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热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9:55:10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热门17篇)
时间:2023-12-07 09:55:10     小编:飞雪

教案是教师为了实施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的文本形式。教案的编写应注意课堂教学的时序控制,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这些教案范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展示。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一

1、培养幼儿用手印画。

2、增强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棉签每人一根,红颜料一组一份,幼儿活动用书,“一串红”图片。

1、老师今天带来了棉签和颜料,用它们来画一串红。

2、一串红的花红红的,很漂亮,长在茎上,就象小朋友排队一样,排得很整齐的。(边示范边讲解)。

3、谁也想来试一下画一串红的(让幼儿示范)。

1、棉签要放在盘子里,花要画在茎上。

2、有几根茎就画几串。

3、一边画一边说说美丽的一串红。

2、我们把一串红送到小兔家去吧,让小兔家变得更漂亮。

小百科:一串红,又称爆仗红、象牙红,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二

小班阶段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探索世界是从他们最贴近的自身开始。他们通过自己周围的人际环境,特别是对自己具有重要意义的成人,如父母、老师等对待自己的态度、方式来认识自己的。为了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体验,我们预设了主题活动《我的故事》,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感知自己是一个独立的、自主的、独特的个体。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上学的孩子来说,家是他们认为最安全而又温馨的港湾,因此我设计了让幼儿通过回忆家庭中的生活情景和模仿爸爸妈妈话语,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家人的爱与被爱,体验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给幼儿美好的情感体验。

《我的家》是通过幼儿涂色的方式,让幼儿用他喜欢的颜色来打扮自己的房间,让小班的孩子喜欢自己的家,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们无私的爱,懂得珍惜,懂得付出。

1、通过欣赏,让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家。

2、让幼儿感受家的温暖,以及爸妈对他们的爱。

3、引导幼儿学习颜色的协调搭配。

1、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爸妈对他们的爱。

2、颜色的协调搭配。

幼儿对"爱"的体会。

1、区角环境布置2、范画,油画棒,供幼儿涂色家的图片3、《我爱我家》的背景音乐(材料分析:在这堂课准备之前,我与家长配合,根据课程的需要为幼儿准备全家福照片。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受温暖,有安全感,依赖感。)教学过程:

(我运用区角环境"海绵宝宝的家"给幼儿提供了"家"体验,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主动的与自己同伴,老师进行语言交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家,体现《纲要》里的语言要求)二、幼儿操作《我的家》。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填色方式,拿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去打扮我们的家吧!

2、幼儿填色,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小朋友要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哦,把你的家涂的漂漂亮亮的。

三、展示幼儿作品,并相互欣赏与评价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画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家,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本环节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形式的艺术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思想。让幼儿遗言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活动延伸:

1、教师鼓励幼儿用油画棒创作画出作为爸爸妈妈"爱"的礼物。

2、教师与幼儿一起进入区角,将画好的家展示出来。

小朋友有没有看过热带鱼,它是什么样子?

老师有一些热带鱼的图片,我们来看看,小朋友要看仔细,热带鱼的头、尾巴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观看。

教师:热带鱼的头是什么样的?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鱼鳍是在哪里?请幼儿说说。

小结:热带鱼生活在大海里,有各种颜色,身上有花纹,你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有的往上游,有的结伴往下游。

3、教师示范画热带鱼。

小朋友看见了各种颜色的热带鱼,你们想把它们画下来吗?

老师会用手变出热带鱼,小朋友想看吗?

教师用水彩笔在纸上描手印,并添画成热带鱼。

二、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分发材料、交待要求:小朋友先用水彩笔画出手的轮廓。

2、幼儿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

小朋友可以画出两只手的轮廓,添画出往不同方向游的热带鱼。

鼓励幼儿在画好热带鱼后,用蜡笔添画上身上的花纹和水草。

三、总结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幼儿相互欣赏:你的热带鱼有哪些颜色?它们分别往哪个方向游?

表扬讲卫生的幼儿。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三

1、复习画圆,并尝试圆形和线条的组合。

2、在活动中体验大家一起分享玩具的快乐。

铅画纸、水彩笔、彩纸、印章。

(价值取向:在说说气球的过程了解气球的特征。)。

2、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气球,师:你觉得气球是什么样的?

