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教案小班(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0 06:15:18
爬山教案小班(模板14篇)
时间:2023-12-10 06:15:18     小编:笔舞

教案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工具,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确保教学效果的评估。范文中展示了合理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爬山教案小班篇一

左手伸出食指扮演“小猴子”,右手张开虎口扮演“鳄鱼”

[1—2]小节:歌词:一只猴子在荡秋千。

动作建议:左手食指做摇晃动作,右手张开虎口不动。

[3-4]小节:歌词:嘲笑鳄鱼被水淹。

动作建议:跟着节奏朝着“鳄鱼”弯曲左手食指。

[5-6]小节:歌词:鳄鱼听了很生气。

动作建议:右手虎口做大力晃动作,左手食指做抖动动作。

[7-8]小节:歌词:“啊呜”一声抓住你。

动作建议:右手虎口包住左手食指。

教师扮演“鳄鱼”,幼儿与家长扮演“猴子”,边唱歌边游戏。

[1-2]小节:小猴子与猴妈妈随乐自由律动,鳄鱼在鳄鱼岛里走动。

[3-4]小节:猴子朝着鳄鱼自由做造型。

[5-6]小节:鳄鱼张开大嘴巴快步追赶猴子。

[7-8]小节:猴子要在唱到“啊呜”时跳进“安全岛”躲避鳄鱼,一大一小躲进一个呼啦图。

1.感受歌曲旋律,能跟随音乐边唱边做简单的手指律动。

2.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第四句(第七小节)的第一拍重音,并能在此重音处做出“抓和闪躲”的动作。

3.乐意参与游戏,在亲子游戏中享受亲子互动的愉悦。遵守游戏规则,听到歌曲第四句(第七小节)的第一拍重音时马上跳进呼啦圈。

物质准备。

1地垫21张(分两种颜色间隔摆放)幼儿10名与家长10名国坐半圆,幼儿坐在家长的右手边。

2.钢琴、音频播放器、音频《三只猴子》。

3.小猴子和大鳄鱼手偶各1、大树造型1个、大呼啦圈10个。

经验准备:熟悉《鳄鱼与猴子)的歌词内容,理解什么叫做“嘲笑”。

一、进场。

猴子妈妈拉着小猴子一个跟一个走进活动室,围成半圆而坐。

二、感受歌曲旋律,随乐演唱。

1.教师出示鳄鱼和小猴子手偶,边演示手偶边随乐讲故事。

2.教师在钢琴伴奏下边演示手偶边有节奏地进行歌词读白,幼儿和家长跟随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教师边演示手偶边范唱歌曲,幼儿与家长倾听。

4.教师边做手指律动边唱歌,幼儿与家长跟唱。

三、教师与幼儿、家长分角色玩手指游戏“鳄鱼与猴子”,感受歌曲第四句第一拍重音。

1.全体幼儿和家长扮演猴子,教师扮演鳄鱼,在听到教师唱“啊呜”时,幼儿和家长要把手指藏到背后。

2.数师与幼儿、家长交换角色再次游戏,在听到教师唱“啊呜”时,幼儿与家长做“咬”的动作。

四、亲子分角色玩手指游戏“鳄鱼与猴子”,进一步感受歌曲第四句第一拍重音。

1.幼儿和家长商量分配鳄鱼和猴子的角色,进行亲子手指游戏。

2.交换角色再次进行亲子手指游戏。

五、亲子游戏“鳄鱼岛”

1.出示道具(10个呼啦圈散点摆放),邀请配班老师示范游戏玩法。

2.全体幼儿和家长扮演猴子,配班老师扮演鳄鱼,跟随音乐游戏,猴子要在唱到“啊呜”时跳进“安全岛”(呼啦圈)躲避鳄鱼。

3.增加游戏难度,减少两个“安全岛”(呼啦圈)再次进行游戏。

4.家长3或4人为一组拉手围圈蹲下,搭成“安全岛”,幼儿跟随教师扮演小猴子进行游戏在“啊呜”时进家长们搭好的“安全岛”躲避鳄鱼。

六、教师引导“嘲笑别人是不对的行为”,“猴子”与“鳄鱼”成为好朋友,一起唱着歌离开活动室。

爬山教案小班篇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快慢,尝试用踮脚尖及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走路。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大灰狼头饰。

教学过程:

一、感受乐曲,用身体动作、语音表现节奏。

1、t:山脚下住着两只羊,一只老羊,一只小羊(图片),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老羊和小羊要和我们玩个游戏“听音乐爬山”(听音乐,手指腿上爬行)。

提问:

1)、刚才爬山的两段音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2)、你觉得快的音乐像谁在走路,慢的呢?

