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编写教案时,要善于利用教辅资料和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通过阅读这些范例教案,你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实践。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一
1、使学生理解0.1与1之间的进率是10。
2、使学生理解1.1只能是1+0.1,也即1+1/10。
通过讨论,再一次加深对0.1、0.01、0.001之间的进率认识,加强学生十进制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导入阶段:
1、用小数表示数射线中的分数(p18/2)。
我们已经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中心阶段:
利用导入阶段的数射线。
(一)出示p18图1:提出疑问。
学生讨论汇总。
10个0.1是——“零点拾”
10个0.1是1。
请学生说说各自的'理由。
0.1就是1/10,10个1/10就是10/10,也就是“1”
出示p18图2,引导学生理解。
出示,提出下一个问题。
学生讨论汇总。
11个0.1就是10个0.1再加上1个0.1,就是1、1。
(三)出示p18图3,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学生看图,同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练习阶段。
1、p18试一试。
[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帮助学习困难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二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4、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三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微视频、微练习。
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一、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四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在生活中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除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讲解法合作探究。
ppt课件。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16÷518÷520÷5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92题(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9“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说收获。
分草莓。
55÷8=6(个)……7(个)。
8×6=48比55小。
8×7=56比55大。
商是6。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五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六
1、学会用“几个几相加”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1、重点:引导学生把相同数连加的算式表述为“几个几相加”。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第1页放大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发现图上画的是鸡和免。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指名回答,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免一共有多少只?鸡一共有多少只?
二、探索新知
1、列出算式,说明依据。
师:怎样列式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免的只数:2+2+2=6(只) 鸡的只数:3+3+3+3=12(只)
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的依据:图中免子都是2只一组,有3组,鸡都是3只一组,有4组。
2、观察算式,发现特点。
让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
3、学习用“几个几相加”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算式。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3+3+3+3”可以用4个3相加来表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2+2表示3个2相加是多少;
3+3+3+3表示4个3相加是多少。
让全班同学把上面的两句话齐读一遍。
4、质疑。
师:“3+3+3+3+3+4”这个算式能用“几个几相加”来表述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只有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才能用“几个几相加”来表述。
三、巩固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页“试一试”中的练习题。
1、“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小棒按题意要求摆一摆,再填一填。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按题意要求摆一摆,并填一填,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练习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1、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的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4、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探索新知,感受加法和乘法间的联防联系。
一、情境引入,探究引新
1、出示课本第2页例题教学情境图。隐去图中的问题。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有意识地追问: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呢?
2、列出算式,说明算法。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2+2+2+2=8(台)
接着,让学生表述上面的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3、引入课题。
师:求4个2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乘法。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七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教学反思: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八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4+650+9060+90。
8+370+803+7。
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37+2564+8。
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4.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
1.出示问题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43=。
2)学生尝试笔算。
3)指名说计算办法。
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
问: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
4)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
5)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2.出示问题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26=。
2)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3.归纳。
1)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
(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
2)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6576334。
+243+646+569。
208712893。
2)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2)你是怎样验算的?
四.。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
板书设计:
进位加。
85+143=85+126=。
8585。
+143+126。
208211。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九
1.培养学生十进制的数学建模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模型来表达数,建构适合自己的数 世界。
2.认识数位顺序表。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与交流的能力。
一、复习引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千及千以内的数,你知道这张图表示哪个数吗?(出示图) 它表示( ),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写作( ),读作( )。
2. 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千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其它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数。 出示课题:小探究。
二、探究新知
1.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用小正方体积木块来建构千以内的数。
(1)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能不能用桌上的学具小正方体来表示数呢?
(2)练习:它表示哪个数?书最后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 用货币来表示数(课前准备好面值一百元、十元、一元的人民币)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学具中共有多少人民币?
