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优质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5:25:23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优质22篇)
时间:2023-12-07 05:25:23     小编:字海

教案的编制需要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教学设计。教案的评价方式要科学合理,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下面是一份小学语文课堂的教案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窗口5)我们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几种标本?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2、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回答下面问题;

妈妈想买什么标本?

拿多少钱去买?

大约还剩多少元钱呢?估计一下,

还剩多少元应该怎样计算的?

3、全班交流。

师:哪个组员一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进行解决。

学生可能出现:

13+17=30(元)。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能否将你们的两个算式组成一个算式,

小组再次合作。

全班交流。

先板书算式。

师:这些算式你觉得熟悉吗?

有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怎样列竖式?

4、如果给你50元钱,你想要买哪些物品?还剩多少元钱?

学生提问,集体解答,解答时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举例连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先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月各有多少天,

然后解答自主练习第一题。

2、比一比,谁最棒!

解答自主练习第二题。

3、看看谁有一双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

解答自主练习第二题。

四、小结。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二

这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它放在学习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教育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芳芳喂鸡这一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三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图片,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七、教学准备:图片、小棒、正方形片。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星期天,有两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乡下的奶奶家玩(贴出图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弟俩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师:一路上,芳芳看到车外的橘子黄了,地里的辣椒红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不一会儿,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芳芳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1)随生答板书:(1)5+2=77+1=8(2)5+2+1=8或5+1+2=8。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生回答)。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比较不同。

引导学生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让学生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4)说算理:

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探究连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指出: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看老师摆出的图,你们会列式计算吗?

操作:(1)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再摆1根。

(2)先摆10个正方形片,再用线划掉3个,再圈出5个)。

学生看教师操作过程分别在书本72页上列式计算。

提问:4+3+1你是怎么算的?

10-3-5同上教学并提问:为什么用10去减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4、给小鸭子找家。

师:小鸭子们在河里游玩了一会都上岸了,可是,它们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出示图,小鸭子身上写着得数,小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算式)。

学生上来给小鸭子找家,个别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师:还有谁找不到家啊?哦,老师帮得数是1的小鸭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们能帮它造完吗?(学生交流方框中应填几)。

师:你们真棒!咦?这里还有一只小鸭子,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啊?那怎么办呢?谁愿意给它造房子?(学生给得数是4的小鸭子造房子,指名反馈,教师将相应的连加或连减算式板书)。

5、想想做做第5题。

师:夕阳西下,芳芳跟着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也一起学会了许多的新知识。现在啊,有一群小动物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愿意接受小动物们的挑战吗?好,我们来看图,请你看图后把算式写完整,看谁写出的算式多!(出示图片)。

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说分别是怎么想的?(进行相应的反馈)。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在以后的计算中,小朋友们要慢慢学着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脑中,不写出来,直接写最后一步的得数。

布置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九、板书设计、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5+2+1=88-2–2=4。

十、作业设计。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问题研讨。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四

《连加、连减》选自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教学的都是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例12是以南瓜图来教学连加,教学时建议先让学生说说图上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提出后如何进行列式解答呢学生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收集汇总各种答案之后请学生交流,说出自己列的算式的意思,最后总结得出连加的算式:4+2+1=9,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连加算式,应让学生多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含义,整个算式的意思等等,连减的例题教学大致也是这个过程。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五

1、动画演示,直观形象。本课凭借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把数量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了理解连加、连减含义的直观形象支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时,利用学生的挑战心理,创设了闯关形式的练习,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兴趣盎然。

3、紧密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了小明喂鸡的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劳动的教育。新课学完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连加、连减现象,有意识地拉近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两者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精心设计练习。设计练习充分考虑每一层次的学生。基本练习几乎人人都能过关,拓展练习使中、上学生得到发展,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练习的形式多样,有根据图意列式的,是从具体到抽象;有根据算式画图的,是用具体的图形帮助理解消化连加、连减的含义。不足: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六

