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好的总结应该突出重点,将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艺术欣赏指南,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
爱诗词小学生篇一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爱诗词小学生篇二
向五四青年节敬礼青年,朝气蓬勃的人;青年,我的中国.我要用呐喊,抖掉那附着在大好河山上的污泥腐瓦;我要用热血,融化那将要凝冻的江河湖川.年青的中国,奔流的中国,我的中国.爱国有罪吗?可你们面对着卖国贼的屠刀;爱国有功吗?可你们很多没有享受到新中国的甜美,啊!中国的龙,中国的长城,中国的黄河,中国的青年,我年青的中国啊------一九一九的青年已过,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她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着不休的光辉.
荷花。
小甲虫。
一只米粒大的小甲虫,头上长着两根长须,背上驮着椭圆形的壳,黑褐色的身体还有一些花纹。不知哪阵风把它刮进脸盆里,长须探索的结果使它感觉到自己被困在脸盆里。为了生存的自由,它试图爬出脸盆。它,先从正面往上爬,两根长须不停地左右摆动着,寻找着通向自由的路。它,两对前脚努力地向前踏伸,后两对脚使劲向后蹬,身子一伸一拱拼命地向上爬。盆壁太陡太滑,小甲虫没爬多高,就滑了下来。前面不行,又绕到左边。重复刚才向上爬的动作,还是失败了。它又绕到右边,又失败了。直接向上爬不行,它改变方法,横着爬。一次又一次,一个方向又一个方向,它坚持不懈地努力着,然而……它最终未能爬出脸盆,自由离它越来越远。它终于死了,一动也不动了。但是,小甲虫这种坚强不屈,百折不饶的精神,已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里。它的遭遇,仿佛是由于我的无知,它的行为,仿佛提示我一些什么。
解放军叔叔,我们把您追寻。
爱诗词小学生篇三
不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
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
2.《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3.《題横波夫人墨兰图册》。
兴来泼墨满吟笺,半是张颠半米颠。
俗眼迷离浑不辨,嗤它持作画图看。
4.《横山杂作》。
美人遥夜忙何方?应是当年蹭蹬乡。自爱文园能犊鼻,那愁世路有羊肠。徐看雀坠枝先坠,谁借桃僵李亦僵。只此时名皆足废,宁须万事折腰忙。
5.《杨柳·其二》。
玉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
忆得临风大垂手,销魂原是管相思。
6.《杨白花》。
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
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
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
7.《题画竹》。
不肯开花不趁妍,萧萧影落砚池边。
一枝片叶休轻看,曾住名山傲七贤。
8.《江城子·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9.《杨花》。
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10.《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爱诗词小学生篇四
年代:宋作者: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2.《定**·自春来》。
年代:宋作者: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3.《望海潮·东南形胜》。
年代:宋作者: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4.《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年代:宋作者:柳永。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棚。春睡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5.《卜算子·江风渐老》。
年代:宋作者:柳永。
江风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6.《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年代:宋作者:柳永。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爱诗词小学生篇五
年代:魏晋作者:曹操。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2.《短歌行》。
年代:魏晋作者: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对酒》。
年代:魏晋作者:曹操。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4.《观沧海》。
年代:魏晋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龟虽寿》。
年代:魏晋作者: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爱诗词小学生篇六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1、《长歌行》。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持作羹,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爱诗词小学生篇七
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4、天厌虏,臣离德。——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5、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
6、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7、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8、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10、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爱诗词小学生篇八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晓:天亮。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闻:听。
5.闻啼鸟:听见鸟叫。
[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爱诗词小学生篇九
3、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4、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
5、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6、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7、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8、试听别语慰相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0、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爱诗词小学生篇十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02。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03。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04。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05。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0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07。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08。
咏柳/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09。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3。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4。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6。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8。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9。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
凉州词。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1。
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2。
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5。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6。
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7。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8。
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9。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0。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1。
出塞。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2。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3。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4。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4。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6。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7。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8。
墨梅。
元代: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9。
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0。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41。
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2。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3。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4。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5。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6。
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7。
江畔独步寻花。
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8。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9。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0。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代: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51。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52。
回乡偶书。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3。
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4。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55。
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6。
浪淘沙·其一。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7。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8。
