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讲授、示范、探究等不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政治》教案范文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一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歌曲内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体验参与集体歌唱活动的快乐,并能大胆地表现。
活动准备:
茶壶、音乐、节奏卡、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到音乐茶馆喝茶引入。
想的话先回答我的问题,对了才能喝哦!
二、引出茶壶,学习歌词。
1、教师出示茶壶,引导幼儿观察茶壶的外型特征。
2、师小结,引出歌词。
3、发声练习:1515│3210│。
4、利用填充节奏歌让孩子掌握歌曲节奏型及歌词。
5、幼儿结合伴奏学习歌词。
三、幼儿演唱歌曲。
1、教师模仿茶壶演唱歌曲,激发幼儿演唱的兴趣。
师模仿:我是一只音乐茶壶,我不仅会泡好喝的茶,我还会唱歌呢?让我来唱首歌给你们听吧!
2、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2)以教师“泡茶”,幼儿扮演“茶杯”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演唱歌曲。
3)个别幼儿扮演“茶壶”,其他幼儿扮演“茶杯”的游戏形式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有表情地、用好听的'歌声演唱。
4)以男女轮流扮演“茶壶”、“茶杯”的形式演唱歌曲,并能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茶壶”、“茶杯”可爱的形象。
3、引导幼儿大胆表演,边演唱边给老师“泡茶”
师:小朋友们,下面的老师们坐久了一定很渴了,现在请老师们来当“茶杯”,我们都来当“音乐茶壶”一起泡茶给老师们喝吧!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二
一、创设情境,初步了解修鞋匠的`修鞋过程。
2.你看到过修鞋匠干活的样子吗?他是怎么修鞋子的呢?(抹胶水、钉钉子、缝一缝……)。
3.谁来学学修鞋匠修鞋子的样子(幼儿创编修鞋子的基本动作)。
二、熟悉旋律、学习律动.
1.这里有一首好听的鞋匠之舞的音乐,音乐里就是讲了修鞋匠修鞋子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幼儿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3.幼儿完整欣赏第二遍,感知乐曲的4个小乐句。
4.学习律动。
(1)修鞋匠怎么帮助陈老师修鞋子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2)幼儿完整欣赏律动一遍。
刚才你看到修鞋匠是怎么修鞋子的?
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基本动作xx。(出示相应的图片)。
3.我们也来学学修鞋匠修鞋子的样子。幼儿跟着教师有节奏进行律动练习(1~2遍)。
4.变换动作方位,感知乐句的abb结构。
刚才修鞋匠修了一只鞋,现在有人要让他同一时间内修一双鞋了,该怎么完成?
幼儿听音乐左右手完成抹胶水、钉钉子、缝鞋子。重点让孩子听出每个乐句中的变化。
三、创编律动。
1、修鞋匠除了用到以上工具外,他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来修鞋子呢?
2、幼儿模仿动作学一学。
3、幼儿跟着乐曲自主完成创编动作。
三、合作表演。
1.如果请你们2个人很作表演,那么该怎么表演呢?
一个扮演什么?另一个又扮演什么呢?(一名修鞋匠,一名顾客)。
修鞋匠应该怎么做?顾客又应该怎么做呢?
2.幼儿分角色表演,一半扮演顾客、一半扮演修鞋匠。
听音乐尝试合作表演一次。
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交换朋友进行表演。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三
1、乐于模仿小乐手,在玩小乐队游戏中学唱歌曲“小指挥”。
2、尝试分角色唱歌游戏,体验和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准备。
1、物质准备:ppt、乐器(小铃、沙球、木鱼)。
2、经验准备:掌握乐器的打击方法、熟悉歌曲旋律、交流过和同伴一起玩的游戏。
三、过程。
(一)音乐游戏《找一个朋友碰一碰》。
(二)说说喜欢玩的游戏――有节奏地说说喜欢的游戏,回忆和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ppt出示新朋友乐乐:“大家好,我是乐乐,我也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
想想我们玩过“碰一碰”的游戏,还玩过一些什么游戏?出自:大;考。吧“请你有节奏地告诉乐乐。
小结:小朋友爱玩的游戏真不少,和好朋友一起游戏的时候是最快乐的。
(三)玩玩”小乐队“游戏――学唱歌曲,尝试游戏,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1、熟悉歌曲,模仿乐器演奏的声音和动作。
乐乐:”今天我带来一个新游戏,仔细听你就会知道怎么玩了?“。
第一次完整欣赏。
(1)师:乐乐想和我们一起玩一个什么游戏呢?(小指挥的游戏)。
(2)师:歌曲里都有谁?他们在玩什么?谁在玩(小木鱼)?(小乐手)。
小指挥说了些什么?
第二次完整欣赏。
(教师清唱)小乐器分别是怎么唱歌的?小铃是怎么唱歌的?(教师重复,边念歌词边用小铃打节奏,重复两遍)。
分段。
师:这段音乐是谁在唱歌?(分句唱)。
2、学唱歌曲,尝试玩”小乐队“游戏。
(1)集体学唱歌曲。
(看ppt)跟乐乐一起唱歌。
跟琴伴奏唱歌。(两遍)。
(2)分角色演唱,玩”小乐队"游戏。
老师做指挥,和幼儿共同游戏。(幼儿自主选择乐器)。
乐乐做指挥,和幼儿共同游戏。(幼儿交换乐器)。
小结:小指挥和小乐手一起唱歌游戏,现在我们小乐队多热闹呀!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四
1.了解并拍出3/4拍的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2.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学唱歌曲,。
3.了解蜗牛的特征,体验蜗牛快乐的情感。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鼓、蜗牛ppt、美丽的风景背景、蜗牛房子等图片。
一、了解3/4节奏强弱弱的特点。
1.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声音?(敲打鼓声,咚哒哒,强弱弱,敲四下)。
2.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敲鼓并说咚哒哒咚哒哒)。
3.现在老师要敲出两种不同的鼓声,你们听一听,有什么不一样?第一种:咚咚咚,敲四下,第二种:咚哒哒,敲四下。
4.告诉我,哪里不一样?(幼儿自由回答)。
5.第一种鼓声他的声音大小都是一样的,咚咚咚(敲鼓,并说),第二种鼓声他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敲鼓并说咚哒哒,强弱弱强弱。那我们把这种第一拍是强拍,后面两拍是弱拍的节奏叫做强弱弱的三拍子。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伸出小手,用小手拍咚哒哒咚哒哒。
6.那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拍出强弱弱的声音呢?认识并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你来说。我们学一学。
7.那今天我们就要用这种强弱弱的声音来学习一首歌曲。
二、学唱歌曲。
1.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好朋友,瞧!他是谁?(出示ppt)(小蜗牛)。
2.那小蜗牛长得怎么样呀?
