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8 11:45:17
体验式教学(通用16篇)
时间:2023-12-08 11:45:17     小编:翰墨

随笔是一种以记叙、描写等手法,自由而灵活地表达作者个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作品。总结的内容要有重点和亮点,体现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验和方法,希望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和借鉴。

体验式教学篇一

【预测1】成长中的你,见过了许多的人,经历了许多的事,有许多想说而未说出的话。请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称谓(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朋友等),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预测2】拥抱,对我们来说是那样熟悉,她曾经伴随着我们生命的成长,我们在一个个拥抱中渐渐长大;拥抱,有时又是那样陌生,离我们仿佛很遥远。拥抱,她无言,然而我们从中可以读到温暖,读到希望,读到歉疚,读到包容……太多太多的内涵,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请以“拥抱”为题写一篇文章。

【预测3】楼上楼下,对门隔壁,前村后院,这些相邻的人不可避免地分享着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地构成我们的生活。能在回不了家时有个暂时歇脚的地方,能在困难时听到一句安慰的话,攀住一双温暖的手,这便是友邻相伴的幸运。

请以“友邻相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以上就是为同学们整理的中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的相关内容,祝同学们金榜题名!

体验式教学篇二

中国旅游业近十几年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和长足发展的势头。高质量的旅游专业人才对旅游业的高速增长,起着强力支撑作用。而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高校的旅游管理教育多数仍延续传统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业界对旅游管理人才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需求。体验学习是通过实践和反思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深化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倡导“体验式”的素质教育,是培育出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旅游管理教学中,成功地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关键是授课教师要创设一种有意义的情境,并不断引领、促进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生成意义。下面,本文将结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特点,依据体验学习的理论基础,对创设学习情境进行一些浅要的分析。

1.选择学习内容。

在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方面,体验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适合这种学习方法。究竟何种知识适合用体验学习方式?依据英国物理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在《人的研究》中的分析,隐性知识(只可意会的知识)比较适合采用体验学习的方式。可以说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对于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和传授可能是高效率的。而体验学习在态度、心智模式、信念、潜能、团队意识、新知识应用等侧重精神、文化领域里的学习或教育中功能卓著。旅游管理学科属于综合性应用学科,隐性知识众多,正是体验学习大显身手的教育领域。

2.创设学习情境。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含义的具体环境,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它是一种气氛,它具有能激发人们去主动的联想、想象、思维,和使人们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两个特征。建构主义也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弓丨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创设情境就是恢复其原有的生动性、丰富性,还原理论认识产生的实践背景。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表现。侧重于对学生所获的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实施体验学习的重要前提。其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首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的教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识活动。培养兴趣是推动这种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

其次,从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出发。从学生的认知体系出发创设情境,寻找认识的“落差”,有利于引发学生探査理论的兴趣和热情。因为学生所经历的事情毕竟有限,对事物的认识深度有一定限度,所以在已有的认知体系中肯定有一些相对不成熟的认识或者从没有探究过常见现象下所隐含的规律。

再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象出发创设情境。一方面,很多旅游管理论知识和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实践背景,而且其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依靠学生仅有的认知是难以理解的。另一方面’现实生活和产业实践又离学生太近,有时无法窥之全貌,学生的认识仅停留在表层。所以,为了便于学生对理论把握t的理解和迁移,在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联接时要注意从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和经验人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联接,这样可以使学生用“新鲜”的眼光加深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另一种角度审视自己周围的生活。再加上教师地讲解和阐述,运作的原理就深刻地印记在学生头脑中。

另外,创设现场情境。即将课堂搬迁到旅游产业实践中,使学生接触实践,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人产业实践进行思考,以便有所感悟。这就避免了传统的旅游管理教学从书本到书本,抽象、呆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耳闻目赌。比如,在讲授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时,选择实地考察就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最后,创设问题情境。这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开启课堂,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个过程就是“不协调一探究一深思一发现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协调活动起来,以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3.实践感受和自主体验。

这是学生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的阶段。体验学习中的“体验”,可以是学生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而产生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产生的。教师首先创造好教学情景,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然后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实践和行为实践,自主体验。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旦进人情境,主动权就在学生手中,教师处于辅助地位。但是教师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体验学习能否成功。这个阶段教师要特别注意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指导他们获得感悟或体验的途径方式和方法。

4.引导学生反思。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过反思、同化或顺应等方式,将体验中对对象、知识的感知以及情感体验等内化为行为或观念。人的记忆时效性强,亲历中的感受已经融人当事者的认识之中,需要的是及时进行整理’防止遗忘。而且’只有对初级认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才能更好的对新认识和旧知识进行融合。因此,反思是体验学习的关键性特征之一。我们必须将其贯穿于体验学习的全过程。一旦远离学习者的反思,体验学习也就不复存在。讨论分享是反思的一种重要形式。促进学习者的反思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5.归纳迁移和反馈评价。

这是认识提升的关键,也是体验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仅依据占有材料的丰富性,是不能确定对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得是否到位,认识是否深刻。学生对产业实践的了解,个人的社会阅历与见识才是最重要的。这恰恰是大学生所欠缺的。教师需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以提升学生的认识层次。因为不同的思维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所体现。教师要保持宽容的心态对待这些差异,为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提供必要的条件,努力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

对理论知识和概念体系的工具性理解是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最大的弊病之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因此,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引进体验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可供选择的方案。体验学习的应用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等方面表现都令人鼓舞。尤其是,旅游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应用学科,重在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实践的问题能力,体验学习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前景。

