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汇聚成了我独特的人生感悟。善于观察生活和思考问题,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总结的写作技巧和思路,或者可以借鉴一些表达方式和结构。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1.根据交流的情况,进行习作-描写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重点分析描写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
难点分析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具准备能够引起回忆的物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致很浓,都介绍了自己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人。谈到了自己的小伙伴的特点。大家都有了强烈的写的欲望,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的小伙伴。
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复习指导,范文引路。
2.开启思路,确定对象。
3.题目举例,拓展思维:
《爱国的肥猫》写一个外号叫肥猫的同学的爱国事例。
《馋猫记事》写一个特别嘴馋的朋友。
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习作,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组织组内修改作文。
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教师点评。
组织学生再次修改习作,将习作摘抄到作文本上1、听教师导入新内容。
2.回顾复习,学习写作手法。
复习《少年闰土》的写作方法,明确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来:抓住人物的的语言、行动、神态来表现人物,不仅可以把人物写活,而且能够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3.确定自己的写作对象,构思写作提纲。
4、听教师举例谈写作手法。
5.学生进行习作,
6.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7.组内互读互改。
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8.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由学生朗读习作内容。
9.学生交流评议,重点注意是否写出了特点。
10、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誊写本上。
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并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战象嘎羧的行为,分析其形象。
重点: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故事主要情节。
难点:通过品读课文写嘎羧具体行为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嘎羧内心丰富的情感,分析它的形象。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通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对战象有一定的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动物小说,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1、大声、自由、快速的读一读课文,找出不会的字词,不理解的句子,用铅笔圈划出来。给每个自然段都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课文写了那些事情?能否用简练的话概括?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用小本子把主要事件记录下来。
2、解决不会的生字,或难记的生字。如寇、躁。
4、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事情连起来说清楚。
5、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品读感悟,分析形象。
1、师:通过刚才对课文的梳理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嘎羧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中的举动,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战象嘎羧崇高品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嘎羧赴死行为的语句,用笔圈划出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的内心,总结出嘎羧的品质。
4、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到相关句子段落,然后划记描写嘎羧行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细细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了嘎羧内在的品质。
四、讨论交流。
1、文章中其它地方描写嘎羧行为的语句,继续感受战象嘎羧崇高的品质。(引导学生体会出嘎羧身上所具有的战士的品质、英雄的品质,忠诚、勇敢、团结、重感情、坚毅、感恩等)。
2、师生交流读后感触。
五、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有很多,可以阅读《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再被狐狸骗一次》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二、板块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出示课文简介:“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临死前所发生的事。”
1.这段话里有三个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是哪几个?
2.认识字词:西双版纳威风凛凛势不可当凝重华贵英武豪迈日寇埋葬唏嘘。
3.这篇课文很长,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3.引导学生用“有这样一头战象……”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
4.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板块二:引导质疑。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区别。
4.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明确学习方向。
四、板块三: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
1.交代任务:要解决这一个个疑问,我们只有走进嘎羧内心。选择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反复阅读,然后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者读后的感受。
2.学生自学。
五、交流汇报预设1:学习“重披象鞍”
1.26年,再一次相见,课文中用到了一个词语,那就是——。
2.让嘎羧念念不忘的这位老朋友什么样呀,课文在第几自然段作了介绍?
3.老朋友就在眼前,嗄羧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
4.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5.此时的嘎羧泪光闪闪,它会想。
评价:你已经走进了嘎羧的内心。同学们,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泪光闪闪,久久,吹去上面的灰尘)(5)小结:通过这动作和它的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丰富的情感。
预设2、学习“再回战场”
探讨:嘎羧为什么要重回战场?
1.找出描写嘎羧重回战场的句段读一读,用“—”标出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出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5.是的,想象着这样的情景,这样的一幕又一幕,这一句话又该怎样读呢?
6.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你们看,“欧”的后面是什么符号?
