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8 11:00:03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精选16篇)
时间:2023-12-08 11:00:03     小编:雁落霞

议论文是表达观点和论证的一种方式,通过写议论文可以锻炼自己的观点清晰和论证能力。社交礼仪是在社交场合中必须遵守的规范,我们要注重培养社交礼仪。以下是一些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一

摘要: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在美术教学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实现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适应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学前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当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课堂教学节奏,引导学生对创造力的魅力进行感受和体会。学前解读那的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本文对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索。

现阶段,学前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中的焦点内容,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做好学生的美术课程教育,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是美术教学中新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美术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美术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绘画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美术教育仅仅是让学生对绘画的基础和绘画能力进行学习和掌握,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美术教育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美和文化进行了解,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在对学生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传统的标准是像或者不像,不利于学生天赋的发挥和想象力的培养,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学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激发,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开发,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接触着不同的事物,学生有着的不同的潜在创造能力。通过美术教学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的扩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的过程或者能够,促进学生联想思维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进行美术创造的重要影响因素,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促使学生创造更好的美术作品。

美术是一门灵活性的艺术学科,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能够被传授的,是在生活和实践中通过对事物的接触逐渐培养出来的。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教学的方式,促进教学情景的还原、在线,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情景中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开发和培养。例如,在动物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对动物日常的形态进行表演,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针对一些小的动物如兔子、小白鼠等,教师可以把它们带到课堂进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创造出更好的美术作品。每个学生都有着很大的潜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美术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2.促进美术教学课程的拓展延伸。

在学前美术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主要有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扩展,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在绘画教学中,可以对其进一步细化,设置简笔画、水彩画、线条画等,在绘画的过程中,对绘画题目进行科学的制定,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在手工教学的过程中,分析、剪纸、折纸、泥塑艺术、布艺等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学以致用;美术欣赏时美术教学中很容易忽视的内容,却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美术欣赏能够促进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审美观念和标准的形成,促使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开发。

在美术教学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对美术的热爱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生才能够发散思维进行更好作品的创作。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创意是进行创作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在传统知识中不断创新,逐渐的探索。例如,在学前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发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能够促使课堂充满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综合性人才在社会中受到关注并且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美术教学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军生.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18):157.

[2]张书维.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初探[j].大众文艺,,(18):241.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二

创造力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活动能力,即个体运用已有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新思想、新发现和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品质,与个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及社会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可以通过培养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真正贯彻素质教育。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发展创造力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即指有创见的思维,它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应具有独特性、灵活性、敏锐性、突发性等特点,还应是多种思维的结晶,它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逻辑性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的统一,也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对于西方国家流行多年的“头脑风暴法”我们暂缓作出判断和评价,而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提供许多解答的`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创造性思维的上述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尤其是对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运用挂图、投影、录像及cai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相近、相关及相反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

例如,对应激性与适应性的比较,对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作用的比较,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对呆小症与侏儒症的症状及成因的比较,对几种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比较,对保护色与警戒色、拟态的比较等等。要培养学生进行归纳、综合的抽象思维能力,运用一题多解、集思广益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个人具有的创造力能否得以实现,很大程序上依赖于其是否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优良的人格特征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和释放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对学习探究活动产生一种内在的爱好,为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能引起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而有助于激发创造性。

例如在进行“性别决定”的教学时,先给学生提供英国北部有个女儿村,该村妇女所生的孩子全为女孩,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会积极探索生男生女的奥秘。在学习了教材中关于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有关的知识后,再回顾女儿村的情况,请学生分析原因,学生考虑到了可能含y染色体的精子失去了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含y染色体的精子丧失了机会呢?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可能的原因,最后教师解释:该女儿村的产生是因为该村附近有个废锌矿,男人们饮用了含有大量锌、镉离子的水,影响了含y染色体精子的运动能力。2、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所犯的错误要有宽容精神,鼓励学生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物进行想象和论证。另外,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测验,要尽量避免评价性,应以诊断性为主。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

第斯多惠曾经指出:“就学生学习课业、掌握知识而言,没有任何人能代替他思考、代替他学习,他必须自己获得一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要有对科学的怀疑精神,赞扬学生的首创性。例如在进行“植物生长素的运输”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提到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既有横向运输,又有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指的是生长素从植物的形态上端向形态下端运输的方式。此时,可鼓励学生怀疑:教师讲的一定对吗?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的错误尝试,最终得到了正确的实验方案。

三、创造性环境的创设。

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思想,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创造气氛。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尽量采用启发式,注重引导学生举例,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追求和主动探索。

例如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教师在实验课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及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为什么要采用0.3g/ml?用0.1g/ml、0.2g/ml、0.4g/ml或0.5g/ml,将会产生什么结果?能否用其他物质代替蔗糖进行这一实验?如果用0.7g/ml的尿素溶液、0.1g/ml的硝酸钾溶液、0.5g/ml的酒精溶液进行此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在实验课时,给学生准备了相应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并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结果,探讨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创造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更应该注重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教师在开发自己的创造性的过程中,就会更理解学生的创造性,更能鼓励学生创造,并能从中找到培养学生的适宜的创造性方法。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三

摘要:中职学校的美术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把传授专业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理智的根本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一套死的表现方法,抹杀了学生的灵感和天赋。如此下来,学生的创造力就会逐渐减弱,习惯依葫芦画瓢,直至这种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

