是爸爸。和爸爸打了好几个回合都没有分出胜负。可最后还是爸爸赢了。妈妈说:“天权,你虽然没赢,但还是蛮厉害的。”爸爸却说:“厉害是厉害,但有一些还是要改,比如说,手握球拍的地方不对,扣球时球拍不够斜……这些都是要改的。”在爸爸的提议下,我改正了错误,实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学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不论是母亲的鼓励还是父亲的严厉都是对我们耳朵爱,都是为了我们好。
今天,我学习了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章主要写在巴迪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看了说:“精彩极了!”巴迪听了,得意扬扬。而他的父亲看了却说:“糟糕透了!”巴迪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同一首诗,为什么母亲和父亲评价截然相反呢?经过仔细阅读和认真揣摩体会,我终于解开了迷团:母亲觉得巴迪还小,能写这样一首诗,已经很不错了,他需要鼓励。而父亲认为这首诗写得并不好,如果过分表扬就容易误导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应该给得意洋洋的孩子降降温。这说明了父亲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
后来啊,巴迪在母亲的鼓励下,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成为了一位作家,写出了好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难怪事业有成的巴迪深有感触地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是啊,“精彩”也好,“糟糕”也罢,都体现了父母对巴迪的爱。
“精彩极了”是鼓励,它能使人增强信心;“糟糕透了”是严格要求,它会使人不断进步。一个人拥有两种爱的呵护,就会健康地成长起来。这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给我的启示。
文章主要讲了美国作家巴迪童年时的一件事。巴迪小时候写过一首诗,而父母却对这首诗有不同的评价:母亲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这两个评价一直在巴迪的耳际响起,直到他长大,也真正明白了父母的做法。
看到这,我不禁想起我的父母。我的父母也是如此,母亲每次都会换着法鼓励我,让我有信心。而父亲却很严厉,父亲从小对我的要求很高,他希望我将来有个好出息。我也是能理解,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呢?在上这堂课时,老师曾提问过我们:你们是比较赞同父亲的做法还是母亲的做法呢?“对这个问题的话,我无法做出选择,因为如果像妈妈那样的话,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但如果像爸爸那样的话,孩子会不会反而没有信心呢?所以,我赞同巴迪的那一句话:无论是”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种极端的断言都有同一个出发点,那就是爱。”
《格言联璧》写到“为你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世界上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是来自父母啊!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十二
1.从父母对孩子各种不同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从父母对孩子各种不同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巴迪写了一首诗,母亲赞美诗“精彩极了”而父亲却说“糟糕透了”,面对父母不同的评价,我们的小巴迪由开始的高兴到了后来的伤心,那到底,小巴迪是怎么样面对这两种评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默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已经认识到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再加上有母亲的一如既往鼓励,所以“我”还一直在写并把自己新的文章给父亲看。)
2.这个时候父亲的态度又是什么?
(还是带着批评,却没有全盘否定,在批评中带着鼓励)。从哪可以看出来(但还不是毫无希望)这在无形中给了作者勇气。让他有再写下去的动力。
3.最终作者成功了,在他成名之后他体会到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默读第16、17自然段。
(1)长大后的巴迪有了巨大的成就,这个时候他体会到当初是多么的幸运!同学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疑问?为什么他会觉得当初是多么的幸运?他幸运的是什么?幸运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有母亲那作为创作灵感和创作源泉的爱,还有父亲那保持平衡的警告的爱。就是父母各自不同的爱,让巴迪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运。
(2)母亲赞美的爱给了他前进的力量,而父亲批评的爱给了他思考和反省的空间。让巴迪在面对赞美和批评的时候保持了一颗清醒的头脑,也使他成功了。
(3)正是这些赞美和批评使作者谨慎的把握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同时他也体会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4)同学们从作者的体会中你读懂了什么?