《识字7》以“拍手歌”的形式为小朋友描绘了大自然中动物们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时揭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的道理。课文内容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节奏感强。由于“拍手歌”是孩子们熟悉、喜欢的游戏形式,孩子们的朗读兴趣很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快乐的诵读背诵中感受到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以及动物和人类的相互依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熟练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歌意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谜语、导入新课、学习生字新词,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学习本课。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与他人合作,促进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会人与动物的相互依存,从而懂得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准确熟练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教学难点写好“保护”两字,注意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特点。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本文斐.斐.课.件.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自主识字。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么?老师带来一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

花冠头上戴,锦袍披身上,尾巴像扇子,展开很漂亮。

(谜底:孔雀)。

2、你还喜欢哪些动物啊?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动物的拍手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来读一读吧!

4、老师提出读书要求:

(1)注意读书姿势。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它。1、学生猜谜语后说说自己喜欢那些动物!

2、认真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看小黑板(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10个生字)加拼音的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请同学们自由读生字,哪些字你觉得不容易读就多读几遍。

2、你要提醒小伙伴注意哪些字的读音,为什么?

3、谁能把刚才难读的生字教教大家?学生齐读。

4、你觉得哪些字特别难记,谁有好办法记住?

5、现在拿出你手中的生字卡片,我们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长最有能力既能让本组组员会认,又能组织好纪律,过一小会儿小组比赛。(老师在小组间走动,随时检查学习情况)。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七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生活中连续行为,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型。2、知道10以内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会读算式,并正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丰富的情景,通过观察、操作抽象出数的过程,积累数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

(三)、态度、情感、价值观会交流生活中具有连续行为的情景,通过看图说故事,培养儿童的`数学兴趣,提高儿童数学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难点: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型。

三、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师:让我们先进行口算。听清要求,先用手势表示卡片上算式的结果,然后继续听要求大声报数答案。2+4(再加3)9-2(再减5)6+1(再加2)10-4(再减4)3+4(再加1)8-2(再减3)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连加(依次媒体演示)。

(1)师:听,什么声音?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小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鸟台上原来有2只小鸟,飞来了3只小鸟,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2+3=5。

师:(出示图3)观察的真仔细,睁大眼睛,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

生:又飞来了1只小鸟,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5+1=6。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幅图连起来一块看。(演示)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在小组里轻轻说。

生:鸟台上原来有2只小鸟,飞来了3只,又飞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鸟?

师:你能列式吗?生:2+3+1=6。

师:讲的真好!

(2)出示:3+4+2。

师:这个算式中也藏着一个小故事,哪个小朋友会编?

师:你是怎样算得?

生:3+4=7,7+2=9所以3+4+2=9。

师: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生:都是把三个数合起来。

师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计算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

(3)模仿练习师:谁来算一算(卡片)5+2+1=2+3+2=。

师:学得真棒!小朋友们已经会算连加题了,猜一猜,有连加算式,那还会有什么算式?

生:连减。(1)。

师:那么连减的算式又是怎样的呢?你能根据这6只小鸟编连减题吗?学生自由编题,并列式。

师:你是怎样算得呢?生:6-2-1=14(2)模仿练习。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找到了连减题的算法,请你看看,连加与连减题。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八

“从加到乘”是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中“乘法的引入”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上节课初步接触了几个几,会写连加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同数连加用乘法简便,会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怎么写、怎么读,以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新课程理念强调不要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乘法的引入”这部分教材是由游乐园、几个几和从加到乘三部分组成的。我将游乐园作为一个贯穿全课的情境,利用这个情境展开从加到乘的教学。为此,我适当处理并拓展了教材内容。在引入环节,借助课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里划船的项目,数几个3来引出同数连加。教材中是6个3,但现在的学生计算水平还是比较容易算出答案的。于是,我一边引导学生数数有几个3,一边把6个3拓展到了10个3来进一步感知几个几。这样,当学生要一口气报出10个3连加的算式时,当他们看到长长的板书时,明显地感到同数连加太繁了,造成一种强烈的冲突,他们迫切地想去找到用何种方法使同数连加的算式简便,为乘法的引入打好了基础。