美术教学应强调以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展为核心,促使其他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学生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需要,中职教育主要是技能型的专业性教育,注重技能教育,就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对幼教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十分局限,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以后的幼儿教育能力。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努力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作为学生,我们要求他们不模仿、抄袭、独立思考、设计创新,独树一帜,这便是他们创造力的基本体现。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想象是美术的主要特征,不管是欣赏课、绘画课还是手工制作课,我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的同时,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欣赏到了艺术的美,而且直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

教师应树立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教师的作用不在像过去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那样强化、单一,教师可以成为学生中的一员,甚至可以做学生的听众,形成情感融洽,气氛和谐的学习情境。课上应多设疑点,让学生反复质疑,师生共同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教师应努力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教师本身所具备的那种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本身就是对学生身上天性的创新创造的唤醒。

知识经验是创造的原料,思维加工的素材,创造常是知识经验的重新组合。学习多样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开发大脑,而且通过相关学科的学习还可以激发创作的灵感,赋予艺术新的活力。与美术相关的姐妹学科体现在文学、音乐、舞蹈等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有利于创造。因此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对话、交叉、融合,是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在美术课上,老师可以尝试用一些优美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创作的时候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创作。

三、重视学生发散思维与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重点抓学生发散思维、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创新。若使每个学生完成一样的作品,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创造的大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指导。学生在这种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四、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美术课上老师干巴巴地说教,学生听的垂头丧气。本来具有情趣、表现自由的美术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这样的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让学生更加厌学。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美术教学中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多媒体、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面,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老师可以组织一次讨论,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也可以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如在美术《油画棒技法》中,我在网上收集油画棒幼儿教学视频,在上课放映时,学生们看得兴趣盎然,我乘机联系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讲授知识,布置作业,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

五、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创新能力。多组织学生到大自然写生、看画展等等,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可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他们的各种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美术教学的独特性是不可代替的: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使人感情丰富、心灵美好、品格高尚。美术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良好的基础,将对他们一生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者:刘爽单位: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儿童审美心理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陈通顺主编.《中国美术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办,.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四

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一个自信十足的人,能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在现代社会中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群远比缺乏自信的人群成功的概率要高的多,对于儿童来说从小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美术学科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着

其他

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

在美术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缺乏自信。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怎样

让你的学生真正的获得自信,

上你的美术课呢?除了在平时处处播撒暖人的话语、露出会心的微笑、投去赞许的眼神,更重要的是,你的美术课能让孩子们喜欢。

在感恩节前夕的一节绘画的课上,我让学生在亲手画一幅画并写上感恩词,回家送给他们的父母。一下课一个小女孩儿害羞的跑到我的面前,把她亲手画的画递到我的手上,神秘的说:“等一会儿再看”微笑着跑远了。当我打开那张他亲手绘制的图画时,一串大大小小的字映入我的眼帘“张老师,我很喜欢你,很喜欢画画,谢谢你”,后面有一个大大的笑脸,虽然这幅画画的很粗糙,画的也不是非常的精美,但却是我收到的好的“礼物”。

这不禁使我回想起了这个腼腆的小女孩儿刚入学时的样子。在第一节绘画课上,

同学

都开心地在画画。她却拿着笔不敢画,我走到她旁边,用手轻抚着她的头:“小同学,你怎么不画画?”我问,她说:“我画不好”,“”她慢慢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名字。“你写得字很漂亮,会画圆形吗?”我边鼓励边引导,她又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形,我问她这个圆形像

什么

?她说像太阳,我启发她把圆形添画成太阳后又因势利导:你还会画什么形状?她又画出了三角形、方形等,在我的耐心启发下,她把各种形状都添画了出来。由于过分胆怯缺乏自信,使得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少听到她的声音。于是在美术课上我经常制造机会请她回答问题。当我给予她回答的肯定“说的真棒”时,她露出了开心的微笑。这学期在小组长选拔时我也请她做临时小组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辅导和鼓励,让她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慢慢消除了胆怯害怕的心理,克服了她不敢下笔画画,不敢大胆发言的心理障碍。现在这个小女孩儿已经喜欢上画画了,也就有了开头的那幕。

在教育的长河中,我们伸手可触的地方,就是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只有把握住每一个细节,我们教育的田野,才会蓬勃着碧绿的春意,喧腾着

生活

的甜蜜,流淌着生命的魅力。只要我们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收获得将是一张张笑脸。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

学习

、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习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信心是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它不仅关系着学生性格的形成和

成绩

的优劣,甚至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及事业都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是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假如学习是一艘行进中的船的话,那么兴趣是舵,而自信心则是桨,是学习的动力。下面我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自信心的一点看法。

一、美术课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也发觉学生自信心的不足也在学生的作画中体现出来。比如,学生作画时线条断断续续、物体形象简单微小等,都是学生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很多同学本来都是喜欢美术课的,但是由于以前阶段的美术课都被自习课取代,或没有

专业

的老师指导,虽然喜欢却又因为自认为画不好、不会画而疏于画画,在鉴赏课中也就表现缺乏积极性,这些都体现出同学们的自信心严重不足,我相信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必能学好美术课。

二、美术课中学生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在教学中,往往存在学生厌学、不愿学的情况,一般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兴趣,而导致学生没有兴趣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学生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不能把该课程学好。通常情况下,在其他学科学生缺乏自信心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不敢或极少发言,很少与老师交流,不敢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但在美术教学中还不止这些,如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作业总觉得不好,上课害怕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下笔时不敢肯定落笔,在老师在旁边时常用手挡住作业或将作业藏起来等等。

