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制定的用于指导教学活动的详细计划和安排。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教学理论的应用,不断丰富和完善教案的设计和内容。希望这些教案的范文能够帮助到你,祝你教学顺利!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一
词语。
1本册的双生字词:
丁冬说话朋友你们红花绿草爷爷知道全家父母父亲。
母亲着急认真.得意主意同意因为阳光办法亲情爱情。
热情冷淡老师练习非常常常玩球桃树树苗什么男孩。
女孩江南江湖江河请坐让座座位再见再会可以可是。
远处短处到处找到照亮明亮明晚照明空气空军海军。
军队竹桥看着叫声笑声苗条面条前面后面情面脸面。
洗脸笑脸扫把扫地种地没有许多许可冷热淡红淡绿。
过桥过河高原原因桃园送别跳远学习高兴香气秀气。
和气语气话语笑话蚂蚁凉快快乐赶快就是成名有名。
定时时间房间帮忙早晚送给干净伙伴起立得到得意。
乡亲老乡家乡专心想念画家合唱听话古诗名气。
2、近义词。
十分=特别=非常=格外主意=方法=办法=点子。
马上=立刻=赶紧=赶快很多=许多替=帮=为=给。
高兴=开心=快活=快乐时刻=时时=时常。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二
教科书第38——39页。
1、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一、复习引入。
1、师报数,学生写数。
十六七十三五十一百二十五九十九四十八。
2、谈话引入:刚才我们写了几个数,你们知道100以内还有哪些数?它们之间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相关知识。
二、问题探究。
1、出示第38页例7的百数表。
引导学生观察这张未填满的百数表,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
1)、第一横行的5个数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是单数。
2)、从左上到右下这个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3)、从右上到左下这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
2、学生独立填表中空格。
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
4、进一步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
4人一组,讨论并找出规律,然后全班交流:1)、每一横行都是十个数,除第一横排外,每横排中每个数的十位相同。2)、每一竖行也都是十个数,这些数的个位相同,且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3)、整十数排在最后一行。
三、练习:完成练习八第一题。
学生先独立填数,然后集体订正。
四、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1、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
1)分小组讨论比较,再全班交流。
a、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最后一行中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b、根据数的组成来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c、根据数的顺序来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
3)、思考:如果没有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得出用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来进行比较。
4)、同桌同学一起自学例8。
5)、展示学生比的方法,然后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一样,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3、练习:完成例8下面的做一做。
4、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100和99,问:100和99谁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00大于所以的两位数。
五、巩固应用。
1、练习八第2题:同桌拿卡片,一起从小到大把卡片重新排列。
2、练习八第3题。
3、完成第39页的思考题。
六、小结:
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2、在回顾学习过程中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3、在实际的购物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应付款和找回的钱,并巩固学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和参与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进行计算。
二、比较算式。
出示书86页的第一幅图。
(1)先只算出第1行算式的得数。
(2)根据一、二两行的关系推算出第二行算式的得数。
三、我的成长足迹。
1、提出问题。
我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学生小组交流,分组汇报,根据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进行解决。
四、购物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体育运动商品的具体价目表。
2、让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3、小组交流,并汇报。
五、统计。
1、近来一周的天气情况。
师:我们还学习了统计,你能根据统计图说出近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吗?
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晴天、雨天......分别有多少天?
2、实践活动。
(1)先说一说在完成统计图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调查的内容:调查一个星期你家扔掉了多少个塑料袋?
(3)反馈预习作业。
(4)学生进行调查活动。
(5)汇报成果。
(6)提出问题。
从你制作的统计图中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六、。
通过今天的.上课,你想说些什么?
七、环保作业:
统计从明天起往后的7天里,你的家庭使用或丢弃塑料袋的数量,在课本的统计图中涂一涂。日常使用的塑料袋严重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根据你的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写一写。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四
一.想一想,填一填。(每空一分,共21分。).
110个十组成的数是().,它前面的一个数是。
256的十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个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
3.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
474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5按规律填数.
