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学的桥梁,它能够保证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和科学性,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条不紊。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幼儿科学动物大班教案篇一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但幼儿缺少和动物接触的机会,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希望通过幼儿了解动物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学习和仿编儿歌,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并完整地朗诵。
2.在对一些小动物睡觉习惯了解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儿歌。
3.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课件
2.配乐儿歌《睡觉》,催眠曲。
3.小马、小鱼、小狗等动物的头饰,字卡。
4.对刺猬、小狗、蝙蝠、小鱼等动物睡眠的习惯有了解。
1.欣赏并学习儿歌
(1)导人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中午我们小朋友都午睡。哪个小朋友说一说,你怎样睡觉的?
幼:我仰着睡觉。我趴着睡觉。我蒙着头睡。
师:仰着,趴着,蒙着头都不是最正确的睡觉姿势,小朋友睡觉时正确的姿势要向右侧卧,你们要记住哦。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动物们是怎样睡觉的?
(2)出示ppt课件:
师:夜静悄悄,妈妈唱起了摇篮曲,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让我们来听一首儿歌《睡觉》。
(3)欣赏配乐儿歌:
师:听完这首儿歌,小朋友有什么感觉?
幼:我觉得很安静,非常舒服。
幼:感觉美,我十分喜欢。
幼:我想要睡觉了。
师:刚才小朋友在欣赏儿歌时注意力集中,有的小朋友闭上了眼睛,还有的小朋友做出了睡觉的样子,仿佛沉浸在儿歌的宁静恬美的意境中。
幼:刺猬蜷着身子睡着了。
幼:小狗捧着脸睡着了。
幼:蝙蝠倒挂睡着了,小鱼睁着眼睡着了。
2.模仿游戏,对动物睡觉习惯的了解
(1)教师播放催眠曲,任意说出一种动物的名称或拿出一种动物的头饰,请幼儿模仿这种动物睡觉的样子。
(2)把幼儿分成组,请幼儿分别按不同动物的睡觉方式进行模仿,并说说自己模仿的是哪种动物。
3.仿编儿歌
(1)出示课件,用问题启发幼儿根据课件中图案仿编儿歌。
师:马是怎样睡觉的?如果把马睡觉的姿势编成问答歌,应怎样问?怎样答?(什么睡觉站在地?马儿睡觉站在地)
师:哪个小朋友模仿马睡觉?
(2)让幼儿把自己知道的其它动物睡觉的姿势仿编成儿歌。提醒幼儿仿编时尽量做到押韵、顺口、字数相等。
(3)教师记录下幼儿仿编的儿歌。
(4)教师根据记录引导幼儿完整朗诵自己仿编的儿歌。
1.可以在活动的开始请幼儿欣赏一段摇篮曲,让幼儿说说听后有什么感觉,再引入主题。
2.在语言区域投放儿歌磁带,让幼儿听并背诵。
3.在美术活动中,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睡觉姿势,鼓励幼儿根据画面朗诵自己仿编的儿歌。
附:睡觉
什么睡觉身子蜷?什么睡觉捧着脸?什么睡觉腿倒挂?什么睡觉睁着眼?
刺猬睡觉身子蜷,狗儿睡觉捧着脸,蝙蝠睡觉腿倒挂,鱼儿睡觉睁着眼。
幼儿科学动物大班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读本内容,知道哪些人在夜里不睡觉。
2、能按顺序翻阅图书,仔细观察读本画面。
活动准备:
1、一本大书、和幼儿人数一致的图画书。
2、书架、录音机、音乐光盘。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让幼儿说说夜里不睡觉的人。
提问:
1、夜晚来到的时候,我们都在做什么?
2、有没有人在晚上不睡觉呢?
二、出示读本,引发阅读兴趣。
1、观察封面,提问:画面上有谁?她们在做什么?
