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9 04:03:41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范文(19篇)
时间:2023-12-09 04:03:41     小编:文锋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它可以提供教学的线索和步骤。在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一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民乐中热烈欢腾的气氛,引导幼儿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2、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分辨乐曲结构。

3、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协调配合的好习惯,体验舞龙的乐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环境创设:

用绸带、彩带、鞭炮、龙的图片、梭龙道具、民乐乐器(锣、鼓、钹等),装饰活动室四周,营造喜庆的氛围。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感知乐曲的结构。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vcd盘。

2、乐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在欢快的《喜洋洋》乐曲中,教师带幼儿跳舞进入活动室入座。

二、欣赏录像,初步感受乐曲。

看完录像后,教师提问:

1、你们看到录像里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舞龙?

2、我们现在也一起来学着舞龙的动作,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好吗?(再次播放录像,幼儿自由表现)。

小结:舞龙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活动。每逢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时候,我们县区都会以舞梭龙来表达欢庆。

三、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放音乐磁带)。

欣赏后,提问:

1、听完这首乐曲,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2、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小结:这首曲子的名字叫《金蛇狂舞》,是我国著名作曲聂耳根据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加以改编的。这首乐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表现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适合在欢腾热闹的场所播放。

3、想一想,这么热闹欢腾的音乐,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分段欣赏,深入的理解与感受。

教师:“这首乐曲有几段?”(三段)。

1、教师出示图谱(一),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欣赏第一段音乐后,提问:“听了这一段音乐,你感觉怎么样?”第一段有几个乐句?(3个)我们给它取名为a段。图谱一(略)。

2、幼儿边看图谱(二)边欣赏第二段音乐后,教师提问:“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相似吗?”听了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我们给这一段音乐取名为b段。

图谱二(略)。

3、幼儿边看图谱(三)边欣赏第三段音乐后,教师提问:“这一段音乐与第几段音乐相似?(a段)有哪儿不一样吗?”(结尾部分)第三段音乐有几个乐句?(4个),我们给它取名为c段。

图谱三(略)。

4、教师小结:《金蛇狂舞》分三段:a、b、c段。

五、整体欣赏,自由表现。

1、过渡语: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小朋友们一定会很开心。现在请你们选择一样梭龙道具或是乐器,一起舞起来吧。

2、幼儿自由选择道具,在音乐声中大胆创作表现。(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相互合作)。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

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二

在欣赏乐曲《金蛇狂舞》时,教师预先设计的“资料库”,存入了与本课欣赏相关的、大量的各种资料,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独立的操作相关环节。另外,设置有关于本曲的“名曲赏析”“图片资料”“音乐知识”等几个窗口,意在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赏听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

其中有一环节,教师问:“大家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赛场上你追我赶的紧张气氛呢?”这时,学生们借助网上有关此曲的各方面信息,开始解决老师的提问。有的`同学从图片资料中观察龙船手的动作、神态来感受,从图片中,同学们看到了龙船手们奋力拼搏的形象;有的同学从音响库中听乐曲旋律的变化,学生点击“名曲赏析”这一窗口,通过仔细赏听,了解到赛场上的紧张气氛是通过乐曲中的“螺蛳结顶”的结构来体现的;还有的同学从“音乐知识”这一窗口中查到了与之相关的歌曲创作背景。

同学们在课堂表现非常积极,但他们并不是单一地去了解作品,关键是要把自已的看法、观点上网公布,并通过交互、监看、广播、发送等功能进行多机交互,合作探讨,取长补短,最终从动作、神态、旋律特点等几方面体会了赛场上的紧张气氛。像这样的协作学习,使生生之间打破了空间了限制,使每位参者的思维与智慧相互碰撞,集思广益,形成自已独特的观点,而不只限于音乐的表现要素。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以“主人”的地位进行学习、分析、创造,而不局限于效仿他人,从而达到了全面的、正确的、独特的观点。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三

1、感受乐曲热闹欢快的特点,喜欢中国民乐。

2.初步理解乐曲中的“对话”结构,感知aba结构。

一、完整欣赏乐曲,充分表达感受。

——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随音乐表现。

二、欣赏故事,感知乐曲aba结构。

1、再次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结构。

——这段音乐有几段?每一段旋律一样吗?

2.分段倾听,理解乐曲中的“对话”。

(重点欣赏b段)。

——它们像在干什么?

3、请幼儿分组用小乐器模仿“对话”表演。

三、玩游戏,感受乐曲的欢腾、热烈。

1、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龙随音乐游戏。

——你们喜欢这首乐曲吗?它是我们中国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创作的一首民族乐曲。这首好听的'乐曲名字叫《金蛇狂舞》。.

这节音乐课主要是让幼儿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感受乐曲所表现节日舞龙时的那种热烈欢腾的景象,那大班孩子对于中华民族音乐积累不丰富,不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在二次备课时,我将所有环节紧扣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这个核心展开,把体验b断乐曲的对话应答结构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结构作为重点,课前我已教会和音乐匹配的儿歌,课中通过感受乐曲aba结构基础上,让幼儿自由匹配儿歌,然后又慢到快的教学方式让幼儿熟练地进行匹配,通过有效途径引导幼儿走进音乐。不足:课中由于过多的强调b短练习,而没有让幼儿静下心来完整地听几遍音乐,应该鼓励幼儿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让更多的孩子有表现的机会。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四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结构和热烈欢腾的气氛,用舞龙和敲鼓动作表现。

2、在语言节奏的帮助下,随音乐合拍做动作。

3、在双队进行时,必须注意与本组幼儿合作,又注意与其他组协调。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活动过程:

1、配乐儿歌朗诵,欣赏音乐。

(1)幼儿朗诵儿歌,教师用钢琴轻轻地弹奏第二段音乐。

(2)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配乐朗诵。

2、欣赏第一段音乐。

(1)引导幼儿会议过新年舞龙灯的情景。

(2)幼儿分两组,自由结成一条长龙,随音乐扭摆。

3、完整欣赏全曲。

(1)幼儿分两组,随第一段音乐做舞龙灯进行的动作。第二段音乐开始,两组幼儿一边互相对诵儿歌,一边互相敲锣打鼓。

(2)完整欣赏音乐,跟随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活动反思:

有了前面新年情境的回忆和交流做铺垫,孩子们自然地就将乐曲联系到了热闹的敲锣打鼓、舞龙舞狮等情绪和内容之中,对于三段体结构较易感受。在分段欣赏中,孩子们能想出排成一列长队来模仿舞龙,也能在问题中改进动作,如前后搭住单手甩臂以防止断开,特别是有了长绸带道具的运用,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也更生动了。

但对于第二部分的处理上与原方案有些出入,幼儿对儿歌不是很熟悉,配乐念儿歌难度较大,所以将之简单化: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担任指挥,幼儿看指挥打鼓。在这样的听音动作之后,幼儿很快就发现了轮流、对应的乐句特点,再加上模拟鼓声、边敲边说“咚”的方式,幼儿对第二段音乐的感受还是比较深的。

在最后的环节中,将幼儿分成三组,一大组表现第一、三段舞龙部分,另两组对应着表现第二段打鼓部分,在教师的手势指挥下,合作得还比较成功。等幼儿熟悉音乐之后,尝试将椅子当做鼓,由幼儿敲击节奏的话,气氛可能会更好。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五

设计意图:

龙是炎黄子孙的象征,是中国人心中神圣的形象。舞龙也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众人皆知,又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活动。每逢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时候,我们县区就会以舞梭龙来表达喜悦的心情。深受群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经常能看到孩子们模仿着舞龙的动作,乐此不疲。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和喜爱本乡本土的文化艺术,因此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民乐中热烈欢腾的气氛,引导幼儿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2、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分辨乐曲结构。

3、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协调配合的好习惯,体验舞龙的乐趣。

环境创设:

用绸带、彩带、鞭炮、龙的图片、梭龙道具、民乐乐器(锣、鼓、钹等),装饰活动室四周,营造喜庆的氛围。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难点:

感知乐曲的结构。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vcd盘。

2、乐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在欢快的《喜洋洋》乐曲中,教师带幼儿跳舞进入活动室入座。

二、欣赏录像,初步感受乐曲。

看完录像后,教师提问:

1、你们看到录像里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舞龙?

2、我们现在也一起来学着舞龙的动作,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好吗?(再次播放录像,幼儿自由表现)。

小结:舞龙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活动。每逢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时候,我们县区都会以舞梭龙来表达欢庆。

三、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放音乐磁带)。

欣赏后,提问:

1、听完这首乐曲,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2、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小结:这首曲子的名字叫《金蛇狂舞》,是我国著名作曲聂耳根据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加以改编的。这首乐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表现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适合在欢腾热闹的场所播放。

3、想一想,这么热闹欢腾的音乐,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分段欣赏,深入的理解与感受。

教师:“这首乐曲有几段?”(三段)。

1、教师出示图谱(一),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欣赏第一段音乐后,提问:“听了这一段音乐,你感觉怎么样?”第一段有几个乐句?(3个)我们给它取名为a段。图谱一(略)。

2、幼儿边看图谱(二)边欣赏第二段音乐后,教师提问:“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相似吗?”听了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我们给这一段音乐取名为b段。

图谱二(略)。

3、幼儿边看图谱(三)边欣赏第三段音乐后,教师提问:“这一段音乐与第几段音乐相似?(a段)有哪儿不一样吗?”(结尾部分)第三段音乐有几个乐句?(4个),我们给它取名为c段。

图谱三(略)。

4、教师小结:《金蛇狂舞》分三段:a、b、c段。

五、整体欣赏,自由表现。

1、过渡语: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小朋友们一定会很开心。现在请你们选择一样梭龙道具或是乐器,一起舞起来吧。

2、幼儿自由选择道具,在音乐声中大胆创作表现。(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相互合作)。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

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附反思》摘要:子们进一步了解和喜爱本乡本土的文化艺术,因此设计了这次活动。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感受民乐中热烈欢腾的气氛,引导幼儿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2、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分辨乐曲结构。3、培养幼儿与同伴相...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六

活动目标:

1、倾听《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并尝试用舞龙游戏的形式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

2、在配乐儿歌朗诵的帮助下,学习用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表演。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结构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结构。

3、在乐队表演时,既要注意与本组同伴的配合,又要注意与其他组同伴的协调。

重难点:

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结构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结构。

活动准备:

1、观看舞龙的录像以及幼儿用书《金蛇狂舞》,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

2、事先学习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正月里来闹新春,龙灯耍得快又急。一二三四五,来跳狮子舞。一二三,来敲锣。三二一,来打鼓。咚咚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锵乙锵乙咚锵,乙锵乙咚锵。”

3、碰铃和圆舞板(数量均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4、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引出活动内容。

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师怎么念的?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在乐曲的b段处匹配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在b段处边念儿歌边用拍腿的方法感受节奏。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并用乐器表现乐曲的b段两队竞赛的热闹场面。

教师引导幼儿分成两队,并将椅子排成两路纵队。

师:现在我们要分成红队和绿队进行舞龙比赛,谁愿意当红队队长?谁愿意当绿队队长?其他小朋友你支持谁,就搬椅子坐在谁的后面。注意两队的人数要平均。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一队说一句的方式念儿歌。

师: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念儿歌的,现在分成两队了,可以怎么念?

