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000字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写作角度(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5 07:21:03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000字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写作角度(8篇)
时间:2023-03-25 07:21:03     小编:zx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000字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写作角度篇一

:生物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后被广泛运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特别是在生物教学中,由于生物的学习更强调实践性,相对于每个学生单打独斗的常规教学来说,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调动每一位学生去进行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学习,就更加适合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领悟。同时,分组合作教学加强了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互助与沟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物课堂的学习里真正做到学得会,学得懂。

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是构建出一个结构良好,分组合理的学习小组,只有构建学习小组的前置工作进行的好,才有可能在之后课堂上进行的正式教学中让学习小组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小组可以是2-4人不等的组合,在日常教学中,最常见的是同位之间的相互合作,更进一步则是前后位,或者前后两排之间的合作,但这样的合作拼凑性太强,学生并不能真正做到能力互补,也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在不断进行教学尝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小组的因素有很多,而在学习小组里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在课前对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进行了解后,对学生进行固定分组,尽量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水平之和基本相近,一般是一位优等生,一位后进生配两位中等生的小组模式,再参考学生的性格以及彼此间是否相容等现实因素进行分组。笔者在对合作小组分好后,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学业和成长两方面的目标制定,学会利用同组之间的鼓励和互帮互助,对小组负责,也对自己个人负责。每个组的成员先制定出属于自己的长远目标,而后根据长远目标的内容逐渐拆分出一个一个的子目标,再根据子目标划分更小的目标,做到一小步一小步的前进,每次都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增强个人信心,也给小组带来荣誉。直至最后,每个人制定出属于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人计划,并订立相符合的小组公约和加减分细则,借此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生物课堂的特殊性在于所学内容大部分都可以与现实相结合,比如在讲授孢子植物被子植物时,或者在对动物进行讲解时,最好的途径应该是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能够用最直接的方式学习这里面的知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四十分钟一节课的课堂十分紧张,根本不会没有那么多的条件提供在生物课堂上开展实践性教学。并且,随着所学知识难度的提升,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展示部分直观教具之外,还应该创造出合适的小组讨论话题,给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机会,通过学生彼此间对问题的讨论和讲解,来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消化。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到相应生物知识的同时,学习一下其他学生的优良品质,比如良好的思维习惯,新异的想法和思路等等。比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之间不断地讨论深化,将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概括出科学的,抽象的结论。这样的逆推法自下而上,让学生先领悟了具体事例,再去通过自己的思考将事例转化为与正确答案基本接近的概念,然后通过正向迁移去学习课本上的概念和结论,比直接将结论和概念传授给学生更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例如,笔者在讲授鸟类的特征时,就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分别取收集和鸟类有关的图画,动画,标本等,然后通过这些让学生去自己思索,和讨论,寻找鸟类之间有什么共同特征,并对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和概括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通过合作和观察将鸟类的明显特征概括出来,除了最基础的飞行之外,其他一些特征也在讨论中初现端倪,最后再由笔者对学生所概括的条目进行最后的归纳和总结,这样的学习效果就比直接把概念抛给学生去学习要好得多。

在生物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对于生物教学和学生的个人成长帮助是非常大的,然而教师同时也应该明白,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在生物课堂上倡导合作学习,也不是说生物课就是合作学习课。有一些非常系统性,或科学性很强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无法得出的,还需要老师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尚幼,对许多事情的认识和想法并不完善,很容易就在判断中做出错误的选择。因此还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时时监控,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把控,让学生在进行分组讨论和学习得出结论后,明白什么样的结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结论不是。同样以鸟类的特征为例,尽管在收集概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鸟类较明显的的外部特征概括出来,然而也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错误,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正确的和错误的概括加以区分。有的学生搜索到了一部名为《战鸽总动员》的动画片,并概括出了一些原本不应该属于鸟类的特征,于是笔者借助学生播放的片段,跟同学们仔细分析了动画片中对鸽子自身特征的夸张和拟人所在,在笔者的引导下,同学们最后顺利的排除了干扰答案,总结出正确回答。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自己一个人埋头苦读的时代已经过去,学生在成绩突出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团队间的协作,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尤其是在生物课堂上培养合作精神,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

[1]陈兵。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j].高考,20xx(03):90.

