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一种通过色彩和线条来展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视觉效果的艺术形式。在总结中,要注重词语的准确性和用语的规范性,使其更具说服力。希望大家可以从总结范文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提升,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一
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而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挂艾蒿、包粽子……,说到包粽子还有一个传说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被奸人所害,流放他乡。家破国亡后他悲痛不已,投河自尽。每次听到这个故事,我都被屈原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
去年的端午佳节尤其让我印象深刻。这天一大早,我拉着妈妈去菜场,我们分别买了粽叶、糯米和绳子……。回到家,我们把粽叶和糯米清洗干净,然后就开始包粽子。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妈妈手像有魔法,不一会儿一个长着四个尖角的胖家伙就变出来了,可我的手里还是一堆的糯米,我沮丧极了。这时妈妈看见了,在一旁说道:“很多东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是只要自己注意观察、多动脑筋,就一定能寻找到方法。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哦!”听完妈妈的话,我认真观察起妈妈来。
首先,她把粽叶放到自己的手窝里;然后,在粽叶里放满米使劲压住;接着,边压边用绳子捆紧;最后,把绳子打上结。我按照妈妈的方法,一遍一遍的尝试,终于一个个长着角的“胖娃娃”也在我手中诞生了,我兴奋极了。看着这群活泼可爱的小家伙,不禁垂涎欲滴。
美味的粽子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分享。我立马把锅里放入水,让这些“四角娃娃”在里面尽情的游泳,不一会屋里香气四溢。“爸爸、妈妈、妹妹,吃粽子啰!”我呼喊着。看着一家人围着桌子,欢声笑语的吃着我亲手包的粽子,心里甜滋滋的。
从此,那清甜的粽香便刻进了我的心里。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二
20xx年的端午节,是一个难忘的节日,不仅因为它是我国法定节假日的第一个端午节,更是因为我过了一个别开生面而又非常开心的"网络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一定有它迷人的传说和多彩的庆祝活动。于是,我带着满心的好奇,早早的就打开电脑,游乐于端午的喜庆和神话境地。在这里,我了解了,二千多年来中华各族人民欢庆节日的"龙舟竞渡"、"吃粽子"、"佩香囊"、"悬艾草菖蒲"、"挂钟馗像"等传统习俗。我还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良伍子胥的忌辰,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和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的。
其实,让我最挂心的,不知不觉当中推着我的思绪走的,还是想知道汶川灾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同学小朋友们,他们的端午节有粽子吃吗?过得快乐、幸福吗?带着这个牵挂,我再次走进网络。在网络上,我看到了琳琅满目的活动场景:有"情系汶川端午节爱心交友活动",有的人通过电话交谈献上一份关怀,有的人悄悄为灾区小朋友送上端午节文具、励志书籍、粽子等礼物,献上心中的一份爱;有"牵手灾区同龄人端午创意活动",万名学生向灾区同龄人发出了"抚慰信",在千纸鹤上写上自己对灾区同龄人的美好祝愿;废墟边上、帐篷里,有做取名叫"传递爱"的游戏的,大家齐动手,开展包爱心粽子的比赛活动……风雨后彩虹依旧灿烂,这些来自远方充满爱和希望的祝福,通过节日把全国人民与四川灾区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同欢乐、同悲伤、同坚强。"同样的节日同样的爱",看到这些,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安了下来,开心终于战胜了忧心。
是啊,端午节寄托的是一种哀思,是对家国的眷念和对生命的关爱。"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人性之美、同胞之情,我们中华民族崇高的传统美德,在这次传统节日中再次得到集中的体现和升华。我欣喜,我自豪,仁爱之心得到无限传递,宝贵精神永驻人们心间!