接着让学生采用了自学的方法。还有就是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学生看书自学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呢?这时,关键是让学生交流,通过表达把这些知识内化。反馈后再通过进一步应用,引导学生把引入部分几个几的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个过程既是一种展现数学思维的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这个过程始终紧扣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加号和乘号、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一手:红蓝红红。

生:8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4+43+1+4。

2、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

3、机动方案:(1)生说出加法算式,则教师板书如上,提出3+1+4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来研究的。(2)生没有说算式,则引入喂小鸡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5+2+1=8。

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来摆一摆,说一说吗?)。

3、练习;

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2、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说说。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4只。

3、列式:8-2-2=4,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4、练习: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5、小结;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习十一第1、2、5。

2、游戏;体育课玩游戏:

三个学生先包来3个,2个。5个;用完了放回去;减4、2、4。

四、课外延伸:

1、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2、气球破了2只,老师又去买3只,怎么列式。----加减混合。

五、课后小记:

本课时用气球引入,十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在一开始教师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发言:有部分学生认为4+3再加1的列式教师板书为4+3=7+1=8应该列为4+3=77+1=8;部分为4+3+1=8,这样可以发前一个列式就是连加算式的计算过程和思考顺序。没有能很好的加以运用,主要原因是分析学生还不够通彻。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减法的计算,并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的连加和连减计算。

教材分析: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过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所以,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教材先安排了三道通分的复习题,复习已学的通分知识。然后通过三个例题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例1,结合直观图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重点是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例2在例1的基础上类推出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例3,结合异分母分数连减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有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采用不同的通分方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把三个分数通分p124准备题。

2.计算p124、2。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3。

a、出示例3。

b、读题后列出算式。

c、想一想这三个分数的分线有什么特点?怎么计算?

d、反馈讲评。

e、看书p124。

2.教学例4。

a、自学例4,看了后你想说些什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b、你觉得和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有什么时候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c、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尝试练习p125。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p125、1--2。

2.比较大小p125、3怎么比较?

3.应用题p126、4--5。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时候?你还想说些什么?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难点:准确地找到被乘数和乘数.。

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3张图画,每张上有一个同学正在给4棵树浇水.。

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式计算。

3个4相加是多少?(4×3=12)。

5个2相加是多少?(2×5=10)。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3瓶一共有几朵花?3个4是多少?4×3=12(朵))。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9。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1)先由学生读题,指名读,每人自己读.。

(2)指导学生操作.。

求的是什么?(3个扣子多少钱)。

求3个5是多少用什么法?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数,当被乘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当乘数)。

教师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问学生:15分也就是几角几分,因此,可以口答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导学生比较:

提问:

(1)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乘法?(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几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

(2)这两道题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而例10的两个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与例9相反,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

(三)巩固反馈。

1.尝试性练习。

下面两道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试一试画一个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讨论结果,两道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只不过在叙述时两个条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都是求2个5是多少,列式是5×2=10(道).。

2.基本练习。

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表格图的意思,怎样想,再全体列式解答.。

3.发展性练习。

“做一做”的第3题.。

小红买了4米带子,每米2角钱,一共用了几角钱?

指名学生解释一下书中的图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几角钱,也就是求什么.。

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当被乘数,“4”当乘数.。

这道题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还能想出另一种算法吗?

(2+2+2+2=8(角))。

4.课后作业: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二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口算:。

2、怎样列数学算式?

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一手:红蓝红红。

生:8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4+43+1+4(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

机动方案:

(1)生说出加法算式,则教师板书如上,提出3+1+4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来研究的。

(2)生没有说算式,则引入喂小鸡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谁会列式?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5+2+1=8,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来摆一摆,说一说吗?)。

3、练习;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二)连减教学:

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说说。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4只。

列式:8-2-2=4,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练习: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5、小结;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

三、巩固深化:完成练习十一第1、2、5。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可以运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1)认识“庆、献”等7个生字。会写“亿、洁”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1)认识“庆、献”等7个生字。会写“亿、洁”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1)认识“庆、献”等7个生字。会写“亿、洁”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1)课文朗读录音带。

(2)欢庆国庆的录象片段。

(3)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制作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全国人民欢庆国庆的热闹情景,通过花如海、歌如潮的情景感染学生。

2、让学生说说画面。从而导入课题:欢庆。认识生字“庆”。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渎正音。

2、小组合作:把不认识的字找出来,请教小组同学。

3、读读写写。出示生字卡,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的多。

4、介绍识字经验。

加一加:

大--庆南--献只--帜。

编字谜:

有水才有“洁”。三人合“奏”

(3)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并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愿意读的就站起来读,愿意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特别是提醒“乐”在文中的不同读音:欢乐(le)乐曲(yue).

