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热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0 15:49:08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热门17篇)
时间:2023-12-10 15:49:08     小编:MJ笔神

美食是一种通过烹饪和食用不同食材来满足味觉享受和文化交流的活动。要写好总结,我们可以采用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的方式来组织和展开文章。总结范文中展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一

在幼儿教育里面,安全教育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乘车安全。有些家长对于孩子乘车安全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乘车时抱着孩子才收最安全的。而小朋友呢,对于乘车的认知还少,不知道如何乘车是安全的,所以我设计了这一个活动,增强幼儿对乘车安全的意识,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并掌握在上车、乘车及下车时的安全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安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教学ppt、安全乘车的视频、玩具车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玩具,引入话题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玩具,你们看一看认不认识它?。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生活中的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有谁能告诉你是怎么乘坐的?(请幼儿自由回答)。

二、播放教学ppt。

1.观看动画,激发幼儿安全意识师:你们觉得这样做对吗?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部动画片吧!

师:在这个动画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举手回答)小结:哇,你们太棒了!这里面的小朋友在车上打闹、嬉戏,而且她还想要在车上吃东西,她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我们小朋友乘车时千万不要这样,这样是会受伤的。

小结:小朋友们在乘车时头不要伸出窗外或天窗外面,在车上不要玩耍打闹,一定要记得坐在安全座椅上并系安全带。在上车时要排队,不要拥挤,不然自己和别人都会受伤的。下车的时候也不要急,排好队下车,遵循交通秩序。

三、结束部分播放ppt中乘车安全视频。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把今天学到的乘车安全知识向父母转达。

教学反思:

首先,通过提问,了解孩子们平时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让幼儿说说他们在车上看到什么?鼓励孩子们能大胆、积极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在看图讲述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讲述图中所发生的事,并能正确判断图中的小朋友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做得不对,这样做有哪些危险,从而了解正确的乘车规则。通过这次活动,我班幼儿对安全乘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交通规则。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二

1、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课件、圆片、数字卡片。

一、情境导入:

应数学王国的主人邀请,我们今天要到数学王国去做客。但是去数学王国的路比较远,所以得乘车去。可是这一路上淘气和笑笑给我们出了好多的数学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找到进入数学王国的道路。同学们,你们敢不敢去挑战?”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数学问题就是解决乘车的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同学们,看看在“三家店”站的这辆汽车。(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一幅图)。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带着数学问题的四句话说说图意吗?

(3)你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5)结合图意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你是怎么算的?

(6)说一说生活中类似这种算式的例子。

小结:像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连减。

同学们,再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带着数学问题的四句话说说图意吗?

(3)你能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车上还剩多少人?)。

(5)结合图意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你是怎么算的?

(6)说一说生活中类似这种算式的例子。

小结:像这样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让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3、比一比:这两个算式的不同之处?

三、巩固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第46页的部分习题,然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指名提问)。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数的运算,不管是连加、还是连减,我们计算的时候一般都是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你学会了吗?课下要多练习哟!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47页第6题。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三

1.通过探究之旅,认识乘车中的危险行为。

2.了解并学习正确的安全乘车知识。

3.知道在遭遇突发事故时的应对方法。

二、安全技能培养。

1.掌握乘坐公交车、小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时的安全技能。

2.培养在乘车过程中遇到意外伤害时的应急能力。

三、安全意识提升。

1.知道不遵守交通规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

2.提升主动注意交通安全的意识。

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乘车安全知识。

知道意外发生时如何应对。

一、谈话导入:

(一)谈话:

(二)提出并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车安全方面的知识。(板书:乘车安全)。

二、探究新课:

(一)认识乘车中的危险行为。

1.看图听。

故事。

回答问题。

(1)公交车上发生了什么事?

(2)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3)小明听了妈妈的话又会怎样说?

2.阅读故事,回答问题。

(1)小宇为什么会受伤呢?

(2)你认为小学生在乘坐火车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3.看图,说说下列行为会导致什么危险?

