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教案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要素。教案的编写要注意时效性,及时适应教学的要求和变化。接下来是几篇关于教案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
活动教案中国娃篇一
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的举行,让小朋友们永远得记住了中国的骄傲,并知道我们是聪明、勇敢、勤劳的中国人,有了“我是中国小娃娃”的意识。作为祖国未来的小朋友,有必要认识、了解中国。领略中国的山河秀丽、历史的悠久、物产的丰富;了解多个民族传统习俗文化及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激发幼儿爱国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在“我是中国小娃娃”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的发现会越来越多,惊奇会越来越多,感受也会越来越多。
1、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引导幼儿关注祖国的发展,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
3、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向往和平的良好品质。
4、合群、开朗、积极主动地参加幼儿园、班级的各项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1、布置与主题相关的环境。教师和家长、幼儿共同收集有关祖国的图片、照片等,布置“祖国特产”、“我游祖国”等专栏。
2、通过上网收集有关少数民族图片,举办民族服饰展览会。
3、组织“看家乡”活动,发现家乡的显著变化,从中体验祖国建设的新成就。
家园共育:
1、有意识地通过看电视、上网等形式,让孩子欣赏、了解祖国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习俗、文化。
2、收集祖国自然风光图片或书籍,首都天安门的照片、图片和录像片,与孩子一起欣赏,并回答孩子的问题。
3、为孩子提供一些测量工具,引导孩子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如:电视机、冰箱、洗衣机。
4、利用书报、网络等方式,扩展孩子对中国过去和现在的了解,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语言区:提供古代四大发明图片,引导幼儿讲述;提供《民族风情》等书籍,引导幼儿阅读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风情;提供《我最爱祖国》的诗歌图标,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朗读和创编。
美工区:提供各种操作材料供幼儿制作京剧脸谱、民族服饰。
建筑区:提供大型积木让幼儿进行搭建桥、天安门、长城等建筑名胜。
活动教案中国娃篇二
让小朋友们永远得记住了中国的骄傲,并知道我们是聪明、勇敢、勤劳的中国人,有了“我是中国小娃娃”的意识。作为祖国未来的小朋友,有必要认识、了解中国。领略中国的山河秀丽、历史的悠久、物产的丰富;了解多个民族传统习俗文化及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激发幼儿爱国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在“我是中国小娃娃”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的发现会越来越多,惊奇会越来越多,感受也会越来越多。
1、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引导幼儿关注祖国的.发展,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
3、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向往和平的良好品质。
4、合群、开朗、积极主动地参加幼儿园、班级的各项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1、布置与主题相关的环境。教师和家长、幼儿共同收集有关祖国的图片、照片等,布置“祖国特产”、“我游祖国”等专栏。
2、通过上网收集有关少数民族图片,举办民族服饰展览会。
3、组织“看家乡”活动,发现家乡的显著变化,从中体验祖国建设的新成就。
家园共育:
1、有意识地通过看电视、上网等形式,让孩子欣赏、了解祖国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习俗、文化。
2、收集祖国自然风光图片或书籍,首都天安门的照片、图片和录像片,与孩子一起欣赏,并回答孩子的问题。
3、为孩子提供一些测量工具,引导孩子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如:电视机、冰箱、洗衣机。
4、利用书报、网络等方式,扩展孩子对中国过去和现在的了解,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语言区:提供古代四大发明图片,引导幼儿讲述;提供《民族风情》等书籍,引导幼儿阅读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风情;提供《我最爱祖国》的诗歌图标,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朗读和创编。
美工区:提供各种操作材料供幼儿制作京剧脸谱、民族服饰。
建筑区:提供大型积木让幼儿进行搭建桥、天安门、长城等建筑名胜。
活动教案中国娃篇三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我们是聪明、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小朋友很有必要认识到这一点。古代的四大发明、现代的卫星发射、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多姿多采的人情风俗,会让幼儿领略祖国山河的秀丽,知道祖国的地大物博,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激起爱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引导幼儿关注祖国的发展,激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向往和平的良好品质;
