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元宵风俗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04:55:26
家乡的元宵风俗范文(16篇)
时间:2023-12-11 04:55:26     小编:薇儿

在学习和工作中,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反思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总结的结构和要点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一

按照温州的习俗,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总要举行一次灯会。

在正月初七、初八,温州各地便进入灯会准备。在永嘉郡城,除了小巷子外,都要搭建“松棚”。话说这灯会,是温州正月里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

灯会真热闹。各个铺子都要挂出几十甚至几百盏灯来:珠灯、挑灯、渔灯、百鸟灯、布龙、首饰龙、拼字龙……琳琅满目,让人看不过来。万千灯火加上夜色的繁华,交织成了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景象。

灯会中最有意思的就属鳌江大龙,这可是灯会里的重头戏。许多外地人跑到鳌江来,就是为了来看抬大龙。据说这大龙是鳌江人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或是庆祝丰年而盛行的,它兼具历史、人文与艺术价值,还在20xx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这大龙约有三四间房那么大,要一百多号人来抬。抬龙者身穿红服,头戴金帽,十分显眼。龙口中的舌苔上躺着一颗明珠,上唇的背面是一座小亭子。龙身有着金灿灿的鳞片,与抬龙者的金帽相映成趣。四周黑压压一片:男人、女人、小孩、老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到处是相机“咔嚓”“咔嚓”的声音,到处是闪光灯发出的亮光,到处是议论声。

在灯会中,总会有小贩摆摊儿卖汤圆。汤圆可是元宵节非吃不可的食物,象征着“团团圆圆”。把汤圆下进锅里,让它们在锅里“咕噜咕噜”地待着,单看它那白白胖胖的样儿,闻闻那种清甜的香味,就够你口水直流三千尺了;何况是,一大碗一大碗地盛上,大勺大勺往嘴里送呢!把一两粒汤圆送进嘴里,顿时唇齿留香,生出甜甜糯糯的感觉来,咬开汤圆的皮,里面便流出汤圆的馅儿。可能是芝麻的、紫薯的、花生的、还可能是红枣的……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它是什么馅儿,都非常之美味。

元宵节就这样在汤圆的香味、在灯火、在大龙的欢送中走向尾声,但我们仍然期待着下一个元宵节。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二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人地辽阔,幅员众多,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而这些风俗在全国大都一样:比如春节要吃团圆饭,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而我今天要说的是元宵节,元宵节当然是要吃元宵,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元宵节之所以吃元宵,是因为元宵寓意着来年幸福团圆,财源滚滚。

记得今年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去超市里买汤圆来吃。可超市里的生意异常火爆,冰柜里所有的元宵都被一扫而空了。正当我和爸爸垂头丧气之时,妈妈忽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今年我们自己买材料,自己做元宵,而且再来一个包元宵比赛!我们听后都表示同意,于是我们把爷爷、奶奶也邀请过来参加比赛。

首先,我们应该先准备食材:糯米粉,水以及元宵馅芝麻或花生馅。正当我要准备去买时,意想不到的是,妈妈早已经准备好了。可这元宵馅肉!我可从来没听说过。我也从来没吃过肉馅的元宵,这样能好吃吗?我们抱着试试的心态走进了厨房。

一会儿,随着奶奶的一声令下:“预备,开始!”我们便开始了,我们便手忙脚乱地做起了元宵。看!妈妈和奶奶动作好娴熟,爷爷和爸爸在一旁也学着她们的样子,有模有样的包着,包得还不错。于是我也赶紧进入战备状态,开始包起来。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把揉好的糯米粉在手掌里压成圆形,然后放在旁边备用,再把剁好的肉末放进皮里,揉成圆形我是这么想的,可手却不听使唤,包来三不像,时间很快过去了,我啥都还没有包成,反倒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小花猫”。大家见到我这副模样,爸爸笑得前仰后合,奶奶笑得捂着肚皮,爷爷笑得直跺脚。我见状抓起一把糯米粉,撒在了爸爸的脸上,结果爸爸也变成了一个“大花猫”,于是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折腾了半天,终于做好了。于是妈妈把做好的元宵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元宵在锅中“打着转”,想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玩儿水。一会儿,元宵煮好了,妈妈捞起元宵,我赶紧端给奶奶和爷爷,爷爷奶奶都夸我越来越懂事,还奖励了红包。我平生第一次吃到肉馅儿的元宵,也是第一次吃到自己包的元宵,我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我们的比赛结束了,没有胜负,元宵节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来帷幕,那幸福地笑声飘得好远好远。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三

