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思考和提高的桥梁,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思路。如何进行有效的演讲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验丰富的作者总结的范文,可以作为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欢迎大家阅读并进行借鉴。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一
早准备、早防范,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的意识。5月23日,学校召开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力备灾备战,确保主汛期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副校长甄炯、徐礼荣出席会议。
会议首先传达了马鞍山市政府防洪抗旱工作会议精神。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细,扎实做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会议认为,学校防汛抗旱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校内防汛工作,在汛期来临之前不仅做好下水道的清淤工作,对易涝地段多关心,防患于未然,还要加强对全校师生防洪抗旱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组织学习汛期救灾基本知识,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学校特色的防汛抗旱宣传片,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汛期安全防范意识和救助能力。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二
入夏以来,我省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全省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迅速反应,全力投入抗旱救灾工作。
针对当前严峻的旱情形势,总队多次召开紧急视频调度会,对抗旱救灾、灭火救援、为民服务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部署。总队主官亲自调度、一线调研,要求各级消防救援队伍把“抗旱保民生”作为“为群众办实事”最直接最生动的实践,在服务人民中传递党和政府温暖。
总队还积极与农业农村、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分析会商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密切跟踪关注旱情灾情趋势,组织精准研判,实施精准救助,第一时间将救灾力量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23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抗旱送水491次,出动车辆555辆次,人员1936人次,送水累计9210吨,解决418个社区(村镇)、88292名群众及319900头牲畜用水问题,缓解农作物旱情5281亩。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三
20**年的汛期即至,为了加强学校的防汛安全教育,增强全校师生的防汛意识,提高防汛应急能力,5月19日上午,雀儿山路小学利用校园广播系统,以全校广播的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防汛抗旱安全宣传教育”。
集会上,政教处罗艳主任重点向师生们介绍了防汛抗旱知识,提醒学生在汛期不要私自到河堤玩耍,不在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地方逗留等,各班主任也要通过班队会、主题教育课等形式对班级学生进行汛期防范常识教育,以提高全体师生自救互救的能力。
本月为学校防震减灾安全月,学校通过班会、集会、放学前1分钟安全教育的方式对全体师生及家长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知识、汛期防溺水、防雷击、防风、应急逃生、上学和放学途中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以及在雷电、暴雨等自然灾害面前学会自我保护。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四
入夏以来,受持续干旱天气影响,汉阴县汉阳镇部分区域陆续出现了居民群众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对此,汉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镇干部和供水单位对各村饮水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并对生活用水困难的区域开展送水行动,解群众燃眉之急。
当满载“甘露”的送水车到达交通村集中安置点时,刚接满水的村民赞扬道:“真的很感谢这些好干部、感谢政府,要不是你们送水,我们连水都喝不上!”为让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用上水,镇村干部主动开车将水送到他们家中。在送水前,镇供水单位对送水车水箱、水枪等供水器材进行反复清洗、消毒,确保供水卫生。截至目前,汉阳镇共开展送水任务22次,出动人员60人次,日送水近20吨,维护水源6处、管道16处,解决5000余人生活用水问题,镇村干部和镇供水单位人员头顶烈日为群众送去急需的“甘露”。
久旱送甘露,惠泽润民心。下一步,汉阳镇将持续关注旱情,积极落实各项抗旱措施,坚持“先生活用水、后生产用水”的原则,发动群众,多方寻找水源,维修管道、旧水池等措施,根据蓄水、来水及需水情况算好“水账”,制定供水保障方案,合理采取引水、抽水、送水等措施,倡导群众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确保群众在大旱之时生活用水有保障。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五