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9。
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0。
绝句二首。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61。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6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63。
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4。
商山早行。
唐代: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明驿墙一作: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65。
题临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6。
乐游原/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7。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代: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68。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宋代:陆游。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9。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70。
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71。
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2。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3。
别董大二首。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74。
赠花卿。
唐代: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5。
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76。
朝天子·咏喇叭。
明代: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77。
塞下曲。
唐代: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78。
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9。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代: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80。
悯农。
宋代: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81。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爱诗词小学生篇十一
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6、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8、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9、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10、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爱诗词小学生篇十二
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二、古诗教学的误区。
1、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
2、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
3、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
4、以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为其诗歌教学(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教学也大抵如此)不变的路数,把本应充盈着激情、陶醉和愉悦的诗歌鉴赏,弄得干巴巴,冷冰冰,了无生气,毫无诗意。
5、文本解读肤浅鄙陋。
著名学者王尚文先生认为:“文本的空白包括语义、句法、意境等方面的空白.这些空白是老师设计提问引发思考.发现落差达成理解的关键之处。”老师如果忽视诗歌文本中的“空白”,仅依一家之解乃至个人之见教学,就会“误读”甚至“歪解”,就会让文本的解读肤浅鄙陋,造成诗歌教学的“浮光掠影”现象。
6、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
教学思路机械陈旧有的老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采用所谓的“问题教学”思路.用一个个繁琐的问题将如诗如画的文本进行肢解.丧失了诗歌教学的审美性。正如王家新教授指出:“诗歌教学普遍缺乏一种语文本位、文学本位意识.过于注重于诗的思想意义.甚至把诗歌课变成了思想教育课。要注重从审美层面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真正把诗歌当做诗歌来教.让教学回归诗歌本身。”机械解读诗歌文本,只能让学生远离诗歌、远离文学、远离语文。
7、常见古诗教学套路。
常见的诗歌教学模式“解读字词含义――理解诗句大意――诗歌白话化――总结诗歌思想”,诗歌教学没有美感可谈,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没有与学生产生共鸣,只是为了考试而学。
三、诗歌教学的方法。
(一)好的导入,等于成功的一半。
(二)了解背景,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于诗歌中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只要与诗歌所写的内容有关系,也应让学生有一个大概了解。诗歌是主观性最强的艺术,它使一切生活的影子浸泡在或者映照在情绪的流波里,是诗人自己独特的情感宣泄。学习诗歌绝不能脱离作者与时代去凭空解读作品本身,否则很有可能对诗歌原意的理解造成误差。因此,教师在教授一首诗歌之前,首先应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培养他们初步的搜集信息、辨别信息、整合信息和梳理信息的能力。上课时,教师可采用学生汇报信息、教师补充资料的方式来“知人论世”,包括作者的情感、身世、写作风格等;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性、风俗环境、政治因素等。
(三)通读全诗,扫清障碍。
1、第一步是解决诗歌中的生字词。
2、第二步是朗读全诗。让学生尝试准确并且流利地朗读全文诗,做到不漏字、不错字。
3、教学古体诗。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
可以让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词或字,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字的含义;了解有些词古今意思的不同及词序的不同,懂得古今汉语的变化,避免望文生义。如:杜牧《山行》中的“坐”、“寒山”、“出处”、“红于”这些字词,“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些字句。都是需要给学生讲解清楚的.只有讲清了这些字、词、句,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全诗所描述的深秋季节诗人乘车观赏枫林晚景的基本内容。
(四)读、品、想象感受诗词之美。
1、品词析句,感知诗词意美。
诗歌教学.贵在引导学生理解诗的精妙之处。因此,教师应该大胆放手,鼓励学生探究。抓住诗中关键的词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从而深刻地理解诗的意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那样,不能用吹、来、到来代替。因为“绿”字不仅传神的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还写出了春天的色彩。再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那样,不好用“推”来代替,因为在那月光皎洁、夜深人静的环境中,忽然听到几下“梆梆”的敲门声,以动衬静,就更显出寺院的深幽沉寂。如果用“推”字就显不出这许多好处来。所以说,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心品味诗句中字词。
2、反复朗读,体验诗之美。
由于诗歌语言具有音乐美的特点。特别是我国古代诗词形式整齐、句式固定,读起来很有节奏感。“三分诗七分读”,诵读得好,让静止的诗词活起来,就可使我们进入一种可闻、可见、可感的意境里去。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根据诗歌的语言特点把握正确的停顿,读出节奏、语调。其次要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配乐朗诵、教师范读、男女生交叉读、学生自由朗读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充满感情.读出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意境来。洪镇涛先生曾说:“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的要领。”吟诵。是朗读的最高境界,有韵味。有情境。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体会诗歌的音乐之美.感受诗歌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加强必要的方法指导:朗读前,要渲染气氛,激发情感,以引起共鸣;同时,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停顿、强弱,要读出自己的感情,将诗的感情转化为艺术感染力。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身临其境的体会诗的意境。
丰富的想象力是理解领悟诗歌意境的重要因素,只有打开孩子们思维的大门,才能理解一首首富有情趣的诗歌。我们知道诗歌是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想象,使诗情画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这样,才能使学生领略到诗的意境,受到熏陶感染,从而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要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庐山瀑布的壮美、恢弘的画面,领会诗人豪放、旷达的胸怀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教学时,当学生头脑中浮现一幅漫天皆白的雪景图,引导学生去想象风大雪厚,荒冷寂静的江中,这位老渔翁却在大风雪中蓑衣斗笠,独钓寒江之上。去体会作者借这一鲜明的形象表达不屈的意志和抗争精神。在引导学生的想象中,还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这样可以将学生带人诗中所描绘的境界去,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提高诗歌教学效果。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制作出flash动画,一只小船载着作者,快速行驶在万重山的长江上,动画中配以猿声,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令人遐想的情境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诗歌描绘的优美空间。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想象在诗歌教学中起着灵魂的作用丰富的想象、联想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扩展思维去开拓最美的意境。
4、识图补充法。
小语诲驮多半配有彩图.利用彩固有教促进诗歌教学.是较好柏选径识图是直观教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丹别指导认识彩田上的景物}二是讲求顺序性和连贯性.不能东拉西扯,东拼西凑。补充+指在彩图上没有表达出来的诗歌中的文字.再通过抽象的语言变流加教学从而让学生细致、垒面、探^理解领会其思想内容。
“长江”.天际”,然后补充课本图上没有的字词“之”、广陵、“下、“扬州”.“尽”.“唯。通过指导直观识圈.学生初步理解锾会丁诗驮的基本思想内容,再加以补充教学,学生就能全面耀^理解领会诗驮的思想内容.
爱诗词小学生篇十三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爱诗词小学生篇十四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王禹偁《清明》。
诗歌原文: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全诗用十蒸为韵,首句借用八庚韵。故前面将蒸与庚青同列了。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0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