3、整体感知。

小组轮读第一句,每组读一行;全班齐读第二句。

教师引读。

田野献上。。。。。枫林举起。。。。。。蓝天飞起。。。。大海奏起。。。。。十三亿孩子。。。。。。十月一日。。。。

4、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分别演示出下列画面:金色的果实、火红的的枫树、洁白的鸽子、波涛汹涌的大海。

5、学生看图练朗读。

6、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4)实践活动。

备一份给祖国妈妈的礼物(可以是一句话,一幅画,一个小制作。。。。。)。

1、给课文画一幅插图。

2、给课文找一首相配的歌曲。

3、给课文编个舞蹈。

4、以上活动,学生可以任选一两项。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

自由朗读课文。

复习生字,词语。

看图面(课件显示)找相应的词语卡片,并做小老师带大家读。

将词语卡片贴与黑板,组织学生比赛读。

(2)再读入情。

1、课件分别演示下列画面:金色的田野、火红的枫林、风翔着鸽子的蓝天、波涛汹涌的大海,手捧香花的少数民族儿童。

2、学生看课件“欢庆国庆图”自由轻声背诵。

(3)指导写字。

1、让学生找出田字格中的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这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有重点的指导。

亿:“乙”是一笔写成的。

洁:“吉”的上横长下横短。

曲:注意笔顺。

祖:要注意偏旁不要多一点。

旗: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上的“卧人”要写小些。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学生描红、临写。

4、完成“读读写写”的练习。

(4)拓展活动。

1、展示交流:学生展示各自准备的献给祖国的礼物和给课文配的插图、歌曲、舞蹈、交流欣赏、评价。

2、推荐有关国庆的课外读物。备注。

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抄写生字,完成课程探索。

备一份给祖国妈妈的礼物(可以是一句话,一幅画,一个小制作。。。。。)。

板书设计加一加:

大--庆南--献只--帜。

编字谜:

有水才有“洁”。三人合“奏”

教学后记通过感悟朗读,让学生更能感受到国庆的热烈场面。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习作:

一、谈话引入。

二、写前指导。

1.请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

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抽生上台展示、交流,评价。

3.交流好词好句。

三、写作。

1.根据自己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了好词。

2.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

3.自行修改。

四、交流、欣赏。

1.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自己再次修改。

4.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

五、作业。

1.誊写。

2.家长写出评价。

3.把画和话贴在教室的墙上。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的。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6=72÷8=72÷4=。

7×6=8×9=18×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2.教师反馈,小结.。

3.初步练习:

148÷2656÷42232÷6。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出示例7:2463÷5=。

(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6)问: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7)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5.提高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209÷3856÷7。

三、练习与质疑。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题的得数.。

(1)126×7=882882÷7=。

(2)7056÷9=784784×9=()。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十六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听录音.。

师:新课前,请大家听一段录音(播放音频:时间的脚步).谁能听出这是什么声音?

生:这是钟声.。

师:对.这是时钟行走时发出的声音.我们要学习时间单位,就要认识钟面.。

2.师:下面介绍三好学生小芳姐姐每天主要的学习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分别出示图片"起床图"、"上课图"、"活动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按顺序说出每幅画中小芳姐姐在做什么?她是在几点钟开始的?(教师在学生每回答完一幅图后,作出必要的补充和更正.)。

(1)小芳姐姐每天上午6时半起床,一分钟也不拖拉.。

(2)小芳姐姐上午8时正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学习.。

(3)小芳姐姐每天下午4时参加课外锻炼,增强体质.。

二、学习新课。

1.师:人们为了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发明了时钟.。

3.观察、思考和讨论.。

(1)钟面上这两根指针是怎样走动的?