2、认识书名《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三、幼儿自主阅读小书,初步感知图书内容。
1、幼儿自主阅读小书,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阅读。
2、提问:你从书里看到了谁夜里不睡觉?(幼儿自由说)。
四、大书导读,初步理解读本内容。
1、阅读p4-9并提问:黑夜静悄悄,真的每个人都睡了么?
师提问:有谁在夜里不睡觉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遮挡画面,引导幼儿通过对比知道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提问:我们有这些美好的东西,是谁在夜里不睡觉为我们辛勤工作?
五、归纳小结,提出再次阅读的要求。
幼儿科学动物大班教案篇三
1.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认识各种动物的名称,特点及生活习性。
2通过活动提高幼儿观察动物的能力,喜欢与同伴交流。
3学习动物名称,会用句式“动物园里有····”,发音准确。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去动物园的快乐。
教学重点:会用汉语说出各种动物名称,会用句式“动物园里有····”
教学难点:了解动物生活习性。
1请家长在活动前带孩子看《动物世界》。
2手机各种动物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动物园”
3动物卡片(有动物居住环境及喜欢吃的食物)各6份。
4制作食物图片或食物模型(各6份)。
5dvd机。
(一)开始环节。
观看dvd,了解动物园里各种动物的名称及生活习性。
(二)展开环节。
1教师指着墙上的动物卡片,用汉语说出动物的名称,引导幼儿跟说。
2教师(出示一张动物卡片,如熊猫):“动物园里有熊猫,熊猫喜欢吃竹子。鼓励幼儿模仿用汉语说出来。
3表演游戏:老师模仿动物让幼儿猜一猜,并拿出该动物爱吃的食物,引出:“动物园里有···喜欢吃···”。鼓励幼儿上来表演该游戏。
(三)结束环节。
将幼儿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分好动物图片及喜欢吃的食物图片,让每位幼儿模仿“4”中的内容。
(四)延伸环节。
1继续丰富“动物园”环境内容,添加新的“动物”
2将结束环节的图片放在区域中,供幼儿交流使用。
1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积极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乐意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并用汉语与同伴交流。
2个别幼儿对句式的表达不够准确。
3如果我重新来上这一课,我将会准备得更充分一点,例如把“双语”表达的更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表达能力,完整的与幼儿交流。
幼儿科学动物大班教案篇四
1、复习10以内的数数以及序数、单双数。
2、能够区分上下。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1、《给宠物喂食》大图。
一、看看说说。
1、出示《给宠物喂食》大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分别住在哪层楼哪间房?引导幼儿说出第几层第几间房等序数。
2、复习单双数:
这些宠物各有几只?(1、3、5、7……)它们都是什么数?(单数)这些宠物分别喜欢吃什么?这些食物分别有多少?(2、4、6……)2、4、6、8是什么数?(双数)3、数的比较。
引导语:你觉得喂小动物的食物够了吗?(够,食物比动物多1。)。
二、游戏:
这是什么。
1、教师用手遮住《给宠物喂食》大图中的一幅画面,如遮住第二行的第四幅,让幼儿猜出遮住的是什么,有几个。(通过动物下边是食物,食物比动物多1的线索回答)。
2、引导幼儿叙述遮住的图案上面是什么,有多少;或者遮住的图案下面是什么,有多少。
3、幼儿两两组合,采用幼儿用书《给宠物喂食》,玩游戏。
一个幼儿遮住一幅画面,另一位幼儿猜:遮住的是什么,有多少。然后再互换角色玩。
幼儿科学动物大班教案篇五
小动物们都有各自的尾巴,可它们长的什么样?有什么用?却是幼儿平时非常容易疏忽的。小动物我们都要全力保护它。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在本活动中层层深入地展开,先让幼儿通过“做朋友”,观察发现它们尾巴的不同,在互相讲解中激活幼儿兴致,在“捉迷藏”中进一步巩固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则本活动的重点顺利通过。再则,活动的难点“尾巴的用途”又在多媒体课件所设置的情境中得到解决。
针对我班幼儿园不同发展水平,我先让能力弱的幼儿在来园活动中先接触了一下内容,相信这样在活动中,幼儿的发挥会均衡些。
1、认识一些动物的尾巴,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学习词:平衡、观赏。
2、加深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发展幼儿良好的观察力和操作想象力。
重点是认识各种动物尾巴不同的样子;难点是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1、各种动物图片挂件若干。
2、背景图一幅,动物图片和象征物若干。
3、多媒设备及课件。
4、录音机、磁带。
一、带领幼儿说说讲讲动物,观赏动物,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
1、师:“今天,有好多小动物到我班来作客,这些小动物是谁。
它们的尾巴是怎样的?让我们跟它们做做好朋友吧!”
