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事迹与心得(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0 12:47:07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优质20篇)
时间:2023-12-10 12:47:07     小编:GZ才子

无论成功与否,总结都是一次珍贵的经历,它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完美的总结要抓住核心要点,避免赘述和冗长的叙述。请阅读以下相关内容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一

“我申请去隔离病房上班”,听闻医院为了防治疫情,正在组建医护志愿队,即将结束进修的内二科医生余锦平立即和院领导联系,主动报名。面对家人的担忧,余锦平心中些许愧疚,他刚结束长达半年的异地进修生活,这一去隔离病房,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回来陪伴家人了,但是想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余锦平说道,“放心,我们一定赢!一定平安”。

“老婆,对不起”——潘长焰。

要去隔离病房上班的事情,潘长焰想了很久,还是不知道如何说起,他的妻子1月18日刚刚分娩,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可是疫情来了,作为医生的他,选择的只有奋不顾身的前往,良久良久,他对妻子说道,“老婆,对不起。”

“别靠近,放那里,我待会来拿”——黄伟。

自疫情防治工作开展以来,黄伟和所有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一样,对自己进行了自我隔离。家人牵挂不已,偷偷前往送饭及生活用品,黄伟发现后,立即大喊:“别靠近,放那里,我待会儿来拿!”

“我还可以再坚持一下”——徐烨明。

在发热门诊坐诊的徐烨明练就了一身本领,早上上班前将早饭吃好,稍微抿上两口水,上个厕所,然后穿戴好防护装备,在发热门诊一上就是整整八个小时。每当感到口渴、饥饿或想上厕所时,她就告诉自己“我还可以再坚持一下”,除了忙碌,另一个原因是防护物资稀缺。

“我已经把孩子送到了乡下,可以放心工作了”——柳凌芳。

今年40岁的柳凌芳,是来支援护士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她的孩子12岁,由于要参加隔离病房工作,她将孩子送去乡下,交给年迈的父母照顾,她说,“这么多年,从没离开过孩子这么久,但是只有送走,我才能放心工作。

“妈妈,您要辛苦了”——廖泽霞。

廖泽霞的家离医院只有步行十来分钟的路程,平时下班结束后,她会急匆匆地赶回家,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可是最近她也不能回去了。“我不知道我会不会被感染,为了家人的安全,工作结束后我必须住在医院进行自我隔离。妈妈,您要辛苦了!”她对婆婆这样说道。

“我身体很好,放心吧”——黄敏。

由于身体原因,黄敏刚刚才休完半个月的病假,她的申请,让领导很是为难,可是她说:“我身体很好,放心吧!”毅然加入了疫情阻击战。

“宝贝,妈妈打坏蛋去哈”——宋清霞。

面对一个1岁、一个5岁的孩子,宋清霞是这样解释的:“那个坏蛋叫病毒,因为它很多人都生病了,不舒服,妈妈是护士,要去把病毒坏蛋打跑,你们在家乖乖听话,妈妈很快就会回来!”5岁的孩子并不知道事情的危险性,欢呼着:“哇,妈妈好厉害!”1岁的孩子,听着欢呼声,也“咯咯”地笑起来,只有大人们鼻子里充斥着一阵阵酸楚。

……。

这些只是湖口县人民医院极少数医务工作者背后的小小故事。战斗还在继续,每一名医务工作者正燃烧着自己的小宇宙,用专业、仁爱、担当,甚至是生命,在守护着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为他们致敬,为他们加油!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二

20xx年中国出了两个英雄。

一个是航天英雄杨利伟,另一个就是医学专家钟南山。

他在抗击非典中战功赫赫,拯救了不知多少生命,有人评价说:

如果没有终南山抗击非典,非典的危害可能还要扩大几倍。

这句话背后是个非常惊险的故事。

20xx年11月广东佛山出现第一个非典患者,随后这个可怕的疾病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当北京的医院已经有很多非典病人的时候,而且存在医护人员一批一批倒下的时候,某相关人员还信誓旦旦的说北京只有很少的病例,对外国记者戴口罩的现象表示他过于担心了。

但是终南山看到了事情的真相,他看到了医院的医生一个个倒下,看到了疫情的快速传播,在大部分医生保持沉默的时候,他第一个发声,说这个疫情很严重,大家要引起警惕,呼吁医生和相关人员充分重视这个疾病。

疾病的正确的治疗这才开始走向了正确的轨道。

当非典疫情进入下一个阶段,钟南山院士带着他的医疗队,用一流的技术,投入到非典的防止中,让疫情更快的走入了可控制的阶段。

20xx年,钟南山被评为“感动中国20xx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并获得了白求恩奖章。

包括这次的武汉的新型肺炎疫情,有很多重要信息都是钟南山院士第一个告诉我们的,明确了人传人现象这一关键信息。

老人不仅医术高超,还该说真话,在冠状病发生的时候,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出征武汉,再一次走向了和疾病战斗的第一线。

钟南山还含泪鼓励大家:

当武汉街道老百姓唱国歌,劲头上来了,很多事情能解决,全国帮武汉,武汉是能够过关的。

人民日报这么评价钟南山:

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展示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三

“一个有期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钻研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钻研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期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明早治疗,另一个是期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四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广州医学院一附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奋不顾身与同事们一道冲在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最前线。他不顾年事已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悉心指导救治病人,在这次广东非典型肺炎的确诊治疗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病因不明患者从河源送来,其时该病人已出现双肺弥漫性渗出,呼吸窘迫的重症迹象。一连5天,医生仍找不出病因,患者病情不断恶化。这一异常情况很快报到钟南山院士那里。

钟院士非常重视,亲自对该病人进行会诊。但是将病人送进icu的4天临床监测中,所有的诊断都显示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病例。在暂时不能确定病因的情况下,钟院士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制订了相应的对症治疗方案,采取无创通气等疗法来暂时缓解病人的病情。

而就在钟院士率医务人员为病人殚精竭虑寻找救治方案时,从河源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曾经抢救过该病人的8名医务人员全部感染同一种病!钟院士立刻预感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特殊传染病,当即吩咐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全体医务人员做好准备,考虑各种可能性。他请示广医一院将该病人的病情上报广州市越秀区防疫站,同时应省卫生厅要求派出专家到河源会诊。

但此时,中山、江门等地也相继有医务人员被“怪病”感染。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肖正伦教授即刻赶往中山会诊,接着去了江门。后来,钟院士自己也赶到中山,参加调研。大家隐约感到,一场大仗即将打响。