体验式教学篇三

1.终于我与风烟俱净的你,再无瓜葛。

2.没了你的日子我有了与你相似的举止。

3.至少曾经有那么短短的一段时间,我是你微笑的原因。

4.现在,就算我在怎么想你,我也只会看着你的照片发呆,傻笑,再也不会去打扰你,祝你幸福。

5.现在的我不配喊累,因为我一无所有。

6.我留不住时光,也留不住你。

7.你终究还是放弃了这段我自以为会有未来的感情。

8.分手还能还做朋友,亲爱的你真会开玩笑。

9.后来听到很多人提起你的消息我的手指再也没有抓紧也没有皱眉。

10.这世界没了你,我把哭当成了笑。

11.愿你安好,即使后来你与我全然无关。

12.我努力把自己变得更优秀,只是想让你知道你失去了了一个多棒的人。

13.一场失恋就像剪坏烫坏的头发,安慰只是让人温暖的废话。

14.总有一些事情,让你在不经意中,就看清了一些人。

15.虽然岁月如流,什么都会过去,但总有些东西发生了就不能抹煞。

16.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会在你心底慢慢模糊。学会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的成全。

17.当初若只是心跳与悸动,又何必夸张成爱呢。

18.老实说我们没有特别爱谁。

19.多好笑,我竟以为久伴能敌得过深爱。

20.不打扰,是我给你的最后一次温柔。

21.后来,我爱的人都与你有几分相像。

22.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

23.我的心中像有个洞,风扑扑的往里面吹。

24.离开就离开了,只不过有点不习惯而已,一切总会平淡下来的。

25.发现近来失恋的人渐渐增多。也许是我们太过年轻,不懂得如何去承受这样的打击。

26.曾经念念不忘得事,却在我们念念不忘中被我们遗忘了。

27.你说的爱情,是我触及不到的永远。

28.放手不是不爱的借口,牵手才是天荒地老的永久。

29.有时候心里有一种是签名难以表述的痛。

30.我们的爱再也回不来,这是一句多么悲伤的话。

31.放开彼此的手,当爱已经无法挽留,终于看透幸福的背后,是一道道伤口。

32.不必遗憾,能分开的都是不对的人。

33.也许你放不下的不是他,而是那段自己认真过的过去。

34.我变成荒凉的景象变成无所谓的模样。

35.就是好怕以后都遇不到你这样的人。

36.拥有过再失去,总比不曾拥有更难过。

37.不要那么相信回忆,里面的那个人,不一定会怀念你。

38.我性格孤癖,不懂讨好,也难怪所有人都离我而去。

39.我们之间有那么一瞬间,那么像爱情。

40.有些人已过去,你忘不掉她不代表你还爱她,只是珍惜或怀念当时的美好而已。

41.人生最大的敬佩是拿得起,生命最大的安慰是放得下。

42.少走了弯路,也就错过了风景。无论如何,感谢经历。

43.如果不想一起到老,何必煎熬着不放掉。

44.有一种人,无论多么想念,却不曾想再见面。

45.其实,有些事注定没有结果。可是我们偏偏还要去争取。

46.心里的地方就只有那么大,有人进来就必定有人要离开。

47.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一份普普通通的小感动。

48.永远有这么一个人,会在心里留你留一个永远不变的位置。

49.我不希望爱上了你之后,成为了错爱。

50.最厌烦的感觉不是成为陌生人,而是逐渐陌生的态度。

51.突然我的心,想要一次旅行,没有目的地,只想离开这里。

52.我怕我再多说一句就连朋友都不是了。

53.一个不懂挽留一个不会回头,这样的两个人注定分道扬镳。

54.当坚持之苦大过放弃之痛,就是该放手的时候了。

55.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谁能感觉到。

[

]

体验式教学篇四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语言,使自己的语言富有激励性,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倦,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把生活的灵感和思想贯穿到自己的`话语中去,达到“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进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语言感染.

作者:杨享英作者单位:江西省贵溪市第一中学刊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9)分类号:h1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篇五

1.1、有效的体验。

从根本上讲,体验是职业教育体验训练教师模式的第一个步骤。简单地说,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知识的转变,才能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能力,并察觉到学习中的不足,为日后的学习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体验主要包括有三个部分,即感官体验、理性体验和行为体验,三种体验是递进的,标志着学生体验感知的进步和加深。简单地说,教师应该在职业教育中引导学生从感官体验上升为理性体验,并最终升华为行为体验,进而完成高质量高效率的体验环节,为职业教育体验训练教学模式提供有力支撑。首先,针对于感官体验,教师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对某一职业的特点、技能、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进行直接的体验。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某一职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依靠眼睛进行直接的体验。其次,针对于理性体验,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对上述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性的体验。通过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就能够对某一职业的相关因素产生更加详尽的了解,就能够将直观片面的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某些不正确的看法和观点进行过滤,进而对特定职业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在正确意识的引导下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最后,教师必须将学生的理性体验升华为行为体验。顾名思义,行为体验就是指通过实际的行为来获得更加真实、立体和深刻的体验,其可以被看作是实践教学的另一种延伸。通过行为体验,教师就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进而对已有的理性体验进行升华和提炼。这就需要教师在职业教育中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特定的职业进行感受和领悟。更为关键的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可以在行为体验中完成知识的提炼和能力的提升,并且更加明确未来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1.2、具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有效体验的基础上,职业教育必须开展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训练,才能够真正发挥体验训练教学模式的功能和效力。首先,教师所开展的`训练应该主要针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该项工作,教师才能够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变为专业的技能与能力,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开展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来进行专项训练,通过模拟真实的情景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特定的情景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使用专业的技能解决问题,由此就达到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其次,教师还应该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随着市场的发展,现代企业更加重视职业化人才。其中,职业化人才不但要拥有相应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包括了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开展相应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教师可以在职业教育中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领悟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相应的人员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的培训与教育。