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我们继续往前走,只听见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歌声“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动通信公司的宣传了。果然,前面有一个舞台。上面虽然空空如也,但旁边是一个手机,手机的屏幕上还有动画。哦,怪不得听见歌声,只见屏幕里的周杰伦正卖力地拿着话筒,唱着呢!看来,元宵节不仅灯好看,还处处充满商机。

这边刚刚送走了周杰伦,那边的刀郎又来了。因为那熟悉的旋律“20xx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的时候来的更晚一些”真悠闲啊。原来是为九曲黄河阵做广告啊。看那九曲黄河阵,左拐右拐,精妙无比,正如人生道路上,虽然左拐右拐,但最后还是会出去,获得胜利。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四

我的家乡位于中国南部的一个美丽的小城市,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让我带你走进这座美丽的城市,感受家乡的风俗。

首先,让我带你游走在家乡的街头巷尾,感受这里的独特风味。每当农历新年的钟声响起,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出门去,感受新年的喜庆气氛。而在家乡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制作传统美食的场景。糖葫芦、糕点、饺子等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贴春联、放鞭炮,表达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

除了春节,家乡还有其他重要的节日。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端午和中秋。在端午期间,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表达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和敬意。而在中秋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送月饼等,欢庆丰收和团圆。

在我家乡,文化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中心,里面设有图书馆、博物馆等,供人们学习和欣赏。而每个社区也会有自己的传统体育活动,如太极拳、舞狮等,让人们锻炼身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家乡的风景也是非常美丽的。有山有水的地方,风景格外迷人。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夏天,绿树成荫,清凉宜人;秋天,秋高气爽,果实累累;冬天,白雪皑皑,景色壮丽。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总的来说,我的家乡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文化的地方。这里的风景、美食、风俗和节日,都让人感受到家乡的独特魅力。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感受我们家乡的美丽和丰富。我的家乡,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是我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我深爱着这片土地,也深爱着这里的人民。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分享快乐,如何面对困难。这座城市,教会了我生活的真谛,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我期待着,未来的家乡,会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美好。我会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家乡,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迎接世界的目光。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爱上我们的城市。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乡,感谢这里的一切。我会珍惜这段时光,让这段回忆,成为我心中永恒的风景。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五

我们家乡,每年的元宵节都要放烟花,看花灯,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街上看花灯。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在看花灯时,我们突然发现在路东边有许多人,于是,我和爸妈就走过去看了看。哦!原来是猜灯谜!灯上写着“一双长耳朵,眼睛红又红,不吃肉和鱼,吃菜和萝卜”打一动物。我想:谜底一定是“兔子”。果然,我猜对了!

看完花灯,我们又来到龙山广场观看礼花。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真是漂亮极啦!还真有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味道。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我相信,随着祖国的日益发达,今后的元宵节一定会更好、更令人们期盼!

你知道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吗?传说道教信奉的“三官神”,各有自己的生日,其中天官的生日正是正月十五。据说,每到正月十五,天官就向人间赐福。于是,人们便兴高采烈地在这一天,给“天官神”过生日,祈求“天官赐福”。自此以后,宗教礼仪与民间习俗融为一体,元宵夜张灯结彩蔚然成风。

夜幕刚刚降临,我们就去街上赏花灯。哇,五颜六色的化灯形态各异,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红囊黑籽的西瓜灯,黄澄澄的桔子灯,五角星似的杨桃灯,红通通的草莓灯……知道我为什么都说水果灯吗?因为这些水果灯都栩栩如生,非常诱人,让人看了就想咬一口。

再看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五个一群,三个一伙,个个笑容满面。看,这一个老奶奶鹤发童颜,步履轻盈,还穿着花衣裳哩。瞧,这位叔叔,左边是爷爷奶奶,右边是阿姨,脑袋上还顶着个小弟弟,全家其乐融融。

再看看这街上的表演队,这边是舞狮子的,舞得多么起劲啊!那边是踩高跷的,瞧他们舞起剑来,依然健步如飞。前面是耍龙灯的,他们可真不容易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还有闹社火的,猜灯谜,形式丰富多彩。