春节期间,广州地区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各种谣言散布开来,越传越邪乎,如什么某某医院死了上百医生,什么某某医院已经被关闭,等等。随着恐慌的蔓延,全城刮起了抢购风,药店里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以及商店里的白醋都卖断了货,甚至还有人囤积居奇,卖出了100元一瓶醋的天价!此时,广州非典型肺炎发病进入高峰期,短时间内,转送到广医一院的病人骤增,达到21人。

这时,钟院士主动请缨,要求将最严重的病人送到他们呼吸疾病研究所。作出这个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第一,当时病因不明,谁都没把握能治好病人,而治不好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第二,当时已经很明确,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病情越重,传染性越强,接治最严重的病人,等于给自己寻找危险。

从此,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了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核心堡垒。每一个“非典”病人送进所里来时,他都要亲自检查,制订治疗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气囊为病人输氧;在探视病人时,为了检查患者的口腔,他把自己的头凑到和病人距离不到20厘米处细细观察;危重病人往往无法说出话来,为了和病人作足够的沟通,他耐心地查看病人的嘴形,猜测病人的手势,观察病人的眼神,辨认他们写出的歪歪扭扭的文字??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量的研究,钟院士率领他的助手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多数“非典”患者康复出院。

山院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再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彰显了一名科学工作者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危急时刻尽显科学家英雄本色,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五

走出穷山沟,是贫困户黄仕京倾尽全家之力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的原动力,可经常到家里做扶贫工作的研究生姑娘却让他一直心存不解。

“文秀姑娘,你在北京读的书,怎么回到山沟沟工作了?”一天傍晚,看到黄文秀入户走访,黄仕京一家硬是拉着她进屋吃饭。饭桌上黄仕京忍不住抛出自己的问题。

和黄仕京一样,人们好奇,好不容易从大山走出去,怎么兜兜转转又回来了?黄文秀说,农村走出去的人很多,自己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吧,基层工作很难做,但总得有人来做的。

想到在黄文秀的帮助下,自己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黄仕京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动情地说:“我要让我的孩子像你一样,在学校争取入党,将来为家乡多做点事。”

对于黄文秀的选择,越来越多人理解了,可今年6月17日,她在返村查看灾情途中却遭遇山洪,不幸遇难。抱着未竟的事业,将一生永远奉献在这片她所热爱的土地上。

倾情投入谱写青春之歌。

百色,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大石山区、水库区于一体的特殊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百坭村更是深度贫困村,在黄文秀驻村扶贫之初,500多户人家,195户是贫困户。

在大家的印象里,黄文秀是把双脚踩在泥土里行走的人。得知她80、90后已经不再是网络上调侃的不靠谱的非主流,而是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间力量,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全心付出,用行动续写新时期的“长征精神”。斯人已逝,泪目送别,青年人应当向黄文秀看起,以党的事业为事业,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铭记共产党员的使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真正“文”于心而“秀”于行。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六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一一题记。

2020年的春节,祖国大地一片肃杀与冰冻,天空乌云密布,没有往年热闹的气氛,也没有大人的快乐笑容。手机上不断变化的数字让我不寒而栗,我一直关注着新闻,也一直关注着他一一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一一钟南山!

本来按照退休原则,他已经不必再奋战在抗疫最前线了,但他却向死而生,在得知疫情的第一时间义无反顾地赶往湖北武汉。十七年前,他奋战在抗击非典最前线,十七年后,他再战防疫最前线。

你瞧,他坐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时,累得忍不住开始闭目养神了,尽管是打瞌睡时,他也是双眉紧锁,好像在思索着该如何打赢这场“防疫战争”。

他再三提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是,一月十八日晚,八十四岁的他仍然二话不说奔向了防疫第一线。其实,他也是为人夫父,也有温馨美好的小家,也有亲人,但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有国才有家!他在大局面前无一丝私心,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他最爱的祖国。身临一线,他也十分担忧,但一旦祖国有需要,他仍会全力以赴地冲到抗疫最前线,无惧各种风险。

钟南山,正像他的名字一样,在防疫前线像座大山一样屹立不倒,时刻警示着我们一一中国人绝不能在疫情面前卑躬屈膝,疫情迟早要被我们中国人所打败!

钟南山,他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前方的路,使我们美丽又伟大的祖国不再完全被病毒肆虐,同时也照亮了我们每个人心底那一片善良勇敢坚强的天地。

钟南山院士,他既是院士,也是战士,同样是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更是我心目中的好榜样,我十分敬佩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钟南山院士难道不像春蚕一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吗?让我们牢记这场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一一钟南山院士吧!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七

第一段:

钟南山是当今中国的一位杰出的医学专家,他的杰出贡献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也为国家的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斗中,一直坚持到最后,全方位的向外界传递着正面的信息和生命力,成为了抗击疫情时期的鼓舞人心的英雄人物。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钟南山的精神事迹带给我们的启示和体会。

第二段:

钟南山的精神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面对困难时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工作和责任的执着追求。从疫情发生起,钟南山就直接投入到了防控疫情的工作中,分析整理数据、发掘病毒源头,一直在为抗击疫情做出最大的贡献。他甚至在宣传防控知识时不怕辛苦,不惜挤出自己的休息时间,疫情面前,为国家、为人民,他的身影一直都闪耀着坚毅的光芒。

第三段:

钟南山的精神事迹也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对抗冷兵器的努力,才能保证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钟南山虽然已经年过80,却仍然每天要花时间看医学书籍,学习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他告诉我们,唯有对所从事的领域的学习和钻研,才能够做到最好。对于医生来说,尽管工作可能很累,但要保持一个良好的体态和精神状态,才能够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第四段:

钟南山的精神事迹让我们看到专业精神在医学行业中的重要性。钟南山前往武汉当地的心胸外科,挑战着武汉“火神山医院”项目的命运,承担了该医院整个项目的建设工作。医院的建设难度非常大,然而他和他的团队克服了难关,昼夜奋战,最终成功完成了医院的建设。他的精神大大超越了专业技能,更体现出了救死扶伤的精神。“专业技能、人格素质和医德医风”是医师的基本素养,而这也是医者仁心的最高境界。

第五段:

钟南山的精神事迹告诉我们,严格贯彻党的决策部署,更是在行动中践行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一种爱和责任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抗击疫情才能保证最大程度的安全和顺利。”这是在疫情时期钟南山对自己和工作的要求。疫情期间,许多医务人员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样也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和时间。这也再次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着一个社会的心态,从自身做起,积极贯彻党的决策部署,从自我做起,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总之,钟南山的精神事迹向我们证明了困难面前,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信仰,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严格贯彻党的决策部署和使命,就一定可以把困难化为挑战,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和水平,谱写自己的人生华章。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八

从“危在旦夕”到“欣欣向荣”

2019年的年味变得骤然紧张,恐惧。伴随着回家的慢慢旅途,“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踏着漫天雪花出其不意地“占领”武汉城。在一个星期内,病毒飞速扩散到全国各地以及亚洲多个国家,肆意掠夺了过年的喜悦,人民的恐慌与惊吓受到了极度创伤。这时,人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钟南山给予了人们安慰与希望,让人们更加有信心一起去面对病毒,战胜病魔!