2、t:原来老羊、小羊爬山的速度不一样,我们再来爬一次(手指爬行,加语音:(小羊)的笃、(大羊)踢托。)。

二、尝试用踮脚尖走,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走路。

1、t:山坡上长满了绿绿的、嫩嫩的青草,我们和老羊小羊一起去玩吧。(师带幼儿听音乐踮脚尖走、弓箭步走)。

2、t:刚才我看到有只小羊走得可神气了,我们请他表演一下。

点评:看!这只小羊走路时身体直直的,踮起脚尖轻轻、快快地走的,真棒!你会吗?我们一起来学学。

3、t:谁来学学老羊走,请两名幼儿示范,你喜欢哪只羊走路的样子?

师示范:老羊走路可有力了,跨一步,再跨一步,前面的腿弯弯的.,后面的腿直直的。我们也来学学老羊走吧。

4、t:现在老羊小羊要来找好朋友,谁会听音乐走,走得对,老羊和小羊就和他做好朋友。

三、游戏,进一步巩固步伐。

t:两只羊每天都上山下山去吃草,非常快乐。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大灰狼,老羊小羊会怎样保护自己呢?如果你们听到大灰狼的声音,可要逃回家,千万别让大灰狼抓到哦。老羊小羊上山吃草吧!

提示语:小羊上山啦,山上那么多草,吃个饱吧!

老羊上山啦,快来一起吃草,真呀真高兴!

(提醒幼儿找一个空地方玩游戏。)。

四、结束:时间不早了,老羊小羊快下山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充分突出以幼儿为主体,努力把握“玩中学”的度,注重多观察、少干预,让他们在游戏、体验、操作中获取新知,充分表现自己。

爬山教案小班篇三

1.初步理解画面内容,尝试猜测故事中的有趣情节。

2.乐意和同伴一起倾听故事。

幼儿人手一本绘本,兔子手偶。

一、出示手偶,引起幼儿兴趣。

t:看,谁来了?我们跟小兔子来打打招呼吧。

今天,小兔子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叫《兔子兔子爬山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集体阅读。

1、出示ppt2。

我们一起看看兔子在干什么?爬的是什么样的山?(逐页阅读)。

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中出现的绿色部分,让幼儿大胆猜测:小兔子是在小朋友的身上爬山呢!

我们也和小兔子一起来爬山吧。(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2、出示ppt4。

兔子大口大口吃草喽!咦,草为什么是黑色的呀?

引导幼儿观察宝宝头发的颜色,让幼儿大胆猜测说出:小兔子吃的不是草,是小朋友的头发。(同样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3、出示ppt6—7。

兔子兔子下山喽,跳跳跳,真软!小兔子为什么觉得这座山很软呀?(幼儿摸摸自己的肚皮,体验软软的感觉。)。

4、出示ppt8—9。

兔子兔子回家喽,怎么有块大石头?大石头会是什么呢?(哈哈,原来是宝宝的小脚丫呀!鼓励幼儿互动)。

5、出示ppt10。

三、完整欣赏。

小朋友,看!来了许多小兔子(出示指环兔),让我们带着指环兔,一边玩玩,一边完整讲述故事。

四、游戏活动。

爬山教案小班篇四

晨间活动时,孩子们老爱跳,跳过一个格子,跳过一个障碍物,都显得十分的高兴,每次玩完平衡木时也总有一些孩子在跳,而有一部分孩子呢,则在旁边观看,让他们也去跳,他们说什么也不高兴,怕摔着,怕拌着,而且我发现这些孩子在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也总是很胆小,遇到困难总是哭,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1、引导幼儿初步练习单脚跨跳高15——20厘米的障碍物。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不怕困难、敢于尝试的品质。

1、小椅子8张,牛皮筋4根(系彩色小花)。

2、录音带《小猴子》。

3、场地布置。

一、开始部分。

1.幼儿一个一个跟着走,听音乐走成圆圈做操。

2.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动作。

(1)“伸伸臂”除了向前伸,还可以朝哪个方向伸?(侧平举、上举、一前一后举)。

(2)“弯弯腰”的动作呢?(向两侧弯腰、向后弯腰)。

(3)还可以怎样“踢踢腿”呢?(前踢、后踢、侧踢)。

(4)“蹦蹦跳”可以怎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单脚、双脚跳)。

3.边听音乐边把创编的动作加进去,鼓励幼儿与别人做的不一样。

二、基本部分。

1.幼儿站成一列横队学习“单脚跨跳”的动作。

(1)师:今天,老师来当猴妈妈,你们来做小猴子,我们一起学习轻轻跳过小花丛的本领,好吗?你们先仔细看妈妈是怎么跳的:一只脚先轻轻跨过小花,另一只脚再轻轻的跨过去,注意千万别踩到小花身上。