1.3、改变意识和教育观念。

另一方面,要促进职业教育中体验训练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建设,就必须要改变传统职业教育的意识和观念。根据实践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职业教师没有意识到体验训练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或者说是没有意识到传统职业教育的弊端。更进一步说,部分教师从主观上认为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就能够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就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前者违背了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没有将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当作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后者虽然以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却没有立足于现代市场需求,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师的意识较低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要提高体验训练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教师就不得不提高自身的意识,以及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首先,职业院校必须改变教师的错误观念,要使其明确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也要立足于市场的需求,正确的制定教学的目标与计划。其次,教师必须了解体验训练教学模式的内涵以及意义,才能够制定更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教学计划,才能够促进该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与进步。最后,职业院校应该定期组织在职教师参与培训,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具备相应的能力开展体验训练教学模式,才能够将体验与训练区分开来,根据各自的目的制定相应的计划,为体验训练教学模式做好有力支撑。

2、结束语。

总的来说,体验训练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它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能够更有效的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与质量。但在实践中,职业教育还无法发挥出体验训练教学模式的功能和效率,其还有待完善和提升。因此,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与交流,提出更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改革方法,制定更有效的实施策略,进而完善职业教育中的体验训练教学模式,并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建设。

体验式教学篇六

摘要:新课程强调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本文基于教学实践的思考,以具体的教学案例为据,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与感悟的内容、方式途径与教学策略。

关键词:体验感悟。

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活动,它更多的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体验还泛指亲身经历,从亲身经历中体会知识,感受真善美与假恶丑。《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笔者认为,感悟是对人间百事的豁然开朗,是对人生况味的瞬间明晰与了悟。

本文的体验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与感受情感,感悟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明白事理,提高认识与审美能力。体验与感悟是不一样的,体验更多指情感活动,而感悟则多指理性层面的,它往往是在体验基础上的一种超越。但体验与感悟又常常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促成。因此,本文将两者联在一起进行阐述,以《我盼春天的荠菜》、《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等课的教学为例。

一.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的内容。

1.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阅读文章的过程是始终伴随着情感的。故事的情节,角色的遭遇等都能让学生产生一系列的情感活动,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体验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感受内心的变化。如《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课教学时,引导学生谈自己读书时的感受和心情变化,概括成“惊讶、愤怒、感动、高兴”四个词,再让学生分别说说哪些地方让自己惊讶、愤怒、感动和高兴,以及为什么。这样就形成了以体验与感悟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2.体验文章角色的情感。阅读文章,一定要善于体会文章角色的情感,并从中感悟一些人生哲理。这是衡量一个人阅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善于读书的人,善于设身处地,移情体验,将自己的心灵与角色的心灵合为一体,进入极高极佳的审美境界。也只有体验了文章角色的情感,才能激发自己的情感。如《祖国,我回来了》一课的教学中,应该抓住重点句,如“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等,通过朗读等方法深刻体验钱学森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3.文中人物处境的体验与感悟。人物的处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助于体验与感悟。如《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课中,在讨论让人“惊讶”的地方时,应该引导学生:“我”吃了什么?怎样吃的?为什么如此馋?怎样的饿导致我如此的馋?这样就比较充分地体验了当时的“我”馋和饿的程度。再如教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文时,引导学生理解钱学森被美国人迫害时的处境,如“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近15公斤。”“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与感悟钱学森的爱国精神,为之深深感动。

4.对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的体验与感悟。这是很可贵很难得的体验与感悟,有助于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如四年级选学课文《去年的树》,讲的是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冬天将要来临时,鸟儿要飞回南方,临别时答应明年回来给大树唱歌。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时,发现大树已被吹走。它到处寻找,知道大树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最后找到火柴,火柴已经烧完了。鸟儿便在点燃的灯火前唱起了去年的歌。教参及课文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懂得鸟儿遵守诺言,珍惜友谊。但在教学时,学生却更多地感触于对大树的命运的质问:大树真是可怜,难道大树的命运只能做成火柴吗?人为什么如此残忍地对待大树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禁想到,有生命的东西哪一样不是从有到无?花开了会谢,草绿了会枯,人生下来会死……一时,学生都傻了,教室里的空气凝固了。这是多么难得的寂静啊!学生的心灵在震惊、在颤抖,然而就在这震惊与颤抖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得到萌发,生命的价值观悄然而生。

二.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的途径。

1.朗读。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是它的不少内容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而语文课是以读为本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句话,在读中进行体验与感悟,并以朗读来表达所体验与感悟到的,情动于中,而声传于外。如学生分别说了让他们愤怒的句子时,就先让他读出愤怒,再叫其他同学读出愤怒,读好了再来说原因说体会。其他让学生“惊讶、感动、高兴”的句子也一样,特别是高兴的地方,几乎不用讲,只读充分就可以了。先读后讲、以读代悟实在是一种很有语文特色的教学方法。

2.读书时写批注。如教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时,先与学生进行有关读书方法的谈话,引出“不动笔墨不读书”,最后谈到读书应该注意感受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及心灵感悟,并及时地在文章的段落句子旁边写下来。接着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在每一段课文的旁边写下表示自己读到此处时的心情的词语,及一些话。教师将黑板分成六块,因为这篇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再请读完课文的学生到黑板上写下这些词语。有不同的随时上来补充。教学时,引导学生读这些词语,并根据这些词深入课文,展开学习,进行深层体验与感悟。

