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工作总结(专业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8:16:17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专业15篇)
时间:2023-12-07 08:16:17     小编:笔舞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更加高效地解决和改进。总结不仅要关注过去的经验,还要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范文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实用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篇一

根据年初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消毒工作计划,结合我市实际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各级医疗单位及个体诊所的监测及督导工作。从而使消毒工作的效果有所提高,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监测方面。

对全市各级医疗单位,全年共采集样品691份,合格691份,合格率为100%,详细情况如是下:

1.消毒剂使用中染菌量监测:288份,合格288份,合格率100%,其中碘类105份合格率100%,醛类34份合格34份,合格率100%,其它如(酒精、新洁尔灭等)149份,合格149份,合格率100%。

2.物体表面的监测:共采集样品343份,合格343份,合格率100%,其中护士人员手60份,合格60份,合格率100%,其它(白大衣、镊子、门把手、操作台等)283份,合格283份,合格率100%。

3.此外线灯照射强度监测,对市内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及部分个体诊所进行照射强度监测,共监测58支,合格57支,合格率98.2%。

4.空气中细菌总数监测:市内4家医院的主要科室利用尘障法进行监测,共采集60份,合格60份,合格率100%。

5.高压灭菌器监测:对医疗单位的供应室和口腔科以及全市的各口腔诊所进行了高压灭菌的`监测,共监测53台次,合格率为100%。

二、存在问题。

1.紫外线灯管没有及时擦试,管上有污垢,影响消毒效果。2.口腔诊所的钴针数量不足,浸泡器械的消毒液不及时更换,污水不处理。

3.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处置室及化验室的污水处理问题。三、今后工作重点。

1.加强无菌观念,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2.乡镇卫生院的污水处理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科室的污水局部用含氯制剂消毒处理。3.对紫外线灯管的清洁维护。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篇二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入人体组织或人的医用品必须高压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消毒隔离措施。

1、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治疗车上的无菌器械、敷料罐、缸,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2、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1次,治疗室用的擦布及拖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3、病室各房间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部套扫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4、每周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5、注射器使用后放入指定容器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内。

6、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并每月做空气培养。

7、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液内消毒—冲洗—晾干—备用。

8、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

9、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或单隔内,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

(2)患者专用体温表、便器,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餐具,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3)隔离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应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血压表、听诊器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使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10、凡患者有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被服菌要进行“双消”处理,所用敷料放入专用塑料袋烧毁。

11、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螺旋管、呼吸气囊、气管套管、管路、牙垫、舌钳、开口器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内为蒸馏水,每日更换和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12、换药、注射、处置工作前后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手。

13、转科、出院、死亡患者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14、一次性医疗护理物品使用及用后的处理一定严格废物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执行。

(1)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直接放入治疗室规定的容器内,每天由院总务科统一纠集处理。

(2)病房内的废弃医用垃圾:如敷料、绷带、棉球、纱条、压舌板、一次性引流袋、尿袋、胸腔引流袋、引流管、手套、肛袋、窥具等塑料类废弃物;用后放入医疗垃圾容器内,每天由医院医疗垃圾专职回收人员回收并处理。

(3)特殊感染性物品:如: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者、破伤风、艾滋病等病人用过的废弃物,就地消毒处理后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并标识病原体、处置时间和责任人,交医院医疗垃圾专职人员,在监控下焚烧。

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通(2009)10号《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执行,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落实手卫生标准。逐步贯彻执行卫生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标准》等六个卫生行业标准。

六、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分开晾干。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篇三

为了加强我区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幼托儿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我所于20xx年3月7日起对全区五十六所托幼机构的预防性消毒工作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总结如下:

1、物体表面(课桌、玩具等)消毒效果监测。

2、保育人员(保健员、教师)手的消毒效果监测。

3、室内空气(教室、卧室)消毒效果监测。

4、紫外线灯辐射强度监测。

5、室内微小气候、噪声、照度、二氧化碳值的检测。

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样全过程无菌操作。

本次共监测了五十六所幼儿园,监测各类样品1752份,合格1587份,合格率90。6%。其中各类物体表面616份,合格528份,合格率85。7%;监测紫外线灯264支,合格226支,合格率85。6%;空气2份,合格218份,合格率100%;教室照度218份,合格207份,合格率95%;教室温度218份,合格215份,合格率98。6%;教室内噪声218份,合格193份,合格率88。5%。

