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本书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0 10:14:04
难忘那本书范文(16篇)
时间:2023-12-10 10:14:04     小编:MJ笔神

总结是对自己一段时间内表现的清晰概括,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并进行有效的改进。写好一篇总结,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但更应该注重自己的思考与总结。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案例,它们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难忘那本书篇一

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演讲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那么你有了解过演讲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难忘的那本书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送走教学生涯中的第一批毕业幼儿,我的心久久未能平静。

孩子的话语幼稚、活泼而可爱;孩子的眼神天真、灵气而真实;孩子的动作好奇、好动而新颖,世界对于他们,他们对于世界都是纯真无暇的。对于世界的一草一木,每一缕阳光,每一次呼吸他们都以不同于成人的态度去面对和描绘,他们总是超出于成人的想象去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干他们所感兴趣的一切。

孩子是快乐的,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充满阳光,快乐小天使陪他们游戏、生活,即使有时也有眼泪,但无限的阳光和快乐让它们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滩水、一堆泥,都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作为成人的我们,需要做的将是去懂得提供这种源泉,必要时还需要参与和指导,让他们在自己的'快乐中因玩而学,同时也圆了我们因势利导的梦。

孩子是真实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是他们内心最直接的表现,没有装饰、没有虚伪,只有坦然和真实,各种感情反映是那样的直接,在这里,虽然话语幼稚,但一切都是那样让人感觉舒心和无暇。

孩子是善良的,可以说世界上最无暇、最善良的心就是童心了,他们会因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而默默不语、因“鱼美人”的伟大伤已的抉择而为之着急、因“白雪公主”和“灰姑娘”最后的幸福而手舞足蹈,对于他们,简简单单的一根木棒,孩子们都会以“他会说话”、“他会笑”、“他会哭”等种种方式去对待,因为他们觉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孩子是……

孩子是一本书,一点都没错。它丰富多彩、耐人寻味且又让人不断去读它、品尝它,读它的快乐、真实、善良、品它的好奇、好动。

久久未能平静的心告诉我:孩子——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那本书。我愿做一个一生一世的研书者,不断的寻求书的奥妙,把自己融入书中,便是乐得其所了。

难忘那本书篇二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知了在门外不停的叫,屋里屋外十分炎热。但是,我的心中却十分清凉。书中有一个故事十分幽默,让我仍然历历在目:

主人公桑桑是一个干任何事都不想后果的男孩。一天,他看河里有各种各样的鱼。大的、小的、白的、黑的,数不胜数。他很想抓上几条解解馋。可是没有网怎么办呀?于是,他便冲回家中,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蚊帐扯了下来,做成“渔网”。他运气好,捕到了很多鱼虾,他就让妈妈做了一顿大餐。吃饭时,他正吃的来劲儿,妈妈问他:“你用什么做的渔网?”他支支吾吾地说不清。突然,他妹妹柳柳脱口而出:”哥哥用蚊帐做的”母亲十分生气,但没有骂他,也没有打他。因为那是夏季,蚊子多,没有蚊帐的桑桑被叮得满身是红包。

像桑桑做的这样的傻事谁没有做过?我也不例外。

那天,只是我和妹妹在家,她有点饿,就问我吃的在哪?我眼珠骨碌一转,想到一条“恶计”。于是,我就对妹妹说:“冰箱里有一种水果,可甜了,快去拿吧!”她一听,三步并作两步的去拿,她打开冰箱,看都不看的就拿出辣椒来咬了一口,就听到“哇!好辣呀!!!”只见她脸被辣的通红。我不知所措,幸好小姨回来了,她看见赶紧帮妹妹洗脸,这才安静了许多。当天晚上,我就被骂了一顿。

我很喜欢桑这个男孩,他十分调皮,但也很可爱。这本书在我的心灵上已经盖上了一座座金黄的草房子!