[2]丁素娟,辛宁,张秋红。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xx(36):59.

[3]冯丽瑛。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j].新课程(中学),20xx(12):222+22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000字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写作角度篇二

应试教育理念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教师应该积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是生动的独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扩展讲授知识范围,积极整合运用特色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的教学理念应该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育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主体意识。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增强初中生物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授课过程中,可以将课本课程与实际生活进行有目的性的联系,也就是通过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生物学范畴内的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吸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生物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如教学《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时,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中关系比较密切的运用实例作为素材,如酵母做饼、酱油的生产工艺等,从这些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例子入手,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运用广泛性的认识。

《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应用多媒体教学对生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生物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前,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极为广泛,也使得教学活动相当精彩,富有生机与活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和生动的同时,也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象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例如教学“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可以形象直观地将“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展示出来。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也使学生对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过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初中生物作为科学性、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之一,实验教学必然成为初中生物教学最为基本、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在初中生物新教材里,更加注重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涉及到许多实验教学内容,只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示范实验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为学生操作实验,提高学生对实验成果的观察分析效果。探究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更应该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教师在实验教学之中还要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与实验教学进行优化组合,发挥互补效用。例如在动物展示观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对鲫鱼、青蛙等体积稍大的标本或实物进行巡回展示,学生也能够清楚观察,但是对于葫芦藓等细微生物的演示就麻烦得多,学生观察起来既浪费时间,效果也不理想,教师可以将实物投影仪运用进去,将其放大若干倍之后的形状投影出来,学生的观察效果就明显多了。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直观演示成效,如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笔者运用模拟课件进行演示,以其动态演示提高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效果也较为明显。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如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协商评价法、延缓评价法、亲近评价法、激励性评价法等。如:有位生物考试总不及格的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的试卷上教师写了这样一则评语:“你的这个60分比别人的90分更令老师高兴,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今后多动脑,勤思考!”从而给“冰冷”的分数赋予了人文情调,既指出了他的成功之处,又提出了他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的评价是及时反馈,更是激励与关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总之,我们必须结合中学生的基本特征、成长规律和学习需求,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优化教学方式,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与措施,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创新思维,进而不断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000字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写作角度篇三

在初中生物融入式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包括思想理念、情感态度、投入付出等方面的融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新思想、新理念,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更新与学法上的引领,始终是初中生物教学自主性的体现之一。教师对教学的情感态度,有时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学科的情感态度。学生进入精心学习的状态,也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领或引导。

初中生物;教学;融入式;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需要对学生的融入,包括思想理念、情感态度、投入付出等方面。一堂课,如果学生没有先进的学习理念做引导,没有积极参与的情感来驱动,没有全身心的精力倾注做保障,这堂课就缺乏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在实践中向融入式教学迈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初中生物融入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面结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具体实例加以阐释,权当抛砖引玉。

一直以来,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而教育的本身就是要培养掌握学习的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学习新思想、新理念,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更新与学法上的引领,始终是初中生物教学具有自主性的体现之一。例如,七年级生物课程的第一节内容是“生物的特征”,第二节是“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为了在首堂课中给学生融入学习生物最起码的思想———感知,我把第一节课安排在校外上。毕竟,七年级新生是刚刚从小学毕业来到初中的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带领他们在校外菜园进行实物感知和调查体验中融入学习生物的基本思想或方法,效果极好。一是这种融入方式巧妙,对于刚上初一的同学来说,走出校园来到菜园本身就显得不同一般;加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菜园中采摘蒲公英、苦苦菜、苋菜等,学生既高兴又感觉新奇。尤其是来自乡村小学的学生,自小在农村长大,而这些菜他们平时就采摘过,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观察习惯,从而有意识地去观察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为以后正确认识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在观念上深入内心。