人生乐章。

“爱国勇士”——钟南山在1936年10月出生于江苏南京。是福建厦门人,汉族,男,是一名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他的家族是医学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届全国运动会上,钟南山以54.4秒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栏冠军,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他的人生一如动人的乐章。

不忘初心重回“战场”

2002年,中国乃至全球众多国家面临了一场严重危机,当时的中国是“重灾区”,由飞沫和接触的传播,造成了重大伤亡!当年的钟南山接到通知不论后果,勇往直前地冲向抗击非典的战场,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凭借他的努力和意志终于战胜非典疫情,取得了胜利被誉为“抗击非典的英雄”!如今,时隔18年,83岁高龄的他不畏险阻,重回不论生命的“战场”上,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危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当他接到通知时,不考虑后果,即刻来到受灾区,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探索研究,相信他的努力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成功!

他是医学的精英领袖,更是造福于祖国人民的史代传奇!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九

在这次疫情之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得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我们之所以会这样相信他,是因为在17年前的那场sars战役中,他就是中流砥柱!

钟老这一辈子很有传奇性,像网上流传很广的那些钟老年轻时候的事迹,他曾是个体育健将,曾经荣获过全运会400米栏冠军,虽然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足以拿来自豪一辈子的成就了,但是对于钟老来说,这只是他人生的一个小小的插曲!

钟老的绝大部分成就都在医学领域的,钟老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性哮喘这个概念,这个观点后来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编写到哮喘全球防治战略采用;另外钟老还系统的分析了我国慢性咳嗽病因,他阐述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食道神经炎症机制,再就是证实了早中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中有60%存在着蛋白营养不良问题,然后他又提出并补充了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等等,我知道大家一定对这些一头雾水,不过没关系,这些都是很专业的问题,咱们外行也没有必要了解,其实我们从其他角度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钟老的贡献,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而且他还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还有就是863计划十一五科技攻关等等这类水平的10来项重大科研项目!

所谓的973计划呢,就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这个项目的定位就是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你看这个定位,就知道这个项目的分量了!

另外呢,还有863计划;863计划呢,其实就是80年代的时候,美国正在跟苏联打冷战,然后提出了一个星球大战计划,可能很多朋友也听说过,咱们国内的几位老科学家也向国家提出建议,要追赶世界高新技术,然后当时是小平同志亲自批示,然后就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也就是863计划,不过无论是973计划还是863计划,在16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计划取代这些,那就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时期就要有新的要求啊。

所以钟老承担的课题项目都是这个级别的,另外钟老还主持了十一五科技攻关,这个是属于国家的5年规划项目,说起这个5年规划的历史还挺悠久的,从1953年开始第1个5年规划到现在,16年到20年属于第十三五规划,马上咱们要开始十四五了,咱们这个5年规划当年也是学那个苏联老大哥的,当年学习这个5年规划的国家还挺多,但是现在呢,据我所知好像也只有咱们,我觉得这也是咱们国家的一大优势,因为可以制定长期国家战略。

那什么样的家庭能培养出钟南山这样的人呢?答案就是父亲也是英雄,终老的父亲是谁呢?他的父亲叫做钟世藩,是中国最早的那一批儿科医学专家,在1930年的时候毕业于北京的协和医学院,后来又在美国的纽约州立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1949年的时候受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医学顾问,你看在当时那个时代他就是中国最顶尖的医学家了!

但是钟南山的父亲也就是这位钟世藩不仅仅是一位医学泰斗,1949年建国前期的钟世藩是当时广州中央医院的院长,国民党败退___的时候,要求钟世藩把广州中央医院的钱全都带走,全家一起去___,钟世藩当时断然的拒绝,所以你看,钟南山钟老今天的所作所为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家门的家风就在这儿呢,咱们中国不是有一句话嘛,老子英雄儿好汉!

在钟南山身后,咱们中国的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他们怎么样了?

我觉得这个要分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能力,另一方面呢是品格;

先说能力吧,教育部在年前发出的数据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的总数是874万,而且研究生的比例也在提高,很多一线人员都是有留学背景的,具备了更多的国际视野,再加上了国家的科研支出比例在不断增大,也有很多针对年轻人的基金项目,对于年轻人的成长整体是有一个整体激励政策的,所以说呢,从能力上讲,年轻一代的整体科研水平肯定是要比之前高的,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呢,我们下一代的科研人员水平肯定还会更好!

那品格方面咱们就拿这次的疫情来说,你随便打开手机,医护人员让人感动的瞬间简直多到数不过来,就像我之前说的,那种根植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义”字,总会在最危难的时刻彰显出来,还记得那句诗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所以,在我看来,钟南山钟老绝对当得起“国士无双”这4个字,而且钟老同时也是一种象征,在他背后,还有一大群抛家舍业默默付出的人,在这次疫情战役当中,他们顶在了最前线!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十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十一

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十二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他既是一名可亲、可敬、可爱、可信的医学专家,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为祖国争一口气。

在旁人看来,抗击非典是钟南山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但钟南山不这么认为,他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早年留学英伦时的求学生涯。

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2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为党工作高于生命。

20我国局部地区发生sars疫情,国外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势力借机丑化中国。钟南山作为防治sars的权威专家,利用经常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机会,实事求是地告诉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发生的sars事件,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5月28日,钟南山应邀在全美胸肺学会(ats上作了《中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发病情况及治疗》的专题学术报告,他专业、开放、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的辩论风格,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著名的cnn电视台在《今日美国》中评论中国大陆的sars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令人鼓舞”。钟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势力借sars事件丑化中国的“话语垄断”企图,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又要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看病“三个一样”,说起钟南山,广州市邮政局女工阿琼总是很动情。她说:假如不是遇上钟院长,自己就没命了。8年前,阿琼反复咳嗽、气喘,吃了很多药也不行,病越来越重,后来慕名找到了钟南山。根据阿琼的病史和症状,钟南山给她做了哮喘检查,结果呈阳性,一般而言,诊断应该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了。而钟南山却不放心,继续细心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从一个细微的症状里发现了新问题,怀疑是气管肿瘤。为确诊,钟南山亲自为她做了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病情得到证实后,钟南山又亲自安排了医生手术,术中一看,好险,那隐蔽得很好的肿瘤竟已堵住气管的五分之四,什么时候堵满了,阿琼什么时候就没了。阿琼深情地说:“钟教授的过人之处岂止在于他的医术,他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和对病人的爱心,同样常人难及。”

