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书籍或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在写读后感时可以适当引用书中的语句和段落,加强表达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下是一些读者针对这本书写的读后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观点。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篇一
“听雨”这样一个简单的题目,作者却围绕着它写了这么多,主要内容为自己喜欢听雨,雨声的诗词,听雨时的心情,听到雨声时的联想。
雨声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雅人才能听懂。听雨听出了一生,心情颇为复杂。
读了季羡林的《听雨》我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四个字:不能忘本。
虽然我从小在城里长大,但我也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所以我对农村里的一切一切都还蛮熟悉,也很亲切。那里有绿油油的麦田,白花花的棉花。
当初在农村住的那段时间里,如果说那些绿的庄稼需要水分滋养的时候,看到下雨,听到雨声,我就很高兴,无论我在哪里。有时候有些小孩说下雨吧,就不用去地里干活了。唉,但我却有另一番感受。我会因下雨而高兴,也会因下雨而忧愁。高兴是因为雨水的降临,解决了燃眉之渴,净化了空气,到处一片清新;忧愁是因为,许多棉花成熟之际,是不需要水的。那是更需要阳光,其实我也很喜欢阳光的味道。
现在无论在哪里,我也不会忘记我曾经在农村生活的那段日子和对农民、农村的深厚感情。虽然我没有蒋捷那样很复杂的心情,也不可能像季羡林那样把自己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但我同样知道下雨时,我会为麦苗感到高兴,也会为棉花感到忧虑。
这就是雨,这就是听雨。
“天义有意,听者有情。”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篇二
春雨,在古代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诗人也对她多有赞美之声,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千古名句。
季羡林老先生的《听雨》更是如此。季羡林先生通过大旱之中的一场春雨,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文章最后,季羡林老先生更是“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雨,我从小到大见过无数次了。小时候,在雨中奔跑、嬉戏,快乐无穷;当然,也有一次,因为雨下得太突然,被淋了个措手不及,没几天,就冻感冒了。现在的我,已经没有了对雨的厌烦之情,偶尔还会因为突然下雨高兴一回。
读了《听雨》。我又想明白了许多。在中国,听雨的人从来不在少数,但能听出雨意的人,大多数都是对尘世有所感悟的人。点点雨声中,却不知包含了多少思念、留恋。其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雨纷纷”三个字,正衬托着“欲断魂”,从字句上也能看出作者心中的凄凉。而季羡林老先生的《听雨》寓意则是相反。季羡林老先生开始的兴奋是为了这大旱中,终于下起了雨!雨,能够使农作物生长的更迅速,更是季羡林老先生盼望已久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雨,对人有时也是一种回忆,如说是听雨,倒不如说是用心观雨,听雨声在心中回响,世间万理,皆在心中。
雨在心中,心何尝不在雨中?
季羡林【篇一:季羡林听雨读后感】雨,往往会让人联想到的情景。就拿“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来说吧。刚接触这句话,你脑子里可能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一年的......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篇三
这是日本文学家、思想家——夏目漱石先生写的一篇生活小说,书取名为《虞美人草》,可能含有以花喻人,暗寓华而不实之意。书中描写了甲野、宗近、藤尾、小野、糸子、小夜子这六个年轻人纠结的世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宗近跟甲夜在爬山时候的对话:
“这世界上哪来什么实质的东西?正因为没有,这才需要一个雅号啊!”
