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一滚教案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11:23:11
滚一滚教案大全(16篇)
时间:2023-12-07 11:23:11     小编:紫衣梦

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材学等学科的知识,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案的编写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力。想要写好一份教案,不妨参考一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案范文。

滚一滚教案篇一

1.尝试用车轮滚画,观察色彩和花纹的变化。

2.体验玩色和大面积作画的乐趣。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1.每个幼儿从家中带一辆玩具来园,幼儿事先有玩玩具的经验。

2.每组一张大画纸。

3.分别在较大的容器里放人浓度合适的颜色水,内放海绵,以免流淌。

4.范画一张。

1.猜猜谁的脚印。

——出示范画,请幼儿猜猜这是谁的脚印,这幅画是怎么形成的。

——小很快乐,它去过山上、海边、沙漠,留下了很多足迹。

——教师边说边让蘸有颜料的在纸上滚动。

2.用车轮滚画。

——请幼儿分组作画,将自己的玩具车轮蘸上颜料,在纸上来回滚动,看看每辆车的轮胎印有什么不同。

——幼儿可按意愿滚画多次,体验大面积作画的乐趣,感受图案交叉、重叠的特殊效果。

——请幼儿自由地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是沿怎样的线路开的,它将开往哪里。

1.应引导幼儿在滚画的同时,感知轮胎印的不同,获得轮子滚动的经验。

2.作品晾干后可贴在墙面上,让幼儿欣赏独特的画面效果。也可以让幼儿拿着未蘸颜料的玩具,沿着画面上复杂多变的滚画线路前行,满足在各种“道路”上“行驶”的愿望。

小是幼儿比较喜爱的玩具,“车轮滚画”让幼儿尝试用车轮作画,通过观察色彩和路线等变化,使幼儿从中体验到用车轮作画带来的乐趣和新奇。

整个活动从整体效果来看,课堂气氛比较欢快,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步步发现小可以开出弯弯的曲线和直线。在操作活动环节,幼儿在宽松的、愉悦的氛围中与老师、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通过不断的上课、反思,我也意识到本次活动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作为美术活动,活动中教师讲解部分要尽量简明扼要,留给幼儿充分作画的时间。同时需要注意用词的规范性,在活动中应强调将小在山上和马路上的脚印留下来,而不是画下来。并要提醒幼儿要懂得合作,以现实中的交通安全约束幼儿,要求幼儿在拐弯的时候稍微慢一些,避免车子开到轨道外。

滚一滚教案篇二

1.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探索不同物体滚(滑)动的情形。

3.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索。

1.长条积木、小筐(人手一份)。

2.圆形、圆柱形、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物品。

3.《小老鼠,上灯台》图片一幅。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图片:“小朋友看小老鼠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小老鼠的样子上灯台吧。”

幼儿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边唱边做动作。

2.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老鼠滚下来的样子,初步感知什么是“滚动”。

教师:小老鼠怎么样了?谁来学一学?(骨碌骨碌的)。

(二)猜测活动。

教师:小老鼠说,小朋友们别笑它,其实不仅仅只有小老鼠会滚下来,很多东西都会滚下来的。不信大家就来看看吧。

1.出示用小筐垫起木板组成的斜坡,出示各种物品,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物品会从斜坡上滚下来,哪些物品不会滚下来。

2.教师根据幼儿猜测,将会滚下来及不会滚下来的物品分开放置在两个小筐里。

(三)第一次实验。

1.要求将实验出不同结果的物体分开放置。

2.提问:能滚动的物体和不能滚动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滚动的物体都是圆圆的,不能滚动的物体它们都有角,是方的。

(四)第二次实验。

1.要求:有没有办法让不能滚下来的物体也滚下来呢?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增加斜坡高度做实验,让幼儿观察方形物品的变化。

3.让幼儿观察方形的物体和圆形的物体从斜坡上下来有什么不同,用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认识到“滚”和“滑”的不同。(圆圆的物体是“骨碌骨碌”滚下来的,方方的物体是“刺溜”一下滑下来的。)。

