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数学小论文(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9 13:26:05
生活数学小论文(通用13篇)
时间:2023-12-09 13:26:05     小编:MJ笔神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活数学小论文篇一

生活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解答数学问题。

接着,我发现了这些盆栽摆放得很有序,虽然颜色各不相同,却一点儿也不眼花缭乱。我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连连点头,便问了我一个问题:“这些盆栽里的花分别是白、粉、蓝、紫4种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各有几盆花吗?”

我思考了一会儿就得出了答案:“这些花从外到里一共摆312圈,最外圈有25盆花,最里面只有3盆,每圈隔2盆花。每种颜色都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最里面4圈是白色的,接下来3圈是粉色的,再是3圈蓝色的,最后是2圈紫色的。如果按每圈隔2盆花计算,第二圈紫花是25-2=23盆,一共是25+23=48盆。而白花是3+5+7+9=25盆。按这样计算,粉色和蓝色分别是39和57盆。“题目虽然不难,但很考验心算。妈妈点了点头,又问:“你知道这些花占地面的百分之几吗?”我看了看四周,发现地面是个正方形,边长为15米,而圆的半径大约是3米,面积是32×3.14=28.26平方米。地面面积是15×15=225平方米。于是我很快给出了答案:“盆栽占地面的28.26÷225=12.56%”妈妈敲了敲我的脑袋:“嗯,学的不错。”

最后,妈妈帮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递给了营业员一100元人民币,于是她转过头来问我:“如果一盆月季花的价钱78.5元,那么它的价钱比我给的钱少百分之几?”我胸有成竹地回答到:“100-78.5=21.5元,月季花的钱比你给的钱少21.5元,再用21.5÷100=21.5%。”妈妈再一次摸了摸我的脑袋。

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会学以致用,将学过的东西和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数学小论文篇二

曾听过杭州胜利小学校长的报告,颇有感想。孙校长讲到一个具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显然,这个学生并不存在智力问题,他只是无意之间在数学与生活中画上了一条鸿沟,将数学与生活完全隔离开来了。相反的他是一个普通的学生,甚至可能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孩子,并且相信也是在我们教学生涯中会经常碰到的一类学生。对于此类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及时对症下药,在教学中帮助他们跨越这道鸿沟,那么他们的思维定然会豁然开朗。

由此我想到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找到数学与生活衔接点的五大点,与大家分享:

一、数学语言通俗化

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但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大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许多生动有趣的东西。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从而乐学、爱学,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学生牢牢吸引住。在保证数学本身的科学前提下,教师有时还需要列举通俗的实例,引用形象的比喻,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如孙校长在教那位学生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他先后寻找多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东西:工程队、鸭子、粽子、大饼等,最终终于让学生从新认识了数学:数学就是生活。

对了,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领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形,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爱数学。

二、数学概念形象化

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不能理解数学中的术语,即概念。特别是在新授课中,往往有一部分同学对有些数学概念一字不解。这就需要我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其巡巡诱导。

如循环小数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再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引出“循环”的概念,便会带给学生具体深刻的理解。

三、数学问题(例题)生活化和实用化

[1] [2] [3]

生活数学小论文篇三

论文关键词:幼师生数学教学生活化

论文摘要:幼师生的生源状况,导致他们基础薄弱,出现学习困难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幼师的数学教学中采取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寻找活的教材,把数学教育与幼师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所从事的幼教工作奠定基础。

目前,由于幼师生的生源主要是没上普高分数线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在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着智力或心理障碍,对学习心生厌倦,或远远达不到初中毕业生应有的水准,综合素质较差,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归纳推理等能力较弱,常因听不懂课或跟不上而失学习信心,或对数学等基础学科缺乏兴趣,认为这些课对今后的就业没有用处,故而上课不听,课后不练,更谈不上刻苦努力。幼师生的这种学习状态,导致他们出现学习困难现象,逐渐产生厌学情绪,以致丧失学习信心。