对个别医生索取红包礼物的行为,钟南山深恶痛绝,“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个品德。”在钟南山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三个一样”成了所内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

科学不能明哲保身。

钟南山是一个求实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早在留学英国的时候,他决定开展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当一氧化碳浓度在血液中达到15%时,同行们都不约而同地叫嚷:“太危险了,赶快停止!”但他认为这样还达不到实验设计要求,咬牙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还要加上抽800cc的鲜血。

在年抗击sars战斗中钟南山更是这样。他坚持实事求是,不畏权威,勇敢地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促成广东省决策层坚持和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这也是广东省取得sars患者病死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

钟南山很喜欢中学老师的一句教导:“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他经常跟身边的人强调,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它是精神的灵魂和支柱。

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

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我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用“著述等身”、“声名显赫”来形容钟南山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但这位68岁的老人,他仍然对事业保持着炽热的追求,在科学的殿堂坚持创新、永不停步。这种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熏陶出了一个勇于奉献、蓬勃向上的群体,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了国内瞩目的学术阵地——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

多年来,钟南山“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精神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南山风格”。1月15日,中共广州市委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广东省卫生厅也专门行文,要求全省医疗战线的同志学习“南山风格”。2003年6月19日,因在抗击非典战斗中表现卓越,他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4月8日,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十三

2月1日,刚从武汉回到中山不久的彭女士发病,被收至于中山小榄人民医院只接受治疗,此时的她已经怀孕35周+,病情进展非常迅速,感染性休克,呼吸窘迫等一系列高危致死性的问题接踵出现。

“谢谢钟南山院士!谢谢医护人员!”3月13日,在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医疗救治组发起的远程会诊中,31岁的彭女士在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icu病房里,通过视频的方式,向钟南山院士表达感谢。

在会诊中山的危重患者产妇彭女士的病例后,钟院士表示:这给中山市、全国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他建议,目前这一阶段应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在患者的营养、护肝方面要注意,因为这是危险因素之一。他表示,从目前情况看,该患者其他指标不错,包括淋巴细胞不高等。

“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目前考的就是大家的绣花功夫,怎么把细节处理好。这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值得向院外、省外进行推广。”84岁的钟南山院士已经至少三次参与有关彭女士的远程会诊,和以往严肃的神态不同,这一次,他感到高兴,并给出建议,病人可以转出icu。

当天下午,彭女士转出icu病房,在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东医护人员的坚持和努力下,这位曾经“命悬一线”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被“拽”了回来。

35周+的孕妇遭遇新冠肺炎。

彭女士在2月1日发病,此时的她怀孕35周+,到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胸部ct显示左下肺感染,血常规显示白细胞不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随后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出现感染性休克,经小榄人民医院组织力量全力抢救,施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并剖腹产终止妊娠,才挽救了生命并为后期救治创造了条件。随后,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予以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

按照集中救治原则,在其生命体征回复基本稳定后,遂转运到中山市定点医疗机构市第二人民医院隔离治疗。

患者在定点医院入院时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危重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心、肺、肝、肾)和剖宫产术后。

2月6日开始上人工膜肺氧合器(ecmo)治疗。

2月27日,患者脱离ecmo,成为全省第一例危重症患者ecmo撤机成功患者。

3月8日,她成功拔掉气管插管,撤离呼吸机。

3月13日,她复查的心脏彩超、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上正常。病人神志清醒,各种治疗性导管已全部拨除。病人能进食,并且逐步下床活动,生命体症稳定。

3月14日上午11时,经专家组研判,彭女士转至普通隔离病房,继续进行康复治疗。这是她2月1日被转运至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治的42天。

整个救治过程,钟南山院士高度关注,他至少参加了三次有关这位患者的会诊。

“绣花”般救治,她被送死亡线上拽回。

这一个多月来,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团队积极抢救,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救治组组长覃铁和教授和广东省呼吸病研究所黎毅敏教授多次会诊指导,并及时用上了恢复期血浆进行治疗。

得益于广东省出台的高水平医院对口帮扶定点收治医院的政策,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的积极协调下,省医心研所、呼吸科等多位专家强力“应援”,31岁的彭女士一步步被医护人员从死亡线上“拽”回。

在3月13日的会诊中,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彭女士的病情,钟南山院士走到了会诊屏幕的前方,逐个核对她的各项指标。

钟南山表示:“用ecmo就像绣花一样,需精雕细琢,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后续要注意加强观察。听到患者好转的这个消息,我很高兴,这次也给全国危重症救治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他同时建议,转入普通病房后,可以采用氢氧混合气体的吸入治疗,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将两台吸入机放在一块,提高流量。

“因为氢氧混合气的吸入,非常有利于降低气道阻力,使她的呼吸不大费力,这样她营养等各方面可以跟得上,促使总的恢复状况的改善。”钟南山说。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十四

钟南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10月20日他出生于南京、江苏、厦门福建,呼吸内科医师,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系会员,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市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国家卫生委员会高级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科学专家。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在这次疫情之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得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我们之所以会这样相信他,是因为在17年前的那场sars战役中,他就是中流砥柱!

钟老这一辈子很有传奇性,像网上流传很广的那些钟老年轻时候的事迹,他曾是个体育健将,曾经荣获过全运会400米栏冠军,虽然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足以拿来自豪一辈子的成就了,但是对于钟老来说,这只是他人生的一个小小的插曲!

钟老的绝大部分成就都在医学领域的,钟老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性哮喘这个概念,这个观点后来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编写到哮喘全球防治战略采用;另外钟老还系统的分析了我国慢性咳嗽病因,他阐述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食道神经炎症机制,再就是证实了早中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中有60%存在着蛋白营养不良问题,然后他又提出并补充了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等等,我知道大家一定对这些一头雾水,不过没关系,这些都是很专业的问题,咱们外行也没有必要了解,其实我们从其他角度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钟老的贡献,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而且他还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还有就是863计划、十一五科技攻关等等这类水平的10来项重大科研项目!