4.通过增加高度,让所有的物体都能够从斜坡上滚下来。

总结:不能滚动的物体,我们想办法,增加了斜坡的高度,也让它滑了下来。但是,其它形状的物体不能象圆形物体那样滚动,它们是“滑”下来的。

(五)总结今天的活动。

1.表扬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积极的参与活动。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奖励。

2.提出建议:小朋友回家后寻找家中合适的物品继续试验。

活动延伸:

1.区域: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正方形的纸滚动起来(如把它揉成团、折成球状等)。鼓励幼儿用不同饿线条表示滚动时的样子。

2.家园:家长可与幼儿在家寻找各种物体玩“滚动”游戏,积累相关经验。

滚一滚教案篇三

1、幼儿乐于探索和发现,愿意尝试操作活动。

2、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根据生活经验,讲述弹珠旅行的故事。

4、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范画一张,画纸、弹珠、勺子、颜料、操作盒、抹布、衬衫盒各一份。

1、出示玻璃弹珠,让幼儿去探索如何去玩。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玩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噢,是弹珠。

(2)弹珠可好玩了,你知道它可以怎么玩吗?(小朋友说)弹珠这么好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弹珠,我们就来玩一玩,看看谁玩的方法多。

(3)总结: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我一起学一学。

2、教师示范滚画过程,并引导幼儿讲述教。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弹珠宝宝旅行的画。看看画上有什么?(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谁知道这条线像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后发散性思考。)你们说了这么多,那我们来给弹珠宝宝编个旅行的故事吧。想想弹珠宝宝会来到哪里旅行?还会来到哪里旅行?它会看到什么?还会看到什么?(教师通过引导后讲述弹珠宝宝旅行的故事。)例:一天,弹珠宝宝来到河边,来到了田野里。它看见了小草,看见了蝴蝶,看见了毛毛虫。慢慢的它走累了,就回家休息了。你们喜欢弹珠宝宝的旅行吗?我们带着弹珠宝宝去旅行吧。

3、幼儿自由滚画,教师讲解滚画要求及巡回指导幼儿滚画。

(1)师:你们想带着弹珠宝宝去旅行吗?旅行时一定要告诉弹珠宝宝它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现在我们弹珠宝宝去旅行吧。(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讲述及滚画)。

4、展示弹珠旅行的画。

为了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本学期,我鼓起勇气承担了美术组的优质课展示,通过这次活动,向大家学习了更多关于美术领域方面的知识了。我把这次活动和自己教研组的行为跟进课结合在一起,在第一次上课后,集组内老师的智慧,大家从活动目标的指定、活动环节、过程、结尾处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供我作参考,于是修改后我进行了第二次的跟进,由于觉得自己对幼儿作品评价这一块的经验不足,因此在这一次,我请我们美术组的大组长金娟老师提供支持与帮助。金老师不愧为是美术组的高手,她真挚的给我提了几点建议,对我的帮助又更进了一步,她针对我的课堂表现,指点我课堂上对幼儿的指导语应突出趣味性和有效性;让我明确了幼儿作品的评价应围绕本次活动中的目标展开及范例出现的适宜时机等。

1、学习使用工具进行绘画。

2、培养幼儿对玩色游戏的兴趣。

3、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玩具小车人手一辆、各色颜料、小毛巾等。

1、猜猜谁的脚印:

——出示范画,请幼儿猜猜这是谁的脚印?

——小很快乐,它去过山上、海滩、沙漠,留下了很多足迹。教师边说边用轮胎蘸颜料在纸上滚动。

2、幼儿作画:

——请幼儿分组作画,将自己的小轮胎蘸上颜料后在纸上来回滚动。看看每辆的轮胎印有什么不同。

——幼儿可按意愿滚画多次,体验大面积作画的乐趣,感受图案交叉、重叠的特殊效果。

小是幼儿比较喜爱的玩具,“车轮滚画”让幼儿尝试用车轮作画,通过观察色彩和路线等变化,使幼儿从中体验到用车轮作画带来的乐趣和新奇。活动开始时,我向幼儿展示最熟悉的小,以小喜欢旅行导出活动内容,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

滚一滚教案篇四

1.滚动各种物体,探究能滚动的物体的形状特征。

2.尝试用不同方法把不能滚动的物体变得能滚动。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1.玩具城(能滚动和不能滚动的玩具或物品若干)。