当我登上了附近的小山,美丽的夜景尽收眼底。一片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整个街上繁忙而热闹。

一回到家,奶奶就把热气腾腾的汤圆摆到我面前。一眼看去晶莹剔透,闪烁着珍珠般的光辉,真让人有点舍不得吃。但是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一口吃下去,香香的,甜甜的,软软的,满口留香,回味无穷。

妈妈说:“你知道为什么要吃元宵吗?”我说:“是为了祈求家庭团圆,亲情友好吧,对不对呀!”“你怎么知道的?”妈妈说。“因为我肚子里的墨水多呗!”“小鬼!”

今天的我们,或者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节日的快乐;或者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赏心悦目的元宵晚会;或者漫步在繁华的街道。尽管我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不同,但天边明月初升,庆祝节日的心情是相通的。

今年我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

大年三十早上,我去逛集贸市场买了烟花和响炮。烟花有:哈哈伞、闪光雷、飞天鼠、大风车、米奇老鼠、滴拉星、三角花、太空礼节花、电光花、巴蕉扇、冲天花,响炮有:雷子、擦炮、鞭炮。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稀稀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贴对子,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一月二十日至一月二十三日大扫除,我帮助家里打扫卫生,又擦这儿、又扫那儿,真是忙碌。

大年三十晚上,我先给爸爸爷爷奶奶长辈们拜年他们给了我压岁钱,随后我们一起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搞笑的联欢晚会,“叮叮”二十四时的钟声响起,顿时小区响起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和震耳欲隆的雷子炮。我和爸爸爷爷也加入了迎接新年来到的行列。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饭店里吃团员饭。初二那天我和爷爷奶奶一起乘坐西宝高速双层大巴到西安舅姥姥家走亲戚。大年初五早上破五的鞭炮声把我从梦中惊醒了。听大人说,破五的鞭炮声一响就告诉人们大年过完了。

这快乐的春节,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感到愉快而又充实!

愉快的春节刚过,热闹的元宵节又来到了。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各地的习俗大体相同,闹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焰火,在我们陕西还要耍社火,那场面可热闹啦!

先说看花灯或打花灯,各式各样的都有,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丁咚作响的小呤铛呢。还有关于元宵节地诗: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纸糊的金鱼吐泡泡,纱做的猴子眨眼睛。走马灯里猫追鼠,荷花灯上立蜻蜓。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元宵节的晚上,夜空上有五光十色、各式各样的焰火:有的是流星雨,有的是小伞状,有的是交叉状,还有的是双重伞等。除了天上的烟花还有地上的:有烟花陀螺、烟花喷雾、吐珠、旋转的等。小孩们都提着花灯,样式不一、种类繁多,属金牛灯最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店铺都要挂出许多盏花灯来。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佳节,老百姓常说元宵节一过,这新年也就算过完了。还沉浸在新年气氛中的我,既盼望元宵节早点来到,好欣赏到许多美丽的烟花和漂亮的花灯,可又不想这么早就和新年说拜拜,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新年的闭幕曲。

今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天一擦黑,我就早早地站在楼顶的平台上,凝神谛听那第一声鞭炮响。大约五点半左右,第一声鞭炮响了,它像是元宵节节日演出的报幕员,拉开了整场节日烟花盛宴的帷幕。一开始先是“噼噼啪啪”的响声由远至近,此起彼伏,那是小鞭炮在调皮地敲打着锣鼓;随后二踢脚那响震天空的声音,像击鼓乐一样,将这整场盛宴渐渐带入佳境;最耀眼的当然数那“主角”的登场,几声巨响,空中绽放出无数火树银花,那是有许多人家在燃放礼炮和烟花弹,灿烂的烟花弹亮彻了夜空,仿佛身处白昼,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啊!我睁大双眼紧盯着天空,不愿放过每一幕美妙的演出……一会儿,烟花盛宴结束了,整个世界寂静了许多,让人觉得像是来到了另一个空间,耳畔仿佛传来星星和月亮的呢喃细语。但是,天空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单调,很快,天边飘过来几个亮点,并且越来越多,我好惊奇,仔细地盯着:来了,来了,飞到我这边来了。哦!原来是许愿灯,一盏、两盏、三盏……飞在前面的一共有九盏。紧接着,近处又升上了一些,在晚风的催动下,它们像一群小鸟,快速地向同伴们飞去,它们在空中嬉戏、追赶,像一群愉快的孩童,我目送了一群又一群。

