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数学二等分教案大班(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15:19:13
蒙氏数学二等分教案大班(模板13篇)
时间:2023-12-07 15:19:13     小编:念青松

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针对性。教案的分享和交流对于教师的成长和教学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分享教案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如果您正在编写教案,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了解如何完善您的教学计划。

蒙氏数学二等分教案大班篇一

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活动,学习将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愿意参与讨论活动,探索不同材料的二等分方法。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

5、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1、分别在两块黑板上布置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及它们的大盘子。

2、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彩色纸若干,剪刀人手一把。

3、每人一份食物:饮料、糖果、花生、方形面包片、豆腐干、干果。

4、人手一套工具:两个小盘子、两个小量杯、纸条、线、尺、餐刀。

师: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小熊宝宝,另外一个是小熊。

1、请幼儿尝试将长方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师:现在请小朋友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把长方形的饼干。

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好吗?

2、幼儿尝试操作,将长方形二等分,教师巡回观察幼儿。

的操作,鼓励幼儿想想有几种分法。

3、尝试操作后提问。

(1)师:请xx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

(2)小结:像这样把一件东西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

做二等分,二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样大的。而且每一份都比原来的整体小,整体比部分大。

4、师:现在我们把二等分后的饼干分别送给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吧!(幼儿把分好的饼干分别放进宝宝和贝贝的大盘子)。

1、熊妈妈这里还有许多各种形状的饼干要分给宝宝和。

贝贝,你们愿意再来帮熊妈妈分一分吗?记住要二等分噢,不然宝宝和贝贝会不高兴的。

2、幼儿自由选择图形进行二等分操作。

3、幼儿将各种形状二等分后,贴到宝宝和贝贝的盘中。

1、师:为了感谢小朋友,熊妈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吃。

2、师带领幼儿集体观察、交流:你分的是什么?使用什。

蒙氏数学二等分教案大班篇二

1、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多种二等份的方法将一个物体等份成两份。

2、体会二等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美化作用。

教具:小蚂蚁两个、蛋糕一块、二等份图卡10张。

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块一样大呢?(重叠)。

(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份,把它分成了两份一样大的图形。

(1)小蚂蚁邀请你们到蚂蚁王国去参观,愿意吗?参观时小朋友应不推不挤,有秩序地参观,看看乐园里有什么?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份。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天平秤量、实物分法等。

第一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剪刀。

第二组:毛线、彩带、吸管、尺、剪刀。

第三组:硬币、蚕豆、雪花片等。

第四组:量杯、水。

第五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

(1)小朋友分过很多东西,请你想一想你分了什么?怎样分的?

(3)教师小结:小朋友在乐园里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乐园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份。

小蚂蚁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份?比一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蒙氏数学二等分教案大班篇三

1.让幼儿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将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二等份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教具:天线宝宝两个、蛋糕一块、二等份图卡10张。

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份。

(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块一样大呢?(重叠)

(4)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幼儿分法。

边与边对折、对角折)请幼儿比较一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份,把它分成了两份一样大的图形。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份。

(1)天线宝宝邀请你们到宝宝乐园去参观,愿意吗?(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参观时小朋友应不推不挤,有秩序地参观,看看乐园里有什么?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份。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天平秤量、实物分法等。

第一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剪刀、吸管。 第二组:毛线、彩带、尺、剪刀。 第三组:硬币、蚕豆、雪花片等。 第四组:量杯、水。 第五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

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小朋友分过很多东西,请你想一想你分了什么?怎样分的?

(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数数法等。

(3)教师小结:小朋友在乐园里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乐园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份。

5.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除了进行过二等份,还可以分成几份?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四等份、五等份等。

蒙氏数学二等分教案大班篇四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学习二等分的方法。

2、操作目标:通过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给图形二等分,体验等分中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

3、能力目标:探索对不同图形进行二等分。

发散点:运用不同的等分线对图形进行等分。

活动准备:正方形彩色纸片若干、多项操作学具、棋盘若干,记录单,剪刀,铅笔、手偶。

活动过程:

(一)等分图形。

1、以情景引入。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这个问题情境,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生活化地展现生活的数学,更加易于幼儿的理解。

(1)出示手偶:“你们看谁来了?”幼儿:“是平平姐姐。”

(2)以手偶表演,教师问:“平平姐姐今天怎么不高兴了,有什么烦恼吗?”平平(教师扮):“今天早上吃早点,我发现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盈盈一起来分享,小朋友,你们快帮我想想我该怎么办呢?”