小结:原来气球是圆圆的、大大的,下面还有一条弯弯的绳子。

(价值取向:幼儿复习画圆,尝试圆形和线条的`组合。)。

2、幼儿自由讨论。

3、胖熊就决定也送他们一些气球,不过它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那我们来帮帮他吧!

4、教师示范画圆:“今天,请我们的魔术师笔宝宝来帮帮忙!瞧,笔宝宝在我们的铅画纸上跳了一个大大的圆圈舞+扭扭舞,哈哈,变出了什么?”(气球)。

5、孩子画画,教师注意个别辅导,提醒孩子正确的坐姿以及握笔姿势。

(价值取向:幼儿尝试用撕贴、涂色、印章等形式装扮气球。)。

2、幼儿尝试用各种形式装扮气球:涂色、撕贴、印章等。

(价值取向:在大家一起玩气球的过程中体验分享玩具的快乐。)。

幼儿将自己吹好的气球送给好朋友,大家一起玩。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四

1、幼儿学会画一个又一个完全封闭的椭圆形,巩固对圆形的认识。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均匀涂色)以及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母鸡胸饰、幻灯片、幼儿操作材料

一、由幼儿和老师对话引出活动内容。

教师:

1、小朋友你们吃过鸡蛋吗?

2、鸡蛋是谁生的呀?

3、这里有好多鸡妈妈,(幻灯片)它们会生很多很多的鸡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鸡妈妈是怎么生鸡蛋的?(操作幻灯片:鸡妈妈蹲着不动,在它的屁股底下生下了好多鸡蛋)

4、小朋友看看这些鸡蛋是什么样子的?(知道鸡妈妈生下的是圆圆的鸡蛋……)

二、引导幼儿学画鸡蛋

1、鸡妈妈教本领

(背景音乐)教师扮演鸡妈妈:“今天,老师向来学鸡妈妈生鸡蛋,我生了一个圆圆的鸡蛋,我生完后找个空地方再生一个,我生了一个……又一个圆圆的鸡蛋。

教师提问:“鸡妈妈生个几个鸡蛋呀?鸡蛋是什么样子的?

2、提出要求

教师分发胸饰,交代要求:“你们想不想学鸡妈妈生鸡蛋,我给能干的宝宝带上请你按照老师的方法,生一个……又一个圆圆的鸡蛋。然后再找个空地方下一个……又一个圆圆的鸡蛋我知道你们都很能干的!”

3、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画圆方法,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任务。

三、结束部分

1、展示作品:鸡妈妈们生了好多的鸡蛋,xx小朋友你今天来当鸡妈妈了,你生的鸡蛋是什么样子的?(请5——8个幼儿说说)

2、游戏:

教师:老师跟你们商量个事,你们愿不愿意跟贾老师出去玩滑滑梯?先请小朋友把画好的鸡蛋送给爸爸妈妈,快快跟贾老师开火车到外面去玩喽!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五

1.学习树叶进行拼贴作画,并能适当添画,丰富画面。(认知)。

2.能根据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表现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能力)。

3.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功后的自豪。(情感)。

1.课前带领幼儿收集各种树叶,幼儿已认识许多不同形状的树叶。

2.胶棒、胶水、画纸、彩笔。

3.树叶作品若干(ppt上)。

一、欣赏教师拼贴树叶,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天)。”

“那你们在秋天都有什么感受呀?有没有什么发现呢?(引导到落叶)。”“小朋友还记得上一次的户外活动我们一起收集了什么吗?(落叶。)”“对了,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的树叶,老师今天把这些树叶带来了。这些树叶一样吗?(不一样),都有哪不一样呀?(形状、颜色。)你们觉得这些树叶怎么样?有什么用途呢?()”

“小朋友们真细心呀,发现了这么多的不一样。接下来呀,老师要用这些漂亮的树叶来变个魔法,小朋友们注意看啦!”

(1)“先取一片小柳叶,横过来,粘上去;再取一片,这次要竖着,粘上去。好啦完成了,小朋友看看像什么?”(像帆船)。

(2)教师把两片树叶拼贴好后,用彩笔添上旗子,在周围画上海水。海鸥,让幼儿了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语言自己组织,一定要有话语)。

(3)教师重新出示一些其他形状的叶子,启发幼儿想象,还可以做成什么?