三、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1、

赞美

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途径

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自然有增无减,当每个学生完成一幅作业后,想到的必然是希望老师或其他人看到后给予赞美、表扬或肯定。这样一来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自信心自然也就得到提高,从而会更加努力去完成下一次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当让这样一种潜在力量发挥它巨大的作用,使学生保持充沛的学习动力。

2、增加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教育方法

有效的心理暗示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扬长避短,采取可行的方式发展和完善自己。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多方面的指导,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提高学生自我认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用鼓励语言暗示,像“这张画画得很有创意”“相信你能画好的”等,这些鼓励性语言能使学生感到自己在美术活动中的任何一种尝试都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从而对自己产生信心。第二,用表情暗示。当我们在看学生作品时尽量要保持积极向上的面部表情,如微笑、肯定的目光等,千万不能因为发现学生有画得不好的地方而产生异样的表情,这样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沉重的打击。第三,用行动暗示。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老师要经常接近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知道老师是他们的,用和善的行为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积极而丰富的情感,这会成为他们自信心的心理基础。通过以上方法,不但可以减轻他们的心理紧张,更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是提高自信心的教育手段

对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老师要鼓励学生既可运用大胆肯定、粗犷豪放的线条进行简明概括地勾勒,也可以运用精细柔美、细致如丝的线条去精心描绘;既可以运用绚丽多彩的色调多层次点彩法,也可以运用单纯色块的平涂组合法,分别表现出自己的艺术感受。鼓励学生运用夸张、变形及拟人的手法去表达对相同主题的不同感受。比如我们在讲速写的时候,我们就要鼓励学生采用多样的表现方法去画,让学生选择适合的方法去画,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他们笔下画出的线条也会有差异,这就得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诸如白描型的或者明暗型的,不一定要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去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这样针对缺乏自信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实践,找准规律,获得感悟和升华,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和技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4、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美术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长效途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如参与

校园

黑板报、

班级

手抄报的版面设计与制作,参与学校大型活动(运动会、节日庆典等)宣传画的制作或会场布置等等,多让学生当助理老师通过不同形式的参与动手来增强信任感从而提高学生自信心。学生在创造的时候,是他们表现自我,表达感情,张扬个性的时候,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会进一步提高其自信心。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信心是不利于其兴趣的培养及创新思维的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和引导它们,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吝惜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美术活动中,无拘无束、大胆自由地表现自我,从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五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美术教学的目的之一。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这里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增强创作欲。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兴趣,让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成了各学科的当务之急。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增强其艺术表现欲和创作欲。同时,作为教师要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录音、录像、幻灯片、影片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有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了这种欲望,创造性思维便极易随之萌发。

二、诱发想象,发挥创造性。

想象是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一旦张开想象的翅膀,便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在形象思维的天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教师要通过精炼而艺术的语言,生动又直观的教学及创设好的艺术氛围,积极诱发学生大胆想象,包括对美术创作的内容、开象、色彩等的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作品就缺乏学生自己的特色。

三、鼓励求异,保护创新思维。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范画及时优秀作品的欣赏,对于作画大都心中有数。但是,许多学生喜欢“依样葫芦”,尽管有些学生表现得还相当不错,但就作品而言缺乏创造性、缺少个性。教师在肯定的同时,应多鼓励他们标新立异,突破定势思维的影响,突破范画等的约束,敢于独群蹊径,与众不同(当然,适量的临摹练习在美术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有的学生作品显得幼稚、荒诞或丑陋,但这恰恰是他们的创新意识的流露,有的说不定还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师应及时予以保护和激励,切不可挖苦,讽刺学生或将这“一棒子打死”,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加强指导,培养创造能力。

[1][2]。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六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从自然力表现出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张扬学生个性,是美术课程中最具有个性的教学层面;运用画笔进行表达展现自己,是学生情感放飞、态度表达、人生价值实践的体现。《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所喜欢的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自由表达”。基于这一理念,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解除羁绊学生绘画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在开放中自由表达,弘扬个性,展现情感,真正做到“随心所欲”。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描绘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是自己情感的一种外在体现。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部作品,不可小视。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刚布置完作业一会儿后,就有学生举起自己的作业本征求意见:“老师,你看我画得怎么样?”乍一看只是一些你不知名的点与线罢了,可是这已是悄悄给你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名学生开始喜欢上美术了,他只是在试探老师对他们的态度,需要的是来自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于这种发自内心地对美术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教师应给予正确引导和由衷的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上,去发现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情感,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创作欲望。