进入三伏时节,安徽各地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5℃,皖北地区最高气温达39℃。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为切实维护员工职业安全和身心健康,安徽分公司积极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
及时为一线员工配齐各类劳动防护用品,并将绿豆、西瓜、矿泉水、绿茶、风油精、藿香正气水、毛巾、蚊香等防暑用品送到他们手中。改善日常伙食,增加了菜的品种和数量,供应豆制品和富含维生素、食物纤维的蔬菜瓜果,适当搭配奶、肉、蛋或鱼类。
利用油库、加油站避高温时段,合理调整配送计划,使广大员工有更加充足的休息时间。修理厂室外工作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在检修项目和人员上合理安排,对于必须进行检修的项目在环境上做文章,室外用遮阳棚、室内用空调、电扇,适当增加维修人员,做到相互提醒,相互帮助,预防中暑。
组织人员检查、维护员工食堂宿舍的冰柜、空调、饮水机等设备,确保员工拥有舒适的生活、工作空间。此外,加强高温时段安全教育,对预防中暑以及中暑应急措施进行重点宣传讲解,切实提高一线作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六
今天入夏以来,受持续高温少雨影响,我辖区旱情严重,部分村民生活用水都受到极大影响。近日,太山庙村两委干部在排查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情况时,发现本村10组一条河流因旱情影响已断流,下游村民生活用水蓄水池也接近干涸,如再不向蓄水池输水,下游村民生活用水随时可能中断。
排查过后,为确保居民生活用水不中断,太山庙村党支部立即行动,租用车辆为缺水的蓄水池送水。17日下午,当车辆到达现场后发现无法驶入蓄水池周边,车身自带的水管又不够长,输水工作一度陷入困境。太山庙村党支部立即向街道办事处请求支援,紧急调用消防管道现场铺设100余米,一切准备就绪后运水车开始输水。
看着清澈的自来水流进蓄水池,周边围观的村民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纷纷为党支部的行为点赞,并表示:“这次送水不仅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更是为他们送来了安心和放心”。
为应对当前持续的旱情,下一步太山庙村党支部将积极落实各项抗旱要求,加大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排查频次,及时合理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有保障。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七
“我种植了350亩双季稻、150亩中稻。今年干旱严重,如果没有机井土地肯定会缺水干裂,稻谷至少减产50%。现在我们只要插上电源,机井就会自动抽水灌溉农田,一个小时大约可以抽60吨水,井水来得很及时,目前水稻长势良好。”当抗旱浇灌机电井涌出源源不断的井水时,罗家镇棠溪村北熊自然村村民熊小金赶忙接上水管对农田进行浇灌。
这股水来自地下80米深处,是今年青山湖区启用14万元抗旱资金开挖的`3口抗旱浇灌机电井之一。目前,青山湖区已启动抗旱浇灌机电井8个,投入抗旱机械8台,已完成浇地亩数800余亩,保障了中晚稻灌溉用水需要。清凉的井水从粗大的水管里喷涌而出,经过灌溉渠缓缓流入稻田。清冽的井水不仅滋润了一亩亩农田,也滋润了农户们的心田。
为保证粮食生产安全,青山湖区持续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去年筹集160余万元资金,建设完成13个农田水利设施项目,新建、改建排灌渠道717米,修建过路涵管8座、水闸1座,新建浇灌机电井及配套设施2个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投资105万元,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11个,建设内容包括修建排灌沟渠、机耕路,打机井等,确保抗旱时能发挥作用。
“针对近两个月持续高温天气,赣抚平原青山湖区灌区7月份累计输水642万立方米,8月份计划输水711万立方米。我们在水量较为充沛的时间段,对末级渠系进行了整治清淤、加强提灌设施维护,保障农业生产水源充足。”青山湖区农业农村局水技站站长李建华表示,目前,辖区西总干渠、四干渠、六干渠都保持在正常水位运行,预计今年晚稻产量3000吨,农业生产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在生活用水方面,青山湖区早在就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地区供水全部来自城市供水管网,实现了全区农村自来水覆盖率100%的目标,确保了与城区自来水同网、同质、同价。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八
受极端高温天气影响,昭化区农业抗旱减灾形势严峻。为积极投身这场农业产业“保卫战”,贡献“九三人”责任和担当,近期,九三学社昭化支社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促进“抗旱保苗助农增收”系列活动。
一是开展送对策到镇。将“农林水”领域骨干社员组成工作专班,以粮油大镇、现代园区为重点,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全面收集了解农(林)产业现状、塘库堰水情、未来一段时间雨情等基础信息,全面评估产业受灾情况和发展态势,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点对点”发到相关镇,为其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借助“有事来协商”工作平台,建立双向应答机制,及时和各镇共同探讨抗旱保苗等工作。
二是开展送劳到村。结合政协“三联三促”活动,支社发动全体社员组建了“志愿服务先锋队”,利用“双休日”积极参加有关村、社组织开展的防汛抗旱劳动帮扶活动,重点对弱劳动力家庭的菜园、果园进行挑水浇灌、除草施肥,力保农户增收增收。