(1)将身体探出车窗外。

(2)反坐在自行车后座上。

(3)在乘车中打闹。

4.小结:刚才听到、看到的故事和图片中向我们介绍的都是乘车中的危险行为,这些不良行为还有很多,它们会导致非常不好的后果,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二)了解并学习正确的安全乘车行为。

看图,学会安全乘车。

(3)乘车中抓牢驾驶人。

(4)想一想:我们在乘车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三)学习遇到意外时的应急方法。

1.阅读事例,回答问题。

(1)警方是如何快速找到肇事车辆的?

(2)你从这个事例中学到了什么?

2.出示重要提示,学习应急方法。

(1)发生事故后,如果发觉身体某个部位骨折或者失去知觉,千万不要随意乱动,应躺在地上等待救助。

(2)遇到交通肇事者逃逸,应尽可能地记下肇事车辆的车牌号码,车身颜色等信息,为公安机关迅速破案提供线索。

(3)及时拨打求救电话。

三、拓展。

实践。

危险判断:

看图,判断下列行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乘车时玩尖锐、锋利、危险的玩具。

2.在公交车上打闹或把头、手、胳膊伸到车窗外。

3.汽车行驶中不抓扶手。

4.儿童坐在后排座位,未系安全带。

5.儿童坐在副驾驶位置。

四、

总结。

提升:

1.介绍小资料。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安全乘车方面的相关知识及发生危险时的应对办法,请小朋友回家后能讲给爸爸妈妈听,今后乘车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四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并掌握在上车时乘坐过程中及下车时的安全常识。

2、教育幼儿要注意安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乘汽车的经历。

2、汽车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幼儿一起讨论我坐过那些汽车?是和谁一起坐的?是怎样乘坐的?

2、幼儿看图讲述自己的乘车过程。

3、教师讲述一件案例:有一个小朋友坐在他爸爸的小汽车里,把自己的头和手都伸到了窗外,手上还拿着枪在打枪,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让幼儿讨论它的结果。

4、教师讲解我们应该在乘车时要认真地坐在位置上,没有位置我们应该双手紧紧地抓住车上的扶手,或者抓住大人的衣服,不让自己摔跤。坐在摩托车上也要注意安全,两脚分开,双手紧紧地抓住大人的衣服,这样才能比较安全。

5、教师组织幼儿游戏,“开汽车”。

活动反思:

今天下午我们班开展安全活动——《安全乘车》。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观察挂图引导幼儿讨论:乘车应注意什么安全?由于这种活动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这一话题一展开讨论,幼儿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纷纷说出自己的乘车经验。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乘车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

借此契机,我利用幼儿的椅子,组织幼儿玩《安全乘车》的游戏,我当司机,把幼儿的椅子排成两排当公共汽车的座椅,游戏时提醒幼儿乘车时应注意什么安全,这样的游戏把幼儿的激情顿时提高起来。游戏中,幼儿既体验了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乘车的安全,整个活动效果非常好。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五

活动目的:

1、知道安全乘车的道理。

2、掌握乘车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重点:

能让幼儿知道安全乘车的道理。

活动难点:

能让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乘车时不规范的行为。

活动准备:

安全挂图、公共汽车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汽车图片,谈话引出内容。

你坐过汽车吗?坐车时应注意什么?

二、出示挂图。

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并加以讨论,重点了解乘车时应注意的事项。

三、总结,教育幼儿乘车应注意安全。

问:那么,在乘车时,怎样做才是安全的?

1、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讲出正确的做法。

2、教师总结:如乘车下车都应该排队,不把头、手,伸出车窗,不在车上乱跑动、不吃带棍状的食物等。

活动反思:

今天下午我们班开展安全活动——《乘车安全》。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观察挂图引导幼儿讨论:乘车应注意什么安全?由于这种活动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这一话题一展开讨论,幼儿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纷纷说出自己的乘车经验。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乘车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借此契机,我利用幼儿的椅子,组织幼儿玩《乘车安全》的游戏,我当司机,把幼儿的椅子排成两排当公共汽车的座椅,游戏时提醒幼儿乘车时应注意什么安全,这样的游戏把幼儿的激情顿时提高起来。游戏中,幼儿既体验了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乘车的安全,整个活动效果非常好。