3.述说。每个生命都是需要表达的个体。当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就应该及时的说出来,说痛快,这是一种学习的快乐、表达的快乐、交流的快乐。因此,在朗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来说,自由地说,尽情地说。如讨论“愤怒”时,让学生体验“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掰的玉米?“实在饿极了”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掰一棵玉米是为了什么?只为了这件小事,那家伙竟“拿着一根粗木棍,紧紧地追来”,从这又看出那家伙怎么样?让学生用多种多样的词汇、语句来说明,如“凶狠、残暴、吝啬、毫无人性、冷酷无情”等词语,把愤怒的原因说得很透,也体验得很真切、很深刻。

4.跨越时空的对话。阅读的本质是一种对话,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一中对话。其中,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是一个具有较高教学价值的教学策略,能让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有明确的对象,有具体的内容。《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第一段时,先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如“敬佩、自豪、崇拜”等。接着出示钱学森的画像,让学生面对画像用一些词语来赞美钱教授,最后让学生面对画像说几句,表达对钱教授的敬佩之情。这种面对画像的对话,有身临其境之效,学生有如面对钱学森本人,感情真挚,言语恳切,足以打动人心。再如教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后,可让学生给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信。也可起来良好的效果。这样的例子很多。

5.宣泄。有人读书时读高兴起来,会抱着椅子跳舞;有人看《水浒传》看得气愤,竟要把电视机给砸了。这是一种很投入的阅读,心有块垒,不吐不快。如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解了作者小时候的“馋”是因为“饿”后,问学生“如果你就是书中的小女孩,听到地主家的胖儿子叫你馋丫头,你服气吗?”学生都说不服气。于是我又问:你们想为自己辩护吗?怎样辩护?于是学生畅所欲言,“如果我象你一样有鱼有肉有饭,谁吃这些难吃的东西!”“如果你也像我一样饿了三天三夜,你会比我还馋的!”等,异常兴奋与投入。再如读了令人愤怒的地方后,我又问学生“你们想骂人吗?骂谁?”同学们都说想骂地主。于是光明正大地骂,理直气壮地骂,骂得痛快,骂得尽兴。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得到尽情表达。

6.想象。阅读过程中的的体验与感悟是间接的,不是亲历亲为的。主要靠移情、设身处地等方法进行。因此,想象就是一种很重要的途径,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刻体验与感悟人物的处境与内心情感。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第五段,第一句“这样,他坚持斗争了5年。”教学时引导学生讨论“这是怎样的5年?”学生纷纷说这是“水深火热的5年”,“生不如死、艰苦卓绝、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5年。这一段最后两句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体验,“1956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环抱。”教学时问学生“他在船上度过了几天?这是怎样的21天?”学生回答是“归心似箭的21天,是望穿秋水的21天,是百感交集的21天”等。以上两外例子一正一反,都有助于学生深刻地体验与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心、赤子之心。

三.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的教学策略。

1.课前创设情境,教师以情动人。如教学《我盼春天的荠菜》时,为了消除学生经历与课文的距离,笔者先出示一位妈妈的话:“我小时候想鸡蛋吃,我现在要孩子吃鸡蛋。”问学生: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然后抓住“想”和“要”两个字进行指导。妈妈想鸡蛋吃,是因为妈妈小时候生活不好,在妈妈心中,鸡蛋就是最好吃的了。但妈妈常常吃不到鸡蛋。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妈妈想让孩子多吃鸡蛋,有营养,长得好。但现在孩子不想吃鸡蛋。因为现在孩子比鸡蛋好吃的东西太多了。接着,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引入新课:同学们,也许你们一时无法理解妈妈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但你们可知道,十年前,二十年前,直至五十年前,人们的生活与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差距多么大。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这样的课文,来体验另一种生活。也许这会让我们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一下子就被带入了课堂情境之中。

2.主题拓展。新课程视野下的语文阅读,不再只是文本本身的阅读,应该拓展视野,补充内容,同时综合其他学科或多种手段,来促进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教学将尽时,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1950年9月--1956年,钱学森和他夫人是怎样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吗?然后,幻灯片出示课外材料《在受困的日子里》,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后问学生,你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话想说?学生深深地被钱学森夫妇顽强的精神与强烈的爱国心所打动。

3.朗诵与歌唱。教学时,如果恰到好处地引入一些歌曲或诗歌,会将教学推向高潮,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教师紧抓住学生高涨的情绪,顺势利导,说也许有一首诗能代表钱教授表达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一腔热血。这就是《我的中国心》,幻灯出示歌词。学生一齐深情朗读。最后播放张明敏的cd歌曲,同学动情跟唱,课堂教学又一次掀起高潮,师生沉浸于一片感动之中。

4.多元解读与立体感悟。语文文本的多义性为多元解读提供了客观条件,可用“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来形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处境,以不同的心情去观望同一个句子同一情景,都会有迥然不同的感受。而阅读主体的个性差异正是多元解读所能实现的主体条件。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主体能动性的体现。因此,我们采取多元解读策略,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立体感悟。《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教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多元解读,如“我们看是极险极窄的地方,小艇能够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问学生,你们读这句话有什么感受与想法?学生会说是惊讶、赞叹等。如果我们刚好坐在这艘小艇上,我们会怎样?学生回答说我们会惊呼起来,会心惊肉跳,叫船夫慢一点。那么如果我们就是船夫,我们又会怎样?学生说我们会很轻松,很潇洒,谈笑风生,面对乘客的紧张很开心。这样,就从乘客、读者、船夫三个角度进行了多元解读,这样所得的感悟无疑是立体的、丰富的。

5.通过计算进行体验。如教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佬为什么不让钱学森回国?明白是他们怕钱学森帮助中国强大起来。然后出示美国佬自己的话: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三个师。但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显然太抽象了,学生一时还无法明白三个师是一个什么概念。于时备课时,,笔者打电话询问了退伍军人相关情况,上课时出示部队普通编制:一个班12个人,一个排4个班,一个连4个排,一个营4个连,一个团4个营,一个师4个团。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算一算,钱学森到底有多少力量?通过计算,学生发现一个师约有一万多人,也就是说钱学森抵得上三万多人。这多厉害!美国佬当然不能让他回国了。那么,钱学森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凭的不是力气,而是智慧、科学的力量!