二、合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四年前我在一年级的实习教学中发现,有一名学生不管上课内容是什么,都显得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还经常在课上画小人物形象。我先是采取了制止的办法,要求他认真听课,完成课堂作业,可结果他的课堂作业还是完成得很不好。这种现象过了很久都没有改观,我试着改变了自己的'策略:故意不作声,让他尽情地去画,甚至还有意鼓励他画,结果发现他对小人物形象真的是情有独钟。不久,我还惊奇地发现他画了整整一本子的人物形象,看到这些人物形象时我都不敢相信是出自他手:不管是比例,还是神态都很准确、惟妙惟肖。后来我了解到画人物形象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拿手好戏。此后,我开始有意地去指导他,拿出他的小人物形象作品在班上传阅,也鼓励他进行小人物画创作。现在这位同学不管是美术兴趣还是绘画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育的中心,我们应该承认儿童自身存在的自主发展自由发挥能力,应该理解大多数学生因个性等条件的差异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条件,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勇敢地去思考、去实践、去创造。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用画笔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爱好和追求,给予恰当的辅导,就会让他们有一种极强的成功感与满足感,有助于学生绘画自由发挥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美术教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自由发挥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美术教育中自由发挥能力。教师就是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地张扬,让美术成为他们抒发情感、表现个性的载体,让他们在轻松愉悦自然的环境下,在完全放松的心情中,充满情趣地去画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来自艺术的乐趣与美好。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七

20世纪蔡元培先生提倡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较深刻的指出了“美育”具有净化人心灵、提升人的品质的功能。在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美术课程标准》已经明确了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的特点。新课标也将美术教育的基本性质界定为人文性,是美术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中学美术教育现状由于社会外部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的影响存在着巨大挑战。目前美育的困境既与社会文化有关,又与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分不开,学校美育收到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干扰,中小学教师在一个学期中苦口婆心的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可以在一个假期中丧失殆尽,辛辛苦苦几年所达到的效果抵不过考学的思想波动,学校美育在学校中受到智育的排挤,而所谓的智育又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考试和升学率,相形之下,美育变得可有可无,在教学上得不到保证,加上美育的目的内容弄不明确,一般偏重于初步的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人文导向目标感不强烈,加上美育形式偏于陈旧、落后和单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够,严重影响到美育实施的水平和效果。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首先要改变美术教育观念,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教育,所以审美教育是能够将人的感性从理性的长期压制下解放出来。中学里,培养美术兴趣,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法,在美术里寻找到表现的乐趣,就是一种发展个性,完善人格的途径。培养感受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了解人类的美术遗产,扩大文化视野,培养美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都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生活质量都离不开美术。

最后我想说的是,培养美术醒悟并将美术列入教学必备的学科目标,意义是积极地。倘若一个学生在学习美术后不是对美术兴趣浓厚,而是越来越厌恶美术,我们的美术教育能说是成功的吗?所以在培养学生中,一定要根据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要求,一步步有意识的将美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并且让美术对其人生产生深远影响。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八

摘要:本文针对美术教学现状,从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有关美术兴趣培养及教学创新的重要论述入手,强调美术课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注重评价过程并以表扬为主的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美术创新教学经验,具有较强针对性、前瞻性和推广性。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真挚坦诚的亲友感情,树立良好教师形象。现在的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不再是金口玉言,不应高高在上。而应该作为学生的知识偶像,更要作为学生心目中思想、品德、人格的楷模。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朋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不仅在战场上非常实用,在教育上也很有启示,教师只有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学生,才能成功地进行教育。学生需要理解,有了理解,学习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主动学习、发现、创造,才能在晴朗的天空下茁壮成长。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兴趣。直观性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我经常收集、制作一些新颖、独特的教具对学生展示,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收集教具一般指收集图片和小型工艺品,用于欣赏,开阔学生视野。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另一种教具形式———自制教具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学生虽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利用多媒体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历史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的自由天空下翱翔。将审美教育蕴含在“弹指”之间。

(二)赋予情感色彩,创设教学情境。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美术课教学设计应从内容出发,根据现有条件给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感染学生,让学生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则使教学内容更有吸引力。教学过程中动之以情,赋予学习内容感情色彩,则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比如,美术课《面具制作》中,教师一进入课堂就放出一段京剧录像,渲染气氛,并给予学生直观感受。然后告诉学生京剧人物脸上涂满了花花绿绿的图案,就是京剧脸谱。再介绍脸谱是“心灵的画面”,它以大胆的想象,写意式地勾画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再展示各种脸谱并介绍:红脸象征忠正刚烈之人,黑脸象征正直爽快的人,白脸象征奸诈邪恶的人,绿脸象征暴躁蛮横的人,金银脸象征神仙、佛祖、精灵、妖怪……最后让学生分析一下京剧人物,则学生的兴趣就有了。

(三)自由组合,分工合作,其乐融融。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很少有交流机会,遇到难题,不敢与他人研究,不敢寻根问底。久而久之,兴趣在规矩中悄然逝去,创造性不知如何体现。无论形式与结果都是一池死水。针对这一现状,我是这样做的:打破以往座位固定情景;自由组合,分工合作,学生可以调动座位。具体做法:课堂上先安排好下节课预习任务。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兴趣小组,以三至五人为宜。自己分工,集体完成学习任务。实践证明,作品不是“磨”出来的。分工、合作的创作形式会给学生带来更多收获,会给教学带来一丝惊喜。更有味的.是,它也给我带来了这样可爱的问题:“老师,美术课能不能多上会儿?”

