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探母读后感(专业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0 04:05:07
陈毅探母读后感(专业16篇)
时间:2023-12-10 04:05:07     小编:曼珠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主题及个人感受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一种文体。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书中的思想和情感,提升阅读的价值和体验。读完一本好书后,我想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读后感是表达自己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理解与思考,也是一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方式。写一篇令人称道的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营造共鸣的手法?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书写自己的读后感。读后感是一个人与书本的互动和思辨过程,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读内容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读后感范文吧,相信它们会给我们带来灵感和启示。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象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深厚的感情,懂得在生活中要想陈毅那样尊敬和孝敬长辈。

2、句式练习:一……就……一边……一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了解陈毅)。

一、导入。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可补充介绍,陈毅1901年出生于四川乐至。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内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2年1月16日病逝。

陈毅不仅是个优秀的领导人,还是一个懂得尊敬孝顺长辈的人。

二、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陈毅探母。

1、师:揭示课题,这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探是什么意思?(探:探望,看望的意思)。

先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顺了,遇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渎情况:

母元故乡少今应该。

母亲元帅赶故乡看望细心询问病情洗衣服谈家常从小到大今天应该。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赶”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赶”字?

课文中这里用“赶”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在这里说明陈毅听说母亲病了,很着急,很想早些见到母亲。)。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陈毅好不容易赶到家,进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文中哪些词语表现出陈毅对母亲病情深深的关切?(“一……就”、“拉着……”、“细心的询问”)。

询问完母亲的病情后,他又干了什么事?齐读第二句话。(洗衣服,谈家常)。

这两件事是做完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不,同时做的)。

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谁会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3、学习最后一段。

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体现了他的孝心。母亲可感动了,听听他们之间在说什么?谁来读一读?(分角色)。

评:你认为这个同学扮演的这个母亲(陈毅)象不象?为什么?

从母亲(陈毅)的形象,语气及心情来引导读出角色说的话。抓重点词:

也……还……快别这么说不知道多少次应该的。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词。

母元故乡少今应该。

母亲元帅赶故乡看望细心询问病情洗衣服谈家常从小到大今天应该。

2、复习课文:

全班齐读。

分角色朗读。

背诵课文。

同桌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3、学习生字。

母:独体字,共5画,母亲,母校,母爱,父母。

元:上下结构,“二”+“儿”,共4画,单元,元年,元旦,元帅。

故:左右结构,“古”+“反文旁”,共9画,故事,典故,故乡,故土。

乡:独体字,共3画,故乡,同乡,乡村,乡土。注意和绞丝旁的区别。

少:上下结构,共4画,多少,减少,少许,少有。

今:上下结构,共4画,如今,今后,今天,今年。

应:半包围结构,共7画,应当,应该,应有尽有。

该:左右结构,共8画,应该,该地,该校。

课后拓展:找一找,说一说发生在你身边或者你知道的有关名人孝敬父母的事迹。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二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的字,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象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的字,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本文充满了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情感。教学时,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这种感情。

情感与态度: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准备:卡片,挂图。

教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重点难点:正确朗读,记住字形。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解题。

2、指3、名4、借助拼音拼读课题,5、用课文中的词语讲“探母”的意思。

7、过渡:这样一个伟人对自己的妈妈又是怎样的呢?

初读指导。

8、轻轻读课文,9、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10、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词语是写图上的内容的,11、把它们画出来读读。

1)写第一副插图的句子是:一进家门,2)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3)拉着她的手,4)细心地询问病情。

5)写第二副插图的句子是:他打来一盆水,6)一边洗衣服,7)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12、再次自由读课文,13、画出生字词,14、并想想意思。

2)指3)名4)拼读生字词。

5)有哪些生字词的意思已经懂了?同6)桌相互交流。

15、默读课文,16、给自然段标17、上序号。

1)用几个字给两副插图拟个题目。(第一副:询问病情。第二副:为母亲洗衣服2)。)。

3)想想各个自然段的大意。

作业。

18、读拼音,19、写词语。

20、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感悟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感情朗读。练习用“一边。。。一边。。。”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故乡母亲多少应该今天。