二、介绍树叶拼贴画的方法。

告诉幼儿一片树叶和不同的树叶组合有不同的图形,小朋友可以先选自己喜欢的树叶,再在纸上拼出图形,最后用浆糊粘贴固定。注意提醒幼儿浆糊不能太多,启发幼儿用彩笔装饰画面。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带领幼儿观看ppt上的示例,欣赏画面上的树叶拼贴画,了解作画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选用合适的树叶拼贴画,了解作画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选用合适的树叶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

四、欣赏作品。

共同欣赏全体幼儿的作品,对大胆想象、画面整洁的作品给予表扬。在活动之后启发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树叶。

:让幼儿选择喜欢的叶子当作自己的签名图案,将色彩涂在叶子上,然后印在纸上,做叶子的纹路图。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六

1.感受西瓜丰收的喜悦之情。

2.感知西瓜的基本特征,发展观察力。

3.在观察的基础上用红、绿色为西瓜涂色,尝试用黑色进行添画。

活动重点:

在观察的基础上为西瓜涂色,并添画。

活动难点:

能掌握一个画面中用三种颜色搭配绘画的技能。

活动准备:

教具:实物西瓜一个。

学具:油画棒、白板笔。

活动过程:

游戏:神奇的口袋。

1.观察西瓜的外形特征。

说一说它是什么形状的,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西瓜的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需要添画的图片,说一说涂色方法。

3.示范讲解涂色方法,请幼儿观察。

4.幼儿动手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欣赏并说一说谁的西瓜最好吃。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七

一次散步的时候,孩子对小河里潺潺流动的河水非常感兴趣,不时地还在讨论观察一番。忽然有个小朋友惊喜地喊到:“河水碰到小石头还会向前流的,真有趣。”孩子们的惊喜使我联想到我正要组织的一个美术活动――“弯弯的小河”。按照以往的教学,我会和小朋友分析河水是怎样流的,然后让小朋友把曲线整齐的排列成小河。这样,幼儿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有了散步的启发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布置一条小河,河里有些小石头,让教师分别扮演水妈妈和水宝宝去学游泳。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感知水流动的特点。使幼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从而感受线条的顺序美和艺术美。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知水流动的特点,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大胆的表现。

2、通过曲线表现画面的过程,充分感受线条的艺术美;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和艺术创作的成功感。

场地布置:小河,河中各种石头,录音机;

教学具:各种蜡笔,卡纸;

幼儿:已有将各种线条整齐排列的绘画经验。

(一)情景创设,导入游戏。

我是水妈妈,你们是谁呀?(水宝宝)今天水妈妈要带水宝宝到小河里去游泳呢!宝宝们快来吧。

(二)自由探索,丰富感性经验。

1、提出游戏规则。

2、幼儿通过身体感知获得“绕着石头走”的进一步体验,感受水流的方向。

3、宝宝们跟着妈妈从这里跳下去开始游泳吧!(放音乐)

1)教师语言提示:“妈妈慢慢地游呀游,哎呀,碰到大石头了,怎么办?”(拐个弯,继续往前游)

2)幼儿游戏:游泳2――3次。

(三)游戏结束,讲解绘画方法,幼儿操作。

1、讲解绘画方法。

1)宝宝们来吧,到妈妈身边来,找个地方坐下休息一会儿。你们刚才玩得开心吗?

3)噢!你是这样游的。(教师边讲边示范画,表示水的曲线)从岸的这头“扑通”跳下水,慢慢地游呀游,碰到大石头拐个弯,继续往前游,一直游到岸边,你游得真好。

4)你们想知道妈妈是怎么游的吗?我从这头跳下去慢慢地游呀游,碰到大石头我拐了个弯,又回到岸边,重新选了个地方又跳下去游。

5)刚才妈妈看见除了你们这样游以外,还有许多水宝宝也是这样游的。(示范画一组水宝宝游泳的曲线)

从这头跳下去,慢慢地游呀游,肩并肩,你不撞到我,我不撞到你,碰到大石头拐个弯,继续向前游,一直游到对岸。

6)除妈妈这样游以外,还有许多水宝宝也是从这里跳下来,慢慢地游呀游,你不撞到我,我不撞到你,碰到大石头回过去重新游。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将游戏过程进行创造性再现,大胆流畅地画曲线。

3、教师讲评,结束活动。

1)看到水宝宝游泳你会想到什么?