教师引导幼儿选择乐器,并尝试用乐器表现儿歌节奏。

师:下面,我们带着乐器跟着音乐参加舞龙比赛吧!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表现乐曲。

教师引导幼儿在a段处自由表演舞龙的动作。

师:在乐曲的一开始,是两队在做舞龙的动作。我们在电视里看到过哪些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用动作和乐器表现乐曲。

师:现在我们把舞龙的游戏连起来,跟着音乐一起玩一玩。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七

亲密接触篇(教材分析阶段)。

一、音乐分析。

《金蛇狂舞》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乐曲体现了喜庆热闹的气氛。在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中都会听到这首经典乐曲。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特别是b段音乐具有明显的对话及螺蛳结顶的曲式结构特点。

二、里现形式。

1确立节奏型。乐曲节奏明快,全曲是16分音符为主的旋律,考虑到幼儿敲击难度(速度过快幼儿会动作“痉挛”从而造成疲劳和焦虑),我们决定选取8分音符为单位,每小节敲击4次。

2配器方案雏形。根据音乐的特点,在a段和a’段音乐中主要是齐奏,在b段音乐中是轮奏。在乐器选择上运用鼓、镲、铃等元素,以体现民族音乐氛围。

3活动呈现形式。一般来说我们的打击乐活动都会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身体动作的学习,第二课时完整呈现乐器演奏。在公开交流时我们准备选择第二课时呈现。

闭门造车篇(活动设计阶段)。

一、预想难点。

二、解决策略。

1将节奏型转化为儿歌。将全曲编成儿歌。a段中平稳敲击部分的歌词为“我们大家划龙船呀”,休止部分全部转化成“嘿呦嘿”。b段中歌词为“水龙水龙划得快一水龙划得快一划得快一快”,逐步递减。儿歌的帮助和幼儿模仿学习为主要学习策略。

2乐器演奏方法的变化。通过改变乐器的演奏方法体现乐曲快乐的情绪。一种途径将乐器在头顶、右臂、右肩等身体不同部位敲击。另一种途径是加大演奏时身体幅度的变化,比如在敲击时配合身体的摇摆、扭动等。预想中第一种途径幼儿可能更加容易表现。

蓦然回首篇(实施调整阶段)。

一、第一次调整——解决节奏过快的问题。

柳暗花明篇(完整呈现阶段)。

在活动最后实施的过程中,同样有几点分享之处:

1指挥的退位。乐曲本身节奏没有太多的规律可以寻找,所以指挥是幼儿的一种学习辅助。幼儿单独指挥是有一定挑战和难度的,所以教师的退位要根据幼儿实际的操作情况而定。一般的规律是:教师完全指导——教师指导小指挥——小指挥独立。

2活动的累加。两个课时分别有不同的重点,逐步累加经验。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知识准备(划龙舟)和身体动作;第二课时解决配器演奏。由于情感的表现在打击乐活动中会受到节奏的影响,所以在第一课时中就要尽可能帮助幼儿解决节奏的困难。

3情绪的调动。为了激发幼儿的情绪,整个活动应该贯穿于游戏情景之中完成,师幼的角色可转变为比赛的队长和队员;音乐可以赋予龙舟比赛的情节:椅子变为两条龙舟等等。

抛砖引玉篇(反思提问阶段)。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有反思、有调整、有收获,但同样也有困惑:孩子们的乐感是有差异的,如何在活动中帮助每一位孩子进步呢?在情绪表现和节奏的问题上,乐感好的孩子可能只是面临情感表现的难点,但是乐感相对弱一些的孩子将会面临节奏和表现两方面的挑战。如果幼儿在演奏的过程中已经表现出来畏难或焦虑的情绪,能否将活动技能的难度进一步降下来呢?我们期待有同行能够给我们提供“金点子”。(赵初周宁娜)。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八

《金蛇狂舞》是我国民间传统音乐作品中的一首,由音乐家聂耳改编而成,乐曲以热烈的锣鼓贯穿全曲,采用我国民间音乐中常见的形式——领奏、合奏来描绘龙船比赛的热闹场面和表达群众喜悦欢腾的情绪。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我让同学们在视、听、动、想紧密结合的欣赏活动中努力获得“音乐耳朵”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作品内容中的人民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同学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欣赏音乐,因而他们始终渲染在欢腾热烈的情绪之中,受到了音乐的感染和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的体验。

通过让学生欣赏录像中的舞龙敲锣打鼓场景,进一步感受乐曲欢腾热烈的情绪。学生很快地从乐曲中听辨出生活中所表现的各种音响,他们急切地诉说着“锣鼓响了,太热闹了”;“听到这首音乐我想打架子鼓”;“我好想唱歌、跳舞”等等。从学生说话的内容以及他们神态中流露出的表情说明了他们已体验到了乐曲中所表现的热烈的情绪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九

1、欣赏歌曲柔美的旋律和美妙的童声。

2、通过语言描述、倾听音乐以及身体动作的参与,体验歌曲和谐、舒缓的意境。

3、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感受想象的愉悦。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欣赏歌曲,萌发对歌曲的第一印象。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这首歌是大人唱的还是小朋友唱的?它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柔和的?”

2、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段。

“歌里唱到了什么?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在这样一个漆黑的夜晚,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你们觉得小虫儿会思念谁?”“谁来做个思念的样子?”

(2)欣赏第二段。

流泪和玫瑰枯萎的样子?陪伴怎么做呢?”

(3)欣赏第三段。

“听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小虫儿怎么样了?花儿又怎么样了?”“天这么黑,风这么吹,小虫儿还在继续飞吗?它在寻找什么?你觉得他勇敢吗?”“谁来学一学现在的小虫儿?”

3、完整地欣赏歌曲,鼓励幼儿自由地加入身体动作。

4、欣赏课件。

讨论:“这部动画片里还有一个小客人叫东东。他在思念谁?他有什么愿望?你觉得他的愿望会实现吗?他需要怎么做呢?”“当你很孤独的时候,你会怎么样?你会想到谁?你会做什么让对方感受到你在思念他?”