2、小黑板出示,3、口头填空:

1)()进家门,陈毅()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地()。

2)陈毅元帅()多岁了,还替母亲()。

3、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多()小()。

4、指5、名6、朗读课文。

精读训练。

7、出示练习题,8、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替母亲洗衣服是()的。

自由读课文,/试填试答,同桌互相交流。

师生评议。

9、教者:陈毅元帅是很孝顺母亲的,10、请画出课文中写陈毅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11、说说你为什么要画它。

交流。

指导朗读。

12、出示句子:陈毅一进家门,13、就来到母亲床前,14、拉着她的手,15、细心地询问病情。

指名读。

陈毅对妈妈是那么关心,一。。。就。。。,谁来读?

齐读。

出示句式,学生练说:“妈妈回家就。。。。。”

学生用“一。。。就。。。”说话。

16、继续自由读课文,17、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亲(),他是一位()。

作业。

18、练写生字:元少今母乡应该故。

19、用下列生字组词。

母()()故()()乡()()今()()。

3、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进行写字指导。

重点难点:掌握字形,认真书写。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1、读读,2、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学生口头造句后,教者讲用“一边。。。一边。。。”说话的基本要求:两件事必须同时进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字指导。

4、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看谁能够想到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方法。

5、指6、导写字。

7、学生描红。

作业。

8、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9、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陈毅与母亲之间真挚的感情。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1、图上画的人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板书:陈毅)。

2、师简介陈毅的生平。

3、板书课题。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出示生字词。

4、指导读好文中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你能读一读吗?

四、教学生字。

2、教学新偏旁。

3、自学生字笔顺。

4、反馈检查。

5、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记这些生字要注意什么?

6、指导写字。]。

7、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今写成令的错别字。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新词,体会陈毅与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挂图、小黑板。

1、认读生字词。

2、扩词。

1、指名读。

2、你感觉到陈毅元帅的心情是怎样?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3、抓住赶、看望等词指导朗读。

1、自读,边读边想:这段有几句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陈毅很孝敬他的'母亲?

2、指名读第1句话。

3、指名读第2句话。

1、师示范读。

2、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3、指名读陈毅说的话。

4、指导朗读。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陈毅元帅是个怎样的人?

对陈毅的人物事迹了解更多了,并且能够体贴父母,帮助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四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并会写。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2、学习生字词。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用课文中的词语讲“探母”的意思。

3、简介:陈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等职务。

(二)初读课文。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读读。

(1)写第一幅图的句子是: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的床前,拉着她的手,仔细地询问病情。

学生发言后,指名朗读。

(2)写第二幅图的句子是:他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指名朗读。

2、再次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他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陈毅探母询问一盆五十岁替。

(2)指名拼读生字词。正音。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元今盆陈探。

后鼻音:乡应。

(3)有哪些生字词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做交流。

(4)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讲读课文。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的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的。

自由读课文,试填试答,同座互相交流。当众填空。

师生评议。

2、师:陈毅元帅是很孝顺的,请画出课文中写陈毅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要画他们。

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他是一位()。

(板书:孝顺)。

(四)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新词,会正确书写。

三、教学准备:

教学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故乡母亲多少应该今天。

2、小黑板揭示,口头填空:

(1)()进家门,陈毅()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地()。

(2)陈毅元帅()多岁了,还替母亲()。

3、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多()小()。

4、指名读课文。

5、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二)写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的方法。

(1)猜字谜:少。

(2)部件法:元故乡今。

(3)换一换:该。

(4)减一减:母。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提醒:

“元、少、今、母、乡”都是独体字。

“应”是半包围结构。

3、学生描红。

(三)布置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单人旁()。

言字旁()。

人字头()。

2、抄写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

赶回。

细心询问。

洗衣。

应该。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五

陈毅在战争期间,听说自己的母亲得了病,他急忙赶了回来,看见母亲的.衣服脏了,赶紧来帮母亲洗,这一举动感动了母亲。

如果我要跟陈爷爷比,就差多了,我在家里,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都快成了家里的“小公主”爸爸妈妈都快成了我的“奴隶”