“世间万事皆浮梦,哎呀呀。”
“唯有死亡,才玩不得半点虚假。”
“故事是一个悲剧,没有喜剧那样轻松,然而,就是这样的悲剧,才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在想:世界那么大,钱真的是唯一的吗?有的人总是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没有什么是钱办不到的事情,真的是这样吗?钱能维持亲情,买来爱情,挽回过错吗?答案很明显,不能。芸芸众生,不择手段的人却又是那么多,如藤尾无异。
是的,我承认:没有钱,明天吃什么,睡什么,做什么都是未知。但是钱不是万能的,与人相处中还是要真心实意,真心待人,才能长久。我的感悟如此之深,因为我有这样的经历。有一天,我讲故事,你喝酒,你会明白我今日所讲。
世间万事皆浮梦,凡事不要不在意也不要太在意,掌握平衡非常关键。我的'工作就是和客户打交道,熟悉的,陌生的,热情的,冷淡的,没得选。扫厂的时候,我们难免会遭受拒绝;谈得很好的客户突然不理会了,意想不到的意外,客户的退货等……我们都要抱着平常心的态度面对一切。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如何,但我知道我在患得患失的时候,主要的原因是自身能力问题,去抱怨不如静下心,完善自己。让自己强大起来。只有强大了,浮于心间的梦才能一步步变成现实。
最后我想说的是:生命只有一次,藤尾的死是仓促的,也是必然的,这就是作者的态度——批判文明的急功近利。其实,成功,也必须抛弃抄小道的思想。若是有一日一条捷径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定要注意中间按花花绿绿的陷阱。
当然一本小说看下来,学到的仅仅那么多,感触千万,语言无法一一表达。只能说很喜欢《虞美人草》这本书,夏目漱石先生文采洋溢,能品读他的作品可谓幸福之事了。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篇四
11个善良的女预言家都祝福了公主,有一个邪恶的女预言家诅咒公主15岁时会被纺锤扎死,最后一个善良的女预言家改变了这个诅咒:公主不会死,只会沉睡一百年。公主快乐的长到15岁,在一个古塔中被纺锤刺伤,倒地沉睡起来,同时整个宫殿都沉睡了,从此大家都叫她为“睡美人”。
很多年后,一个勇敢的王子来到宫殿,他发誓要拯救“睡美人”。他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打败了所有的怪物,杀死了邪恶的'女预言家,用爱的吻就醒了公主,拯救了王宫里所有的人。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篇五
挑醉凄婉舞。
燕姬红粉报君情,
笑持龙剑试青锋,
泪盈盈。
美人宝马亡荒野,
百万魂填壑。
若初鸿宴斩刘公,
不须今日愧江东,
徒苍穹。
我不知《虞美人》词牌是否与虞姬有关。可是,每次看见这词牌总会使我想起历史上虞姬的悲惨命运。
项羽兵败乌江,许多的文人墨客都争相歌咏,惋惜项羽一代英豪,我却不以为然,而更多的是为虞姬感到惋惜。红颜薄命,用项羽乌江自刎与虞姬血溅军帐,我倒认为虞姬来得更壮烈一些。自项羽吴中揭竿起兵,虞姬就跟随着他,整整七个年头,血风腥雨,刀丛剑林。醉舞越剑,温柔帏帐。我想在那一夜,虞姬一定是用她的整个生命在舞在唱。一定唱得缠绵悠远,一定舞得英气勃勃。不知道那时是否在唱《虞美人》,但我知道那歌声一定会是泣鬼神憾天地,与江河青山共存。
项羽算什么东西,一介武夫而已。一味在烧杀,二十万秦军降兵杀得一个不存,大火烧得洛阳宫殿三个月不熄。真正地是一个暴君。
说起乌江自刎就更不值得一提了。说什么“无颜见江来父老”。难道就有脸见去见地下八百子弟兵的亡魂?难道就有脸去见为你而死的虞姬了吗?为你而死的人可都是指望你重返江东,雪仇前来,为他们报仇雪恨!你倒好轻轻的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就把自己肩上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好一个西楚霸王,在乌江自尽还不如与虞姬一起殉情自刎,落一个生死相随,也许还以慰抚一下虞姬的心!