6.假设情境,引导体验。阅读时,如果能够关注“可能性”这一主题,善于假设另一种结局另一种可能,会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体验,收到良好效果。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教学中,重点是第12自然段:他挖了8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朗读讨论后,改变结局,出示另一段话:第二天清晨,人们看到这位父亲,抱着孩子血肉模糊的尸体,坐在瓦砾堆上,喃喃自语:孩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再组织学生讨论:这种结果可能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如果是这样的结果,你还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畅所欲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实在是难能可贵。

作者邮箱:guoenp@。

[体验和感悟教学例谈(网友来稿)]。

体验式教学篇七

一、新教材如此地贴近生活。

新教材所用的语言、插图等符合中学生的心理,数学教学由书本数学走向了生活数学,这本书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摸得到,看得见,身边的一切都离不开数学,每一章内容都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每一个情景都是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取材于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仿佛数学就是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第一章的《丰富的图形世界》拉近了数学和学生的距离,因为数不够用了,才引入了负数,通过图案的设计,让学生体会简单的.几何图形就可以构筑如此多的丰富图案。在平平常常的日历中有许多数学知识等。

二、新教材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地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这样的教材,很快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登堂入室,进入知识的大厦。有了这种“兴趣”,就能促进学生更积极,更持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所以,“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一种动力。如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通过圈出日历中的一个竖列的相邻的三个日期,告诉它们的和,老师就能猜出这三天分别为几号?通过这样的提出问题,一下就吸引了学生,增强了他们的兴趣,教科书上还有很多地方,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下了很多功夫。

三、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教材注重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中得出了结论,发现问题,学会新知识,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苦,而是一种愉快的经历。体验探究的无限乐趣。新教材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动口,动手的机会,参与教学。锻炼动手能力。如《展开与折叠》、《七巧板》的制作等。

四、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教材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参与,每位同学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主动思考,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事物,充分发挥自己的思想,发现问题,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的自我见解,学生就会有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才会在不同观点或意见的相互探讨中产生创新的智慧火花,如自己的富有创新的想法,得到同学们的认同而感到自豪,体会那种成功感。如在讲美丽的图案时,让学生实际去做,走出校门,小组内部互相协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讲截一个几何体时,同学们合作用橡皮泥,进行切割,用几副七巧板拼出非常美丽的图案等。

半学期的课改实验,有辛苦、汗水、失败、但也有开心,我的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我深深体会到编者的那句话“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数学家”,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学生活中有用的数学。。获得作为一个21世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学会数学知识,而且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更多做事做人的道理。

体验式教学篇八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体验教学之我见。

沁阳市第九中学,河南沁阳454550。

中学历史教学,主要涉及到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是,它也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了解人类的过去,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用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一、以学生探究问题为目的。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出炉,初中历史传统教学也被新的教学理念所取代,并且在新理念的引导下,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课堂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一伟人曾说过;“是问题才把像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证据”。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固定式。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没有形成真正地探究性问题,一般都是表面问题,或者是让学生机械重复的问题。而历史教学的意义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学方法是为探究问题而设定的,这是给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提供机会,并让学生深入探讨。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工具书和资料预习教材内容,历史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生还能逐步地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和深钻、多思、善问的学习品质,提高阅读理解、综合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学生思维训练为核心。

历史教师教好学生学习历史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因为不管是从哪一角度分析,历史本身特点和历史学科都没有被限定在某一模式里。人们对历史的领悟需要发散式思维和复合式思维,而且也需要广阔、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对历史上因果关系进行思考,这是对人们思维水平的检验。所以,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以培养学生思维为主,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发散发展。

三、以学生的参与为主要形式。

教学能够得到真正展开地关键性问题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而且还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因为只有让学生投入其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并且还能勇于表现自我、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挫折感和成功感之间的区别,也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鉴别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历史教学论文)只有学生多和教师、同学之间交流、合作,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学方法的设计和使用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而且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或者是练习中出现的疑难和暴露的问题,兼顾普遍性和个体差异,通过集中辅导、互矫互补等方式,帮助学生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四、以历史资料应用为重要条件。

对于人们认识历史事件的前提条件是获取相应的文字资料,只有得到相应的史料才能掌握学习历史方法。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就把学习历史的根本意义给丢失了,新课改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是让学生学习过程和得到的知识储备形成正比,而不是过程与结果相悖离。所以,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认识和研究历史史料,间接地训练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信息的能力,并且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推论,利用史料为证据,解决历史问题。因此,采用正确的历史教学方法,必须使用历史资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史料。

五、以周密的教学设计为准备。

教师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并不都是随意的,更不是随机的,都是在教学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和安排,而且还要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理念,这就体现出了教师独特的教学观念,这种方法的实施是要有步骤和回旋余地的。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以认真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必须要把所能涉及到的因素考虑全面,包括教师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材难易程度、学生接受能力、采取教学方法的作用、教师本人的特点和能力等等,这些都要进行认真地思考和计划。