按捺不住好奇,我也买了一只,拆开包装袋,展开灯,缠好方形燃料,用蜡烛点燃了它,只见原先蜷缩的纸灯在热气的作用下开始膨胀起来,而且越来越大,不一会儿,我就按不住它了,于是我拎着灯的两只角,慢慢地松开了手,只见它缓缓地飘了起来,越飘越高,我望着那它,默默地许了个愿:“我希望……”。

街头上,还有不少小朋友在家人的陪同下,提着形形色色的花灯,流连忘返……元宵节结束了,春节也就结束了。时间不等人,我也进入小学阶段最繁忙的一学期了,我得好好学习,在新的一学期里永不停步,奋勇向前。

昔日的元宵节,姥姥一定会做汤圆:拿一只碗,和面,在碗里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将水一点点的放进去,用手绞几下在放水,水不能太多,多了会粘手;少了还可以再加。用手揉到面不在粘手,拿一小团面放在手掌中挫一个球,然后把右手的大拇指按进刚揉好的球里,用筷子夹点芝麻馅放进去,用四个手配合大拇指一起往中间按,揉成圆形,在糯米粉中滚一下。

当锅里的汤圆一个个的浮起来时,我的口水不知道已经流了多少,汤圆一端上来,我手嘴并用,开始大吃特吃。慈祥的姥姥总是说:慢点吃,没人和你抢。

汤圆,即团团圆圆,家乡的元宵节是要一家人一起过的。往日姥姥家可是村里最热闹的一家了。

现在一定是最清冷的一家了。是啊,我们都长大了,都不再是以前的小点点的,都和父母一起到别的城市去了。以前,是我陪二老过的,如今,我来到了新疆,更是冷清了。虽然是元宵节,我们回打电话,问候二老,但是忙绿中却不知到团圆二字在哪里,打电话渐渐代替了团圆。

空空的房子里,虽然很装饰的很华丽,但只有二个人,过着一个本应一家人过得节日,他们心里怎能不难受?听着街坊领居一家的欢声笑语,他们也很想团聚。

元宵节,一家人应该团团圆圆,儿女们就是在忙,也应该赶回家陪一陪父母,不要让打电话代替你的团圆。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六

记得年年元宵节,不论身处何方,都要去赏花灯。

我们驱车赶往花灯会时,时间已经不早了。夜幕笼罩下的建筑多了一抹神秘感。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间全挂着闪烁着橙黄色灯光的花灯。这些灯有各种形状,最多的还是上宽下窄的方形灯,想来是因为比起其他形状各异的花灯,它的制作更加简单吧。小铺门前挂着各形各色的花灯,灯谜字体是娟秀的楷书,排列整齐。

妹妹身穿红色衣裳,手里握着红彤彤宛若金乌的糖葫芦,拉着我去猜灯谜。“风平浪静……是宁波吧?”我边猜边问。“姐姐,那这个呢!”妹妹兴致正高,仰着头指着一条灯谜问。“这个我也不会,不如,我带你去看表演吧?”“不要,你用手机查一查。”妹妹的倔脾气上来了,抱住我的胳膊绝不撒手。无奈之下,我只得用手机搜查。“好了,谜底是‘当’,可以走了吗?“嗯!”

悠扬的乐曲声从不远处的水潭旁边传来,挤进人群,向前看,是几名舞者在表演。明月当空,潭边树上是一盏盏花灯,像漫天星辰遗落人间。舞姿曼妙,让我忆起陈滢评价羽生结弦的一句话: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舞至高潮,柔中带刚,恰如“燕婉回风态若飞,丽华翘袖玉为姿。”

这边乐曲刚停,那边舞狮的锣鼓就敲得震天响。激昂的锣鼓声盖过喧闹,两头狮子争得水深火热,红、黄两道身影交错穿插,一时分不出高下。上蹿下跳的两头狮子累了,小贩的声音渐渐高过了锣鼓声,又与其一同渐渐矮下。