教师对教学的情感态度,有时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为此,面对自己所教的这门旨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除了具备各门教学所需要的语言艺术的共有特征之外,还必须让生物学科体现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性、严谨性、形象性等属性。像蝗虫,只用小木棍触碰它的触角,让它很快做出反应躲避,以使学生认识其触觉的作用;让学生用手触摸它的外骨骼,以便感知外骨骼的作用,等等。对于观察到的各种植物,教师还要组织学生一一记录,一是培养他们的严谨态度,二是为回去后各组进行交流、讨论、分类做好准备。再如,对生物体情感的融入式培养,也需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把教师对生物的爱,传递给学生。大自然是每个孩子的乐园,对于刚刚步入初一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生物体,感知大自然的乐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以至于让他们珍惜和爱护小动物、感受生物体的奥妙、产生探索的冲动、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就是培养学生对生物体情感的最好方式。

教师教学精心与否,学生感受得到;同样,学生精心学习与否,教师也感受得到。但是,学生进入精心学习的状态,还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领或引导。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氛围,就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式的融入。在学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章节时,有位教师为了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状态,他首先从营造氛围入手,通过精心的设疑———糖仅能让我们的味觉感受到甜吗,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状态;接着,将抽象的问题转化成一个个饶有趣味的生动化的提问。如,人体脂肪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计算自己的身体脂肪含量?如何去消耗多余的脂肪?等等。学生很难从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的转化与吸收等这些抽象的概念中找到学习的兴趣,这样通过对切身问题的思考把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就会由课上到课下,通过各种方式探求为我们身体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健康的知识,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化。

[1]王淑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2).

[2]顾小平。论生物新课程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j].考试周刊,20xx(17).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000字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写作角度篇四

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实验课时,注重探究性实验的五个步骤,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和得出结论。其中教师比较注重实验的设计,因为实验设计能力是生物学实验能力的重要内容。如何来设计探究方案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把课堂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引导学生实验设计上,把实验操作放在了课后来完成,甚至忽略了实验操作,直接展示了实验现象和结论。

如在“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探究性实验课上,教师先给出一段资料———关于暴饮暴食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让学生分析资料,然后根据这段资料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很关键的一步。有了问题才能有探究的过程,因此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接下来实验的可操作性。有了可操作性的问题之后,教师就能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出不同的假设,并对假设进行分析。学生认为: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假设完成之后,下面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步骤,几乎课堂的一半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如何来针对自己小组的假设设计实验、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和器具、实验时小组的分工、实验的步骤、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实验的安全性问题、实验的预期结果等等。根据教材的提示,大部分小组设计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也就是说一定量的唾液是不能完全消化大量淀粉的,然后通过碘液来检验。

由于设计实验花费时间长,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就被忽略了。教师的理由是:“这次探究实验所需的时间比较长,课上没有时间来完成。希望有兴趣的学生课后来完成实验,希望你们把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在课上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但后续的实验就不了了之,根本就是对这次探究实验操作忽略了,也没有另外开设一节课来探讨实验后的现象和结论,显得有些虎头蛇尾,结果导致教学效果未能达到教学目标。

为了改变以上现象,针对此次实验操作时间比较长,教材中对操作细节的介绍比较少的情况,应该开两节实验课。第一节课教师注重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展示实验设计,肯定每组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全班共同分析纠正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前教师全面预设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容易忽视的细节,以“问题串”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从而提高探究性实验的质量和实验的效果。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验的操作,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论,达到探究性实验的预期目标。但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务必再讲解一下实验过程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规范操作教育,从而避免实验中异常情况的出现,提高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性。