(2)师:下面妈妈请几只勇敢的小猴子来尝试练习这个本领。

(3)幼儿集体练习,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勇敢尝试。

(4)播音乐,幼儿有节奏的跨跳,增强联系的趣味性。

2.游戏:小猴摘桃。

(1)刚才你们跟妈妈学习了轻轻跳过小花丛的本领,现在妈妈就要带你们去果园摘桃子了,果园里有四排小花一排比一排高,其中靠近桃树的那排长的最高。你们只有轻轻跨过这四排小花,才能吃到甜甜的桃子。

(2)请1——2名幼儿示范摘桃子的动作。

(3)全体幼儿练习、游戏。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吃到了甜甜的大桃子,高兴吗?和妈妈一起来跳个欢乐舞吧。

爬山教案小班篇五

目标:

1、对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认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准备:

房子、胶水、红、黄、蓝、绿4种不同颜色的门和窗若干。

过程:

1、带幼儿到颜色王国去玩玩。

(1)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4种不同颜色。

(2)进一步认识4种不同的颜色。

2、游戏:找朋友。

(1)介绍游戏规则。

(2)让幼儿为颜色宝宝找朋友。

3、幼儿操作活动:颜色匹配。

(1)为房子装上相同的颜色的门和窗。

(2)幼儿活动讲评。

4、为教室外面的颜色宝宝找家,结束活动。

反思:

以幼儿身边喜爱的各种颜色为主要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听、说、做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从而陶冶了幼儿美的情操,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活动中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爬山教案小班篇六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反复读课文,结合挂图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一、自读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2、检查反馈:

(1)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2)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脚的?

脚的样子、脚的形状、脚的颜色

(4)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快快学习第四自然段。

3、学生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分组学习第四自然段,比一比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哪一些学生学得更快、更好。

(1)找出写爬山虎爬的句子来;(2)找出表示爬的动词;(3)自己试着演示爬的过程。

4、检查提问: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什么?

(1)指名演示爬,问: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你们想知道爬山虎究竟是怎么爬的吗?

(2)学生找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

(3)提问:爬山虎是不是只往上爬?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结: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往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看”。

过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怎么样呢?

5、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

6、检查反馈: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从“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了灰色”知道脚与墙有着密切的关系。

(2)提问: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3)总结提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7、试背2、3、4自然段。

二、拓展迁移运用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样子:像……像……

颜色:嫩红

触——巴——拉、贴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选做【创造实践】: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爬山教案小班篇七

1、感受故事中小兔的心理,自己尝试独立地做事。

2、理解故事内容,能体会小兔子和大兔子不同的感受。

3、认读字词:刮风、树叶、窗户。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1、幼儿准备。

小字卡(3-8)。

2、教师准备。

大图书、大字卡(3-8)、大头饰(3-8)。

一、导入。

2、幼儿展开想象大胆表述。

二、大图书阅读。

2、教师带领幼儿集体阅读大图书,学习理解故事内容。

3、教师提问。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小兔子和大兔子在干什么?

(2)、小兔子又听到了什么声音?教师再次给幼儿听录音,教师出示大字卡“树枝”“窗户”幼儿认读。

(3)、小兔子睡着了吗?为什么?大兔子用了什么办法让小兔子睡觉?

(4)、最后小兔子睡着了吗?你觉得小兔子是为什么睡不着?

4、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5、教师让幼儿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游戏活动。

游戏:说一说。

1、教师发给幼儿人手一份字卡。

2、幼儿拿出小字卡跟老师一起认读字卡。(教师从中任意抽出字卡,让幼儿认读,并从小字卡中找出一样的字卡)。

3、游戏变化延伸:(看谁最快)。教师喊口令123快速抽出字卡,幼儿看后快速找出一样的字卡待幼儿都找对后全体幼儿一起认读。

四、活动结束。

幼儿有序将字卡整齐的放入袋子。

分级阅读的故事各具特色,小朋友们都很喜爱。在本次活动中小朋友们也是兴趣高昂能积极配合教师。能学会倾听故事发现故事。并能大胆有感情的复述故事。为了能让幼儿更容易的记住字词,我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认字活动,小孩学起来开心也很容易记住。并且效果相当不错。不足的是,有个别幼儿由于性格原因不能大胆表述导致于在语言表达方面不能很好的发展。

爬山教案小班篇八

幼儿能根据指令变化手指动作,锻炼小手的灵活性与快速反应能力。

小猴子图片

一、激发兴趣

1、谁来了?(出示小猴子图片)

2、伸出小手和小猴一起做游戏。比一比谁找到的朋友最最多好吗?