3.哦,小蜗牛的背上有一个圆圆的壳,那这个壳有什么用?(这个壳像房子一样,可以躲在里面,很安全)我是快乐的小蜗牛,呦呦,背着房子去旅游,呦呦。(出示图片贴在卡纸上)。
4.它的头上有什么?(触角)。
5.那我们给他一个好听的词,叫小犄角。
6.好,现在伸出你的'两根小手指,当小蜗牛的小犄角。伸出两只小犄角,呦呦,一边看来一边走。呦呦(出示图片)。
7.小蜗牛开心的时候会唱歌,它唱:咿呀而哟,呀咿而哟。我们来学一学。
8.小蜗牛唱的这么开心,那他会回头吗?(不会)。
9.小蜗牛说:我从来不回头不回头。
10.老师现在把我们刚才所说话的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看,指着图谱念儿歌,要求幼儿一起念)(我是快乐的小蜗牛。)。
11.现在我们用三拍子的节奏来年这首儿歌,跟着老师一起念。(边敲鼓边念)。
12.老师把这首儿歌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快乐的小蜗牛》,你们听:开始唱,并敲鼓。
13.你喜欢哪句?我们来学一学。(钢琴伴奏,敲鼓)。
14.现在老师弹琴,老师大声地唱,你们小声的唱。(弹琴,敲鼓)。
15.现在老师轻轻地唱,你们大声地唱。(弹琴,敲鼓)。
三、趣味性演唱和表演。
1.(出示ppt)现在老师这里有三只蜗牛,一只蜗牛妈妈,两只蜗牛宝宝。蜗牛妈妈这么大,走路的声音应该怎么样?(很响)老师很响的敲下鼓。那蜗牛宝宝这么小,走起路来怎么样?(轻轻地走)所以蜗牛宝宝轻轻地走路没有声音。所以三只蜗牛走路的声音应该是咚--没有声音(边敲鼓边解释,第一拍敲鼓,二三两拍不敲,以前一拍动作延伸后两拍)。
2.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三只蜗牛走路的声音,伸出小手,拍手练习咚-的节奏,第一拍拍手,后两拍延续拍手之后的伸展动作),要求有一个老师安排敲鼓。
3.练习完之后,要求小朋友用所学拍手的动作一边唱歌一边拍手,之后也可以拍腿。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拍手唱歌动作,要求有个老师在一旁敲鼓,一个老师弹琴。
4.现在,我邀请小朋友上来做游戏,请五位小朋友上来按咚-哒-哒的节奏敲鼓,其他小朋友来唱小蜗牛的歌曲。请五位小朋友轻轻搬起小椅子面向大家坐好,然后给每个小朋友一个鼓和一根棒。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开始敲鼓,老师在一旁用铃鼓稳定节奏,其他小朋友大声唱歌曲。
5.现在我来当蜗牛妈妈,蜗牛妈妈要带宝贝们出去旅游了。谁愿意上来当蜗牛宝宝?(点5个、10个、全班小朋友上去饶教室一圈)。
6.排好队后,老师在前面做咚哒哒有关三拍子节奏的动作,幼儿跟在后面学做,也可以是幼儿自己想的三排节奏的动作。要求一边做动作,一边大声唱歌,坐在位置上的小朋友也一起大声唱歌。(要求有个老师弹琴,有个老师敲鼓)。
在这一音乐活动中,教师一开始就以情感入手,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小蜗牛出去旅游时的快乐心情。接着,又引导孩子在游戏中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在有了一系列充分的体验基础上,孩子们学唱歌词就非常容易,也创编出了许多表示小蜗牛快乐心情的动作,通过创编,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歌曲的情感。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五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学会模仿各种小动物动作,音乐停止,保持原先动作。
2、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熊头饰一只、创设一个“熊”的家。
活动流程:
热身运动—音乐游戏《变石头》——放松整理。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树林里面真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往树林走,采上几朵鲜花,再来跳一跳。要是大熊走过来,大家可别乱跑。
2、师幼共做热身运动。
跟老师一起来学小鸟飞,飞得高一点,再高一点,学小鱼游泳,尾巴甩一甩,再来学蝴蝶飞,飞到花丛中。
二、音乐游戏《变石头》。
1、幼儿复习音乐,可以跟着音乐做一些动物动作。
2、教师介绍规则:我们边听音乐,边做各种动作,也可以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做,音乐一停,你们马上就不动,变成一个石头,要是动了,就要被熊吃掉,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3、教师扮演“熊”在家里睡觉(也可以请一个小朋友扮演熊,来看哪个小朋友动了)幼儿进入创设的情景进行游戏。
4、师幼游戏。(音乐一停,要马上不动哦,动了就要被熊抓走的)。
5、再次游戏。谁坚持到最后拉,那他就是冠军,我们为他拍拍手。
三、放松整理。
1、一起数数熊吃掉了几个小动物?