(要谨慎的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 同时也体会到父母用各自不同的爱在鼓舞着我们。母亲赞美的爱,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而父亲的爱则是鞭策着我们做得更好,不要骄傲。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感恩父母的爱)
4.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小巴迪一样的事情。
(在面对赞扬和批评的时候,我们要正确的对待,不能因为受到了赞扬而骄傲,毛爷爷曾说过“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不能因为赞美而停下自己的脚步;也不能因为受到了批评而失去信心,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就是要我们在失败面前不要气馁,要坚定信心,这样才能成功,不能因为批评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像巴迪一样,谨慎的对待我们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在这种力量中前进。)
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1)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2)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3)“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课后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懂得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父母的爱,也要懂得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十三
前几天,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使我深受教育。主要讲了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她让母亲看后,母亲高兴的称赞这首诗写的精彩极了,而父亲的批评这首诗糟糕透了。但巴迪并不骄傲,也不自卑。多年来,这两句话一直在巴迪的耳畔。但巴迪始终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最后成了一名伟大的作家。
读完这篇作文后,觉得巴迪是个很幸运的孩子,他有一位慈祥的母亲,有一位严厉的父亲。对于母亲的鼓励不骄傲,不自豪;对父亲的批评不自卑,难过。于是他不断的写作,不断的提高自己,不断的进步,写出了一篇篇优秀的作文。
巴迪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既需要鼓励,还需要批评,指导,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自己,最后走向成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十四
故事讲述了7岁的巴迪写了人生中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却认为这首诗“糟糕透了”。作者在这两个极端的评价中把握方向,成长成一个著名的作家。
看来,人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鼓励和赞扬,也需要批评和警示。人人都喜欢听赞扬声,你通过努力完成了一件事,适当的鼓励会让人感到很有成就感,这样人们就会继续努力前进,争取更大的成就。但是过多的赞扬会使人骄傲自大,自卖自夸,认为自己了不起,听不进忠言。所以,要学会赞扬别人,但赞扬不可过多。同样,别人赞扬自己,不能因此就飘飘然,不可一世,要继续努力。
学会接受赞扬和批评,学会在赞赏的阳光下和批评的风雨中勇往直前,你就离成功进了一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十五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
生字生词卡片或小黑板;写有含义深刻语句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生齐读课题。 。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 。
师:带着你们的问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
师:你们觉得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
生:作者在两个不同的评价下,成了有名的作家。 。
师:课文第一个意思是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 。
生:从第一段到第十四自然段。 。
(生自由读课文) 。
生:第十四自然段 。
生:这位作者的母亲非常慈祥,父亲非常严厉。 。
师:你怎么知道? 。
生读有关句子。 。
生:得意洋洋。 。
师:从哪里看出来? 。
生:把诗认真写了一遍,还画上了花边。 。
(生默读第二部分) 。
师:好了,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
师:好,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
生:作者为什么觉得这种爱是一种幸运? 。
生:“我谨慎地把握生活中的小船”中的“小船”指的是什么? 。
生:作者为会把爸爸和妈妈的评价比作风? 。
(师随机板书) 。
(生小组合作学习) 。
师:好了,我们现在来交流,谁来说,第一个问题。 。
生:因为他母亲鼓励他写作,父亲让他知道了写作的缺点。 。
师:那“小船”指什么? 。
生:小船指人生道路,如果爸爸不常说“糟糕透了”,他会觉得自己很好,很得意。 。
师:也就是母亲给他的是一股什么风,父亲的呢? 。
生:母亲给的是一股慈爱的风,父亲给的是批评的风。 。
师:我们现在来解决“爱”的问题。 。
师:放声读这句话。 。
(生练读这句话) 。
(指名读句子,读得不够好) 。
(师范读后生再读,读得很好) 。
生:我觉得两种爱都很需要。 。
生:我更想得到慈祥的爱。 。
生:我更想得到严厉的爱,因为这样能使我更坚强,能使我不断地前进。 。
师:你们有什么话想说的下课后把它写在小卡片上。 。
第二课时 。
辩论赛 。
正反论题:慈祥的爱好 。
反方论题:严厉的爱好 。
教师在比赛结束后进行点评与指导,并予以总结。因为学生初次尝试参加辩论比赛,要求不必过高,重在参与。目的是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体会两种爱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严密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十六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当你完成一份自认为不错的手工作品或是取得优异成绩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七岁时作了一首诗,他的妈妈给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合作中自学。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重点指导。
(3)理解词义。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糟糕:指事物、情况坏得很。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的事。
引入歧途:歧途,指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顶点。
三、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按照不同内容的分段依据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14自然段)主要讲述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第二段(15—16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年后正是由于妈妈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爸爸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在他们的教育下我才成为了一个作家。我为自己有这样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而感到幸运。
第三段(17自然段)两种声音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读课文,体会深意。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文说说“这两种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精彩极了”这样的赞扬声和“糟糕透了”这样的批评声。)。
2.这两种声音对作者有着怎样的意义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标画语句,找出听到妈妈的表扬和爸爸的批评后,我的表现和心理活动。
2.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和指导。
(1)“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腼腆”是由于“我”第一次写诗,不知好坏,有些不好意思。“得意洋洋”是一个孩子听到对自己夸奖和肯定所表现出的骄傲。
(2)“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和“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了一圈花边。”
“我”“迫不及待”是因为听到母亲的赞扬后便自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想马上把这首诗给父亲看,也想得到父亲的夸奖。)。
(3)“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
这里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爸爸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再下定论,可以看出爸爸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另一方面体现了“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既想听到父亲的赞扬,又害怕听到父亲的批评。
(4)“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和“我再也受不了了,……扑到床上痛器起来。”
爸爸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爸爸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
4.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我”的作品得到父母亲一致的称赞会怎么样?(有可能会很骄傲,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无法加以改正,长大后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作家。)。
三、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对我有什么作用呢?请读第二段。
1.“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母亲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
四、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一股风指的是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2.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赞扬声,批评声都代表着两种表现形式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一种是宽容的爱。这两种爱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心。
3.再次朗读这段,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附:板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十七
我生活中也是这样,这不过我的妈妈很严厉,我的爸爸很慈祥。
我记得在我三年级下册数学考了一百分的时候,我高兴地跟妈妈和爸爸说:“我数学考了一百分。”但妈妈说:“你不能太骄傲,你还得去补课,这样你明年都有可能考一百分。“我反驳道:“我数学考了这么好,你还让我去补课,我就偏不去。”妈妈说:“你要是不去,我就打断你的腿。”我心中能体会到妈妈愤怒的心情。此时,我说不过,就含着泪水跑进了房间。在房间里我失声痛哭。刚哭完,爸爸就进来了。爸爸慈祥地说:“你考的好,我和妈妈都很高兴,但妈妈考虑到你下半年期末考试能不能考的这么好,所以让你去补课。下半年你就又可能考得这么好了。”在爸爸的解释下,我终于理解了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爸爸出了我的房间,进了他们的房间。在花费了一个小时左右,妈妈走到我的房间,我先说:“我去补课吧。”妈妈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的儿子吗!”