2.贴有能滚动或不能滚动标识的大筐各一个。

3.以小组为单位,给每组提供操作材料,进行不能滚动变滚动的尝试。

4.幻灯片。

5.笔、纸、双面胶、柜子、幼儿使用的桌子若干。

一:幼儿玩玩具,引出"滚动"。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希望小朋友能喜欢。(把玩具事先放在幼儿的椅子下面)。

师:请把小椅子下的礼物拿出来,玩一玩!(幼儿玩玩具)。

师:刚才你们的玩具是怎么玩的?(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滚动"。幼:皮球可以拍。师:皮球除了可以拍还可以怎么玩呢?幼:还可以滚?师:你们手中的玩具哪些也是可以滚动的?)。

二、围绕"滚动和物体形状的关系"讨论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能够滚动的物体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幼儿回答)。

总结:原来这些能够滚动的物体它的形状都有圆形的一面所以能够滚动。

三、幼儿设计标志。

1、幼儿想象用什么标志表示"滚动"和"不滚动",为下个环节铺垫。

师:其他的礼物就是不能滚动的。现在请小朋友帮老师设计标志,你们觉得"滚动"标志应该怎么来表示呢?(幼儿想象,说出好的标志马上采用其想法,并画下来。)。

师:"不会滚动"的标志又应该怎么表示?(幼儿想象,教师画下来。)。

四、幼儿送玩具回家。

1、送礼物回家。

师:礼物要回家喽!请小朋友将能够滚动的礼物送到贴有滚动标识的筐子里,不能滚动的礼物送到贴有不能滚动标识的筐里。(教师检查幼儿是否送错,幼儿自己纠正。如:我觉得这件礼物有疑问?)。

五、尝试让不能滚动的物体变得能滚动。

1.明确任务(每组分别提供报纸、硬纸、橡皮泥、气球、两个半圆,可以滚动的器皿,双面胶也带去)。

师:刚才我们说到,滚动的物体都有圆形的一面,徐老师还提供了一些物品,我们看看它们能不能滚动?(幼儿回答:不能)。

师:今天我们就要挑战这个任务,把这些不能滚动的物体变得能滚动,请小朋友走到自己的座位进行尝试,成功了举手告诉我哦。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滚动尝试。

总结:小朋友们都想出了好办法,你们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滚动。

六:结束:滚动乐园。

出示幻灯片。

师:哇,原来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运用到了滚动,现在让我们回自己教室去找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也能滚动吧!

本活动利用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引导幼儿关注并探索滚动这一科学现象,从猜测性的探索——实践操作性的探索,使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积累关于圆形物品容易滚动的经验。我不要求幼儿准确地掌握和理解滚动这个科学概念,而是强调让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有关科学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幼儿能够感受到却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但教师不能低估它们对于幼儿的意义,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把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使幼儿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地获取和丰富科学的经验。

滚一滚教案篇五

1.感知圆的东西能滚动。

2.用语言表达滚动现象。

3.对滚动现象有好奇心。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发现物体表面的不同,并用语言表达。

1.能滚动的物体、不能滚动的物体。

2.百宝箱、小卡片若干(与实物相符)、画有笑脸和哭脸的塑料筐、集体记录单。

3.活动前玩过,感受过轮子滚动的特征。

一、谈话。

出示百宝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

桌上的东西,你们知道哪个能滚着玩?

出示集体记录单,幼儿交流,教师出示小卡片记录。

二、自由探索。

尝试使物体滚动起来。

选一种自己喜欢的玩具,试玩,看看你选的玩具能不能滚动。

三、分类游戏。

1.出示笑脸和哭脸的塑料筐,将能滚动的东西放在笑脸筐里,不能滚动的东西放在哭脸筐里。教师记录。

2.用语言和动作解释“滚动”现象。

玩具是怎样滚动的?用动作表示。

四、寻找游戏。

1.寻找其他可滚动的物体。

2.用语言表述发现。

五、交流。

解释物体滚动的原因,知道圆圆的东西能滚动。

我们找到的东西都有一个什么本领?都像什么形状?