(2)你是怎样数的?个别交流。
(3)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钱?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综合应用
1. 请小朋友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达243。 你怎样表示243?学生交流。 多媒体演示。小胖:用货币来表达243。 小巧:用小正方体组成的块、条、板来表达243。 小亚: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243。
2. 现在我们来看图写数。 书第三题,个别完成后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 游戏:同桌互动,说说我摆的数或者我说数你来摆。
4. 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四、拓展提高 可以合成几(必须合成三位数)?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写出几种?
9 400 30
8 70 500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十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景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周长的含义。
理解周长的含义。
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体验、交流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一)描一描、画一画:
生一起唱“郊游”这首歌,天气越来越凉爽,美丽的秋天已经来了,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向欣赏一下吗?(出示课件)。
师:这些树叶漂亮吗?
师:大脚看这些美术作品中的树叶漂亮吗?(出示课件)。
师:美术大师说这些树叶的形状全是一笔划出来的。
师:想不想把刚才那些漂亮的树叶的形状描下来呢?
师: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师:大家描的都很漂亮,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是怎么描的?描完后,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的。(表达得非常清楚,请回)(实物投影)。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片树叶,谁愿意来描一描呢?说一说你的描法。
问:他们的描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
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的,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我们把这一周的长度,就叫做树叶的周长。
师:同学们,树叶的.周长我们都找到了,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教材45页,第一题)你能描出他们的边线吗?下面请同学们从三幅图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幅,用彩笔描出它的边线来。(谁愿意到前面来描一描)(实物投影)。
咱们来比一比,看谁描的又对又快!
师:同学们的话化水平可真高,这么快就妙好了!
同学们,我们刚才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叫树叶的周长。现在,我们描的这些图形的一周叫图形的……(周长)。
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出示课题:周长)。
关于周长,你想知道那些知识呢?
生1:什么是周长?
生2:周长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生3:在生活中,哪里有周长?
生4:周长有大小吗?
很好!大家都是善于提出问题的好学生,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认识周长!
(课件出示:周长的定义)到底什么是周长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二)找一找、摸一摸。
要求: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一起找一找,摸一摸他的边线,找出它们的周长来。谁来说一说你们找到的结果?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师:看这个图形有没有周长?(出示,一个角的图形)。
生:没有,因为它有开口。
师:也就是说不是封闭图形,就没有周长。
(三)量一量。
找个小裁缝量一量,(说一说量的方法)。
师:根据这个结果,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腰围?
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60厘米左右。
(四)算一算。
同学们,我们的腰围是圆形的,我们可以直接测量出它的周长,那这些图形我们可以直接测量出他们的周长吗?(出示:教材45页,第二题)。
生:不行。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他们的周长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题目要求,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量一量、算一算他们的周长。
(出示结果,集体校正,强调出:三角形的周长是三条边的长度和。长方形和梯形的周长是四条边的长度和)。
(五)比一比。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咱班同学既善于观察又爱动脑筋思考。那前几天,老师在准备教具的时候遇见一个有关周长的难题,你们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教材45页第三题)。
师:这是两张一模一样的正方形纸片,你们说他们的周长一样长吗?(一样)。
结果老师从其中的一块上减去这么一小块,变成了这个形状,你说现在他们的周长还一样吗?(生讨论,汇报结果)。
师:大家的眼里真好,老师对大家真是既佩服又感激,谢谢大家!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有什么感受吗?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十一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二次设计
一、复习
二、新授
3)引入。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4)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讨论后得出: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四.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
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学生做,教师巡视。
最后,还可以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五.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面朝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十二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本课例试图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自主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乐学的情感。
一、创设情境,建立概念
1、找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
(1)(媒体出示“直角娃娃”和含有锐角、钝角、直角的房子)“嘿!小朋友,你们还认识我吗”直角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们到它家做客。瞧!直角的兄弟角也来欢迎大家,仔细观察,找找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弟弟(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同桌互相说说。)
哥”(它比直角大,它的两边叉开的比直角大。)“直角的弟弟呢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直角的弟弟”
师:小朋友真能干,把直角的哥哥和弟弟都找到了。其实,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钝角(读两遍),直角的弟弟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锐角(读两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2、给角的三兄弟排排队。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3、判断:你们能很快地说出下面各角的名称吗练习九(第2题)要求: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其余的小朋友当小老师评判,答对的送给掌声。