2)那些水宝宝最聪明,会绕过大石头拐个弯,继续向前游泳。

保留小河的场地布置,在美工叫提供笔和纸,让幼儿随时体验并随时把体验的结果表现在纸上。在日常美术活动时,让幼儿多多练习各种线条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建议家长平时多带领孩子观察感知河水的流向,并尝试用曲线进行表现。活动后保留幼儿作品,供幼儿和家长观赏。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八

蜡烛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比如幼儿过生日的时候,断电的时候等。而且本小区附近有一个蜡艺厂,很多家长都在这个厂里工作,家中也有许多漂亮的蜡烛,幼儿会经常会把这些漂亮的蜡烛带到幼儿园中,于是便把蜡烛投放到了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探索。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对于用火来点蜡烛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幼儿还把蜡烛油滴下来玩,幼儿惊奇的发现烛油变成了花瓣,变成了树叶,变成了星星,变成了雨点,变成了泡泡,变成了雪花等等,于是便产生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尝试,充分体验烛油滴画带来的快乐。

考虑到幼儿自己构图和涂色的速度较慢,同时也为了让幼儿有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因此,本次活动采取了幼儿构好图后第二课时的'教学。

1、幼儿通过尝试,从作画中体验烛油滴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幼儿能创造性的在自己勾画好的形象上滴画出各种作品。

3、培养幼儿用火的安全意识。

活动重点:了解蜡油画的特点,大胆用烛油在半成品的作品上尝试滴画。

活动难点:能在半成品的作品上,创造性的滴画出各种完整、和谐、美丽的作品。

1、幼儿勾画好的各种半成品作品(第一课)。

2、蜡烛、深色颜料、毛笔、抹布等。

(一)了解蜡烛。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蜡烛世界。

你们看,教室里都是什么啊?蜡烛有什么用?漂亮的烛火在干什么啊?

(二)神奇的烛油。

烛油宝宝看到烛火宝宝跳的这么开心,它忍不住了,它也想出来跳一跳,烛油宝宝会在哪里跳呢?它说想出来到我们小朋友的画上来跳舞,(教师出示幼儿的半成品作《小鱼吹泡泡》)。烛油宝宝说它会跳吹泡泡舞呢!

1、教师讲解示范烛油滴画。

教师将烛油自由溅落在半成品的小鱼画上,重点讲解滴烛油时的疏密和画面的布局,引导幼儿注意画面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教师边示范边结合一些安全要求。

2、引导幼儿发现蜡烛滴画的秘密。

烛油宝宝吹出来的泡泡漂亮吗?烛油本来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吹的泡泡这么漂亮?教师小结:原来是烛油是白色的,它滴到纸上后,纸的颜色就透了出来,所以小鱼的泡泡特别漂亮。

3、引导幼儿用深色颜料涂上底色。

现在这些泡泡的颜色我们还看不清楚,我还想变一变,(教师示范再刷一层底色)你们看烛油宝宝吹的泡泡是不是更亮了,这幅画是不是更漂亮了。

4、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半成品作品“我们怎么样才能使它更漂亮?”教师不做任何评判和指导。

(三)“我也来试一试”,幼儿尝试作画。

1、点燃蜡烛,随意滴画。注意画面的合理性和丰富性及用火的安全。

2、滴好后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上底色。(快的幼儿可以到区域中尝试画第二幅)。

(四)师生一起参观、讲评作品。

(五)结束。

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浓。在孩子们的自由作画时间了,老师巡回指导,发现较好或有自己创意的孩子就进行及时表扬,孩子们互相学习,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用具和游戏设计,整个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初浅的社会经验,体验了解他人的快乐。效果好。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九

1、培养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以看看、说说、画画的形式,初步学画长颈鹿的基本特征及动态。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了解长颈鹿的生活常识。

1、图片-长颈鹿。

2、图画纸-可爱的长颈鹿。

3、油画棒、水彩笔。

一、导入。

出示图片,引导观察长颈鹿的外形特征。

二、展开。

1.说说,画画。

(1)长颈鹿身体与头部的定位。

老师演示:恐龙蛋放在黑板的当中,鹅蛋想离它远一些该放哪儿呢?