难忘那本书篇三

《小公主》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这里面的人物、情景生生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难以忘怀。

小公主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它的主人公叫“萨拉·库尔”。他是库尔上尉的女儿,家境十分富有。因为萨拉出生在印度,而在印度无法受到正规教育,他爸爸便将萨拉送到伦敦的一所贵族学校里上学。萨拉虽然从小没有受到正规教育,但对人宽容大度,拥有公主一样的高贵品质。因为她妈妈是法国人,萨拉的法语非常优秀,再加上她讲故事绘声绘色,使她成了校长、老师的一宠一儿,在同学中拥有许多好朋友大家都叫她“小公主”。

不久,她爸爸参加了一个钻石矿的投资,并和他的一个朋友合作,投入了所有财产。可他苦苦经营,却没有从钻石矿中得到任何东西,他认为受骗了,终日愁眉不展。就在萨拉十一岁生日的时候,她爸爸患上了重病,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这样,萨拉从一个富家女变成了孤苦的穷小丫,她在冷酷无情校长的安排下变成了小女仆,小佣人,处处受着冷遇讥笑,。在萨拉的人生道路上,一切都改变了,可唯一不变的却是她像公主一样高贵的品质,善良的品德。她用仅有的几个便士买了面包却大部分给了小乞丐,虽然她不是以前那个富有的“公主”,但她的朋友人叫她公主。她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任然很坚强乐观,她幻想着自己以前的快乐时光,从不被困难吓倒。穷苦的日子有了尽头,幸运终于又降临了,萨拉的父亲投资矿产最终成功了,他父亲的朋友在整个伦敦寻找,终就找到了她,萨拉成为了比往常更富有的“小公主”!

萨拉的公主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难忘那本书篇四

从小到大,我看过许多书:我在《超新星纪元》中感到骄傲,在《圆明园的毁灭》中感到愤怒与惋惜,在《开国大典》中感到自豪……但是令我最难忘的一本书是《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应为太调皮、捣蛋被转进了巴学园。在巴学园学习了一段时间过后,在别人眼里看来是“怪人”的小豆豆终于改变了大家对她的看法。

我印象最深刻一段是:小豆豆在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把她最心爱的钱包掉了下去,小豆豆当时惊慌失色,后来,小豆豆把下水管道的杂物全部挖了出来。小林宗作校长看见了,仅仅只说了一句话:“等会挖完时,要把这些杂物重新放进去。”我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了小林宗作校长非常有责任心,对小豆豆的教育方式非常特别。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深切地了解到了什么是自然美。这真是一本让我难以忘怀的书,有机会我还会继续再看的。

难忘那本书篇五

同学们,今天,我向你们推荐一本好书,这本书的题目叫《希利尔讲世界地理》。你听了这个题目,可能会不屑一顾:我才不喜欢地理呢,这些都是大人读的玩意儿!可是,听了我下面的介绍,你一定会喜欢这本书的。

《希利尔讲世界地理》,顾名思义,作者就是希利尔。希利尔在写这本书时,不仅用了很长时间,还修改了很多遍,为了让我们这些小学生一读就懂。他的作品简单易懂,却也不失趣味。他的每一篇文章在介绍一个地方之前,都会有一个小故事或者小问题,来引出下文。而结束的时候,又有一个小总结。在介绍的过程中,不仅写这个地方的故事、人物趣闻,还插入一些土特产,联系了自己的生活,旁边还有几幅插图。

不过,希利尔的作品最让我喜欢的一点,就是他的语言很幽默,很有趣。什么?不信?一本地理书有什么好幽默的?那你可小瞧这本书了。你瞧!封面上就有这么一句话:“最开始的地球像一颗杨梅,后来变成了核桃,上面有七块影子似的大补丁。要是像切苹果一样切开,地壳就和果酱蛋糕一样,是一层一层的。”怎么样?有趣吧!

有趣的还不止这么点呢!在书的开头,作者为家长介绍这本书时,并不单单写:“写给家长的话”,而是用忽大忽小的字写着:“如果你不到15岁8个月零三天的话,请略过这篇介绍文字。”在介绍法国的时候,作者问了一个脑筋急转弯:“有个小男孩从没上过学,也没上过法语课,却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这是为什么呢?哈哈,因为他是法国人啊!”