1015()()()()。
()()()424446()。
二按要求填一填。
1看数画珠子(每个2分,共4分)。
十位个位十位个位。
707。
2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把下面各数排列起来.(每空1分,共5分)。
4554405034。
()()()()()。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每空0.5分,共5分)。
15-8=12-9=14-6=11-2=。
6+7=4+8=18-9=5+9=。
12-5=11-6=。
2.在()填上““”“或”=“。(每空1分,共6分)。
14-6()815-2()619-7()14。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每空1分,共6分)。
()-5=87+()=15()-6=6。
18-()=714-()=9()+6=16。
四.动脑筋,想一想(共16分。)。
1.观察物体。
五.用12.5.7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共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解决问题。(每道小题6分共24分)。
1.我们16人约好一起去郊游,已经来了9人,还缺几人?
2.一辆公共汽车,到和平路下车8人,车上还剩11人,公共汽车中原有多少人?
3.林林已经写好15个生字,还有5个生字没写,他要写多少个生字?
4.少先队员学雷锋,一班和二班共做好事18件,其中一班做8件,二班做多少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六的第1418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418题。
1.做第14题.。
2.做第15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在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做第16题.。
4.做第17题.。
5.做第18题.。
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可以问一问学生:第二问缺少什么条件?缺少的条件在哪里?
二、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补充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六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科书第78页和第79页。
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开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同桌合作,用身体语言表演,复习旧知,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气氛浓厚。)。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
生:好!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利用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帮助小鹿送信,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送信,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生: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师:怎么排列比较好?
生:按一定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找出规律。)。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减法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七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和第7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开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同桌合作,用身体语言表演,复习旧知,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气氛浓厚。]。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
生:好!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生: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师:怎么排列比较好?
生:按一定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找出规律。]。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减法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八
第93---95页。
1、通过估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提高计算效率。
培养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修改意见让学生通过情境,培养计算的正确率。
时间掌握在2.5分钟。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并明确估算是通过判断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进行的。
帮助学生弄懂题意,理出解题思路,再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情境出示的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提出不同的问题加以解决。
可以各种形式让学生提问,求差,求和都行。让学生畅所欲言。
谈话:小朋友,你们看,两只小蚂蚁要过河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不过,帮助小蚂蚁的同学要听老师提一个要求,一定要把题目算对,小蚂蚁才能安全地过河。
出示课件:第7题。
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先到达终点。对先到达终点的小组给予表扬,对最后到达的小组要鼓励他们不要灰心,争取下次比赛获胜。
1、第8题。
学生自己做题,然后同桌对答案,说算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再集体订正。
2、第6题。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估算方法。
先出示:6+5274+5得数是几十多?
指名估算,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再出示:48+3。
65+6。
问: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我们会估算了,下面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汇报。
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估算方法。
估算后,再让学生通过计算检查估算是不是合理。
1、第9题。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看清图意。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你怎样知道哪个队得分最多,是多少分?关键要先知道什么?(各队得的`名次和各名次的得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物,为它计算得分,看谁的动作比较快。四人小组合作。
三队的得分算出来后,你有办法给它们颁奖吗?
看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四人小组讨论。
同学们回家把第9题提些问题考考爸爸妈妈,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教学后记通过估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板书设计:
9、小熊队:15+7=22。
小兔队:10+7+7=24(最多)。
小狗队:10+10=2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九
1、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直观的、文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创设情景,在乐学中感知数学,在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
1、出示停车场情景图,一个小朋友说:又开来了6辆。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同桌讨论汇报。
3、教师指导。要求现在有几辆车?,就是把停着的汽车和开来的汽车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问:这道题能算吗?为什么?
1、出示堆雪人图(第121页第11题)
(1)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2)请把你的解答填在书上。(指名反馈)
2、出示对话图(第121页第12题)
(1)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根据对话,提一个问题。
(3)反馈。
从你们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根据9+5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来。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讨论,可以与老师、与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的问题好。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编题练习,深化所学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十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读写的方法,熟练掌握以计数单位为标准的数数方法,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具体的数说出它们的含义。
2.通过具体的素材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初步了解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比大小的方法。弄清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借助具体素材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体会数位制和位值制的思想。
一、了解起点,构建材料
1.引入(课前播放歌曲数鸭子)(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刚才播放的歌曲好听吗?是什么歌?
生:数鸭子。
师:嗯!是数鸭子,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数数了,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整理和复习)
2.写数
师:首先请同学们写一个你喜欢的100以内的数,可以是100。
师:把你喜欢的数在数位表上写出来,并画上珠子。
3.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写的是什么数?为什么喜欢?