探究性实验是指导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思考分析、得出结论,最终形成科学概念。因此,教师一般都会注重探究性实验的开发、设计、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但教师的重点只是放在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上,忽视了对科学探究实验的指导,结果导致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如“观察蚕豆叶的组成”实验课,教材中要求学生制作徒手切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内部的不同组织。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上的实验操作步骤,寻找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本实验中最难的地方是制作蚕豆叶的切片。利用刀片切出细而薄的叶条,才能在显微镜中观察到内部组织。为了能够让学生切出细而薄的叶条,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徒手切片的实验视频,要求模仿视频中的操作来完成本次实验。接下来教师再演示一遍徒手切片的过程,在每一步中强调注意事项,并出示了以下问题:如何防止刀片切到手指?如何切蚕豆叶片?如何把叶片切细和切薄?如何选取叶条?如何制作切片?让学生进行讨论,适当点拨指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兴奋状态中。在其后的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每组再进行一次个别指导,以为通过实验视频的学习,教师的演示和讲解,完成实验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然而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忙手忙脚,操作生疏,甚至出现错误操作。

一节课在慌乱中结束了,几乎没有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这是目前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最大误区之一。过分强调了对探究实验方法的学习、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轻视了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和讲解,造成实验的失败。在此次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意识到本次实验的难度,提早做好准备,制作实验的导学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实验中应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提早预习。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失败了还可以重来。对每组的小组长在实验前做必要的操作训练,让其先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课上可以部分代替老师指导本组学员顺利完成实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巡视,及时指出学生操作中不到位的地方,并进行纠正。初中学生由于已有知识、经验和探究能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何有效进行探究实验是他们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适度指导实验过程对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探究问题、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但大部分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把主要的兴趣点集中在实验现象上,而不会去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实验失败原因等深层次问题。这时教师的指导往往显得十分重要。但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他们认为实验现象与预期的结果相似就没必要再做详细的讲解。这样的探究实验,学生往往只能记住实验现象。这是探究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如在“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实验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和粗糙的玻璃板上哪个移动得快,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蚯蚓的运动上,发现蚯蚓在粗糙的面上容易爬动,而在光滑的面上容易打滑,因此蚯蚓在粗糙的玻璃板上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更容易运动。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这一表面的现象上,不能从生物学思维的角度上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没有思考蚯蚓靠什么结构来爬动,如何来观察这种结构等等。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蚯蚓身上长有刚毛,容易在粗糙的表面上爬动。

但也有部分学生提出疑问:我们小组的实验现象跟其他组不一样,发现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容易爬动,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把教师难住了,也无法解释这是为什么,以前也从来没有碰到过此现象。教师并没有发动全班学生一起来分析,只是对这组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们到课后再分析,要不然你们重新再做一遍。”教师这样的回答,让学生失去了一次分析问题的机会。

在此次实验课之前,教师应该意识到实验中会出现的现象以及如何来分析实验现象及可能会出现的异常现象,让学生课前思考。可以在网络上寻找资料,因为网络上关于这方面的解释很多。同时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以下问题:蚯蚓在哪种表面上更容易移动?这与其身上的哪种结构有关?如何来观察其结构?如何用物理学知识解释原因?假如你小组的实验现象与其他组不一样,如何来寻找原因?必要时可以请其他组员和老师帮助,在找出原因后,可以重新做一遍实验,排除实验中的错误原因。

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做到在探究性实验中不但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和观察现象,更要在活动中深入探究其原因,不仅让学生明确“是什么”,还要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各个探究性实验要求达到目标的侧重点和难点不尽相同,但基本的教学理念却是相同的,即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有效把握主导地位,重视探究实验的操作、实验的指导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000字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写作角度篇五

摘要:本文主要解决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探究性课的问题,笔者从事生物教学也十年,深知生物是副科这种想法在以前就已经在学生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了,如何让学生也把这个学科当成正科认真来上呢?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就是探究实验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浅谈多年来的生物教学经验。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实验课;初中生物;课堂气氛