读了这本书,我仿佛跟着希利尔环游了地球一圈一样,懂得了很多事情。你见过五颜六色的大峡谷吗?你知道海绵是可以采摘的吗?你听过瑞士英雄威廉。泰尔从儿子头上射苹果的故事吗?如果你对这些一无所知,那么就去看看《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吧!在这里,希利尔把这些事情作了详细的介绍。

难忘那本书篇六

黄金屋太奢侈,颜如玉太高贵,庸俗的我只想要你的灵魂,平凡的我只想要你的精神。

――题记。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便喜欢上了《格言》,它教会了我知识,启迪了我智慧,指明了我人生的道路,告诉了我人生的道理。

其中,这么多期格言下来,我最喜爱的还是12月下期的这本书。

刚看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它首页的格言新说的题目就非常不同凡响:好钢用在刀背上。众所周知,俗语应该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但为什么用在刀背上呢?原来好钢用在刀刃上,其刀快一时;好钢用在刀背上,其刀快一世。越王勾践剑出土后仍能吹毛断发,轻易划开26张白纸,正在于它背后精湛的锻造技艺;“庖丁之刀”能“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正在于他每逢筋骨盘结处,总是“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从这些例子,我可以知道“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对《格言》这本书也越发依恋起来。

再如那些版面:口技、阅读中、掌上格言等版面都深化了我的文学修养,提高了语言智慧,《格言》这本书,也深深地令我感动。

清风朗月,品一杯香茗,持一本《格言》,遨游于人生的海洋,倘佯在智慧的殿堂,《格言》伴着心静如水的我,品味了读书之趣千千万,读书之乐万万千。

难忘那本书篇七

上周,夏老师抱来一大堆书,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又想要拿到它。

夏老师点了我的名,心想:“耶,我可以拿到书了”。同学们个个投来赞许的目光。我拿到的书名叫《王羲之》,书的主人叫曹艳东。我很喜欢它。封面上,王羲之有着长长的胡子,像小姑娘的马尾辫。头上戴着一顶蓝帽子,身穿绿长袍,手拿毛笔。我捧起书,立马看起来。

我看到馒头的启示这篇时,突然发现“蛮头”这个词,心想:“蛮头?满头是什么东东?怎么跟馒头很像?”哦,原来是诸葛亮再渡泸水的时候,孟获说要七七四十九颗人头来祭奠那些异乡鬼魂。诸葛亮有面粉做了七七四十九颗人头,放在了笼屉里蒸熟,所以诸葛亮给它们取名蛮头。后来因蛮头太恐怖,就被叫成了馒头。

回到家,我开心的跟妈妈说:“妈妈,妈妈我拿到了老师以前学生的书了。”

“不错,你看得懂吗?”妈妈问我。

我自豪的说:“放心,肯定看得懂!”

“那好。”妈妈看起来很放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

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想起你们给夏老师的书,再给我们。谢谢你曹艳冬,你们全班的奉献精神让我们学习。我以后也会留书,给以后的三(7)班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难忘那本书篇八

常常有人夸我“你的文章不错呢”,其实我并没有参加补习班什么的,全归功于老师的辅导以及——课外书。

使我爱上小说、图书的那本书(唉,这种关系有一点复杂)——淘气包马小跳之贪玩老爸。

那时我小学二年级,平时都是读一些带拼音的漫画,这可是我第一本无拼音的文字书啊!一打开书,我便被书中优美的语句深深的吸引住了。哈哈哈,太好笑了!真好玩,这是我最多的想法。书中有很多不会的字,只好按着自己想的音读,后来又去问妈妈,那时一本书,一周才能完。