5、再次完整地欣赏歌曲,结束活动。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十

很多音乐老师都对低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感到头疼,尤其是民乐欣赏课。的确,低年级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了解较少,音乐积累不丰富,不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将所有的环节都紧紧扣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核心展开,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

导入部分从学生耳熟能详的乐曲《卖报歌》入手,旨在感受2∕4音乐的节奏特点,从而为听赏部分的节奏教学作好铺垫。由于是学过的曲子,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在复赏全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氛围,我采用了最最直观的方法,播放了姜堰溱潼会船的视频,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螺蛳结顶”和“对答呼应”是《金蛇狂舞》的创作特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讲多了,显得太枯燥,讲少了,学生又不能理解。于是我干脆不讲,通过猜谜语、做游戏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感知、去思考、去发现,让他们在快乐的活动中学音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音乐,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强化他们参与音乐的意识,激发他们表现音乐的欲望。

另外,在复赏全曲之后,我提了两个问题:金蛇指的是什么?狂舞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样设计的初衷本是想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前一个问题孩子们基本都没有异议,都认为金蛇是指龙舟。后一个问题很多孩子举手发言,然而我仅叫了两个学生回答,在我认为没能答到点子的时候就进行了总结,而没有让其他孩子继续说。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显然当时我过于急躁了,我应该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让更多的孩子有表现的机会,而不是灌输式的学习。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十一

1、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2、通过以故事、出示图片的方式,了解作品的结构、形象和内容。

3、感受音乐情绪,能用动作、表情、嗓音等表现音乐。

(一)知识经验的准备:组织幼儿观看狮子王的图片及碟片。

(二)材料的准备:图谱,录音,狮王、兔子、猴子、狐狸等动物头饰若干个。

1、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今天我们去森林玩游戏,高兴吗?

2、调动幼儿生涯经验,激发兴趣。

瞧,我是谁呀?你们喜欢狮子大王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一起学学它的声音和走路的样子。

4、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一遍。

今天老师跟你们讲一个关于狮子大王的故事。

6、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分角色表演。

你喜欢哪个动物就请带上它的头饰,(由幼儿自愿担任角色)边听音乐边玩游戏,教师参与领导。当听到狮子王出来的音乐就学它走路;当听到狮子王吼叫的音乐你们就学学它的动作和声音;当听到动物们出来的音乐你们就和狮子王一起跳舞;最后狮子王饿了,就把狐狸吃到肚子里。

7、幼儿之间互换角色表演。

8、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高兴,回家休息一会吧。

为了便利,全班幼儿围坐成圆形,一开始我以幼儿喜欢的故事入手,让幼儿边听故事边创编狮王的模样、动物的不同心情(惧怕、高兴),幼儿能结合自身生涯创编出凶悍、强健、可怕的狮王样和发抖、躲藏、快跑、喊救命等惧怕样子以及蹦蹦跳跳、欢欣鼓舞等高兴状,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接下去的欣赏部分,我利用图形谱辅助幼儿了解音乐的构造和内容,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积极匹配音乐与故事情节,并自觉地配上相应的`肢体动作,可以说《狮王》音乐引起了幼儿兴趣,幼儿表演音乐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幼儿的情绪较兴奋,不少幼儿争做小指挥、扮演狮王与小动物。而创编环节又是较活泼的,幼儿始终处于兴奋状况,我的语言显得很苍白了,只能提高声音稳固幼儿的情绪后才干继续下边环节,而且之前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感受不够,所以创编的效果不够好,狮王凶悍、可怕的形象表现得不够到位;在角色表演的时候,我十分强调随音乐表演,幼儿基本能听音乐进行自身扮演的角色表演,也有一些调皮鬼有点仁攀来疯,兴奋得把持不住情绪,我“盯住”后才慢慢注意跟上音乐,但角色的个性不分明,还是女孩子的表演较自主,能注意表演扮演的角色如小鸟、小兔、小猴、青蛙等,全部活动幼儿的情绪较活泼,教学效果受点影响。所以我感到第二教时活动开始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一定要到位,并且能有安静一点的环节会更好,有助于平息幼儿兴奋的情绪。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十二

一、活动目标。

1、倾听《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并尝试用舞龙游戏的形式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

2、在配乐儿歌朗诵的帮助下,学习用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表演。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结构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结构。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二、活动准备。

1、观看舞龙的录像以及幼儿用书《金蛇狂舞》,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

2、事先学习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正月里来闹新春,龙灯耍得快又急。一二三四五,来跳狮子舞。一二三,来敲锣。三二一,来打鼓。咚咚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锵乙锵乙咚锵,乙锵乙咚锵。”

3、碰铃和圆舞板(数量均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4、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引出活动内容。

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师怎么念的?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在乐曲的b段处匹配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在b段处边念儿歌边用拍腿的方法感受节奏。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并用乐器表现乐曲的b段两队竞赛的热闹场面。

教师引导幼儿分成两队,并将椅子排成两路纵队。

师:现在我们要分成红队和绿队进行舞龙比赛,谁愿意当红队队长?“教。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谁愿意当绿队队长?其他小朋友你支持谁,就搬椅子坐在谁的后面。注意两队的人数要平均。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一队说一句的方式念儿歌。

师: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念儿歌的,现在分成两队了,可以怎么念?

教师引导幼儿选择乐器,并尝试用乐器表现儿歌节奏。

师:下面,我们带着乐器跟着音乐参加舞龙比赛吧!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表现乐曲。

教师引导幼儿在a段处自由表演舞龙的动作。

师:在乐曲的一开始,是两队在做舞龙的动作。我们在电视里看到过哪些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用动作和乐器表现乐曲。

师:现在我们把舞龙的游戏连起来,跟着音乐一起玩一玩。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

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

俗话说: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十三

1、帮助幼儿感受民乐中热烈欢腾的气氛,引导幼儿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2、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分辨乐曲结构。

3、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协调配合的好习惯,体验舞龙的乐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用绸带、彩带、鞭炮、龙的图片、梭龙道具、民乐乐器(锣、鼓、钹等),装饰活动室四周,营造喜庆的氛围。

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感知乐曲的结构。

1、音乐磁带、录音机、vcd盘。

2、乐曲图谱。

一、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在欢快的《喜洋洋》乐曲中,教师带幼儿跳舞进入活动室入座。

二、欣赏录像,初步感受乐曲。

看完录像后,教师提问:

1、你们看到录像里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舞龙?