自20xx年课改以来,至今已有十年,现在又迎来新一轮课改就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从事生物教学也十年,明白生物是副科的想法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学生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了,如何让学生能把生物学科当成正科认真来上呢?教师应当尝试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的“场所”,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释放学生的个性,展现生命的活力------那就要合理上好探究实验课。但是,想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自己去实验,但由于时间有限(课标要求每周三节课,而实际上据我了解的多数学校都是只有两节课),做起来很困难。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初中生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呢?是我们所有生物教师面临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以为:

一、初中生物是以陈述概念为主的一门学科,它主要选取了比较浅显易懂学生能够接受的生物学。这些知识往往是回答“是什么”这些简单的陈述性知识。因此,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依赖性很强,那些缺乏必要的感性认知能力的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时会遇到很大困难,往往导致机械学习。所以教师就更要有针对性的备好课,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分析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期准备工作,每个探究实验尽量制定好符合学情、特别是要符合本地实情的目标。只有这样,你的课备好了,内容充实了,又切合生活实际了,自然而然会略胜一筹,然后就是让学生对你的这节课感兴趣。并不是说你把课备好了,去上课,学生就一定会感兴趣,关键还是要看你上课的方式方法。可以配合一些肢体语言,添加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加上一些小笑话,有条件也可以搞一些小活动来缓解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那些枯燥乏味的课本,兴趣自然会提起来,有了兴趣再让他们学习就轻松多了。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当下课堂教学中提得最多的口号。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差的教师只教生物知识,好一点的生物教师教生物,最好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只有正确把握生物教学的特点,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总之,生物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上生物课,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离不开宽松的课堂气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过今年的研修培训,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积极性高、创造力强、思想活跃;相反在沉闷、压抑的环境下则受到束缚。因此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宽松的课堂气氛应该是循循善诱,提倡思考,精心设疑,引导讨论,互相尊重,融洽情感,严谨治学,松而不乱的教学状态。如何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有经验的教师常以各种幽默的方式开始每一堂课,教师始终是以愉悦的心情上课,而不是古板着脸,毫无激情或让学生见了就大气不敢出的凌人之势。对待学生应是用鼓励、友善、真诚的目光,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易于沟通,易于互动、易于激发其创新精神的思维。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趣味性的语言极富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与教材有关的游戏、成语、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术语等引入课堂,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课,才能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曾经有人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友谊的深浅,感情的好坏,对交流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对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事,这种高级思维活动的交流,没有一个相互融洽,相互尊重的情感,就不会有默契的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表扬应多于批评,即使批评也应力求含蓄,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四、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要点需要记忆。有些知识内容繁多,不易记住,更难形成长期意识。在教学时可以编成琅琅上口的口诀,增添课堂气氛,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如: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有丝分裂时期可以将各个时期的特点编成五句话“间期:表面无状暗准备;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数目清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移两极;末期:两消三现重开始”。五句话将五个时期的特点作了高度的概括,学生易记。又如:在讲“dna双螺旋结构特点”时,我把三个特点用三句话来概括:“右双螺旋,反向平行;碱基互补,氢键维系;主链在外,碱基在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口诀的运用不能太多、太繁,要做到少而精,否则这种趣味教学语言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双关、借代、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来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例如:细胞膜的结构像水果蛋糕,蛋白质像规则不一的水果,磷脂分子像蓬松的蛋糕,水果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大张支票和口袋里的零钱。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可以比喻成动物死了和睡着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就相当于一对恋爱的男女进行约会,四分体就相当于他们手拉着手在跳舞,互换就相当于他们交换了礼物。

笔者认为要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要备好课,合理安排探究实验的时间,及时、科学地启发指导学生,经常体会和反思探究教学。同时幽默、趣味性的语言,能够使单调沉闷的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成为教学的助推剂,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油,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但幽默的语言绝非是大讲笑话,更不能以低级趣味来换取学生的笑声。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有很多不足,我还需要不断的磨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为此,我将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早日达到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000字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写作角度篇六