活动重点:
了解常见动物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活动难点:
能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过程:
1、动物的.衣裳:
出示蝴蝶、青蛙、骆驼、北极熊,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与花丛、青草、沙漠、雪地、颜色相近,能保护自己,不容易被发现。)。
出示乌龟、刺猬、鱼、鸟的图片,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用硬壳、刺、鳞保护自己,羽毛软、暖、轻。)。
2、动物的防身术:
出示猫的图片。
----“猫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还有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猫一样的?”
出示牛的图片。
----“牛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牛一样?”
出示蜜蜂图片。
---“蜜蜂的刺有什么用?”
3、迁移联想:
鼓励幼儿观察与发现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还有一些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人类在生活中运用了哪些仿生技术?”
幼儿科学动物大班教案篇六
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储存食物、冬眠、迁徙、换毛。
2、对探索动物过冬方式感兴趣,知道关心、爱护动物。
课件、动物过冬方式的卡片、头饰“松鼠、大雁、蛇、狮子”等。
冬天你会怎么过?
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感觉怎样?我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引导】。
动物怎么过冬?
1、冬天快要来了,天气冷起来了。森林里的动物要准备过冬。你知道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教师讲述与提问时,要有一种即将面临天寒地冻境遇的紧迫感)。
2、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观看相应的幼儿活动材料。
大雁和小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那里天气暖和,有各种各样的食物。松鼠、兔子、狐狸、狼长出很厚很密的毛,好象穿上了暖和的大衣。蛇和青蛙钻进地洞里,熊躲进数洞里。雪下不着,风吹不着,它们舒舒服服睡大觉。蚂蚁、田鼠知道冬天要下雪,会找不着吃的东西,就早早地把食物搬进洞里。这样,冬天它们就可以不到外面去找吃的了。
3、我们到森林里去,问问动物们有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好吗?动物们肯定会很高兴地告诉我们,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4、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松鼠、大雁、蛇、狮子”等,让幼儿分别说说它们的过冬办法。
1、每个幼儿扮演一种动物,躲藏蜷缩在活动室的一个角落。
2、教师或一名幼儿扮演访问者“咚咚”敲门:“里面住着谁呀?”幼儿回答:“我是松鼠,冬天到了我要找好多食物存起来”“我是大雁,我要飞到南方去。”“我是蛇,我住在洞里。”“我是狮子,冬天到了我要换掉一皮毛”等等。
3、师幼一起评价,看看谁能学会所扮演的角色的口吻说得既具体又清晰。
4、幼儿如果兴趣浓,可再次游戏。
请幼儿讲述讨论结果共同归类:
储存食物--松鼠、蚂蚁(老鼠)等;(幼儿用动作表示"储存食物")。
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猬、蜗牛、蚯蚓)等;(解释: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动的意思)。
知道还有一些动物冬天不冬眠,也喜欢运动,如:啄木鸟,在寒冷的冬天也出来工作,为树木除害虫。
幼儿科学动物大班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动物的特殊本领,知道动物的本领和环境、生活习性的简单关系。
2、简单了解人类根据动物的特点进行的创造性模仿。
活动准备:
1、有关动物之最的图片、视频资料及头饰(河马、鲸、豹、猩猩、长颈鹿、大象、老虎等)。
2、录音机、磁带、自制小奖牌。
3、飞机、吊车、滑翔伞等图片,纸笔若干。
活动流程:
一、参观“动物展览会”,幼儿自由观赏。
1、“小朋友,这几天大象与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开会讨论一件大事情,你们想知道吗?”。“大象提议评‘动物明星’,就是动物之最,比如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评为明星。”小动物们一听大象的提议,心想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最突出,就能当明星,纷纷讨论开了。有的说我最高,有的说我跑的最快,还有的说我最凶猛,好象每个小动物都能评为明星。大象邀请你们当小评委呢。
2、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动物都在哪些方面最突出。“小朋友你知道的小动物都有哪些本领?为什么会有这种本领?”