回家时,早过了吃饭的时间,家里才开始煮元宵。不一会儿,一个个白白胖胖、热气腾腾的元宵跃进了碗中。“吃了这碗元宵,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家人要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吃过元宵,听外婆讲元宵节的由来:“正月十五在西汉那会儿就受到重视了,不过啊,真正推广到民间就在汉魏之后了……”外婆的声音绵长,催着我缓缓入梦。

元宵节的时光偷偷溜去,美好的时光也短暂而温馨……。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七

今天是元宵节,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把工人文化宫和附近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因为这里要举行白城市第三届烟火晚会。

六点三十会,十多米长的鞭炮点燃了,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烟火晚会开始了,只听一声巨响,脚下的大地在颤抖,一颗火球直冲夜空,随即在人们头顶上炸开了,夜空中出现了一派雄伟壮观的场面,无数个绿色的小球形成了一个“大伞”,而每个小球又炸出了黄色的“珍珠”,像一棵绿树开着黄花,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好一个“春色满园”,真美极了!我不由发出一声赞叹。再看那边,一颗颗五彩缤纷的“彩珠”,拖着长长的尾巴,带着叫声在空中钻来钻去。有的转着圈,像一条条蝌蚪在找妈妈;有的头朝下,像一只只小鸟在觅食,十分有趣。与此同时,又一簇礼花直入云宵炸开了,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粉的……把天空映得五颜六色,像一只美丽的凤凰拖着长长的尾巴,与地面呼应,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百鸟朝凤”。它把晚会推入了高潮。突然,一串紫里透黄的“葡萄”从天而降,令人垂涎欲滴。

这时,皎洁的圆月也钻出云层,欣赏这人间奇景,时而又迅速躲藏起来,大概是害怕人们笑话它此时暗淡无光吧。

不知不觉地,快一小时了,我回头问爸爸:“为什么用这么多钱来买礼花呢?”爸爸说:“现在人民富裕了,家乡繁荣了,这是在祝贺昨天的成绩,也是祝愿家乡的明天像礼花一样美好。”

我心里默默祝愿:“家乡啊!祝您前程似锦,盛世如花!”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八

中华民族有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传统节日,例如:元宵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节日。在这些节日中我最想和大家说一说我们家乡元宵节。

在这一天人们有一个习惯就是吃圆圆鼓鼓的元宵。在这个节气,元宵的价格可谓是水涨船高啊!虽然很贵,但是人们也会买一些元宵。这一天可以说是新年的最后一天了。因为元宵节过后大人们该干活的都去干活了,小孩子们该上学的也都去上学了。

这一天人们不仅要吃元宵,在晚上还要放各种各样的孔明灯,如果你晚上吃过晚饭后再等到天黑下来时站在房顶上仰着头看天空上的话,那一个个椭圆形的孔明灯慢慢地升空,整个天幕变成了海水,星星点点的光随着波浪起伏,把天上圆圆的月亮发出的光芒也给比了下去,你一定会感觉到仿佛自己就像是天上的一颗美丽、精致的孔明灯在飘飘悠悠的转动。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我先是和自己的好朋友到村里跳秧歌的地方去。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九

每逢元宵节,汤圆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你瞧,那白白胖胖的小汤圆,就像一个个在汤池里自由自在玩耍的小娃娃,他们在家家户户的锅里翻腾,咕噜咕噜的声音,让人想起来他们的模样,口水就不知不觉的流了下去。

每年正月十五这天,我都会和妈妈一起做汤圆,当然,做汤圆要有材料,如:糯米、芝麻……刚开始,妈妈把糯米粉,水……一些东西加进去,让我来揉面,可我并不会揉面,妈妈在一边教我,不一会儿,我就变成了小白猫,面好不容易才把面揉好,就开始做元宵里的芝麻馅,我把一个小团面放在手里,把面团压扁,在里面加入刚做好的芝麻馅,揉一揉,一个汤圆就做好了,紧接着我和妈妈又做了好多,做好了,妈妈开始下锅煮,虽然只有短短地几分钟。

可是,我感觉,已经过了几个小时,过了好久,汤圆终于好了,我赶忙尝了一口,妈妈连忙说刚煮好的汤圆不能吃,烫!可我就像没听见似的,一口咬了下去,啊!好烫呀!妈妈,妈妈平静的只说了一句话,谁让你不听我的话呢的?活该,我包的元宵虽然没有那么美观,但还是非常好吃的。