生物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学科,跟人类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好学生生物学习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学科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实验的参与,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探索。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

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学科,生物实验就是一些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一些结论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亲自设计并且控制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对一些基础知识做到熟悉并且掌握,才能进行实验,因此初中生物实验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很多重要的现象和结论都是通过做实验发现的,所以生物实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初中学生接触生物学科时间较短,对于生物的理解也比较困难,开展生物实验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熟悉程度,为学生更加长远地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呢?

生物是一门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生物中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生物实验也是可以在家中完成的。比如说对于一些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实验,由于它用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在课堂上做也一时难以看到变化,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家动手做和自己记录实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一些需要在室外进行的实验,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样有利于实验的开展,减少干扰因素。比如说在做“观察动物绕道取食”的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饥饿的小动物、小木桩、细绳等工具,这个实验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人跟小动物要隔开,这些工具学校里可能比较难实现,而且如果人太多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小动物的活动,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完成。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探究性的小实验,拓展自己的思维,打破常规,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是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只有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动手实践,才会发现一些问题。而目前我国很多初中学校对于生物实验并不是很重视,觉得生物实验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只是让学生通过背实验结论和实验步骤来达到会考试的目的,这种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的。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真正落实生物实验,尽量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只有经过实验操作,才能对于一些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比较熟悉,从而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探究性看法,发挥创造能力。这种学习效果是只靠背实验步骤所得不到的。比如说,初中学生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时候,因为要把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黑纸片选择一个叶片把它遮盖起来,移到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它在准备阶段就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学校里不适合做这类实验,初中生物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做,按照实验步骤操作,然后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生物实验。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初中生物实验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验去检验一些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不是完全不发挥作用,而是要发挥一些点拨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比如说,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初中生物老师要注意给学生强调实验安全,要让学生按照实验室规定来开展实验,不能因为追求探究而不遵守相关规定。

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老师要予以解答。如,学生在做“观察细菌的形态”的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对于显微镜的使用不是很熟悉,会出现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生物老师就要先看装片在不在视野中央,然后观察学生用的是不是高倍物镜,还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显微镜下的物象变得清晰。总之,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初中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在家中做实验,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同时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老师给要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的探究能力。

[1]王秋香。制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因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2]暴丽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02):276-277.

[3]马丽娟。基于生产实践活动改进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4]陈华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000字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写作角度篇七

【摘 要】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学有效策略与实施。

【关键词】生物;有效教学;策略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和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然而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结果。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有效教学的策略

2.1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1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给他们创造成功的种种机会。

2.1.2 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物教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生物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生物规律。例如:使用加酶洗衣粉不应用开水;发高烧消化不好;吃饭时大量喝水喝汤、过多食用冷饮和冷藏食物影响消化;清晨不宜在树林中晨练;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注射等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2 创设丰富有效的生物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2.1 设置讨论情境。

讨论情景的创设就是让不同品质的思维进行碰撞,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归纳出最佳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将各自的结论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讨论结论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

2.2.2 创设热点情景。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联系当今世界科技新发展,要与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科学知识对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如:在“动物细胞工程”小结时,可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克隆羊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而后设问:多利绵羊的遗传性状与上述亲代甲、乙、丙的那一只绵羊相似?为什么?多利绵羊的培育过程需要用到那项技术?学习“环境污染”时提出什么是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习活动中的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形成师生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观”。

2.3.2 在探究中展示自主。

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敢说、爱说、唱主角,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在“观察鲫鱼外部形态”教学时,前后座4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的玻璃缸中放几条大小不一的鲫鱼。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想知道鲫鱼的哪些知识?你打算怎样来学习这些知识?说说你的设想并作好记录。根据学生的愿望、设计,重新分成:鳞片组、呼吸组、视力组、鱼鳍组。要求每组学生认真观察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向全体同学汇报。要求同小组内(每两人一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及时转化角色,以促使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促使他们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由于不同背景和学力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使得成员间优势互补,通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交流和碰撞,实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双向发展。

2.3.3 指导学法,提高效果。

只有把教师的最优化与学生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享受探究的乐趣。老师要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地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我们的课堂活动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 徐作英,王玉瑶。生物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10.