4、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环境创设】。
1、在墙面上张贴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2、保留并增加“字宝宝乐园”的内容,让幼儿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
3、收集相关图片、实物,布置“祖国特产展”“民族服饰展”、“中国名胜摄影展”。
【家园共育】。
1、家长有意识地通过电视、上网等形式,让孩子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3、收集祖国自然风光的图片或书籍,和孩子一起欣赏;
4、有条件的可带孩子去有特色的地方旅行或参观展览和,扩展孩子视野;
5、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民族大联欢”活动。
【区角活动】。
1、在“阅读区”提供寓言故事书籍,供幼儿自主选择阅读;
2、在“探索区”提供“四大发明”的图片,提供指南针,供幼儿操作;
3、在“动手区”提供各种材料供幼儿制作民族服饰、制作相框;
4、在“建筑区”提供积木、盒子、瓶子、沙土等材料,供幼儿搭建桥、天安门、长城等建筑名胜。
【实施时间】。
三周。
1、初步了解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肤色、外貌及饮食上的不同;
2、认识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地理位置。
活动准备:各种肤色小朋友的图片几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肤色小朋友的图片。
(1)引导幼儿找出中国小朋友。
(2)比较中外小朋友,说说不同之处。
2、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语言、习惯、食物上的不同。
(1)学习美国、日本、韩国的问候语。
(2)认识西餐餐具。
3、在世界地图上寻找中国的地理位置。
(1)找找中国的位置,知道其形状像只大公鸡。
(2)找找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发现中国很大。
(3)把不同肤色的小朋友图片"送"到相应的大致位置。
活动二:我们小手拉小手(两课时)。
1、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全世界小朋友都是一家人。
2、学习用折叠剪的方法表现全世界小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活动准备:剪刀、纸条、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学习诗歌《小手拉小手》。
(1)欣赏诗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
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生活在哪里?
他们的肤色相同吗,有什么肤色?
你会说外国话吗?
(3)朗诵诗歌。
2、剪纸:小手拉小手。
t:全世界小朋友相亲相爱,小手拉小手。让我们把不同肤色的小朋友都请到这儿来。
(1)讨论:怎样才能一下子剪出几个小朋友,而且每个小朋友都能手拉手。
(2)总结方法,教师示范。
(3)幼儿操作。
3、共同布置作品。
诗歌:我们手拉手。
好大好大的地球,
哪儿都有小朋友。
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
还有棕色皮肤的小朋友。
地球上的小朋友,
大家都是好朋友。
你好,哈罗,欧哈又,
我们小手拉小手。
1、了解中国地理的博大,在同一个时候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
2、认读儿歌,学习相关汉字。
活动准备:
1、字卡、阅读材料;
2、天气预报的录音。
活动过程:
1、游戏“开火车”,知道中国很大,有很多城市。
2、了解北方与南方几个城市的地理位置。
t:火车开到了哪里?(昆明)找一找昆明在中国地图的什么地方。
火车继续开,现在开到了哪里?(哈尔滨)找一找哈尔滨在中国地图的什么地方。
t:这两个地方有什么不同?
3、了解南方与北方气候的区别。
t:现在这儿的天气怎样?其它地方是什么样的天气呢?
(1)听天气预报录音。
(2)讨论:每个地方的天气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t:零下20度是什么样的天气,20度是什么样的天气?(学习词组“春姑娘”、“冬爷爷”
(3)了解南方与北方因气候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情况和活动。
t:冬天,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那儿有什么?那儿的人会干什么?北方呢?(学习词组“雪花”“滑雪”、“游泳”等)。
4、认读儿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十月就飘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盛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们,
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1、学习在不同环境中选择方向“南”,逐渐形成对指南针的认识。
2、知道中国人很聪明,很早就有“四大发明”,萌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每4人一个指南针。
活动过程:
1、游戏:找"南"不难。
t: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那么东南西北在哪儿呢?今天我们先来找一找南面。
2、出示指南针。
t:这个神奇的小东西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南"。
3、幼儿分组利用指南针寻找"南"。
鼓励幼儿变换地方、变换方向。
4、讨论。
你是怎么找到方向"南"的,为什么能这么快找到?
什么时候需要用指南针?(航空、航海及迷路的时候等)。
是谁发明了指南针?
5、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活动五:成语故事。
1、通过学习成语故事感受中国的语言文化;
2、培养幼儿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相关成语的字卡、木偶。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2、理解故事。
(1)故事中的人是干什么的?
(2)一天,他遇到了什么?
(3)第二天,他就怎样,结果怎么样?
(4)最后他的庄稼怎样了?