2、让我们擦擦汗,抖抖手,踢踢脚来放松放松。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六
1、通过情景和语言节奏感受乐曲的性质。
2、乐意用身体动作跟着音乐表现自己,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采果子》伴奏音乐、ppt、
活动过程。
(一)律动激趣:去果园(感受乐曲的性质)。
1、看这片美丽的景色,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一片果园,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让我们跟着音乐去果园看看吧?(老师用语言节奏引导幼儿)。
3、小结:大家跑跑跳跳找到了果园。
(二)节奏游戏:我爱吃水果(语言节奏练习)。
1、果园里的果子可真多啊,看看哪些是在秋天成熟的?有苹果、橘子、石榴和柚子。这些都是秋天的水果。
2、你最喜欢哪一个水果呢?你爱︱吃什么︱我爱︱吃苹果︱。
(三)感受、创编。
感受摘果子。
1、这些果子这么诱人,你们都想吃吧,谁会把它们采下来,怎么采?(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
2、看看大家是怎么采果子的呢?(为幼儿的后期表演铺垫经验、提升经验)。
3、小结:原来可以一只手采,也可以两只手采,还可以用工具采。
感受音乐,创编动作。
1、你们想不想也来采一采?你想怎么采呢?……请若干名幼儿表现,大家互相模仿(生生互动,模仿同伴经验)。
2、让我们跟着音乐用你喜欢的动作一起来采果子吧,老师最喜欢和别人动作不一样的小朋友。
(四)结束部分。
采了这么多好吃的水果,让我们一起拿给老师们去看看吧。幼儿随音乐离开。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七
活动目标:
1、幼儿认真的观察老师出示的教学挂图,学着听辨不同的音乐信号,能按音乐信号进行动作。
2、体验与同伴音乐游戏的快乐,对音乐产生喜爱。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自制小汽车、红绿灯。
2.教学挂图《过马路》。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说说过马路的经验:
“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你是怎么过马路的?为什么过马路要看好红绿灯?”
“过马路时还有谁要看好红绿灯?”
“小司机怎样开汽车?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小司机。”
2.体验游戏“过马路”:
老师手持红绿灯,幼儿学做小司机按信号游戏(红灯停,绿灯行)。
3.听音乐,辨认音乐信号:
老师弹奏不同的音乐(高音、低音),幼儿讨论各代表的信号:
“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高、低音可以代表什么颜色的灯呢?”
教师根据幼儿讨论的倾向,决定高、低音代表不同颜色的灯。
4.游戏小司机:
老师弹奏划音,幼儿探索其代表的信号:
“这个声音像小司机开车时的什么动作?”(刹车)。
老师交替弹奏三种音乐信号,幼儿愉快的游戏。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八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并乐意模仿小司机的动作。
2、体验车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歌曲《汽车开来了》和快慢音乐各一段。大的玩具汽车帐篷若干(幼儿可以钻进去活动的玩具汽车)。
2、去郊游和汽车开过的场景6幅。
活动过程:
一、汽车开来,
1、幼儿听着音乐,开着大玩具汽车进教室。
2、你们在干什么啊?(开汽车)。
哦,原来你们是小司机啊,请小司机们把小汽车停下来,听着音乐再开一遍。(玩具汽车停在原地,幼儿听音乐模仿小司机的一些动作。)。
3、小司机们,刚才你们是怎么开车的?(幼儿交流不同的开车动作。)。
二、快快开和慢慢开。
1、现在我也当司机,也要听着音乐去开车,不过这次开的路可不一样哦,有时要开得快,有时要开得慢,音乐会告诉我们的,请你仔细听。(欣赏快慢交替的音乐)。
2、讨论:汽车什么时候开得快?什么时候开得慢?
3、根据幼儿经验,配上快快或慢慢的音乐,并让幼儿随着音乐不同速度做一做。
4、让我们一起来开汽车。
(听着音乐来开车,引导幼儿注意音乐节奏的变化,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1、你们的本领真大,今天我们要一起开车去郊游!
看看我们郊游的时候会经过哪些地方?汽车是怎么开的?汽车开到什么地方可以快快地开?什么地方可以慢慢地开呢?(播放快慢交替的背景音乐和车子经过的地方)。
2、刚才我们的车子开过什么地方是慢慢的,开过什么地方是快快的?为什么?
3、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一边看课件,一边跟着音乐开车,表现经过不同的地方时音乐节奏快慢的变化。
4、结束:小司机们,让我们开上刚才的小汽车回家吧!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方法。
2、使幼儿知道唱歌时应该用最优美的声音唱。
3、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歌曲《劳动最光荣》。
2、课件-图片:蜜蜂。
儿歌-《劳动最光荣》。
太阳光金亮亮。
雄鸡唱三唱。
花儿醒来了。
鸟儿忙梳妆。
小喜鹊造新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手挽花,要求幼儿用优美的动作进行表演。
2.歌曲-大雨小雨。
让幼儿用最好听的声音唱歌,注意唱大雨的声音时,应该声音大一点,
唱小于的声音时唱的声音小一点。
二、展开。
1.幼儿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出示图片-蜜蜂。
提问:小蜜蜂是爱劳动的小动物吗?
请小朋友说说小蜜蜂是怎样爱劳动的?