六、以教师的引导为两翼。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只有教师在说,学生在记。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就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心。但是这并不是要摒弃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就像运动教练一样,对训练员进行引导、组织、控制,时刻地关注诊断教学,并且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应该有的主导性地位。

总而言之,教师在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问题上,应该以研究学生学习历史方法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发展为辅,全面的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历史教学就能真正收到实效,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得到保证,更能让学生真正地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体验式教学篇九

小学生在学习中对环境较为敏感,他们的积极性通常会被热烈的课堂气氛带动起来,模仿其他学生的行为,而教师可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来加强学生的环境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营造课堂情境的方式有很多,而鉴于音乐课程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因此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来营造优美的环境氛围,同时以课堂活动作为辅助。以《我是小音乐家》一课教学为例。在课堂开始,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的片段,让学生认真欣赏音乐的旋律,倾听这首乐曲中蕴含的情感。其次用导语引入主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去参加一场小小的音乐会,好吗?课堂活动:师:要参加音乐会需要入场券,售票叔叔说,只要我们能通过一个考验,就免费赠送入场券。用多媒体分别展出吉他、小提琴、法国号三件乐器的图片。师:第一张图片的乐器名称叫什么?生:吉他。师:吉他的演奏姿势是什么?在问题情境下,由笔者示范吉他演奏的姿势,学生模仿。当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吉他的演奏姿势,笔者再次以多媒体播放《阿拉伯风格绮想曲》的现场演奏视频,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了解吉他的演奏方式。如此,通过课堂活动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营造出了优美、热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体验。

文化是音乐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观点,并用不同乐风诠释了音乐艺术的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民乐教学中重点突出音乐的'民族性和文化性,让学生们增强文化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情感。如《新疆舞曲第二号》一课,在课堂开始,笔者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了汉族民歌《茉莉花》,让学生们认真倾听,播放完毕后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讨论和总结歌曲的风格和节奏的特点。随即播放《新疆舞曲第二号》,再次让学生们总结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并引导他们将两首歌进行对比,指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在第二个教学阶段,再次播放《新疆舞曲第二号》,并提出问题。师:这首歌中运用了哪些民族乐器?生:弹布尔、苇笛等等。师:将这首歌和《茉莉花》进行对比,同学们从中能够听出哪些具有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生:典型的新疆节奏与乐调。师:如果想学习这首音乐,我们需要首先学习哪种维吾尔族乐器?想一想,如何用其他民族的乐器弹奏出与这首音乐风格相似的乐曲?在问题情境下,笔者带领学生们对《新疆舞曲第二号》的音乐结构、风格、乐器的运用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如此,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体验,从而让他们加深了对音乐风格的了解。

三、优化活动设计,加强艺术体验。

严格来说,要让学生发现音乐的艺术之美,仅靠课堂传授知识和教师反复的强调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在歌唱或演奏过程中不断地增强体验,感受音效对他们带来的冲击,才能让他们真正发现音乐的魅力,进而爱上音乐,提高音乐的素养。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一些课外活动来配合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音乐技能,体验由音乐艺术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例如,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歌唱竞赛,让他们通过比赛这一平台逐渐加强对音乐课程的热爱,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同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们成立乐队,将擅长器乐和演唱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在培养他们合作默契度的同时,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内表演,一方面培养他们的自信,另一方面也通过积累实践经验来提高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们尝试着编曲,给他们提供一个大致的编曲方向,让他们充分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如此,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弥补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实践环节的不足,让学生获得了更为强烈的学习体验,从而让他们对音乐课程产生全新的认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总之,音乐是世界上各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在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广大一线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并开辟多个教育途径,引导学生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发掘他们的音乐天赋,让他们充分体验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音乐素养,为以后在音乐道路上不断前行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体验式教学篇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完成化学教学的目的和手段,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动手、动脑、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所以化学教学中一定要把实验教学放在首位。

中学化学实验相对来说大部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较少。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

观察实验和做实验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是为了进一步掌握已学的知识。做完实验的概括、小结等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以便构成相关知识的网络体系,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实验起的仅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知识的目的。条件差的一些学校,化学教师甚至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考试成绩却不一定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的标准也主要是考试分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力也未得到锻炼和培养。

为了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特别爱好,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开端。化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就实验教学浅谈几点做法。

一.保证演示实验效果,使实验现象明显。

如“科教版第三章氧气的制备分别用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分别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现象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

二.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氧气的有关性质,镁燃烧、硫燃烧、锌跟稀硫酸反应、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酸和碱的溶液跟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的作用等比较容易操作的实验,边讲边指导学生实验和观察,并探究实验结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看实验演示”为“亲自实践”,给同学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或在失败中锻炼自己,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见度,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合理地选择电教媒体可以加强演示实验效果,弥补传统实验演示方法的不足。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实验现象往往只有前面几排学生看清。如:第四单元电解水实验中气体的检验因气体是微量的,检验不易观察,但改用投影实验,现象就清晰直观地展现于屏幕上,便于全体学生观察,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还有些实验比较危险,例如:

(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

(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

(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篇十一

时光飞逝,20__年度的教学工作在紧张忙碌中接近了尾声,我对自己一学年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化学是九年级开始学习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思索的问题,并且一直在教学中探索,反思,总结。现将我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们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会有持久的学习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决不放弃差生,利用教材中的简单知识点树立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在每次测验时,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使学生保持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期末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期末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会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体验式教学篇十二

教学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对于每一个从教者来说,都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实践与积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亲身参与了一些教学实践,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五个主要体验和感悟。