(师有选择的板书:100、99、8、72、27、33、1、36等有特点的数。)
4.小结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交流到这儿,还没有发言的同学待会交流,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数,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谁都离不开它。
5.读数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数。(生读略)
师:通过刚才的读、写,谁能说说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起?(板书: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忆。
2.整理
(1)分类
师:那我们先给这些数分分类吧。想一想,可以怎样分?能分几类?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组长记下讨论结果。为了展示时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些,可以用彩笔记录。
生1:根据位数来分: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
生2:根据单数、双数来分。
生3:根据比50大,比50小来分。
生4:根据个位和十位是否相同来分。
师:噢!这种也就是根据数位上数的特点来分的。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数位是从哪边起开始排列的?
生:从右边起。
师: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呢?(板书:数位表)
师: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百位后面还有很多数位,我们以后再学习)
师:你知道最大的一位数是几吗?最小的两位数是几?最大的两位数呢?100是几位数?
师:嗯!100它不但是三位数,还是最小的三位数,后面比它大的数还有很多,我们以后再学习。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出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2)组成
师:刚才有的同学还想说说数的组成,那谁能说出35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板书:个位……(一);十位……(十);百位……(百)】
(3)比大小
师:那现在你能给这些数排排队吗?先想一想,按什么顺序排,试着在本子上写一写,看谁写的又对又快。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数的大小的?
生1:比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师:是呀,位数不同时,比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生2:a、72和27比,比十位。
b、33和36比,比个位。
师:也就是说位数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起。
师:以上同学们总结出两种比大小的方法:一种是位数不同时比位数,另一种是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
(板书:比位数 从最高位比起)
(4)总结
师:以上我们对100以内数的读写、数位顺序、组成、比大小、排序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梳理,这些知识互相联系,形成了一棵知识树,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下面咱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1.数数
( )、( )、30、( )、( )
2.猜一猜
自己出题,让同学猜猜你喜欢的数是几。
3.数学小医生
师:小虎从同学们的作业中找到了一些错题,看你们会不会改正。
4. 看图想数
师:小老虎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更有意思的看图想数。
5.解决问题
学习了数的知识,就要去应用它,现在我们来玩飞镖游戏。
小军飞镖得了30分,小红得了多少分?30+2=32分
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它。
四、课堂总结
1.回顾这节课的复习过程。
2.给自己的表现打打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十一
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十二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并找到优化方法。
2、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口算。
3、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多种方法解决解决问题,初步体验优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快速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排除多与条件。
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多媒体课件卡片奖励贴
同学们今天大头儿子想带大家一起去玩闯关游戏,大家想去吗?可是大头儿子遇到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了,那怎么办呢?好,我们去帮帮他。
(一)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
课件出示:14—8=?
师:你们知道差是几吗?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呢?
生: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我们要选择对于自己来说最快最准确的方法去算。只要能快速算出正确的答案就是最的。
下面就和大头儿子一起去玩闯关游戏吧。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口算
下面是一些百宝箱,里面是大头儿子给大家准备的一些小礼物,但是只有口算正确百宝箱下面的算式,才能得到小礼物。
13—5=8 12—3=9 16—9=7 12—8=4
8+3—7=4 12—7=5 15+2—9=8 6+10—3=13
师: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大头儿子为什么要给大家送一些可爱的橡皮擦吗?因为橡皮擦能帮助我们改正错误,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难免犯错误,但我们都要勇于改正错误。
第二关圈一圈,算一算
(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题单上写,写完展台展示)
第三关:我会看图列式
第四关:解决问题一
生:获得的数学信息是:踢球的一共有14人,男生有8人,红队踢进了5个球。
问题是:踢球的女生有几人?
生:解决这个问题有用的信息是什么?
生:一共有14人,男生有8人。
师:谁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14—8=6
师:式子的最后要写上单位。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学会排除多余条件。(板书)
总结:踢足球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要遵守规则,学校里也要遵守学校的规则。
第五关解决问题二
生:小鸟有16只,小猴有9只,小兔有11只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小猴比小兔少来了几只?
师:谁会列式计算这个问题?
生:11—9(只)
师:小鸟比小猴多来了几只?
生:16—9=7(只)
师:谁比谁“多几”“少几”要用减法(板书)
师:小鸟、小猴、小兔虽然是不同的动物,但是他们相处的很好,那我们平时也要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同时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六、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十三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整理和复习讲课教案: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十四
1.通过学生自己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发现10以内的加法表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教师:这么多的算式要整理,我们从哪儿入手?怎样整理?