教师:雄鸡一早就来唱歌,它特别的勤劳。小喜鹊在造新房,小蜜蜂在采蜜糖,
他们都很勤劳。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歌曲呢,你听一听歌曲里面唱的什么,听出来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2.教师完整的示范歌曲一遍。
3.教师引导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说歌词两遍。
幼儿听旋律,闭上眼睛轻轻的听,用身体的'动作打节奏,直到幼儿熟悉。
4.让幼儿把歌词填到旋律里面,教师重点示范:附点音符的地方,让幼儿多唱,熟悉。
5.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表演歌曲。
三、结束。
音乐游戏:种葵花。
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
中班歌曲《小乌龟上山坡》反思。
《小乌龟上山坡》这首歌曲的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内容浅显易懂,讲述了小乌龟不怕疲劳、坚持到底爬上山坡的故事。在这个活动里我制定了两条目标,第一是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表情和力度演唱歌曲。第二是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小乌龟克服疲劳、坚持到底的意志行为。
在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图谱教学法。通过图示,一方面能帮助幼儿记忆歌词,理解歌词内容;另一方面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保持对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学唱歌曲,大部分幼儿能看着图谱跟着琴唱歌。在最后的游戏环节,我引导孩子们亲身去扮演小乌龟,体验小乌龟爬山坡的艰辛。孩子们能积极地投入到游戏情境中。但孩子们虽然爬得很累,明白小乌龟爬山坡的艰辛,却没有将小乌龟坚持到底的这种意志品质迁移到自己身上。
在活动中,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是教师自身的。对于音乐活动,需要教师有较好的音乐素质。教师必须要对歌曲吃透,从范唱开始,就要表现得优美,使幼儿喜欢听、愿意学。在学唱歌曲时,不论教师的回应、清唱、一举一动都应该与歌曲相符,是课前精心设计和熟记的。这样,幼儿才能在一个有节奏感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会歌曲。那么,我在这方面做得是欠佳、不到位的。
评课时,众老师给的意见对我有所启发。其中,俞老师提到:音乐活动注重欣赏,首先要让孩子有美的感觉,他们喜欢了才愿意学。俞老师将我的两次音乐活动做了对比,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欣赏不足。孩子们都没怎么听歌曲,就已经要求孩子学了,这是有违孩子学习特点的。
我反思后认为,一个较完整的音乐活动应该欣赏在前,学习在后,从而挖深价值,促进幼儿发展。而如何使幼儿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和美,导入则很重要。我们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歌曲,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欣赏。并且我们教师要苦练基本功,这样才能驾驭一个音乐活动,从而提高孩子的音乐能力。
小试节奏活动后的些许思考。
连着在新中班上了两个音乐节奏活动,新中班的孩子还从没接触过乐曲,以往都是以单一的拍手表现形式,第一次看我拿出那么多“新奇”的乐器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所以在第一次尝试使用乐器敲敲打打时,许多孩子都是兴奋地盲目乱敲打,但是我没有生气,而是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敲打一会,等新鲜劲一过,再启发他们发现如何让乐器发出的响声让人听着舒服和谐,一起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合奏打击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再通过示范,讲解,教给幼儿正确的演奏方法,的确,效果很明显。
第二次为孩子们上节奏活动时,我开始配上了节奏卡,希望通过图谱的帮助,联系各种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图谱以它的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特点,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使看不出,摸不着的抽象音乐形象化,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互结合,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旋律。而活动实践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极了,在图谱的引领下,发出来的声音和谐多了。
活动后我的些许思考: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一大要素,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也是旋律的骨架,支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但水平还不够,感知不够精细。因此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打击乐演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孩子们对音色,曲式结构,变声部的表现力的敏感性。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够更精彩些。
执教:邓柯梅。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节奏xx|xxx|,踩着跳舞毯上的脚印变换不同的跳跃动作。
2、通过自己创编跳舞毯上不同方位的脚印,从而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
3、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所想的动作,体验跳舞毯带来的乐趣,发展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及思维的创新性。
活动准备:
1、用4块小泡沫地垫拼成的大正方形地垫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大地垫的不同方位贴上不同数量的脚印标记。
活动过程:
二、出示跳舞毯,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跳跃动作。
1、我们的小脚很能干,除了走路、跑步外还会玩游戏呢!其实小脚他还有一个本领,就是会跳舞。今天,老师带来一张神奇的跳舞毯,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跳舞毯,让幼儿尝试在跳舞毯上可以怎样踩着脚印跳舞。
(1)跳舞毯上有什么?一个脚印表示这里只能放一只小脚,两个脚印表示这里可以放两只小脚丫。
(2)在我想请小朋友试试在跳舞毯上踩出刚刚小鸭子高兴的叫声“呷呷|呷呷呷|”,请记住,你的两只小脚都要踩到脚印上。
3、幼儿尝试动作并进行交流,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鼓励大家一起尝试富有创意的动作。
4、尝试自己重新摆放脚印的位置,创编多种不同的跳跃动作。
(1)我们的跳舞毯都是一样的,谁的小手最能干,能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跳舞毯来?
(2)变成新的跳舞毯啦!让我们试一试,跳法和刚才有什么不同了?
5、尝试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跳舞毯上跳舞。
刚才小朋友们想了很多好看的动作,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在跳舞毯上跳舞吧!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有趣的特性,学习演唱歌曲《哆来咪》。
2.体会轮唱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音乐效果。
3.能以积极、愉悦的`情绪,参与音乐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音符挂牌每人1个。
2.图片:数字1――7。
3.音乐flash。
活动过程:
1.直接出示图片1――7,激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
幼:它们是数字1、2、3、4、5、6、7。
师:对!看看它们像是在做什么呢?
幼:像在爬楼梯,一个比一个高。
师:在音乐里,1、2、3、4、5、6、7又是简谱的音符,他们都有自己的音乐名字哦:1是哆,2是来,3是咪,4是发,5是索,6是拉,7是西。(教师引导幼儿跟唱)。
师:我们来学学这些小音符是怎样爬楼梯的。
2、听音乐看图片,理解歌词内容。
师:老师已经学会了,我来唱给你们听,小耳朵这回可要听仔细哦。
(教师清唱一遍,速度稍慢,突出歌词)。
师:好,有谁知道音符们都说了些什么?
(教师帮助幼儿逐句理解记忆歌词,先学会打节奏念歌词,再跟音乐唱歌词、创编动作。)。
哆,唱歌儿快乐多;来,你不要掉眼泪;咪,你真是太甜蜜;发,我有个好办法;索,你不要太嗦;拉,让烦恼全没啦;西,我对你笑嘻嘻。唱起歌儿快乐多。
幼儿学会歌词后,边唱边随意做动作。
3、引导幼儿清楚知道自己是哪个小音符,学习轮唱。
师: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小音符,快把他们请出来,挂在脖子上,看看你是谁。
幼:我是哆,我是来,我是咪……(幼儿争先恐后地说)。
师:哦,这一组小音符全是哆,哆怎么唱的?