8.我想,它一定忘不了这样的一幕场景,我们一起来读。
(课件5出示: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子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师:此时的嘎羧,内心涌动着战斗的激情,就象发起冲锋的战士一样,焕发了青春的英姿,我们一起往后读。生齐读。
七、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1.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模样,原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嗄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也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的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少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像脱水般,就是这样一头老象,重回战场后,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读。
2.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文中还这样写到: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而此时的嗄羧,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读的是一头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4.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神态、声音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内心的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情感的变化,正是这变化,使得我们的情感起伏跌宕,使得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冲击和震撼。
5.小结,发现写作方法。
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八、布置作业:
想一想,议一议,填一填:
1.嘎羧不会说话,可它用“一下子安静下来呼呼吹去久久摩挲泪光闪闪重披象鞍”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
2.嘎羧不会说话,可它用“绕着寨子走了三圈”这样的举动告诉我们。
3.嘎羧不会说话,可透过“走了整整一夜、久久凝望打洛江面、亲了又亲龟形礁石”这一系列的动作,我明白它是在。
4.嘎羧不会说话,可听到它在打洛江边那震耳欲聋的吼叫声,我知道它在对说:。
拓展阅读: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斑羚飞渡》《第七只猎狗》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五、板书设计。
重披象鞍。
再回战场动作、神态、叫声——情感。
光荣归去。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2.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重点分析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难点分析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组织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组织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组织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
2、引导思考: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推荐学生阅读作品。
五、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1、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
2、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呕呕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战象看到象鞍时的急切心情。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4)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里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
6、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7、下去可以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8.课下完成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很典型的长课文短教的范例,文章虽然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但在教学时我们则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在这一重要环节的实施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不一定只是谈感悟再朗读,可以读代讲,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并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战象嘎羧的行为,分析其形象。
重点: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故事主要情节。
难点:通过品读课文写嘎羧具体行为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嘎羧内心丰富的情感,分析它的形象。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通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对战象有一定的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动物小说,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1、大声、自由、快速的读一读课文,找出不会的字词,不理解的句子,用铅笔圈划出来。给每个自然段都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课文写了那些事情?能否用简练的话概括?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用小本子把主要事件记录下来。
2、解决不会的生字,或难记的生字。如寇、躁。
4、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事情连起来说清楚。
5、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品读感悟,分析形象。
1、师:通过刚才对课文的梳理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嘎羧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中的举动,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战象嘎羧崇高品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嘎羧赴死行为的语句,用笔圈划出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的内心,总结出嘎羧的品质。
4、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到相关句子段落,然后划记描写嘎羧行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细细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了嘎羧内在的品质。
四、讨论交流。
1、文章中其它地方描写嘎羧行为的语句,继续感受战象嘎羧崇高的品质。(引导学生体会出嘎羧身上所具有的战士的品质、英雄的品质,忠诚、勇敢、团结、重感情、坚毅、感恩等)。
2、师生交流读后感触。
五、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有很多,可以阅读《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再被狐狸骗一次》等。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六
美丽的西双版纳,神秘的动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抗日战争后唯一幸存的战象,26载的岁月催它年迈,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当年的战鞍,告别村寨,来到昔日战场凭吊,又来到战友们的百象冢,自掘坟墓,庄严地将自己埋葬。课文以嘎羧行为为线索,语言细腻传神,场面生动感人,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晰,是沈石溪动物小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篇课文近字,学生阅读时,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动物内心世界,感悟动物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落实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要求。
2.从整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3.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重视体验和感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长文短教。
4.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拓展阅读,初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发情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设计意图:想象画面,营造情境,品味细节,感悟战象形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发现本篇动物小说的特点。】。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重点分析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难点分析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教具准备课件或小黑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1、导入新课,板书:穷人。
2、启发谈话:你了解穷人吗?他们的生活怎样?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穷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a、出示b、自由读c、指名读d、齐读。
3、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4、启发谈话。
三、精读领悟。
1、组织默读课文。提出思考问题:文中的穷人有哪些?