所谓的973计划呢,就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这个项目的定位就是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你看这个定位,就知道这个项目的分量了!

另外呢,还有863计划;863计划呢,其实就是80年代的时候,美国正在跟苏联打冷战,然后提出了一个星球大战计划,可能很多朋友也听说过,咱们国内的几位老科学家也向国家提出建议,要追赶世界高新技术,然后当时是小平同志亲自批示,然后就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也就是863计划,不过无论是973计划还是863计划,在16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计划取代这些,那就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时期就要有新的要求啊。

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在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然会面临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每到这时,就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发挥斗争精神,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毫不松懈的斗争中夺取更多的胜利。”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复兴的征程中充满了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必须进行许多新的伟大斗争。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势严峻,这就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次重大风险挑战,党员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战“疫”。

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全力以赴打好“主动战”。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战胜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在和平建设时期,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又以“勇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无畏精神,实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斗争的革命史。这场战“疫”是斗争精神的考验,是同时间在赛跑、与病魔在较量。在抗击病毒一线,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在与病毒作生死搏斗,从死神手中抢救下一个又一个生命。许多默默无闻的“逆行者”与人民群众结成众志成城的“防护墙”,拉起一条抗击病毒的“生命线”。“到前线去!”“到武汉去!”“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既是党员干部的铮铮誓言,也是斗争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决摒除不敢为、不愿为、不想为的思想,知险就控、有险必控,决不麻痹、决不松懈,冲锋在前、争做表率,积极投身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坚决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坚定斗争意志、不畏艰险,全力以赴打好“攻坚战”。斗争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体现到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是在斗争中走向强大,从来不惧艰难险阻。这场战“疫”是斗争意志的考验,是新长征路上必须攻克的“娄山关”“腊子口”。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纷纷递交“请战书”,近万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和平民英雄驰援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能力”“中国奇迹”,彰显了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意志。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敢于亮剑、迎难而上,才能抵御惊涛骇浪、战胜艰难困苦。党员干部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经得住考验,做勇于抗击疫情的“战士”,而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全力以赴、敢于交锋、攻坚突破,在解决一个个疑难问题、攻克一座座堡垒中,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增强斗争本领、善作善成,全力以赴打好“持久战”。斗争不是蛮干,能不能取得胜利,最终还要靠斗争本领来说话。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斗争是多方面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这场战“疫”是对斗争本领的考验,是对应急响应、联防联控和治理能力的检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多地迅速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让这场战“疫”成为众志成城、力破病魔的防控阻击战。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和职务的变化而“水涨船高”,必须在重大风险和斗争的考验中得到提高。党员干部要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积极摸索斗争规律,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知道风险在哪里,有哪些表现形式,有什么发展趋势,在疫情防控一线长才干、壮筋骨,学真本领、练真功夫,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党员干部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血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概、“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战胜新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在这个寂静的夜里,我望着远方,脑海里不断闪现着火车餐车上,那台打开的电脑,那陷入沉思又疲惫的脸!是在一篇新闻中,我第一次看到了您的身影——钟南山爷爷!

我在秦皇小岛上向您问好!您知道吗?是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认识了您?听说,在_年前的“非典”防控的战役中,您就冲锋在前!如今,武汉告急,新冠肺炎出现了人传人的状况,您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连夜冲奔武汉!

钟爷爷,当我在新闻上听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个新名词时,我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当延期开学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又有些恐惧!除夕夜我看到第一支驰援武汉的军医队伍集结的时候,我深深地体会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您已经84岁高龄,但您不怕困难,奋勇当先,奔向最需要又最危险的地方,是您告诉我们不要怕!也不能怕!是您让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临危不乱,奋勇当先!您是这场战役的先锋!

您为社会尽责,为国家奋斗,你肩上担负着许多责任。然而责任并不是亲切可爱的字眼,选择承载它往往需要付出,需要勇气,也需要坚持。

人间有大美,因人心有大善!感谢有您相伴!加油,钟爷爷!_年非典抗疫战争中您胜利归来,_年我等您凯旋!

2020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春节,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喜庆、团圆与幸福。可今年的春节,却变得不一样。

十二月,本应忙着准备年货的人们,“遇见”了新型冠状病毒,起初人们也没有在意,随着春节脚步越来越近,病毒扩散越来越严重,这时我们才知道要防范。所有药店的口罩一夜之间无影无踪,连洗手液、酒精等物品也被抢购一空。

本该万家团圆的时候,成为了防疫重要时刻。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奔赴最前线,日夜奋战,他们被称作“逆行者”。

在这批“逆行者”中,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战士”率先来到战场,他——就是曾经奋力抗击“非典”的钟南山教授。钟南山教授不畏困难,面对疫情,深入调查,研究对策,他告知人们如何去看待疫情,他教会人们该怎样去防范病毒。

不久前,钟南山教授接受路透社采访,当提到最早提醒人们防范病毒,后来因为给患者治疗而受病毒感染逝世的李文亮医生,老人家在镜头前泪流满面:“李文亮医生是中国的英雄,我为他骄傲!”接着又告诉人们:“医者人心,医心与人心本就是相通的,中国的医生,都与李文亮医生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也是中国人的力量所在。”

钟南山教授,就像是人在即将摔倒时候出现在面前的一座山,让人觉得安稳,让人觉得踏实。

在“钟南山”这座山周围,是无数医护人员,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最勇敢的战士!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配合下,新冠肺炎病毒这个“敌人”一定会被我们“歼灭”。我的祖国,加油!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2018年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有一种精神,叫钟南山。

在这个疫情蔓延至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春节假期,在这个确诊人数已经超过非典的春节假期,在这个超长的、闷守在家里的春节假期,每个人都经历了慌乱、紧张、惶恐、惊疑、甚至沮丧的心路历程。而一位84岁老人的几次露面,却如同定海神针,给慌乱中的人们以镇定和希望。

他就是钟南山。他集医生、院士、知识分子、技术官员、敢言者、全国人大代表、非典功臣等诸多身份于一体。17年前,他的名字在披露非典疫情瞒报情况时横空出世,为世人所熟知、所敬仰。积17年声望与风骨至今,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到来时,人们对他的情感,已经深厚到必须由沉甸甸的四个字来表达:国士无双。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到的:中国人一直都是幸运的,他们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一次,钟南山和17年前一样,还是最勇敢的人之一。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每天新增的病例不断增加,人们有很多问题希望钟南山解答。1月28日,媒体采访钟南山的一段9分钟视频引发刷屏,集中回应了很多群众关切的问题。