一天,爸爸出差,妈妈生病。

中午,妈妈带病给我做了一碗蛋炒饭,我见没有肉,就使出自已的“看家本领”——哭,妈妈见我哭了,连忙说“我的小祖宗,别哭了,妈妈这就去给你买!”齿离家近近超市都没有妈妈只好到45公里的菜市场去买肉,买来之后,妈妈的病情又加重了。

那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一想,妈妈在店里一定没有带伞,于是,我披上了雨衣,穿上了胶鞋,去给妈妈送雨具。因为雨下得太大,我中途想过要回去,可是一想到陈爷爷我还是继续前行,到了之后,妈妈见我送雨具给她,可感动地哭了,对我说:“我家琪琪长大了!”

我以后要多为爸爸妈妈做点事,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六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顺长辈。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

3、简介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市委书记兼市长、**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经理兼外交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职务。

4、过渡。

二、初读指导。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写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

2、再次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

(2)指名拼读生字词。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和后鼻音的字。

(3)有哪些生字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座相互交流。

(4)教者抽查。

3、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加上序号。

三、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故乡母亲多少应该今天。

2、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多()小()。

3、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的。

学生发言,肯定如下答案:

“赶回;一……就……;一边……一边……;你也五十多岁了,还……。”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亲(),他是一位()。

三、作业。

1、练写生字。

元少今母乡应该故。

2、用下列生字组词。

母()()故()()。

乡()()今()()。

3、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正确流利、有个感情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生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方法。

(1)猜谜法:

少:“步”字去掉“止”,加上一点、不多。猜一个字:少。

应:“兴”字去掉“八”字底,走进“广”字里。

(2)部件法:

元:二和儿,合成“元”。

故:十、口、反文旁,“故乡”“故事”长。

乡:绞丝去一提,加撇变成乡。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特别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特别提醒。

3、学生描红。

三、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部首的字。

人()()()。

2、把生字和音节连起来。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七

《陈毅探母》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达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这篇课文对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来说是极有教育意义的,同时,课文十分典型,文内有不少关键的字词,不仅可以教会孩子通过分析字词来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分析能力,这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一次有效的尝试、重要的过渡。我是这样做的:

课文通过一些词语、句子,突出了陈毅的孝顺,营造了浓浓的亲情氛围。如:当陈毅得知母亲生病了,课文通过“赶回”一词,反映了陈毅急于看望母亲的迫切心情;一进家门,课文通过“一……就……、拉着、仔细地询问”突出陈毅对母亲病情的关心;询问完病情,课文通过“一边……一边……”体现了陈毅与母亲之间的浓浓深情;等等。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我采用小黑板相机出示了有关句子,以问题引路,让孩子带着思考品读,继而找到这些关键词句,辅助朗读,用心体会,逐步感悟陈毅的孝顺,激发孩子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这样的方法在课堂中是经常用的,所以,孩子们学习起来比较熟练,比较快地找准了关键词语,对句子的感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句子比较这样一个环节,更是让我看到了他们品读感悟能力的提高:

我先用小黑板出示课文中的这样一句话:“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我先让孩子们读熟这句话,然后说:“俞老师把这句话缩减了一下,瞧--”用小黑板出示了缩减后的句子:“到家后,陈毅来到母亲床前,询问病情。”让孩子们比较一下,哪句话好?孩子们一读反应挺快,都说课文中的这句话好。我问为什么?起先有些孩子比较茫然,我点拨了一下:“你们仔细瞧瞧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少了哪些词?”这下孩子们恍然大悟了,纷纷举手告诉我少了什么词,我在这些词上加上了小黑点。我又问:“为什么少了这些词就不好了呢?从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什么呢?”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孩子们终于感悟到了这些词能充分体现陈毅对母亲的关心。

孩子们在进步着,他们慢慢地对文章中的一些词开始敏感,慢慢地能透过词句学会体会了,我感到欣喜!