1、从56所托幼机构整体情况看,与去年同期我们检查的情况相比,整体监测合格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有些幼儿园的硬件建设达不到规范要求,功能布局不合理,活动室与幼儿卧室共用一间,采光通风效果不好。

2、卫生消毒管理人员的卫生消毒意识方面需在进一步加强,一些幼儿园的消毒设施配备不足,如紫外线消毒灯数量不足,辐射强度不合格,紫外线灯超过使用时间而未及时更换。

1、幼儿园功能布局要合理,活动室与幼儿卧室应独立开设,要有足够的采光和通风。

2、应尽快配备足够数量的合格的紫外线灭菌灯,准确记录紫外线灯的消毒时间和累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应及时更换,以保证空气消毒效果,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3、继续加强消毒管理人员、幼儿老师及保育人员的卫生意识,课桌、玩具以及幼儿经常接触的物体要经常消毒,教室与卧室要常通风,被子、床单、不可湿的玩具要定期在阳光下曝晒,可湿性玩具要用消毒液浸泡消毒,课桌、椅子、门把手要每天用消毒液擦洗。教师、保育员要教导幼儿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和课外活动后。

4、加强幼儿的卫生宣传,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篇四

一、为了加强医院感染和消毒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我院消毒管理制度。

二、医务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接受医院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相关知识,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三、严格按照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四、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六、医务人员手部皮肤清洁和消毒(详见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七、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八、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保健科,并采取有效消毒隔离措施。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篇五

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xx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篇六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切实加强餐饮具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和省卫生厅、省工商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湖北省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以及咸宁市卫生局《关于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我局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落实,经过扎实整顿,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领导、履行职能、落实整顿工作责任。我局成立了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整治工作专班,制订了《关于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将整治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岗到人,确保了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2、加大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整治工作力度。我局自4月下旬以来,共出动卫生监督员28人次,执法车辆6台次,对我市2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了彻底整治。一是加强技术指导,依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和《食饮具消毒标准》等规定,对两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摸底排查,对查找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给予了技术指导;组织2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27名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了1天的卫生知识集中培训,与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签订了安全承诺书,明确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负责人为餐饮具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建立了餐饮具卫生安全诚信制度。抽检集中消毒餐饮具6次共132份(抽检的餐饮具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分别建立了日常监督挡案和卫生许可挡案。二是严格整治,对1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因生产经营场所面积过小,流程,卫生设施达不到要求,由于周围环境不整洁等问题已责令其另行选址办厂(现已在我市开发区选址,正在重新规划和设计中),对另1家因采购洗涤剂、消毒剂、包装材料时未索证索票和建立进货查验记录不规范,检验室检验记录不全,给予了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目前该单位已制定了整改方案,在规定期限内加紧进行整改之中。通过此次整治,我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培训合格证,检验合格报告上栏公示,各种卫生制度、卫生管理组织全部上墙,消毒设施及其它卫生防护设施到位率达100%,功能区布局、工艺流程、卫生设备符合规范要求。

2、检验室没有配备有检验资质检验人员,导致检验室不能规范、正常运转;

3、运输工具及运输包装盒消毒没有记录;

4、更衣间没有储衣、鞋柜和洗手消毒设施,泡脚池没有正确使用;

5、包装标识不规范,没有生产日期、厂址等内容。

1、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整治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民心工程,我局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把整治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2、加大《食品安全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和《食饮具消毒标准》宣传贯彻力度,树立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业主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严格原料特别是洗涤剂、消毒剂、包装材料进购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加强集中消毒餐饮具的消毒监测与评估和预警,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篇七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消毒产品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厉打击经营不合格消毒产品行为,按照省、市“开展消毒产品专项整治”的文件要求,开平区卫生局于5月1日起至7月30日,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消毒产品专项整治活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为切实做好消毒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区卫生局成立了以局长赵得平为组长,副局长王永军为副组长,卫生监督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消毒产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层层落实了责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为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利用开平有线电视、开平集日等多种宣传方式和途径,向社会广泛宣传消毒产品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了专项整治的良好氛围。同时向社会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举报违法行为线索,形成人人参与专项整治的良好氛围。