彼时,全国已有31个省级行政区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力应对自武汉蔓延的疫情。人们的疑问是:疫情在全国暴发了吗?这一答案关乎每个人的安全,关乎我们当下的生活,关乎接下来几个月的经济与就业。猜测和疑虑让人惴惴不安。

钟南山告诉我们,“还是局部大暴发”。这一判断就像一颗定心丸,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华人源源不断地将物资寄往武汉,从中央到地方到部队都抽调出骨干医疗队伍驰援武汉。控制住武汉的疫情,就是一场关键的阻击战。

钟南山不是一个喜欢出现在媒体上的人。《环球人物》记者在与他的几次接触中,都察觉到他身上有异乎常人的紧迫感。他觉得年龄渐长,时不我待,还有大量的科研、太多的病人需要他,他的一分一秒都太宝贵了。但是,社会责任、侠骨仁心,也是一个医者的担当。这一次,在需要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站出来,最早在镜头前对疫情提出警告:肯定人传人。

就这5个字,字字千钧。面对突然增加的患者和外扩的疫情,很多人措手不及,疑虑不安,各种各样的消息满天飞。此刻,人们需要一位敢于直言的医学来一锤定音。

1月18日,星期六,还在广东省卫健委开会的他接到通知,得马上赶往武汉。时值春运,买不到机票,助手匆匆帮他回家收拾东西,直接到会场会合后便赶往广州南高铁站,挤上了傍晚5点多前往武汉的高铁。临时上车的钟南山被安顿在餐车一角。一坐定,他马上拿出文件研究,实在太累了才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晚上快11点,抵达武汉的钟南山直接在住处听取武汉方面的情况。

第二天上午,他开完会就马不停蹄地来到疫情风暴中心——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疾控中心了解情况,中午来不及休息,下午开会到5点,又从武汉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到达北京,他马上赶往国家卫健委开会,回到酒店,已经凌晨两点。才睡了4个小时,早晨6点,钟南山就起床了,看文件准备材料,参加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晚上和媒体直播连线。

从那时开始,武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谈及武汉,也一度红了眼眶,声音沙哑:“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钟南山也特意提到士气的重要:“我觉得在武汉,我们的医务人员做得非常辛苦,确实人们受到不明原因的病毒感染是非常压抑的。当时我在跟我很多学生交谈时,他们的心情也比较差,所以当我的学生写了一个信息来说,在外面的大街上突然唱起国歌,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说明大家的士气已经起来了。所以我很感动,为什么呢?因为干任何事,包括对待危重症的传染病人,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士气、精神,还有团结协作的力量,这个是必须要有的一个前提。”

“钟南山没说动,谁都不要动”,这是一条网友间流传的段子,可见钟南山的一句话于国人之重要。“90后”劝长辈戴口罩、少出门,搬出“钟南山说的”最有效。这一切,源于人们对钟南山无条件的信任,源于17年前那场在国人心里留下深刻伤痕的非典疫情。那年,顶住层层压力说出真相、挽救无数性命的医者,就有钟南山。

2002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收了第一名非典患者。没过多久,疫情在广州暴发,救治过患者的医护人员接连感染。钟南山临危受命,组织专家团队,全力准备救治方案。

进入2003年,钟南山的三次发言,一次比一次重若千钧,一次比一次挽救更多生命于危难。

第一次是在疫情很不明确、医护人员开始军心不稳时,钟南山主动提出:“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第二次是反对学术关于“衣原体是非典病因”的认定。当时,医学界的声音认为患者感染的病毒是衣原体,采用普通治疗手段即可恢复。但钟南山通过研究认定,不对,不是衣原体,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才是非典的真正原因。几天后,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在反对定论的那几天里,钟南山经历了人间百态,曾经亲密的朋友与他疏远,来自学术界的质疑不断。但是,他坚持住了,避免了将整个治疗方向带入歧途。

如果说这两次尚未引起全国关注的话,那第三次发言真正是语惊四座,震撼全国。2003年4月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怒道:“控制什么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现在病源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他还补充说,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自此,非典疫情得到及时披露,中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也翻开了新篇章。

在一篇自述中,钟南山写下过这些话语: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

“我最推崇讲真话,真话不一定都是对的,假话不一定都是错的。讲真话,它的可贵之处,不是在于它的对与错,而在于是发自内心的。”

“我这样做,有的时候的确会让领导为难,但是我得讲真话啊。”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组部、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评选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钟南山当选。对他的评语是这样:在抗击非典战斗中,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主动请缨收治危重病人,全力以赴地精心制定医疗方案,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显示出了科学家治学严谨的作风与高度的责任感。在关系抗击非典成败的重大问题上,他能置自身荣辱得失于度外,力排众议,坚守科学家的良知……。

这些品质,也源于家庭的影响。1936年,钟南山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下医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有名的儿科专家,也是的病毒学家。钟南山小时候,家里常常挤满了抱着孩子来找父亲看病的家长。父亲从医院下班后,回家也继续看病。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从小耳濡目染的钟南山在心里种下了学医的种子。1955年,他如愿考取北京医学院,踏上从医路。

钟南山曾在采访中说,父亲从小就告诫他讲实话、讲真话,这是父亲的态度,也是自己的追求。在抗击非典战役中,面对病原体和衣原体之争、治疗方案之争、披露疫情真相之争,他始终坚持讲实话、讲真话。

今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来势汹汹。但我们相信,有钟南山这样的无双国士,有无数将病人放在第一位的医务人员,有关键时刻一声令下就能赶赴战场的人民解放军,有所有中国人作为坚实后盾,疫情一定会被控制。多么盼望下一次从镜头里再看到钟南山的身影,是疫病过去,武汉街头,老院士微笑闲坐,吃一碗热干面。

2020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

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020年,我们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没有了以往的喧嚣、热闹,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有一位不可缺少的伟大人物:钟南山爷爷!