幼:哆,唱歌儿快乐多。
教师引导幼儿再次说出自己是哪个音符,应该唱哪一句。
幼:准备好了!
幼儿跟着音乐,学习轮唱。一组唱一句,最后一句齐唱。(这种方式激起了幼儿极大的歌唱兴趣和表演欲。)。
师:我们小朋友真是太有才了!配合得真好,轮唱得非常棒!
请带有一组小音符的幼儿到前面来表演。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学会了这首好听的歌曲,还学会了轮唱,大家喜欢轮唱吗?
幼:喜欢,很有趣,唱起来很开心……。
4、听音乐结束活动。
“小朋友,这首歌好听吗?我们把它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去听吧!”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十
活动目标:
1、复习歌曲《蜜蜂做工》。
2、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创编表演。
3、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蜜蜂的头饰、翅膀,场景(树、花、草……),音乐《蜜蜂做工》、《小蜜蜂》。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小蜜蜂》的音乐做动作入场。
2、找到相应的位置,复习歌曲《蜜蜂做工》1---2遍。
3、请幼儿按乐句创编蜜蜂飞舞的动作。
师:(模仿蜜蜂,创设情境):嗡嗡嗡,嗡嗡嗡……。你们猜猜我是谁啊?
幼:蜜蜂。
幼:……。
(提示性的让幼儿一句一句的创编动作,并将动作编排到相应的歌词中,一边请幼儿跟着唱歌曲,一边带领他们做动作。)。师:我请几个小朋友来扮演花,并分组表演。(一部份扮演花、一部分扮演蜜蜂。)幼:……师:蜜蜂宝宝们,我们一起去采蜜啦!(放音乐《蜜蜂做工》)(一起站起来有表情地边唱边表演歌曲,间奏引导幼儿学小蜜蜂闻花香、采花蜜。)。
4、交换表演。
5、听音乐假装吃蜂蜜,享受劳动成果。
(总结)教师:勤劳的小蜜蜂真棒,这样到了冬天就有什么吃?
幼:蜂蜜师: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吃蜂蜜吧。(师幼歌曲《小蜜蜂》做吃蜂蜜的动作,并出场。)。
6、总结。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蜜蜂吗?因为它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所以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我们也要象小蜜蜂一样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十一
1.能感受歌曲的活泼、快乐,学会演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2.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并大胆表演。
二、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在《健康歌》的音乐伴奏下自由地跳舞。
提问:你喜欢这首歌吗?听着它,你想做什么?
2.学习歌曲。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请幼儿仔细倾听歌曲的内容。
提问:歌里唱了什么?运动了哪些地方?
(2)幼儿跟着教师按歌曲节奏朗诵歌词2-3遍,在休止符的地方用点头表示休止。
和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注意休止符的唱法。
3.幼儿和教师一起为歌曲创编动作。
4.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唱歌边跳自己创编的舞蹈,感受边唱边跳的快乐。
四、活动建议。
1.教师要重点指导休止符的唱法,特别是四分休止。
2.可将幼儿创编的动作组合,作为早操律动。
[附]歌曲:
健康歌。
1=d2/4。
111|165|1111|3165|7777|0767|11|10|。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
1111|1165|4444|4-|555|5554|3122|10|。
动动手呀动动脚呀去做深呼吸,学爷爷唱唱跳跳永远不会老。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十二
2、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表演能力与创作能力。
3、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
即兴创作与表演。
以创作为主的综合课。
头饰、音乐磁带、电子琴、小磁铁块,课前游戏。
课前游戏()。
一、组织教学,调适学生心理。(1分钟)。
1、唱《师生问好歌》,上课。
2、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做了一个游戏,大家快乐吗?老师能从你们的眼睛里看到快乐吗?嗯,眼睛特别明亮,脸上挂着微笑。老师看到了你们心中的快乐。(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微笑的娃娃头)。
二、设计教学情景,创设“快乐”气氛。(3分钟)。
(学生商量,教师和学生商量,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欢迎的形式:歌、舞、小品,并建议做一个游戏。)。
排序:舞蹈(或歌表演)――小品――游戏――唱歌并表演(加节奏乐器)。
三、举行“音乐会”,培养创造力、合作学习习惯等。
同学!“快乐的音乐会”现——在——开——始。老师要告诉大家,凡是在今天的音乐会上,表现得好、表演得好的同学,将获得奖励,发给漂亮的头饰一个。
(一)第一个节目:舞蹈(歌表演)《这是什么》――体验2/4节拍。(3分钟)。
请同学们自己决定表演什么内容。(放录音或带学生唱)。
表演结束,由教师评价颁发头饰。
(二)第二个节目:超级模仿秀。――巩固所学节奏时值(8分钟)。
第二个节目,小品,老师给大家出一个题目吧。大家看过。
1、请学生模仿表演动作、叫声,并随机给学生颁发头饰。
(教师出示小狗、小猫、小鸭、大象的`图片,竖着,便于写合奏节奏)。
2、教师随机评价,提取节奏。
(1)小鸭:‖:xxxx|xxxx:‖。
嘎嘎……。
小鸡叽叽。
(2)小猫:‖:xx:‖。
喵喵。
(3)大象:‖:xx|xx:‖。
咚咚咚咚。
(4)小狗:‖:x0|xx0:‖。
汪汪汪。
(5)请全班同学合作表演。
要求:节奏清楚,音量中弱,速度中速稍慢,一边模仿声音,一边表演动作。
(三)第三个节目:游戏“听听、走走、跑跑。”――巩固节奏,培养聆听及对音色与节奏型的反应能力。(6———8分钟)。
要求:感受节奏,并变换动作。方法:双圆,反向,动作不同。
1、学自由选择节奏如:
大象:‖:xx|xx:‖(走走)。
小鸭:‖:xxxx|xxxx:‖(跑跑)。
2、教师用小鼓区别节奏型。学生聆听表演。适时评价,颁发头饰。
(四)第四个节目:小小音乐家――复习巩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创作能力。(14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用惟妙惟肖的模仿,表演了一支动物交响曲。第三个节目,是什么呢?全班齐唱音乐会主题歌《快乐的音乐会》。
复习巩固歌曲:
1、(放录音范唱)全班齐唱。要求:用快乐、活泼的情绪演唱。
2、本主持人有个问题,《快乐的音乐会》都唱了哪些乐器?你们都谁去参加了音乐会?