首先,我发现创造积极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积极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在我的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种友好和支持的氛围,让学生感到自己可以自由地表达和提问。我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学习经验。这样的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互相尊重和合作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其次,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需要有个性化的关怀和指导。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善于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个性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指导。我通常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然后根据他们的情况调整我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通过个性化的关怀和指导,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第三,我认识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可以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动力。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尝试使用一些新颖和有趣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堂内容,组织小组活动和讨论以促进学生的互动与思考。我还会通过一些有趣的实例和故事来解释和讲解学科知识,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有趣并且有意义的。

第四,我体会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通常将教师的话语当作绝对的真理,并且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解释。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独立思考的观点,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并且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认识到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专业能力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技巧。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和协作。在我自己的实践中,我意识到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参加了一些教育培训和研讨会,同时不断阅读教育专业书籍和研究成果,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

总之,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了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个性化的关怀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这些体验和感悟都对我今后的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我能够成为一名更加优秀和有影响力的教育工作者。

体验式教学篇十三

作文教学反思张彦梅。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对于农村小学来说,作文更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所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的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惟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体验式教学篇十四

12月10日我在美国参加了ets组织的新一代托福的现场测试。这次测试要求参加者完成两套完整的托福测试,一套是现行的机考试题,另一套是计划于9月推出的新一代托福机考试题。虽然测试试题可能与209月开始实行的新托福略有差别,但从这套试题看出托福试题的改革趋势。在此将我的感想和广大寄托家园的朋友分享。

新托福共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阅读(reading)、听力(listening)、口试(speaking)、写作(writing)。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各部分内容:。

一、阅读(reading)。

在这个部分xxxx有三篇阅读文章。与现行托福不同的是,考生不需要在答题之前通读全文,而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分段阅读文章。每篇文章对应有11道试题,均为选择题。除了最后一道试题之外,其他试题都是针对文章的某一部分提问,试题的出现顺序与文章的段落顺序一致。最后一题针对整篇文章提问,要求考生从多条选择项中挑选若干项对全文进行总结或归纳。新一代托福阅读文章的篇幅比现行托福阅读文章的篇幅略长,难度也有所增加。这部分持续时间为1小时,在此时限中考生可以复查、修改已递交的答案。

二、听力(listening)。

这个部分取消了短对话,由两篇较长的校园情景对话和四篇课堂演讲组成,课堂演讲每篇长约5分钟。由于是机考,考生在听录音资料之前无法得知试题。在播放录音资料时,电脑屏幕上会显示相应的背景图片。考生可以在听音过程中记笔记。考生不能复查、修改已递交的答案。这个部分持续大约50分钟。

三、口试(speaking)。

这个部分是把tse(testofspokenenglish)融合在在新托福中的,然而与现行的tse相比又有较大改动。这个部分共有6题,持续约20分钟。

第一、二题要求考生就某一话题阐述自己观点。第三、四题要求考生首先在45秒内阅读一段短文,随后短文隐去,播放一段与短文有关的对话或课堂演讲。最后,要求考生根据先前阅读的短文和播放的对话或课堂演讲回答相关问题,考生有30秒钟的准备时间,然后进行60秒钟的回答。例如,短文中描述了对学校体育馆进行扩建的两种方案,对话中一位同学阐述了自己的立场,即赞成哪种方案,反对哪种方案,并列举了若干理由。要求考生叙述对话中同学的立场并解释他/她列举了哪些理由支持这一观点的。第五、六题要求考生听一段校园情景对话或课堂演讲,然后回答相关问题。考生有20秒钟的准备时间,之后进行60秒钟的回答。例如,先播放一段市场学课堂演讲,演讲中教授列举了两种市场调查的方法,然后要求考生使用课堂演讲中的观点和例子描述教授列举出的两种市场调查的方法。考生可以在听音过程中记笔记以帮助答题。在准备和答题时,屏幕上会显示倒计时的时钟。

四、写作(writing)。

这个部分要求考生在1小时内完成两篇作文。

其中一篇类似于现行托福的写作,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就某一话题些阐述自己的观点,字数要求为300字以上。

另一篇则要求考生首先阅读一篇文章,五分钟以后,文章隐去,播放一段与文章有关的课堂演讲。课堂演讲列举了一些论据反驳文章中的论点、论据。随后要求考生在20分钟内写一篇作文,总结课堂演讲的论点、论据,并陈述这些论点、论据是如何反驳文章的.论点、论据的,字数要求为150字到225字之间作文。在写作时,文章会重新显示在屏幕上。这篇作文不要求考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总体而言,新托福与现行托福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

第一,新托福取消了语法部分(languagestructure),新增了口试部分(speaking)。这一举措并不意味着将不对考生的语法能力进行测试。恰恰相反,这种测试将直接体现在对考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测试中,即对听、说、读、写的测试中。这种改变使托福中的语法测试更符合语言的学习要求,因为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更准确地沟通,而沟通能力的提高则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提高中,而不是语法选择题的答题能力的提高上。

体验式教学篇十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我收获颇多,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也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的重要性。通过与学生们的互动和反馈,我更加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本文将分享我在教学体验中获得的收获和心得体会,希望对其他教师和学生们有所启发与帮助。

第二段:充分准备的重要性(200字)。

在教学前,准备充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提前了解学生的背景和需求,我能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另外,准备充分也能提高我对所教知识的理解深度。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我才能够将复杂的概念简化并有条理地传授给学生们。因此,充分准备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

第三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200字)。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不仅注重通过讲解来传达知识,也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课堂游戏等互动形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们更主动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而对于一些抽象概念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我还会借助图形、示例等形象化的方式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们的理解。