教师演示,得出分针和时针在钟面上是同时、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

(2)分针与时针是怎样表示时间的?

(3)两针行走时它们的关系怎样?

4.结合生活实际,领会1小时、1分钟分别大约有多久.。

(1)1小时等于1节课的时间加课间活动20分钟的时间.。

5.讨论.。

理解和掌握如何在钟面上用时针与分针表示时间.。

(1)“整点钟”的表示.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正.。

三、练习。

1.基本练习.。

(1)说出钟面上所指时间.(教师演示动画"时钟",全班抢答.)。

1:00,5:30,7:15,12:45,12:46.。

(2)看卡片读时间.。

8:25,11:50,12:00,6:55,4:53.。

2.实践性练习.。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3.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挂图。

2.学生朗读课文,准备画笔。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学习课文,朗读感悟体会互相帮助的可贵。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课前板书:19。

蓝色的树叶。

2.设悬念: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树叶怎么会有蓝色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

1.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成果汇报:

(1)生字。

(2)接读课文。

3.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老师(出示插图1)讲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师: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小朋友看,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指导看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一定会读了!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7.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四、实践活动:

1.让我们和林园园一起画一张有绿绿叶子的图画送给李丽好吗?

2.作品展示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生字,词语,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读字组词(同位配合完成)。

2.有感情地读文。

二、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看字帖,观察每个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写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帖(投影仪)。

请同学上台与台下同学交流体会。

3.重点指导: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4.同学自己看字帖写字,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1)指名读。

(2)你能用“吗”、“吧”也说一句话吗?

(3)把这句话写在书上。

(4)指名读读。

2.把两个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四、抄写生字词。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十八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72页和p73、74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参与研究,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理,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2、经历观察比较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进入情境。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课件展示:停车场)。

哪里?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停车场里有什么数学问题。

二、深入情景,展开新课。

1、车子停放,理解连加。

课件展示汽车停放。

1〉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根据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指名2名学生后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一起读。

一共有多少辆车?

师:把这个问题一起读一读。

2〉师:你能解决吗?怎么列算式?指名说2名。

生:2+3+4板书算式。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结合课件说算理。

2+3=5算了什么?

师:说得真好。

和你的同桌轻轻地说一说。

4〉师:会了吗?

谁看清楚了?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能解决什么问题了?

师:你能不能出一道这样的算式呢?

老师这里的大树上有3只小鸟,想一想,怎么样能来编一题这样的题目?

指名一生上台演示:

看懂了吗?提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鸟?)。

请你列算式解答。交流说算理。指2名生说,教师并配以演示合起来的动作。

师:还有其他的吗?指名一生演示。

可以提什么问题?

请你自己解答。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汽车开走,理解连减。

1〉师:我们回到停车场?课件演示。

看到了什么?提个数学问题。

指名2名学生后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一起读。

停车场还剩多少辆车?

师:把这个问题一起读一读。

2〉师:你能解决吗?怎么列算式?指名说2名。

生:9—2—3板书算式。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结合课件说算理。

9—2=7算了什么?

师:说得真好。

和你的同桌轻轻地说一说。

4〉师:会了吗?

现在,有些小鸟想飞到另外的地方去抓害虫了,谁愿意上来帮帮忙?

师:你能不能出一道这样的算式呢?

老师这里的大树上有的小鸟,想一想,怎么样能来编一题这样的题目?

指名一生上台演示:

看懂了吗?提个数学问题,(树上还剩几只鸟?)。

请你列算式解答。交流说算理。指2名生说,教师并配以演示合起来的动作。虚线和划斜线,指名生说说虚线和划线的意思。

师:还有其他的吗?指名一生演示。

可以提什么问题?

请你自己解答。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小结新知,揭示课题。

师:请你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三、练习提高,拓展思维。

1、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师:你会了吗?考考你。

第一关、看图列式计算。数学书p72的做一做。

说一说图的意思,交流反馈,说算理。

你们很能干。那不看图,你这样的算式会算吗?