我喜欢元宵节,因为我爱吃元宵,元宵节还有一个民俗,那就是赏月。我们的课文上《北京的春节》老舍先生曾经说过:“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所以,每当夜色降临,我总会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去赏月亮。

我家乡的传统节日有许多,但是元宵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的节日。

我们国家的节日有很多,比如:六一儿童节、五一劳动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但是我最喜欢的就要属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我的家乡每到元宵节这一天,就要吃元宵。先准备好材料:糯米粉、馅料(蓝莓酱,草莓酱等等)。先加入水和糯米粉揉成面团,然后稍微醒一醒,醒完后,就要制作元宵了,把大面团分成好几个小面团,把小面团压扁,再在里面加入馅料,我包了好几个汤圆,但是都失败了,不是馅太少,就是馅太多,要不然就是没有包好,都露出来馅了。后来,我向妈妈请教了一下,妈妈边做边向我说,听了妈妈说的话后,我成功包出了汤圆,后来,我包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了。包完后就要下锅煮了,先把水烧开,然后把汤圆下里面。煮到你觉得软软糯糯的就行了。在等待的时间里,我对锅中的一切只能是猜测:汤圆必定大了两三倍了吧,汤也有了汤圆的味道了吧。

刚想往嘴里送,妈妈说道:"一会儿再吃,刚做好的太热了。"虽然听了妈妈的话,但是汤圆好像在让我把它吃掉,我不禁张开了嘴,把汤圆放进了嘴里,"啊,好烫啊!"我不禁又大叫了一声,我赶忙把汤圆吐了出来,过了好一会儿,汤圆有些凉了,我才把汤圆送进嘴里,软软糯糯的太好吃了,里面的馅也好吃,不一会儿,我就吃了两碗,听妈妈说,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晚上,我们在赏花灯,上面的图案各式各样,还有猜灯谜,我抽选了一张字谜,上面写着"一头牛被吞了牛尾巴",我一想,答道:"告!是告!"妈妈说我答对了,我特别高兴,于是又猜了下一个"顺着念,采花蜜;倒着念,比蜜甜”,我一想,肯定是蜜蜂,于是答道:"是蜜蜂。"我又答对了,一轮下来,属我答对的多。

元宵节可以赏花灯,吃汤圆,还有多种活动,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了。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十

我们课文上曾这样写元宵节“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离散。”我的故乡成都过元宵节也会吃汤圆、庆团聚,不外我们还会赶庙会,看花灯、猜灯谜。

晚上天刚乌塔子山公园的灯就点明了,咱们就会去望灯会、猜灯谜。哪天的各式花灯可多了,有十二生肖、东纪行、八仙功海……干的美丽极了己们穿梭在灯的大陆面。哪地,奶奶、妈妈皆会给尔照良多照片,爷爷、爸爸会带我到私园的桥上往猜灯谜,让我感触灯会的乐趣。

归野后齐家我就会卧在一伏瞅元宵晚会,吃着暖气腾腾的汤圆。我感到元宵节是个美妙的节日。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十一

今天早晨,当我睁开朦胧的睡眼,便意识到今天的重要性,对于每个人来说,元宵节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节日。

中午吃过饭,我们便忙忙的回到了奶奶家,按照家里的传统,今天的下午饭吃的是格外的早。到四点半的时候,我们便结束了晚饭。

一切都是那么单调。但是,如此单调的方式却没有让我的热情有丝毫受损。因为我知道,今天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渐渐的,蓝色的天空已经落下帷幕。天际边的太阳已渐渐落下,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我和家里人都走到楼下。此时,远处已经有人在点放烟花,一个个烟花旋转向上、腾空,爆炸……一切的一切,都展示在我的眼前,依旧是那么熟悉。随着稀疏的烟花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这个行列。

盛宴现在开始……。

在八点左右的时候,放烟花的人已经不计其数,一个一个的烟花在空中舞动,绽放。爆炸声在耳边此起彼伏,当我每看到一个烟花在空中绽放,心中的压力也便疏减一分。此时的天际,已经被烟花所点亮。

我仰望着星空,看着一个个烟花的精彩表演,自然会愉悦一些。可是渐渐的,我闻到了刺鼻的火药味,这让我失落了许多。

我明白: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小视,一些大城市已经明令不许放烟花,但是,对于一向传统的我们来说,这可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想到这里,我已无心观赏烟花,默默的走回了房间。

坐在书桌前,我思考了良久,但仍纠结。

我们究竟该怎样做,这仍是一个问题……。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十二

正月十五是农历的元月节,古人把“夜”称之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元宵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说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许多习俗。

元宵节,是一个特别温馨的节日。我家过元宵节,做元宵是最让人兴奋的事情了!

