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7:12:15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优质16篇)
时间:2023-12-07 07:12:15     小编:纸韵

思想的解放和自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如何保障人们的思想自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结要具备客观性,避免主观感情和个人偏见的影响。总结范文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概括,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一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5页例1、练一练,第76页练习十二第1~5题。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做练习十二第1题,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18+3/5×18(2/5+3/5)×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共同评议。

提问: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认为要注决些什么?

指出: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先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例如第一小题,分数乘除法连在一起,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一次约分,同时计算;再如第二小题,分数连加时可以同时通分。

四、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说说哪里用了简便算法,分别是怎样想的。

小结:简便运算主要应观察算式的特点,看能不能运用运算律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不能直接进行简便计算,要先算一步或几步才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简便计算,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思考能不能用简便计算。

五、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板演。

交流:每道题是哪里用了简便计算,依据是什么?

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相对应页。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二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乘、除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内容,重形式。在复习准备阶段,精心设计练习题内容,在高效复习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探究,重归纳。在教学例3的环节中,不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且重视个例分析,重视归纳总结相关规律。

3、重联系,重迁移。有效利用已有的整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巧妙地引导学生把原有知识迁移到分数混合运算中来,使学生通过分析、尝试,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运算题,提高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解答关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7分钟)。

1、说出运算顺序,不用计算。

(18+7)×488+(30÷5)350—25×260÷(77—65)。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33页例3。

(1)分析题意,明确题中的各个数量的意义。

(2)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3)尝试列式。

2、探究有小括号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算式,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12÷(1/2×3)。

(2)师生共同总结运算顺序。

3、探究分数连除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算式:12÷12÷3。

(2)引导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

(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三、训练深化。(9分钟)。

1、基础练习:完成教材33页“做一做”。

2、巩固训练:完成教材35页9题。

3、拓展提高:完成教材35页10、11题。

四、总结收获。(5分钟)。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完善板书。

2、老师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三

教材第24页的内容和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1.会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审题,找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找单位“1”,将文字、图示、算式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会分析解决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初步构建分数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

师:这是一道“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理解题意,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的(这里的表示的不是数量,而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这里的是辆吗?如果不是那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定不是,汽车怎么可能出现辆。

生:增加了,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对。这里的是一个分率,它的单位“1”是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就表示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多了第一天成交量的。

2.画图表示第二天的成交量。

学生理解题意后可试着描述,师生共同画出图形。

在画图时注意分析:

(1)确定单位“1”后先画单位“1”,即第一天的成交量。

(2)再画第二天的成交量,可以提问第二天的成交量线段画的比第一天的长还是短,为什么(因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所以线段要比第一天的长)。长出的这段要画多长(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线段的)。

(3)然后分析示意图中每部分表示的意义。

第2条线段中,和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的线段相对的这段表示它和第一天成交量相等,多出来的这段表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的成交量,也就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3.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自己列式,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路,再汇报。

可能会有两种意见:

(1)先求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

(2)先求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这两种意见教师都给予肯定。

生1:我是先求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辆,50×=10(辆),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1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50×。

生2:我是从图中看出第二天是第一天的(1+)=,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1+)。

4.回顾反思。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和交流这道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法。

(1)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找出单位“1”的量,画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3)根据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信息,理解题意后再完成。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理解“体积大约增加”是增加谁的,从而找到单位“1”解决问题。

3.完成习题:学校新购进足球30个,购进排球的数量比足球少,学校购进排球多少个?

这是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

五、拓展提升。

96+96×(1-)=184(分)。

240×(1+)×(1-)=225(元)。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布置。

1.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3题。

2.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观察情境图,了解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在小组里交流后回答。

学生列式,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强调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四

一、复习铺垫。

1.说出下列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98÷8×2438×(96÷3)28×4÷7。

2.说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

苹果的筐数是梨的。

衣服的价钱是裤子的。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一本书,看了。

二、设置问题情境,引发探究。

1.出示本课的情境图:

2.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1)观察课件,分析图上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

抽生回答。

(2)尝试用自己的办法分析题意,可画线段图。

(生尝试练习)。

(3)生汇报自己画图过程,同学评议。

3.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反馈解答情况。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请同学们找到跟求航模小组人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把它读出来。

师:下面我们就来根据问题分析已知的数学信息。

请将求摄影小组人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读出来。

师:也就是说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得先求到什么?(要先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