针对幼师生这种学习状况,在幼师的数学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的数学教育,“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体验到如海德格尔所描绘的‘诗意人生’”,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真切感受身边数学的有趣与精彩。基于“生活中的数学”这一理念,在幼师的数学教育中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敞开大门,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寻找活的教材,把数学教育内容与幼师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和塑造幼师生“向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更适合社会的幼教工作者。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不是符号的游戏,而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经验的总结。无论是数学的概念还是数学的运算与法则,都是由于现实世界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因而也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应用于现实生活。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数学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数学与幼师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内涵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接触到的周围事物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必然会积累一定的数学经验和数学问题,产生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的欲望。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处处都有几何形体。如在学习几何部分时,要求幼师生仔细观察所在教室及周围的环境,找出构成它们的简单几何体。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我们的教室是长方体的,我们的电脑柜也是长方体的”、“我们教室窗户的护栏是圆柱体的”、“我们学校的蘑菇亭是由圆锥体和圆柱体构成的”、“人民广场超市入口的塔是棱锥体的”、“我们吃的可爱多冰激凌的形状是圆锥体的”……学生时时都能捕捉到数学的影子,教师将相应的有关数、量、形、时空等方面的数学内容自然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他们在生活中轻松自如地感知数学现象,既可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又可逐步提高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幼师生作为未来的幼教工作者,对他们所开展的数学教育除了要求他们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求幼师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即培养幼师生“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意识,为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在制定幼师生的数学教学目标和选择内容时,同样要做到目标和内容生活化。

在制定相应的数学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还要学会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这些内容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理念的渗透。如“集合”一章,除了要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常用数集、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外,还要在此基础上让幼师生学会观察生活中集合的应用,让幼师生知道幼儿数学教学中哪些是集合理念的渗透。

幼师生的理科基础较为薄弱,如果教学内容生硬抽象,会对幼师生的学习加大难度。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还能激发幼师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师生对周围世界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排列组合时,以贵阳市的标志性建筑——喷水池地下通道的出入口为例:喷水池的地下通道有8个出入口,从其中一个入口进而从另一个出口出,能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由于学生对喷水池地下通道非常熟悉,谈到这个问题,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涌跃,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幼师生身边熟悉的这一实例,充分调动了幼师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学习排列组合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总结相关内容,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自然而然地通过身边的数学内容学会有关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越是贴近幼师生生活的教育内容,学生越喜欢,越感兴趣,因为它生动、自然。在生活中学生时时能捕捉到数学的影子,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更感轻松。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学习生活本身。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也就是说,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设计与幼师生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情节,以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精心设计的数学教学情境,能使幼师生在其中受启迪和教育,环境亦能成为幼师生数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开展数学活动时,因地制宜地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充分、恰当利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适当的环境将数、形、序溶入其中,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环境教育功能,使枯燥、系统、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幼师生的实践、探索、体验及与数学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变得轻松有趣,有助于幼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有关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数列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今年毕业,毕业后第一年每月存入a元用于购买房屋,第二年每月存入2a元,……,第n年每月存入na元,按复利计算,第n+1年一共可获得多少元买房?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分期存款问题进行分析,加深对数列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这样的情景就是现实世界中的真情实景,容易引发幼师生的想象,且容易与他们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联系。不管是真实的生活情景,还是模拟的生活情景,都能使幼师生较自然、亲切地感受数学经验,从而获得真实的、属于自己的数学发现和体验。

一个人的数学素质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理论的多少,也不仅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幼师生既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又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学习有生动现实基础及将来从事职业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才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和社会实践,提倡做中学,通过问题学,着重从学生今后实际生活的需要出发,使学生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能适应变化发展的世界,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我们面对的受教育者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所以我们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幼师的数学教学中要适当增加应用数学的内容,为今后所从事的幼教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教师,要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思考的脑袋,一颗对生活充满着美好向往的心灵,把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数学知识,渗透于生活中的时时刻刻。让幼师生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以及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1]刘惊铎.新德育体系:回归生活世界促发道德体验.中国德育报,2007.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门树慧.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6.