二、游戏玩法

小猴子爬山坡(幼儿伸出小手,用食指与中指扮演小猴子,从自己的小脚背开始往上爬山坡。)

爬到膝盖等一等(手指在幼儿膝盖上停顿并轻挠。)

爬到腰上扭一扭(双手叉腰,并扭动身体。)

爬到肩膀停一停(手指在幼儿膝盖上停顿并轻挠。)

爬到耳朵听一听五个兄弟爬上山(手指在幼儿耳朵上停顿并轻拉耳朵。)

爬到头顶转一圈(手指在幼儿头顶上做走路动作。)

叽里咕噜滚下来(从幼儿头顶开始从上往下挠)

游戏重复进行。

三、观察指导重点。

1、幼儿能否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幼儿能否积极得参与集体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爬山教案小班篇九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3、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爬山教案小班篇十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 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提出质疑。

1、出示挂图:爬山虎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爬山虎

1、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小结过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写得美?你喜欢哪些句子?

4、老师指导读出美感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

5、拓展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这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1、读生字词

2、注意易错的字

爬山教案小班篇十一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学习第三段(8、9)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22、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会认魅、绅、辰等3个生字,会写魅、丐、牌、绅、衷、辰等6个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语言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义

(音)魅、漆、绅

(形)魅、牌、衷、添、陶、醉、漆、辰、丐、绅

(义)繁华形容兴旺热闹的城镇或街市。

褴褛形容衣服破破烂烂。

陶醉着了迷,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良辰美景天气好风景美。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的力量。

无动于衷不理睬,毫不关心,不动一点感情。

2、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三、读熟课文。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

2、再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

5、自读自查。

四、默读课文,质疑。

五、小组讨论,归纳疑问。

六、全班讨论,归纳疑问。

(为什么添上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读课题,说说你对魅力的理解。

3、说说生活中你觉得有什么很有魅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语言的魅力。以课题为突破口,理解体会魅力的意思,激发学习课文兴趣。为什么诗人让彼浩勒添上的那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弄清这个问题。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回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具体在这篇课文中有魅力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

2、再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诗人让彼洁勒加上那几个字前后,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重点词句全班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木牌内容变化前后行人的态度、失明老人的感受所发生的变化,来体会加上这几个字的巨大作用。体会有魅力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激发探求魅力所在之处的好奇心。)

3、细读课文,重点研究第六自然段:

(1)自学思考:诗人让彼洁勒加上的那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学、小组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3、寓言两则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懂得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的道理。

2、能读、写、默本则寓言中的生字。理解滥竽充数、邯郸学步等词语意思。

3、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加上适当的想象复述寓言,培养学生想象,复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2、想象、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滥竽充数》

教学过程:

、引入课文,出示课题:

1、(出示竽)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课《寓言三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读课题

3、快速阅读,在文中划出一句解释滥竽充数这个词的句子。

4、交流。

5、全班齐读这句话。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理解词义。

(2)思考:《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

(1)请4个同学分别读四小节。

(2)交流故事。

三、学习课文,提出问题:

1、读了课文以后,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学生质疑。

3、师归纳出示:

(1)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要参加吹竽队充数?

(2)南郭先生怎样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4、小组讨论问题。

四、交流思考题:

问题1:

1、指名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板书:300人一齐吹

2、指导朗读。问题2:

1、指名交流:

2、出示:

比较:

(1)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a:读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区别在哪里?

b:那么,哪一个词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队伍里充数的?

c:他这样装的目的是什么呢?

e)指导朗读:个别读、全班读。

3、过渡: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后来为什么要逃走呢?

问题3:

1、指名回答。

2、看图:你们看,他逃走时是偷偷地

3、仔细观察一下图,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样子,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情,用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开头,说一段话。

4、交流。

5、师归纳。

五、寓意:

1、学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出示寓意: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欺骗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六、复述课文:

谁能看着板书,加上刚才我们的想象说话,把课文复述一下。

七、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寓言《滥竽充数》,谁来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邯郸学步》

3、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一读,想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讲故事。

三、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疑问?