我认为做元宵太容易了,亲身经历之后,才发现其实还挺难的。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要开始最关键的.包元宵的环节!这可是最难、并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们把芝麻馅放入摊平的元宵皮上,一边转一边将元宵皮裹起来,最后变成了一个圆球。我连试了三次,都失败了。我问奶奶怎么办?奶奶说:“是你包的芝麻馅太多了,而你的皮太小了。只需要控制好比例就没问题啦!”我恍然大悟。看来奶奶做元宵的经验已经炉火纯青了。按照奶奶的指点,我连续成功做了五个,一个个堪称完美。最后,我们把做完的元宵放到锅里煮十分钟。煮熟后,我们一起开心地品尝起来,真的太美味了啊!尤其是自己亲手做的,吃起来更是香甜。

这就是我家的元宵节。做元宵不但让我学到了制作手工食品的经验,也让我们一家人在元宵佳节,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享受到了春节过后又一次合家团圆的美好。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十三

当我们还沉浸在春节欢天喜地的气氛里,元宵节又接踵而来。元宵节在我的老家青岛是一个倍受重视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猜灯谜、包汤圆、写福字、贴春联,是十分忙碌的一天。

为什么叫元宵节呢?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每年元宵节,小区都会举办猜灯谜的活动,我为了大显身手,一早就拉着奶奶来到了活动现场。一进茶楼,就见里面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一个个灯谜被写在了红纸上,挂在如精灵般在空中跳舞的花灯上,漂亮极了。

只见一张红纸上写着:“三水压倒山”,我立即就猜了出来:“当”!这时,只见前面围了一堆人,我和奶奶过去一看,是一个灯谜:“72小时(打一字)”。只见人们有的嘴里念念有词,有的站着静静思考,还有的打开手机搜索答案,就是没一人能说出答案。这时,奶奶说了一句:“72小时不就是三天嘛,三天……”我顿时恍然大悟,喊道:“晶”!果然,我又猜中了。

这时,我看见姥爷在人群里奋笔疾书。过去一看,原来他在写福字。这个福字是楷体的,方方正正,很是漂亮。我一时兴起,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人群里传出一阵喝彩声。

看见奶奶正在包汤圆,我也想试试。奶奶对我说:“汤圆因为会让人联想到月亮,所以有着团圆、吉利的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包好一个汤圆也不容易,你要多加练习。”果真如奶奶所说,包汤圆可不容易,我忙活了大半天,结果馅儿放多了,溢了出来,造型也不好看,像一堆歪七扭八的饺子。我又总结了经验,将汤圆皮搓圆,捏成薄片,将圆滚滚的馅儿塞进汤圆皮里,收口、掐边、揉成球,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汤圆就做好了。品尝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一股大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家乡的元宵节既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又是那么快乐,那么有趣,始终让我难以忘怀。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十四

我来自中国南方的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被群山环抱,风景秀美。这个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当地的传统风俗。

春节,这是中国人心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乡风俗的集中展现。春节前,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大街小巷变得热闹非凡。人们祭灶神、打扫房屋、购买年货,一切都按照传统习俗来准备。除夕夜,家人团聚,共同享用年夜饭,晚上点燃烟花,璀璨的烟花照亮了天空。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迎接新的一年,这一天,人们会给小孩和老人派发红包,希望他们健康、幸福。

除了春节,清明节也是家乡风俗的一个重要节点。清明节前后,人们会携带鲜花、香烛和祭品去山上祭祖。在这一天,人们也会采摘野菜,做成各种美食,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端午节,这个节日我们会做很多准备工作,包括制作龙舟,包粽子。龙舟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但是这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粽子是一种传统的食品,用糯米和各种香料包裹住肉类或豆沙,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中秋节,这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也是赏月和品尝月饼的好时节。中秋节前,人们会买上月饼和各种水果,去公园赏月,同时也会在家中举办一些赏月活动。这些习俗,都反映了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家乡风俗,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它们反映了人们对传统价值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风俗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我为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乡而感到自豪,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尊重这些家乡风俗。这些风俗在不断变化,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同时也不断地传承和发扬光大。我相信,这些家乡风俗,会在未来继续传承下去,为更多的人带来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十五

火树银花,璀璨夺目,点缀着我们的心情,更是锦上添花!