(3)师:“谁想到好办法了?”幼儿:“把面包片分成两份不就行了吗!”

(4)平平(教师扮):“可是分完了会有大有小,怎么办?”

(5)教师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纸片,提问:“面包片是什么形状的?”幼儿:“正方形的。”教师:“那我们就用正方形的纸来代替面包片帮平平姐姐来分成两块一样大的!”

2、提供幼儿正方形纸和剪刀,请幼儿操作。提供给幼儿尝试的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可以不受限制地尝试各种二等分的方法,用剪刀将其剪开的方法便于幼儿验证两部分是否相等。

3、小结:

(1)师:“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几块什么形状,你是怎样分的?”

(2)师:“有几种分的方法”(对角和对边折)。

(3)师:“怎样证明这两块一样大呢?”(比一比)。

(4)师:“怎样分才能一样大呢?”

(5)教师于幼儿共同总结:只要找到了中心线,就可以将一个分成两个一样大的。进一步引导幼儿掌握二等分的关键要点。

(二)运用学具进一步探索。只用纸来等分,以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致,比较精确的二等分方法只有对角和对边折两种,运用学具,抓住学具有洞洞点的特点,可以让幼儿进一步尝试以各种折线为中心线进行正方形的二等分,并且能够保证精确性。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幼儿在明确等分要求的基础上自由地尝试二等分的多种方法。此环节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同时渗透了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道理。

1、师:“你们用了两种办法,还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呢?”

2、请幼儿运用学具进行尝试,并准确找到不同形状的中心线,探索检验的方法。检验能够证明所分的两部分是一样大的,检验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为幼儿投放了与一块学具板相同的作业单的目的就是能够在记录等分方法的同时,还可以剪开记录后的作业单进行比较证明。除此方法还可以比较等分线两侧的洞洞子每排数量是否相同等方法。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针对寻找不同的中心线以及检查的办法进行指导,并引导幼儿记录、检验。

4、小结:展示幼儿作业单,谁来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了等分,你是怎样指导它们是一样大的。请幼儿将有创新的分法介绍给其他的幼儿,并展示不同检验相等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有交流展示的机会,并且结合大班幼儿集体学习的特点,鼓励幼儿创新。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将一个物体等份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二等份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材料;。

教具:天线宝宝两个、蛋糕一块、二等份图卡10张。

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份。

(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块一样大呢?(重叠)。

(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份,把它分成了两份一样大的图形。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份。

(1)天线宝宝邀请你们到宝宝乐园去参观,愿意吗?参观时小朋友应不推不挤,有秩序地参观,看看乐园里有什么?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份。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天平秤量、实物分法等。

第一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剪刀、吸管。

第二组:毛线、彩带、尺、剪刀。

第三组:硬币、蚕豆、雪花片等。

第四组:量杯、水。

第五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

活动目标。

1、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学习二等分的方法。

2、通过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给图形二等分,体验等分中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

3、探索对不同图形进行二等分。

活动准备。

1、课件-找展开的图。

2、正方形彩色纸片若干、多项操作学具、棋盘若干,记录单,剪刀,铅笔、手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手偶:你们看谁来了?(小熊)。

2、以手偶表演。

提问:小熊今天怎么不高兴了,有什么烦恼吗?

小熊:今天早上吃早点,我发现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大熊一起来分享,

小朋友,你们快帮我想想我该怎么办呢?

3、教师:谁想到好办法了?

(把面包片分成两份不就行了吗!)。

4、小熊:可是分完了会有大有小,怎么办?

5、教师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纸片。

提问:面包片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的。)。

教师:那我们就用正方形的纸来代替面包片帮小熊来分成两块一样大的!

二、提供幼儿正方形纸和剪刀,请幼儿操作。

1、提供给幼儿尝试的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可以不受限制地尝试各种二等分的方法,

用剪刀将其剪开的方法便于幼儿验证两部分是否相等。

2、教师小结。

(1)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几块什么形状,你是怎样分的?