师:最后一个角有的说是直角,有的说是钝角,还有的说是锐角。究竟谁说的是对的呢像这个角,用眼睛不能很快地看出来,我们可以请谁来帮助判断(三角板的直角)(电脑演示)这是什么角为什么(因为它比直角大)我们再请直角来帮助检查前面这两个角是不是锐角。(电脑演示)
4、探索用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谁想提醒大家,用三角板的直角帮助判断要注意什么”
师:用直角帮助判断要特别注意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电脑演示)
5、找生活中的角。找找下面物体中哪里有什么角(红心、背心、红领巾、剪刀)
二、操作实践,综合内化
1、做角。
师:用桌上的纸片、活动角和其他的学具做出这三种角。要求:小组合作,由小组长安排,一个做直角、一个做锐角、一个做钝角。待会儿由组长汇报。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好。
(1)小组展示汇报。
(2)学生评价。
(3)全班展示。请做锐角、钝角的学生分别展示。最后展示直角。
2、画角。
要求:老师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并写上它们的名字。画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画几个。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多又好。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3)在小组里展示,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帮助。
3、数角。
数出每个图形有()个锐角,()个钝角,()个直角。
三、联系实际,应用概念
当“小小设计师”,设计要求:应用直角、锐角和钝角以及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先构思,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的图案最美,并给自己的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最后展示作品,评价。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十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秒,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而时间又比较抽象,不易学生接受,所以,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各种具体活动,亲身感受1分、1秒,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即: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与体验时间。
时间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时间、体验时间。“我们赢了”是结合“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让我们记住这一历史时刻——xxxx年7月13日晚上10时08分,用记载着这一历史时刻的钟面,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钟面的认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抓住机会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看钟面认读时间、写出时间。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读、写时间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渗透按时作息的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认读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掌握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大钟表、学具钟。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北京申奥成功的画面。
学生猜不出来,课件在刚才申奥成功的画面旁出示钟面图,让学生尝试着认识一下此时的时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钟面,说一说对于钟面你都了解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做教科书第64页的“填一填”,课件验证答案。
(2)体会1时=60分
学生刚才在做“填一填”第4小题时。可能会感到有困难,播放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看发现了什么?体会1时=60分。
(3)学习读、写时刻
a、认识整时和整时半
电脑显示2个钟面图(9时、10时30分)
师:谁会读这个时刻?
你能总结出来读整时和整时半的方法吗?
b、认识几时几分
电脑显示4个钟面图(7时45分、9时零5分、10时55分、3时42分)
师:现在的时刻你会读吗?你能总结出来读几时几分的方法吗?请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师:刚才小朋友们讨论的真热烈,现在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怎么读以及总结出来的方法。
组1代表:时针过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再一格一格的数分针经过了多少小格,过了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然后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组2代表:时针过了数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指向几,拿这个数乘5,得数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组3代表:如果分针不是正好指向数字,看过了数几,拿这个数乘5,得数再加上旁边的小格,总得数是几就是几分。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十四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1.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想:六()四十二。
48÷6=想:六()四十八。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十五
1. 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
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实物投影、主题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
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十六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一、复习引入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标: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二、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十七
1、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课件、教具。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27页。
板书设计。
4×5=20(元)或5×4=20口诀:四五二十。
20÷5=4口诀: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篇十八
课本p98页。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数字卡片、人民币。
一、复习
有3张数字卡片,5、7、9,用它们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
二、学习新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出示例题
如果用着3张数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两张求它们的和,得数有多少种可能呢?
2、解决问题
请学生尝试解决后全班交流
1)用填表的方法
2)用连线的方法
3)随便写
3、思考
只有3种结果,为什么摆两位数却有6种结果呢?
摆两位数跟卡片的位置有关,加法算式的结果和卡片的位置无关
4、观察
上面的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随便写,容易漏掉或重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26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