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的分解(专业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8 05:03:21
大班数学教案的分解(专业13篇)
时间:2023-12-08 05:03:21     小编:曼珠

编写教案需要综合考虑教材、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写教案前要充分了解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发!

大班数学教案的分解篇一

1.体验数的可分性,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能仔细观察物体的特征,尝试不受干扰分别从多个不同角度分类,并设计分类标记。

独立完成操作任务,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设计分类标记,再做分类后的人数统计,最后做分合式记录。

1.重点:能排除干扰,按一种特征将物体分成两部分。

2.难点:理解多角度分类与数的分合的对应。

3.关键性语言:如果按大小分,5只兔子分成了1只大4只小,1只大兔子和4只小的兔子站在一起还是5只。(或: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是5.)。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对5以内的实物进行分合的多次操作的经验。

2.环境准备:

(1)场地准备:在教室地面上面向教师画两道竖线。

(2)教具准备:标识,5的分合的数字教具。

(3)学具准备:操作卡“兔宝贝”;纸,铅笔。

一、玩一玩:游戏《站两边》。

1.全体小朋友站在两线中间,一起玩“站两边“的游戏。

2.教师说:请男孩站一边,女孩站另一边,每次站完后分别数一数两边的人数是多少?

3.小结。

二、说一说:

1.小兔宝贝也和我们一起玩“站两边的游戏”。集体观察兔宝贝的外形特征,按标记给兔宝贝分类,并记录两边兔子的数量。

2.幼儿独立完成操作卡,设计标识和兔宝贝玩儿站两边的游戏,并记录两边的兔子数量。

3.你和兔宝贝玩儿了几次游戏,就画几个分类的`标识。

4.教师提问:“你和兔宝贝一起玩儿站两边的游戏时,设计了什么样的标识?5只小兔分成了几只和几只?”

5.请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记录过程。

6.教幼儿用分合式表示5的分解,不重复不遗漏,一共有4种分法。

三、做一做:

幼儿用书:《兔宝贝》5的分合式。

四、评价总结:

1、教师重点表扬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好习惯:如幼儿设计的分类表识很有新意,有的幼儿记录特别清晰。

2、师生共同小结: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五、活动延伸。

大班数学教案的分解篇二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探索6的组成,知道6有5种不同的分法。

2、乐于探索,并能边操作边记录讲述。

活动准备:

1、课件6的分合图。

2、人手6个硬币、6的分合记录纸和笔。

3、超市各种商品各6个(苹果、柠檬、香蕉、玉米等)。

活动重难点:

探索6的组成,知道6有5种不同的分法。并能边操作边记录讲述。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

2、逛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3、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一些硬币,请幼儿在小椅子下面的拿出来数数看有几个?

二、游戏“猜硬币”

1、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吗?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

2、正面是什么样的?反面有是什么样的?

3、你们知道一个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你们手里有多少钱呢?

4、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来玩个猜硬币的游戏吧!5、老师示范:我手里有6个硬币,我将他们藏在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个?并出示相应的课件图片(6的分合式)。

6、幼儿和旁边的小朋友玩一玩,并记录操作结果。

7、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的玩法和记录情况,老师出示相应的课件(6的分合式)。

8、请幼儿数数说说,6有5种分法,并让幼儿一起来念一念6的分合式。

三、游戏“撒硬币”

1、老师示范撒硬币,让幼儿看看有几个正面?有几个反面?然后把它记下来。

2、幼儿游戏,并记录操作结果。

3、展示幼儿作业。

四、购物。

1、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请小朋友用6元钱买两样东西,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做营业员检查幼儿活动结果。

3、送礼物。跟客人老师讲讲6元钱买了几元和几元的东西。

大班数学教案的分解篇三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能较熟练的掌握6的分合规律,进行数学和游戏活动。

教具:黑板上画上两个小盒、、6个雪花片、6的分合式需要的数字、扑克牌6张,雪花片若干,印有6的分合式的作业纸每个小朋友一张。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4和几?

幼儿:孙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4和1。

教师:xxx,我问你,4和1合起来就是几?