《中班安全教案“乘车安全”附反思》摘要:动难点:能让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乘车时不规范的行为。活动准备:安全挂图、公共汽车图片。活动过程:一、出示汽车图片,谈话引出内容。你坐过汽车吗?坐车时应注意什么?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逐幅观察...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六

1、知道安全乘车的道理。

2、掌握乘车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

能让幼儿知道安全乘车的道理。

活动难点:

能让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乘车时不规范的行为。

安全挂图、公共汽车图片。

一、出示汽车图片,谈话引出内容。

你坐过汽车吗?坐车时应注意什么?

二、出示挂图。

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并加以讨论,重点了解乘车时应注意的事项。

三、总结,教育幼儿乘车应注意安全。

问:那么,在乘车时,怎样做才是安全的?

1、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讲出正确的做法。

2、教师总结:如乘车下车都应该排队,不把头、手,伸出车窗,不在车上乱跑动、不吃带棍状的食物等。

今天下午我们班开展安全活动——《乘车安全》。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观察挂图引导幼儿讨论:乘车应注意什么安全?由于这种活动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这一话题一展开讨论,幼儿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纷纷说出自己的乘车经验。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乘车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借此契机,我利用幼儿的椅子,组织幼儿玩《乘车安全》的游戏,我当司机,把幼儿的椅子排成两排当公共汽车的座椅,游戏时提醒幼儿乘车时应注意什么安全,这样的游戏把幼儿的激情顿时提高起来。游戏中,幼儿既体验了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乘车的安全,整个活动效果非常好。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七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体悟混合加减的运算顺序。

2、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具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马戏吗?(喜欢)你们的朋友喜羊羊知道你们喜欢马戏,决定带你们去马戏团看看,你们看,它坐公交车来接你们拉。

2、现在到了马家祠站,请同学们观察图,你能把数学信息说一说吗?

生1:车上原来有46人,下车20人。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吗?

师:能说说式子表示的意思吗?

生3:46表示原来有46人,20表示下车20人,26表示还剩下26人。

师:也可以说现在还有26人。谁能想她这样说一说。

3、现在到了游乐园站,请同学们观察图,谁能把汽车到站后人数变化的情况说说。

生1:车上原来有26人,上车30人,师:谁来提个问题?

生2:现在一共有多少人?(信息和问题请同学完整的读一次)26+30=56(人)。

师:把它表示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好吗?

生4:26表示原来有26人,30表示上车30人,56表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二、读取信息,初步估算。

师:先请大家观察图中到站后上下车人数的变化(生观察后回答)。

生:车上原来有56人,下车27人,上车19人,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比56少,为什么?

生1:我觉得现在车上人比56人少,因为下车的27人比上车的.19人多一些。

师:通过上下车人数的比较可以估算出现在的人比56少,这也是估算的一种办法。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你能根据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师:现在请你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给大家听。

师:说的非常完整,表扬一次!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八

活动目标:

知晓安全乘车的道理,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

——“过几天,我们要去春游了,路上需要乘车。那么,乘车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

2、感知讨论:

出示反映有关儿童乘车时不安全行为的图片,引起幼儿关注讨论:

——“大家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为什么?有什么危险?”

图片1(把头探出车窗)。

图片2(把手伸出窗)。

图片3(车开动时在车厢内走跑)。

图片4(反向跪坐在车位上)。

图片5(坐在开动的车内吃带棒的食物)。

图片6(从车中望窗外吐痰或扔废物)。

3、归纳总结:

——“在乘车时怎样做才是安全的呢?”