三是开展送项目到户。积极对接有关行业部门,精准掌握受灾农户实际情况,按照“农户所需、支社所能”工作原则,及时向部分受灾农户送去鸡苗、鸭苗等补充产业。同时,借助“九广合作”平台,积极争取广大爱心企业人士的社会帮扶,推动形成抗旱保苗减灾强大合力。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九
南昌新闻网讯今年7月以来,受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我市多地农业旱情形势严峻,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截至8月17日,全市受旱面积501172亩,已投入抗旱资金8189.39万元,抗旱机电井9732眼,抗旱机具设备50212台。
连日来,市农业农村局把抗旱保丰收作为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头等大事,在旱情持续的关键节点,迅速联动各县区农业部门积极应对,全力推进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
及时安排部署。市农业农村局提前强化抗旱工作部署,加强对雨情、水情、农情调度,并结合农作物长势及时编写发布抗旱农事指导建议。自7月以来,先后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农业生产防旱抗旱工作的通知》《南昌市水稻高温热害防控技术意见》《南昌市夏大豆抗旱增收技术指导意见》《关于开展秋粮生产技术指导行动的`通知》《开展农业防旱抗旱集中督导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及时指导督促农户做好农作物生产工作。
强化指导服务。8月15日,市农业农村局成立5个督导组和技术服务组,深入各县区田间地头了解旱情,联合我市各县区农业部门,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引水、提水、抽水,推进科学抗旱,努力把农户损失降到最低。南昌县及时购置、租用潜水泵、泥浆泵等抗旱设备,通过从外河引水和抽取地下水灌溉等有效措施缓解旱情,同时指导农户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减轻病虫损失;新建区围绕滨湖区昌邑乡、朱港农场就近河道,采取二级、三级提灌,在丘陵区以大户集中连片田块采用地下水保苗方式,将农户损失降到最低;南昌高新区及时掌握瑶湖蓄水及五星片区引水抗旱情况,组建抗旱服务专班,加大农业灌溉用水的调度,解决水稻和设施大棚内蔬菜取水问题;南昌经开区联合樵舍镇水利、电力等部门,架设机电设备在赣江深度取水,打抗旱机电井30眼,大型深度站井7口,增加抗旱泵站144处,确保农田灌溉用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组建农机专家和骨干力量300多人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加强科学抗旱。市农业农村局与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等部门联动,加强了农业灌溉用水的调度,开展人工增雨、打井开源灌溉农田等科学抗旱举措。同时组织协调好各地保险理赔工作,督促保险机构尽快查勘定损理赔,维护受灾农户利益。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强化水库、门塘等现有水源调度,做好开源节流,优先使用河道水、过境水,组织受旱地区群众采用引水、提水、打井、开沟筑坝、疏通沟渠等应急措施广辟水源,开展抗旱浇灌;指导农民全力统筹抓好防病虫和防高温干旱,开展药肥混喷,防治病虫的同时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做好改种补种准备,对确实已经因旱灾绝收的地区组织指导改种其他旱粮作物。”市农业农村局粮油作物和种业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说。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十
7月以来,内江市出现了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晴热高温伏旱天气,导致不同程度的旱情,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内江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多措施做好农业抗旱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一是积极应对旱情,压实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抗旱减灾工作,已召开有关专题会议和实地调研20余次。市农业农村局启动了农业三级抗早响应,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农业抗旱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扎实推进抗旱减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旱灾损失。
二是做好灾情调度,落实抗旱措施。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灾情核查,实行灾情日调度制度。制定《高温干旱天气粮油作物生产应对技术措施》《果树、蔬菜抗旱措施》等,市县成立79支农技服务队,出动2754人次开展了498次抗旱减灾服务。
三是强化抗旱服务,扩大灌溉面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设施,抽、引、提相结合,渠、井、库一起上,加快灌溉进度,扩大灌溉面积,目前已抢修沟渠1.7万米,组织提灌站960处,共计提水4600万方。
四是落实晚秋生产,做到遇灾补歉。印发《关于切实抓好以再生稻蓄留为重点的晚秋生产的通知》,确保全市晚秋粮食作物面积80万亩以上,并将其中40万亩再生稻有收面积分解到各县(市、区),安排到农户,落实到田块,筑牢农业生产最后一道防线。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十一
8月15日,务川自治县分水镇王武村村民田茂刚一边喊着,一边拿着水桶到临时送水点接水。
近期,受持续高温的影响,分水镇部分村组出现季节性短暂缺水问题,群众生活用水困难。