2、我们现在也一起来学着舞龙的动作,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好吗?(再次播放录像,幼儿自由表现)。

小结:舞龙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活动。每逢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时候,我们县区都会以舞梭龙来表达欢庆。

三、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放音乐磁带)。

欣赏后,提问:

1、听完这首乐曲,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2、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小结:这首曲子的名字叫《金蛇狂舞》,是我国著名作曲聂耳根据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加以改编的。这首乐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表现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适合在欢腾热闹的场所播放。

3、想一想,这么热闹欢腾的音乐,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分段欣赏,深入的理解与感受。

教师:“这首乐曲有几段?”(三段)。

1、教师出示图谱(一),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欣赏第一段音乐后,提问:“听了这一段音乐,你感觉怎么样?”第一段有几个乐句?(3个)我们给它取名为a段。图谱一(略)。

2、幼儿边看图谱(二)边欣赏第二段音乐后,教师提问:“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相似吗?”听了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我们给这一段音乐取名为b段。

图谱二(略)。

3、幼儿边看图谱(三)边欣赏第三段音乐后,教师提问:“这一段音乐与第几段音乐相似?(a段)有哪儿不一样吗?”(结尾部分)第三段音乐有几个乐句?(4个),我们给它取名为c段。

图谱三(略)。

五、整体欣赏,自由表现。

1、过渡语: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小朋友们一定会很开心。现在请你们选择一样梭龙道具或是乐器,一起舞起来吧。

2、幼儿自由选择道具,在音乐声中大胆创作表现。(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相互合作)。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高潮。

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十四

教材分析:

在少数民族的很多盛会中,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其乐融融。这类舞蹈动作简单、易学,随时可以邀请围观的朋友加入舞蹈的行列。由此想到,组织幼儿韵律活动决不应强调舞蹈动作的难度及美观,而是应该让幼儿充分体验结伴舞蹈所带来的快乐情绪,乐于参加集体舞的韵律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结构与节奏,掌握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2、大胆探索创编木偶小兔的动作,并能合着音乐节奏运动。

3、享受游戏情景营造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一个。

2、录音机,兔子舞音乐。

3、事先请一幼儿扮兔姐姐。

活动过程:

1、幼儿坐成半圆形欣赏音乐,感受快乐情绪。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从跳舞毯那里带来一首音乐,你们想听吗?(想)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幼儿欣赏音乐,并自由做节奏动作,如拍手、拍腿等。

师:“喜欢这段音乐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这是一段非常活泼、热情的音乐,听了让人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想跳舞。”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表演。

2、熟悉木偶兔子的故事,探索创编木偶兔子的动作。

师:“嘘,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音乐说了一个故事—木偶兔子开音乐会的故事。夜幕降临的时候,森林里一片安静,木偶兔子们聚在草地上,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当有魔力的音乐传来,奇迹出现了,木偶兔子全身活动起来,跳起了快乐的兔子舞。”

师:“让我们一起变成木偶兔子,起来跳舞吧。”“木偶兔子变变。

变—幼儿做木偶兔造型。

幼儿创编木偶兔的舞蹈动作,全体幼儿表演木偶兔子舞。

以“领头人”的方式,幼儿随音乐舞蹈一次。

师:“刚才xx小朋友的动作特别有节奏,有精神。”幼儿跟着学。“xxx小朋友跳舞时笑得特别甜。”幼儿跟着学。

师:“让我们有精神地、快乐地再来一次。”幼儿随音乐再表演一次。

3、用“兔姐姐”教学的方式,学习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学习第一个基本动作:兔跳。

师:“学会了木偶兔的舞蹈,不知能不能去参加兔子音乐会,让我们好好想想办法。”(兔姐姐跳上)。

师:“heiio,兔姐姐。”

兔姐姐:“heiio,木偶兔子们。”

师:“兔姐姐,你去那里呀?”

兔姐姐:“我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呢!”

师:“太棒了!你能不能带我们一起去呀?”

兔姐姐(作思考状):“行是行,可是你们会学兔子跳了吗?”请幼儿上来学兔子跳。

兔姐姐:“对了,兔子跳是用脚尖轻轻地跳,低低地跳,像我这样。还要有节奏地跳,瞧这样。”示范:

前后前前前;1234。

(跳跳跳跳跳拍手拍手拍手拍手)。

幼儿伴乐自由练习。

学习第二个基本动作:兔子蹦。

兔姐姐:“木偶兔子们跳得真不错,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来的动作就更好看了,瞧我这样。”示范:

前后前前前,蹦嚓蹦嚓蹦嚓蹦嚓。

(跳跳跳跳跳,踢腿踢腿踢腿踢腿)。

“如果你们学会了这个动作,就可以去参加兔子音乐会了!bye—bye。”(兔姐姐下)。

教师讲解师范动作难点:伸出腿,勾脚尖,另一条腿曲膝。幼儿伴乐自由练。

习。

4、组合兔子跳和蹦两个基本动作。

师戴上头饰:“现在,让我这个兔姐姐带你们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吧。不过天黑了,森林里可能会迷路,小兔千万不要掉队!”

众幼儿用基本动作组合成韵律动作前行。

师:“瞧,这里就是开音乐晚会的大草地。咦?怎么没人?”