瞧,一只只小蝌蚪猛地窜上天空,说时迟,那时快,一道绿光飞上高空,绽开一片荷叶,给了蝌蚪一片天地。

一支支小型礼花轻轻飞上天空,舒展,舞动,飘逸······元宵节当然离不开灯了。

照外婆的'说法,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外婆还说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屋里屋外到处弥漫着一股粥的香味,由南瓜、芋艿、番薯等食物熬成的腊八粥,可真是美味至极。

除了腊八粥还吃糯米丸子腊月二十之际,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我们还要做炒米品和油角,和做好年三十晚吃的汤丸,汤丸包着芝麻和豆沙,好在过年的时候吃。

家乡的元宵风俗篇十六

正月十五这天,村庄被炊烟笼罩,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大人没有工作,小孩没有玩耍,老人没有打牌,人们都在做一件事——吃元宵。

太阳悬在山顶,夕阳在天边渲染开来。四周静静的,我跟疯狗般在厨房门口转来转去,时不时转头张望。“妈,元宵什么时候下锅啊?还没包完吗?”妈妈无奈的笑着:“马上就好了”我别过头,不满意地嘟着嘴,急得眼红。看着桌上那一个个白团子,红糖伴着芝麻的香味飘在鼻间,吞了吞口水,心里越发着急。

元宵下锅,水泛起一道浪花,我站在门口,看着铁锅慢吞吞的叹气,喉咙酸酸的。我激动的转过头去:“妈,妈,等会煮熟了,我要吃四碗,婆婆吃不得太多……妈,妈,爸爸和妹妹吃三碗,外公吃一碗,是吗?”我睁大眼睛期待的望着妈妈“小话唠,多大了,幼稚。”我朝妈妈做了个鬼脸。

“噗——”锅内又叹了口气,我望过去。心里嘀咕着:半个小时,怎么还没到!我漏气地靠在门上,妈妈依旧没有要去厨房的意思。我抬起头,闻着那淡淡的甜香,不自觉的想:元宵应该快熟了吧,个个外白里红,软软糯糯的,跟害羞的小姑娘似的,有的像老奶奶,老爷爷一样在锅底慢慢走,有的和小孩似的调皮地跑,有的如舞蹈家一般再汤汁中欢快地翻滚着,红糖的香味弥漫整个厨房,伴着元宵又软又滑的触感。

“元宵好啦!”我回过神,妈妈已经走进厨房装元宵,我擦了擦口水紧跟妈妈走进厨房,一碗碗一盘盘元宵端上木桌,真让人食欲大增。

我迫不及待地拿上筷子,不等妈妈说,我和妹妹同手同脚端着碗,往嘴里一顿猛噻。妈妈严厉的道:“慢点吃,都不准抢!”我不听,使劲嚼着又黏又软的元宵,元宵烫烫的,有丝丝红糖从里渗出,很美味,不过这不是重点,我和妹妹抢的不是元宵,而是元宵里的钱币,我家乡包元宵时总要将一枚洗干净的硬币包进去,吃到硬币的人,长大后一定会财源滚滚。我的舌头翻滚着,眉眼微皱,细细的品尝着元宵,没有,又没有,我压下失落,看了看家人们,他们也没吃到,我还有机会。我把下一个元宵送进嘴里,嗯,这个元宵有点不一样,我赶忙吐出来,“硬币,是硬币!”我将硬币高举着,激动的泪水从眼眶中流出,“我会发大财!”一家人都笑了起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听着烟花的嘭嘭声,彩色的倒影映在窗户上,大大小小的碗空摆在桌上,半碗腊肉还未吃完,一锅小小的元宵却是吃的心满意足,一家人瘫在椅子上,这一刻,虽短暂,却美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57650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