其实我知道,妈妈的爱是严厉的爱,爸爸的爱是慈祥的爱。我不仅需要慈祥的爱,也需要严厉的爱。因为有这样严厉又慈祥的父母,才会有我的明天!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书心得篇十八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制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第一课时略,只列出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读课题,引入新课。读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对反义短语的对比语气。
2.学生回忆并简述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并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父母对子女不同表达爱的方式)。
3.自选自读,体会重点段落、重点句子的情感色彩和深刻内涵。
4.出示课件
(1)对“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父亲会写剧本,但并不懂诗。
b.父亲读诗非常认真仔细。
c.“我”心情紧张,对时间产生了错觉。
d.“我”急于得到父亲的赞赏。
(2)父、母对巴迪同一首诗的评价截然不同,原因是()
a.母亲比父亲更爱自己的孩子。
b.父亲比母亲欣赏诗的水平高。
c.母亲希望巴迪成为诗人,父亲不希望。
d.母亲想鼓励孩子,父亲要鞭策孩子。
(3)“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这句话,“幸运”指的是()
a.出版发表了很多小说、剧本。
b.能同时得到鼓励和警告。
c.慈祥的母亲常对“我”说“精彩极了”。
d.严厉的父亲总对“我”说“糟糕透了”。
(4)“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任何一股风刮倒”这句话中“刮倒”的含义是:_____。
通过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必要时指导朗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渗透、真正理解“爱”的真谛。
5.质疑问难,提出不理解的语句或别的问题,师生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提出的问题。(此间老师注意把握重点与主次,起好激发和主导作用。)
6.加深理解与积累,各学习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或把文中的情景用小品的方式表演出来(老师巡视点拨,朗读或表演练习好了的同学,自己到讲台上展示给同学们)
7.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父母对儿子教育方法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体会和看法。
8.师生共同出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典故、事例)
9.学生总结课文,教师适当引导。
10. 布置开放性作业:同学们,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另一种是严厉的爱,你更想得到哪一种爱呢?请同学们课下结合本课的学习和理解,写一篇讲演稿或者搜集辩论材料,我们开展一个小型的讲演比赛或者辩论会,怎么样!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以上从课程标准中囫囵吞枣地搬来的几句,权当本课教学的理论依据。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把学生自选学法,自读自悟,教师扶助点拨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情感氛围为特色。
一、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选读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做的才学得会。”本篇课文的第一部分,是具体事例的记叙,具有情景性和情节性,在理解方面没有太大难度,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自定读书方法,如小组编演短剧,练习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分析表达方式,甚至于把文字改变成漫画等等方法自读自学。让学生在编、说、读、演、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进而体会文中母亲对子女的感性的爱,父亲的充满理性的爱。
二、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有个性才会有创新。课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因此,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从老师提供的两种学习方法中,选择一种自读自悟,一是找出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文体不限,可以是短文、诗句,格言警句的形式等;二是发现难以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先试着自己回答,或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老师求助。让学生在读、悟、写、问、议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热情的鼓励和严厉的警告都源于爱,只不过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学习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应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倘若仅仅是让学生读好、读透教科书上的内容,“积累”的量毕竟是有限的。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在解答了学生的质疑问难之后,出示《父亲的爱》一文,让学生进行比较性快速阅读,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抛砖引玉;布置自主性、开放性的作业:1.同学间互相推荐阅读反映亲情和人与人彼此关爱的文章或书籍。2.写一写你感受到的父母对儿女的爱,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看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自主学习,悟情悟理”上还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实际理解接受能力和现有控制能力,教师应注意必要的和适时的给与引导和帮助。在领会文章思想感情,尤其是在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表达爱的方式上,应强调注意通过指导朗读来加深理解,并通过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教学活动发现这一点对教学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670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