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语文辅导班或学习小组,可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规划接下来的工作或学习计划。以下是一些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保持心理健康。
元宵节的小学日记篇一
今天我们一家人一起来到了外婆家吃了咸酸粥,大家聚在一起吃元宵,看元宵节晚会。看见一包元宵,我对外婆说:“外婆,今天晚上的元宵节尤我来露一手。”外婆说:“好啊,你试试看不会的叫我,小心一点!”“耶,好高兴啊。我终于可以试一试怎么烧元宵了,让你们瞧瞧我的厨艺。”我得意地说。第一步:先把水倒入锅中,打开煤气等水烧开听着妈妈这么说下去,我头都大了。对妈妈说:“行了,妈妈这么简单,我已经知道了怎么煮元宵了。”于是我把妈妈“请”了出去,把上了厨房的门。按照妈妈说的,我已经准备好了第一步,就等着水烧开把元宵放下去煮上一会就大功告成了。于是我拿了一本书看了起来,等我想起来时水已经烧干了。再来一次,我不灰心。这次我死死地盯住锅里,不一会儿水烧开了我把元宵全部倒了下去,不一会儿元宵浮了上来我把煤气关掉。把元宵盛在碗里,大功告成了。吃了元宵,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因为这些元宵是我亲手煮的,别有一番滋味。
今年的元宵节,我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小学日记篇二
那里人山人海,花灯也象开会了一样齐聚一堂。可热闹了。花灯让我看的眼花缭乱。灯有大的,有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是算金猪灯了。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金猪灯是用几根铁丝做的,身体是用几块金色的`纱布做的。脸上还挂着几丝笑容。真可爱!它的样子好象跑步。金猪灯的猪尾巴上挂了张纸条,上面写着祝:全國人名元宵节快乐。
看完了引人注目的金猪灯,再去看看环保灯吧!
两只手从下面伸出来,旁边是树林和草地。还有一条o字行的“小溪”,“小溪”的水真是“清澈见低”啊。都可以当成一面镜子了哩!o字行的“小溪”里还有两艘竹筏,在饶着“小溪”转。我想,他们一定在看风景!怎么样,很美吧!
元宵节的小学日记篇三
春节是热闹的,幸福的,可元宵节更是我期待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赏花灯。
今年的元宵节更是让我难忘,晚上,我们全家早早地吃完香香甜甜的汤圆就赶往城西公园赏灯了。一路上,只见观灯的人群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肩并着肩、牵着手,个个脸上充满了期待与兴奋。路的两边悬挂着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还有古色古香的莲花灯、玲珑剔透的绣球灯,小朋友喜爱的“美羊羊”、“喜羊羊”也来参加灯会了。啊,各式各样的灯看得我眼花缭乱了。忽然,一阵欢快的音乐传来,我和姐姐手牵着手,顺着音乐声从人群中向前挤去,原来是“小虎队”啊,三只小老虎个个精神抖擞、虎虎生威,它们弹着吉他,唱着歌,在祝福人们虎年吉祥,生活更美好。再往前走,一只鲜艳夺目的凤凰特别引人注目,它昂首挺胸,盘绕在旋转灯笼上翩翩起舞。“虎踞龙盘”、“福虎临门”、“龙凤呈祥”……一个个主题花灯把广场装扮得多姿多彩。
今晚的天空没有星星,但无数盏许愿灯,好似点点繁星,它带着人们美好愿望升上空中。天的那边,宛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天空成了花的海洋,真是姹紫嫣红,群芳斗艳。绚丽的礼花映红了人们幸福的笑脸,我赶紧对妈妈说:“妈妈,快,放起我们的许愿灯吧,我要许下最美好的愿望。”望着缓缓升上空中的许愿灯,我默默地祝福着: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扬中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家人健康平安。
多么难忘的元宵之夜啊,我要永远记下这美好的夜晚。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下午,弟弟从老家来,我和他从夹街头到老车站爷爷家去,这一路真难走。
刚走到夹街头,弟弟说:“我好累。”我让他休息了一会儿。十分钟后,我们继续上路,一会儿,他口渴了,我又买了一瓶饮料他喝。
终于到了老车站爷爷家,一进门,我倒了一杯水喝完就下楼了。我们把皮球东丢丢,西扔扔,你扔我身上,我扔你身上,好有趣。
玩累了,爷爷把我们带到隆客多超市,买了好多好多的东西,真好吃。路上,我们还看见又人在舞龙,龙头窜上窜下,龙身扭来扭去,龙尾不停地摆来摆去,像一条欢快的活龙。
晚上,我们看见了好多人在大街上玩,有的放鞭炮,有的放烟花,烟花冲到空中,像五颜六色的瀑布落下来,好美丽啊。
时间真快,这天显得好短,还没有尽兴,元宵节就要过去了,真又点难舍啊!