教师小结:圆圆的东西都可以滚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滚动。

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学习的环境,让幼儿与各种材料进行互动,从而感知滚动的科学现象,形成圆圆的东西能滚动的关键经验。整个活动孩子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观察力、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目标达成度极高。

滚一滚教案篇六

我班的孩子对于会滚动的物体十分感兴趣,并乐此不彼。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发散幼儿的思维,我设计了“滚一滚”的教学活动,从而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并在亲身体验中,试着让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能叫出球体、圆柱体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其观察、比较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区分什么物体容易滚动。

1、收集各种能滚动及不能滚动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1、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要求在玩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样玩的?还发现了什么?”(幼儿选择空地玩玩具,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2、集中。提问,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幼儿根据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乐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滚。”“我玩的是方积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将能滚的和不能滚的玩具放在两个筐中,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1、让幼儿再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2、集中提问。在玩会滚动的东西时,你发现了什么?(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又如:“我玩的是可乐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我把小可乐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把能向不同方向滚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滚的。

4、丰富幼儿有关知识:能向不同方向滚的叫做球体,两端是圆形且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能向两个方向滚动的叫圆柱体。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一讲: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圆柱体?

6、幼儿用球体和圆柱体分别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滚一滚,看有什么不一样?

7、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木板表面平与不平,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不一样;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样,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也不一样。

本活动利用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引导幼儿关注并探索。

滚动这一科学现象,从猜测性的探索——实践操作性的探索,使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积累关于圆形物品容易滚动的经验。我不要求幼儿准确地掌握和理解滚动这个科学概念,而是强调让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有关科学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幼儿能够感受到却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但教师不能低估它们对于幼儿的意义,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把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使幼儿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地获取和丰富科学的经验。

滚一滚教案篇七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小班幼儿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及事物一直都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总喜欢摸摸这,看看那,我们应该在平时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探索的机会,引发幼儿对生活中熟悉的东西进行再观察,再探究。于是我就选择了这节科学活动《滚一滚》。

1、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对不同物体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在探索、观察各种物体滚动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发现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

3、能体验探索滚动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

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初步感知发现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

在探索、观察的过程中对不同物体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各种各样会滚动的东西,如皮球,薯片筒,圆柱、圆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的积木,瓶子,圆柱形干电池等。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各自经验,引导幼儿说出刚才是怎么玩的。

(二)幼儿再次操作,引导幼儿探索滚动的物体。

师:你的材料宝宝能滚动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尝试用语言解释物体滚动的原因:知道圆形的东西都能滚动起来。

师小结:圆形的东西都能滚动起来,方形、三角形的东西不能滚动。(评析: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是否能滚动)。

(三)出示图表记录,引导幼儿发现滚动的物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滚动现象的理解。

师:今天小朋友学会了新的本领,现在请小朋友帮魏老师找一找,哪些物品会滚动?

(四)拓展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能够滚动的物体。

(五)教师小结。

1、本次活动来源于孩子的生活,是孩子感兴趣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以幼儿的操作探索为主,且紧密围绕着“滚动”这个有趣的现象而展开,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机会和条件,淡化了“教和学”的界限,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玩滚动游戏的乐趣,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在玩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2、活动内容有趣,操作性强,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在探索活动中,层层递进加深了探究难度,但是在教师的适时指点和引导下使得难点迎刃而解,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气氛中进行,让幼儿始终保持浓烈的兴趣,使教育极富感染力,效果甚为理想,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活动环节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活动中以球为切入点,在二次操作的过程当中,逐层递进、层层加深,教师有层次、有步骤的抛出探索要求,幼儿带着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每个环节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有助于推进幼儿较深入探究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和它们的不同现象,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体验发现的乐趣。

4、实效性强,面向全体幼儿,共同参与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使每位幼儿都有参与探索和发现的机会,所有的科学现象都是让幼儿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的。真正让每个幼儿做到在“玩中学”“做中学”促使幼儿自主地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活动中不足的是:本次活动有些单一,活动过程中只探索了哪些物体能够滚动,哪些物体不能够滚动,其实不同的滚动物体他们的滚动面也的不一样的,这点应该在活动中也有所体现,让幼儿有所了解,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滚一滚教案篇八