生活数学小论文篇四

针对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化和形象化的,可是数学这门课程注重推理性和逻辑性,它的特点是理性化的,这就使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比较困难。而教师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很好地将这一个问题解决,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实践跟数学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一是能够使得教材上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和直观化;二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以使学生体会到应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满足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从生活当中来,再回归到生活当中去,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当有效地贯彻这种思想,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然后启发学生应用所学对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生活当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数学学问,因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恰恰是小学数学新课改的目的。

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启发学生探究实际生活和数学之间的关系,探究数学规律,这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加法意义的时候,设计了一个习题:小红家里有4条黄狗,2条黑狗,请问一共有多少条狗?学生会迅速地回答是6条,教师再要求其他学生发表自身的观点,从而启发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一个明确的理解,最终也使学生学会了加法的规律性知识。再如,教师在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时候,先为学生呈现情境图:小刚家盖了两个养鸡舍,鸡舍的长都是8米,宽分别是5米与7米,要在鸡舍里面铺上地面砖,请问小刚家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面砖呢?学生在求解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教师再对乘法分配律进行归纳和概括,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探究数学规律的技巧,体会了一种快乐感,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传统意义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为学生安排的作业不够灵活,这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教师需要进行改革,注重家庭作业的应用性和生活化,注重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实践操作。比如,有的学生家长比较热爱体育比赛类的节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奖牌统计榜制作统计表;有的学生家长比较喜欢炒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股票的曲线统计图进行细致的观察;还有的家长在周末或者是节假日的时候喜欢逛超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跟随家长到超市对打折的事项进行了解。总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实际生活,教师只有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才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大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生活数学小论文篇五

吴勇俊

(江苏省丹阳市运河初级中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学不好数学往往是因为数学太过难懂,所以融合生活现象,使数学成为一门具体的学科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教学不是单向的传播活动,而是双轨道的互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中学生这一群体的主动性,教师往往成为单纯的灌输者,学生变成单纯的接收器,这样达不到效果的最优化,所以教师需要实行生活化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一、营造生活化情境

数学无处不在,当你去便利店买东西,需要数学去计算你的开支;当你从一个城市奔赴另一个地点,需要数学去计算你所花的时间。所以说,数学来自生活,教师要从数学的本质出发,联系生活,创造新型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情境与学生更具有接近性,更能够得到学生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比如,讲解坐标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生活中存在哪些对应关系呢?学生就会集思广益,可能会想到经纬度与城市的对应,可能会想到姓名与个人的对应,这些都是生活常识,但是其特性与坐标的知识如出一辙,学生根据对坐标实质的分析,联想生活存在的事物,就会觉得其实这门课程是很实用且有趣的,这无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尺规画图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情境联想法做开堂语,比如,教师可以说:有一个人的家在主干道的西北方向100米处,他从家里出发去主干道会见好友,而好友的家刚好在主干道西南方向200米处,试问他们俩如何走,在主干道汇合时的路程是最短的呢?路程又是多少米呢?教师可以利用此类情节,吸引学生踊跃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提高学生参与度。

二、数学内容生活化

初中生的智力水平还处在有待开发的未成熟阶段,所以教师要着重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毕竟对很多现象,他们都还是处在懵懂时期,所以举例子要在学生的经验范围之内,而且要选取普遍存在的现象,选择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的例子得不到全班学生的`认可,信息不对称,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所以,教师要注重生活中的例子,并且是具有普遍性而非特殊性的,比如,数学中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可以联系利润问题,让学生解答,教师可以举压岁钱存银行的例子:小明过年获得累计1000块的压岁钱,他把这些钱全存进银行,一年后他从银行取出本金的一般购买衣服,其余的钱继续在银行存放一年,最后小明获得了900元,假如银行利润是固定不变的,那么银行一年的利息是多少呢?此类数学内容生活化的例子,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得知了有关银行的一些内容,可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认知水平。

三、课后练习教学生活化

教师把生活化教学应用到课堂,提高了课堂有效性。课堂生活化是远远不够的,课后练习也要朝着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迈进;教师单方面的联想和情境创设是不够的,学生应该成为情境创建的发起者,学生要学会生活化的数学应用,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要自身能够使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才是真实有效的,毕竟学习是自发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设情境,布置一些让学生举例的题型,如给出一个解答方程式,让学生自发想象,编造情境,但是不能脱离现实,天马行空,因为经验往往更令人印象深刻。这不仅能让学生汲取知识,而且学中作乐,让他们懂得关注生活,并且由生活联想到数学。

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能够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的内涵,提高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侠南。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06)。

[2]卞兆俊。谈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08)。

生活数学小论文篇六

在生活中,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我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小的数可以变成一个非常大的数。下面就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水。要是每一个人节约一滴水,就一个中国来说就节约了13亿滴水!要是1000滴水可以装满一个桶的话,1300000000除以1000就等于1300000,整整一百三十万个桶啊!整个地球的人,就可以节约60亿滴水,也就是说有600万个桶!这些水可以救多少严重缺水的地区!只是没人节约一滴水而已,就可以救活那么多的人。那我们想一想,没人节约两滴呢?三滴呢?那个很小的数就是1滴水,很大的数就是6000000000滴水,所以一个很小的数可以变成一个很大的数!