(请个别幼儿演示)。

(2)请幼儿在图画纸上为恐龙蛋与鹅蛋定位--画出长颈鹿头与身体的不同位置。

引导幼儿学习用2只蛋(恐龙蛋和鹅蛋)的`方法定位画出长颈鹿的头和身体。

重点注意长颈鹿脖子的长短适中。

2.教师示范(边说边画)。

(1)以变魔术的形式将鹅蛋变形,画出长颈鹿头上的眼睛、嘴巴、耳朵和角。

(提示:定位时方向不同)。

(2)用二根“电话线”连接鹅蛋与恐龙蛋。

(提示:一边宽、一边窄)。

(3)恐龙蛋变形--画出长颈鹿的四肢与尾巴。

(4)找找长颈鹿还缺什么?(衣服)。

3.教师小结长颈鹿的特征,并提出要求。

三、幼儿绘画。

1.画长颈鹿,要求不同方位,不同动态。

2.长颈鹿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并画下来。

四、活动讲评。

1.你认为哪只长颈鹿画得最象?为什么?(说出特征)。

2.介绍自己画的长颈鹿在干什么?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十

1、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体会合作的快乐。

2、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引导幼儿回忆家中房子的形状的结构,用组合粉笔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1、活动前,要求幼儿注意观察自家房子的外形特征。

2、各种房子的图片。

3、每张桌子一张大白纸。

一、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家房子的'外形特征

1教师:每位小朋友都有一个家,有的住在楼房里,有的住在平房里;有的家有阳台,有的家没有阳台,门窗也不一样。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你家的房子从外面看像什么,有几层。

2、重点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家住几楼,楼房、门窗、阳台等的结构和外形特征。

二、交代作业要求。

教师:老师为每张桌子准备了一张大白纸,每位小朋友把自己家的房子画上去,还可以添画树、马路和车子等。先想想画在哪里合适,想还了在开始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绘画的位置、大小和房子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下笔。提醒幼儿互相合作,互相谦让。

四、总结评价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从整体上欣赏,分享共同创作后的喜悦。

五、小组长收拾蜡笔。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十一

小班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活动内容,他们会乐于参与,乐于尝试。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本次活动是在游戏的环境中融入不同方向的曲线的练习,以“彩带跳舞”为线索,组成了由“感受——体验——参与表现”的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各种感官的刺激下,大胆、快乐地参与活动。

1、结合游戏引导幼儿学画不同方向的曲线。

2、激发幼儿互相合作,大胆绘画。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皱纹纸彩带人手一条,贴有小鱼的大、小画纸若干、音乐磁带。

1、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快乐,激发兴趣。

(1)教师在音乐中手持彩带跳舞。

指导语:今天,我来跳个舞吧!

(2)与幼儿一起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的舞动,在游戏中感受曲线。

指导语:我跳得舞怎样?你们和老师一起来跳吧!

2、观察曲线的画法。

(1)引导幼儿再次跟着音乐边舞动彩带,边观察曲线。

(2)向同伴介绍彩带的舞蹈。

指导语:小朋友们都仔细观察了,你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你的彩带是如何跳舞的.?(像尾巴,像蚯蚓,像圆圈。)。

(3)请个别幼儿说说彩带是如何“跳舞”的。

指导语: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

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请大家模仿后,老师记录,记录后,师生共同空手画曲线等。

3、在游戏情景中作画。

(1)出示活动教具,以小鱼口吻引出游戏情景。

指导语:想请你们帮个忙,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好吗?(提供大、小不同的画纸,孩子按要求选择。)。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画的曲线,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4、讲评作品。

(1)表扬大胆绘画的幼儿。

(2)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激发兴趣。1教师在音乐中手持彩带跳舞。指导语:今天我来跳个舞吧!2与幼儿一起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的舞动在游戏中感受曲线。指导语:我跳得舞怎样?你们和老师一起来跳吧!2、观察曲线的画法。1...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十二