面对群众用水需求,该镇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实施紧急调度,召集党员干部、志愿者15余人组成抗旱送水先锋队,持续为饮水困难群众送去饮用水。
在王武村高家组,当满载“甘露”的送水车到达高家组聚居点时,村民们连声说:“你们送来的不仅是水,更给我们送来了安心和放心。”
截至目前,志愿队伍用2辆水罐车轮流输送饮用水20吨,解决100多名群众用水问题。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十二
20xx年,新城镇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防汛指挥部的指导帮助下,结合自身实际,并根相关文件要求,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现将20xx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如下:
为了进一步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新城镇成立了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任组长,副组长由分管副镇长担任,成员由镇直各单位负责人及各村委会主任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全镇防汛抗旱工作的具体指挥,决策有关重大事项,负责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工作,制定科学周密的防汛抗旱方案。并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重点地段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
我镇根据实际,及时修订了《防汛抗旱工作预案》,具体就防汛目标、危险易发区、险情应急措施、防汛抗旱物资资金保障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为做好全年防汛抗旱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根据实际制定了《新拨镇气象灾害防御预案》,应对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并健全了值班值宿、包村包险工险段、河道巡查等制度。
5月底到6月初,镇组织人员对全镇的险工险段、危房、泥石流和滑坡易发区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落实专人负责限期解决。共排查出险工险段25处,并都随时得到了维修加固,共维修加固河坝1500多延长米,新修河坝500延长米。同时,组建了一支由护林队员组成的9人专业抢险队伍,由镇干部和镇直单位人员组成了半专业抢险队伍,各村也都组建了抢险队伍,负责险情发生后能够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救灾。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十三
连日来,皖北地区高温少雨,对夏种造成不利影响。安徽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抗旱保墒抢种工作,为夺取丰产丰收打基础。
5月至今,亳州市降雨同比较少,土壤墒情偏差。面对旱情,亳州全市动员,打响抗旱保种战。
在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种植大户田慎森正冒着酷暑,组织人员开展抗旱造墒工作。
连日来,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积极抢抓有利农时,人机齐上,因地制宜进行差异化、特色化种植。
他们克服靠天等雨思想,积极主动应对,及早谋划,利用沟渠、机井、坑塘、河道等一切水利设施和有利条件,抗旱造墒抢种,确保夏种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目前,安徽全省夏种已基本完成。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十四
“我种植了350亩双季稻、150亩中稻。今年干旱严重,如果没有机井土地肯定会缺水干裂,稻谷至少减产50%。现在我们只要插上电源,机井就会自动抽水灌溉农田,一个小时大约可以抽60吨水,井水来得很及时,目前水稻长势良好。”当抗旱浇灌机电井涌出源源不断的井水时,罗家镇棠溪村北熊自然村村民熊小金赶忙接上水管对农田进行浇灌。
这股水来自地下80米深处,是今年青山湖区启用14万元抗旱资金开挖的3口抗旱浇灌机电井之一。目前,青山湖区已启动抗旱浇灌机电井8个,投入抗旱机械8台,已完成浇地亩数800余亩,保障了中晚稻灌溉用水需要。清凉的井水从粗大的水管里喷涌而出,经过灌溉渠缓缓流入稻田。清冽的井水不仅滋润了一亩亩农田,也滋润了农户们的心田。
为保证粮食生产安全,青山湖区持续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去年筹集160余万元资金,建设完成13个农田水利设施项目,新建、改建排灌渠道717米,修建过路涵管8座、水闸1座,新建浇灌机电井及配套设施2个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投资105万元,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11个,建设内容包括修建排灌沟渠、机耕路,打机井等,确保抗旱时能发挥作用。
“针对近两个月持续高温天气,赣抚平原青山湖区灌区7月份累计输水642万立方米,8月份计划输水711万立方米。我们在水量较为充沛的时间段,对末级渠系进行了整治清淤、加强提灌设施维护,保障农业生产水源充足。”青山湖区农业农村局水技站站长李建华表示,目前,辖区西总干渠、四干渠、六干渠都保持在正常水位运行,预计今年晚稻产量3000吨,农业生产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在生活用水方面,青山湖区早在2017年就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地区供水全部来自城市供水管网,实现了全区农村自来水覆盖率100%的目标,确保了与城区自来水同网、同质、同价。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十五