今年2月28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里有吃元宵、舞狮子、观花灯等习俗。其中,吃元宵是一种独特的小吃,吃起来香甜甜香的,令人齿颊留香。那么,你们知道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吗,让我来讲给你听吧!
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是楚昭王回国途中乘船在长江时,看见江面上漂着几个浮物,颜色是白的还有一点儿黄,船工捞起来献给了楚昭王。昭王在吃的时候发现里面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鲜美。回国后,昭王命令人以山楂为瓤,仿制给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后代相沿成习。
如今,北方人称其为元宵,在南方确称为“汤圆”,这些与“团圆”音近,取团圆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用此来思念离别的亲人。
今天是元宵节,我参加了第九社区管理中心关工委举办的元宵节快乐儿童娱乐活动,今天的活动有投标、投篮、瞎子击鼓、抛绣球、贴鼻子、猜谜语。
我玩了投篮、投标、瞎子击鼓和抛绣球,贴鼻子和猜谜语没有玩上。我先去投标,没想到出手不凡,竟然连中三环,比前面的大姐姐投的还准呢!我赢得了第一张奖券。
投篮一个也没有进,之后我又去玩瞎子击鼓,阿姨用一块红布蒙上我的眼睛,原地转了三圈,往前直走,只听“咚”的一声我敲到了鼓,赢得了第二张奖券。
我和妈妈又去玩抛绣球,我扔乒乓球,妈妈站在圈里用筐子接,我和妈妈配合地不错,我们轻松赢得了第三张奖券。然后,妈妈领着我到二楼的关工委办公室去领奖券,我用三张奖券换了两支荧光笔。
今天元宵节活动玩地开心极了,然后高兴兴地回家了。
元宵节的小学日记篇四
元宵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吃完饭,爸爸媽媽说:“我们上凤凰广场去看灯吧!”我们到了那儿,那里是人山人海,大人和小朋友都穿着厚厚的棉袄。
我们每个灯都看得很认真。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真漂亮啊!还有一种孔雀开屏灯最引人注目,教育局的爱心校车灯让我们看也看不够。
这里真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我看了今年的灯比去年的灯好多了,那个晚上我们玩得真开心啊!