(学生表演,教师评价,并出示二胡、小鼓、唢呐提示。鼓励学生加动作表演。)。
创编歌词,展示比赛,培养创作能力:
1、学生分小组,自由创编歌词,并小组集体编动作表演。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
2、小小音乐家展示比赛。
(学生分小组展示,学生互评,颁发头饰。)。
要求:情绪快乐、活泼,加动物、乐器表演。
选择学生创作的新编《快乐的音乐会》,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动起来,用歌声,用乐器伴奏表演》。
(放录音范唱)。
五、教师表演快板。
六、下课。(1分钟)。
同学们,在快乐的音乐会中,我们大家一起开动脑筋,创作了很多动物声音,自编了歌曲,还作了有趣的游戏。向遵贵的客人,表达了我们的敬意。现在我宣布快乐的音乐会结束。
(鼓掌,唱师生问候歌下课)。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十三
1、了解并拍出3/4拍的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2、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学唱歌曲。
3、了解蜗牛的特征,体验蜗牛快乐的情感。
鼓、蜗牛ppt、美丽的风景背景、蜗牛房子等图片。
一、了解3,4节奏强弱弱的特点。
1、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声音?(敲打鼓声,咚哒哒,强弱弱,敲四下)。
2、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敲鼓并说咚哒哒咚哒哒)。
3、现在老师要敲出两种不同的鼓声,你们听一听,有什么不一样?第一种:咚咚咚,敲四下,第二种:咚哒哒,敲四下。
4、告诉我,哪里不一样?(幼儿自由回答)。
5、第一种鼓声他的声音大小都是一样的,咚咚咚(敲鼓,并说),第二种鼓声他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敲鼓并说咚哒哒,强弱弱强弱。那我们把这种第一拍是强拍,后面两拍是弱拍的节奏叫做强弱弱的三拍子。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伸出小手,用小手拍咚哒哒咚哒哒。
6、那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拍出强弱弱的声音呢?你来说。我们学一学。
7、那今天我们就要用这种强弱弱的声音来学习一首歌曲。
二、学唱歌曲。
1、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好朋友,瞧!他是谁?(出示ppt)(小蜗牛)。
2、那小蜗牛长得怎么样呀?
3、哦,小蜗牛的背上有一个圆圆的壳,那这个壳有什么用?(这个壳像房子一样,可以躲在里面,很安全)我是快乐的小蜗牛,呦呦,背着房子去旅游,呦呦。(出示图片贴在卡纸上)。
4、它的头上有什么?(触角)。
5、那我们给他一个好听的词,叫小犄角。
6、好,现在伸出你的两根小手指,当小蜗牛的'小犄角。伸出两只小犄角,呦呦,一边看来一边走。呦呦(出示图片)。
7、小蜗牛开心的时候会唱歌,它唱:咿呀而哟,呀咿而哟。我们来学一学。
8、小蜗牛唱的这么开心,那他会回头吗?(不会)。
9、小蜗牛说:我从来不回头不回头。
10、老师现在把我们刚才所说话的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看,指着图谱念儿歌,要求幼儿一起念)(我是快乐的小蜗牛。)。
11、现在我们用三拍子的节奏来年这首儿歌,跟着老师一起念。(边敲鼓边念)。
12、老师把这首儿歌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快乐的小蜗牛》,你们听:开始唱,并敲鼓。
13、你喜欢哪句?我们来学一学。(钢琴伴奏,敲鼓)。
14、现在老师弹琴,老师大声地唱,你们小声的唱。(弹琴,敲鼓)。
15、现在老师轻轻地唱,你们大声地唱。(弹琴,敲鼓)。
三、趣味性演唱和表演。
1、(出示ppt)现在老师这里有三只蜗牛,一只蜗牛妈妈,两只蜗牛宝宝。蜗牛妈妈这么大,走路的声音应该怎么样?(很响)老师很响的敲下鼓。那蜗牛宝宝这么小,走起路来怎么样?(轻轻地走)所以蜗牛宝宝轻轻地走路没有声音。所以三只蜗牛走路的声音应该是咚——没有声音(边敲鼓边解释,第一拍敲鼓,二三两拍不敲,以前一拍动作延伸后两拍)。
2、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三只蜗牛走路的声音,伸出小手,拍手练习咚—的节奏,第一拍拍手,后两拍延续拍手之后的伸展动作),要求有一个老师安排敲鼓。
3、练习完之后,要求小朋友用所学拍手的动作一边唱歌一边拍手,之后也可以拍腿。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拍手唱歌动作,要求有个老师在一旁敲鼓,一个老师弹琴。
4、现在,我邀请小朋友上来做游戏,请五位小朋友上来按咚—哒—哒的节奏敲鼓,其他小朋友来唱小蜗牛的歌曲。请五位小朋友轻轻搬起小椅子面向大家坐好,然后给每个小朋友一个鼓和一根棒。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开始敲鼓,老师在一旁用铃鼓稳定节奏,其他小朋友大声唱歌曲。
5、现在我来当蜗牛妈妈,蜗牛妈妈要带宝贝们出去旅游了。谁愿意上来当蜗牛宝宝?(点5个、10个、全班小朋友上去饶教室一圈)。
6、排好队后,老师在前面做咚哒哒有关三拍子节奏的动作,幼儿跟在后面学做,也可以是幼儿自己想的三排节奏的动作。要求一边做动作,一边大声唱歌,坐在位置上的小朋友也一起大声唱歌。(要求有个老师弹琴,有个老师敲鼓)。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十四
(1)教师范唱。
(2)师:歌曲的题目叫什么?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唱一唱?