不管怎么说,《虞美人》的词调我还是很喜欢的。到了李煜手里,出了“春风秋月何时了?”更把这凄惋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到了极顶。那长短错杂,轻韵曼声,音律多变,瞬时就把那曲调顿挫悠扬,缠绵思情传递给了人们,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凄美的感觉。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篇六
最近我又重读了李煜的《虞美人》,这首名词我在童年的时候就会背诵,但是童年的我并不理解词的含义,只是喜欢优美词句罢了。今天重读这耐人寻味词、不由觉得格外的亲切和伤感,它似乎把我带到秋风扫落叶的季节,让人感到无限的惆怅。不是吗?李煜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佳句,完全是发自他内心的呻吟和凄然,词的内容象征着国破人亡,江山已去,美好的往事如同梦幻一般、又象过雨烟云,悲惨的场面仿佛展现在我的眼前,年年岁岁,凄凄惨惨,害的人心惶惶,一切怎不叫人心破碎。
当李煜写到“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他完全沉浸在亡国的旋涡中,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声名狼藉,情绪非常低落,精神支柱完全崩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多么真切的诗句,使我百读不厌,我的身躯仿佛已陷入东流的春水中去了。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篇七
作品写的是作者坐在自家阳台上听雨春雨时的所见、所想。一场宝贵的春雨勾起作者无限的遐思,听出人生的各种境界。下雨本是我们生活中一件见怪不怪的事情,也许我们并没有多少感受,或者大都厌恶地抱怨道:“好讨厌的下雨天,弄的哪里都是湿的。
”但,一场春雨,使作者感觉到平静、闲适,“感到无限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作者运用这些比喻带领读者进入愉悦的.心境。继而作品着重、大量运用问责描写了雨滴滴在檐溜上发出的声音,“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这些描写和比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由得感觉自己仿佛置于阳台上同作者一起听雨,心境不由得随着作者的心境变化而变化。
作者说,下雨最先使他想到的是麦子,是久经干涸的小麦。这时,作者听雨的心境是久久盼望春雨的农民的心境。一场“贵如油”的春雨缓解了作者的“焦急之情”,使作者的“梦境实现了”,听到雨声作者心旷神怡,神驰千里。作者的生命“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篇祥和”,当然,说是“凭空”,其实不然。
作品中,作者还引用了宋蒋捷的一首听雨诗,蒋捷用这首听雨诗来概括自己的一生,其中透露出些许悲凉之意,作者也借此诗来表达听雨的一种别样境界,同时,读者不免情绪也稍微低转,然而作品并向这方面延伸,而是作者带领读者进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人身境界,读者的情绪不免又斗转,随着作者又转而“听雨而兴高采烈”。作者随后由远及近地欣赏景物,用所感所想带领读者品味听雨、看雨的乐趣,进入另外一种听雨的境界。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篇八
今天,我读了《睡美人》,故事的主要热菔枪王和王后生了一个漂亮的公主,王国里有十三个占卜女,但是国王只请了十二个,她们都给公主美好的祝福,但第十三个巫婆却下了恶毒的阻咒,公主会被纺锤刺死。后来巫婆的果然应验了。公主在十五岁那年沉睡了,人们把公主称作睡美人,一百年后,一位王子穿过荆棘,救活了公主,他们举行了盛大豪华的婚礼,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爱是无法抵挡的,只要我们用心,努力,我们就能获得成功。这个道理同样适合我们,只要我们在学习上认真对待,我们同样能够取的好成。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篇九
书中讲的睡美人是一位可爱的公主,王后生下公主后,举行了一个大型宴会,因为少邀请了一个女巫师,被女巫师报复献上了恶毒的咒语,说公主会被纺锤砸死。幸好被最后一位女巫师更改为,公主不会死,只是昏睡一百年。后来虽然国王百般毁掉了所有的'纺锤,但是可爱的公主还是没有逃过此劫难,同时整个国家也和和公主一起沉睡了。整个皇宫也被蒺藜掩埋了,王国外没有人能救他们,因为他们无法越过蒺藜,100年后,又有一位王子经过艰难险阻越过了蒺藜,终于救醒了公主,整个皇宫也恢复了往日的旧貌。从此,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好让人感动,王子好勇敢。我觉得做任何事都要勇敢,坚持到底,就一定会胜利。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篇十