按照专项检查行动方案要求,区卫生监督所在辖区范围内对经营消毒产品的单位进行“拉网式”监督检查,做到一个不漏。重点检查经营单位对销售的消毒产品是否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并存档备查;销售的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是否规范等。针对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或宣传内容不真实,出现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等不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按照《消毒管理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责令经营单位立即停止销售。

对采购消毒产品没有索取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经营单位,责令其立即整改。对伪造、冒用卫生许可证件文号的产品,责令停止销售。

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和违法行为,我们及时向社会公布,提醒消费者停止使用不合格产品,降低违法产品危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专项整治行动中,我局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80余人次,车辆25辆次,监督检查各类消毒产品经营单位21家,收缴各类违法消毒产品6种28盒(件),并责令经营单位立即停止销售违法产品。罚款一家,罚款金额1000元。

通过专项整治,依法严肃查处各种消毒产品违法行为,达到了清理整顿和规范消毒产品经营行为的目的,保证了消费者的使用安全。

(一)、消毒产品经营单位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落实不到位。

(二)、从业人员相关消毒产品经营知识缺乏,不能正确掌握消毒产品销售注意事项。

(三)、消毒产品专项整治宣传力度仍待加强。

(一)广泛开展消毒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宣传报道,为专项整治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督促消毒产品经营单位开展消毒产品相关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水平。

(三)进一步规范消毒产品经营单位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篇八

我院消毒供应室由分管护理的副院长直接领导,由护理部及院内感染科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科内配有一名质量监督员和一名院内感染小组成员,协助护士长搞好各种医疗用品的质量检查工作。科内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领导管理体制。

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在建筑方面做到了最合理的建设。该室位置远离污染源,又接近临床科室,处于相对独立、无污染的区域。室内三室划分明确,严格区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取强制通过方式,形成由“污—净—无菌”的运行路线,做到人流物流不交叉逆行。地面、墙面、屋顶光滑,采用瓷砖贴墙,水磨石地面,便于冲刷和消毒,做到无尘埃脱落。室内还配有通风净化设备、冷热水装置、紫外线消毒设施以及防蝇、降温、取暖设施,购置了先进的脉动真空压力消毒器,杜绝了因设施陈旧造成的院内感染。

3.1医疗用品及人员配置质检标准护理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选用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到供应室。由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科定期到科内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科内每月对工作人员进行“三基”知识考试,定期学习院内感染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院内感染流行。各种医疗用品的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都有严格的质控标准,由护士长及质检员在工作中随时随机检查,确保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效果。

3.2细菌、微生物学检测标准。

3.2.1环境微生物检测室内卫生每日湿式清扫,紫外线照射每日不少于1h,消毒液擦拭每日1次,每周一大扫,每月彻底清扫制度。各区域抹布、拖把分开使用,用后悬挂晾干。定期对各区域进行空气、物表细菌微生物检测,各区域空气、物表细菌数都在正常范围内,无超标现象。

3.2.3无菌物品检测院感染科不定期派专人到科室进行无菌物品采样,灭菌后物品不得检查出微生物。

3.3消毒、灭菌设备检测标准。

3.3.1紫外线灯的检测为确保紫外线灯管效能的有效发挥,对紫外线灯管采取日常检测、强度检测、生物检测。严格灯管的使用保养原则。日常检测的内容包括灯管的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强度检测每季度1次,且保证新灯管强度不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低于7μw/cm2.生物检测必要时进行。

3.3.2压力灭菌器效果检测我院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实验检测,保证柜室内无残留的冷空气。每锅进行工艺检测并做好记录。每包进行化学检测,每月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进行生物检测。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管理及质检措施,我院从未发生因消毒物品不合格引发的院内感染现象。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篇九