三、创新评价机制,培养学习兴趣。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当今教育和谐发展的动力。从事美术教学更要注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培养,以获得一种对自己而言新颖的经验。

(一)端正评价态度,增强学习兴趣。曾经有个学生非常委屈地向我倾诉:“老师,你给我的作业批了优秀,可我妈说我画得一点也不像,苹果画大了,梨子画小了,香蕉像干柴……”我们不评价这位家长的观点是否客观公正,这样一种态度足以打倒孩子,从此以后,孩子可能再也不会让你看他的画。难道只有像照片一样清清楚楚、整整齐齐才是好画?而那些用笔豪放、造型夸张的作品就不好了吗?消极的评价态度和简单的评价标准是现行教育存在的大问题。长期接受这种评价的孩子,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二)制定合理机制,获得学生信赖。不管学生的作品完成到什么程度,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态度表示赞赏,然后针对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尽量做出科学、合理、积极的评价。这样评价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传递给学生这种信息———做人、处事要公正、公平。评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取首先学生自评,再学生之间互评,然后教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努力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四、小结。

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最重要、最直接的必修艺术课程。文章总结出美术创新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推广性,强调美术课应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尹少淳,等.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九

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的创造力。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如老师要求孩子们创作一幅《救救大熊猫》的画。一个孩子在画面上画出一只大熊猫在哭,一群小朋友围了过来,有的送苹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另一儿童异想天开,画了一个猪形的“扑满(储蓄罐)”,上面帖了红纸,与上“寄给大熊猫收”,还帖上一张邮票。真使人意想不到。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神奇的幻想,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就会在他们心灵中挖掘不尽的美的宝藏。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再刷刷几根头发。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象,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儿童的厌烦,减退画画的兴趣。在启发儿童创作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启示以爱国旗为题。这时,孩子纷纷举手,说要画国旗。一个孩子提问:“能不能画降旗?”教师问:“为什么?”原来他记忆起去年学校中曾发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几个红领巾看见操场上国旗还没降下来,他们冒雨下了国旗。他想画这个场面。这是很好的设想,教师鼓励他进一步构想,这个孩子画了三个红领巾冒雨降旗,并将教学楼,操场上的篮球架、双杠、单杠等都画了进去。教师提示:这样画太庞杂了,主题不突出,绘画就是要画出生活中最美的东西。象教学楼、篮球架、双单杠和降国旗爱祖国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接受了意见,画面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绳索,天上正下着大雨,并题名《下雨了》。画面集中,形象单纯,主题突出。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一次我带着孩子参观盲童学校,那儿环境清静,一尘不染,绿树成荫,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园,看到盲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处处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长。更使孩子们惊奇的'是他们还能以手代目,进行雕塑,刺绣等艺术创作,甚至还能学习推拿医疗技术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在祖国的怀抱里,残废人生活幸福,使孩子们很爱感动。他们回来后,立即创作了《推拿》、《勤学苦练》等作品,并获得好评。

在表现形式方面,孩子临摹画册也是一种学画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画活的东西,多观察,多写生,自己选材自己造型。同时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不能单画一种画,要让孩子广泛涉猎,包括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腊笔画等等。经过多种实践,可以丰富孩子在造型、创作、色彩等多方面的表现能力。对于儿童画画的兴趣,要注意“留有余地”,爱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让他们画厌了。儿童时期要以学文化为主,每天可有一定时间画画,保持他们精力旺盛,画兴不衰。熟悉儿童的美感情趣。

儿童崇拜英雄,崇拜解放军,哪个孩子不喜欢学解放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在画着:五个孩子骑着马,一个举着红旗,第二个吹喇叭,第三个提着小木枪,第四个端起步枪瞄准,第五个还高举着大刀!嘴里还喊着“达、达底达、冲呀!”这不是一面在游戏,一面在创作吗?我们的责任就要从孩子“画画”的游戏中去启发、诱导,使儿童对画画的兴趣和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如果以成人的透视、比例等去要求儿童,儿童力不能及,必然会打击孩子的画兴。作为辅导教师,有必要蹲下来和孩子同一视平线,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物的形象,看孩子画得是否真有道理,而不是武断的改这改那,有时成人看来“不完善”、“不正确”的,恰好是儿童天趣之所在。今天我们看到有些儿童缺乏真趣,往往是成人过多干涉的结果。尊重孩子,爱护童心,是儿童画指导者应有的素养。

儿童画指导者不仅是一位美术爱好家,也应是儿童心理学家。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十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而要真正完成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本人认为可通过三个步骤来实现,即激发兴趣,诱导创新;联系实际,培养创新;积极评估,鼓励创新。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一切创造教育的因素优化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而不懈的努力探索。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精神课堂教学培养鼓励。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就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现壮看,课堂教学仍然是这一教育的主渠道。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激发兴趣,诱导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还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教学手段的创新。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感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如我执教《丰碑》第七自然段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大雪纷飞(动画课件)(立体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左手微微向前伸着(静态)。课件的展示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老师要学生思考:老战士真的是向战友借火吗?他可能想些什么呢?他可能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仿佛置身文字叙述的环境之中,去体会老战士的所思所想,思维活跃,答案众多富有新意却又紧扣主题,效果很好。

2、板书设计的创新。一堂富有创意的优质课,始于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所作的精心构思,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案。其中,作为教学内容之浓缩的板书设计十分关键。欲使板书新颖别致,首先要善于挖掘线索,化隐为显,以图析文。以精粹的字、词或成语并配以动态、立体又具有美感的简笔图等,将主要教学内容创新地定格在黑板上。板书设计的创新也可充分发挥学生兴趣,放手让学生参与设计,甚至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总之,新鲜生动,灵活多变的板书形式,是课堂教学创新目标之一。