观察能力从来不可能通过传授而获得,只有在充满兴趣的、积极自觉地观察中才能逐渐的发展起来。由于幼儿对球体的滚动很感兴趣,也充满了好奇,所以我让他们在玩球的过程中,探索球体与圆柱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感知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借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1.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感受和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3.引导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

4.能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见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1.各种形状不同的物体:乒乓球、皮球、塑料球、弹力球、八宝粥桶、茶叶桶、擀面杖、瓶子、正方体积木、长方体积木、圆形的纸片等。

2.大纸箱两个,一个贴“球体”.一个贴“圆柱体”;。

3.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的图片。

4.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橡皮泥、胶棒。

5.剪刀、白纸、绳子、水彩笔。

(一)探索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请你们找一找,哪些东西会滚动,把会滚动的放在大纸箱里。

2.幼儿通过与伴交流、探索、寻找发现可以滚动的物体。

(二)讨论球体圆柱体的特征:

1、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寻找到的可以滚动的物体,并演示证明这些物体可以滚动。

2、引导幼儿讨论:这些物体滚动时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让幼儿再次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

球体:小朋友你们仔细观察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像这样圆圆的、没有角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体。

圆柱体:小朋友你们仔细观察观察它又是什么样子的?上面的圆和下面的圆是一样大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像这样长长的、中间一样粗的、上面的圆和下面的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体。举起你找到的圆柱体让老师看一看。

4、请幼儿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从而感知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5、请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6、小结:球体浑身都是圆溜溜的,会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有两个圆、中间一样粗、横着才会前后滚、竖起来时就能站的稳稳当当的。

(三)请幼儿翻开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4页,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圆柱体”的活动。

(四)制作圆柱体。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请幼儿在这些材料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制作材料,做一个圆柱体,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2、同伴之间玩玩比比大家制作的圆柱体有何异同,再次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五)滚滚乐。

1.球体和圆柱体的本领很大,它们会滚来滚去。我们学习一下它们本领,好吗?

2.全体幼儿在地毯上自由的滚动,教师时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

在比较观察中,幼儿总结了球体、圆柱体的体征,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让幼儿寻找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

滚一滚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各类能滚动的物体,体验玩滚动游戏的乐趣,引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

2.愿意表达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1-2种自己认为能滚动的物体。

活动重点:

探索怎样把物体滚动起来。

活动难点:

了解物体滚动的原因。

审美元素:

探索活动的成功会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和喜悦,能够激发人向更高更难的方向发出挑战和进取,本次活动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物体滚动”的经验。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东西能滚吗?

2.幼儿自由介绍自己带来的能滚动物体。

师:你带来的是什么?它能滚动吗?

3.幼儿自由探索,尝试使物体滚动起来。

师:你们玩玩、试试,看看到底哪些物体能滚起来。

4.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尝试,并交流各自经验,了解什么是“滚动”。

(1)引导幼儿根据尝试后的经验,将这些物体按照能否滚动进行归类。

(2)请幼儿演示,并检验这些物体能否滚动。

(3)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滚动”。

(4)引导幼儿尝试解释物体滚动的原因:这些东西为什么能滚起来呢?

教师小结:

这些物体,有的像圆柱、有的像圆锥、有的像球体……在一般情况下,圆状物体都可能会滚,不过,事情不一定就像我们猜想的那样,只有试了才能真正知道它能不能滚动起来。

滚一滚教案篇十

1、能叫出球体、圆柱体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其观察、比较的能力。

1、各种能滚动及不能滚动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2、幼儿选择空地玩玩具,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3、提问: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发现?

(幼儿根据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乐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滚。”“我玩的是方积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4、分类:请幼儿分别将能滚的`和不能滚的玩具放在两个筐中,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1、让幼儿再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2、提问:在玩会滚动的东西时,你发现了什么?(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又如:“我玩的是可乐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我把小可乐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把能向不同方向滚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滚的。

4、丰富幼儿有关知识:能向不同方向滚的叫做球体,两端是圆形且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能向两个方向滚动的叫圆柱体。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一讲: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圆柱体?