(2)有几种分的方法?(对角和对边折)。

(3)怎样证明这两块一样大呢?(比一比)。

(4)怎样分才能一样大呢?

(5)教师于幼儿共同总结:

只要找到了中心线,就可以将一个分成两个一样大的。进。

一步引导幼儿掌握二等分的关键要点。

三、运用学具进一步探索。

1、教师:你们用了两种办法,还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呢?

2、请幼儿运用学具进行尝试,并准确找到不同形状的中心线,探索检验的方法。

3、幼儿分组操作,引导幼儿记录、检验。

4、展示幼儿作业单。

请幼儿来说一说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了等分,是怎样知道它们是一样大的。

请幼儿将有创新的分法介绍给其他的幼儿,并展示不同检验相等的方法。

蒙氏数学二等分教案大班篇五

1、使幼儿掌握将一个物体二等分的方法,知道二等分后的每一份都一样大,都是原来物体的一半。

2、使幼儿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培养幼儿互相关心、互相谦让的优良品质。

1、课件、《两只笨狗熊》动画片段、《饼干歌》视频音乐。

2、各种图形的教具、三张饼(圆形纸制成)。

3、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的彩色纸、浆糊、剪刀。

1、欣赏动画片段《两只笨狗熊》,引入课题。

(1)师:小朋友们,看,谁来了?有几只熊呢?它们遇到了什么事情呢?请欣赏动画片《两只笨狗熊》。

(2)播放动画片段。

(3)提问:狐狸是怎么给两只小熊分饼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教具演示分饼(圆形纸)。

(1)小熊他们为什么会上了狐狸的当呢?他们应该怎样做?(教育小朋友们要互相谦让)。

(3)出示圆形饼,提出分饼的要求:要分得一样大。该怎样分?(幼儿讨论,教师示范)。

3、掌握二等分图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比较分出来的两个部分的大小。(两个部分一样大)。

(2)告诉幼儿:将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个部分,就叫“二等分”。

(3)将每一部分与整体进行比较,使幼儿知道:二等分以后的每一份都是原来的一半。

4、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给各种不同的图形进行二等分。

(1)师:熊大妈的.饼真好吃啊,小动物们也想吃,怎么办呢?

(2)看,《熊大妈饼屋》开业啦,看看都有什么形状的饼?

(3)师:你们愿意帮熊大妈将这些饼进行二等分吗?

(4)幼儿操作活动:二等分各种图形。

(5)讲评:出示幼儿的各种分法,观察,总结各种图形的几种分法。

5、幼儿操作活动:点心拼盘。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利用各种图形将其二等分后进行图案拼贴。

(1)师:熊大妈太高兴了,请我们到她的饼屋去玩玩,小朋友看,红果果和绿泡泡也在呢,让我们和红果果、绿泡泡一起跟熊大妈学做饼干吧!(播放视频,表演:饼干歌)。

(3)幼儿操作活动:制作点心拼盘。

(4)展示幼儿作品,进行评价。

蒙氏数学二等分教案大班篇六

活动目标: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对等分活动产生兴趣。

3、尝试运用二等分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二等分》课件。

2、人手一份操作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活动兴趣。

教师:听听三个小朋友想到了什么好办法。(演示课件)。

(二)初步尝试用一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1、讨论交流。

2、实践探索。

教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材料,请你们用刚才想到的方法去试一试。

3、交流探讨。(演示课件)教师:谁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分的。

教师:它原来是什么形状,二等分后是什么形状?你怎么知道它是一样大的。

(三)探索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1、实践探索。

教师:把一个图形对折,剪成完全相同的两份,这种分法叫做二等分。把图形二等分还有很多方法,我们再去尝试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多。

2、交流学习。

教师:你用了哪些新方法?介绍给大家分享。

教师:谁也用到这种方法的?

小结:东东、丽丽、贝贝谢谢你们,看,他们用你们的好办法做了把围巾做好了,送给了团团圆圆。瞧,团团圆圆围上了一样的围巾多开心啊,在谢谢小朋友呢。(演示课件)。

(四)拓展延伸二等分经验。

(1)将多个物体进行二等分。

教师:团团圆圆肚子饿了,怎么办呢?

(2)将液体进行二等分。

教师:熊猫口渴了,叔叔赶紧送来了一桶水,怎么分呢?