后来,我爱上了这些文学小说,便没日没夜的读,从书中学到了许多生字和优美的语句,我便运用到作文中,使作文不再枯燥。

《贪玩老爸》这本精彩的书,使我真正认识到:一本好书能影响你的人生。

难忘那本书篇九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也是一本令人难忘的书。

书中主要写了一位老人主要靠钓鱼生活,但他84天出海没钓着鱼,在小男孩的帮助下,他准备再次出海。这次老人来到了大海深处。老人终于钓着了一条大鱼,但鱼太大太凶猛,与老人做对。老人顽强的跟鱼搏斗了三天三夜,终于以他乐观、坚持不懈的品质打败了大鱼。但老人的运气不是很好,他在回去的途中遇到了鲨鱼。筋疲力尽的老人依然与鲨鱼奋斗,但鲨鱼越来越多,把大鱼的肉吃了个金光,老人无奈的拖着大鱼的骨架回家。

小说一开始,就详细描写了老人和他的家境,废报纸做的床垫,破船帆做的被子写出了老人家里的寒酸,而老人却能在这上面熟睡写出了老人已经习惯和他工作后的劳累。老人总是能和小男孩聊不存在的东西,而且聊得津津乐道体现出了老人的乐观品质。作者用这些侧面描写出了老人许多品质特点,一个乐观。容易满足、身体硬朗的老人跃然纸上。

我很欣赏故事中的主人公——老人。他乐观,尽管八十多天没钓着鱼,但他仍然相信黑暗之后会迎来光明,在此出海,即使没钓着也不会灰心。他顽强,在左手发疼、背脊酸痛的情况下依然与大鱼作战。他容易满足,认为自己钓着大鱼,已经是上天的眷顾,打败大鱼,上天对自己太好了,鲨鱼是上帝给自己出的难题,理所当然。老人这么多可贵的品质,让我忍不住赞叹。难怪小男孩一直敬佩着老人,自愿为老人做事。

我们做人也应该学习老人,不为一点小事而沮丧,甚至放弃,应该继续努力,坚持做好,无论结果如何,你也已经尽力了,不会感到很遗憾。

这本可贵的书,蕴含着许多可贵的做人品质。真是一本令人难忘的书。

难忘那本书篇十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套书:《兽王》。这虽然是科幻小说,与课堂学习联系不大,但我深深迷上了这套书!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新人类孩子在瘟疫中被救出后,成长为一名强大的新人类的故事。新人类天生在体中就有一种名叫“暗能量”的能量,这种能量越强大,自然就越厉害!

・这本书如此吸引我是因为书中既有亲情,又有友情、兄弟间的同生共死;令人伤感的`情节,火爆的打斗场面,内容充实・・・・・・自从在同学那看到了第一册,就迷上了,将后面十几册给买了下来。主人与宠兽之间的感情令我羡慕不已,真希望自己也能获得一只!

・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推荐大家看一看,真的,你们会迷上它的!

难忘那本书篇十一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本我喜欢的书,这本书叫《爱心树》,作者是谢尔/希尔弗斯坦,这本书是我妈妈给我买的。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朋友和一棵大树的故事。从前,小朋友笑的时候和这棵大树的关系很好,常常跟着大树玩捉迷藏等等游戏。有的时候小朋友吃大树上的苹果,有的时候在大树的树枝上荡秋千,有的时候采集书也给自己做一个漂亮的王冠。可是长大以后小朋友没有以前活泼了,所以男孩儿不再采集树叶、荡秋千、吃苹果了。到了以后小男孩就不再和大树玩了,大树每跟小男孩玩一次,小男孩就提出一个要求,最后大树只剩下一个老树墩了。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觉这棵大树太好了,竟然能为那个小男孩抛弃一切,多好的大树呀!而我觉得哪个小男孩长大以后什么都要依靠大树,没有一点自理能力,房子、船都是那棵大树给的。而妈妈却觉得真好相反,大树不好,是它把小男孩娇惯的,所以小男孩没有自理能力。小男孩并没有犯什么错误。我总是认为我的想法是对的,可是听了妈妈这么一说,我的想法有些改变,但是,我绝对支持我自己的想法。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经过我的介绍,你们喜欢了吗?