再比如说:电。要是每一个人都浪费一节电池的话,光中国人就浪费了13000000000节电池,全球人就浪费了6000000000节电池!那就可以救很多的缺电地区了,让他们重见光明。这里的那个小数就是1节电池,大数就是6000000000节电池。所以一个很小的数可以变成一个很大的数!

还有:一次性筷子。一棵大树大约可以做一千双一次性筷子的话,中国13亿人就浪费一百三十万棵大树,整个地球就浪费600万棵大树!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数学问题是处处都可以发现的,只要你用心去观察!

生活数学小论文篇七

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材方面的影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不感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的气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已成为广大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之共识。那么,如何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呢?笔者听了涞源县坛山小学董涛老师执教的“比例尺”一课,深受启发,愿就其中两个片断,谈一些想法。

片断一:

师:同学们看,这是老师画的我们班的教室平面图,谁能够从图上找到自己的座位?

生:我的座位在这里。

生:这是我的座位。

师:你能告诉大家图上的讲桌和最后一排桌在哪里吗?

生:这是我们的讲桌,这是最后一排桌。

师:老师准备了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想请几位同学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量出讲桌到最后一排桌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组织学生测量,然后汇报测量结果)

生:我用米尺量出了讲桌到最后一排桌的图上距离是30厘米。

生:我们选用的测量工具是卷尺,量出讲桌到最后一排桌的实际距离是3米。

师:根据同学们测量的.结果,你能自己算出讲桌到最后一桌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几比几吗?试试看。

(组织学生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算的?最后结果是多少?

生:我是这样算的,先把3米化成300厘米,再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最后结果是1:10。

师:1:10这个比,我们叫它是这幅图的比例尺。(生小声说)

师:哪位同学告诉老师,什么叫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评析: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人的生活行为事件,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从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包装”,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易学乐做。董老师用他的慧眼,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到了这一原型,巧妙地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上]。

片断二:

生:我还不很明白。

师:xx同学还不很明白,老师想请班长帮助他,班长从自己的座位起要走几米路,才能帮助xx同学呢?这就需要知道两个人座位之间的图上距离,现在请xx同学到前面来,量出你和班长座位之间的图上距离。

生:(量后回答)我和班长座位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0厘米。

师:根据图上距离是20厘米,比例尺是1:10,怎样求出班长要走几米路才能帮助这位同学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做,班长帮助xx同学做。

[1][2][3]