(一)按得数分别是10、9……0进行分类。
教师:长颈鹿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组试题夹,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些加法算式卡片分分类、整理整理,得数是几的算式就放入几号试题夹中(每个试题夹中的算式竖着排列开)
教师:看一看,你们组的算式写全了吗?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二)把算式顺序整理按一定的排列
1.学生继续整理,使算式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排列。
2.排列情况:
第一种: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
第二种:第一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一)展示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方法。
选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结果进行投影展示,并让该组的同学介绍一下是怎么整理的。让学生明白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
(二)通过全班交流,得到加法表,展示给学生。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3.找几个小组汇报观察的结果。
横着看,同一行的算式,第二个数都相同,第一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竖着看,同一列的算式,得数都相同。第一列得数都是10,第二列得数都是9……
斜着看,同一斜行的算式,第一个数都相同,第二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
做游戏:找朋友
游戏者每人发一张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得10(9,8)的两人将成为朋友,看谁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朋友。看看谁的答案多。
以帮助长颈鹿整理数学竞赛题的形式,激起学生复习整理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了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整理,完全放手对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于是采用了引导学生先按得数进行分类,然后再排序的方法,这为下次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减法表及20以内加减法表提供了方法。对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排列方法都进行了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通过这种相互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整理结果的多样性。后来在加法表的应用方面,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漏掉,学生说出了要按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规律来写,这样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要充分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可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探究活动
找朋友
游戏目的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游戏准备
1.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
2.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游戏过程
1.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2.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3.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十五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通过给学生准备的奖品的数如何表示这一悬念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十六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1)、先口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1、根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38-2=33-1=。
2、例1:口算。
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3、试一试。
想:869个百-349个百。
4、小结。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速算。
3、计算。
4、找朋友。
5、综合练习。
见课堂作业本。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十七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1、口答算式或方程。
(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
(2)50米的是多少?
(3)多少米的是20米?
2、引入课题。
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习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节课就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为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两种情况。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井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更加明确它们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提高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1、选择下面三个条件里的一个条件作问题,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
(1)松树30棵(2)杨树50棵。
(3)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学生回答时,分别出示三道应用题:
(1)松树30棵,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
(2)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松树多少棵?
(3)松树30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杨树多少棵?
2、归纳基本思路。
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并且找出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的量,然后联系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或者一个数乘分数(或百分数)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就用“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数量;当“几分之几”是已知条件时,就要根据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来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3、组织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然后提问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不是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时,要找准相应的数量。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先确定单位“1”的量,(板书:定“1”)再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明确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解答,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式子解答。
通过复习,对于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你进一步明确了些什么?
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的计算;练习十六第10、11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篇十八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的组成。
2、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情分析评论。
1、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数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缺乏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让他们更加巩固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很有必要。
2、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以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重难点。
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难点: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评论。
一、导入:跳跳虎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智慧岛上,藏有一个智慧宝箱,听说打开宝箱的人就会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跳跳虎想带着大家一起寻找宝箱,你们愿意吗?但是智慧岛上机关重重,让我们一起闯关吧!
二、练习。
1.第一关:填一填。
我们来到游乐场,闯入第一关填一填,在做题之前,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第4组:2个+15。表扬:你很会思考,满十进一,方法用的很好。
2.按规律填一填:。
刚才我们顺利的闯过第一关,要进第二关,必须要来乘坐刺激的过山车,要想让过山车开动,我们必须按规律把这些数填完整,在填数之前,你们要先判断什么?顺数还是倒数,几个几个数。请大家动手填一填。
汇报:和它们填的不一样的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语言准确)。
过山车已顺利开启,你们做的好进入第二关准备了吗?
3.送小鸟回家。
我们进入爱心城堡,这里有一群迷路的小鸟,我们只有把这些小鸟按要求送回各自的家,才能顺利过关。
汇报:小鸟给大家爱心竖起大拇指。
4.第三关:比一比。
离开爱心城堡,我们来到池塘边进入第三关:比一比。
动手画一画,和上面小朋友画得不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第四关:拨一拨:。
小朋友对100以内的数大小比较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我们才顺利的进入第四关:拨一拨。
小结:不同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6、想一想试一试?
用三张卡片中的两张组成两位数,258。
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7.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闯关成功,我们一起打开宝箱吧!
你们每一队派1个代表上来,领取你们的神奇力量吧!
三、小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66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