引导提问: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这里表示什么?(表示把气象小组人数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1份)。

师:在这里是把什么作为分的对象?(气象小组的人数)。

师:这里的.单位“1”是谁?(气象小组的人数)。

(2)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生独立画图)。

师:是把什么作为分的对象。(摄影小组的人数)这里的单位“1”是谁?(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你能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吗?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下面谁来说说自己怎样列式的。)。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师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

三、练习巩固:

2.基本练习3道,说清楚思路。自主完成,其中一道可要求画图。

3.思维拓展练习2道,其中一道可以是书上的数学故事,另一道练习设计设想。

(1)选条件,解决问题。

(2)自填条件回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1.谈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后,并鼓励学生把今天的收获写入数学日记中。

2.看来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勤动脑,勤思考,一定会收获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两句话。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穷无尽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五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板演:5/8×181—3/44/5÷3/42/3+4/7。

说说分数四则运算的方法。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1、将数据改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

(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

(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

(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六、练习设计:

1、填空:(1/9+5/6)×18=(×+×)。

4/7×1/6+4/7×5/6=×(+)。

2、下面四个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3、用简便方法计算:

4、解决问题:一块地,长1/2米,宽是长的4/5,这块地的周长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六

1.使学生掌握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口算。

(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9-72235-〔2.34(7.2-5)〕。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师谈话引入: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1.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2.学生独立解答。

(三)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四)总结归纳。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七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解整数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乐趣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6课时。

:p75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

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让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课件。

1课时。

一、复习。

2、学生列式计算后教师小结。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板书,并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想想该怎么算?让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问: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地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何联系?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这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指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3、做练习十二第5题。

提出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

集体评讲。

4、做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直接写出得数,集体核对。

5、做练习十二第2题的第1竖排。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后评讲。

6、做练习十二第3题的第1竖排。

练习后评讲。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做练习十二第2题第2竖排。第3题第2竖排,第4题学生自主完成后全班交流。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八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并能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算顺序,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小结。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18÷(12-3)。

2、引入新课。

1、教学例1。

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上下练习。

引导观察计算过程,说明递等式书写的规范过程,并说明理由。

2、组织练习。

练一练1。

说顺序后练习。

3、例2。

说运算顺序,这里除法的两步按照计算法则要怎样算?

观察转化成乘法后的算式,想一想,是不是可以简便运算?

上下用简便算法。

问: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练习;

练一练2。

这里除一个数要怎样算?

用简便算法。

说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是怎样算的?

说说运算顺序,要注意什么?

练习111~3、4、5。

课后感受。

混合运算学生做起来很简单,只是在简便运算上还要注意灵活运用。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九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索、迁移类推”的方法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练习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发展数学思维,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十

本单元在分数四则计算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五年级教学的分数知识的综合、提高和总结,对掌握和应用分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一题两解——既含运算顺序,又含运算律的内容。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例1仅作些引导,要通过练习才能掌握。和整数、小数范围内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相比,这里的计算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隐蔽,如6/5×7/6-1/5÷6/7。这是一道两数之积减两数之商的题,似乎与运算律对不上号。如果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就显露出两个乘法算式有相同的因数,具备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必要条件。二是易混,如4÷4/5+4/5÷4。粗糙地看这道计算题,它的两道除法算式似乎很有联系,稍不留心就陷入简算误区。只有细心地把分数除法变成乘法,才会明白这道题不适宜应用分配律。本单元教材设计简便运算的练习题,注意了这两个特点。另外,还把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混合编排,如第92页第2题。让学生设计各道题的算法,是培养计算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思路灵活、反应灵敏的一种训练。

二、数形结合——教学较复杂问题的数量关系。

练习十六里设计了一些题组,通过解题和比较,能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第4题的两问是连续的,先求得已经铺设的米数,就能继续求还要铺设的米数。比较这两问,能明白前一问里求840米的3/5是多少,后一问是从电缆总长里去掉已经铺设的米数。第8题的两小题分别是“面粉比大米少1/5”和“面粉比大米多1/5”,比较两个分数的意义,能理解两个问题的解法有何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第12题的两小题里都有1/4,一道题里是“用去1/4”,另一道题里是“还剩1/4”。因此,算式5/8×1/4在两道题里的意义不同。虽然两题都是求钢条还剩下的米数,解法不同的道理是很清楚的。第13题里设计了两个意义不同的1/8,其中一个1/8表示的是实际用煤节约的吨数相当于计划用煤吨数的份额,另一个1/8是实际用煤节约的吨数。由于两小题里实际用煤节约的吨数直接已知或不直接已知,求实际用煤吨数的方法自然就不同了。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十一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系统过程,提高归纳、整理知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整理与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十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1/2-1/35/9×3/52÷1/21/4÷4。