二、带幼儿观看动物专集课件,让幼儿观察、了解这些动物在哪个方面比较突出,老师做出适当讲解。
1、评出动物明星,给小动物颁发奖牌。
请幼儿观察并讨论:应该给这些小动物颁发什么奖?为什么?
2、幼儿和老师边看图片边模仿动物,加强知识的巩固。
(1)“小朋友,河马的特点是?”引导幼儿像河马一样尽量张大嘴巴。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并且生活在海里,引导幼儿模仿鲸在海里慢慢的游动。
(3)“豹的特点是?”引导幼儿像豹一样快速的跑。
(4)引导幼儿模仿大猩猩。
(4)“豹的特点是?”引导幼儿像豹一样快速的跑。引导幼儿模仿大猩猩。
(5)“长颈鹿是脖子最长、最高的动物。”引导幼儿像长颈鹿那样仰着长长的脖子。
(6)引导幼儿像大象那样甩甩长长的鼻子,用动作或声音来模仿老虎,表现凶猛。
3、“小朋友,我们的小动物可爱吗?我们来和它们做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就叫“猜猜我是谁”。
教师讲解游戏的做法。
“老师这儿有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小朋友带着头饰扮演这些小动物,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然后再请一个小朋友蒙着眼睛蹲在圆圈里面,其余的小朋友边拍手边和老师说儿歌。说完儿歌,蹲着的小朋友摸到谁,谁就告诉他你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然后请这个小朋友猜出来你是谁。请幼儿做游戏。”
三、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讨论:1、动物住在哪里?
2、如果没有了森林,环境会怎样?
3、动物会怎样?
4、我们应怎样保护?
幼儿分别发表意见,引导幼儿说出注意环保,保护小动物等方面。
四、请幼儿进行模仿性创造。
出示长颈鹿和大吊车,蜻蜓和飞机等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人类对动物的创造性模仿。请幼儿进行模仿性创造,把它画下来。
幼儿科学动物大班教案篇八
1.知道各种笔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及构造。
2.探索观察比较,发现各种笔的不同特性及用途,并积极与同伴交流。
3.了解笔的演变过程及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懂得安全用笔。
知道各种笔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及构造。了解笔的演变过程及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懂得安全用笔。
探索观察比较,发现各种笔的不同特性及用途,并积极与同伴交流。
1.经验准备:幼儿有使用笔的经验。
2.物质准备:课件,铅笔、粉笔、油画棒、水彩笔、签字笔、毛笔、记号笔、圆珠笔若干:墨汁:白纸、黑板、塑料膜、宣纸、橡皮、黑板擦、湿巾每组一份;湿抹布一块。
1.创设“笔的展览会”情境,认识各种各样的笔。
提问:你认识哪些笔?它们有什么用?
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笔,它们的名字不同,但都可以写字和画画。
2.观察探索、试用比较,进一步了解各种笔的构造、特性及作用。
(1)观察操作,了解笔的构造。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笔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小结:这些笔的样子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由笔芯、笔头、笔杆和笔帽这几部分组成。签字笔、圆珠笔用完后可以换笔芯继续使用;铅笔、粉笔、油画棒越用越短:毛笔、水粉笔的笔头是毛做的。
(2)画一画,试一试,感知不同笔的线条特性和作用。
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使用时注意安全。
小结:各种笔画出来线条粗细、颜色都不一样。小朋友经常用颜色丰富的水彩笔、油画棒画画;中国独有的水墨画就是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的:铅笔的`笔迹可以用橡皮擦掉;粉笔画到黑板上可以用黑板擦擦掉:记号笔不怕水。不同的笔有不同的用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3.借助课件,认识更多功能的笔,了解笔的发展史。
提问:人们最早使用的笔是什么样的?各种笔是怎样一步步发明出来的?