7月以来,恩阳区遭遇大范围、长时间、极端高温干旱灾害天气,为全区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恩阳区农业农村局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开展农业抗旱减灾工作,护航粮食生产。
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局党组高度重视,清醒认识到农业抗旱救灾和保障粮食生产对全区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重要意义,成立区农业农村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印发《巴中市恩阳区农业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方案》、《关于切实抓好晚秋生产的紧急通知》,全面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认真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组建9个防汛抗旱工作专班,深入各镇(街道),积极对农业受灾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及时开展研判分析,落实工作举措。
抓紧开展夏粮抢收。紧盯夏粮收获的关键时间节点,整合区农业技术人员,成立农技服务小分队,深入村社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督促各镇抓紧粮食抢收,因地制宜制定秋收时间表,加紧抢收快收。积极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准备收割、耕种等机械化设备全线备战、全力抢收,引导农户及时晒干、烘干储存,防止发霉发芽,预防即将到来的汛期灾害,做到颗粒归仓。
科学谋划晚秋生产。按照时令季节,根据夏粮受灾情况,制定全区晚秋生产目标任务11万亩,其中,秋大豆1万亩、秋玉米1万亩、秋红薯3万,新增秋蔬菜6万亩,及时将目标任务下达各镇。紧急筹措2022年秋季生产发展资金216万元,对各镇(街道)秋粮(菜)抗旱保苗,畜禽饮水、水产供水给予资金补助,做好晚秋种子及农资的储备和调运。截至目前,储备各类晚秋种子18吨、农资300吨。
常态化进行旱情监测。密切关注高温干旱气象预测信息,加强对高温持续情况的动态预测,及时通过qq、微信工作群等网络平台发布预警信息,加强耕地土壤墒情监测、水情监测和生产管理技术指导,适时做好土地翻耕、秋菜育苗、秋粮备种等。统筹抓好防汛抗旱工作,高度警惕旱涝并存、旱涝急转,未雨绸缪做好暴雨洪涝、大风等恶劣天气的应对准备,强化抗旱、防汛物资准备,全力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抗旱减灾新闻稿篇十六
今年7月以来,受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我市多地农业旱情形势严峻,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截至8月17日,全市受旱面积501172亩,已投入抗旱资金8189.39万元,抗旱机电井9732眼,抗旱机具设备50212台。
连日来,市农业农村局把抗旱保丰收作为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头等大事,在旱情持续的关键节点,迅速联动各县区农业部门积极应对,全力推进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
及时安排部署。市农业农村局提前强化抗旱工作部署,加强对雨情、水情、农情调度,并结合农作物长势及时编写发布抗旱农事指导建议。自7月以来,先后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农业生产防旱抗旱工作的通知》《南昌市水稻高温热害防控技术意见》《南昌市夏大豆抗旱增收技术指导意见》《关于开展秋粮生产技术指导行动的通知》《开展农业防旱抗旱集中督导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及时指导督促农户做好农作物生产工作。
强化指导服务。8月15日,市农业农村局成立5个督导组和技术服务组,深入各县区田间地头了解旱情,联合我市各县区农业部门,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引水、提水、抽水,推进科学抗旱,努力把农户损失降到最低。南昌县及时购置、租用潜水泵、泥浆泵等抗旱设备,通过从外河引水和抽取地下水灌溉等有效措施缓解旱情,同时指导农户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减轻病虫损失;新建区围绕滨湖区昌邑乡、朱港农场就近河道,采取二级、三级提灌,在丘陵区以大户集中连片田块采用地下水保苗方式,将农户损失降到最低;南昌高新区及时掌握瑶湖蓄水及五星片区引水抗旱情况,组建抗旱服务专班,加大农业灌溉用水的'调度,解决水稻和设施大棚内蔬菜取水问题;南昌经开区联合樵舍镇水利、电力等部门,架设机电设备在赣江深度取水,打抗旱机电井30眼,大型深度站井7口,增加抗旱泵站144处,确保农田灌溉用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组建农机专家和骨干力量300多人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加强科学抗旱。市农业农村局与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等部门联动,加强了农业灌溉用水的调度,开展人工增雨、打井开源灌溉农田等科学抗旱举措。同时组织协调好各地保险理赔工作,督促保险机构尽快查勘定损理赔,维护受灾农户利益。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强化水库、门塘等现有水源调度,做好开源节流,优先使用河道水、过境水,组织受旱地区群众采用引水、提水、打井、开沟筑坝、疏通沟渠等应急措施广辟水源,开展抗旱浇灌;指导农民全力统筹抓好防病虫和防高温干旱,开展药肥混喷,防治病虫的同时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做好改种补种准备,对确实已经因旱灾绝收的地区组织指导改种其他旱粮作物。”市农业农村局粮油作物和种业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06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