元宵节的小学日记篇五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襄樊市将在沿江大道举行舞狮表演,我约我胡乐辰一起去,走在路上有很大很大的雾,都看不见汉江的河水了,也看不见远处的景色,但是丝毫没有减弱我们去看表演的兴致。
我们在那等了一会,到了十一点,太阳已经出来了,不远处就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然后看见舞龙狮的队伍向我们走来,有红色的龙,有绿色的龙,有金色的龙……条条龙像真龙一样在人群中飞舞,一会像在云中穿梭,一会又盘旋在一起,各种各样的`舞龙把我看得眼花缭乱。
然后,又来了一群狮子在抢一个绣球,这个表演非常精彩,几个狮子你争我夺,把围观的人逗得笑哈哈,还有大头娃娃在表演,最搞笑的是一个七品芝麻官,坐在一根竹竿上,得意得不得了,还有一个人叼着烟斗,做着各种搞笑的动作,还有其他很多表演,我们看了一上午,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民间艺术表演,真让我大开眼界。
元宵节的小学日记篇六
晚上,妈妈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开始煮元宵了,“妈妈为什么要煮元宵啊?”我迷惑不解地问,妈妈回答说:“因为元宵代表全家团圆!”妈妈拿出一袋元宵,它们长的都像珍珠一样白白的、圆圆的,乒乓球一样,个个那么大!我好奇的拿一个看,“妈妈它为什么掉渣呀?”我问,“哦,因为它是用糯米粉晃成的,煮完就不掉渣了”妈妈说。
“离远点小心烫着你,”妈妈喊到,接着把一袋元宵慢慢地倒进烧沸的开水里,咕咚咕咚——它们刚开始一个个像潜水员一样都潜入水底,好像要看这水到底有多深。原来翻滚的沸水也立即安静了下来。怕它们都粘到锅底,妈妈用漏勺顺着锅边慢慢推动把它们都“叫”了上来,它们便有的“仰泳”,有的“自由泳”,还有的在“混合泳”真热闹,在概三五分钟之后它们又跳起水上芭蕾姿势优美极了!“大概熟了”妈妈把火关掉,像是听到了谁的口令,它们都变成仰泳的姿势漂浮在水面,大概是累了!
我正看得起劲儿,“女儿拿碗,元宵出锅了”!妈妈说,“啊,终于熟了!”我急忙拿一个碗让妈妈给我盛上几个元宵。装在碗里的元宵就像一群亲兄弟紧紧地抱在一起,我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元宵它们手拉着手谁也不舍得分开。“咦”真的不掉渣了。汤却变成混浊粘稠了,我咬一口,啊!好烫,“慢点,一点儿一点咬才行,要不然会烫出泡的!”几分钟后我问:“妈妈这回可以吃了吧,”没等妈妈回答,我赶紧咬一口,“妈不烫了”我说,嗯,软软的,粘粘的,“妈妈元宵皮怎么这么厚啊?”我问,妈妈说:“元宵皮厚,汤圆的皮薄,因为汤圆是包的',元宵是干糯米面摇成的,所以熟了以后显得很厚。
“吃到馅了!原来它在和我捉迷藏呢!
哈哈——因为元宵,我从此爱上了元宵节!
教师评语:同样的元宵节,但因小作者的细心和妙笔,却让读者有了别样的感受,小作者通过自己的细微观察,将煮元宵到吃元宵的过程写得翔实而传神,特别是煮元宵一节,写得尤为精彩。
元宵节的小学日记篇七
今天是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吃汤团、猜灯谜、放炮竹、赏花灯来庆祝元宵。
这天,爸爸教我包汤团。我们先把手洗干净,拿出一只碗。开始和面了,只见爸爸在碗里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将少许水一点一点放进去,再用手绞了几下又放了点水。爸爸告诉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可以再加,太多了会粘手。水够了,我和爸爸各分一半,我们用手来回的揉,直到不再粘手了,揉面的工序完成了。
开始包汤团了,我照着爸爸的样子,拿了一小团面,放在手掌中间挫一个小圆球,然后把右手的大拇指把插进刚揉好的面团,用筷子夹点芝麻馅放在刚弄的洞里,用四个手指配合大拇指一起往中间按,揉一揉又变成了圆形。我要把这个“半成品”放到碟子上面去时,爸爸叫住了我说:“儿子,这样放上去可能会粘的,在糯米粉里滚一滚就不粘了。”我照着爸爸的方法一试果然不粘了。照这样一连做了好几个,不一会二十个就完成了,个个洁白如玉,让人嘴馋。
晚上,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此时的大街上灯火通明,四周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天空闪耀着五彩的礼花,有的礼花在天空中像满天的星星一闪闪,有的似流星雨,一瞬间就消失在天际中。
我爱包汤团,但我更爱元宵节。
元宵节的小学日记篇八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大街上张灯结彩,人们欢聚一堂,共庆元宵节。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我和妈妈一起去西津古渡上灯。
来到西津古渡广场,古色古香的房子上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灯笼。来这里游玩的人可真多呀!他们有的站在舞台前看表演;有的忙着拍照片,留下这美好的瞬间;还有的.看舞狮子……真热闹呀!