3、边操纵木偶边讲述故事,学习成语"守株待兔"。
t:这个故事叫"守株待兔",它是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小结:有些事情只是巧合,要想获得成功,或的到某样东西,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不可能不劳而获。
活动教案中国娃篇四
1、体验、了解、感知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的特点。
2、通过欣赏蒙古民歌了解长调和短调,使学生在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的同时,了解蒙古民歌,喜爱蒙古民歌,热爱民族文化。
1、欣赏、感受蒙古族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长调和短调,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
1、播放马头琴演奏《鸿雁》,由于《鸿雁》是今年最热门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歌曲,(蒙古族分布于我国北部,它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内蒙古人民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
2、师:让学生说一说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生答。
3、你们真是博学多才那,你们用那么美得词语拼凑成一幅幅画面,老师仿佛看到了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一群鸿雁飞翔在蓝天上。
有个少年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看护着牛和羊轻轻哼着草原牧歌。(背景音乐《鸿雁》)。
二、播放歌曲《鸿雁》。
1、提问:这首歌曲的节奏?自由的旋律?悠长。
2、师:蒙古人有三宝,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
一是辽阔的(草原)二是奔驰的(骏马)三就是这醉人的蒙古长调。
3、我们刚才所听的是哪一宝?-------引出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
师:起伏的旋律就像一群鸿雁在草原上飞翔。
鸿雁带去了你们对草原的喜爱,传到了牧羊姑娘的耳朵里,她回应了。
三、欣赏蒙古族歌曲《草原牧歌》(出示课件)。
1、师:同学们在欣赏时,思考这首歌曲旋律、节奏怎样?
师: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
2、复听歌曲——感受情绪。
四、竖笛学习。
1、练习音阶。
2、自己试吹。
3、找出难吹的句子。
4、解决难点。
5、练习。
活动教案中国娃篇五
1、知道升旗的礼仪,增强尊敬国旗、爱护国旗的责任感,有做小小升旗手的光荣感。
2、喜欢欣赏并初步了解京剧,乐于尝试用语言、演唱、绘画、动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京剧的感受。
3、合群、开朗、积极主动地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4、能积极主动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第一周
科学:热带的树美术:天安门
社会:首都北京音乐:大中国
语言:我最爱祖国美术:水果
数学:各地娃娃到北京健康:我会用筷子了
第二周
科学:聪明的中国人美术:京剧脸谱
社会:祖国的标志音乐:国旗红红的哩
语言:我们的祖国真大音乐:京歌:乌龟赛跑
数学:分小鱼健康:玩棒
第三周
科学:祖国大家庭美术:我喜欢的名族服装
社会:马背上的名族音乐:我们的妈妈是中国
语言:摇篮美术:菊花
数学:来了几个好朋友健康:危险的河
1、建构区:将各种形状的积木、祖国的著名建筑物的图片,布置张贴于区角中。引导幼儿合理使用建筑材料,练习搭天安门、长城等建筑。
2、美工区:提供各种质地的彩色纸、剪刀、糨糊等,引导幼儿学习制作拉、彩带等装饰物,装扮国庆教室。
3、科学区:引导将收集来的各种祖国特产,按特产的地域、材料和质地进行分类,布置祖国特产展。
环境与资源
1、布置与主题相关的环境。教师和家长,幼儿共同收集有关祖国的图片,照片,录像带,实物等。布置“我游祖国”,“祖国特产”等专栏。
2、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装饰物、图片和食品等,举办民俗展览会,创设民族歌舞欣赏等。
3、组织“看家乡”活动,发现家乡的显著变化,从中体验祖国建设的新成就。
1、结合“中秋节”开展品尝月饼、赏月、说故事等系列活动。
2、结合“迎国庆”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如“布置节日环境、升旗仪式、庆祝会等。
3、有目的,计划地开展散步、参观、看录象等活动,如看家长,全面了解祖国的古代发明,优秀文化及现代化建设,萌发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建设祖国的愿望。
活动教案中国娃篇六
1、指导学生用欢快调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风格。
2、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听,唱,演等情感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1、运用创新手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2、同学们都感受的很好,那你们能不能再仔细地体会一下歌曲从哪里开始情绪变得更加欢快、激动人心,下面老师来演唱,请你们听到情绪最激动最欢快的部分用手或者脚步来回应我好吗?(出示歌谱,师范唱)。
3、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感受能力真棒,今天这首歌曲,它确实是整个前半部分是比较平和的欢快活泼,整个后半部分是更加的跃动、高涨,所以老师就用这两种色块把歌曲的.情绪简单的划分一下。(出示色块图谱)。
4、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一下歌曲的两个色块部分,感受情绪的递进,全体起立跟上我哦。
5、歌唱教学。
(1)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歌曲的情绪从欢快到跃动又到激动人心呢,我们一起到歌谱中去找找答案,先来学习第一色块的乐谱,跟着老师四小节模唱一次。
(2)我们先试着把第一色块歌词填进去。(师弹一句,生填词一句)。
(3)第一色块第一段完整连起来唱(师加入前奏,请学生仔细接准第一个字)。
(4)学生自己尝试填入第一色块的第二段。
(5)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老师也忍不住想加入你们的歌声,下面老师和你们合作,你们演唱第一色块,老师接唱第二色块,你们在心里跟唱。
(6)模唱第二色块乐谱。
(7)填词演唱第二色块,有困难再解决。
(8)老师演唱第一色块,学生接唱第二色块。
(9)完整演唱全曲(慢速)。
(10)既然同学们唱的这么好,老师准备加快速度了,完整演唱全曲。
(11)跟伴奏演唱。
6、加动作表演唱。
7、变换演唱形式丰富歌曲。
三、总结。
活动教案中国娃篇七
1、帮助幼儿熟悉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及姿体表现能力.