幼儿:孙老师,我告诉你,4和1合起来就是5.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黑板上有什么?有几片雪花片?(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片)出示“6”的数字卡。

师:孙老师要把6片雪花片分到两个小盒里,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来帮我分分。

1、请幼儿来分雪花片。

幼儿将6片雪花片分在两个小盒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幼儿每分一次的结果用数字记录下来。

2、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出6的5种分法,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幼儿进行调整,总结出“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的有序分解式。

3、引导幼儿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游戏猜猜看:

1、教师出示6张扑克牌,分在两只手上,请小朋友看一只手中的扑克牌数,猜出另一只手有几张牌,猜出后点数验证。

2、幼儿两两结对,玩猜雪花片的游戏,方法同上。

幼儿人手一张作业纸,进行填写,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策略:

1、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提供雪花片,让幼儿操作填写。

2、完成快的幼儿,教师准备另一张6的加减法作业纸供幼儿练习。

大班数学教案的分解篇四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和掌握6的分解和组成。

2、在生活中能够正确运用6的分解和组成。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大班数学教案的分解篇五

2、感受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力,思考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8、9的分解组合,感受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1、教具:“筹码”、“数字卡片”、“分合号”

2、学具:“筹码”、“数字卡片”、“分合号”纸、笔人手一份。

3、《操作册》第27页。

1、教师分给幼儿每人8片筹码,按自己的想法分成两份,并用“数字卡片”、“分合号”记录分解结果,先请分成7和1的幼儿展示自己的分法和结果,引导幼儿感受将8分成7和1或分成7和1,虽然改变了两个数字前后顺序,但合起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2、请8分成2和6,3和5两种分法的幼儿展示自己的分解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找出与这种分法的另外两种记录结果。小结俩个部分数,交换了位置,合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3、请还有不同分法的幼儿展示:即8分成4和4.

1、教师分给幼儿每人9片筹码,让幼儿尝试把自己每次分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并引导幼儿在摆分合式时按一个分数递增,另一个部分数递减的规律来摆分合式并记录,再找出其中有相同数字的分法。

2、把幼儿分解的结果展示在黑板,并进行检查。

四、游戏活动:做手指游戏“找部分数”。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六、活动延伸:完成《操作册》p27。

1、这节课活动目标很明确难度适中,大部分幼儿能听懂,学会自己操作,幼儿动手能力也比教强,学习兴趣浓厚。

2、不足:教师讲课不够幼儿化。上课时间太长。

大班数学教案的分解篇六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只有五种分法。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3、要求幼儿学习按指示进行操作,并学习用指示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双色圆片若干、乒乓球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二、学习6的组成。

1、出示放有乒乓球的盒子,演示“小球分家”。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小球,一起来数数有几个小球?(6个)把板抽掉,看看红房子里有几个小球?绿房子里有几个小球?(4、2)那就是说6可以分成4和2。我们赶快用笔把它记录下来。

3、讲解操作要求。

请幼儿自己找一个游戏去玩,发现不一样的答案就记录下来,

4、讲解操作结果,教师记录下来,集体读6的分成。

三、重新演示“小球分家”,遮掉盒子,猜猜6个小球分成了几和几;遮掉半边,猜猜这边会有几个小球?演示“变脸游戏”,先猜后看。

四、交换玩游戏。

设疑:6个小球再加一个小球,就是几个小球?可以分成几次?

大班数学教案的分解篇七

1.学习6的分解组成,加深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解,对分和活动感兴趣。

2.知道每一个数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合方法。

3.书写数字6.