(1)这人为什么要学走路?

(2)这样学走路有必要吗?

2、解释词语:优雅、一扭一摆。

3、对这一扭一摆的走路动作,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你说他做得对吗?

5、他学了几天后,有什么结果?他又做了哪些决定?

7、现在,你认为他对吗?为什么?

8、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9、同桌交流。

四、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五、作业。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有机可乘:齐宣王300个一起吹

滥竽充数装腔作势:没出什么事

真相暴露:齐泯王喜欢听独奏

嫌姿势不好看

学邯郸人走路

邯郸学步忘原来的走机械(要不得)

仿抬胯摆扭

爬走法全忘掉

24

米芾学书

教学目的: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的:

1、通过形近字的学习和积累,熟练掌握汉字知识。

2、通过读读背背,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3、让学生了解说话、语言的的艺术。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能力和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能说会道应该怎么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和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

2、认真读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学生反馈学习情况。

5、出示板有多义字的句子。

6、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1)相互校对,反馈学习情况。

(2)出示课外联系题目。

这次的旅游,我们家花了很多钱。

奶奶的头发花白了。

这朵花真好看。

(3)学习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二、积少成多读读背背友谊格言。

1、出示句子。

2、全班齐读,同桌相互抽查,熟读成诵。

3、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有关友谊的格言。

4、全班评价,看谁收集的资料最好。

三、总结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读读你喜欢的关于友谊的格言。

四、布置作业。

背诵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和能说会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并默写友谊格言。

二、阅读平台《我向奶奶学语言》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告诉我们什么?

4、自读短文,每个自然段都在讲些什么?

第一段:写我学了不少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

第二段:介绍了我自认为文化水平比奶奶高,语言一定比奶奶好。

第三段:写奶奶说的杨柳爆青让我觉得奶奶的词用得准,用得好。

第四段:写了奶奶说的句子,让我觉得奶奶的语言用得生动。

第五段:我有新发现。

5、你喜欢奶奶的语言吗?

6、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对大家说的吗?

三、能说会道应该怎么办。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比是否讲清晰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具体要求:

(1)说说你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一件事,请同学帮你想想办法。

(2)大家交流一下,当自己受到委屈或者别人受到委屈时,应该怎么办?

(3)大家评一评,那些同学的想法有趣又讲得好。

爬山教案小班篇十二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是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的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的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 、 。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一、了解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如何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如何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如何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如何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爬山教案小班篇十三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生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2至第4自然段。

过程、方法

用读读画画说说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说明白的.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准备爬山虎图片

一、 创设条件 激发兴趣师:

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爬山虎实物,进行观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对爬山虎了解多少?可以给大家深入介绍一下。(教师指出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爬山虎的脚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愿意站起来朗读吗?用比一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站起来分段朗读课文。

3还想读吗?这次我们拿起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着自己概括一下写在旁边。

(二)细读感悟

1、同学们通过默读课文,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不想去看看那些可爱的爬山虎?来我们一起欣赏。(放录像)。

2、喜欢爬山虎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3、下面我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深入学习,看谁收获最大。(学生分组活动,喜欢相同部分的在一起学习)

(1)喜欢爬山虎的叶子的同学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叶子的美展示出来。

(2)想研究爬山虎的脚的同学可以画一画的学习方法。

(3)想研究爬山虎会爬墙的秘密的同学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的学习方法。

4、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吗?

(1)当学生交流叶子部分时:

a请他给同学们读一遍。(课件出示叶子画面)学生评价。

b交流: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c指导朗读:爬山虎的叶子绿得如此新鲜,排列如此均匀,不仅静止的时候很美,动起来就更美了。请看(课件演示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段?指名读。评价。

(2)哪位同学画出了爬山虎的脚?愿意展示一下吗?

a一生展示自己的画。

b请同学们读一遍第三自然段,对照课文的描写评一评他画得怎么样。

(3)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呢?谁来为大家揭开这个秘密?

a一生读第四自然段

b哪位同学能够一边介绍一边用手代替爬山虎的脚表演一下?

c自读第四自然段,用笔全圈出作者用了哪几个表示动作的词?

d边读课文,边用手在桌子上做做这几个动作,体会体会。

(三)学生质疑课件演示爬山虎的脚是怎能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交流收获,课堂评价: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会让你有无穷无尽的收获。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孩子。

1、积累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段.