三、实验活动。

1、幼儿用球体和圆柱体分别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滚一滚,看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木板表面平与不平,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不一样;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样,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也不一样。

滚一滚教案篇十一

1.感知圆的东西能滚动。

2.用语言表达滚动现象。

3.对滚动现象有好奇心。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发现物体表面的不同,并用语言表达。

1.能滚动的物体、不能滚动的物体。

2.百宝箱、小卡片若干(与实物相符)、画有笑脸和哭脸的塑料筐、集体记录单。

3.活动前玩过汽车,感受过轮子滚动的特征。

一、谈话。

出示百宝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

桌上的东西,你们知道哪个能滚着玩?

出示集体记录单,幼儿交流,教师出示小卡片记录。

二、自由探索。

尝试使物体滚动起来。

选一种自己喜欢的玩具,试玩,看看你选的玩具能不能滚动。

三、分类游戏。

1.出示笑脸和哭脸的塑料筐,将能滚动的东西放在笑脸筐里,不能滚动的东西放在哭脸筐里。教师记录。

2.用语言和动作解释“滚动”现象。

玩具是怎样滚动的?用动作表示。

四、寻找游戏。

1.寻找其他可滚动的物体。

2.用语言表述发现。

五、交流。

解释物体滚动的原因,知道圆圆的东西能滚动。

我们找到的东西都有一个什么本领?都像什么形状?

教师小结:圆圆的东西都可以滚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滚动。

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学习的环境,让幼儿与各种材料进行互动,从而感知滚动的科学现象,形成圆圆的东西能滚动的关键经验。整个活动孩子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观察力、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目标达成度极高。

滚一滚教案篇十二

设计意图:

我班的孩子对于会滚动的物体十分感兴趣,并乐此不彼。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发散幼儿的思维,我设计了“滚一滚”的教学活动,从而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并在亲身体验中,试着让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活动目标:

1、能叫出球体、圆柱体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其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能滚动及不能滚动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1、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要求在玩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样玩的?还发现了什么?”(幼儿选择空地玩玩具,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2、集中。提问,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幼儿根据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乐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滚。”“我玩的是方积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将能滚的和不能滚的玩具放在两个筐中,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1、让幼儿再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2、集中提问。在玩会滚动的东西时,你发现了什么?(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又如:“我玩的是可乐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我把小可乐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把能向不同方向滚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滚的。

不错的玩具分别放在两个筐中。(集体检查)。

4、丰富幼儿有关知识:能向不同方向滚的叫做球体,两端是圆形且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能向两个方向滚动的叫圆柱体。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一讲: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圆柱体?

三、实验活动(此活动也可作为课后的延伸活动)。

1、幼儿用球体和圆柱体分别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滚一滚,看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木板表面平与不平,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不一样;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样,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也不一样。

滚一滚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探索不同物体滚(滑)动的情形。

3.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长条积木、小筐(人手一份)。

2.圆形、圆柱形、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物品。

3.《小老鼠,上灯台》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图片:“小朋友看小老鼠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小老鼠的样子上灯台吧。”

幼儿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边唱边做动作。

2.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老鼠滚下来的样子,初步感知什么是“滚动”。

教师:小老鼠怎么样了?谁来学一学?(骨碌骨碌的)。

(二)猜测活动。

教师:小老鼠说,小朋友们别笑它,其实不仅仅只有小老鼠会滚下来,很多东西都会滚下来的。不信大家就来看看吧。

1.出示用小筐垫起木板组成的斜坡,出示各种物品,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物品会从斜坡上滚下来,哪些物品不会滚下来。

2.教师根据幼儿猜测,将会滚下来及不会滚下来的物品分开放置在两个小筐里。

(三)第一次实验。

1.要求将实验出不同结果的物体分开放置。

2.提问:能滚动的物体和不能滚动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滚动的物体都是圆圆的,不能滚动的物体它们都有角,是方的。

(四)第二次实验。

1.要求:有没有办法让不能滚下来的物体也滚下来呢?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增加斜坡高度做实验,让幼儿观察方形物品的变化。

3.让幼儿观察方形的物体和圆形的物体从斜坡上下来有什么不同,用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认识到“滚”和“滑”的不同。(圆圆的物体是“骨碌骨碌”滚下来的,方方的物体是“刺溜”一下滑下来的。)。