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我及时穿插了表达训练,用例句导航的方式,由扶到放,让孩子们学会模仿句中的词表达。比如让孩子用“一……就……”、“一边……一边……”等说话。同时,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领孩子关注自己的家庭,尝试着用亲人、用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表达,在拓宽他们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努力发掘生活中更多的亲情的事例,感悟父母的恩情,进而懂得报恩的重要。

孩子们的表达:

早晨我一起床,就能吃到妈妈做的早饭。

妈妈一看见我回来,就开始烧晚饭,说烧早了会凉掉。

爸爸一边烧晚饭,一边给我检查作业。

我生病了,外婆一边给我敷毛巾,一边给我讲故事。

……。

我告诉孩子们,父母和子女是骨肉之情,父母对自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我们要像陈毅爷爷一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报答父母的恩情。孩子们也纷纷表示,在学习上要好好学习,让父母高兴,在生活上要多给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总之要做一个好孩子,不让父母那么操心。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并会写。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两教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2、学习生字词。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一)揭示课题。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用课文中的词语讲“探母”的意思。

3、简介:陈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等职务。

(二)初读课文。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读读。

(1)写第一幅图的句子是: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的床前,拉着她的手,仔细地询问病情。

学生发言后,指名朗读。

(2)写第二幅图的句子是:他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指名朗读。

2、再次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他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陈毅探母询问一盆五十岁替。

(2)指名拼读生字词。正音。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元今盆陈探。

后鼻音:乡应。

(3)有哪些生字词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做交流。

(4)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讲读课文。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的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的。

自由读课文,试填试答,同座互相交流。当众填空。

师生评议。

2、师:陈毅元帅是很孝顺的,请画出课文中写陈毅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要画他们。

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他是一位()。

(板书:孝顺)。

(四)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生字新词,会正确书写。

教学生字卡片。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故乡。

母亲。

多少。

应该。

今天。

2、小黑板揭示,口头填空:

(1)()进家门,陈毅()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地()。

(2)陈毅元帅()多岁了,还替母亲()。

3、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多()小()。

4、指名读课文。

5、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二)写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的方法。

(1)猜字谜:少。

(2)部件法:元。

(3)换一换:该。

(4)减一减:母。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提醒:

“元、少、今、母、乡”都是独体字。

“应”是半包围结构。

3、学生描红。

(三)布置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单人旁()。

言字旁()。

人字头()。

2、抄写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赶回。

细心询问。

孝顺。

洗衣。

应该。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九

苏教版第二册11课《陈毅探母》,课文讲述陈毅回乡看望生病母亲的故事。课文记叙陈毅在母亲床前的所言、所行,反映了陈毅对母亲的无比敬爱之情。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两幅插图紧扣课文内容,以片断特写的方式,再次凸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内化。

二、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理解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充分对话、互动,从而达到感悟升情,实现阅读成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会读会写8个生字,只认不写8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合作,实现对课文的认读。

(2)激趣引思,促进学生个性化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阅读快乐,形成阅读欲望。

(2)品读悟情,感受并践行敬母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以图为媒,释题引思,激发阅读欲望。

1、出示陈毅画像:(1)这个人你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的?(2)教师简单介绍陈毅生平。

评析1:陈毅对于现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教者从照片入手,让学生直面人物,明确对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是十分必要的。

评析2:学贵有疑,围绕课题进行释题思考,引发疑问,有助于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性与目的性。

(二)认读课文,理清文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自主交流,相互正音,反复练习。

2、检查认读,及时纠正。(评析3)。

3、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情?(评析4)。

1、通读全文,自主感悟: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自主认读,小组内相互交流。

3、大组汇报,重点品读(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出示下面句子)。

(1)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切之情(可结合图1指导学生理解朗读)。

(2)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盘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长。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孝顺之情(可结合图2帮助学生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3)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衣服,是应该的呀!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敬爱和报答之情。

评析5:浓浓的感情是靠文字来传递的。感悟情感必须凭借对重点词、句的品读。

(四)联系生活,个性解读,升华课文情感。

1、自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再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相互交流。

3、指文大组交流。

5、模仿陈毅,回家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

评析6: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理解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本环节的设计,把对课文的理解与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理解。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十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陈毅与母亲之间真挚的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图上画的人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板书:陈毅)。

2、师简介陈毅的生平。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出示生字词。

4、指导读好文中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你能读一读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巩固读音。

2、教学新偏旁。

3、自学生字笔顺。

4、反馈检查。

5、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记这些生字要注意什么?