在我家的书柜中,横卧着一位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美人——睡美人仿制品。
她是小姨从马耳他带回的纪念品,珍品在地下沉睡三千多年,几十年前才被挖掘出来。
她不大,全身是用陶土制成的。长约20厘米,虽然没有真品的举世无双,也不乏精致。她全身几乎只是乳白色。当我初与她见面时,惊讶的赞叹着这位美人的精致。以至于屏住了呼吸,小心翼翼的抚摸着这位睡中的美人,生怕惊醒了她的熟睡。片刻,又将她捧在手心,她微微翘起的嘴唇仿佛真的能够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她宛如一位真正的美人。
她一头微微卷曲的长发,披到了腰间。手轻轻的触抚她的长发,似乎摸到了蚕丝般细润柔滑的真发,每逢见到她时,一种奇妙的感觉从心底油然而生。看到她时,你会怀疑她是否是《格林童话》中的玫瑰公主,仿佛马耳他全部的精华都凝聚在上面了。
睡美人的脸仿佛出自赫费斯(希腊神话中雕刻之神)的神刀鬼斧,是那样的精美绝伦,唇上的细纹也清楚的展示在我们眼前,在她如玫瑰花般的面孔上,我看到古马耳他悠久的文明,看到了能工巧匠的聪慧。看到马耳他的全部。
“睡美人”的头枕在左臂上,右臂搭在左臂上,这是古马耳他公认的最美的姿势。令人感到她的娴静与安详和美丽。
睡美人在古马耳他是一种美大象征,她具有丰腴美。她让我想起了唐明皇所宠爱的贵妃——杨玉环。她既具有杨玉环的美,也有自己独特的美。虽然她的臀部和腹部十分肥胖,但,一条让人浮想联翩的长裙掩住了这一切,这条长裙让她显得素雅与端庄。
她卧在一张古典床上,华贵古典的床栏让人爱不释手,“睡美人”却毫不知觉,仍沉睡于甜美的梦乡中,毫不知道身旁对她爱不释手,络绎不绝的人们。
她,是全世界人文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宝石,她是古马耳他的象征。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篇十一
我读过很多童话故事,有善良的《灰姑娘》、有美丽的《白雪公主》、有神奇的《小仙人》……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睡美人》。《睡美人》讲的是从前有一个王后很想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不久果然生了一个女孩。国内有13个预言家,但他们只请了12个。预言家们送给小女孩很多礼物。当第11个预言家说好话后,第13个闯了进来,对小女孩说:“你15岁时会死亡。但最终还是被一位王子救了。”
当我读到公主晕倒时,我很悲伤,因为我感觉当时她很可怜,此时此刻,我多想帮助她逃离苦难,过上幸福的`生活啊!当我读到王子向公主求婚时,我感觉很快乐,因为她终于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感谢童话故事带给我喜悦;带给我欢乐;带给我丰收。它陪伴我度过快乐的童年生活。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篇十二
今天曹老师给我们讲了《睡美人》的故事,很久以前,国王生了一个漂亮的小公主,很多仙女送给公主祝福,第一位送给她明亮的眼睛,第二位仙女送给他美妙的声音,但是邪恶的仙女,她送给公主的祝福是:等到她12岁的时候会被绣花针扎死。但是有一位仙女承诺可以让仙女不死,由一位王子来唤醒她。国王下令整个王国不能使用绣花针。但是不幸的是公主12岁的时候还是被扎晕了,后来有一位王子救醒了她。
听了这个故事,我觉得一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篇十三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听雨》
雨打笠帽,雨滴行人,雨溅屋瓦。诺大的街道上,众生接受着雨的洗礼。
歌声在高楼响起,清脆、婉转。歌女的歌喉完美地释放出来。
少年在旁,认真地听,仔细地看,看那如柔荑的手,如凝脂的肌肤,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眼。少年沉醉。
雨作雨帘,在楼的四面垂下,楼内成了个封闭的空间。点着红烛,垂着罗帐。
楼外的雨声,只成了楼内歌声的伴奏。
“少年不知愁滋味”。
广阔的江面上一点――孤舟。雨水不断侵入水面。躁动。江面俨然成了雨的.乐器。
风不断吹摇着舟。舟中人烦躁。
已是壮年的舟中人掀开帘布。雨敲响船舷的木板。“咚”“咚”。
云压低了远方的山,泛起蒙胧,一片灰蒙蒙。
低沉的云中一点――断雁。雨水不断淋湿羽毛。震翅。
风穿插在羽毛的缝隙。雁仍继续飞――孤独的飞。
壮年何尝不是这样一只断雁。四处漂泊,有家不可回。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舟外的雨声,令壮年无法入睡,无法做个归家之梦。
躲雨。在僧庐下看着外面的世界。江山易主。
少年欢乐、壮年愁绪一一没了。看着墙上的四字:
四大皆空。
“人有悲欢离合”,它们是无情的。
“滴答”“滴答”。
只希望这“一声声,空阶到天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034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