4.通过增加高度,让所有的物体都能够从斜坡上滚下来。

总结:不能滚动的物体,我们想办法,增加了斜坡的高度,也让它滑了下来。但是,其它形状的物体不能象圆形物体那样滚动,它们是“滑”下来的。

(五)总结今天的活动。

1.表扬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积极的参与活动。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奖励。

2.提出建议:小朋友回家后寻找家中合适的物品继续试验。

活动延伸:

1.区域: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正方形的纸滚动起来(如把它揉成团、折成球状等)。鼓励幼儿用不同饿线条表示滚动时的样子。

2.家园:家长可与幼儿在家寻找各种物体玩“滚动”游戏,积累相关经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滚一滚教案篇十四

1.通过玩各类能滚动的物体,体验玩滚动游戏的乐趣,引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

2.愿意表达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发现。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幼儿自带1-2种自己认为能滚动的物体。

探索怎样把物体滚动起来。

了解物体滚动的原因。

探索活动的成功会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和喜悦,能够激发人向更高更难的方向发出挑战和进取,本次活动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1.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物体滚动"的经验。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东西能滚吗?

2.幼儿自由介绍自己带来的能滚动物体。

师:你带来的是什么?它能滚动吗?

3.幼儿自由探索,尝试使物体滚动起来。

师:你们玩玩、试试,看看到底哪些物体能滚起来。

4.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尝试,并交流各自经验,了解什么是"滚动"。

(1)引导幼儿根据尝试后的经验,将这些物体按照能否滚动进行归类。

(2)请幼儿演示,并检验这些物体能否滚动。

(3)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滚动"。

(4)引导幼儿尝试解释物体滚动的原因:这些东西为什么能滚起来呢?

教师小结:这些物体,有的像圆柱、有的.像圆锥、有的像球体……在一般情况下,圆状物体都可能会滚,不过,事情不一定就像我们猜想的那样,只有试了才能真正知道它能不能滚动起来。

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学习的环境,让幼儿与各种材料进行互动,从而感知滚动的科学现象,形成圆圆的东西能滚动的关键经验。整个活动孩子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观察力、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目标达成度极高。

滚一滚教案篇十五

1。能够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2。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能够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活动难点

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四张桌子,每一张桌子上滚动的东西都相同;各种薯片桶,露露瓶,乒乓球等。

2、硬币、长方形纸、橡皮泥。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一)谈话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来玩一个寻宝的游戏,我的宝物有一个神奇的本领——会滚动。

(二)幼儿玩准备的玩具,教师参与活动,并和幼儿进行交流

(三)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会滚动,并示范给小朋友们看一看。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一)让幼儿再次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根据特征逐一排除,最后找到球体。

小结:最后,我们找到的宝物是球,总结球体特征。小球会滚动,放在地上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不管从哪个方向看上去都是圆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三、根据特征找出圆柱体

(一)你们找到了第一件宝物,还想找出第二件吗?它两头都是圆,从上到下一样大,竖着放看起来像柱子,请小朋友到教室的'“牛牛餐厅”去找一找。

(二)老师总结圆柱体的特征,两头都是圆,竖着放看起来像柱子,从上到下一样大,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圆柱体。

四、游戏“玩一玩,变一变”

1。把许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把长方形纸变成圆柱体。

3。把橡皮泥变成球体。

五、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玩的很高兴,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球体的物体?

让幼儿找一找。活动结束。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滚一滚教案篇十六

1、能叫出球体、圆柱体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其观察、比较的能力。

1、收集各种能滚动及不能滚动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1、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要求在玩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样玩的?还发现了什么?”(幼儿选择空地玩玩具,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2、集中。提问,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幼儿根据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乐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滚。”“我玩的是方积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将能滚的和不能滚的玩具放在两个筐中,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1、让幼儿再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2、集中提问。在玩会滚动的东西时,你发现了什么?(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又如:“我玩的是可乐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我把小可乐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把能向不同方向滚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滚的。

4、丰富幼儿有关知识:能向不同方向滚的叫做球体,两端是圆形且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能向两个方向滚动的叫圆柱体。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一讲: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圆柱体?

三、实验活动(此活动也可作为课后的延伸活动)。

1、幼儿用球体和圆柱体分别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滚一滚,看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木板表面平与不平,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不一样;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样,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也不一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6260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