生活数学小论文篇八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指的是通过营造丰富而生动的各类生活情境,来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体验,并突出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性及开放性等,从而促使小学生可以将通过数学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行创造性的运用。生活化教学还具备了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首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围绕儿童的生活世界来做为活动背景进行,并在活动中不断改变自己,提出新的教学与学习要求;其次,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要能全面地体现出教学整体目标,既要包含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也应当包含学生意志、行为习惯及合作沟通、创新能力发展等;最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应当加强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促进课堂教学的相互作用及亲身体验。生活化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数学,同时有助于学生培养自身数学能力,并促进学生的智力乃至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1]。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来捕捉围绕学生生活背景中出现的数学现象,进而发掘出数学知识中存在的生活内涵。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针对数学语言的一种教学。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抽象化数学知识,转换成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进行理解并接受的知识,关键在于数学化语言的运用。众所周知,看起来似乎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其实里面蕴藏了许多生动而有趣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师若是缺乏高素质的语言艺术,是无法将它发掘出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语言生活化,即是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及理解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圆柱认识的学习过程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到圆柱的特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去摸一下身边的圆柱形物体,并让学生说出自身的体会和感受。一些学生会说摸到的是一个光滑的平面;而另一些同学则可能会说摸到的是一个圆形。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运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总结,如两个光滑的平面是圆柱底面,同时还有一个曲面,这是圆柱侧面。通过这种方式,恰当的利用引导性语言,并结合学生的亲身体会,可以更好更快的帮助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频率很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有助于解穴小学数学高度抽象化与学生思维具体形象化间的矛盾。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问题情境,再到数学模型,最后到解释和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而在这个模式中,我们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提供学生更为开放性、现实性及生活性的信息,引导学生从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出发,来发现并提出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并采取相应解答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例如,在加减法的应用题学习过程中,可以创设这种生活情境:下周我们班要组织全班的同学进行元旦晚会的汇演,在晚会上,应当邀请多少人?为表演嘉宾准备哪些小礼品?为晚会参加者们准备多少食品和水等?需要准备多少钱?而围绕上述这个主题,让学生联想到哪些可能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这个具体形象的生活环境材料,来发现和提出相关数学问题,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等,并促使抽象化数学知识从此具备了生动多样化的实际生活内容。此外,适度而合理的生活情境,更能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及年龄、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生活情境自然是需要生动而有趣,然而生动和有趣并不是一个有效的生活情境标准,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这些生活情境有没有符合小学生的“胃口”,能不能激发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有没有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而这只有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实现小学生生活经验情境的数学化才是最有效的生活情境。如在三年级数学教材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小动物进行赛跑的生活情境,使得数学学习更富有童趣,这种生活情境很符合这个阶段学生年龄的特征,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也很高。但是,这种童话式的生活情境教学,可能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效果不明显,无法有效的调动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乐趣,并激发高年级小学生的求知欲[2]。从这种情况中可以明确看出,在设置生活情境时,需要考虑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要清楚认识到不同学段和不同心理阶段小学生,在生活情境兴趣指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低年级小学生更加倾向于童话类的生活情境,然而高年级的小学生更倾向于直观性和探究性的生活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可以添加更多生活化的内容。当前小学数学的教材中,普遍存在着题材的老化陈旧,情境设置上偏离生活实际等情况。而一些现实意义缺乏的问题,已经远离学生的生活现实和现有生活经验,无法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求。因此,应当改革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将教材习题更多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在“百分率”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更多地采用本班出勤率、考试及格率与优秀率等与学生实际联系较紧密的素材。

数学知识,它最终是要回归生活、服务社会生活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正确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积极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数学问题,并切身体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并从中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感受生活和数学间联系,从而切实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是源自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数学知识实用价值与实际意义,来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意识及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提高。

生活数学小论文篇九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然后探究了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包括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联系生活常见事物,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降低抵触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许多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都存在许多问题。初中数学正处于一个由简单向复杂过渡的时期,如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导致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加上数学科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联系生活,就能够丰富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增强实践意识,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将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丰富课堂,也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性,然后再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具体教学,最后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1]。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一)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要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这个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向学生发出提问,“以某校寄宿生的宿舍安排问题为例,假设每间宿舍能够住六个人,那么会有三十人无法安排,但是如果每间宿舍能够住进八个人,那么其中一件宿舍就住不满八个人,求宿舍到底有几间?寄宿学生到底有几个?”这就是联系生活实际的一个数学问题,学生要通过自己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来对其进行解决。

(二)联系生活,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如今,生活化教学正在大范围的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种改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模型,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呈直角三角形的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以此来发现其中的关联,通过这种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与数学问题,并做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之后,教师应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不断复习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控制习题的数量,不要给学生造成压力,尽量使用典型习题,鼓励学生以举一反三的方式来对习题进行思考。例如,数学调查这种实践活动就可以在学习“数据的分布”之后来进行,教师组织学生在课下对相关数据进行搜集,然后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制定出相关的频数直方图和其他图表,让学生进行自主定义实践的.主题,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和思维能力[2]。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去讲解数学知识,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该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并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来展开。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如学生手中的教科书、书桌、家中的柜子等,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本中画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再相互对折。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轴对称其实就是沿着一条直线折叠一个图形,折叠之后图形的两边是完全重合的,这就是轴对称。联系生活实际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将数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培养初中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翔.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j].学周刊,(31):85.

[2]宋龙宝.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7):133.