出示反映有关儿童乘车时安全行为的图片。

组织幼儿讨论,鼓励幼儿想办法。

4、延伸活动:

幼儿带着图片到小班幼儿处进行宣传活动。

建议与提示:

1、可结合外出活动,让幼儿在生活情景中学习、了解安全乘车。

2、活动以后,教师可将图片贴在教室的墙上,作为宣传用。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很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在讨论中幼儿也能大胆的回答问题,只是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完整,在老师的提醒下,有部分幼儿能将话说完整。在老师互动方面不是很明显,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九

1、在具体的情景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

教学具:

小黑板。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2、编数学问题:

(1)加法。

例如:我有3枝铅笔,又买了2枝铅笔。一共有几枝铅笔?

3+2=5(枝)。

(2)减法。

例如:原有7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7-3=4(个)。

二、创设情境:

板书:乘车。

三、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学习连加。

请学生表演: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

当学生表演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人?并列式:2+3当表演全结束时,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现在汽车上有几人?

列式:2+3+2=7(人)取名字:连加。

(二)活动二:学习连减。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还剩几人?

列式:7-3-2=2(人)取名字:连减。

(三)活动三:加减混合。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现在车上有几人?

列式:5-4+3=4(人)取名字:加减混合。

四、巩固练习: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4页、45页“乘车”。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发展数感。

3、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意义。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具:自制课件。

一、情境引入。

小朋友,你们一定都坐过公共汽车吧!今天,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看马戏。里面不仅有精彩的马戏表演,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随着他们去看看。

(设计思考:利用乘车和看马戏表演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连加。

(出示课件)笑笑他们要乘公共汽车了,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大多数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乘客?

怎样计算呢?

淘气:先算2加3等于5,5再加2就等于7.

笑笑:我是用画圆圈的方法。先画2个红圆,再画3个黄圆,最后再画2个绿圆。一共有7个圆,就知道一共有7名乘客。

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这个算式相加的数多了,加号也多了。我们把这样的算式叫连加。

2、学习加减混合。

(出示课件)公共汽车继续向前行,有到了一个站。你又看到了什么情境,你能说一说吗?

(出示课件录音)小峰:汽车到站了。车上原来有7名乘客。有2人上车,有3人下车。

你能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现在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该怎样计算呢?先算7+2=9,9-3=6。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正确。7-3+2又等于多少呢?自己算一算,有困难可以摆小棒或画圆圈。

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设计思考:通过创设乘车的情境,唤起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把故事的情境用画圆圈或摆小棒的方式反映出来,以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张“乘车”的图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较容易地有加法类推到加减混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3、学习连减。

(出示课件)汽车继续前行,终于到马戏团这一站了。笑笑和她的同学们要下车了。

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出示课件录音)小东说:车上原来有6名乘客,先下去4人,有下去2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名乘客?自己列式解答。

6-4-2=0现在车上一名乘客也没有。

我们来看这个算式,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应该叫它什么呢?

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设计思考:在连减的学习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体现教学方法的层次性。)。

4、试一试。

书第44页试一试。

5、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课件录音)小宇:我算时,加法在前,就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就先算减法。小茹:我发现,这些题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教师总结: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试题里,我们应该按照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过马戏团大门游戏:算一算。

2+7+1=10-7-3=。

9-3-2=6-3+7=。

7+2-8=10-4+2=。

10-8+5=3+5+1=。

8-8+4=3+5-6=。

2、小鸟图。

教材第45页第1题:说一说,算一算。

3、三只小狗算题游戏。

教材第45页第3题:数图形,算一算。

4、马术表演。

用加减混合方法解决问题。

5、马术表演、刺猬表演。

教材第45页第4题:说一说,填一填。

6、解决问题:分水果中的数学问题。

教材第47页第4题。

(设计思考:10以内的加减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但大量单一的练习会让学生感到厌倦。教师结合学习内容,设计马戏表演,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注意练习的适度,使学生在观看马戏表演的兴趣中掌握了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能力。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无穷的乐趣。)。

四、结束。

说一说生活中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的数学问题,并把它编成数学题,和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说一说,并和同学互相解决编的数学问题。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十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4页、45页“乘车”。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发展数感。

3、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意义。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具:自制课件。

一、复习。

二、情境引入。

小朋友,你们一定都坐过公共汽车吧!今天,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看马戏。里面不仅有精彩的马戏表演,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随着他们去看看。

三、探究新知。

1、学习连加。

学生:先算2加3等于5,5再加2就等于7.学生:我是用画圆圈的方法。先画2个红圆,再画3个黄圆,最后再画2个绿圆。一共有7个圆,就知道一共有7名乘客。

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这个算式相加的数多了,加号也多了。我们把这样的算式叫连加。

2、学习加减混合。

(出示课件)公共汽车继续向前行,又到了一个站。你又看到了什么情境,你能说一说吗?