根据供应室的工作特点和“二规一标”的标准要求,制定了严格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工作条理化、制度化是确保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保证,5月12号遵照护理部的安排接管手术器械、物品实施集中管理后,完善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责,以根本上防止和杜绝隐患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1)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从制度管理、质量标准出发,对科室员工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严格考核相关理论知识,使科室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2)是专业技能培训集中培训、现场演示、个人指导三者相结合,对各项操作技能面面培训,考核、督导员工按流程操作,按标准执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能,确保了操作的规范性,工作的高效性。

(3)是责任心培养,荣誉感提升科内要求员工不但要具备专业的清洗消毒知识和相应的业务素质、专业操作技能,还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对工作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按质量标准走,防止问题的处理个人主观臆断。全科人员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经常加班,及时供应服务临床。

滑、干燥、灭菌、发放质量监测的规范操作培训,6月初进行了手术器械的集中除锈,在手术室王护长的大力配合下,消供人员进行除锈、清洗等流程操作,手术室过来的4名护士进行包装至晚上7点多结束,除锈后的器械光亮如新,在此为他们的得力协助深表感谢。抽时规范了所有文书的.记录和外来器械的管理,通过实施手术器械集中管理由专业人员规范操作,一方面减少污染扩散,另一方面有利于器械保养净化及集中管理,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质量与效率,使消毒供应室的专业化水平及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有利于促进消毒供应专业向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每天抽查2—3个待灭菌包的清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手术器械严加管理,抓落实,变以前的单纯手工清洗方式为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相结合方式进行,确保清洗质量、严格执行闭合式包装、密封式包装的操作规范,对全麻手术后的面罩、呼吸机螺纹管、加湿器、负压吸引瓶等每天用完后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包装、质量监测符合标准发放要求,消除了医院感染的隐患。

每月按时做好临床科室回放记录,了解物品供应及周转情况,征求临床科室意见,及时了解科室在使用物品过程中的需求和建议,取得临床科室理解和支持,通过每月的满意度调查,了解各科室对消毒供应服务的要求,及时满足临床需求,为患者提供效心消毒灭菌产品,每周二下午进行质量反馈总结会,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对不合理流程及时修定,对不完善制度及时修改,做到持续质量改进,起到医院感控管理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作用。

医疗保健服务的产业化表现为低成本为重点,然而产品成本是一个明确的变量,但是在同等成本下却可以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收到更大的回报,就要关注每个细节,首先应降低洗涤成本,避免物资积压成本,规范器械及设备保养流程,降低耗损,人人树立成本意识,以小的开支,收获更大的效益,树立工作中节约无小事的意识。

我们的服务宗旨是优质、安全、高效、低耗、满意,每日按时供应全院20多个科室所需的诊疗包,每日完成手术近20—30多个手术的器械包、敷料包的工作任务,关照鼓励员工任劳任怨,完成每日的工作量,保证了我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20xx年的目标计划。

1、遵照医院及护理部的按排,严格执行并落实各项目标的完成,继续完善消供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为临床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做好细节质量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反复学习,认真领会二规一标的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申请选派2—3名消供专业人员取得上岗证书。

申请选派2名人员取得压力容器操作证。

申请选派1名护士去三甲医院学习硬式、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操作技能。

建议各临床科室对外来器械和新的专科器械、器具、和物品送供应室时需提供厂家说明书,以便规范操作。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管理不够精细。

个别人员工作有时浮燥。

供应室工作的十大环节没有消毒设施。灭菌物品运输车消毒不及时。

物品下送车保养不及时,时而给病区带来噪音。20xx年建议运输车货箱内严禁装物品和工作人员,以免引起意外。

以上是我科室20xx年的工作情况总结,俗话说“点点滴滴,造就不凡”,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管科室工作是枯燥的还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全体工作人员都会不断积累经验,与各位同事一起努力,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技能,工作效率,工作水平,为了我院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借此机会,也祝愿各位同仁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心,谢谢大家!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篇十

医院作为重要的公共场所,是医疗救治的核心基地,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患者,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威胁。为避免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就要对医院内的环境、设施、器械、人员等进行全面消毒,防止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笔者作为一名医疗从业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深刻体会到医院消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消毒方式的选择。