2、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巩固练习

1、自学生字词。

2、指导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1、本课教学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写写等。拓展练习 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写一写。

2、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否则会流于形式,学无所获。

爬山教案小班篇十四

课前谈话: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什么来了?

生:爬山虎

师:出示图片,猜一猜

生……

师:大人小孩儿?

生:大人。

师:到底是哪个大人啊?

生:孙老师。

师:这就是我,我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

(出示录像)

师:我们在课间游戏呢。

(出示小学生的画面,让老师当大使)

(有个小学生介绍北京小吃)

师:南昌有什么好吃的?

生……

生:小小旅行家,北京有长城

生:黄山

介绍学校

师:出示校园一角,板书爬山虎,对叶圣陶有什么了解吗?

生:童话作家。

上课。

(齐读课题)

师:绿绿的充满生机,再读课题。

师:想知道这篇文章里写了什么吗?那就打开课文来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大约5分钟)

师:谁坐好了就说明已经读完了。

(生继续读)

师:孙老师认为你们读得特别认真,再读读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读得特棒。

(出示词语卡: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生读

生:(读)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师:春风拂面,轻轻的拂过,再读一遍。

(生读)

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样的?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学生读

(出示:曲线的“曲”“曲”两个字音的释义选项。)

师:选哪一种解释。

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出示:两组句子。

师: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

生:叶圣陶 肖复兴

师:肖复兴是一位作家,当时还是一个中学生,和你们差不多。

师:《爬山虎的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带有爬山虎,那篇是写植物的,这篇还是吗?

师:这篇课文是写哪两件事?在哪里可以分为两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

师:可以交流交流。

生:1—5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文章,

师:我们简单的概括,修改文章,修改作文可以吗?

生:6—10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师:概括一下。

生:邀请做客。

师:大家跟他意见一样吗?

师:看课文的第一部分,自学这部分,一会儿交流。用笔画一画,一会儿出声的读一读划的句子。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学)

师:出声的读读你划的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看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出示句子:翻到我的那篇……)

师:你从哪里看到的?

生:密密麻麻

师:“密密麻麻”什么样啊?看看叶老先生修改的。

(出示修改的文章的图片)

师:我们应该怎样画曲线直线啊,你自己读一读。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生读)

师:听到你的读,我仿佛看到“密密麻麻”。

生:从一张画像,一幅画像,我体会到用词的准确。

师:有什么不同呢?一起体会体会。

生:“幅”字用在画像上就更准确了。

师:我们平时说一幅画像,这样用字就更准确了。

板书

师:叶老先生曾经说过,你们再看看叶老的修改,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了一大段话……)

(出示:怎么你把包……)

师:要想写好,注意什么?

(生说)

师:删改前的字和删改后的字有什么不一样啊?自己读读,试一试

生:书皮换成包书纸更确切了。

师:你用的是课本上的话。

师:叶老这个大作家为我这个初中生修改,你感受到什么?

生:认真

师:谁能在课文中找到呢?

(生读文中句子)

师:我感到这春风不仅吹到脸上了,还吹到心里了,应该怎么读啊?自己试试。

(生读)

师:这篇文章一千五百字,可是修改了一百多处呢,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读)

(出示修改文字)

师:配乐,叶老是教育部副部长……可忙了,但是还为我这样的学生修改文章,读——

(生读)

师:当时的叶老已经七十多岁了,牵挂着我们的成长,所以——

(生读)

师: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仅仅是一个认真的老人吗?

生:温柔

生:慈祥

师:叶老是一位教育家。

生:给我们关爱。

师:给予每一个学生关爱。

师:叶老后面还写了一段评语。不仅告诉肖复兴,还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的?

(生读)

师:怎样写好作文?

生:具体事实。

师:看第二句话,还有什么具体要求吗?写好作文——

(生读句子)

师:你读出什么来了?

生:在这件事上深受感动。

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师:修改了一百多处呢?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提出来)

师:快读读第五自然段。

生:那段简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好作文的信心。

(板书)

师:走上了文学之路,成了一位大作家。他不能忘记,我们也跟随他一起,

出示: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

生填写内容,汇报。

出示:句子

师:读前面的句子,生读。

师:今天我们感受到叶老的平和,也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一下学习卡片上的话,看看怎么修改啊?(下课铃响)

(学生修改)

师:用上这两个修改符号。能说说怎么修改吗?

生回答。

师:还有其他地方吗?

生回答。

师:看到课题……

下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3481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