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4:22:27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大全(18篇)
时间:2023-12-07 04:22:27     小编:念青松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充分准备,先明确总结的目的和重点。下面是一些总结的例子,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一

设计理念:

《夏夜多美》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读了这个故事,你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教学这篇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插图,在朗读中欣赏夏夜的景美,感悟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教学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师生共同感受环境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夏夜多美,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小动物们帮助小蚂蚁回家的过程中感受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夏夜美”的情境。

2、夏天真美!夏天的夜晚也很美!(板书课题)。

4、听朗读课文录音,边听边看课文插图,学生初步感受夏夜多美啊!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缩短课文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从对夏夜多美的初步感受中激发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1、自读课文,把生字多读几遍,然后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错误。

3、再听录音,再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生字为红色)要求读通顺。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认识课文生字,了解小动物怎样帮助小蚂蚁,体会动物的可爱、机灵,为后面学习掌握生字,精读课文做铺垫。)。

三、再读课文,巧认巧记生字。

1、出示本课全部生字(带拼音):莲、哭、睁、趴、根、腰、爬、非、感、激、谢、急、时,学生借助拼音读熟生字。

2、巧记生字真有趣。

(1)歌谣识字:

a、目争睁,月要腰,爪巴爬,日寸时。两字合一字,好记好认识;

b、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

(2)猜谜识字:

a、根:很字两人离,木棍左边立;

b、非:一排小朋友,个个背着手。一排变两排,看看没有手。

3、偏旁归类,熟记生字:

a、莲:草字头,是植物。小草绿,荷花红。最美丽,是睡莲。莲叶绿,莲花红。

b、激:洒水泼水三点水,石落水池激起水。水池水多石头大,激起一片水花花。

c、趴:足字旁,在左边,一撇一捺右边站。跑要足,跳要足。蹲着趴着都要足。

d、急、感:心字底、下面站,不慌不急心不乱。学朗读,要动情,读出感情才好听。

4、有些生字就躲在课文中,看谁先把他们找出来。

5、再次出现生字(无拼音),哪些字是你以前就认识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记住的。

(设计意图:通过读生字,巧识巧记生字,偏旁归类记生字等,把课文中13个生字全部读熟记住,为后面精读课文扫清障碍。)。

四、细读课文,进一步感悟夏夜景色美、助人为乐精神更美。

1、(课件出示夏夜图)夏夜、公园静悄悄的。忽然传来呜呜的哭声,是怎么回事呀?请大家快速把第1~5自然段读一读。

2、你们喜欢小蚂蚁吗?那你们来当小蚂蚁,老师来做睡莲,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多媒体课件:夏夜,静悄悄的公园,一只小蚂蚁从水草上爬到睡莲上。)。

3、夏夜这么美,睡莲姑姑挽留小蚂蚁吗?(学生读出相关句子)。

4、是啊,夏夜真是太美了。这么美的夏夜,小蚂蚁住下来了吗?(学生轻快地读第6~16自然段)。

5、小蚂蚁要去哪儿?为什么?(学生读小蚂蚁的话)。

6、小蚂蚁回家了吗?哪些小动物来帮忙了?(再读第8~12自然段)。

7、小动物们说了些什么话?你喜欢谁就读谁的话。(学生练读)。

8、请学生上台表演。(四个学生戴头饰表演,有可爱的蜻蜓、美丽的睡莲、亮晶晶的萤火虫和天真活泼的小蚂蚁;学生评议谁表演得好)。

9、小蚂蚁是怎样回家的呢?(再请四个学生上台表演;出示多媒体课件:蜻蜓、萤火虫送蚂蚁回家)。

10、找出课文写它们动作的句子。(读第13自然段)。

11、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夏夜美丽景象的。(指名读第14~16自然段。出示多媒体课件:的小灯笼;的假山;的草坪。)。

除了青青的假山,你们还知道青青的什么?