20xx年的端午节,虽然没有一家人一起去爬山、采野花、烧烤、吃农家宴的诗情画意和闲情逸致,但它却让我最难忘!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三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听到这首儿歌,就知道要过端午节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商行也称端五、端阳。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我们仅向大家介绍最主要的一种:源于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采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卟通,卟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太医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梀树叶子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都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着这些东西,来驱邪、防止蛀虫叮咬。孩子们的脖子上、手上、脚上都带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称为长命缕。小小丝线蕴存着家人浓浓的爱和美好的愿望与祝福,给予了生命中可以给的一切。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四
粽香艾香满堂飘,又是一年端午节。
为进一步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我班孩子更好地了解、认同和喜爱传统节日,进而内化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6月24日上午我班开展了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王老师讲解了端午节的起源,孩子们各自带了粽子和鸡蛋,亲身感受了端午节氛围。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感受咱们三班老师和孩子们的节日氛围吧!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五
说起我家过这个端午节呀,我还真是感慨万分啊!实属让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我的家乡没有江河湖水来划龙舟,不过每逢端午,还是可以看到人家门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闻到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阵阵粽子的香味。
其实也无太大区别。还不就是过个端午节!只是我家的气氛不对头。
人家过端午,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可我家却是硝烟弥漫,分成两派,年年都要斗上两回合,才肯罢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传说在屈原投江时,人们因为捞不上屈原的尸体,所以用栋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罗江以祭祀屈原,不让江里的蛟龙吃掉屈原的尸体。从这以后,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如今的粽子在讲究饮食文化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下,不论是造型还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这粽子馅儿上。
爸妈喜欢吃糯米粽、蚕豆粽;而我和弟弟则喜欢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妈妈在包粽子的时候总是以种种理由来反对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较量。
“妈,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吗?”
“包那两种粽子多麻烦!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妈我哇!肉粽又油腻腻的,多吃对身体健康无益。还是糯米粽和蚕豆粽比较好!”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们两姐弟就是喜欢吃这两样嘛!难道您连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应吗?”
“那好啊,你们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现在我没空!”
“包就包,谁怕谁!”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六
每当端午节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在门口挂艾草、菖蒲,以求避邪求福。通常是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而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也是过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还有那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令人悠然神往。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开始。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因为每年只能在端午节吃一次粽子,所以在端午节还没真正到来的前几天,嘴就馋的不的了,特别想马上吃到奶奶做的粽子。但是要最后吃到又香又好吃的粽子,可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啊。每次过节总在想这这粽子该熟了吧,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小时候那些永远不能忘怀的美好回忆,那熟了的香喷喷的粽子,还有端午节那丰富的历史文化。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七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每天读着屈原的《楚辞?卜居》,每天看着屈原的一个个故事,端午节悄然无声地走来。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别称"女儿节",听妈妈是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每到端午节都要赛龙舟、吃粽子。
雨不停地下着,滋润着沉睡已久的大地,我冒着雨,疾步走到资江河,"嘿哟,嘿哟"划龙舟的乡亲们同时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哗啦啦"水快速地流着像个姑娘在不停的诉说着什么,我挤进人群中,靠着护墙,踮起脚尖看,三只船的动作是那么协调,左一下,右一划,完全不分胜负。咦!我看到前面有一个人像着了魔似的敲鼓,"咚叭!咚咚叭叭!"一听到这鼓声划桨的人们是斗志刚昂,"多么有团结心呀!"一位中年妇女赞叹道。"团结心?"我的嘴巴嘀咕着,这句话是颇耐人寻味的。
雨渐渐停了,我独自站在桥边怔住了,是啊!团结就会取得胜利,一区弱小的蚂蚁竟能抬起重量是自己几百倍的大骨头,那是因为它们共同的'力量凝结在了一起。一个雪球的力量是多么渺小,可一堆雪球滚在一起却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划桨的人们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他们都一心一意要为团部争光,只有这样想了,这样做了,才能取得惊人的成就。
这真是个难忘的端午节,它给我上了一堂从为上过的课!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八
6月7日,这一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不但是端午节而且还是高考的日子。这应该是高中生最紧张的日子。
今天,也是我开心的一天,那是因为我表妹回来了,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生,她也正好农历比我小一岁。
其实我今天吃早饭的时候,她就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她就说:“佳佳姐姐我今天回来给你带了一个礼物,那就是我自己做的文具盒,可好了。”我当时就回了一句:“真的吗?我好爱你呀!”就这样,我们今天早上差不多把8点的时候就见面了,我一见她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他就把那个礼物送给我了。后来我们中午就在一起吃饭了,我妈说:“我去买回来的时候,我在粽子在里面加了一个一个硬币,只有一个,谁要是吃到了,谁就是“粽子幸运之神”,妈妈这句话让我们有了一个吃粽子的动力,就这样我们开始比赛了,我吃到最后一个的时候我竟然吃到了有一个硬币的,就这样我妈和她妈说:“佳佳姐姐成为今年的“棕子幸运之神”我们掌声鼓励。”我那是小的嘴巴都合不拢嘴了,我当时心想:耶,我竟然是“棕子幸运之神”我怎么会有这么幸运呢?我自己好棒呀!