3、教学语言的风格创新。风格化的教学语言是卓越的教学创新的标志之一。由于教学语言是教师口头表达的综合反映,这是最直接、最外在、最为学生迅速感知的因素。当然,风格化语言是教师个体精神内最具特殊性和差别性的形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当教师进入到自由的创新成就阶段,才能自然形成,但我们应该努力地去追求。此外,风格化的教学语言,还包括广义的体态语言,如表情、目光、手势、体姿等,作为一个动态的艺术创新过程,需要教师充分调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并用多样,个性鲜明的体态语言相配合,以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蟋蟀的住宅》后,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三、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敢疑、善疑,避免学生死啃书本,产生厌学态度,教师要让学生进入无拘无束的状态,教师要尽量少用一些扼杀学生个性的“标准答案”或习惯用法来“排斥异己”。众多的教育家曾尖锐地指出,我们的学生被批评坏了,被批评怕了,他们丧失了个性和创造力。列宁曾教导我们说:“青年人犯错误是连上帝都能原谅的。”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由,给予他们主动参与,自我表现,自主发展的机会,在课堂纪律保证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选择听课方式课堂气氛超于沉闷或课文“空白”需要“填补”时,教师要善于“投石冲天水底天”,让学生去想、去说、去议,活跃课堂,激起思维。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教育剥去陈旧的外壳,带上创新的色彩;才能找回失落的学习主体,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的姿态生动活泼地学习、创造。

总之,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一切创造教育的因素,优化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而不懈的努力探索。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十一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改善紧张的师生关系。舞蹈技能训练对舞者的体力消耗较大,容易让学生产生辛苦、乏味的感受,使学生对舞蹈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有助于提高舞蹈训练的成效。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但能提高学生舞蹈训练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情感技能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地效果。对学生舞蹈情感的积极培养,也能够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激情。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积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能够帮助挖掘学生艺术创造的潜能,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拥有强烈的认同感,更加勇于表现自我,并获得直观、有形、可感的深刻体会。良好的师生活动改善了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更主动、愉快地提高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审美经验,有利于新情感的.产生;还能丰富学生已获得的艺术表现能力,形成正确的舞蹈艺术审美观,从而创造更为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调控课堂,通过科学有效地教学手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教学过程中,维系着和教师之间良好的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掌握舞蹈技术动作。

(二)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音乐对于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好的音乐能对舞蹈训练的效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再好的舞蹈,离开了音乐的衬托,亦将失去生命和意义。音乐可以说是舞蹈表现情感的依托。不同的舞蹈,其所表现的人物情感不同,对于所选择的音乐也要有区别,不能千篇一律。因此,教师要选择适合的舞蹈背景音乐,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利用音乐的效果辅助自己的舞蹈教学。音乐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只有在音乐的烘托下,舞蹈表现才多姿多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挖掘音乐的效果,使学生体会到不同舞蹈所传达的不同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和理解水平,将舞蹈教学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

(三)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能力。

(四)培养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对于初学舞蹈的人来说,他们缺乏舞蹈功底,只能从基础练习开始,从掌握简单的动作开始练习,而模仿是学习舞蹈的最快途径。通过模仿,学生能够很快掌握技术动作的结构和组成,从而体会舞蹈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所流露的情绪,使他们在受到舞蹈艺术形象熏陶的同时,激发舞蹈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应该贯穿于整个舞蹈学习的过程之中,模仿优秀的舞蹈动作,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肢体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和舞蹈知识,充分表达自己对艺术形象的情感和认知。[5]模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照搬过程,而是要有针对性地模仿,对于一些好的舞蹈动作,通过模仿,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东西,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深化这一技术动作,从而达到最终掌握的目的。

(五)结语。

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对于提升舞蹈教学的层次具有重要意义。舞蹈教育,必须“以情动情”,才能“舞在其中”。通过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并在日常进行表情训练,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启发他们更好地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悟,以期获得完美的情感表现力,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十二

我们的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很多人会回答: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才是优秀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是的,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在智力、身体、情感与社会行为等各方面取得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肩头也同样担着培养良好素质学生的重担。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指一个人敏锐地感知客观事物及现象、把握机会,敢于挑战并敢于进行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创设主动发展、主动探索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英语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学习的一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重要。教师只有把学生看成是人,而不是有待加工的零件,才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健康的兴趣,掌握良好的学习规律与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学习如何学习”,才能使学生健康地成长。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并作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