生活数学小论文篇十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才可以提高数学的综合能力水平。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指学习知识,还有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要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内涵,从而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生活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过分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较少联系生活实际。长此以往,忽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没有实现数学与生活多样性的结合,只是一味地教学固有的知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以关注数学教学生活化,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当今的社会发展要求,将数学原理组织成具有教育意义的一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中学习到重要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系列数学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具体在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数学问题和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教学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化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进行练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一味地为了让数学生活化就把所有的知识都与实际联系起来,忽视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教师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客观合理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相联系,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2.恰当联系实际

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比如练习题:动物园里运来三头大象和五只猴子,问:大象比猴子少几只?学生都喜欢小动物,一定会积极认真地计算,从而在计算中获取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将问题创设得过于情景化,这样学生会只关注问题情境,从而忽视问题本身的意义。

3.加强实践

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但是要真正地开发潜能却很难。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一般的知识学习都是在黑板上完成的,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从而不能真正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个体常常被忽略,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自然就缺乏学习热情。所以老师要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

三、改变策略

1.适当改变策略

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呈现课本知识。现在的课堂大多是老师讲公式,然后用公式解决问题,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老师要加强课外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力,放手让学生解决生活的数学问题。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勾股定理,这些都可以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适当开展课外活动。例如让学生自主做各种形状的卡片,大家一起交流,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结论和课本是一样的,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或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扮演超市收银员,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买卖。亲自实践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方法。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氛围更宽松,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探索、交流、沟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自己接受知识,就必须让他有浓厚的兴趣。如果缺乏兴趣,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就很难培养。在很多学生心里,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无非是练习、计算、得出结论,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大家眼里,数学课就是用符号、定式、定义解决问题。所以尤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只是照着教材上的知识讲给学生听,要删除旧的东西,适当地加入新的内容。这样学生也会尝试改变,学习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数学本身是一门相对枯燥的课程,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老师要理解学生,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老师要因人而异,兼顾整体和个体,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老师要加强创新,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数学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也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相对学习书上的固有公式,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和社会中显得更加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除了考虑知识本身的要求外,还要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泉,老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印迹,让学生充分地掌握数学知识。

生活数学小论文篇十一

一、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思数学

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而非真空空间,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着丰富而真实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与生活体验。而数学学科本身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一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教学枯燥无味,容易陷入机械灌输的误区。而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更能还原数学教学生动活泼的画面,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拉近学生与数学教材的距离,从而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思数学,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内容时,我事先安排学生利用木条来制作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与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来拉动这些图形,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形状不稳定,极易变形,而三角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由此来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此熟悉的场景更能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使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片断不断地浮现于学生的脑海里,从而真正将枯燥的数学学习与丰富的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思数学。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为深刻,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有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

现代建构主义提出:知识并不是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这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避免枯燥而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而是要将知识寓于直观而丰富的生活情境之中,将抽象深奥、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现实生活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我首先来向学生形象而直观地展现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桌子、红领巾、气球、直尺等实物。从而改变枯燥而单一的知识讲述,而是将这些抽象而枯燥的几何图形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更能让学生从心理上减轻负担,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此时在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处理功能来将这些实物转换成几何图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来绘制一些几何图形。这样的教学将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形象,同时又让学生积极操作,实现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一片和谐、融洽,教学氛围异常活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学得快乐主动,学有兴趣成效。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综观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我们发现数学教材知识系统性强,教材所呈现的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难以同步,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重点原因。要真正落实生活化有效教学,就不仅仅是要还原生活,重现生活画面,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数学素材来让学生更好地学,更为重要的是要回归现实生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用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产生活问题,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实现生活化教学。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对自己的房间进行重新布置,来测量自己的房间墙面面积以计算所需要的涂料,测量地面的面积,从不同规格的磁砖中选取自己所喜爱的,来计算重新铺地面所需磁砖的数量以及相关的费用。这样的活动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了更多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充分地运用于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就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我们要深入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间找准最佳的结合点,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这股源头活水,使得数学教学更具艺术性、趣味性与实践性,让学生真正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以真正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生活数学小论文篇十二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材、教法、学法都有较大改革。从教材内容调整看,尤其明显;在数学新课标中,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内容分为四大版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而把训练目标也划分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在学习内容标准方面,把“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由此可看出数学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学生今后发展学习是十分重视的。

其实,这是远离学生生活实践的,在学生生活中,早就见过,甚至用过“正”字统计法和相关统计图表。在新教材编排中,把“统计与概率”提到很重要的位置,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的一个方面。在课标总体要求方面,每一学段要求对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每二学段明确经历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并且必要时可使用计算器;方法方面:第一学段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统计过程、方法;第二学段是进一步学习与分析。统计结果:第一学段要求回答简单的问题;第二学段则是能作出判断与预测;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方面:第一学段是初步感觉,第二学段是能理解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且第一学段对统计图表了解是初步的,第二学段则是较全面的了解,根据“统计与概率”的学段不同要求,教材的编排在各学段也依据课标有所侧重。