(出示课件录音):汽车到站了。车上原来有7名乘客。有2人上车,有3人下车。

你能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现在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3、学习连减。

(出示课件)汽车继续前行,终于到马戏团这一站了。笑笑和她的同学们要下车了。

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出示课件录音)小东说:车上原来有6名乘客,先下去4人,又下去2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名乘客?自己列式解答。

6-4-2=0现在车上一名乘客也没有。

我们来看这个算式,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应该叫它什么呢?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四、试一试。

2+7+1=。

10-7-3=9-3-2=。

6-3+7=7+2-8=。

10-4+2=10-8+5=。

3+5+1=8-8+4=。

3+5-6=。

五、总结运算顺序。

1:我算时,加法在前,就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就先算减法。

2:我发现,这些题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教师总结: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试题里,我们应该按照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六、作业。

1、小鸟图。

教材第45页第1题:说一说,算一算。

2、三只小狗算题游戏。

教材第45页第3题:数图形,算一算。

3、解决问题:分水果中的数学问题教材第47页第4题。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十二

安全两字很重要,不能忘记也不能丢。万一你把它忘了,灾难就降临在你身上。下面本站小编为你分享安全乘车。

口号。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严格要求规范管理精心监测确保安全。

2.事故这个魔鬼,总是紧跟在心存侥幸者身后寸步不离。

3.责任到人,监护到位,措施到底。

4.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来于警惕。

5.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6.无知加大意必危险,防护加警惕保安全。

7.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

8.保安全千日不足,出事故一日有余。

9.安全和效益结伴而行,事故与损失同时发生。

10.企业效益最重要,防火安全第一条。

1.安全就是节约,安全就是生命。

2.安全是生命的基石,安全是欢乐的阶梯。

3.骄傲自满是事故的导火索,谦虚谨慎是安全的铺路石。

4.安全编织幸福的花环,违章酿成悔恨的苦酒。

5.车轮一转想责任,油门紧连行人命。

6.安全警句千条万条,安全生产第一条。千计万计,安全教育第一计。

7.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事故。

8.安全不离口,规章不离手。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乱。

9.安全法规血写成,违章害己害亲人。

10.安全是幸福家庭的保证,事故是人生悲剧的祸根。

11.安全生产勿侥幸,违章蛮干要人命。

12.遵守规则,欢笑的亲人。违章行车,狞笑的是死神。

13.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安全两天敌,违章和麻痹。

14.安全来于警惕,事故处于麻痹。巧干带来安全,蛮干招来祸端。

15.安全生产你管我管,大家管才平安。事故隐患你查我查,人人查方安全。

16.冒险是事故之友,谨慎为安全之本。

17.安全不能指望事后诸葛,为了安全须三思而后行。

18.容忍危险等于作法自毙,谨慎行事才能安然无恙。

19.安全是职工的生命线,职工是安全的负责人。

20.防火须不放过一点火种,防事故须勿存半点侥幸。

1.安全措施订得细,事故预防有保证,宁为安全操碎心,不让事故害人民。

2.你对违章讲人情,事故对你不留情。无情于违章惩处,有情于幸福家庭。

3.出门无牵挂,先把火源查。火灾不难防,重在守规章。

4.造高楼靠打基础,保安全靠抓班组。制度严格漏洞少,措施得力安全好。

5.不怕千日紧,只怕一时松。疾病从口入,事故由松出。

6.安全要讲,事故要防,安不忘危,乐不忘忧。

7.安全生产挂嘴上,不如现场跑几趟。安全生产月几园,违章蛮干缺半边。

8.安全管理完善求精,人身事故实现为零。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

9.宁可千日不松无事,不可一日不防酿祸。抓基础从大处着眼,防隐患从小处着手。

10.小心无大错,粗心铸大过。生产秩序乱,事故到处有。

11.人最宝贵,安全第一。我要安全,安全为我。

12.互让半步,处处通途。步步小心,平安是金。

13.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事故。

14.居安思危,警钟常鸣。

15.安全来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

16.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17.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