就这样慢慢的到了下午,我们就要分开了,我好舍不得呀!但是我又想到了,但是明天我们还可以见面呀!
我们最后都说,再见,明天见。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九
我和奶奶包起了粽子,包之前,奶奶告诉我说:“今天,我要教你包粽子了。首先,要拿出艾叶卷成尖角,往里面装上米。如果你想吃肉粽,就在里面放几块肉;如果你想吃甜粽,就往里面加点儿糖。”
听完,我立马包了起来。包第一个粽子时,不小心把米和肉都撒出去了。包第二个时,眼看就快成功了,突然,爷爷叫我一声,我回答时没留神,不小心把用来捆粽子的绳子往粽子那儿打了一下,啪,粽子掉到地上了。包第三个粽子时,我吸取前两次的教训,专心致志地包粽子,无论是谁用什么方法影响我,我都像没有听见似的,就这样,我成功了包好了一个粽子。
吃粽子。
粽子全部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放到了用来煮粽子的锅里,点火,开始煮,过了半个小时,粽子煮好了。奶奶拿出一个粽子,让我试了试粽子的味道。好烫啊,我还没开始吃呢,门外传来汽车的喇叭声,我想:“这会是谁。”出来一看,原来是爸爸接我来了,我对爸爸说:“爸爸,能不能等会再走?我还没吃粽子呢。”爸爸回答说:“不行,得赶时间。”我垂头丧气,把口水咽回去,坐上了车。正在这时,奶奶拿着一袋热气腾腾的粽子出来了,她说:“这是给你们带回去吃的粽子。”
就这样,我拿着奶奶的粽子,开开心心地回去了。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十
有很多传统节日,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最为广泛流传的传说之一是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言陷害被革职,并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千百年来盛行不衰,还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甚至传到了日本朝鲜及东南诸国。
怎么样,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吧,还有书法儒学等等,自己去了解了解吧!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十一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大家又是怎么过的呢!让我来给大家一一解说。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怎么样,这么多端午节的活动,我想你们一定不全知道吧!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十二
龙舟飞逝在水面上,伴着那一声声呼喝的口号声,随着粽子遗漏的丝丝香味,端午就这样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来看看端午节的`!下面就是小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十三
在众多节日当中,我最喜欢的节是端午节。因为我爱吃粽子。
端午节那天早上五点,我就已经迫不及待的起床了。妈妈给我们戴上了五彩线,然后一家人去劳动公园踏青。人好多啊,真热闹啊!回来后,我又把好几个可爱的纸葫芦挂在房间中,家里一下就有了端午节的气氛。
吃早饭时,妈妈端上来了一大盘香气腾腾的粽子,绿色的粽叶包着香糯糯的'馅,令人垂涎欲滴。粽子有白米红枣粽、肉粽、咸蛋黄粽、火腿粽……我每个口味都想尝一尝,我先拿了一个红枣粽,软糯糯甜滋滋的一口嚼在嘴里,真是好满足啊!一个没够吃,于是我又剥开一个肉粽,扑鼻的肉香夹杂着米香,简直太好吃了,这个肉粽是咸口味的,我把嘴里塞的满满的大口嚼着,又香又有弹性,哎呀,妈妈的粽子包的太香啦!?当我吃完两个粽子后,我的肚子已经撑得饱饱的了。我赶紧叮嘱妈妈,剩下的要给我留两个,晚上回来还要再吃的。哈哈,因为我太怕过了今天的节日就没有粽子吃了。
吃过早饭,我心满意足的背上书包上学了。走在路上我还在想:“端午节真好啊,要是再能看看赛龙舟就更好啦!赶紧到学校吧,今天学校里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十四
今日是端午节,我早早的起床了。因为伙伴们跟我约好,要好好的玩个痛快。铃响了,伙伴们叫我来了。