至此,初步的统计的几种方法,学生已初步感受,并且这些统计内容出现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因此,笔者认为,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一、联系实际,灵活教学。数学教材不是唯一的学习材料,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的内容,教师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个素材。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根据教学安排,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作一些调整,便于学生学习,以达到课标的培养目标。如在一年级中,学生对全班同学生日的统计时,不知道生日怎么办?可以让学生先想办法统计小组,再用同样方法统计全班。这样,不至于让学生束手无策。又如,一年级1册让学生分类时,可以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既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用好校内外资源。生活中有我们取之不竭的教学资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有利用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充分利用学生中的资源,学校内的资源和校外的教学资源,为我教学所用,为教学服务。“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在教科书上的编排少之又少,但生活中的应用却很广泛,在学生活中,如选举班干部用统计,对作业做得好、坏也需要统计。对学校开展活动情况、社区各方面情况等等,都需要统计。如果我们根据教材编排、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并学会分析、整理数所,学生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大胆放手,注重过程性。“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最重要的`一点是避免单纯的术语的学习,让学生对统计过程有体验和经历。

生活数学小论文篇十三

(一)必须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

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更多地认识世界,把所学到的内容更多地运用于日常的生活。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中更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相关联系性,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性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目前的教材还有很多缺陷,并不能完全实现生活化教学,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实现这样的教学。

(二)教材的改革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但却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原因在于传统教学只限于课堂讲解,老师没有创造更多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来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相反老师的逻辑推理教学方法与题海战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讨厌数学的情绪。要不断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积极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应该在教学当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到是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能够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现实问题。使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培养实践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方法实施的有效建议

(一)课堂教学要积极运用生活化的方法。

在小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也是思维由形象化向逻辑性转变的一个过程,数学中更多内容都比较复杂、抽象,需要学生在认识中不断克服理解上的差异化,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恰当的运用方法,促使学生形成逻辑性强的抽象思维,顺利转变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模式。利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能提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数学的能力,生活中产生的经验和获得的方法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答问题的实质性因素。例如,在讲到工作量一节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该知识点进行变换题型的解答,可以设置这样类似的例题:星星家不远处要修一条南北方向的马路,修路工人用2天的时间修了总路程的5%,照如此的速度,几天能修完整体工程?一般小学生都会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工程,类似设置能够使学生觉得题目较为熟悉,可以利用对应公式恰当解题。

(二)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相关性。

任何一门学问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对于数学来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到生活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以提高小学生成绩为目标,主要进行数学内容的讲解和不间断的习题训练,没有考虑到学习的真正目的。采用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法,就必须把教材中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小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活动时与现实生活联系考虑其相关性,这样就能使小学生感受到身边时时刻刻都存在数学问题,那么当发现的问题能够进行合理解答时,也就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与喜悦,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具有的真正价值和实用性。例如,在学习了圆以及打折的相关内容后,就要让小学生举例并思考生活中的哪些实物是圆形的,而且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的形状;让学生思考真实的商场打折现象,对不同打折的商品进行比较与分析优惠情况。

(三)在创设课堂情景时要与实际生活联系。

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对学习内容进行情景的创设,使小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气氛中,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的作用。教学中创设的情景越接近真实的生活就越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同一年级的小学生也存在理解差异,如果老师创设的情景教学比较新颖,对于学习能力强、好奇心强的学生来讲,可能会起到较强的作用,但对于学习中等和较差的小学生而言,不一定能够起到好的效果,而更贴近真实生活的例子和情景,就会对大多数学生起到良好作用,同时实现数学教学的要求。例如,相遇问题是学生必须要遇到的问题之一,可以这样设置教学情景:两个渔夫相向而行去集市卖鱼,两人一起出发,10min后同时到目的地集市,一个渔夫的速度是10m/min,而另一个的速度则达到30m/min,问两个渔夫开始的距离是多少米?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更有利于学生对相对距离的理解。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采用生活化的方法,使小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生活中的原形或例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内容和问题,而且能够使学生运用数学经验不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功喜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法的总结与实施,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灵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2809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