6、指导写字。]。

7、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

六、教学后记:“今”写成“令”的错别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新词,体会陈毅与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扩词。

二、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你感觉到陈毅元帅的心情是怎样?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3、抓住“赶”、“看望”等词指导朗读。

三、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边读边想:这段有几句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陈毅很孝敬他的母亲?

2、指名读第1句话。

3、指名读第2句话。

四、教学第3自读段。

1、师示范读。

2、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3、指名读陈毅说的话。

4、指导朗读。

五、总结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陈毅元帅是个怎样的人?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十一

教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一边……一边”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真挚情感。

教法设定:图文结合法   启发点拨法。

学法设定:感情朗读法   看图想象法  质疑法。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录音机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词。

1、教师出示卡片,检查学生读音。

2、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二、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谈话导入。

2、指名学生读,教师评议。

3、全班齐读。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

1、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

想想:陈毅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出示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1)   指名读句子,理解“一边------一边------”

(2)   学生练习说话。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朗读,要求把对话读好。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你学了这篇课文,觉得陈毅是个怎样的人?你今后应怎样孝敬长辈?

四、           布置作业。

五、           板书设计。

赶回故乡。

询问病情     孝敬长辈。

洗衣服。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十二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顺长辈。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

3、简介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市委书记兼市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经理兼外交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职务。

4、过渡。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写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

2、再次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

陈毅探母询问一盆五十岁替

(2)指名拼读生字词。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和后鼻音的字。

(3)有哪些生字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座相互交流。

(4)教者抽查。

3、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加上序号。

1、读拼音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故乡母亲多少应该今天

2、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多()小()

3、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的。

学生发言,肯定如下答案:

赶回;一就;一边一边;你也五十多岁了,还。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亲(),他是一位()。

三、作业

1、练写生字。

元少今母乡应该故

2、用下列生字组词。

母()()故()()

乡()()今()()

3、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正确流利、有个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生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方法。

(1)猜谜法:

少:步字去掉止,加上一点、不多。猜一个字:少。

应:兴字去掉八字底,走进广字里。

(2)部件法:

元:二和儿,合成元。

故:十、口、反文旁,故乡故事长。

乡:绞丝去一提,加撇变成乡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特别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特别提醒。

3、学生描红。

三、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部首的字。

人()()()

2、把生字和音节连起来。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十三

师:(出示句子:他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请小朋友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句子。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陈毅做了几件事情?

生:他一共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洗衣服,一件是跟母亲谈家常。

师:这两件事情是同时做的呢,还是做好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

生:两件事情是同时做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这两件事情是一起做的。

生:从“一边……一边……”看出来的。

生: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和我说话。

师:你能模仿书上的句子来说,真不错。

生: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生:我和妈妈一边散步,一边说话。

师::你们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很棒!

生:我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师:小朋友,你们认为这样可以吗?

生:不可以,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因为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多。

生:一边走路,一边看书还会会影响我们的视力。

生:晚上,我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师:你妈妈的手真巧。你能说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很厉害!

生:布谷鸟一边飞,一边“布谷、布谷”地叫。

【评析】这个片段是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说话。首先出示了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启发学生去发现:两个“一边”连用,所做的两件事情必须要“同时进行”。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两件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开始学生说的只局限于自己做的事情,正想提醒学生说点不一样的,这时,有一个学生说到了妈妈,我及时评价:你能和别的小朋友说不一样的,很厉害。就这么一句评价,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大拓展了说话的面。

另外,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加以引导是这个片段中的一个亮点。学生说话的过程中,一位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一边走路,一边看书。我抓住这一个机会,引导学生说说“走路和看书”两件事情一起做好不好?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看起来可以同时做,但是不好做的。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十四