广场上的花灯各种各样。你看,威武的奥特曼坐在高级飞船上,手持机关枪炮。只见他的小主人按下按钮,机关枪炮便响了起来。更神奇的是,前面的转盘不停地转着,吐出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泡泡。后面的排气管还可以发射出银光呢!龙灯也不甘示弱,腾空而起,在空中来了个神龙摆尾,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围观。龙身上的鳞片金光闪闪,嘴里还含着龙珠,真是威风凛凛。
小朋友们最得意了,他们有的提,有的举,有的拉,还有的扛……
礼花腾空而起,有的像盛开的菊花,有的像五光十色的喷泉,还有的像流星划过天空……五颜六色的烟花映亮了深蓝色的夜空,也映亮了我的心。
元宵节的小学日记篇九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的重点主要在“闹”上。今年的元宵节,令我难忘,但今年我过的并不好。因为今年,我们一家受了骗。
元宵节的晚上,妈妈早早的煮了汤圆。大约七点,我们就出发了,今年我们走的很早,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走着去。
大约二十分钟,我们就来到了星月广场,此时已经是人山人海,各种小摊贩也聚集于此,我们开始观灯了,这时,我看到一个卖小花炮的小贩。我跑过去问:“这个多少钱一捆?”“八块。”他很干脆的回答:“买不买?”我问了问爸爸,爸爸同意了。我数了数,一捆里有八根,和市场价一样,就买了一捆。
哇,今年的花灯可真是漂亮呀,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花灯,还可以看到全市的单位名称,真是一举两得。
哇,巴彦淖尔电业局的花灯可真美呀,一共有五个,每个都很引人注目,因为她的个头是所有花灯中最大的,也最精致。而且巴彦淖尔电业局是妈妈工作的单位。但我认为花灯中做得最好的,还是“巴运情”情满旅途做的花灯了。花灯的外形是一辆大客车,客车一面露出来,一面遮挡,上面透明,还在旋转,真好看!
终于看完了,临走时,我还买了一只棉花糖,边走边吃。想到还有一捆小花炮,于是抽出了一根燃放。到了第六根时,咦?怎么点不着了?第七、八根也是如此。原来,后面的三根只是包了一层彩色纸,其实并没有火药,我受骗了!
嗨,人心难测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今年的元宵节,真令我难忘。
元宵节的小学日记篇十
意;孩子们欢呼它的到来,大人们也因它的来到而欢呼雀跃……没错,这就是寒假。且不说春节,就光元宵,也够大家乐上几天了。
元宵节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在20xx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相传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所创,在这天,人们通常举行吃汤圆、放花灯、猜灯谜等特色活动,有的地方还舞龙灯。临近几天,各地都点着各色各样的灯笼,一派节日气氛。
今天是元宵节,我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了东上虞的居民服务中心,参加了这里的“元宵猜灯谜”活动。
宽敞的大厅里贴满了红色的条幅,上面用毛笔写着谜语,木质的物品架和座椅给人一种舒适感,再加上墙边的中国画,更渲染出一种中国风。大厅中共分成一个小柱子和一个用木板围起来圆形房间,每根木板上都贴了一张字谜,一共有一百左右个字迷。居委会的阿姨讲完注意事项后,我们也就正式开始猜谜了。
我们是按照顺序从一开始的,每一个谜语都看了一遍。谜语有很多种类型,有猜字的、有猜现代作家名字的、有猜人体生理器官的,各式各样。一进门,我们就注意到了门口最显眼的一个谜语“一群鸭子开会---打一成语”,我还没反应过来呢,俐和王就异口同声地说是七嘴八舌。好像也对,但先保留,一会再去兑奖。接着,我们又找到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比只字少八---打一字”,比“只”字少了个“八”,那不就是“口”吗?对,一定就是“口”!先留着,待会再去问。再看这边!连续猜出两题的我们信心大增,我们决定再猜一题,就去兑奖。这次我们看中的题目是“同去一边,慷慨发言---打一字”。这个可就没上次两简单了,我们思考了许久,但我们还是答出来了,“同”去半边,就是“司”,“慷慨发言”,说的应该是“讠”。“司”加上“讠”就是“词”!