1、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体会合作的快乐。

2、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引导幼儿回忆家中房子的形状的结构,用组合粉笔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1、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体会合作的'快乐。

2、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引导幼儿回忆家中房子的形状的结构,用组合粉笔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1、活动前,要求幼儿注意观察自家房子的外形特征。

2、各种房子的图片。

3、每张桌子一张大白纸。

一、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家房子的外形特征。

1教师:每位小朋友都有一个家,有的住在楼房里,有的住在平房里;有的家有阳台,有的家没有阳台,门窗也不一样。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你家的房子从外面看像什么,有几层。

2、重点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家住几楼,楼房、门窗、阳台等的结构和外形特征。

二、交代作业要求。

教师:老师为每张桌子准备了一张大白纸,每位小朋友把自己家的房子画上去,还可以添画树、马路和车子等。先想想画在哪里合适,想还了在开始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绘画的位置、大小和房子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下笔。提醒幼儿互相合作,互相谦让。

四、总结评价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从整体上欣赏,分享共同创作后的喜悦。

五、小组长收拾蜡笔。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十三

1、用撕贴添画的方法,尝试表现斑马的不同动态特征。

2、根据斑马的不同动态,展开合理想象并愉快的与同伴分享交流。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白色铅画纸、事先做好背景的牛皮纸、记号笔、胶棒、活动ppt、记录纸。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今天,我在教室里发现了一本魔法书,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观察画面,归纳分析

1、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斑马的身体构成

提问:魔法书这一页上面的图符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回忆已有经验)

提问:这一页你看懂了吗?

小斑马是怎样做成的呢?你能来说一说吗?(幼儿分组讨论,个别回答)

3、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斑马的不同动态

导入:魔法书里真有趣,我们来看看下面还讲了些什么有趣的内容。

提问:这里有两只斑马,它们的动作一样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寻找变化规律)

小结:原来小斑马它的头部在不同的部位,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动作。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经验迁移,表现动态。

提问:今天我也用魔法书里方法,制作了一只可爱的斑马,请你猜猜我的小斑马在干什么?(出示操作模板)你能贴出和这只斑马动作不一样的斑马吗?说说你的斑马在干什么?(鼓励幼儿展开合理想象,个别幼儿操作示范)

小结:小斑马它的头部在不同的部位,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动作。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过渡:你也想用魔法书中的办法来制作一匹可爱的小斑马吗?

四、操作实践,完成任务提出任务要求:

1、要注意仔细阅读魔法书步骤图,按照步骤制作。

2、注意要将斑马的重点部位添加完整。

五、分享交流,大胆表达。

1、寻找亮点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幼儿奇思妙想。

2、请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和朋友们讲一讲,你的小斑马在草地上干什么?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十四

1.通过参观、制作布置“小小民间工艺展”,引导幼儿体验制作民间工艺品的乐趣,激发幼儿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想象、合作、动手操作以及表现美的能力。

3.引导幼儿运用捏、剪、染、画等技能大胆尝试制作简单的民间工艺品。

1.知识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对民间工艺品的粗浅认识。

2.物质准备:录像、课件、录音机、磁带、展车6个(扎染、面塑、剪纸、脸谱、风筝、贝壳饰品)、操作材料、6个民间小艺人助教。

3.重点分析: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民间工艺品的名称、用料、制作方法和过程,学习欣赏其独特的美。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制作简单的民间工艺品,并从中体验操作带来的乐趣。

一、导入。

1.激发幼儿对参观“小小民间工艺展”的兴趣。

2.在民族音乐的衬托下,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参观民间工艺展。

二、展开。

1.引导幼儿欣赏六类民间工艺品,配合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小朋友的现场操作。

(1)面塑。讲解:用面做的民间工艺品,叫面塑。教师现场示范捏小鸟。

(2)扎染。引导语:这件衣服上的图案是怎样制作上去的?请这位小朋友来染一下。

(3)风筝。提问:你放过风筝吗?风筝有各式各样的,这个风筝是什么样式的?

(4)脸谱。提问:这是什么?讲解:这是京剧中的脸谱,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红脸在京剧中代表忠臣,白脸代表奸诈。

(5)贝壳。提问:你还看到什么了?你看这些贝壳穿起来变成什么了?