难忘那本书篇十二

我看过一本书,其中的故事让我十分感动。那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有一女孩儿她叫小丽莎,她从小到大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当上电视台的主持人,而且从没改变过。

终于,她在一个电视台上出类拔萃,击败了所有对手。马上就要面对第五关:面对大众评审,最终当上主持人。丽莎由于不漂亮,所以评审说:“你应该知道,女主持人一出场就是要衬托男主持人的。”丽莎坚定的说:“是,我虽然不漂亮,还家庭背景不好,可是主持人靠的不是这些对吗?靠的应该是自己有方法,有聪明的'头脑。”评审一听把丽莎录取了。

最后,丽莎成为了大家最喜欢的主持人这一。

看了这个故事,还让我想起了:著名文学家鲁迅弃医从文,用笔唤醒沉睡的中国;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的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著名残疾人作家张海迪;他们都实现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相信你们也感同深受吧!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呢?

难忘那本书篇十三

《雪莱诗选》这本书,是我一年前买的,它有一厘米多厚,上下比中、小学里的教科书略长点,银灰色的封面上没有花花绿绿的图案点缀,惟一可见的是正上方的四个正楷大字“雪莱诗选”,从左到右地排列,显得整齐而庄重。字用一个深咖啡底色,外镶金边的矩形框着,整个封面淡雅而醒目。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揭开扉页,是一张黑白照片,这是英国大诗人雪莱的雕像,敞开的宽大衣领,卷曲的头发,深邃的双目透出坚毅、执着的光芒——多么传神的一尊雕像!

这本书选载了雪莱短短一生中的精彩诗篇近一百首,并按时间顺序分为“少作”、“早期”等几大部分,很是有条理。各首诗中的难懂处亦可在当页正文下找到清晰的注释。

这本书几乎提取了雪莱众多诗篇中的全部精华,其中包括那很多人知晓、熟诵的《云雀歌》、《西风颂》,以及充满了战斗激情的《爱尔兰人之歌》,优美而深情的《含羞草》、《音乐》,满含讽刺、愤慨的《致大法宫》……每一首诗无不令人回味。

通过书中选编的这些诗,可以了解雪莱诗歌的独特风格:清新、真挚,充满了对大自然与崇高精神美的深情赞颂,以及对当时专制、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和人类社会光明前景的预言。在这些涛中,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村、田原,神秘幽寂的森林深处,星光下波涛翻滚的大海……也可以目睹那金鼓喧天的战场上,战士英勇卫国的悲壮情景……这些诗,无不是诗人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品味而得的。

书的最后几页是“雪莱年表”和译者的后记。“雪莱年表”以时间为序,列举了雪莱从出生到逝世的一系列史实,它将使读者对当时的一些情况和社会背景有个大体的了解,并有助于体会诗人创作时的真情实感,对雪莱的这些诗能够有更正确、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的翻译者是江枫。他为这本书的编译、校对等工作曾付出了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译后记中,他提出了对译诗的一些看法,同时表达了对诗人雪莱的无限崇敬、热爱之情。文才横滋的诗人、认真负责的编译人,使这本书博得了我的真心赞誉。

难忘那本书篇十四

上周,夏老师抱来一大堆书,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又想要拿到它。

夏老师点了我的名,心想:“耶,我可以拿到书了”。同学们个个投来赞许的目光。我拿到的书名叫《王羲之》,书的主人叫曹艳东。我很喜欢它。封面上,王羲之有着长长的胡子,像小姑娘的马尾辫。头上戴着一顶蓝帽子,身穿绿长袍,手拿毛笔。我捧起书,立马看起来。

我看到馒头的启示这篇时,突然发现“蛮头”这个词,心想:“蛮头?满头是什么东东?怎么跟馒头很像?”哦,原来是诸葛亮再渡泸水的时候,孟获说要七七四十九颗人头来祭奠那些异乡鬼魂。诸葛亮有面粉做了七七四十九颗人头,放在了笼屉里蒸熟,所以诸葛亮给它们取名蛮头。后来因蛮头太恐怖,就被叫成了馒头。

回到家,我开心的跟妈妈说:“妈妈,妈妈我拿到了老师以前学生的书了。”

“不错,你看得懂吗?”妈妈问我。

我自豪的说:“放心,肯定看得懂!”