18.树立企业安全形象,促进安全文明生产。

19.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

20.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十三

情景画四幅,车窗一个,小猴头饰一个,棒棒糖一根,零食若干。

一、引出问题。

二、看情景表演并讨论。

1、情景表演一:手和头伸出窗外、反向跪坐在车位上。

师:好高兴呀,马上要到海洋公园了,可以和海龟、海狮还有海豚玩,哈哈,咦?那边有个大气球啊!真漂亮呀!我要大气球,我要大气球!爸爸,你看那只小狗多可爱啊,你好,小狗!(闹闹把手和头伸出车窗外,显得很兴奋,一辆车开过来(其他教师辅助当成车开过),把闹闹吓了一跳,赶紧把头伸进车里,不一会儿,闹闹又转过身,跪在椅子上玩,一个急刹车闹闹差点摔倒)。

2、讨论。

出示图片小结:车在路上行驶的`时候,不要将手和头伸出车窗外,以免被边上开过的车子撞到或从车窗上掉出去。不要反跪在车子上玩,以免急刹车时摔倒。

3、情景表演二:在车里吃带棒的食物,从车中往窗外吐痰或扔废物。

师:车子又往前开,马上就要到海洋公园了,这是妈妈给我买的棒棒糖,我要吃一个(撕开糖纸往窗外扔,又一个急刹,差点噎住,拿了餐巾纸擦了嘴巴,把餐巾纸往外面扔)。

4、讨论。

师:好,闹闹刚才又在车上做了什么事情?你觉得哪里有问题吗?为什么呢?

出示图片小结:不要在行驶的车上吃带棒的零食,比如棒棒糖、串烧、糖葫芦等,以免车子急刹棒子插进嘴里,也不随便把垃圾往车窗外扔,不但会把马路弄脏,也容易挡住其他车子的视线,造成撞车事件。

三、请幼儿做文明乘车,安全乘车的小乘客。

师:刚才我们看了小猴闹闹做的那些不正确的乘车方法,我们也知道了该怎么乘车了,不管是自己家的车还是公交车都应该注意安全,有谁会做安全乘车的小乘客了呢?请几个小朋友来做做看。

小朋友乘坐期间出难题。

1、看,外面有个圣诞老公公,伸出手跟他打个招呼吧!

2、请他们选择正确的零食吃。

四、小结。

再次出示上述图片,让小朋友讲出正确的做法。

师:好,我们今天知道了该怎么安全文明乘车,我们来看看要怎么做呢?

车在路上行驶的时候,不要将手和头伸出车窗外,以免被边上开过的车子撞到或从车窗上掉出去。不要反跪在车子上玩,以免急刹车时摔倒。不要在行驶的车上吃带棒的零食,比如棒棒糖、串烧、糖葫芦等,以免车子急刹棒子插进嘴里,也不随便把垃圾往车窗外扔,不但会把马路弄脏,也容易挡住其他车子的视线造成车祸。

五、延伸活动。

活动以后,将图片贴在教室的墙上作为宣传用。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十四

1、引导幼儿克制单独在家时的可怕心理,了解当自己一个人在家时,应当留意的一些根本安全事项,把握一些根本的防拐骗技巧,学会爱护自己。

2、引导幼儿初步运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看图叙述故事内容,进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3、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推断力量。

5、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课件《当你单独在家时……》;情景表演的预备;音乐磁带《开汽车》;一辆霄幼接送车(用kt板制作);红绿灯一个;芳芳家的布置(沙发、花瓶、茶桌、饮水机、门牌、电话等);投影仪;电脑一台;故事图片《当你单独在家时……》19套。