(6)剪纸。引导语:一张纸怎样能剪出奇妙的图案呢?教师现场示范。

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都属于民间工艺品,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喜欢?”激发幼儿参与制作民间工艺品的兴趣。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a组:剪纸b组:扎染c组:面塑。

d组:贝壳饰品e组:风筝f组:脸谱。

3.欣赏作品,交流评价。

提问:谁给大家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个展区?为什么?

4.利用课件,开阔视野,激发幼儿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三、延伸。

幼儿自主展示自己制作的民间工艺品。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十五

1、大胆先用多种颜色给森林小屋涂上漂亮的颜色。

2、增强幼儿手的控制能力及对色彩的兴趣。活动准备:练习册、油画棒。

一、导入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家的位置。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所知道的。

3、教师:森林里的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它们都可能干了,把自己的家建得非常好!

教师出示练习册内容。

4、教师:瞧,这就是小动物们自己建的家,漂亮吗?小朋友,现在就请你们来动动手,给森林里的'小屋涂上漂亮的颜色吧!

二、教师示范绘画

1、教师:森林里的小屋有屋顶、烟囱、门、旁边还有草地、石头,我们就一起把这些都涂上颜色吧!

2、教师示范操作。并问小朋友,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把这些都涂成什么样的颜色呢?

教师边进行绘画,边提出绘画要求:在涂颜色的时候尽量涂整洁,不要用手去摸,不要涂到线外面去了。在每个地方都涂满,不要留下空白的部分。先择好看的,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涂色。

三、请幼儿进行绘画

1、教师发练习册和油画棒,请幼儿翻到第十九页。

2、请幼儿开始进行绘画。

3、教师边提醒幼儿绘画要求,巡回指导。

四、作品评析

1、教师:小朋友,把你们涂好的让老师看一下吧!

2、教师对部分幼儿作品进行评析,并说出好在哪里?不足的在哪里?

3、请幼儿收拾整理作画材料。

4、结束活动。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十六

1、两个圆形加线条组合成蚂蚁,能大胆地画出蚂蚁简单的动态。

2、半圆形装饰画成山洞,提高绘画的兴趣。

彩色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棉签、纸团、录音机、磁带。

1、预热阶段

创设游戏情境,师幼扮演蚂蚁听音乐开汽车上山玩,引出蚂蚁找山洞。

2、图形刺激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2)示范画法:两个圆形紧紧靠一起,一个圆上画出夸张、拟人化的头和两根触角,另一个圆上添画出六条腿。

3、想像创作

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4、诊断作品

从蚂蚁不同的动态进行评价。

小班绘画兴趣活动教案篇十七

1、学习儿歌,并尝试仿编儿歌。

2、引导幼儿进行扩散性思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认识汉字:一层、羊群、蘑菇、谈心。

图片、识字卡片、磁带、幼儿人手一本《帮我早读书》、天空的背景图、活动前,幼儿曾多次观察过云彩的变化,并大胆想象云朵像什么,一会儿变成了什么。

一、活动导入。

谈话:我看到的云彩。

1、幼儿介绍自己前段时间观察到的云朵,说说自己看到的云朵像什么。

2、幼儿听音乐用动作表现云彩的造型。

二、儿歌:天上云。

1、教师示范念儿歌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儿歌里念了些什么?

2、讨论:

云彩为什么有趣、?它会变成什么?为什么云彩会变?

3、结合挂图,欣赏儿歌。(听录音磁带)你喜欢儿歌中的哪一句?

认识汉字:一层、羊群、蘑菇、谈心。

4、幼儿学念儿歌能听老师的指令轻轻地翻书学习用手指点认的方法阅读识字。

5、仿编儿歌引导幼儿尝试将自己观察想象到的云彩变化编进儿歌中。

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想象中的'云彩。

例:天上云,一层层。

像乌龟,像大海,像花朵,像狮子,又像两个小娃娃,坐着凳儿在谈心。

三、分组活动。

会变的云彩让幼儿用棉花、橘子皮、包装纸、绘画等手段表现不同形状的的云彩,贴在天空的背景图上,并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中的云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402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