小结;最初的笔是树枝,然后人类又逐步发明了刀笔,羽毛笔,以及铅笔、钢笔、圆珠笔等现在常用的笔,使用起来越来越方便。
将可拆卸的各种笔投放到科学区,引发幼儿进一步感知各种笔的构造,掌握安装步骤,并能将探索的安装步骤表征制成安装说明书。
课程资源拓展:
笔: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多通过笔尖将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墨水)在纸上或其他固体表面绘制文字、符号或图画。
幼儿科学动物大班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理解掌握歌词,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唱歌、玩游戏。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小猪睡觉》,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小猪宝宝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妈妈要带你们出去玩,你们高兴吗?
2、肚子已经吃饱了,那你们现在最想干什么呢?(睡觉)。
3、妈妈睡觉的时候还要打呼噜呢!宝宝们可要听仔细了,妈妈是怎样打呼噜的。
4、妈妈是怎样打呼噜的呀?哪个宝宝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二)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看看小猪们在干什么?
2、一起念歌词2遍。
(三)初步学唱、表演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歌曲:妈妈还会把这首儿歌唱成歌曲呢!
问:歌曲里唱了什么呢?
2、和妈妈一起来学一学吧。
3、引导幼儿给歌词编动作。
4、根据幼儿的动作,师生完整的边唱边表演歌曲。
1、看,妈妈还会玩《小猪睡觉》的游戏呢,怎么玩呢?教师与一幼儿示范两两玩游戏。
2、幼儿与同伴一起两两玩游戏。
3、幼儿与家长同伴一起两两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宝宝们今天玩得开心吗?我们再来欣赏动画视频《小猪睡觉》吧。
幼儿科学动物大班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知道小狗、小马、小刺猬、蛇、鱼等动物有不同的睡眠方式。
2、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3、萌发探究动物奥妙的兴趣。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小动物为什么要有不同的睡眠方式。
活动准备:
1、有关动物睡觉的图片资料。
2、《摇篮曲》视频,《动物狂欢曲》音乐。
3、故事录音《猴小弟学睡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视频。
1、教师播放摇篮曲视频并提出问题。
二、观察讲述。
1、请幼儿观看动物睡觉的课件,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睡觉的。
师:图片中有哪些动物,他们都是怎样睡觉的。
三、交流讨论。
欣赏故事《猴小弟学睡觉》引导幼儿说一说故事中的小动物为什么要那样睡觉。
四、探索记录。
师:动物睡觉的姿势是太有趣了,小朋友们能不能用简单的线或符号来记录呢?
鼓励幼儿探索记录。
五、模仿游戏。
教师播放《动物狂欢曲》音乐,任意说出一种动物的名称,请幼儿模仿这种动物睡觉的样子。
活动小结:
师生共同复习所学内容。
活动延伸:
小朋友将今天学到的有关动物睡觉的秘密将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幼儿科学动物大班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激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尝试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可转动的玩具用具,陀螺、伞、塑料圈、风车等。
(2)牙签、铅笔、塑料玩具、雪花片、筷子、纸、吸管、毛线、碗、杯子。
2、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有过关于转动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操作可转动的物品,观察感知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玩许多好玩的东西,玩时要注意观察,你玩什么东西,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2、幼儿操作探索,师观察并与幼儿交流。
3、交流与分享。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告诉小朋友。
提问:1、你玩的什么东西?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2、刚才我们玩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这些东西都会转动。
(洗衣机里面的桶能转动,衣服放在里面转一转,就洗干净了。
电风扇会转动,夏天的时候,风扇一转,就有凉风吹出来,可凉爽了。
时钟里面的针会转动,它可以告诉我们现在几点了。
乐园的旋转木马也会转动,可好玩了……)。
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转动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好处。
1、猜一猜。
师(出示一张纸):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用什么方法可以让纸转动起来?