2、了解图谱的节奏及符号代表,并根据图谱学会拍打节奏.
3、学会跟音乐进行演奏,培养幼儿之间团结合作的..
1、图谱一幅;彩球人手一份;各种小乐器。
2、歌曲《娃》;录音机、磁带.
一、感受音乐的美。
1、出示课件.
2、请幼儿欣赏一遍音乐,跟音乐做徒手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
3、集体跳彩球舞,进一步熟悉音乐.
二、出示图谱,学习音乐节奏.
1、利用图谱学习各种节奏.
2、能用乐器根据图谱的各种节奏型进行拍打.
三、幼儿集体演奏.
给每组幼儿不同的乐器进行听音乐演奏,教师进行指挥.并根据班级情况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四、延伸活动:
邀请客人进行参加演奏活动.
活动教案中国娃篇八
1、 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印章在我们生活中的功用。
2、 爱听诙谐故事,体会皆大欢喜的快乐。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1、 重现经验
(1)敲印各自带来的印章。
(2)识别印章用什么做的,上面写着什么,谈论什么时候人们会用到它。
(3)了解印章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签名方式,既美丽又方便,深受人们的喜爱。
2、 听故事,体会故事的诙谐
(1)了解故事名称,猜一猜,国王可能什么时候盖章。
(2)听故事,观察画面上国王盖章的地方
(3)看看说说,为什么大家看到国王头疼极了。
(4)想一想,国王该怎么办,既能不停地盖章,又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5)从故事中找到答案,并联系生活经验,谈论平时接触的玩具印章。
3、 与同伴自由合作一幅印章画。
开个模拟印章店,按自己的想象制作各种印章,为大家做贺卡。
尽管活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可是只要我能清楚地看到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努力加以提升和改进,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活动教案中国娃篇九
1、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印章在我们生活中的功用。
2、爱听诙谐,体会皆大欢喜的快乐。
教案过程
1、重现经验
(1)敲印各自带来的印章。
(2)识别印章用什么做的,上面写着什么,谈论什么时候人们会用到它。
(3)了解印章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签名方式,既美丽又方便,深受人们的喜爱。
2、听,体会的诙谐
(1)了解名称,猜一猜,国王可能什么时候盖章。
(2)听,观察画面上国王盖章的地方
(3)看看说说,为什么大家看到国王头疼极了。
(4)想一想,国王该怎么办,既能不停地盖章,又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5)从中找到答案,并联系生活经验,谈论平时接触的玩具印章。
3、 与同伴自由合作一幅印章画。
活动延伸
开个模拟印章店,按自己的想象制作各种印章,为大家做贺卡。
活动教案中国娃篇十
1、初步获得有关祖国地域风貌、民族风情、人文、物产等方面的认知,感悟中国古老的传统和文化,感受祖国的美好和伟大。
2、通过活动,使幼儿领悟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聪明的中国人,产生“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一周(9、20—9、24)
第二周(9、27—9、30)
第三周(10、8—10、9)
1、我知道的中国(晨谈)1、妈妈的生日(晨谈)1、国庆节的见闻(晨谈)
2、祖国的标志(社会)2、祖国一家人(社会)2、爬长城(音乐游戏)
3、我们的首都北京(社会)3、大中国(打击乐)3、美术:美丽的祖国
4、我最爱祖国(语言)4、好听的京剧(社会)
5、国旗、国旗红红的哩(音乐)5、京剧脸谱(美术)
6、我爱北京天安门(音乐)6、祖国之最(社会)
7、小朋友爱国旗(美术)
引导幼儿将收集来的各种祖国特产(实物、图片)分类,布置祖国特产展。
1、提供各种质地的彩色纸、尖刀、胶水等,引导幼儿学习制作拉花、彩带等装饰物,装扮国庆的教室。
2、学习折新疆帽,做西藏裙。
3、提供椭圆形的铅画纸,引导幼儿设计脸谱。
收集祖国各地名胜风景图片,幼儿扮演主持人,介绍名胜风景,丰富幼儿对祖国的认识。环境布置:“我们的家” “祖国宝贝展览会” “中国地图”等家长工作:家长配合收集各种图片,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收看有关国庆的电视节目,一起关心时事。
活动教案中国娃篇十一