1.一个老爷爷、16条鱼和两个金鱼缸的图片,圆片、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

2.每个幼儿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记录纸每个幼儿一张。

一、出示6条金鱼和2个金鱼缸的图片,提出问题:老爷爷买回6条金鱼,他要把这6条鱼养在两个金鱼缸里,要求每个鱼缸里都有金鱼,可以怎样做,你能帮助老爷爷吗?请幼儿说出分法,教师贴出实物分解图及数字分解图(不一定按顺序)。

二、请幼儿取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各分成两堆,要求每种的分法都不一样。说出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尝试记录下来。

三、在黑板上出示6个圆片及分合符号,请一名幼儿上来将他的分法逐一摆出,再请一名幼儿用数字卡摆出相应的分解式。引导幼儿观察并读出6的几种分法,知道有5种分法。

四、讨论:3有几种分法?2有几种分法?将2~6的分解式逐一摆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数字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法。

五、练习:翻开用书,添画或填写6的分解组成式。

大班数学教案的分解篇八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黑板上有什么?有几片雪花片?(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片)出示“6”的数字卡。

师:孙老师要把6片雪花片分到两个小盒里,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来帮我分分。

1、请幼儿来分雪花片。

幼儿将6片雪花片分在两个小盒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幼儿每分一次的结果用数字记录下来。

2、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出6的5种分法,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幼儿进行调整,总结出“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的有序分解式。

3、引导幼儿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游戏猜猜看:

1、教师出示6张扑克牌,分在两只手上,请小朋友看一只手中的扑克牌数,猜出另一只手有几张牌,猜出后点数验证。

2、幼儿两两结对,玩猜雪花片的游戏,方法同上。

幼儿人手一张作业纸,进行填写,教师巡回指导。指导策略:1、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提供雪花片,让幼儿操作填写2、完成快的幼儿,教师准备另一张6的加减法作业纸供幼儿练习。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接着进行复习巩固,并利用扑克牌开展游戏,根据6的分解组成学习6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教案的分解篇九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

1.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了解4的分解组合。

2.初步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记录的习惯,并发展幼儿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重点:让幼儿学习4的分解和组成。

2、难点: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每个幼儿4条小鱼,两个鱼缸,1、2、3数字卡片每人一份,数学练习册,画有分合号的纸条每人一张。

一、开始部分:“复习3的分解和组成”

教师:“上次我们学习了3的组成和分解,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我们将数字3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两种)分别是:(1和2、2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3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3”。如:“我说1”、幼儿答出“我说2”。

二、讲述问题情境,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分解组合的兴趣。

三、解决问题,了解4的分解组合。

1、教师:“小兔有四条金鱼,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到两个鱼缸里,可以怎么分呢?谁想来试一试?”“我要把它们记下来,不然过会儿我就忘了。”

2、教师:“教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请小朋友们都来分一分,分完以后做记录。”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并记录。

3、幼儿操作完后,请几个幼儿分别讲述自己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把幼儿的分法记录在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选取两种分法,即按顺序分和无序分。

四、发现问题,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

2、教师小结:按顺序分,一边的数越来越大每次多一个,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每次少一个。分出来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不变,都是4。

3、幼儿操作练习:按顺序分合一个数,然后再在有分合号的纸条上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师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幼儿一起读出分合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五、游戏“我的伙伴在哪里”听音乐做游戏。

请幼儿自由选择数字[或实物卡片]拿在手里,随音乐自由表演,音乐停止,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找到另一个数字卡片,要求两人卡片上的数字合在一起是4.可以自由交换卡片重新进行游戏。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兔子四条鱼分开养在两个鱼缸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4的3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4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大班数学教案的分解篇十

1、引导幼儿学习4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实物图编出减法应用题。

2、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描述操作结果,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体验加减法运算的乐趣,能熟练地完成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具:四本书。范例(画好三幅图:第一幅草地上有4只小兔;第二幅画3只跑走的小兔;第三幅是“?”)、范例二(画好三幅图:第一副画好四条鱼;第二幅画好两条鱼;第三幅画“?”)。

学具:各种数字卡和运算符号人手一套。

一、通过游戏活动复习4以内的分合。

二、引导幼儿看教师操作,感知4的加法。

1、老师带了4本书,分给xx1本,分给xx3本,可以怎样提问呢?为什么要问还剩下基本呢?(让幼儿说出因为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所以用还剩下。)。

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可以怎样列式?