师:你们可以去验证一下,看看这样做纸张会不会转动起来。老师还为你们准备好多不容易转动的东西(出示牙签、筷子等),请小朋友想办法让它们转起来。你可以只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东西让它转动,也可以试一试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各种物品。你可以一个人探索,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探索。
2、讲解操作要求。
在操作中要注意安全,不能用牙签、筷子等伤害自己或小朋友。
3、幼儿操作探索,尝试让本身不能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
幼儿科学动物大班教案篇十二
1、了解几种常见珍稀动物的名称、典型特征、生活习性,理解珍稀的含义。
2、让幼儿学会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和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有爱动物的情感和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1、活动重点:理解珍稀的含义,了解常见珍稀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对动物的情感,教会幼儿要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
1、活动组织形式及方法。
采用室内教学的方法,教师和幼儿互动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以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媒体选用及安排。
使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珍稀动物的视频和图片。
收集常见珍稀动物的图片、资料以及相关视频。
(一)设疑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啊?(幼儿较易回答)那你们知道什么是珍稀动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珍稀动物。
(二)师幼互动。
1、理解“珍稀”的含义:地球上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像我们常见的有狗,猫、兔子等等,但有些动物却非常稀少,我们就称这些动物为珍稀动物。
2、教师:“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珍稀动物的含义了,那你们知道我国有没有珍稀动物呢?有的话又有哪些呢?”
3、教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珍稀动物,它是什么样的呢?”
4、老师出示常见的几种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丹顶鹤、东北虎)的图片。
5、师:“小朋友们看,图片上的是哪种珍稀动物啊(大熊猫),它是什么样的呢?(体型肥硕似熊,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的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6、师:“你们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呢?我国经常将大熊猫送给外国友人,你们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吗?(教师介绍:大熊猫师我国的国宝,是我国送给外国友人的珍稀动物,是友谊和和平的`一种象征。)”
7、教师具体介绍金丝猴,藏羚羊、丹顶鹤、东北虎的外部特征及其生活习性,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8、师:“今天我们学了很多珍稀动物,那小朋友们最喜欢哪种珍稀动物,为什么呢?
9、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珍稀动物变得“珍稀”吗?
11、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视频、录像,让幼儿知道全国人民都在努力的保护这些珍稀动物,激发幼儿对动物的爱护和怜悯之心。
(三)教师提问。
1、今天我我们认识了许多珍稀动物,那“珍稀”是什么意思呢?
2、我国有珍稀动物吗?今天老师介绍了哪几种珍稀动物?
3、我国的国宝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征吗?
4、金丝猴、丹顶鹤、藏羚羊、东北虎又是什么样的呢?
(四)活动总结。
1、教师小结:这些珍稀动物都受到国家和人民的保护,否则就像恐龙一样早已灭绝,我们就再也不能见到它们了,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快乐健康的生活在地球上。
2、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回答,并介绍他们所知道的。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收集我国其他珍稀动物的图片,共同布置“珍稀动物”图片展。
通过本次的教学活动,幼儿知道了一些常见的珍稀动物及其生活习性,初步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热爱的情感,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图片的展示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但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的秩序,气氛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下次活动过程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并且大班的孩子更多地喜欢说,不能够耐心地去倾听。当然在这种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点还是很多的,它们更过地想去认识与了解动物。因此我决定以后要多给它们开展这类活动!
小百科:珍稀动物包含陆生生物类(如:小熊猫、白颈长尾雉、大熊猫、伊犁鼠兔、金丝猴、白鹮等)、水生生物类(如:扬子鳄、白鳍豚等)、两栖类(如:黑软壳龟、中国大蝾螈、娃娃鱼等)、爬行类(如:印度蟒,扬子鳄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238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