钟爷爷出生于1936年,在医学世家长大,一岁半时,失去了母亲,被人在废墟中找到。从小被父亲所感染,成为了一名呼吸内科的医生。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年过花甲的钟南山院士身先士卒,冲在抗疫一线,救回了许多人。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钟爷爷仍然冲在抗疫一线,并勇敢地说出了病毒是可以人传人的,要我们带好口罩,最好不要去湖北、武汉。就是钟爷爷的这种敢于说出真相的品质,才让病毒能渐渐被控制下来,不会大面积地传染,扩散。

我觉得,我们应该向钟爷爷学习,学习这种敢于说真话的品质,学习这种一辈子都在为医学事业做贡献的精神,学习这种敢于担当,不惧怕病毒的思想。

我们可以不冲在抗疫一线,也不一定要成为一名像钟南山院士一样的伟大医生,我们只要能为祖国做出贡献,哪怕是一名社区志愿者,保证进入小区的人员都是体温正常、身体健康的人,也是为祖国做出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我觉得钟南山爷爷像路标,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也像太阳,驱散了全国人民心中迷茫的大雾。一个“山”字,就让我感受到钟爷爷的品质,他就像一座山一样,是人民的靠山,也是中国的靠山!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致敬钟南山院士和所有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的人!

 我敬佩那面对元朝高官诱惑仍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我敬佩那面对弹尽粮绝仍坚持抗日的杨靖宇,我敬佩那面对凶恶的z仍宁死不屈的夏明翰……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都值得我们敬佩。可我心中的英雄,还有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而且是当之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

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坠入恐慌,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与死神争夺生命——老人,变成了战士。有人评价说:“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17年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动所有中国人。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时,他依然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现在,在肺炎的情况危急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的信念。您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让我们向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在这次疫情之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得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我们之所以会这样相信他,是因为在17年前的那场sars战役中,他就是中流砥柱!

钟老这一辈子很有传奇性,像网上流传很广的那些钟老年轻时候的事迹,他曾是个体育健将,曾经荣获过全运会400米栏冠军,虽然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足以拿来自豪一辈子的成就了,但是对于钟老来说,这只是他人生的一个小小的插曲!

钟老的绝大部分成就都在医学领域的,钟老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性哮喘这个概念,这个观点后来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编写到哮喘全球防治战略采用;另外钟老还系统的分析了我国慢性咳嗽病因,他阐述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食道神经炎症机制,再就是证实了早中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中有60%存在着蛋白营养不良问题,然后他又提出并补充了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等等,我知道大家一定对这些一头雾水,不过没关系,这些都是很专业的问题,咱们外行也没有必要了解,其实我们从其他角度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钟老的贡献,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而且他还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还有就是863计划、十一五科技攻关等等这类水平的10来项重大科研项目!

所谓的973计划呢,就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这个项目的定位就是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你看这个定位,就知道这个项目的分量了!

另外呢,还有863计划;863计划呢,其实就是80年代的时候,美国正在跟苏联打冷战,然后提出了一个星球大战计划,可能很多朋友也听说过,咱们国内的几位老科学家也向国家提出建议,要追赶世界高新技术,然后当时是小平同志亲自批示,然后就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也就是863计划,不过无论是973计划还是863计划,在16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计划取代这些,那就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时期就要有新的要求啊。

所以钟老承担的课题项目都是这个级别的,另外钟老还主持了十一五科技攻关,这个是属于国家的5年规划项目,说起这个5年规划的历史还挺悠久的,从1953年开始第1个5年规划到现在,16年到20年属于第十三五规划,马上咱们要开始十四五了,咱们这个5年规划当年也是学那个苏联老大哥的,当年学习这个5年规划的国家还挺多,但是现在呢,据我所知好像也只有咱们,我觉得这也是咱们国家的一大优势,因为可以制定长期国家战略。

那什么样的家庭能培养出钟南山这样的人呢?答案就是父亲也是英雄,终老的父亲是谁呢?他的父亲叫做钟世藩,是中国最早的那一批儿科医学专家,在1930年的时候毕业于北京的协和医学院,后来又在美国的纽约州立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1949年的时候受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医学顾问,你看在当时那个时代他就是中国最顶尖的医学家了!

但是钟南山的父亲也就是这位钟世藩不仅仅是一位医学泰斗,1949年建国前期的钟世藩是当时广州中央医院的院长,国民党败退***的时候,要求钟世藩把广州中央医院的钱全都带走,全家一起去***,钟世藩当时断然的拒绝,所以你看,钟南山钟老今天的所作所为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家门的家风就在这儿呢,咱们中国不是有一句话嘛,老子英雄儿好汉!

在钟南山身后,咱们中国的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他们怎么样了?

我觉得这个要分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能力,另一方面呢是品格;。

先说能力吧,教育部在年前发出的数据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的总数是874万,而且研究生的比例也在提高,很多一线人员都是有留学背景的,具备了更多的国际视野,再加上了国家的科研支出比例在不断增大,也有很多针对年轻人的基金项目,对于年轻人的成长整体是有一个整体激励政策的,所以说呢,从能力上讲,年轻一代的整体科研水平肯定是要比之前高的,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呢,我们下一代的科研人员水平肯定还会更好!

那品格方面咱们就拿这次的疫情来说,你随便打开手机,医护人员让人感动的瞬间简直多到数不过来,就像我之前说的,那种根植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义”字,总会在最危难的时刻彰显出来,还记得那句诗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所以,在我看来,钟南山钟老绝对当得起“国士无双”这4个字,而且钟老同时也是一种象征,在他背后,还有一大群抛家舍业默默付出的人,在这次疫情战役当中,他们顶在了最前线!

向英雄们致敬!

尽管这样,却依然有人不畏不惧,挺身而出。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短短十二字,落地有声,铿锵有力。

十七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站了出来。从非典出现到消失的一年时间里,他始终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将自己的安危置外,不顾风险地救治病人、寻找治疗的方法。在上级说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衣原体时,说非典得到控制时,他顶住压力,说了真话。他说:

“非典的元凶不是衣原体,而是病毒!”

“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没有到位!”

两句话,犹如平地惊雷,响得叫人害怕。

非典消失后,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荣誉。他却重归于寂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今,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蔓延至全国,来势汹汹。耄耋之年的他不得不再一次出山抗击疫情。他告诫我们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说这句话的两天前悄悄地去了武汉。在疫情面前,他同十七年前一样,实事求是。坦然道出这次肺炎会人传人,叮嘱大家出门要戴口罩。

他,犹如在无边阴霾中生出的丝丝光线,驱赶了黑暗。而人们只要见了“钟南山”三字,便不觉惶恐,只觉心安。

他是“身着白衣,心有缎锦”的白衣天使;是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刚正之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无双国士。他是钟南山院士。

令人更加动容的是,我们中国,有无数个“南山”。

他们在国难面前,在酷暑与严冬中逆着万千车流,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勇敢交锋,以自己的身躯为大家小家筑起守护的长城。他们将自己放下,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

你听,那一个个热血的心跳,那一次次跳动的脉搏。你看,他们是无畏的勇士,他们是逆行者。逆行者,永不被打败。

人的一生是万里山河,来往无数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光;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哪怕用微弱光芒,也要把天地开创,这便是中国的脊梁。

愿钟南山院士寿比南山,愿我们可以常见“南山”,愿南山之外更有南山。

灯塔老人一一钟南山。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近段时间,我们通过电视、手机,一遍遍和一个人的名字相遇。他,就是我国84岁的工程院院士、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钟南山现在已经是国民偶像了,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子,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这个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钟南山院士就是那个“定海神针”,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信赖的人了。一个工程院院士,一个医学专家,却神奇地拥有了100%的可信度。因为在大家的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

2020年这个春节,他不顾年事已高,在广州、北京、武汉三地奔波,连续奋战。他一边提醒公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却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去武汉的高铁,赶往防疫最前线!