活动延伸:

回教室尝试将多个物体和液体进行二等分。

教学反思:

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我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个过程下来大部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有个别两三个幼儿不喜欢动脑筋探索,在以后应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不要太过于拘谨。

蒙氏数学二等分教案大班篇七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物体、空间、时间等等现象产生兴趣”。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对等分也有所接触,但不能掌握真正的含义。根据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等特点,设计“熊宝宝分图形”的教学情境由简到难,让幼儿通过操作图形来探索活动,并支持、鼓励幼儿举一反三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实物产生联系,这样,幼儿学得活,易掌握,不仅将一般的认识迁移到具体的事物上,扩大认识面,而且对开拓幼儿思维,培养思维准确性,并激发幼儿数学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初步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重、难点重点:

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材料:绸带、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分练习纸、熊的一家图。

活动过程:

(一)讲解演示师:“熊妈妈生了两只熊宝宝,两只熊宝宝头上都扎了一根小辫多可爱呀,熊妈妈要给两只熊宝宝的小辫扎上漂亮的绸带,可是熊妈妈现在只有一根绸带,怎么办才能让两只熊宝宝都能扎到绸带呢?”

1、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2、把绸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1、为幼儿提供圆形材料纸,幼儿动手操作。

2、组织幼儿讨论等分的方法。

3、小结:把圆形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操作二:

熊妈妈还给小熊准备了正方形、长方形的糕点,一样要请两只小熊把他们分成一样大的两份,送给奶奶和外婆。

1、为幼儿提供正方形、长方形的材料,考虑有没有其他对折的办法来二等分。

2、幼儿操作探索。

3、请幼儿介绍新方法。

4、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角线折、对角折的方法。请没有这样折过的幼儿重新试一次。

(三)巩固练习:游戏《找朋友》。

师:三角形、小房子、蝴蝶、蜻蜓的朋友不在啦,老师请宝宝们找找他们的朋友在不在你们的桌子上,在的把它贴好。(看看哪个宝宝最快帮他们找到朋友)。

1、教师讲评幼儿的活动结果。

2、幼儿展示自己拼贴的图形。

活动延伸:

你们今天表现的都不错,老师特意给你们每组的宝宝准备了一个蛋糕,可是我们今天只学会了二等分,但是我们又有四个宝宝,那我们应该怎样来分呢?现在我们一起回教室来分分看,怎样才能四个宝宝都吃到一样多的蛋糕。

教学反思:

理解二等分概念,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经意地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蒙氏数学二等分教案大班篇八

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课件、剪刀、图形纸(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等分的方法活动过程:

一、复习图形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我们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

二、幼儿学习二等分(幼儿演示操作)1.启发幼儿想办法将圆形的纸片进行二等分并验证分出的两份一样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教师小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

教师小结课件演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

2.幼儿尝试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二等分。

三、幼儿学习将图形进行四等分一个图形不仅可以进行二等分,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就是是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小朋友拿一个圆形试一试1.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四、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今天很厉害,学会了二等分和四等分,我们以后还可以进行更难的等分活动。

蒙氏数学二等分教案大班篇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物体、空间、时间等等现象产生兴趣"。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对等分也有所接触,但不能掌握真正的含义。根据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等特点,设计"熊宝宝分图形"的教学情境由简到难,让幼儿通过操作图形来探索活动,并支持、鼓励幼儿举一反三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实物产生联系,这样,幼儿学得活,易掌握,不仅将一般的`认识迁移到具体的事物上,扩大认识面,而且对开拓幼儿思维,培养思维准确性,并激发幼儿数学兴趣。

活动名称及内容:大班数学-有趣的二等分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初步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学习二等分。

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材料:绸带、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分练习纸、熊的一家图。

(一)讲解演示师:"熊妈妈生了两只熊宝宝,两只熊宝宝头上都扎了一根小辫多可爱呀,熊妈妈要给两只熊宝宝的小辫扎上漂亮的绸带,可是熊妈妈现在只有一根绸带,怎么办才能让两只熊宝宝都能扎到绸带呢?"