2、相机板书:桑娜、渔夫、西蒙。
3、组织快速速读课文。勾划重点词句。
4、组织学生思考问题。
5、安排小组交流。
6、组织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读读所划句子,读中体会,然后再交流。最后朗读领悟、提高、巩固。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1、听教师导入,并齐读课题:《穷人》。
2、学生分组简单地说说你周围的穷人的情形,给大家讲一讲。
3、进入本课学习。
4、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5、分组自学生字词。
6、全班交流生字、生词,汇报学习成果。
7、自由读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8、说一说,通过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9、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穷人有哪些?小组讨论。
10、帮助教师完成板书:
11、速读课文。画出可以看出穷人贫穷的句子,仔细地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12、自渎思考。
13、小组交流。(交流所话句子及感受;一人说,其余人听,然后补充)。
14、集体交流。学生读读所划句子,读中体会,然后再交流。最后朗读领悟、提高、巩固。
15、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说一说:通过本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八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九
知识与能力:
1.会写十一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浴血搏杀”等十八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抒情;创设情境,借助想象,补白练笔,心灵沟通,入情表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受战象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高尚的情怀,激发学生阅读动物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感受战象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策略。
1.读文入境,积淀情感,品文悟情,抒发情感。
2.品读文字,知有情有义;交流练笔,感生死之情;对比阅读,悟重情重义。
3.品描写之精妙,悟内心之情怀。
4.拓展延伸,感情升华,尝试表达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引入课题。
1.学生交流背景资料。
2.简介作者。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有关战象的哪些感人的情节?
2.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成为小标题。
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3.理解字词,梳理质疑。
嘎羧要离开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
离开寨子时,嘎羧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
嘎羧为什么要在临死前凭吊战场?
嘎羧为什么没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和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
4.小结:学习贵在有疑,能够做到学有所思,我们的学习才会更深入。从你们的问题中,老师感受到嘎羧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大家的心啊!我们不但要关注文章内容方面的理解,还要注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探究作者是如何把这位英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设计意图】阅读文章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小说要明确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因此初读时对文本中的四个情节进行了梳理。通过质疑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阅读期待,并针对学生的质疑及时做出评价,进一步提出质疑中有待提高的能力,探究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
(三)品文悟情,抒发情感。
1.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的哪些语句令你感动,画下来,想一想感受到什么情感?是怎样感受到的?
提示:可以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做简单批注。
(2)想象嘎羧当时内心的感受写下来。(在四个场景中选择一处写一写)。
2.集体交流,融情对读,加深感悟。
根据学情预设抓住以下这四处关于嘎羧行为的描写,进行融情对读,加深感悟。
(1)英雄暮年。
通过朗读感受嘎羧的老态龙钟以及衰老的样子,体会作者的怜爱、悲伤之情。
(2)重披象鞍。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那我们就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
这些战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下,人们在埋葬它们时,救活了一头身负重伤的战象,它的名字叫嘎羧,它成了――最后一头战象。
二、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检查字词。这一课有一些词语,要特别注意它们的读音。谁来给大家读读?
日寇扑喇喇摩挲斑斑血迹浴血搏杀。
齐读。
其中的寇字既不好读,又不好写。注意看老师怎么写。
回到刚才的问题,什么问题呢?
嘎羧临死之前主要做了几件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临死之前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
同学们,阅读这样的长课文,我们可以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这样可以很快的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细节,会感情。
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它的作者是沈石溪。沈石溪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那么,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人类情感,课文又是怎样表现他的情感的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5、6、7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体会他的感情。
画好了吗?我们来交流,先读句子,再说体会。
生交流:没想到,嘎羧......
真会学习,你找到的是这部分课文最感人的句子。其他找到这句话的同学请举手。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就让我们看这句话,你觉得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请把它圈画出来。
生标画。
泪光闪闪、久别重逢。摩挲。动作有人关注它的`神态吗?