随着《开汽车》的.音乐旋律,带着孩子们乘坐霄幼接送车到蔡峻鹏家做客。利用乘车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心情,并且复习乘车的安全知活动完毕:小朋友一起探讨。

首先,通过提问,了解孩子们平常乘坐公交车的阅历,让幼儿说说他们在车上看到什么?鼓舞孩子们能大胆、积极说出自己的经受和想法。在看图叙述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叙述图中所发生的事,并能正确推断图中的小朋友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做得不对,这样做有哪些危急,从而了解正确的乘车规章。通过这次活动,我班幼儿对安全乘车有了肯定的熟悉和了解,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交通规章。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十五

乘机动车是学校组织师生外出活动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也是广大中学生出行经常选择的交通方式,因此应该教育中学生掌握如下一些安全常识。

1、要选好车,选择有交通管理部门认可的有准运资格的,质量优良的客运车;发现驾驶员患有妨碍安全行车的疾病或过度疲劳的、饮酒的,不要乘坐该车;发现机动车不具备载客的准运资格或明显质量问题的不乘该车;不乘超载车。

2、不要在机动车道上等候车辆或招呼出租车,应该在车站台上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车来后,待车停稳时,再顺序先下后上;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上车。

上车后,应找座位坐好,没有座位时,应该抓好把手站稳;乘坐小型客车,前排的要主支系好安全带;不要乘坐货车或拖拉机乘坐二轮摩托车。

3、在车辆行驶中,不要与驾驶员闲谈或妨碍驾驶员操作;不要随意开启车门、车厢,不能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不要向车外抛投物品;不要在车内随意走动、打闹。

4、车到站后,下车不可拥挤抢下;在车行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下车,开关车门时不能妨碍其它车辆和行人通行;下车后,需横穿车行道时,应在确定没有车辆过往时,从车尾部穿行,切不可从车头部贸然通过。

5、在交通活动中,首先应该做好交通安全的防范工作,避免出现交通危险或发生交通事故,但是尽管如此,有时也还会有预料不及的危险出现和事故发生。一旦出现交通危险或发生交通事故,如果当事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应急措施和进行一些救护、自救,那么就会争取时间,缓解险情,减少或者避免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十六

在《乘车》一课中,我努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教学中,领悟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与运算规律,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我努力立足于课标的精神,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乘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探索。

使学生能够通过“上车”、“下车”、“上车又下车”的情境,比较轻松地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在学生的表演中间,适时穿插引导:“现在车上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提出问题,大家合作解决了问题,从而领悟到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运算规律,突破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兴趣不是天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对所学科目的加深而产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家长、朋友的影响加以培养,它也可以因为遇到困难无法克服而逐渐消失,也可以通过帮助或辅导解决了困难而恢复。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易教”,学生“乐学”,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喜欢学的东西。他就会认真去学。因此,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乘车安全教学设计篇十七

2、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主题图片。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1)2+7—8=2+4+9=8+9—10=9—8—1=。

3+9+6=7+8—4=6+7+1=10—6+7=。

(2)27—7+10=28+8—30=8+17+20=。

36+7—20=96—6—90=54—8—30=。

2、笔算下面各题。

二、探求新知。

师:谁能说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这幅图的意思吗?

生: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上车的有19人,又下车27人、

师:看图,说说这幅图中车上的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多了还是少了?

学生讨论。

三、独立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车上原来有56人加上上车的19人再减去下车的27人,就是车上现在的人数。

2、演示算法。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就用竖式算一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学生板演。

[点评]:在计算方法上,尊重学生的差异,提倡算法多样化。

师:同学们,你们也自己试试用这两种方法算算下面两道题:

学生试算。

85—49+27=56+42—69=。

四、课堂练习。

1、看看下列竖式毛病出在哪?

问:同学们,你能把他们改正过来吗?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2、练一练。

(1)出示图片。

(2)计算下面各题。

68+25—39=92—47+36=。

五、课堂小结。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48718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