(3)你听到了哪些歌词?
(4)念读歌词。
3、感受歌曲旋律。
(1)倾听歌曲旋律,并说出是几拍子的。
(2)跟着音乐拍节奏,指出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规律。
4、学唱歌曲。
三、尝试为歌曲创编替换歌词。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十五
1、了解并拍出3/4拍的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2、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学唱歌曲。
3、了解蜗牛的特征,体验蜗牛快乐的情感。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鼓、蜗牛ppt、美丽的风景背景、蜗牛房子等图片。
一、了解3/4节奏强弱弱的特点。
1、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声音?(敲打鼓声,咚哒哒,强弱弱,敲四下)。
2、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敲鼓并说咚哒哒咚哒哒)。
3、现在老师要敲出两种不同的鼓声,你们听一听,有什么不一样?第一种:咚咚咚,敲四下,第二种:咚哒哒,敲四下。
4、告诉我,哪里不一样?(幼儿自由回答)。
5、第一种鼓声他的声音大小都是一样的,咚咚咚(敲鼓,并说),第二种鼓声他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敲鼓并说咚哒哒,强弱弱强弱。那我们把这种第一拍是强拍,后面两拍是弱拍的节奏叫做强弱弱的三拍子。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伸出小手,用小手拍咚哒哒咚哒哒。
6、那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拍出强弱弱的声音呢?你来说。我们学一学。
7、那今天我们就要用这种强弱弱的声音来学习一首歌曲。
二、学唱歌曲。
1、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好朋友,瞧!他是谁?(出示ppt)(小蜗牛)。
2、那小蜗牛长得怎么样呀?
3、哦,小蜗牛的背上有一个圆圆的壳,那这个壳有什么用?(这个壳像房子一样,可以躲在里面,很安全)我是快乐的小蜗牛,呦呦,背着房子去旅游,呦呦。(出示图片贴在卡纸上)。
4、它的头上有什么?(触角)。
5、那我们给他一个好听的词,叫小犄角。
6、好,现在伸出你的'两根小手指,当小蜗牛的小犄角。伸出两只小犄角,呦呦,一边看来一边走。呦呦(出示图片)。
7、小蜗牛开心的时候会唱歌,它唱:咿呀而哟,呀咿而哟。我们来学一学。
8、小蜗牛唱的这么开心,那他会回头吗?(不会)。
9、小蜗牛说:我从来不回头不回头。
10、老师现在把我们刚才所说话的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看,指着图谱念儿歌,要求幼儿一起念)(我是快乐的小蜗牛……)。
11、现在我们用三拍子的节奏来年这首儿歌,跟着老师一起念。(边敲鼓边念)。
12、老师把这首儿歌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快乐的小蜗牛》,你们听:开始唱,并敲鼓。
13、你喜欢哪句?我们来学一学。(钢琴伴奏,敲鼓)。
14、现在老师弹琴,老师大声地唱,你们小声的唱。(弹琴,敲鼓)。
15、现在老师轻轻地唱,你们大声地唱。(弹琴,敲鼓)。
三、趣味性演唱和表演。
1、(出示ppt)现在老师这里有三只蜗牛,一只蜗牛妈妈,两只蜗牛宝宝。蜗牛妈妈这么大,走路的声音应该怎么样?(很响)老师很响的敲下鼓。那蜗牛宝宝这么小,走起路来怎么样?(轻轻地走)所以蜗牛宝宝轻轻地走路没有声音。所以三只蜗牛走路的声音应该是咚--没有声音(边敲鼓边解释,第一拍敲鼓,二三两拍不敲,以前一拍动作延伸后两拍)。
2、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三只蜗牛走路的声音,伸出小手,拍手练习咚-的节奏,第一拍拍手,后两拍延续拍手之后的伸展动作),要求有一个老师安排敲鼓。
3、练习完之后,要求小朋友用所学拍手的动作一边唱歌一边拍手,之后也可以拍腿。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拍手唱歌动作,要求有个老师在一旁敲鼓,一个老师弹琴。
4、现在,我邀请小朋友上来做游戏,请五位小朋友上来按咚-哒-哒的节奏敲鼓,其他小朋友来唱小蜗牛的歌曲。请五位小朋友轻轻搬起小椅子面向大家坐好,然后给每个小朋友一个鼓和一根棒。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开始敲鼓,老师在一旁用铃鼓稳定节奏,其他小朋友大声唱歌曲。
5、现在我来当蜗牛妈妈,蜗牛妈妈要带宝贝们出去旅游了。谁愿意上来当蜗牛宝宝?(点5个、10个、全班小朋友上去饶教室一圈)。
6、排好队后,老师在前面做咚哒哒有关三拍子节奏的动作,幼儿跟在后面学做,也可以是幼儿自己想的三排节奏的动作。要求一边做动作,一边大声唱歌,坐在位置上的小朋友也一起大声唱歌。(要求有个老师弹琴,有个老师敲鼓)。
1、课前导入得太直接,不够贴近生活化。
2、教学教具过少,没有挂图。
3、师生互动过少,课上应该穿插多种游戏进行。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十六
1.感受活泼欢快的曲调,了解并拍出3/4拍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2.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跳跃的声音唱好歌词。
重点: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跳跃的声音唱好歌词。
难点:了解并拍出3/4拍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ppt课件、歌曲动画、小蜗牛图片。
一、猜谜语引出小蜗牛,创设小蜗牛去旅游的情景,在小蜗牛旅行的过程中理解歌词。
1.猜谜语引出小蜗牛。
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小客人,请你猜猜它是谁:说它是牛不是牛,背着房子到处走。
2.认识了解小蜗牛。
你见过蜗牛吗?它长得什么样子?它爬起来什么样子?到底是不是小蜗牛呢,我们请它快出来吧!
3.创设情景小蜗牛去旅游的情景。
小朋友,快看,春天来了,大自然变得好美呀!我们一起去旅游好吗?”