呼呼。
那为什么嘎羧见到象鞍会如此激动。
联系上下文。想象。
嘎羧当年就是披挂着这件象鞍,出生入死,所以看到象鞍,如此激动。
板书:联系上下文,想象。同学们,我们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就读懂了嘎羧的心,体会了它的情。
你们能读出嘎羧激动的心情吗?自己先练习练习。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评价。
张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一边听一边想象嘎羧见到象鞍时的动作和神情。
请大家和老师一样,带着自己的体会,带着自己激动的心,一起读。
还有谁找到别的句子,也请读给大家听。
26年归去了,快要死了,但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它没有忘记辉煌的过去,作者就是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嘎羧的内心情感,如果能圈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就能读懂嘎羧的心,这就是品细节的读书方法。
接下来,就用这样的方法,自己试着学习重回战场这部分课文的细节描写。
请看自学提示:
1、自读14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内心感情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圈出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批注在旁边。
请与小组同学交流。
通过刚才大家细心的批注和讨论,我想你们一定找到品细节的感觉,现在就请大家交流一下吧。
然后,它踩着哗哗......
它的吼声就像是在说话,你觉得它可能在说什么?
“久久凝望”读出嘎羧当年拼杀的情景,你能读书这种感觉吗?
谁比他的体会更深?
读的更好,这才是久久凝望的感觉,请大家一起读。
是的,26年前的那场战斗,让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让它成为――最后一头战象。
26年中,它无时无刻不再怀念着过去,思念着战友,这样的深情,它能像谁诉说,因为它是――最后最后一头战象。
所以,它重回战场,缅怀往事,它怎能不激动啊,同学们,让我们齐读这一段。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嘎羧带着对战友的怀念,跋山涉水,感到百象冢,在战友们长眠的地方,它耗尽生命的最后力量,为自己挖了一个墓坑,请齐读最后两段。
哪个细节让你感到。
凝望天空。
它一定有话想说,它想说什么。你看到寂静躺在墓坑的嘎羧,想说些什么?任选一个句子。
嘎羧想说:
我想对嘎羧说: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动物小说,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类的情感。这节课我们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了细节,感受了嘎羧丰富的情感。
请大家在课下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在被狐狸骗一次》《狼王梦》一定会体会更多的感动。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一
《最后一头战象》是被誉为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包含了《给大象拔刺》、《最后一头战象》、《象冢》、《愤怒的象群》、《象警》、《死亡游戏》、《野猪跳板》、《野猪囚犯野猪王》、《与狗熊比举重》、《智取双熊》、《棕熊的故事》。这本书不止写象,还写了猪和熊。
《给大象拔刺》是写一只成年大象的儿子的脚上扎了一个钉子,成年大象知道“我”是赤脚医生,让“我”治疗,“我”治疗好大小象后,那头大象知恩图报送给了我一罐蜂蜜作为报酬。由此可见,动物中也有知恩图报,有亲情。
《象警》中的大象像人类世界的警察一样,维护着秩序,保护着动物们的安全,当动物们其乐融融的喝水时,大象们却用伟岸的身躯抵挡着鳄鱼的袭击。在那时,动物们是和和睦睦,像是人类社会中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足够的利益。
在沈石溪的笔下,每一只动物都有有如人类一般的情感,有快乐,有愤怒,有焦急,有悠闲,还有知恩图报。动物的世界中也有着社会,动物社会比人类社会要纯洁的多,也要简单的多。在那里没有欺诈和黑暗,有的只是激情的血腥。
动物能给我们启示,让我们引发深思。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二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小说,情感比较深沉,内涵比较丰富、篇幅较长(全文接近字)。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了战象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因此,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是这样定下自己的教学目标的: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战象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3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从中领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三
认识本课的2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情感目标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1、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动物园中的大象我们都见过、可是你们知道大象也曾在战场上冲杀吗?《最后一头战象》就向我们讲了战象的`最后一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课文,每个字都读准,句子读通(不能一个词一个词读)。
2、指名分段读、提出认真听的要求、评读。
3、请5位同学比赛读、评议。
4、学习生字:课文读好了,看课文中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出示生字卡认读、读生字卡背后的词语、齐读、开火车读、看看生字回到课文中还会不会读。
三、抓住重点句,品读课文。
1、找出使你感动的句子,带着感情朗读。
2、说一说,这些句子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拓展延伸。
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嘎羧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在这最后一天中嘎羧都做了哪些事情?(预感死亡、寻找象鞍、绕寨三圈、怀念战友、自掘象冢)
2、嘎羧为什么要寻找象鞍?