1、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2、把绸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1、为幼儿提供圆形材料纸,幼儿动手操作。

2、组织幼儿讨论等分的方法。

3、小结:把圆形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操作二:

熊妈妈还给小熊准备了正方形、长方形的糕点,一样要请两只小熊把他们分成一样大的两份,送给奶奶和外婆。

1、为幼儿提供正方形、长方形的材料,考虑有没有其他对折的办法来二等分。

2、幼儿操作探索。

3、请幼儿介绍新方法。

4、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角线折、对角折的方法。请没有这样折过的幼儿重新试一次。

(三)巩固练习:游戏《找朋友》

师:三角形、小房子、蝴蝶、蜻蜓的朋友不在啦,老师请宝宝们找找他们的朋友在不在你们的桌子上,在的把它贴好。(看看哪个宝宝最快帮他们找到朋友)

1、教师讲评幼儿的活动结果。

2、幼儿展示自己拼贴的图形。

你们今天表现的都不错,老师特意给你们每组的宝宝准备了一个蛋糕,可是我们今天只学会了二等分,但是我们又有四个宝宝,那我们应该怎样来分呢?现在我们一起回教室来分分看,怎样才能四个宝宝都吃到一样多的蛋糕。

理解二等分概念,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经意地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蒙氏数学二等分教案大班篇十

活动目标:

1.能把物体平均分成二分,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乐意探索多种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3.初步了解等分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课件、各种图形(心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本袋(每袋8个本)。

教学过程:

1.利用故事引入、随故事内容出示课件。

提问:故事中大黑和小黑为什么会让狐狸大婶帮忙分面包?

(他们要平分面包)结果怎么样?(面包让狐狸大婶骗着吃了,哥俩只剩下一点点面包)。

他们是不是两只笨狗熊?假如请你帮忙,你怎样分呢?

2.教师操作,二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任意对边折。

怎样验证圆形二等分?折好后完全重叠。说明两份一样大。

(课件讲解,实物展示。)。

引出概念:把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就叫图形的二等分。

小结:详细说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相比哪个大?哪个小?幼儿讲述,然后老师演证。

出示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和一个完整的圆形,重叠比较得出结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

3.教师操作,四等分圆形,引出概念四等分。

两只小熊如果把看到的干面包分成四份,每人吃一份在留一份,怎么分呢?教师用圆形纸操作,说明两次对齐折叠的操作方法。

(课件讲解,实物展示。)。

小结:观察分开的和整体的关系。

平均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

4.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思考并操作把正方形进行二等分、四等分。

圆形的面包我们会二等分、四等分了,如果大黑和小黑看到的是方形的饼干,你能帮他们二等分、四等分么?给发图形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幼儿操作后,课件展示各种分法。

小结: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平均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

5.指导幼儿分组用折叠的方法进行三角形、心形二等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四等分,并观察讲述。

(两组二等分,两组四等分)。

谈话后小结:生活中很多东西可以直接等分,如布、面包、苹果等,有很多东西可以按数量如糖块、书本、衣服、椅子等,很多东西按重量分白糖、米、面、肉,还有很多东西按容积分如水、油、牛奶等。

6.启发指导幼儿用刚刚学习的二等分四等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分本。

7.抛出问题,结束活动。

如果老师再多给你一个本,请你把都分给三个小朋友,怎么分呢?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节课我们学习三等分。现在跟园长老师们说“再见”。

教学反思:折纸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节课我通过让幼儿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折成相等两份,四份,再把折好的纸剪一剪,比一比,再拼一拼,让幼儿在折、剪、比、拼这些操作活动中,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经意地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蒙氏数学二等分教案大班篇十一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利用容器将实物分成一样的两分。

2、学会用自己的办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实物:绿豆、果条、面包、小西红柿、花生、香蕉、饼干、糖、绸带、德克士票、可乐。

工具:塑料刀、剪刀、自制量杯、果冻杯。

1、律动《开汽车》进场。

2、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的实物,并提出要求:“请把桌上的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你一份,我一份。

1、幼儿尝试操作:将桌上的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把分好的实物放在各自的盒子里。

2、尝试后讨论:你分的是什么东西?你是怎么分的?

你怎么知道自己分的是一样多的两份呢?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各种实物的分法进行总结。

1、幼儿尝试,教师从旁指导。

2、尝试后讨论;你们分的'是一样多吗?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多?