(出示多媒体课件:青青的;绿绿的;弯弯的。)。

12、总结全文,升华感情,感悟夏夜美。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蚂蚁又回到了家,蜻蜓和萤火虫也回家了,只有星星在高兴地眨着眼。看到这些情景,你想说什么?(“啊!夏夜多美呀!”)夏夜很美,小动物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我们应该怎么做?(热爱自然美;爱护小动物;学习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看插图、观看多媒体课件、扮小动物表演,让学生一方面感受夏夜多美,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助人为乐的可贵精神更美。同时欣赏到文章的语言美,积累了语言。)。

五、拓展练习,延伸课堂。

1、除了蜻蜓和萤火虫,你还知道谁能帮助小蚂蚁回家呢?回家查找资料,比比谁的知识多。

2、读读说说。

青青的假山,青青的。

绿绿的草坪,绿绿的。

弯弯的小路,弯弯的。

3、请你跟着爸爸妈妈去观看月亮、星星,去观看夏夜更多的美丽景象。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她、送、时、他、过、让”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喜欢夏夜吗?为什么?

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

(1)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字?

哪个字读音有点难,需提醒大家。

(2)这篇课文有几段?你已经会读哪一段了,能读给大家听吗?

〔注意纠正读音〕。

三、学习课文。

1、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它们在说些什么呢?

想像说话练习。

2、练习朗读对话。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上讲台表演(戴头饰)。

(3)讨论:夏夜多美,美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后延伸:

观察美丽的夏夜。

第2课时。

一、交流观察情况。

1、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观察夏夜,你有什么发现吗?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写话练习。

二、巩固生字词。

生字卡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

四、评价激励。

评“小小书法家”

五、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三

《夏夜多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5课。本单元课文都是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组织材料的,内容丰富。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夏天的景物、气候,体会夏天的美好。《夏夜多美》既写了夏天的美景,又写了夏天的情趣,是一个童话故事,旨在让学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设计理念。

根据课文设计了师生合作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奇、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同时引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都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我会认的字,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使自学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学习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3.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4.保护环境、爱护昆虫。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头饰、生字卡片。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起导入,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板书:夏夜)谁愿意描述一下夏天的夜晚景色?(板书:多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读出美感,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中,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可以找朋友帮助解决。

(2)用_画出你觉得最动人的句子。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把学生的.自学落到实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转换角色,细读课文。

(1)师:课文哪些地方你觉得最动人,读给同学们听。(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2)想像读:教师范读,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夏夜的景美、情美。

(3)评价读:师:请小朋友读倒数三个自然段。师:你们读老师来想像,好吗?老师要根据你们是否读出夏夜的美来评价。

(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去,先齐读,再请有信心读好的学生读,教师指导。)。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夏夜美。

出示字幕动画课件,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睡莲姑姑,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旁白。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这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好动、喜欢小动物等,学生对分角色朗读非常有兴趣。

五、歌谣识字,好记好认。

1.师:我们分角色朗读得真不错,有几个生字朋友不知你们刚才认识了没有?

2.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二段: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

学生根据字意做动作,闭上眼睛做睁开的动作。趴在桌子上,想像小蚂蚁掉进池塘的样子。

3.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四段: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他爬了上来。

学生根据字意加动作,学生找到腰的位置和老师一起前后左右动一动。伸出手做爬的动作。区分趴、爬。

4.教师根据字意讲解。

出示时字。师:大家认识吗?时间的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天。(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详细说明。)。

5.教师出示带拼音我会认的字:莲、哭、根。认字,组词,请学生根据课文说一句话。

6.教师加上动作描述:睡莲姑姑弯弯腰,让小蚂蚁爬了上来。小蚂蚁如何做的?