《陈毅探母》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陈毅得知母亲病了,赶回故乡探望,他细心地询问病情,和母亲谈家常,还帮母亲洗衣服,课文通过这些具体事例的描写表现了陈毅对母亲的孝顺、热爱之情。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大多只是听过名字而已。陌生就会产生距离,确实,学生对此感兴趣的也不多。这也为我们的教学带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来,从而引导学生较好地来感悟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浓浓的感情是靠文字来传递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赶”、第二自然段中的“细心地询问病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第三自然段中的“应该”等词句都表现了陈毅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情。我把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重点的品读训练,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充分的对话、互动,使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得到了很好的传递。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给学生补充了这样一段资料:当时,陈毅的母亲因为重病常常小便失禁,陈毅回到老家洗的就是母亲换下的被尿湿的裤子。学生听了正想要笑的时候,我一脸严肃地说:“老师被陈毅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我想来读读这一段,可以吗?”在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也被感染了,读得有滋有味。

联系图画,展开想象,说说陈毅会怎样“细心地询问病情”,通过这样的拓展,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一片孝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充分体会妈妈为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劳动,又一次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我是以品读感悟为途径,以理解迁移敬母之情为目的来组织本课教学的。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牢记伟人,学习伟人的优良品质。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十五

言论,诙谐谈笑,连珠妙语,使读者心旷神怡。这是因为作家努力把他写成一个平易近人的“普通的人”,不回避表现他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和风趣幽默的个性。例如齐仰之开门见了陈毅后立即又将大门关上,陈毅“(一惊)吃了个闭门羹!(想再敲门,又止住,思索)这可咋个办?真是个怪人!(转身欲走,又停了下来)我就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再次按门上的电铃)”又如齐仰之问陈毅:“你究竟是干什么的?”陈毅回答说:“要问我是干什么的,我倒是干大事的。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长。”后来直接对齐仰之说:“谈谈本市长对齐先生一点不成熟的看法”等等。

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话剧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的思想倾向等等,主要依靠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因此,优秀的剧作,人物的语言应该是高度个性化的,这样才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身份教养和思想作风。

课文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作者在成功塑造陈毅和齐仰之的形象中,个性化的语言起了重要作用。陈毅是一个野战军司令员、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他的语言机敏、生动、风趣、幽默、深邃,谈话中常夹些方言和文言,既不失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身份,又给人以诚恳、亲切之感,反映出他的高深修养,显示了他豪爽、直率、坚定、泼辣,富于雄辩的性格特征。

例如:陈毅亲自下请帖请齐仰之参加政府召开的会遭拒后,一天深夜到齐府去拜访,第一次按门铃被拒之门外,又吃了闭门羹,这时陈说:“我就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这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了坚定的性格和倔强的脾气,符合陈老总性格特征。陈再次按门铃,齐看到后说:“又是你!”陈说:“对头!”齐又问他:“究竟是干什么的?”陈说:“我倒是干大事的。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长。”这答话,豪爽、风趣中带点滑稽,符合陈毅的性格特征和身份。陈毅在上海任市长期间,卓有成效的做资本家的工作也是有口皆碑的。剧作中也多次写到。

第三场,写陈毅和市工业局长到资本家傅一乐(国华纱厂总经理)家,交代政府政策,解除傅的疑虑,让他尽快恢复生产。陈最后说:“今后我们都要以诚相待,都不能做对不起朋友的事噢!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我们共产党是从来不搞什么糖衣炮弹的,要么是糖,要么就是炮弹!”第八场,陈批评傅抽资外逃,置工人死活于不顾。过年时,带傅去工人家拜年。让他看看工人的生活状况。陈对傅说:“共产党是把你当朋友的,你可不要不讲交情哟!我早就对你说过,我这个人从来不搞糖衣炮弹,要么是糖,要么就是炮弹。你可不要惹得朋友对你打炮弹哟!”这两次关于“糖衣炮弹”的谈话,也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陈的身份、性格的。