18÷1/218×1/20÷2/51-3/41÷4/7。

21×3/710/7÷1521÷3/71/2×1/3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十三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3.使学生知道在运算时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得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中的数的特征,选择正确、合理的简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十四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住宅地址的选择、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本节课重点研究选择地址和住宅的特点两部分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这一节课,感慨颇多,提炼点滴并整理如下:

1、引题设法激起孩子的学习兴奋点,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课堂伊始,利用孩子强烈的好奇心理,设计为: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出示蟋蟀的图片)谁认识这个小家伙?说说你对它的了解。此举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为农村的小孩对蟋蟀大概了解一些,已不足为奇,尤其夏天到来时到处可见,同学们纷纷举手竞相猜测回答,为学习新课营造了积极的心理氛围;在解释“暴雨”一词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当中我们经历过的又急又大的雨,正好我讲课的前天晚上下了一场大暴雨,同学们立刻想到了那是怎样的情景,于是联想的遇到这样的雨蟋蟀的住宅也会马上变干的,接着追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地势,是朝着阳光的堤岸上,理解“堤岸”这个词,有一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很好,为了全体同学都能理解我特意准备了两张图片示意学生观看,这样更直观。由此一步一步学生联想到小蟋蟀的聪明,仔细,有头脑。联想到作者是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才发现的这青草丛中隐蔽的隧道。

3、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其实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地位。而我则显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为这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是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当学生找出拟人句时我没有重点地来指导朗读,失去了很好的语感训练机会。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学,我一定要加强对感情的体会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自然的教育。

4、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于都问题,多元化的朗读没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文中我,亲自用板画演示的住宅的样子,但是可惜的是,没有让学生亲身去体会一下,还有留下了一些小小的遗憾,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上多下功夫!当然,任何一节课都是一节遗憾的艺术,它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可以预先一遍又一遍的排演,它潜伏了更多的随机性和多变性,既要有专家般深邃的眼光,又要有逢“场”作戏的应变能力。而我这点还不能够应对自如,总之还是有一些小紧张,希望在更多的平台得以锻炼,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5、感谢教育组组织这样的活动,活动中我们锻炼着,成长着;感谢各位校长、主任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全程陪伴认真评价;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所有的朋友们、同学们,真心谢谢!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大家的智慧和自己虚心的态度。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十五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

二、探究新知。

先让学生独立回忆,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抽学生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逐步完成下面的知识内容。

教师:下面我们就按照上面梳理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复习,使学生的头脑中对本版块的知识有一个清晰地脉络。】。

学生如果说出:分数四则混合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教师追问:能具体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说出具体的运算顺序,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1)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没有括号,有乘除也有加减的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教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略)。

教师出示这样一个算式:4。

要求学生在这个算式上面添括号,使运算顺序符合下面的要求。

(1)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2)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

(3)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最后算乘法。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抽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进行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正确判断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二是要按照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每一步计算;三是要按照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进行书写。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出上面两道题的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个别指导,并抽学生到黑板上计算;计算结束后,集体评讲。

出示:5。

教师:这道题按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

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后,教师追问:如果按这样的运算顺序算,会遇到什么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按运算顺序算非常麻烦)。

教师:仔细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想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怎样简算?

教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重庆市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宁夏回族自治区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青海省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教师:你们会解答这几个问题吗?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篇十六

分数混合运算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在教学中,不是告诉学生要怎样计算,也不是让学生去探究怎样计算,它只是将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混合运算中,所以对于该内容完全可以运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讲得太多,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学中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绝对不包办;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尽可能不说,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课堂活动也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计算题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是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方法吗?不是!为什么学生容易算错呢?有时可能是粗心,但有时却是一些习惯性的动作,就拿分数连乘中的约分来说把,有时该约分没有约分,或者没有约成最简分数;有时他们会习惯的把用进行约分的数字写下来;还有的会当成减法,减一下得到数据,最后连乘的时候,他们有可能进行加法算式。对学生的练习要认真检查,还要多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力求每一节常态课有效,并追求高效课堂。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9918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