出示第9段落: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师生达成共识。

7.歌谣:感激,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四

1、读课文能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不拖长腔。

2、读好带问号和带感叹号的句子。

3、指导长句子的朗读,正确断句。

4、拓展读16课中的问句和感叹句。

【教学重、难点】。

1、读好带问号和带感叹号的句子。

2、指导长句子的朗读,正确断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动画课件。

2、蚂蚁、睡莲、蜻蜓、萤火虫图片和头饰各一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讲解1—7自然段。

1、下面,请把语文书翻到第64页,自读课文1—7自然段,读完了举手示意老师。

2、指名读1—7自然段。看图片中小蚂蚁的表情,体会它伤心、难过的感情。

3、这篇课文里有许多问句和感叹句,看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么?先自己试着读一下。指名读句子。

4、大屏幕出示对话,这七个自然段里有睡莲和小蚂蚁的对话,谁来读睡莲和小蚂蚁的话,只读引号里的部分。指导读出不同人物的语调:小蚂蚁细声细气,睡莲亲切。

三、讲解8—13自然段。

1、小蚂蚁想回家,他是怎么回去的呢?请同学们自读8—13自然段。

2、指名读8—13自然段。这里的“飞机”指什么?

3、出示长句子,画出停顿。

这部分课文里有两个长句子,而且没有标点符号,看看这样的句子怎么读。

4、出示对话,分角色朗读。

来看看睡莲、蜻蜓、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吧!

四、还有最后3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读14—16自然段。

1、指名读14—16自然段。

2、小蚂蚁终于到家了,看它笑得多开心啊!读出高兴的语气。

3、出示:最后一句,稍加点拨。多美。

五、再听朗读,闭上眼睛想象。

故事到此结束了,咱们再来听一下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吧!听的时候请你闭上眼睛想象故事的画面。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找四位同学到台前来读四个角色,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旁白。

七、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咱们不仅要会读这一篇文章,还要会读这一类的文章,

来看看16课《要下雨了》里的问句、感叹句怎么读。指名读句子。

八、布置作业。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抓一条主线,两个基本点。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两个基本点是指在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空间。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夏夜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设计中力求体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树立自信,乐于交流,勇于探索。

3.情感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的教育。

(3)培养学生喜欢童话的情感。

学习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让我们一起一去看看吧!

二、动画欣赏,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动画。

2.故事中都出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在黑板贴小动物的图片。)这些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文。

自评: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而生动了感知课文,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自由读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读一读,学一学,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用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一读,同桌读一读。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领读(组词)。

4、抢读,看谁读得快。

四、朗读感悟。

2、把你喜欢的故事中的小动物说的话用笔画出来,再读读。

课件出示小动物的对话。

(1)喜欢读同一种小动物语言的同学齐读。

(2)指名读。

(3)评价谁读得好?为什么?

3、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教师范读后三个自然段。

自评: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夏天的夜晚很美,文中小动物心灵也很美。我们同学画的夏夜美不美,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出示实物投影)。

自评:出示课前布置学生的作品,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践活动: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学习重点:

1、会认13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导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图画引入创意境。

1、出示图画1。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画,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1、还有什么问题吗?

2、请同学生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老师讲这个故事,听听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吗?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生字,互查字音,一起翻阅词卡记忆。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请学生读字组词,大家评定。

4、开火车读字读词,比谁快。

5、随机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感悟文意,感读课文。

1、理解第一部分。

(1)看图读文。

睡莲和小蚂蚁在说什么?同桌同学练读他们的对话。

(2)指名读对话。

(3)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什么啦?

(4)这时候,小蚂蚁什么心情?

(5)找到你的好朋友两个人演一演。

(6)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7)教师做导演,女生读睡莲的话,男生读蚂蚁的话。

2、理解第二部分。

(1)小蚂蚁回到家了吗?

(2)他是怎样回到家的呢?自己读课文第七至第十三自然段。

(3)出示第二幅图,谁看着图给大家讲讲下面的故事。

(4)出示头饰分角色朗读。

这些小动物们到底说了什么?到底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戴上头饰演一演。自己先练,然后全班展示。

(5)看课题,题目是夏夜多美,读了这个故事,你们说夏夜美吗?