1、初步获得有关祖国地域风貌、民族风情、人文、物产等方面的认知,感悟中国古老的传统和文化,感受祖国的美好和伟大。
2、通过活动,使幼儿领悟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聪明的中国人,产生“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一周(x、xx—x、x)
第二周(x、xx—x、x)
第三周(x、x—x、x)
1、我知道的中国(晨谈)
1、妈妈的生日(晨谈)
1、国庆节的见闻(晨谈)
2、祖国的标志(社会)
2、祖国一家人(社会)
2、爬长城(音乐游戏)
3、我们的首都北京(社会)
3、大中国(打击乐)
3、美术:美丽的祖国
4、我最爱祖国(语言)
4、好听的京剧(社会)
5、国旗、国旗红红的哩(音乐)
5、京剧脸谱(美术)
6、我爱北京天安门(音乐)
6、祖国之最(社会)
7、小朋友爱国旗(美术)区域活动:
引导幼儿将收集来的各种祖国特产(实物、图片)分类,布置祖国特产展。
1、提供各种质地的彩色纸、尖刀、胶水等,引导幼儿学习制作拉花、彩带等装饰物,装扮国庆的教室。
2、学习折新疆帽,做西藏裙。
3、提供椭圆形的铅画纸,引导幼儿设计脸谱。
收集祖国各地名胜风景图片,幼儿扮演主持人,介绍名胜风景,丰富幼儿对祖国的认识。
:“我们的家”“祖国宝贝展览会”“中国地图”等家长工作:家长配合收集各种图片,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收看有关国庆的电视节目,一起关心时事。
活动教案中国娃篇十二
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体验作为中国好娃娃的自豪。
钢琴。
(一)初步欣赏,理解歌词
1、首次欣赏
t: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和外国人长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我们听听中国娃娃是唱了什么?(初步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2.再次欣赏
t:中国娃娃长什么样?中国娃娃住在哪?(引导幼儿说出听到的歌词内容,老师用歌曲乐句进行总结,例如:小朋友说:我听到黑眼睛黑头发,老师就唱:黑眼睛,黑头发。
(二)寻找旋律节奏
t:中国有很多的宝藏,它们都藏在歌曲里,我们来找找看,每个音代表一个宝藏,听一个音拍一个音。(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旋律拍出节奏)
(三)唱歌曲
1.初步跟着音乐唱歌曲
t:中国娃娃用歌声来夸夸自己。
(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轻声演唱,老师对于歌词做进一步的引导。)
2.再次演唱
t:中国娃娃站得稳,跟着音乐去介绍中国的特别地方。(引导幼儿唱准音高。)
3.动作表现
t:中国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用动作来告诉外国朋友,在歌曲的最后一句结束时用动作介绍。(引导幼儿在歌曲最后创编一个表现的动作。)
操作提示
从音高上看最低音是低音1a,因此老师可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移调,找到适合本班幼儿的音区。老师在幼儿初步会唱歌曲后,可对歌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用跳音和连音表现歌曲,例如:第一小节中的前半小节3 6可用跳音表现,后半小节l、 2可用连音方式演唱。
歌曲中有一些是上下跳动的音程,孩子在表现的时候容易出现不稳定。老师可利用情景性的语言,根据幼儿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调整。例如:中国娃娃要立起来,站得稳不跌倒,引导幼儿控制上下跳动的音。又如:中国娃娃脸圆圆的,个个有精神,暗示幼儿唱歌口型圆,打开。
附:儿童歌曲《中国娃娃》
黑眼睛,黑头发,中国娃娃好娃娃。东海边,天山下,
到处都是我们的家。是你,是我,是他,都是好娃娃,都是好娃娃。
活动教案中国娃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肤色、外貌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2、知道中国很大,中国人很聪明,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不同肤色小朋友的图片,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1、经验交流。
(1)出示不同肤色小朋友的图片,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上中国小朋友。
(2)中国小朋友长得什么样?除了中国小朋友还有谁?