当前的疫情,是病毒变异的结果。细菌性的病人,一般都有特效药抗菌治疗。但是这次的冠状病毒因为是新型的,第一次发现,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当然了,没有特效药,也不是不能治,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很硬的医学基本功。当疫情来临的时候,他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医术去战胜它。

钟南山曾说,他永远忘不了他中学老师说的一句话:人不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与自己的抱负相比,也会变得很小。这句话,钟南山牢记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

我们要学好科学知识,不仅对个人有利,更对我们的国家有利。以后,不管将来干什么职业,做什么事情,要想走得远,都必须拥有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好好学习是一种责任!我要谨记在心,创造并拥有更好的中国。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2018年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十五

84岁的您,满头银发,一丝不苟,镜片的背后是您坚定的目光和刚毅的脸,看了就叫人肃然起敬,爸爸说,“国士”也!

这个春节疫情肆虐,不外出,不瞎逛,安安静静地读一本好书,不给大人们添乱,我想,这也就是我唯一能做的。

这个寒假我重读《小王子》,一直认为这是一本肤浅的书,这次重读,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它的深刻,明白了它是一本优秀的哲学童话名著。名著的价值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从各个角度解读,每个人都可找到故事中自己的影子或启示。

再读《小王子》,我读出了四个字“协同成长”,在我的生命里,父亲就是我的小王子,我就是他可爱的小狐狸,我真心的感谢父亲的驯养,父亲的陪伴!

20__年2月4日,立春,而张家口的春天格外的寒冷。这天,我没有睡懒觉,早早的起来和爸爸一起剪“春”字,一朵、两朵、三朵、四朵。一朵朵鲜红的“春”字,就像一朵朵娇艳的红梅,落在了我的书桌上,也落在了我的心里。

我双手合十,在心中默念,立春,愿阳光驱散阴霾,还我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国,还我一个樱花灿烂的武汉,还我一个明媚的张垣!当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双眼噙满了泪水......

向钟爷爷致敬,这是我写给您的一封信,一封您收不到的信,因为我已经把它永远地存封在了我的时间胶囊里,时刻的读一读,时刻的看一看,我今天所写下的文字。

于是,在日记里写道,20__年2月7日,晴,张家口万里无云。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十六

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权威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十七

“非典”之后,钟南山连续担任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他敢说真话的风格一直没有变。

他说“雾霾与肺癌有极大的关系”。他又痛批一些公立医院的医生不讲医德、违规使用心脏支架创收的行为他举例说:“广东某医院的一个心脏导管大夫为病人做冠状动脉照影本来问题不大但是最后给放了5个支架。”“我自己有一种感觉好像专门喜欢跟谁较劲老觉得不管走到哪儿自己都不太受欢迎。”钟南山说他一直记得中学时代一位老师曾对他说过:“人不应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的事与自己的抱负比也会变得很小。”

“非典”之后,钟南山说自己讲话其实更谨慎了。“那些我认为很有把握的话,讲出来,通过媒体能够让有关人员特别是病者知道的话,是有很大好处的。我还是推崇这个,因为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但是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就达到目的了,就很好。”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十八

我双手合十,在2020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心中默念,立春,愿阳光驱散阴霾,还我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国,还我一个樱花灿烂的武汉,还我一个明媚的张垣!当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双眼噙满了泪水......

向钟爷爷致敬,这是我写给您的一封信,一封您收不到的信,因为我已经把它永远地存封在了我的时间胶囊里,时刻的读一读,时刻的看一看,我今天所写下的文字。

于是,在日记里写道,2020年2月7日,晴,张家口万里无云。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十九

钟南山院士,抗击非典的大功臣,在他84岁的高龄,仍然在病毒爆发的第一时间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哪里有病毒疫情,哪里就有他伟岸的身影。在他这个年纪,觉大部分人可能已经在家里帮孩子带孙子辈,颐养天年。但是他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用自己平生所学尽可能救治更多的病人,大家看到了钟南山就像看到了太阳、看到了希望。在列车上钟南山院士休息的场景被人拍了下来,无不让人感动,毕竟岁月不饶人,原来人也是会老的,也是需要休息的,希望钟南山院士可以多保重自己的身体,您永远是我们尊敬的院士。

在抗疫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站在污染区和清洁区的边界,把医务人员武装得严严实实送进病房,而且还要负责把他们从污染区安全地接回来。他们就是院感医生,被医务人员亲切地称作“安全守护神”。

娄昊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月4日随队到武汉后,就一直在承担河南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一线医生的感染防控工作。

穿防护服难,脱防护服更难。因为从污染区出来,所有的防护都已经被污染,医护人员需要在不接触污染面的情况下脱掉防护设备。这也是他最紧张的时刻。

医护人员一天四个交接班——凌晨2点,早上8点,下午2点,晚上8点。每次交接班,娄昊都要跟着上班的人去方舱指导穿防护服,然后指导下班的人脱防护服,只有在交接班的间隙才能回到酒店休息一会。

从第一天起,娄昊每天四次往返方舱,从未缺席。已是深夜,娄昊又要和几名医护人员前往方舱医院交接班。出发前他通过我们的镜头,代表院感人向一线战友们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钟南山事迹与心得篇二十

我国局部地区发生sars疫情,国外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势力借机丑化中国。钟南山作为防治sars的权威专家,利用经常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机会,实事求是地告诉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发生的sars事件,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5月28日,钟南山应邀在全美胸肺学会(ats)上作了《中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发病情况及治疗》的专题学术报告,他专业、开放、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的辩论风格,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著名的cnn电视台在《今日美国》中评论“中国大陆的sars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令人鼓舞”。钟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势力借sars事件丑化中国的“话语垄断”企图,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又要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4431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