(四)实践活动:

1、连一连,说一说。

青青的小路青青的()。

绿绿的草坪绿绿的()。

弯弯的假山弯弯的()。

3、自由组合说夏夜。按观察对象分组,星空组、花园组、池塘组、街道组……每组先互相说,两选出代表向全班说,其他组补充说。

4、评出描绘夜最美的`小组,获行“睡莲奖”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生字、词语。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开火车读词语。

(二)分析本课生字并记忆。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2、学生当小老师到台前讲解方法,交流记忆。

3、猜字游戏。

(三)指导书写。

1、观察要书写的六个汉字,同桌读一读,找找关键笔画。

2、自己描红,重点描出关键笔画。

3、教师出示范字。请学生上前找到关键笔画提醒大家。

4、临写。

5、交换课本书写。

6、展示评价。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换偏旁组字组词。

她——()()时——()()。

净——()()。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汉字。

辶:________讠:________。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3.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教学重点:。

1、会认13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边读边体会夏夜很美,小动物们的心灵更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复习生字。

过渡:天都黑了,可蚂蚁妈妈的另一个宝宝还没有回来,它到哪去了呢?(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在情境中巩固识字,既扫除了学生的阅读障碍,又很自然地引出文中的故事。同时结合了本文中心,让孩子们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二、想像朗读,激发感情。

1、想象读:闭上眼,听老师读,你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2、交流,粘贴带名字的小动物图片,学生边看图,边读出词语。

三、自读自悟,读出感情。

1、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2、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话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并告诉他,你为什么喜欢。

3、反馈交流。

相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边读边悟。(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反馈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四、创设情境,指导表演。

这么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吧。

找两个学生演蚂蚁和睡莲。(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鲜活的情景,通过表演,加深对字词的理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了解课文内容。)。

2、爸爸妈妈找不到小蚂蚁,该多着急啊!这时,谁来了?找学生扮演蜻蜓。

3、天太黑了,见不到路怎么回家?找学生扮演萤火虫。

4、旁白: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欢呼状)。

(穿针引线地使故事情节自然发展。)。

5、出示: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在师生共同读演中感受到小动物之间互帮互助的真挚情感。)。

6、组长分配角色,小组试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演。(之前的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小组再演,让每个孩子都亲身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这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好动、喜欢小动物、对分角色朗读表演感兴趣。)。

7、展示表演。

五、深入感悟,深化体验。

1、指读14-16自然段;集体诵读,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地辅以动作。(学生自己做动作表演诵读,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

2、是啊,夏夜多美啊!碧绿的河水,粉红的睡莲,青青的假山,绿绿的草坪,美丽的鲜花,闪闪的星星。读完了这则小故事,你觉得还有什么比这景色更美?生结合各种小动物具体说说“心灵之美”。

六、感悟,小结。

1、读完了课文,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小道理。让语文学习成为孩子们学会生活的一种能力。)。

2、老师相信你们会成为外表美,心灵更美的好孩子。

七、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1、夏夜很美,小动物们的心灵更美,你画的夏夜美不美呢?请大家先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小组里的同学,然后选出你们认为画得好又说得好的小朋友上来说一说。

2、小朋友们不仅读得好,画得好,说得也棒,大家能把刚才所说的美丽的夏夜写下来吗?

(体现学科间的整合,拓宽学生想像的思维空间。将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延升,以画促话,给学生的心灵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让其个性在绘画与解说中充分张扬。)。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八

学习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学习重点:

1、会认13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导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图画引入创意境。

1、出示图画1。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画,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1、还有什么问题吗?

2、请同学生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老师讲这个故事,听听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吗?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生字,互查字音,一起翻阅词卡记忆。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请学生读字组词,大家评定。

4、开火车读字读词,比谁快。

5、随机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感悟文意,感读课文。

1、理解第一部分。

(1)看图读文。

睡莲和小蚂蚁在说什么?同桌同学练读他们的对话。

(2)指名读对话。

(3)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什么啦?

(4)这时候,小蚂蚁什么心情?