小结:原来这是量杯,上面有刻度,它能帮我们把像绿豆一样的东西分成一样多的两份。

1、出示已到好的可乐,引导幼儿将一杯可乐分成一样多的两杯。

2、教师与幼儿共同品尝饮料。

蒙氏数学二等分教案大班篇十二

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

1、材料:绸带,纸(圆行,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习纸。

2、工具:笔,剪刀,直尺。

(一)讲解演示。

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扎两个辫子)我还要给两条小辫扎上漂亮的绸带,现在只有一根绸带,怎么办才能扎两根小辫呢?”

2、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

3、 把绸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次环节以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绸带为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帮助分绸带。通过把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初步认识“二等分”这一概念。

(二)操作探索操作。

1、为幼儿提供圆形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等观察。

2、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

3、小结:把圆形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4、操作验证材料的二等分。 “怎样让别人相信你的两份纸是一样大的呢?”(叠在一起比较) “这儿有个好听的词,叫“重叠””。

学习词:“重叠” 。

5、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总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 *此环节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对折的折法来二等分圆形,得到一样大小的两份,然后通过验证来证实二等分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实际含义。

操作二:

1、为幼儿提供正方形,长方形材料,考虑有没有其它对折的办法来二等分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请幼儿介绍新方法。

4、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角线折、对角折的方法。请没这样折过的幼儿重新试一次。*此环节提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操作,探索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给幼儿增加了难度,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想出对角线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能激发幼儿积极性和独创精神。教师让没有尝试对角线折和对角折的幼儿一个充分学习的机会,再次巩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三)巩固练习:游戏方法。

教师把各种几何图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桌子上,一份在参加游戏的幼儿手中。幼儿四散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样大小的图形,并把两份图形拼成一个整体,看谁找的又快又对。

1、教师讲评幼儿的活动结果。

2、幼儿展示自己拼贴的图形。

此环节为幼儿巩固二等分的知识而设计,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判断,选择正确的二等分图形。

正方形的纸能二等分,它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八等分呢,怎么分呢?开动脑筋想想办法。 *次环节给幼儿思维拓展的空间,为学习四等分作铺垫。

随着年龄的提高,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帮助老师分绸带入手,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接着围着图形层层展开活动。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操作,对认识新事物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环节提供圆形可学习用对折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环节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幼儿凭自己地思维能力选择二等分地方法,在讲解中学习多种二等分地方法。第三环节,要求幼儿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加以巩固。第四环节,使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蒙氏数学二等分教案大班篇十三

1.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学习二等分的方法。

2.通过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给图形二等分,体验等分中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

3.探索对不同图形进行二等分。

1.课件-找展开的图

2.正方形彩色纸片若干、多项操作学具、棋盘若干,记录单,剪刀,铅笔、手偶

教学具图片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手偶:你们看谁来了?(小熊)

2.以手偶表演

提问:小熊今天怎么不高兴了,有什么烦恼吗?

小熊:今天早上吃早点,我发现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大熊一起来分享,

小朋友,你们快帮我想想我该怎么办呢?

3.教师:谁想到好办法了?

(把面包片分成两份不就行了吗!)

4.小熊:可是分完了会有大有小,怎么办?

5.教师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纸片

提问:面包片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的。)

教师:那我们就用正方形的纸来代替面包片帮小熊来分成两块一样大的!

二、提供幼儿正方形纸和剪刀,请幼儿操作。

1.提供给幼儿尝试的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可以不受限制地尝试各种二等分的方法,

用剪刀将其剪开的方法便于幼儿验证两部分是否相等。

2.教师小结。

(1)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几块什么形状,你是怎样分的?

(2)有几种分的方法?(对角和对边折)

(3)怎样证明这两块一样大呢?(比一比)

(4)怎样分才能一样大呢?

(5)教师于幼儿共同总结:

只要找到了中心线,就可以将一个分成两个一样大的。进一步引导幼儿掌握二等分的关键要点。

三、运用学具进一步探索。

1.教师:你们用了两种办法,还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呢?

2.请幼儿运用学具进行尝试,并准确找到不同形状的中心线,探索检验的方法。

3.幼儿分组操作,引导幼儿记录、检验。

4.展示幼儿作业单

请幼儿来说一说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了等分,是怎样知道它们是一样大的。

请幼儿将有创新的分法介绍给其他的幼儿,并展示不同检验相等的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242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