(3)启发幼儿将中国小朋友与其他国家小朋友进行比较,说说他们的不同之处。
2、在幼儿活动材料上观察与操作。
(1)讨论:我们最爱吃什么?外国小朋友最爱吃什么?
(2)请幼儿帮助不同国家的小朋友选择餐具和食物。
(3)鼓励幼儿学学各国小朋友相互问好的语言。
3、寻找发现中国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世界地图,以“中国娃娃住哪里”为题,请幼儿在世界地图上找找中国的位置。
(2)共同认识首都北京的位置以及地图上的特殊标记。
(3)引导幼儿尝试在世界地图上找到某些外国小朋友居住的大致位置,并将他们送回家。
4、感受祖国真大。
(1)在世界地图上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大小,知道中国很大。
(2)欣赏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北方是冬爷爷的家,十月就飘大雪花。南方是春姑娘的家,一年四季都盛开鲜花。啊!祖国,妈妈,你的孩子在同一个时间里,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活动教案中国娃篇十四
我是中国娃,生着黑眼睛,长着黑头发。
写的是中国字,说的是中国话。
不管在哪里,中国都是我的家。
1.感知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
2.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感知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
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1.幼儿观察过镜子里自己的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
2.ppt:中国人的图片、外国人的图片、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几种国家的字体;3.音频:一段汉语和一段英语。
活动环节:
一、出示ppt,比较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的不同,引导幼儿知道我们中国人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运用了观察法,比较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的不同,让幼儿知道中国人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人的外貌有什么不同呢?""世界上有几种肤质的人呢?""世界上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棕种人""那你们知道这些人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呢?"二、图片展示情境,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世界地图。
"这是什么地图呢?地图上有哪些国家呢?中国在哪呢?你是怎么找到中国的呢?"
2."观察下中国地图的轮廓,你有什么发现呢?(看看它像什么呢?)""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人口很多,有谁知道中国共有多少人口呢?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谁知道中国有多少民族呢?"
三、运用生活情境,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
1.放两段录音,一段汉语、一段英语。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我们说的是汉语普通话。"
2.出示中国汉字和英语。
1.教师朗诵,幼儿欣赏。
2.师幼朗诵儿歌,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五、放"国歌",增强幼儿的爱国心。
"国歌想起时,我们要起立,行注目礼,保持安静。"活动后建议:
幼儿感知到了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通过对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区别观察,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活动中主要运用了观察法,观察各国小朋友的照片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充分感受到中国娃娃和其他国家娃娃在外貌上有哪些的不同之处,从而揭示课题--我是中国娃。这样能把握儿童的心理,创设情境激趣,为幼儿兴趣昂然的思考、理解奠定基础。基本达到目的。
运用了各国小朋友的照片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充分感受到中国娃娃和其他国家娃娃在外貌上有哪些的不同之处,从而揭示课题--我是中国娃。这样能把握儿童的心理,创设情境激趣,为幼儿兴趣昂然的思考、理解奠定基础。
尽管活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可是只要我能清楚地看到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努力加以提升和改进,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活动教案中国娃篇十五
通过此次《我是娃,爱说普通话》主题中队会,提高对普通话的认识,自觉使用普通话交流,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增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1、 女生歌舞表演《话》
2、 绕口令大比拼,《四是四,十是十》《板凳宽,扁担长》
3、 儿化音绕着玩
4、 爱国诗词朗诵《我的心》,《延安,我把你追寻》
5、 男生齐诵《讲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
6、 评选“普通话之星”,并予以表彰
(效果、感言、意见或建议,尤其是学生或家长的感想)
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讲普通话,要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最后我们还讨论了推普周我们能做什么?大家一致认为除了自己要学好普通话,回家还可以教长辈及周围的人说好普通话,做一名推普监督员。
这一活动也拉开了我们中队不仅仅只是一周的活动,是为了我们今后更加有效的推广普通话打下基础。推普周结束了,但是我们学好普通话的决心更大也更坚定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077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