2、幼儿集体列算式,然后说说各符号及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三、引导幼儿看图,学习4的减法。

1、出示范例一,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小朋友看看,第一幅图上的小兔和第二幅图上的小兔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自由说说,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两幅图上的小兔跑的方向不同)。

2、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情,谁能按它的意思编出一道应用题呢?请个别幼儿列出算式,然后说出各数及其各符号的实际意义。

3、(出示图二)问:图上有谁?它在干什么?你能看图编出一道应用题吗?

1)幼儿讲述,集体交流。

2)请幼儿列式计算,然后集中交流。

3)分析理解算式的实际意义。

3、带领幼儿齐读算式。

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算式与分合式的关系。(让幼儿明白总数中去掉一个部分数,等于另外一个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与总数一样多)。

四、引导幼儿交流,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理解。

为什么这几幅图都用减法计算呢?(引导幼儿知道这几幅图都是先告诉我们总的数量,再告诉了我们走掉了一部分,问我们还剩下的另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五、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讲解操作要求。

2、教师口编减法应用题,幼儿摆题算式。

六、结束活动。

1、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2、组织幼儿收拾用具,结束此次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的分解篇十一

学习8的组成与分解,掌握8的7种分合式。

理解8的加减。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掌握2—7的分合。

课件准备:“去游乐场”情景图片;“8的分合”组图;“游乐场真开心”情景图片。

出示情景图片“去游乐场”,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尝试8的分合。

——今天熊猫奇奇和妙妙去游乐场玩,售票员说,小朋友必须通过一个智力关卡才能进入游乐场。

——原来是要说出8的分合式,你能试试吗?

小结:8有7种分合。

出示组图“8的分合”,引导幼儿理解8的加减算式。

——8可以分成1和7,所以1和7合起来是8,我们可以得出算式1+7=8,根据算式的互换规律,可以推出另外一个算式7+1=8。根据8的分合和加法算式,我们可以得出算式8—1=7,根据算式的互换规律,可以推出另外一个算式8—7=1。(依次类推说完8的所有加减算式)

出示情景图片“游乐场真开心”,鼓励幼儿根据图片提示写出算式。

——我们帮助奇奇妙妙进入了游乐场,他们玩得真开心呀,我们来看看游乐场的小道具的排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吧!

——这些道具列成算式可以怎么写呢?

组织玩游戏“拍拍手”,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8以内的分解与组成。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老师先说一个数字,然后拍手,老师拍完你们拍,你们拍手的次数与老师拍手的次

数合起来要是老师说的数。比如,老师说5,拍手3下,你们就拍手2下。

2、教师说数字“2—8”,带领幼儿玩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的分解篇十二

8的分解是《新编学前班儿童用书——数学》学习课程上册第30页的内容。掌握8的分解是进行8的减法运算的基础。教材根据幼儿的年龄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了用贴绒教具,使幼儿能直观地、快速地掌握8的分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情感。也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科学教育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掌握8的分解,知道把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分法,学会按序分。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运用操作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数学的情感;体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与人合作的品质。

通过活动掌握8的分解。

本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我十分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掌握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1、幼儿好动爱玩、注意集中时间短,表现欲强是幼儿的显着特点。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2、在前面已经学习了2-7的分解,所以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学习新知应比较轻松。

(1)教师出示8个苹果教具,让幼儿说出名称和数量,然后在旁边贴数字卡8。

(2)教师请幼儿想一想,将8个苹果分为两个人吃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并请幼儿用教具在黑板上表示。

(3)教师分别用数字卡贴在7种分法分出的.数量旁边。

(5)教师引导幼儿用计算袋中的石头和数字卡自行学习8的7种分法。

(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强化幼儿对“8”的分解的理解,为下一个环节“8”的加减法准备。)。

(三)、认识一个数分出的两个部分的数的增减规律。引导幼儿观察上面8的分解的排列,分出的两边的数各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一个一个地减少,右边的数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的总数没有改变。)。

(四)、小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一个数一个一个地减小,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的总数不变。

(五)、请幼儿自由创编8的分解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编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找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故事作为我们大家的8的分解故事。

大班数学教案的分解篇十三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式)、

每人6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6的分解组成”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6只)。

(2)、幼儿将6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

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5)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字和在一起是“6”的幼儿做朋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0204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