录音机传出有魔力的声音:“亲爱的兔子朋友们,你们来迟了,今天的舞会已经结束,请你们明晚七点钟准时来参加我们的兔子音乐会。byebye—”

师:“今天我们练兔子舞迟到了,让我们回去休息休息,养足精神,明天再来!”幼儿喝水休息。

5、进一步熟练韵律动作,享受游戏情境的快乐。

兔姐姐上:“小兔子们快醒醒,我们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啦!让我们坐上动物快乐小列车,出发吧!呜—”幼儿双臂搭在前面小朋友肩上成火车状,蛇行韵律成圈状。

师:“终于来到目的地,让我们到大草地上找个位置,等待音乐会开始吧。”

录音机传出有魔力的声音:“哈哈,亲爱的兔子朋友们,兔子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在今天的舞会中,我们将选出跳得最棒的木偶兔子,做为我们的小舞星,并为他戴上最美丽的花环。好!让我们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动起来、扭起来吧!”

劲舞音乐响起,众幼儿表演创编的木偶兔子的各种舞蹈动作。幼儿推选出若。

干名小舞星,师为他们戴上花环,并祝贺他们。

延伸活动:

全体再表演一次韵律活动,走出活动室。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十五

活动目的:

1、倾听?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构造,并尝试用舞龙嬉戏的形式表现乐曲热闹欢跃的气氛。

2、在配乐儿歌朗读的关心下,学惯用两种不同的乐器进展表演。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构造和逐步缩短的乐句构造。

3、在乐队表演时,既要留意与本组同伴的协作,又要留意与其他组同伴的协调。

4、熟识、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气氛。

重难点: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构造和逐步缩短的乐句构造。

活动预备:

1、观看舞龙的录像以及幼儿用书?金蛇狂舞?,丰富幼儿的有关阅历。

2、事先学习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正月里来闹新春,龙灯耍得快又急。一二三四五,来跳狮子舞。一二三,来敲锣。三二一,来打鼓。咚咚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锵乙锵乙咚锵,乙锵乙咚锵。

3、碰铃和圆舞板〔数量均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4、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完好地欣赏乐曲?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构造。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引出活动内容。

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玩的儿歌,师怎么念的?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构造。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在乐曲的b段处匹配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在b段处边念儿歌边用拍腿的方法感受节奏。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并用乐器表现乐曲的b段两队竞赛的喧闹场面。

教师引导幼儿分成两队,并将椅子排成两路纵队。

师:如今我们要分成红队和绿队进展舞龙竞赛,谁情愿当红队队长?谁情愿当绿队队长?其他小伴侣你支持谁,就搬椅子坐在谁的后面。留意两队的人数要平均。

教师引导幼儿学惯用一队说一句的方式念儿歌。

师:刚刚我们是大家一起念儿歌的,如今分成两队了,可以怎么念?

教师引导幼儿选择乐器,并尝试用乐器表现儿歌节奏。

师:下面,我们带着乐器跟着音乐参与舞龙竞赛吧!

3、教师引导幼儿完好表现乐曲。

教师引导幼儿在a段处自由表演舞龙的动作。

师:在乐曲的一开头,是两队在做舞龙的动作。我们在电视里看到过哪些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完好地用动作和乐器表现乐曲。

师:如今我们把舞龙的嬉戏连起来,跟着音乐一起玩一玩。

活动反思:

有了前面新年情境的回忆和沟通做铺垫,孩子们自然地就将乐曲联络到了喧闹的敲锣打鼓、舞龙舞狮等心情和内容之中,对于三段体构造较易感受。在分段欣赏中,孩子们能想出排成一列长队来仿照舞龙,也能在问题中改良动作,如前后搭住单手甩臂以防止断开,特殊是有了长绸带道具的运用,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也更生动了。

但对于第二局部的处理上与原方案有些出入,幼儿对儿歌不是很熟识,配乐念儿歌难度较大,所以将之简洁化: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担当指挥,幼儿看指挥打鼓。在这样的听音动作之后,幼儿很快就觉察了轮番、对应的乐句特点,再加上模拟鼓声、边敲边说“咚'的方式,幼儿对第二段音乐的感受还是比拟深的。

在最终的环节中,将幼儿分成三组,一大组表现第一、三段舞龙局部,另两组对应着表现第二段打鼓局部,在教师的手势指挥下,合作得还比拟成功。等幼儿熟识音乐之后,尝试将椅子当做鼓,由幼儿敲击节奏的话,气氛可能会更好。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十六

1、熟悉并喜爱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2、了解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情绪,学会演唱歌曲。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维吾尔族服饰若干套。

《雪莲花》、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一)、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1、今天段老师要带你们到遥远而美丽的新疆去看一看那里人们的生活,听一听那里优美动听的歌曲,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我走进新疆吧!

2、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发声练习。

1、跟老师学一首很简单的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2、cg模唱歌曲。

(三)、了解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1、你见过维吾尔族的人吗?她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2、介绍维吾尔族的民族服饰:马家、长裙、帽子。

3、维吾尔族的.女孩子喜欢梳着一头的小辫子,一般来讲,梳了多少个小辫子,就证明这个女孩子有几岁了。

4、平时小朋友们喜爱的食品中也有新疆的特产,你知道是什么吗?(葡萄干、羊肉串等)。

5、新疆人特别喜欢唱歌跳舞,他们用这种方式歌唱美好的生活来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6、听几首新疆的音乐:说一说这几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四)、学习歌曲。

2、听歌曲《雪莲花》。说说歌曲给你的感受。

3、再听老师唱一遍歌曲,说说歌曲内容。

4、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

5、老师还编了一个新疆的小舞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学一学?

6、下次课我们就来学学这个小舞蹈吧!