3、嘎羧要走了全村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4、请你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一想嘎羧站在打洛江畔怀念战友的场景。
三、深入分析课文、(集体讨论)
2、嘎羧为什么不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反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
3、你对大象这种动物有什么新的认识?
四、作业
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四
今天听了罗豆农场中心小学韩俊文老师执教的优质课《最后一头战象》的第一课时。这篇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课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是一篇难得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我认为韩老师的课做到了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我谈谈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听了韩老师的课,我觉得韩老师捉住“三点”。
1、教学切进点设计得“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教学切进点找到了,教学的思路也基本明晰了;教学切进点找准了,便能“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深进解读文本之后,韩教师选择与文本的内容相符、与文本教学价值体现相融的切进点,即:“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嘎羧内心情感的句子,圈画重点词句,写写自己的体会。”以这样一条主线贯串全文,既显得清楚明朗,又能直奔教学重点。让学生很轻易就能找到相关的重点段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
2、教学重点取舍得“当”
有专家说,“取舍之间,彰显聪明”。的确,对于一篇课文,哪些内容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需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反复敲打?哪些内容可以如微风拂过,点到为止?哪些需要适度拓展,适时补充?这些考虑周全了,处理恰当了,自然就能使教学主线更明晰,教学重点更突出,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
3、教学练习点解读得“厚”
如何将文本读厚?韩老师以鲜活的课堂告诉我们:紧扣关键词句,字斟句酌,回环往复,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话外之情。这样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出乎凡人的意料,才能让人焕然一新。
一、抓重点段,做到长文短教。
本篇课文较长,韩老师采用了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的教学法。以点带面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韩老师抓住了“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回归”这几大段中最重点的段落,引导学生体会嘎唆的内心情感。
二、注重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韩老师先重点指导学生对“重披战甲”这个故事片段的理解感悟,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书上作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而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归纳出学习方法——“抓重点”,并以此方法为迁移,自学课文中的其它两个故事片段,真正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
品读细节,走进嘎羧内心。
韩老师抓住文章中重点段落的细节描写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精选出比较典型的句段让学生品读,通过嘎唆的动作神情来体验嘎唆内心的情感。比如在教学“披挂象鞍”这部分时,首先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嘎羧与象鞍有深厚情感的句子,画画,读读,体会嘎羧此时的心情。接着圈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安静”“久久地”“摩娑”“泪光闪闪”,品读,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从而出“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品细节、悟情感的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学习重回战场这部分,让学生抓住“亲了又亲”等重点词语来体会嘎唆的内心情感,学生经历了一个学习方法到运用方法的过程,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的示范性,与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想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对他们以后的长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四、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手段。课堂中,韩老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读出他们内心的感动,读出他们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激情的功效。
五、品词析句,促进生本的亲密对话。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中对嘎羧行为、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那深情的笔触能感染每一位读者。而理解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韩老师在教学中能紧扣本文的理解难点,从句入手,从词着眼,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六、引导想象,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练笔”中:你看到埋在土坑里的嘎羧,你想对它说什么?而作为即将离世的嘎羧想对战友或人类说些什么呢?这样的小练笔促进了读写结合,听说读写,在本堂课上有了很好的落实。听,听同学的朗读教师的朗读;说,说自己的感悟自己的体会;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嘎羧的情怀;写,写出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的理解。达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2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