第四段:倾听学生的需求(200字)。

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每堂课结束时,我都会留出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困惑。通过及时倾听学生的反馈,我能够更好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得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倾听学生的需求也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进度来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以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

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体验,我深刻感悟到了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教学不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需求,作为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来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能。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又有意义的事业,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总结:

教学体验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通过充分准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倾听学生的需求以及不断反思和提升,我逐渐摸索到了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学体验也让我明白了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更加认清了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辅导和引导学生们追求知识和成长。

体验式教学篇十六

体验式教学以体验式学习为基础,根据教学过程的中的具体实例设计,引导学生创造或者模拟实际真实的角色、情景和产品使用体验,并把这种体验呈现或者反馈在教学实例内容上,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去感受和思考,促进内在学习的能力。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完成知识建构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创新,完成知识体系的延伸和再创造。

(1)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伽利略曾说过:“谁也无法教给他人任何东西,我们能做到的仅仅是可协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提前制定产品设计课题,并对课题进行简单的讲解或者进行场景预先设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真对题目进行角色选择和扮演,模拟人物,还原场景,在演绎和故事中去发现人物的行为和需求。再通过师生协作探讨的方式开展引导分析,让学生自己感受和领悟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主体,教师则承担起教学辅导者、问题引导者和场景设计者的角色。

(2)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发现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对专业的模糊性和新鲜性产生了一定的矛盾性,学生在这个阶段很有学习的冲动,却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学习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案例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好的思考习惯,正确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工具,引导学生去收集信息、处理资讯和认知材料,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以团队形式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人、事、景完全如临真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感知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认知活动。

(3)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存在于每个学生的认知层面,每个学生面对课程的理解不同,对于角色和情景的演绎也各不相同。课堂上对同一场景的不同理解和总结,往往能够让学生对问题有着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感受。教师应该在一定的设计规则下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演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2产品设计课程研究的要素。

产品设计课程是通过一系列侧重点不同的课程,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由浅入深的知识导入和相对应的设计课题的实践训练组成。前期以课程讲授为主,后期学生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理论为依据,展开课程实践练习。而整个课程体系都是围绕着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设定的。这也是产品设计课程三个不同维度的研究要素。

(1)人——用户。产品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也就是说体验的主体、发起和目的是为了用户。用户的年龄、性别等生理特征,审美、文化等心理特征以及教育背景、职业、收入经验等社会特征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选择和使用,是产品设计前期分析和设计展开最为关键的研究要素。这三个特征构成了一个个用户模型,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用户的审美观,也决定了用户的心智模型,即如何去发现并理解产品。

(2)环境。人类生存离不开环境,设计的产生也是基于用户与环境一种协调方式。环境、特定的场景和情景是营造用户体验的催化剂,是用户心理和行为发生的辅助条件。产品会根据环境而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设计,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使设计完成的'更加完美,达到整体的统一和谐。所以,对具体的环境下和情景下的用户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3)产品。产品就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一个中介,架起人与环境协调平衡的桥梁,是为人和环境服务的。产品能否准确传达设计的意图,能适应环境,用户能否准确理解产品都是课程研究的重点。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产品的认知有一定的模糊性,缺乏对产品的使用方法和特性的了解。在课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直观的感受产品的外观,对产品进行实际操作和使用。

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产品设计课程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为产品设计课程带来了新的思路,本质是亲历、实践,接受产品与人和环境之间的直接刺激和操作,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形成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化。

(1)角色体验辅助产品目标用户的研究。学生首先要根据设计课题进行前期的市场或者是品牌分析,选择目标用户群。目标用户群体的设定使我们更有方向和有效地把握设计需求。设定了目标人群,要基于这部分目标人群进行角色的设定和研究。设定的角色要符合大众人群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后对其展开详细的分析,包括:年龄、性别、性格、职业、薪资、生活消费水平,生活状态、生活习惯、审美爱好、生活圈子、经常出入的空间和场景、目标和愿望等等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角色分工扮演,去认识和理解目标用户,为设计决策提供依据。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利用自己理解的信息,把自己内在的思维方式逐步表现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充分发挥团队合作性和主观能动性,把用户的故事和生活轻松的讲述出来,便于理解,为下步的情景体验和课程的设计的进行做好准备工作。

(2)情景体验辅助用户行为和环境的研究。情景是指一定的情况和环境。从某种角度上说,人及其活动都是处于一定的情景中。而体验是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下的一种情绪或者情感上的感受。所以在角色设定后,要进行情景设计,通过设计丰富的环境以及多样的故事,为角色体验者创造一种全新的交互性的活动。在整个课程设计之中,主角是主要的体验者,与其他角色在一定的情景下形成一种虚拟的交流合作,进而不断地提升角色的情景体验感。教师为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情景,需让学生走出课堂,去相似、相关的工作或是生活的地方去观察,观察他们的行为模式。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拍摄记录,详细分析研究,使角色情景表达更到位,才能从中感受到用户的行为模式,寻找设计的切入点。

(3)产品实物体验辅助用户与产品互动时的感受研究。

在产品设计的授课过程中,普遍发现学生对某些产品的概念很模糊,对产品的基本情况和使用操作一无所知,这对课堂作业的完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概念设计、产品创新设计等高难度的设计作业。教师应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去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缺失,引入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去感知产品的外观,使用产品,体验其功能和细节。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每一个产品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教师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实际产品或是模型;另一方面设计课题可以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产品领域设定,表现形式转为“产品图片+产品实物”体验式教学,学生能多视角感知产品,与产品进行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对设计内容理解与设计信息接受的效率。学生心理上也会有一种对设计、产品的积极掌控感。在操作和学生间的讨论中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152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