4.初步理解歌词。
小蜗牛开始出发了,出去旅行高不高兴呀!小蜗牛边走边说:我是快乐的小蜗牛。小蜗牛走到哪房子就要背到哪:背着房子去旅游。看,小犄角伸出来了:伸出两只小犄角。伸出小犄角是为了干什么呀?对,一边看来一边走。
5.熟悉歌词。
来,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学学小蜗牛吧!
二、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体验并拍出三拍子节奏特点。
1.初步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曲调。
看了这么多美景,走了这么多地方,小蜗牛有点累了,停下来休息一会吧!听,有小朋友把小蜗牛去旅行的故事唱进了歌里。
2.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歌曲好不好听呀?但这首歌里小蜗牛走路是有节奏的,你听出来了吗?看,这是蜗牛妈妈和两只蜗牛宝宝。蜗牛妈妈这么大,走路的声音应该怎么样?老师打一下响板。那蜗牛宝宝这么小,走起路来怎么样?老师晃两下沙锤。所以三只蜗牛走路的声音应该是这样的(老师演示),像这样第一拍是强拍,后两拍是弱拍的节奏就是三拍子的节奏。
3.练习三拍子的节奏。
(1)幼儿每人一个响板,两个沙锤尝试一下节奏型。并一起给歌曲打节奏。
(2)太棒了,小朋友都成小演奏家了。除了用乐器,我们可不可以用身体的一些部位来拍出强弱弱的节奏呢?尝试一下。(手、肩、肩或手、腿、腿)。
三、引导幼儿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用跳跃的声音唱好衬词。
1.我们现在试试用这种感觉的节奏来唱唱歌曲吧。
2.小蜗牛旅游时很轻松,很快乐,应该唱得轻快。当唱到“咿呀而哟,呀咿而哟”时,要唱的连贯优美一些,就像柳树姑娘在随风起舞。现在我们再来演唱一遍。
4.加衬词演唱。
(1)老师唱歌曲,小朋友唱衬词“呦呦”,衬词要唱的跳跃一些,就像皮球一样有弹性。
(2)小朋友唱歌曲,老师唱衬词“呦呦”
(3)男孩唱歌曲,女孩唱衬词“呦呦”,老师指挥。
(4)小朋友加上衬词完整唱一遍。
四、熟悉第二段歌曲。
1.熟悉第二段歌词。
(1)休息好了,小蜗牛又开始天南地北的去旅游了。小蜗牛在旅行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我们来看一看。
(2)音乐中小蜗牛遇到什么困难了呀?它害不害怕?它是怎样做的?引导幼儿说一说歌词。
2.演唱第二段歌曲。
第二段的歌曲旋律和第一段是一样的,我们跟着来唱一唱。
3.跟伴奏唱一遍。
五、小朋友做“小蜗牛”一起去旅游,随音乐结束活动。
小朋友,如果生活中遇到困难,你们怕不怕?我们也来做勇敢的小蜗牛去旅游吧!(小朋友贴上蜗牛图片)让我们唱着歌出发吧!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十七
1.能合着快慢不同的音乐节奏,创造性地用身体动作模拟各种汽车。
2.体验大胆想象、自由表现的乐趣。
1.动画片:交通信号灯。
2.音乐:小司机。
一、动画片:交通信号灯。
幼儿双手模仿手握方向盘,便根据交通信号灯做开车、停车状。
二、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汽车。
1.你最喜欢什么汽车,为什么?
请你们学一学。
2.播放慢节奏音乐,请幼儿合着节奏做模仿动作。
3.出示玩具汽车,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汽车最主要的特征。
4.播放快节奏的音乐,引导幼儿合着音乐做动作,并相互学习。
5.重点模拟两种汽车,如消防车和警车。
引导幼儿充分体验和表现。
6.在快节奏音乐的伴随下,幼儿自由表现汽车,音乐一停就摆好造型,相互欣赏。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模仿的是什么车,在干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如“我是警车,在执行任务”。
三、幼儿合着快慢不同的音乐节奏,创造性地表现汽车。
2.合着慢节奏的音乐,幼儿创造性地表现汽车,想像此时汽车在干什么,如“消防车要安全回家了”等。
3.现在我们来完整听一遍音乐,想一想音乐节奏快时汽车好像在干什么,
音乐节奏慢时汽车好像在干什么,怎样用动作来表现。
4.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配上合适的动作。
1.你们工作得真认真,现在该回停车场了。听,一路上会出现什么情况?
2.教师用钢琴弹出高音、低音和刮音,启发幼儿听辨出绿灯、红灯和转弯的音乐信号。
3.游戏开始,教师弹出不同节奏的音乐,鼓励幼儿边听辨节奏和明显的音乐信号,边创造性地游戏。
4.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抱着玩具汽车回“停车场”。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十八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的基础上,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风格。
2、结合图谱,帮助幼儿找到乐曲中的重音,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表现出乐曲中的重音。
3、让幼儿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2/4拍的乐曲;
2、心理准备:幼儿对音乐活动兴趣浓厚;
3、物质准备:x图谱x小兔图片x幼儿自制的小乐器(乐器瓶、乐器盒等)。
x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通过谈话活动,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秋天来了,小动物出来游戏了,它是谁呢?请听音乐(欣赏音乐)。
(二)欣赏音乐,帮助幼儿了解乐曲风格并尝试找到重音。
1、幼儿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风格;
2、利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小兔在小树林里是怎么玩的呢?(结合图谱,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乐曲);
3、启发幼儿互相讨论,尝试用各种办法,找到并表现出音乐中的重音;
(1)结合图谱,帮助幼儿找到重音;
(2)启发幼儿应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重音;
如:拍手、跺脚等(幼儿随音乐练习);
4、随音乐用自制的小乐器在重音处进行演奏。
(三)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鼓励幼儿表现出音乐的重音。
音乐游戏:圆圈舞;
结束活动,离开活动室。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7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