医院消毒有种种方法,常见的有物理消毒、化学消毒、辐射消毒等。物理消毒指的是利用高温、紫外线、高压等方式杀死病原体,常见的如干热灭菌、自然阳光消毒等。化学消毒则是利用消毒剂等杀死病原体,如过氧乙酸、氯化氢等。辐射消毒则是利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方式杀灭病原体。医院消毒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形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使效果更好、更可控、更安全。

第三段:消毒时的细节处理。

在消毒的过程中,处理好细节非常关键。比如,要注意消毒时间、温度、浓度等。具体来说,浓度过低或者消毒时间不足容易导致残留病原体,而浓度过高或者消毒时间过长则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此外,也要确保消毒的方式能够覆盖到所有的区域,如手术室、ICU、病房等各种场所。还要注意一些常见区域的消毒重点,如门把手、水龙头等,这些区域往往成为病菌滋生和传播的重要地点。

第四段:消毒后的跟踪评估。

对于医院的消毒工作,跟踪评估是很有必要的。跟踪评估的目的在于发现和纠正问题,以保证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跟踪评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期检查,另一种是抽样检测。定期检查主要是对消毒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测工作是否按照标准操作;而抽样检测主要是采集样品进行检测,以判断消毒效果是否达到要求。跟踪评估一定要严格执行,确保消毒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

第五段:感言与总结。

医院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许多人的健康与安全。作为一名医疗从业者,笔者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学习和探索消毒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消毒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注意细节是非常关键的。最后,希望医疗机构能够加强消毒管理,提高消毒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规范、高效的治疗服务。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篇十一

在医院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毕竟,医院是一个人们生死攸关的场所,消毒措施严密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我曾经在医院里从事过消毒工作,并在实际操作中积累了不少心得体会。今天,我想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享一下自己的医院消毒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消毒方式及注意事项。

在进行医院消毒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消毒的方式和注意事项。医院消毒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物理消毒、化学消毒、高温消毒和紫外线消毒。而在进行消毒之前,我们必须对杀菌、灭菌、清洗等参数进行了解,以便选择正确的消毒方式。另外,在进行消毒之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必要时,需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受到化学物品的刺激等。

第三段:重视个人卫生。

在医院消毒工作中,除了掌握相应的技术和处理方法外,个人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我们必须保持负责区域清洁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穿隔离衣等都是必要的卫生保障措施。此外,不要随意将日用品、餐具等杂物乱放,以免污染负责区域的环境。

第四段:积极配合团队合作。

在医院亲戚繁多、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进行消毒工作难免存在困难和矛盾。此时,我们应该尽力保持心态平和、耐心沟通,保持团队合作的良好氛围。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与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第五段:总结。

医院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只有全面透彻地了解消毒方式和注意事项,并注重个人卫生,才能做到最好的消毒效果。此外,积极配合团队合作,平稳处理困难和矛盾,更能向患者和家属传递出治愈和关怀的能量。当然,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提高,为医院消毒工作打造更安全卫生的就医环境。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篇十二

世界灭菌科学联盟(wfhss)将每年的4月10日定为“世界灭菌科学日”,号召全球的消毒供应中心在这一天对外开放,宣传器械全生命周期处理过程及相关灭菌科学知识,促进沟通,增进信任。

为广泛宣传和科学普及医院消毒灭菌相关知识,着力营造“全院参与、社会监督、科室支持”的工作氛围,4月9日上午,巴中市中心医院在南坝院区消毒供应中心举办首个灭菌开放日活动。活动邀请分管副院长马昌军、护理部主任童俊、院感科主任孙菊华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部分护士长及周边中小型医院消毒供应管理工作人员走进消毒供应中心,共同开启“无菌之旅”。