(5)找到你的好朋友两个人演一演。

(6)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7)教师做导演,女生读睡莲的话,男生读蚂蚁的话。

2、理解第二部分。

(1)小蚂蚁回到家了吗?

(2)他是怎样回到家的呢?自己读课文第七至第十三自然段。

(3)出示第二幅图,谁看着图给大家讲讲下面的故事。

(4)出示头饰分角色朗读。

这些小动物们到底说了什么?到底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戴上头饰演一演。自己先练,然后全班展示。

(5)看课题,题目是夏夜多美,读了这个故事,你们说夏夜美吗?

(四)实践活动:

1、连一连,说一说。

青青的小路青青的()。

绿绿的草坪绿绿的()。

弯弯的假山弯弯的()。

3、自由组合说夏夜。按观察对象分组,星空组、花园组、池塘组、街道组……每组先互相说,两选出代表向全班说,其他组补充说。

4、评出描绘夜最美的`小组,获行“睡莲奖”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生字、词语。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开火车读词语。

(二)分析本课生字并记忆。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2、学生当小老师到台前讲解方法,交流记忆。

3、猜字游戏。

(三)指导书写。

1、观察要书写的六个汉字,同桌读一读,找找关键笔画。

2、自己描红,重点描出关键笔画。

3、教师出示范字。请学生上前找到关键笔画提醒大家。

4、临写。

5、交换课本书写。

6、展示评价。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换偏旁组字组词。

她——()()时——()()。

净——()()。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汉字。

辶:________讠:________。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九

与中国画的某种联系,孩子们由童心童趣自发到了艺术殿堂的门口,再通过领路人“爸爸”的一番对中国画艺术特征的讲解,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上了一堂艺术课。(2)教学对象(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对艺术了解甚少,通过美术课上的知识,对美术只是有初步的认识,但大多认为艺术是高不可攀的,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这份教案,希望让学生知道艺术从生活中来,尤其青少年的艺术很多发源于平常的游戏,从而引起青少年对艺术的重视。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字词。

2、理解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4、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加深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体验蕴涵在自己生活中的艺术和美。

重点: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表现的童真童趣。

难点:

1、联系日常生活,启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认识和体验。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让学生知道: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教法构思:

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厚,要在一课内授予学生难度较大,所以我以为应该略枝叶而直取本根。此文收入《艺术卷》而非文学卷,可见丰子恺先生写此文主要目的是对儿童进行美育,所以我想在课堂引导学生探究“创造与模仿”的关系的同时跳出本文走进生活去欣赏艺术。

(2)学法指导:

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灿烂的童真童趣,同时现象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认识,还要明白艺术存在于生活之中。至于后半部分有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内容,适当了解即可。

1、教师

(1)了解作者丰子。

(2)查找并。

(3)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1)查找并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2)了解作者。

(3)阅读课文,基本了解课文内容。

(4)搜集有关竹影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搜集的有关的资料,师汇总。 学生积极展示:

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岁寒三友:松、竹梅。

人物竹圣:郑板桥等。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

2、师引导:中国人对竹情有独钟,尤其是画家,用他们神奇的笔勾勒出竹的神韵,表现住的清雅、不俗,来抒发画家的情怀,表达画家的处世态度和人生理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画竹”有关的文章《竹影》,作者是丰子恺。 展示搜集的作者资料,如:丰子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家、音乐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教师提示:题目为《竹影》,它是写景,还是写人物活动的。) 3、生听读,思考问题明确: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铪的游戏及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培养听和说的能力,初步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作铺垫。

4、讨论,明确中心问题: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学生讨论后明确:文中表现天真灿烂的童年童趣。

二、寻趣说趣——体验童趣和童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童心是天真灿烂的,童趣是发生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童真?试着找出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认识。(应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的体会,答案不必强求一致。) 共同寻找、勾画、讨论。