第二关、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数学书p73的3和p74的6的左边3题。

师:我们一起来校对。自己当小老师批作业,请报得数。

师:对的奖励自己2颗五角星,错的订正。

把数学书放在旁边。

恭喜你们都过关了!

2、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师:老师真高兴,奖励你们去游乐场玩。看到了什么?获取信息。

你想玩什么?

假如你有10元钱,你想玩什么?

把你的玩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交流反馈:1〉玩1种的还剩多少元?

2〉玩2种的。

师:有没有玩3种的?

四、全课总结。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九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的灵活试商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口算卡片)。

15×416×516×64×25。

60÷480÷1696÷16100÷25。

60÷1580÷596÷6100÷4。

14×824×726×524×5。

(2)先说出思维过程,再说结果.。

15×6+1525×8-2524×5+24。

14×7-1426×4+2616×8-16。

(3)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15×()<7616×()<120。

25×()<20424×()<124。

26×()<15814×()<121。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70÷14=。

当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组织学生集中,先请一名用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同学讲述试商过程.(把除数14看成10试商)(老师板书)。

然后,老师再请用不同方法试商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法.。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积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给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确定商.。

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表扬:也很好,肯动脑筋,调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个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师肯定这个学生,平时注意口算练习,这样,试商的速度能提高.。

(学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师准备好的顺序,教师要有应变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佳试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题时可以灵活选用.。

做一做:

订正时,请说明自己试商的过程.。

师:用我们学到的试商方法,请看下面的例题.。

出示例2:240÷26=。

师:看哪些同学的思路与这种方法相同.(老师要重视这种反馈信息)。

生: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0个26是260,比被除数240多20,所以商9合适.。

师:给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组有这种思路是谁说出的,应该表扬.(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同桌同学可以交换一下,自己用什么试商方法.。

小结今天我们讲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除数有什么特点?

(除数的个位数是4,5,6)。

通过学习和练习题,你能说一说,这样的题目怎样试商简便吗?

(同桌位同学可以互相说一说)。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题各应商几?

(投影片要覆盖、逐题出示)。

(2)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否准确,不准确的调整过来.。

(3)说出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投影逐题出示,谁先看出来立即抢答)。

(4)计算下面各题.。

(一、三、五组做上面4道题,二、四、六组做下面4道题.做完本组题,可做另一组题)。

88÷16128÷14165÷24128÷16。

91÷15150÷25113÷15194÷26。

作业:看书第52,53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板书设计。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二十

这个语文园地共有四项内容,分别是数笔画填空、看图读词语、读字涂色和读背儿歌。通过数笔画、按偏旁分类涂色两部分练习,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部分汉字。“看看读读”中专门针对量词进行的训练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既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又能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习惯。“读读背背”则是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了解识别方向的基本常识,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填”,题中有三个花瓶,瓶上分别写着笔画数。要求学生对六个汉字按笔画数进行分类,将笔画数相同的字写在同一个花瓶中的花朵上。教师只需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如,逐个数、逐个填;将所有字的笔画都数好后,再归类填写。这六个字中,“子、头、出”的笔画易错,“长、飞、火”的笔顺易错,在书写时要提醒学生不要写错。另外,在填写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项“看看读读”,这项练习的目的有两点:首先,通过“读”帮助学生巩固生字;其次,通过读带有量词的词语,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习惯,知道说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文中有一幅色彩鲜艳的插图,教师可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小河里有两只鸭子;一只小花狗正在追蝴蝶。教学时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如,找找教室里的东西,比比谁量词用得准确(如,一张桌子、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把椅子)。

第三项“读读画画”,通过读读字、涂涂色的方式让学生复习认过的带有相同偏旁的生字。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图中的字分别带有三种偏旁“艹、扌、”。题目以三朵不同颜色的花为例,提示了涂字的要求,即“艹”的字涂绿色,“扌”的字涂蓝色,足字旁的字涂粉红色。教学过程可分四步进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汉字,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读。