一、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尽可能的考虑到更多的知识,以备不时之需。这实际上对教师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这种主体性的发挥,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更多的要依靠教师角色的转换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实现教学化的过程中,教师角色意识和观念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死板的,而教学情境随时都会变化,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细节,调整教学状态,尤其在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问“插嘴”时,千万不能慌乱,更不能武断压制学生思维的火花,要做到尊重学生与妥善处理问题、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有机结合。

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尊重学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使得那些对历史课兴趣淡薄的学生也开始经常问问题,让我激起深深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十七

1、感受乐曲旋律与音乐变化,理解乐曲所表达的音乐情景。

2、尝试用合适的肢体动作大胆表现花朵造型和蝴蝶飞舞的姿态。

3、会适时与同伴进行合作表演,体验音乐表演的乐趣。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幼儿已经初步掌握《花儿与蝴蝶》的舞蹈物质准备:不同颜色的手腕花、音乐重点: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感受理解音乐,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花儿与蝴蝶",体验其中的乐趣。

难点: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能和同伴一起合作进行游戏、表演。

一、复习舞蹈,引出主题。

花园里有好多漂亮的蝴蝶,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呢。我们和蝴蝶打个招呼吧,红蝴蝶在哪里?红蝴蝶在这里;黄蝴蝶在哪里?黄蝴蝶在这里。绿蝴蝶在哪里?绿蝴蝶在这里。

小蝴蝶还记得我们一起跳的蝴蝶舞吗?我们再来跳一次吧!

二、提出创编要求。

2、个别示范:谁愿意来试试看?手掌还可以怎么做?

3、自由尝试:除了手的'不同造型,还可以放在手提的哪个方向呢?请你做做看,一会请小朋友来表演。

三、理解乐曲情境,表现网蝴蝶情景。

2、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怎样可以网到蝴蝶,把手举起来网就打开了,手放下来网就关上了,试试看。

6、集体表现:这一次请你们一起来,请哪一种颜色的蝴蝶和我一起玩呢?红蝴蝶吧,红蝴蝶请进来,蝴蝶网快拉好。

四、完整表现,感受乐趣。

1、鼓励幼儿和同伴在音乐声中完整表现花儿和蝴蝶——让我们重头开始,耳朵挺好,哪种颜色的蝴蝶要来钻网哟!

2、选出小组队长,进行指令——刚才是我发出的指令,你们能自己说说指令吗?请同样颜色的蝴蝶聚在一起商量,选出蝴蝶队长。

——队长选好了,让我们把蝴蝶网拉起来,队长请到中间来,哪一队先来游戏呢?用什么办法?(黑白配)好,哪一队赢了,哪一队队长先来发指令。当老师做出"嘘"的动作时,请队长到中间来黑白配。

3、完整几次游戏,鼓励幼儿大胆发出指令。

五、自然结束让我们回到教室再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吧!(跟随音乐离开活动场地)。

首次进行铅笔屑贴画,显然幼儿的兴趣很浓,能跟着老师的讲解的方式,进行卷的练习,但是平时幼儿缺乏这个尝试,所以卷出来的铅笔屑经常会断,不够完整,而做出来的蝴蝶也不是很漂亮。同时,因为铅笔屑相对比较小,使用油画棒添画蝴蝶的身体部位就比较难,以后还是要准备一些彩色笔,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比较好。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十八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蛇狂舞》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这节音乐欣赏活动是我对音乐欣赏课的一次有益尝试。总的说来,幼儿能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愉快的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目标完成较好。

第一个话题是中国节,在这个话题里有一节大班音乐欣赏“金蛇狂舞”活动,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我反复钻研教材,多次倾听这首音乐,寻找突破口。然后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相关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幼儿在视、听、动、想紧密结合的欣赏活动中努力获得“音乐耳朵”的能力,让幼儿体会作品内容中的人民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幼儿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欣赏音乐,因而他们始终渲染在欢腾热烈的情绪之中,受到了音乐的感染和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的体验。

我认为这节课的可取之处在于:

一、用直观的视觉形象来帮助幼儿体验乐曲的情感。

我从网上找到了一段《金蛇狂舞》的录像,通过让幼儿欣赏录像中的舞龙敲锣打鼓场景,进一步感受乐曲欢腾热烈的情绪。幼儿很快地从乐曲中听辨出生活中所表现的各种音响,他们急切地诉说着“锣鼓响了,太热闹了”;“听到这首音乐我想打架子鼓”;“我好想唱歌、跳舞”等等。从幼儿说话的内容以及他们神态中流露出的表情说明了他们已体验到了乐曲中所表现的热烈的情绪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二、以动作参与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表现技巧。

在欣赏b段音乐时,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的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应答,进而用拍手、跺脚的动作代替锣鼓表现音乐。欣赏a段音乐时,引导幼儿回忆舞龙灯的动作,让幼儿用手臂表现。然后教师带领幼儿跟随a段音乐在小椅子上用手臂表现舞龙灯。使幼儿借助动作,理解音乐的表现技巧,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表现了对乐曲中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以及情绪等音乐要素的不同理解。最后用“锵锵锵”的欢呼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借助动作参与,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表现技巧,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化解了难点,达到了预设目标。

三、以丰富的联想来帮助幼儿感受音乐形象。

在幼儿初步熟悉了整个乐曲后,我就进一步让幼儿联系自己生活中曾经经历过的热闹欢庆的场面,边听音乐边想象。通过老师的启发,幼儿能根据音乐的展开,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行想象,他们纷纷发言,讲述自己看到的热闹场面,从一个个丰富形象的动态过程中获得了音乐形象的感受。

四、带领全班幼儿舞龙表演,体验游戏的快乐。

我让全体幼儿来参与舞龙表演,在表演中,幼儿都是主角,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伴着音乐,幼儿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教师作为一个指挥者,融入幼儿的活动中,音乐响起,红黄两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随音乐舞动,击鼓敲锣、龙舟飞舞,幼儿神采奕奕激情飞扬,个个都全身心的投入于音乐表演中,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感觉自己的准备有些仓促,整理改编的民乐合奏曲。《倒八板》是《老六板》的变体。原曲经常在民间喜庆的节日里演奏。乐曲以朴实活泼的曲调,紧凑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端午佳节比赛龙舟的喜庆场面。那飞速前进的龙舟,带着辉煌的灯火倒映在水面上,就像条条金蛇(龙)在水中疾弛狂舞。两岸的人群,你呼我喊;助威的锣鼓,你敲我擂,一派欢腾热烈的景象。