我拿起滑板飞快的下了楼,果然他们也都带着滑板。我们一齐来到了凤凰广场的假山上,玩起了“卡丁车”的游戏。我们分别都坐在自我的滑板上,从山顶向下滑,富有挑战性,特别刺激,特别是我们这些淘气包给这种“卡丁车”也添加了“攻击”和“防御的技巧”,那种现代化的攻击措施的确是很有创意的,所以我觉得特别趣味!
中午,我们回到家,妈妈已经做好了粽子,并且说要好好的`过一个端午节。我最喜欢吃糯米红枣馅儿的粽子,我一口气吃了六个。香甜可口的粽子让我回味无穷!
吃完粽子,妈妈告诉我,过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古代时人们把做好的粽子扔进了汨罗江中,是为了避免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所以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了今日。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十五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历有一位伟大的民族诗人,叫屈原。他空有满腔抱负,无处发挥,最后跳江而死。后人为纪念他,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把粽子投入江中,由此人们习惯在那一天包粽子吃粽子。
端午节那天,大街小巷都飘着浓浓的粽子香,走过那儿的人都会口水直流。
粽子包好了,妈妈把粽子放进锅里煮,过了几分种,我闻到了粽子的香味,妈妈说:“已经熟了。”终于可以吃了,妈妈把粽子放在盘子里。我拿了一个粽子,把外壳剥了,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过端午节真好,不仅让我学会了包粽子,又能吃到美味的粽子。
传统节日端午节心得篇十六
城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每年这个时候,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会用包粽子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我会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姥姥家,姥姥、姥爷早早的准备好了江米和大枣、粽叶来包粽子,并在煮粽子的时候煮上几个鸡蛋,用来给我和弟弟妹妹吃。在吃粽子的时候,我就问姥姥,为什么人们要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门上要插艾草,这时候姥姥就会把弟弟妹妹叫到一起,讲有关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是我国春秋战国楚怀王统治时的贵族,并担任大臣,他力主联齐抗秦,遭到其它被收买贵族和楚怀王之后的打击报复,被免去职务,并被流放,在流浪期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等著名不朽诗篇,在秦国攻破楚国国都,他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这一天,抱石投汩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老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去汩罗江边凭吊屈原,并拿出准备好的饭团和鸡蛋丢进江里想让鱼虾吃饱,不用去伤害屈原的身体,慢慢就演变成吃粽子、鸡蛋等习俗,用来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姥姥给我们讲完故事后,问我和弟弟有什么想的说的吗?我发表了自己心中感想,说:屈原是我们应该记住并不能遗忘的爱国主义诗人。
这时候,爸爸把煮好的粽子放在桌子上,叫我们来吃,我吃着又香又甜的粽子,想着姥姥讲的动人的'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我来说:古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会让我深爱教育并激励我将来好好规划人生轨迹,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不能辜负姥姥讲故事的深刻涵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1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