2说说自己在读了这些字之后有什么发现。

3教师帮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学生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4同桌或小组交流,通过交流互相订正。

第四项“读读背背”,这是一首辨别方向的儿歌,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了解利用太阳辨方向的方法。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

1借助拼音,自己将儿歌读正确,读通顺。

2让学生说说在刚才的阅读中读懂了什么?帮助学生弄清利用太阳辨方向的方法。(因为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所以早晨面向太阳,前面肯定是东,由此推断其余三个方向。)。

3启发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二十一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孩子内心的懊悔、担心、“做贼心虚”似的心理以及自我解脱的办法描写得细致而动人,而老奶奶回赠的那句包含着疼爱、宽容和鼓励的话,更是出乎读者的意料。相信学生们读了这篇课文,会有更多的感受,会有更多自己的独特体验。教学时,要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机会,要给他们个性化表达的机会。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话激趣,初步感知课文。

1。谈话:你知道骄傲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可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出示插图,交待“我为你骄傲”是图中老奶奶写给小男孩的一句话,在这句话中“骄傲”是什么意思呢?老奶奶为什么要说“我为你骄傲”?答案就在课文里,大家只要认真地读了课文,就一定能解答这些问题。

2。学生带着总是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二、识字。

1。在实践中自学生字。

(1)查字典自学生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出“我会认”中的生字,积累字典中的新词语。提示学生“璃”在“玻璃”一词中读轻声。

(3)在读词语中巩固生字。(课后的“读读抄抄”)。

2。互听互评生字。同桌互读互听生字生词,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写字指导。

重点放在指导词语的书写上。词语的书写不同于单字的书写,耐心地指导他们学会写一个词,对照一个词。这样,就会给以后临写三字词、四字词乃至写句子打下基础。与指导写单字一样,词语的书写指导也可以找到一些规律。如“玻璃”一词,可以重点指导王字旁和“璃”字。王字旁的最后一笔横变提,“璃”字右半边部件多,笔画繁,应提示部件要写紧凑,并加强范写指导。“破碎”一词,可以重点指导石字旁,还应强调“卒”字的书写:最后一竖是与横一起托住两个“人”,不要伸进两个“人”中间。“继续”一词可以把重点放在绞丝旁的复习巩固上。要提示“继”的竖折的起笔要低于绞丝旁,“米”的最后一笔捺变点;“续”的第六笔不要写成秃宝盖。“骄傲”一词可以把重点放在巩固“平撇”和“竖撇”的书写方法上。要提示“骄”的第六笔撇不宜长;“傲”的三个部件长短相等,中间部件的横画要短,右边是批文儿,不是折文儿。除词语外,还有两个带提手旁的字:报、拾。可以通过这两个字的书写,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提手旁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游戏巩固识字1。“听音找字”。一人说字音,其他学生在生字卡中找出相应的字。2。“飞鸽送信”。出示九只口衔信封的鸽子,信封上分别写着九个生字。下面出示音节,通过连线的形式巩固字音。

二、朗读感悟。

1。听读,欣赏“真情”。

(1)出示课文插图,老师配乐朗读。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去感受课文的美,去感悟人格的美。

(2)交流听读后的体会。

2。自读,感悟“真情”。

(1)自己读课文,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3。分角色读,体验“真情”。

(1)找自己的学习伙伴,分角色对读,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

(2)讨论“我”的情感变化过程。“很开心”--“害怕”--“很不自在”--“一阵轻松”--?(当他看到“我为你骄傲”的便条时是什么心情呢?续说课文结尾。)。

5。联系生活,领悟“真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是很多的,有像“我”一样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有像老奶奶一样宽容的人,但也有跟他们不一样的“另类人”。请你联系生活讲一讲吧。

三、积累运用。

1。读读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可以把它们抄下来。

(1)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

(2)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3。抄写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四、实践活动当需要的时候,写一第便条。