对于民乐低年段接触少,只能初步认识几种简单的民族乐器,如:琵琶、二胡、笛子这些常见的民族乐器。在教授二年级第三单元课题三《金蛇狂舞》中,主要还是以欣赏为主,在认识乐曲曲作者聂耳的基础上,听赏《金蛇狂舞》,感受乐曲中都有哪些民族乐器,并鼓励学生用肢体表现出来,观看民乐合奏《金蛇狂舞》视频,在初听的.基础上,通过视听加深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印象,感受民乐的魅力,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认识这是一首单三部曲结构的乐曲并能了解到乐曲欢腾热烈的音乐特点,并出示第三部乐曲简谱,教师视唱,学生聆听,感受乐谱中乐句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乐曲中热闹的场面,并分小组扮演角色演唱不同乐句,在唱唱中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通过本课的教学,虽然有部分学生对于民乐并不是很感兴趣,不容易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意义,但是今后我将会更注重欣赏课的教学,多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民乐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在本次活动中,我使用的音乐不是纯音乐,而是用了唢呐演奏的音乐,让幼儿在欣赏音乐时,一下子把前奏和正文音乐区分开,给幼儿在为音乐配乐器演奏带来了方便。所以整个活动中幼儿对于用乐器演奏很感兴趣。

这个音乐,我们上一周已经带孩子进行了欣赏,也就是本节活动再带孩子们进行打击乐,故孩子们对音乐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但我在本节活动开始,让孩子欣赏音乐,然后回忆儿歌时,孩子们根本就回忆不起来,孩子们都说:“不知道有什么儿歌”,于是我就和上周实施欣赏活动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原来他们那节欣赏活动中,确实没有涉及到什么儿歌,我发现这两节活动的衔接有问题,故我再开展本节活动时,就没有办法开展第一环节的1和2两个小环节,临时开展活动时就有了一些小的调整,效果仓促孩子们跟不上活动节奏。

音乐的图谱应用的较好,能吸引幼儿观察,能更好的帮助幼儿能看图谱进行演奏,给音乐的配乐器演奏打下了基础。

我以后,再开展这类活动时,特别要和上周的老师做好衔接工作,这样就不会出现,没有办法开展第一环节的1和2两个小环节,孩子的活动效果不佳的现象了。

很多音乐老师都对低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感到头疼,尤其是民乐欣赏课。的确,低年级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了解较少,音乐积累不丰富,不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将所有的环节都紧紧扣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核心展开,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

导入部分从学生耳熟能详的乐曲《卖报歌》入手,旨在感受2∕4音乐的节奏特点,从而为听赏部分的节奏教学作好铺垫。由于是学过的曲子,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在复赏全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氛围,我采用了最最直观的方法,播放了姜堰溱潼会船的视频,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螺蛳结顶”和“对答呼应”是《金蛇狂舞》的创作特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讲多了,显得太枯燥,讲少了,学生又不能理解。于是我干脆不讲,通过猜谜语、做游戏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感知、去思考、去发现,让他们在快乐的活动中学音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音乐,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强化他们参与音乐的意识,激发他们表现音乐的欲望。

另外,在复赏全曲之后,我提了两个问题:金蛇指的是什么?狂舞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样设计的初衷本是想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前一个问题孩子们基本都没有异议,都认为金蛇是指龙舟。后一个问题很多孩子举手发言,然而我仅叫了两个学生回答,在我认为没能答到点子的时候就进行了总结,而没有让其他孩子继续说。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显然当时我过于急躁了,我应该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让更多的孩子有表现的机会,而不是灌输式的学习。

在欣赏乐曲《金蛇狂舞》时,教师预先设计的“资料库”,存入了与本课欣赏相关的、大量的各种资料,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独立的操作相关环节。另外,设置有关于本曲的“名曲赏析”“图片资料”“音乐知识”等几个窗口,意在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赏听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

其中有一环节,教师问:“大家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赛场上你追我赶的紧张气氛呢?”这时,学生们借助网上有关此曲的各方面信息,开始解决老师的提问。有的同学从图片资料中观察龙船手的动作、神态来感受,从图片中,同学们看到了龙船手们奋力拼搏的形象;有的同学从音响库中听乐曲旋律的变化,学生点击“名曲赏析”这一窗口,通过仔细赏听,了解到赛场上的紧张气氛是通过乐曲中的“螺蛳结顶”的结构来体现的;还有的同学从“音乐知识”这一窗口中查到了与之相关的歌曲创作背景。

同学们在课堂表现非常积极,但他们并不是单一地去了解作品,关键是要把自已的看法、观点上网公布,并通过交互、监看、广播、发送等功能进行多机交互,合作探讨,取长补短,最终从动作、神态、旋律特点等几方面体会了赛场上的紧张气氛。像这样的协作学习,使生生之间打破了空间了限制,使每位参者的思维与智慧相互碰撞,集思广益,形成自已独特的观点,而不只限于音乐的表现要素。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以“主人”的地位进行学习、分析、创造,而不局限于效仿他人,从而达到了全面的、正确的、独特的观点。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金蛇狂舞篇十九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小组创编歌词。

2、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到招待客人要热情有礼。

幼儿已学会歌曲“欢迎客人”

幼儿已学会歌曲“欢迎客人”

问好歌。

欢迎客人朋友。

1、幼儿发散讨论:

今天有这么多的客人来做客,我们可要好好招待。那拿什么来招待客人呢?"请你去找几个朋友一起商量商量:你们准备怎样招待客人,并且把你们怎么来招待客人的事唱到歌里去。

2、幼儿小组讨论创编,老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分享:

美丽的`幼儿园。

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到宋庆龄幼儿园,让我们来向客人们介绍一下我们的幼儿园吧。

大家的招待客人们满意吗?那我们邀请客人和我们一起跳个舞吧!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6067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