“那好。”妈妈看起来很放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

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想起你们给夏老师的书,再给我们。谢谢你曹艳冬,你们全班的奉献精神让我们学习。我以后也会留书,给以后的三(7)班读。

难忘那本书篇十五

在一个一陽一光明媚,万里无云的午后,我读了一本令我印象深刻,让我对大自然有了更新认识的书,那就是——《森林报春》。

整册《森林报》一共有四本,分别描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森林里发生的故事与周围美丽的景色。正是读了《森林报春》后,让我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一口气看完了其余的三本。

《森林报》的作者是一位1894年2月11日出生的苏联儿童文学作家。他名叫比安基,在科学考察、旅行、狩猎及与护林员、老猎人的一交一往中留心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生物,积累了大量素材。终于《森林报》在1924年问世,《森林报》是他正式走上文学道路的标志。

翻开《森林报春》的目录,首先看见它依次记述了春天的一月、二月和三月,分别为苏醒月,候鸟回乡和歌舞月。这本书用模仿期刊的形式,讲述了春天里的故事与景致,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使我充满了对春天森林的无限憧憬和遐想,把我带入了一个神奇的森林王国。

现在,让我来说说书里一些有趣的事情吧。你知道森林里一些动物是怎么伪装自己的吗?冬季,在白茫茫的雪地里,你不会很快发现白色的雪兔和山鹑。可是春天天气转暖,冰雪消融,许多地方露出了土地,这些动物该怎么办呢?别担心,它们把一毛一褪了,换了颜色。雪兔全身变成了灰色,山鹑把许多白色羽一毛一脱了,在那里长出了带黑色条纹的棕色和铁锈色的新羽一毛一。现在雪兔和山鹑就不那么容易被发现了:它们穿上了伪装。

不要认为在春天天气就不会寒冷了。在外贝加尔草原,一群黄羊已启程向南行动。最初的解冻天气对它们来说真是大难临头的日子。白天在底下融化的积雪到严寒的夜晚变成了冰。整个平坦的草原到处都成了溜冰场。黄羊光滑的骨质蹄子在冰上打滑,如同走在镜子上一样,四腿向各方滑去。在春季结薄冰的天气里,不知会有多少黄羊命丧于狼和其它猛兽之口。

在神奇的森林王国里,林中万物按大自然的规律四季一交一替,繁衍生息。每年都有春天,然而每一年的春天都是新的,无论你生活多少年,你都不可能看见两个相同的春天。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森林里的许多奇闻趣事,更让我懂得了许多的知识与道理。

难忘那本书篇十六

在我脑海里,我读过许多读书,但是有一本书让我至今难忘,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光辉的旗帜》。

这本书把新中国的成立比作黑暗中闪过一道光明,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燃起了希望的火炬。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中国共产党就肩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他们历经波折,用鲜血和生命,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全国胜利,书写下中国历史最光辉的一页。1949年,一个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在这本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是第六课:向抗日救亡英雄致敬。抗日英雄指的是,从1931年刻骨铭心的“九一八”,一直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中,为民族大义与救亡的真理,前仆后继,英勇杀敌,无私奉献的人。

这课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王珠的小男孩,他是抗日战争中儿童团的团长。1943年夏天的一个上午,敌人又来扫荡,当时他在村头的山上观察敌情。他发现敌人后迅速扳倒消息树,敲响铜锣,大喊“鬼子来了”。得到消息后,乡亲们在民兵的掩护下开始转移。敌人包围了过来,为了拖住敌人,王珠没有跑。敌人逼他说出八路在哪儿,村里的粮食在哪儿。他说:“跟我来”。不一会儿他就把敌人引到村外埋有地雷的一片萝卜地里,当场炸死了两个鬼子。气急败坏的敌人残忍地用刺刀挑开了他的胸膛。后来,为了纪念王珠,儿童的团员们在那片地里在了许多树。现在那些树,都已经长得很高了。

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学习王珠的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40613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