英语是一门语言,由于缺乏有效的语境,因此在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每一个学生都是兴致勃勃地开始学习a、b、c,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很多缺乏意志力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就要靠教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英语学习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竞赛激趣”。竞赛以其竞争性、主动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等特点在英语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儿童喜欢活动的特点,每节课组织一场形式各异的竞赛,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如在教字母时可以进行字母竞赛。教师用手指在空中写一个a,让学生猜并说出来,说的最快最正确的小组赢一分。为了调节气氛,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教师还可以用下巴、腿、手肘等身体部位在空中“书写”字母。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情景激趣”。主动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语言氛围,开展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知语言的趣味性。如在pepbook1的unit5:let’seat中教了cake,chicken,bread,frenchfries,hamburger,hotdog和句型canihavea……根据这一内容,教师可以把课堂布置成一个小卖部,拿图片或实物来做买卖。学生就像在课外买东西那样:“hello!canihaveacake/hamburger/hotdog……please?”“uare.”“thankyou.”“you’rewelcome.”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多讲英语,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表情、动作、语音、语速的变化来推测揣摸教师的意思。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诱趣”“歌曲导趣”“故事引趣”等一系列的活动来活跃英语课堂气氛。长此以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迅速形成。这无疑给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处在成长发育阶段,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是他们的阶段性特点。而传统的“师传生受”的教学观念束缚并忽视人的`发展,势必影响学生潜能的开掘,遏制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保护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这份锐气,满足他们的好奇和欲望,鼓励他们不要满足单一的答案,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对学生新颖、独到的见解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愉快与兴奋的成功体验。同时在课堂上的练习及回答应允许他们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当其说错、做错时,教师应首先肯定其勇气,再以诚恳的态度进行疏导,使其心悦诚服,从而避免挫击其积极性以达到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要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这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没有创新意识学生就无法进入创造性思维的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就是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扩展学生的新知识并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以丰富的知识积淀做保证的。教师应让学生感知到广博的知识是创新的源泉,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技能、规律给予学生,让其记忆并运用,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复习旧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打下扎实的基础。如学习单词时,指导学生回忆旧知识,进行近音、近形、近义比较。学习then就回忆pen、ten。又如lake就想like;those就想these;hill就想ill。再比如教句型theseare……thoseare……就回忆thisis……thatis……然后进行单复数的比较,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十三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   悬念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2、   以情境激趣。

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草原》第一自然段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澜的草原景色,这是作者对草原无比热爱的直观因素。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原的美,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除了上述的做法以外,还有以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以活动激趣等常用方法,教师应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从扶到放,引导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教师注意的是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扶”着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拨。如教学《穷人》时,我们就可以先“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而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们则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改写这篇课文。这样,学生写得灵活多样,富有创新。在改写、续写等训练中,学生不但初步学会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充实,而且正在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事实证明,从“扶”着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马踏飞燕》后,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四、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点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十四

摘要:美术作品中美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产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调动学生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良好愿望。

关键词:创新精神;美术教学;美的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有许多我国各时期的名画佳作,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作品欣赏,向学生介绍有关画家的生平事迹、艺苑轶事。如徐悲鸿先生是我国近代负有盛名的爱国主义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许多作品,倾注了爱国主义的崇高思想,他笔下的奔马,扬鬃奋蹄、奔腾飞跃,洋溢着一种不屈不挠、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

一、教师利用练习导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练习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就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注意学生的思维导向,把“游戏式”或“悬念式”的练习放在导人课题时进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结合《家乡的果树》一课,引导学生画一画“家乡的水果”。学生有的画“家乡的甘蔗”,有的画“家乡的蜜桔”,还有的画“农场大西瓜”……画出了家乡的特色,画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更多的领域里尝试、感受,在他们的观念里形成美术课不只是拿着画笔去画,还可以用一把剪刀、几张彩色纸,撕剪粘贴,便成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粘贴画。

二、用艺术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审美教育,是培养和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完美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艺术作品“美”的观点,让学生探视艺术美的真谛,从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更是人类美育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美术教材中中国画部分是以欣赏和临摹为主,我在指导欣赏中由浅入深地揭示中国画美之所在,在指导临摹中让学生品味中国画美的表现。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在表现形式、创造意境和工艺技法等方面凝聚了几千年的文化精华,反映出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它注重写意传神,讲究线的表现,融诗、画、书、印为一体,以独特的艺术情趣成为东方艺术之瑰宝。针对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更要注重让学生在戏墨弄笔中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感受中国画的美,使之更加热爱祖国文化。

无数山水画、风景画都是自然和艺术美的精妙结合,从小学低年级的风景添画到高年级的临摹和独立写生都可以指导学生联系教材内容抒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挚爱感情。

在教学中深入发掘教材本身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克服纯知识性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我在教《临摹彩陶文样》一课时,就向学生介绍彩陶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告诉学生,彩陶为我国图案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它反映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审美和物质生产水平,五千年前世界上只有我们的祖先能够创造和烧制出如此精美的彩陶。这样一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改变了他们以前认为是“破瓦罐”的说法,从而由衷地感到中华民族之伟大。这样,同学们都怀着崇敬的心情较好地完成了临摹作业。

几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反复证明了在美术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艺术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才能较好地完成美术教学任务。

三、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尽情挥动画笔。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儿童的绘画是认识的反映,情感的抒发,生活的再现。”这种反映与再现绝对不是原原本本的事物本身,而是经过孩子心灵的创造,在创造中获得乐趣。看到小鸟时,他们会梦想翱翔于天际;看到小鱼时,他们会渴望与水亲昵;看到蝴蝶时,他们又会希望和它们翩翩起舞……因此,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的创造想象长上翅膀,在格林童话中奔跑,在节日焰火中放飞,让他们创造出一个个更好更动听的故事,创造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来。

四、利用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追求美的教育。

美术作品中美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产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调动学生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良好愿望。在陶艺课上,我让学生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图片,那些即实用又美观的陶制器皿和工艺品,有的运用了对比与和谐;有的运用了对称与均衡;有的运用了节奏与韵律;还有的运用了多样与统一的形式法则。使学生受到了感染、启迪,从而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如造型奇特的笔插、美丽的瓶花、可爱的小动物以及生动的人物形象等,显示出了他们的才能与力量,也获得了自信。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追求。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十五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也不例外。我认为,小学音乐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不同水平和性质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紧密相关的,学生的兴趣能转化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也要围绕“兴趣”这点来进行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唱歌课时,教师不但要讲解词地概括主题,更应把歌曲的意境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感之中,这样,可以加深儿童对歌曲的理解。而后,儿童在老师的启发下,根据内容自己编舞蹈动作,此时的学生都会认真地进行练习,每人都有自己的.创造表现。最后,老师可从中叫几个较好的学生上台去表演,让学生体会创新的乐趣。