我们信心满满地来到了兑奖台,李和王到了一号窗口,我到了三号窗口。最终,我报的“同去一边,慷慨发言”和王报的“比只字少八”回答正确,得到了一份奖品——一包碧浪洗衣粉!而李报的“一群鸭子开会”遗憾答错,没有得到奖品。
快乐就像是一顿饭的作料,没有了作料再好的食材也没有味道;知识就好像一顿饭的油盐酱醋,有了油盐酱醋一道菜才能更美味;生活就像一道菜,油盐酱醋和作料具全,才能更加美好!
元宵节的小学日记篇十一
元宵节的脚步悄悄地就要来到了,昨晚伴着欢声笑语,我和妈妈等人一起来到五一广场看花灯展。
一进门,我就看到一只“牛”笑眯眯地站在门口同人照相,再往前走看见有两条“长龙”骄傲地向人们摇头晃脑。
花灯的颜色是五彩缤纷的,有红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绿色的。花灯的形状各异,有的是走马灯、有的是牛灯,有的是年年有“鱼”灯,还有扇形灯。
接着我看到一组灯,灯的主题是“打鱼丸、包扁肉”。鱼丸和扁肉是福州有名的特产。我仿佛看见一个“人”在包扁肉,他先是做好扁肉皮,然后将肉馅包到扁肉皮里。还有一个“人”正忙着把鱼和地瓜粉打成浆,他旁边的“人”正往浆里包馅。看着看着,我似乎闻到一碗碗香喷喷的扁肉和鱼丸就要出锅了。
看完这一组花灯,我还看了“小孩闹元宵”的花灯。有的小孩子在跳长绳,有的小孩子在踢键子。他们的动作十分逼真。除此之外,我还看了“讲福州评话”、“孝义巷的传说”等主题灯展。
最后,我们来到福建省大剧院观赏它前面的喷泉。喷水器不停地变换着花样,它有时像花蝴蝶的翅膀,它有时像红彤彤的爱心,有几道水刚好跃过那些喷水器,真像一只只鲤鱼在跳龙门。
那一夜,我淹没在人的海洋、灯的海洋里。
元宵节的小学日记篇十二
今天早上我刚起床只闻得一阵扑面而来的香味起床后网餐桌上一看原来是一锅香喷喷的汤圆,又一想今天是元宵节啊当然要吃元宵了但是元宵节可不止吃汤圆这一项活动只是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繁忙所以许多的活动都被人淡忘了我来让大家来重温历史吧!
元宵,原本意思是“上元节的晚上”,顾名思义正月十五当然是“上元节”了。正因为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观灯赏月,所以后来节日名称也变为“元宵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先说吃汤圆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经很久了。早在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做“浮元子”后来被称为“元宵”就是我们熟知的了,有些生意人还把“元宵”称为“元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等做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以荤可以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等等它有团圆美满之意。
其次就是观灯了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了。大家都知道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尤其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当时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不过只看花灯也不行啊当然要有“猜灯谜”了!“猜灯谜”其实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之后增加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次元宵节时就开始了,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让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8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