南坝院区消毒供应中心,位于医辅楼2楼,使用面积1245平方米,按标准化消毒供应中心设计,布局科学、流程合理、区域清晰、环境整洁。现场,消毒供应中心科内人员详细介绍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发展历程、人员构架、设施设备等情况,并现场播放消毒灭菌流程视频。随后,应邀参观人员全体规范着装,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沿着工作区域由洁到污的参观流程进入灭菌物品发放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去污区,详细了解各项操作流程。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马昌军客观分析当前全市消毒灭菌工作现状,充分肯定消毒供应中心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他指出,此次活动十分生动且有必要,建议今后逐步扩大活动规模,通过现场观摩、实战演练和互动交流,见证了污染医疗器械的“华丽变身”,让大家亲身感受了消毒供应工作的严谨与专业,彻底改变了以往对器械处理的简单认识,加深了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了解与信任。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篇十三

一、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与预防知识培训,为其带给必要的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二、医务人员上班应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进入手术室、产房应换专用鞋;不得穿工作衣随意出医院;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标准预防,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可安置一室,特殊感染病人应单间隔离。日常工作中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五、治疗室应分清洁区、污染区,标识清楚,医务人员进入时应戴口罩、帽子;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开启时间。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灭菌2次(也可使用一次性小包装消毒液,使用时间为7天)。门诊、换药室、手术室、分娩室的干缸不超过四小时。其余处置室不超八小时。

六、医务人员应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粘膜、组织的医疗用品务必到达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物品务必到达消毒水平。

七、根据物品性能选用消毒灭菌方法。耐高温、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可选用低温灭菌;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八、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务必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置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做好记录。配制好的84消毒液不超过24小时。戊二醛不超过一周。更换灭菌剂时,务必对用于浸泡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4)。

九、病人使用的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里应加灭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等可拆卸部分应每周更换2次。

十、体温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压计袖带应持续清洁,如有血液、体液污染应及时清洗,并用内含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

十一、普通病区的物品表面、地面无污染时,需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污染时先去除可见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擦拭布巾、拖布按要求清洗、消毒,干燥备用。特殊科室如手术室、产房、口腔科、检验科等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持续清洁、干燥,每一天进行消毒,用内含效氯500-1000mg/l消毒剂湿拖或湿擦,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各室抹布要分别使用,不得混用。

十二、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务必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各科室需监督检查保洁员的清洁消毒工作,有特殊要求时应向保洁员交待清楚。换下的被服放入污物袋内,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

十三、病房、治疗室、厕所应有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使用,悬挂晾干,并定期消毒。

十四、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十五、按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合理处理医疗废物。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篇十四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已近一年,各个行业也因此对消毒工作加大了重视。而医院是最需要消毒工作的场所之一。在我从事医院消毒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消毒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消毒心得体会,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二段:加强消毒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卫生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医院中,消毒工作则是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人流量非常大,而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也非常快,这就给医院消毒带来了更大的难题。为了保证医院的卫生安全,我们不仅需要严格按照消毒流程进行,还需要遵循规定制度,加强消毒管理的力度。

第三段:消毒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消毒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非常多。比如,我们在进行消毒前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穿戴防护衣、戴口罩等;在选择消毒剂时,需要选择适用的消毒剂,并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同时还需要保证消毒的时间和温度的正确性以及消毒剂浓度的正确选择等。

第四段:消毒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除了上述的注意事项,还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在消毒治疗室时,需要先将室内的物品移开,做好消毒前的准备工作。在消毒完成后,需要检查已消毒的物品是否有死角没有消毒到以及消毒后是否有异味等情况。这些细节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它们却对于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第五段:结语。

保障卫生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而医院的消毒工作更是不能掉以轻心。在我从事医院消毒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和一些消毒心得体会。我相信,只有我们在从事消毒工作时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并且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医院的卫生安全。

医院消毒工作总结篇十五

1、认真贯彻执行《消毒管理办法》,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防交叉感染,保护病人、工作人员。

2、技术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一人一管一针一用一消毒制度。医务人员工作时要着装整齐、清洁,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和口罩,诊疗工作前后要洗手。

3、治疗室空气、地面要定期消毒,必要时随时消毒并做好记录。每一天上班前、下班后都要搞好所有工作场所的清洁工作。

4、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消毒液要定期更换。体温计、压舌板用后,应及时用消毒液浸泡。

5、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做隔离观察处置,尽快作出诊断和转送上级医院治疗。

6、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和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1485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