三年级的学生上音乐课时可在老师的启发下,根据歌曲的旋律走向和节奏的特点,自己创作新的旋律,让学生自己去识别旋律的差异,从简单的创作手段中让学生寻求自己的乐趣。创造教学研究证明:儿童具有创造潜力,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创作为别人所称赞,就可能作出更多的创造,进而形成创造性人格。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时,如果设计各种有趣、生动、有创意性的形式,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那么就会培养出学生从“不想学任“我也要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定的创新概念。让学生首先知道什么是创新的行为和表现。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中逐步提高创新思维意识。例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单纯,认为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不经思考随声附和的现象,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制造一些“错误”。反问学生,使他们自己认识“错误”的存在,随时提醒学生遇事要多动脑筋。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第二册第二课中,教师通过五线谱的位置进行手号练习,把第三线上的音作成sol音的手号动作,把第二间的音作成si音的手号动作,让学生跟着练习,同时在练习中提问学生。“老师做对了没有?”一部分学生回答“答对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回答说:“不对!”此时,教师可继续问回答“对”的那部分学生为什么十分肯定老师做对了,再问回答“不是”的那部分学生“为什么老师做的不对?”要让全体学生自己去认识正确和错误的区别,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把五线谱间的手号位置巩固练习。

创造性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创造力人皆有之。”儿童是具有音乐创造思维潜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挖掘这种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而是落实在每一节课中。在音乐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创新习惯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三年级的音乐课中,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全音符的节奏拍手法是。第一拍双手击掌,二、三、四拍是按顺序张开双手。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创编的各式各样动作,把相同的和不相同的分开,让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把好的动作再进行练习。

以上例子都是在音乐课中用到的教学手段,其实,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不止上述的三个途径。但是,无论何种途径都需要我们老师为之长期努力,只有这样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不是一句空话。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篇十六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课堂。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地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八。

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穿插提问、讨论、模拟、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动口、动手、动脑,促进和提高学习效率。寓教于乐、寓教于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精神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民主的教学观,把学生看作与教师人格平等的朋友和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其有自由表现的机会。所以,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种途径比较行之有效。

1.重视对学生的感情投入。课堂上,教师态度要和蔼,不能以命令式的口气和“严师”的面孔出现,拒学生于千里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一言堂。如在讲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案例,自编自演小品。一石激起干层浪,学生热情踊跃参加,表演的淋漓尽致。课下,尽量多和学生接触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使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可信。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的三课课文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举办模拟法庭活动,从案例的选择、到了解诉讼过程,再到辩护词的撰写,最后的法庭审理全过程,都放手让学生去做。积极大胆地鼓励他们,并带领他们一起观看真实的法庭审理过程的视频,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使他们懂得了法庭的威严和法律的尊严,从而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并且也很容易地学会了课本上介绍的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基本知识。

3.教师一定要克服规定死答案、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而要善于启发、诱导,鼓励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灵感。教师对症下药的见解,可与学生的心灵相呼应,使学生沉浸于欢乐的情感中,从而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前提。良好的学习、爱好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人们积极去感知、想象和创造,从而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如果学生对某学科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兴趣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厌倦的感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激趣方法。如针对7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讲故事、幽默笑话、创设情境等方式,提高课堂趣味性。如在设计7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九课中的《挫而不折积极进取》的导入时,我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让学生在天使、蝴蝶、小狗中一一做出选择(“天使”代表盲目硬拼的失败者;“蝴蝶”代表积极进取的胜利者;“小狗”代表一蹶不振的懦夫),选择之后与结果对照引发学生心理与情境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从而导入新课。为使导课更加完整,我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战胜挫折?(战胜挫折的方式、方法),以做到目标、任务明确。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他能及时解决教材中部分内容落后于生活的不足,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富有时代气息。针对8年级、9年级《思想品德》的特点,我充分发动学生的实践能动性。在讲8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时,我采用尝试教学法,把课堂就设在学校前边的小河边,徐徐的微风、碧绿轻垂的杨柳与泛红的、散发刺鼻臭味、河面漂着、河边堆积着生活垃圾的河水极不相称。看完后我让学生组成调查小组,利用双休日走访河两岸群众,了解小何被污染的原因、状况,并且他们还带回了样本和照片。由于这是他们亲手获得的材料,所以这节课上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有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中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动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具有思考价值,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从另一方面去开阔学生的思维,就会使学生养成从正向和逆向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问题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问题,确定重点难点,梳理知识点;课堂中巧妙、不失时机地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问题提出后,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从多角度、多侧面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观点摆出后,学生共同讨论。在交流中拓宽了视野,启迪了思维。对学生中提出的一些异议,甚至是一些错误的观点或者“异想天开”,教师要采取尊重、宽容的态度,允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独出心裁,要及时给予疏导、释疑、点拨,使学生对知识深化、系统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只要教师认真去做、挖掘教材的内涵,转变观念,用辩证法和新课改理念去处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一定能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0477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