剧中通过齐仰之的语言,表现了他这个爱国、严肃的老科学家,性格固执、清高,最后还是起了“化学变化”。

陈毅探母读后感篇十六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新词,朗读中体会陈毅与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练习“一边……一边……”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生字新词,体会陈毅与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理解陈毅元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2课——(生:陈毅探母)。

2、认读词语卡片(开火车、齐读)。

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看望。

陈毅探母询问一盆五十岁替母亲。

二、教学第1自然段。

出示:陈毅元帅的母亲生病了,陈毅知道后,赶回故乡看望。

1、指名读句子。

2、出示:赶回指名读。

他在“赶回”开火车读。

(5)把“赶回”再读得再快些。

3、把第一段连起来读读。

三、教学第2自然段。

赶了那么长的路,终于到家了,接下来,陈毅元帅又是怎样做的呢?请自由地读第二自然段。

(一)“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1、过渡:到了到了,家门口到了,陈毅赶了那么远的路,连口水都没喝。引读“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2、陈毅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引读“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关联词造句可以多让学生发挥,拓展思路。

3、他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啊,谁来读好这句话?

4、请大家看看图,再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关于母亲的病,陈毅元帅会问些什么呢?(包括发病时间、症状、治疗情况及效果,目前状况等),出示“询问病情”

5、他问得很详细,是多么细心啊,这就是“细心地询问病情”

6、练读这一句。

(二):陈毅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2、谁来读一读!  齐读!

“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盆水”从在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来!   陈毅元帅很自然的打来水,给母亲洗衣服,你们看陈毅洗的多认真啊!他有没有闲母亲的的衣服脏啊!从图上看一下,他有没有皱眉头,把给妈妈洗衣服当成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不用母亲吩咐。

让我们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

3、接下来“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什么是“谈家常”?你是怎么理解的!

4、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两不耽误,既能洗衣服,又能谈家常。这两件事可以同时进行,我们就用“一边……一边”把它们连起来。

5、练习用“一边……一边”造句。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事可以同时做呢?

a、妈妈一边织毛衣,(               )。

b、(             ),一边跳舞。

c、(            ),(            )。

6、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陈毅元帅回到家后是怎么做的,完整的读一读吧。齐读第二段。

四、教学第3自读段。

1、出示:“你也五十多岁了,还替娘洗衣服。”

评价读,母亲心疼孩子,不想陈毅太累。

2、陈毅是怎么回答的?

(1)出示“娘,快别这么说。……应该的呀!”

(2)为什么陈毅认为为母亲洗衣服是应该的?

(3)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除了洗衣服,母亲还可能为陈毅做些什么?“多少次”可以联系同步上面的练习,作比较。

(4)所以,现在陈毅帮妈妈洗一次衣服应不应该?大声回答:“应该”

齐读“娘,快别这么说。……应该的呀!”

3、指导朗读。

五、总结课文。

1、让我们再来把全文读一读,体会陈毅是怎么关心,孝敬父母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通读全文。

2、百善孝为先,不光是陈毅元帅,在我们前几课学过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邓小平爷爷也是非常孝敬父母的。所以说不论何时何地,不论职位高低,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你是穷还是富都应该孝敬父母。

有一首古诗里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六、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今、应、少。

2、学习“应、床”。分析字形,怎么记,重点指导“应”

4、师范写,生描红。

让学生说说记忆方法和书写方法。

教材分析:《陈毅探母》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课文记叙陈毅在母亲床前的所言、所行,反映了陈毅对母亲的无比敬爱之情,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全文共分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连忙赶回故乡探望。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病情,给母亲洗衣服。第三自然段写陈毅母子之间的对话。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两幅插图紧扣课文内容,以片断特写的方式,再次凸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内化。

教学反思:整节课教师语言还是过于繁琐,语言还需再简练;另外教学思路上可以直接点题让学生照找找陈毅元帅回家做了几件事,从而在这个思路上拓展文章的内容。并且在时间把握上面不准确,课堂上的问题要多让学生发挥,多说说,自己的语言要有总结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31858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