[2] 薛彦。生物课堂“交流一互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xx,(7):42.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000字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写作角度篇八

实验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现有的仪器设备、药品、药材,在进行实践的条件下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具有相关的标准,主要对需要探究的生物问题进行实验。它不仅解决了文字解说难以叙述明白,学生普遍看不懂的难题,更把间接教学变为直接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度。一般而言,常见的实验形式有演示实验、课堂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四种。

(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最为常见的实验教学形式。教师通过自己的展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实验过程。这种实验多是在教学现场组织的以某个教学点为实验目标的实验,对教师的展示能力有较高要求,所以在此形式中,教师的展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出现错误,就会使导致学生获得错误的知识体验。

(二)课堂实验

课堂实验的方式较为简单,常常随课堂的进程进行,使用的道具也比较简单。这种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理论结果,无需分析实验过程。因此,在课堂实验进行中,教师应注重将生活中蕴含的道理结合到实验结果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即简单事物背后也蕴藏着丰富的道理。

(三)分组实验

教师将教材中实验题目的实验过程分为不同阶段,再根据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分别进行各阶段的实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有效的实验结果。

(四)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主要的指导主体有两种,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或家长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这种实验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一)对学生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性

在生物发展过程中,那些我们看似很平常的规律,许多都是经过大量实验验证总结出来的,对于现实中仍存在的疑问,必须需要通过实验去解决。因此,实验教学法在生物学习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如若生物的学习离开了实验教学,那便等同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例如,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需要温度、空气和水。在此,教师可以纳入实验教学法。先将完好的三粒玉米粒(或其他植物的种子)分别用细线绑在等长的三根木棍的上、中、下三个部位,接着分别放在三个加入适量水的玻璃杯里,使三粒玉米粒分别处于淹没、半淹没和未淹没状态,并放置在相同、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观察记录玉米粒的发芽情况,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记忆深刻,进一步明确知识点。可见,实验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好奇与渴望,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推动了学生的动手参与。

(二)对学生动手能力及探索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思维模式正处于一种过渡时期,即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较重,对有趣的事物容易产生较大的兴趣,同时也比较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东西。而生物实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布置生态瓶的作业时,让学生自己创建或帮助同学创建一个小小的生态瓶,并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态瓶中各类生物物质与非生物物质每天的变化,进行思考与总结,或者组织小组间的协作交流,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现生物奥秘。这种实验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探索思考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协作交流中,同学间友好关系得到增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一)展示实验关键点,提高教学实效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特点,在实验教学环节让其模仿教师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生物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前,结合教材实际内容与课程标准中相关实验要求,反复思考实验过程,以此来寻找程序相对简单、结果相对准确的实验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时效以及培养学生生物素养产生良好效用。

(二)实验融入生活,拓展知识广泛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用来求证或证明某种现象产生原理的环节。生物知识本身源于生活,因此进行实验时,要结合实际生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起到吸引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组探究便是一个帮助学生联系实际的最好方式,学生可以在互助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建立友谊。

(三)渗透合作关系与探究,融洽师生关系

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我国新课标理念指出,提高学生探索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所以,在开展生物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实行分组实验方式,不断提升学生互助交流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体现主体地位。

初中生正处于张扬个性的独特阶段,思维方式独特且活跃,生物教学方法应结合他们的实际状况来选择,尽量满足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创新,从而达到理想的生物教学效果。

作者:吴端玲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西丽第二中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078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