连加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篇二十二

“识字加油站”安排了一组动宾结构的短语,描写了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生活,朗朗上口,有韵律感。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同音字辨析,让学生在运用中明晰同音字不同的意思和用法;第二部分让学生体会关联词“一边……一边……”的用法,并学习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写话”以学生喜欢的玩具为主题,写一写玩具的样子和好玩之处,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展示台”呈现了积累词句的三个角度:有词语,有成语,还有名言警句,旨在提醒学生可从不同角度积累词句。两处小泡泡提示学生要多积累词句,积累的好词佳句可以分享。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儿童垂钓时的动作神态,表现了天真的童趣。

“我爱阅读”安排了《王二小》一文,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抗战小英雄王二小和敌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识字加油站。

1.认识“弹、钢”等ll个生字。

2.发现“动词+名词”的构词特点,并拓展练说。

本板块列举的9个短语,描述的都是学生熟悉而又喜爱的课外活动,学生一读就瞳,无需单独讲解孤立的字义。可联系生活,讲读词语和想象画面结合起来,从中了解词语的意思,认识生字。

本板块要认的字中,“钢、琴、捏、环、滑”由于受方言的干扰,学生不容易读准,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本板块的词语构成比较有特色,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读,体会其构词特点。然后联系学生生活,拓展其他类似构词特点的词语,如“折纸飞机、踢毽子、练书法、做航模”。

字词句运用。

1.正确辨析“园”“圆”等4组同音字。

2.学习“一边……一边……”的用法,练习说句子。

第一部分选取了4组同音字进行比较辨析和运用。对学生来说,同音字容易混淆,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汉字同音不同义的特点,在实践运用中减少错别字。如辨析“带、戴”这一组同音字时,可以先出示两个字的不同意思:“带”表示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或像带子的长条物,也有随身拿着的意思;“戴”是指把某样物件加在头、面、颈、手等处,也有推崇和拥护的意思。在理解词语意思后,补充词语,如“带行李、带干粮”“穿戴、戴红领巾、戴眼镜”,把上述词语中的“带、戴”用括号代替,请学生选用,并说明理由。在语境中让学牛辨析同音字的不同含义。

第二部分呈现的3句话都有关联词“一边……一边……”。教学中先让学生把句子读正确,了解“一边……一边……”可以用作表示同时发生的两件事,然后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句子。如果学生表达有困难,可以提供一些内容,比如:“小朋友一边听音乐,一边……”“小猴子一边晒太阳,一边……”,打开学生的思路。

写话。

先说后写,写出玩具的样子和好玩在哪里,表达对玩具的喜爱之情。

这个话题贴近儿童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可以引导学生从玩具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介绍自己喜爱的玩具的样子,再说说玩具是怎么玩的。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词语来形容玩具,如“雪白”“长长的”“胖乎乎”。在写话之前,可以提供写话的范例,引导学生写话时注意“段前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等格式要求。

写话示例.。

展示台。

能从不同角度积累好词佳句,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和习惯。展示台以不同角度提供了词句积累的范例,可先让学生读一读,了解可以从哪些角度积累词句:明白积累的词句可以从课文中找寻,也可以从课外书中摘录;可以积累两个字的词语,也可以积累四字词语,也可以是句子;可以分类别积累名词、描写同一内容的形容词、名言警句等。

在学生交流积累的词句后,可请学生自主制作积累的卡片并进行展示,在交流评价中逐步培养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朗读、背诵《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一个小孩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全诗形神兼备地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正确。要注意读准“纶”字的读音l已n,后鼻音“蓬、映、惊、应”,多音字“得、应”。学生如果提问一些不懂的词句,教师可相机给出恰当的解释。如“蓬头”是指头发乱得像蓬草,形容小孩的样子可爱;“稚子”指的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纶”是钓鱼用的丝线,“垂纶”就是指钓鱼;“借问”的意思是打听问路。在正确认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我爱阅读。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抗战小英雄王二小和敌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围绕一些不理解的词句进行交流讨论。如“儿童团员、扫荡、敌人、八路军”,也可以围绕课外观看的影片《小兵张嘎》《鸡毛信》等,交流自己阅读这篇课文后的感受或者是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学生如果有兴趣,教师也可以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给学生听一听,加深对课文的感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7162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