勾画出的语句可能有:(1)“天空好象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的减弱。”(2)“大家蹲下来,用木炭的水门上参参差差的描出许多竹叶来。”(3)“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象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4)猜烟气等等。 让学生注意课文充满儿童情趣的描写,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认识,同时又从体验中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创意意识。

三、审美赏美——从影到画,深入浅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当学生明确答案后,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学生读题,小组讨论交流明确:见课本4、5、6自然段。

重点明确:1、模仿和创新的意义。2、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在基本明确中西画风格之别后,让学生判断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画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重点欣赏中国画。 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艺术和美,同时也增加了语文的容量,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四、跳出文本——体验艺术,欣赏艺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向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云烟,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堆雪人、堆积木、玩泥巴、玩沙子——建筑雕塑艺术。

过家家、老鹰捉小鸡——戏剧表演技术。

涂鸦、在身上画手表——绘画类。

敲击杯、碗——音乐类。

女孩子跳橡皮筋、丢手绢——舞蹈类。

起外号、编故事——文学类。

做纸船、纸飞机——手艺类。 培养学生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加强语文与生活联系。

(二)再次欣赏

1、童稚的游戏里竟然蕴含着这么多的艺术和美!难怪有的西方学说,甚至认为:“艺术就是起源于游戏。”不管艺术起源于什么,但是我们至少明白了:“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多面体课件显示)让我们大声把我们的感悟读出来。

2、现在我就请大家欣赏一组来自孩子游戏的艺术精晶,让我们再次体验艺术中的烃趣。

(课件显示)——丰子恺的漫画。

3、我们再来品读一首小诗。

(三)学生聆听、识记、齐读感受。

4、品读小诗 要有所得。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艺术欣赏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十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扎实掌握、积累词语。

2.感受两首散文诗中海浪和雨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情怀。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

一、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祷词()执拗()俊俏()衷情()馈赠()憔悴。

真谛()璀璨()镶嵌()翱翔()长吁短叹()千山万壑。

2.解词。

执拗:

璀璨:

心扉:

酷肖:

海誓山盟: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3.多音字、形似字注音及组词(常见常用易错的)。

拗纤。

二、文学常识。

作者:纪伯伦,i1883-1931)黎巴嫩、、。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他是阿拍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他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爱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

三、整体感知(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

1.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和节奏,读后谈谈你是用一种怎样的语气和节奏读的。

2.文中的海浪和雨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勾画有关句子并概括。

我的疑问:

探究案:

1.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畅所欲言,以下列句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先说《浪之歌》:“美在”;再说《雨之歌》:“美在”

3.浪唱出了怎样的歌?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4.思考“雨”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仿写:

1.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运用拟人和并列句式)。

2.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我……”句式来说一段话。(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衔接自然。)。

检测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与沫》等。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a.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b.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通过。

c.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围着太阳转。

d.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能否成为接班人的前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很愤怒小兄弟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b《水浒传》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我的收获:

作业: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有关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2、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重点:

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燕子飞行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歌曲欣赏《小燕子》,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请学生观察燕子的样子,抓住它的特点说说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6、燕子。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

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

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1)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

提醒学生注意:拢、掠是边音;俊、晕是前鼻音;横是后鼻音。

(2)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1)学生读课文。

(2)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结合交流板书: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导朗读。

(1)激发情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夸奖它吗?让我们赞美的语气读。

(2)自由朗读。

(3)指名试读、齐读。

6、指导背诵。

(1)学生说该怎样背?

(2)看板书练习背诵。

7、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还有一个()的尾巴。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十二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

祷词(dao3)。

执拗(niu4)。

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馈赠(kui4)。

憔悴(cui4)。

真谛(di4)。

夫穹(qiong2)。

璀璨(cui3can4)。

镶嵌(xiang1。

qian4)。

翱翔(ao2)。

丧吁短叹(xu1)。

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十三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白鹅》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一)了解写作配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心爱之情。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三)咀嚼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可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这首诗写鹅,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但毕竟是儿童之作,并且全诗总共才18字,没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内涵要丰富患上多,语言也颇有特色,生动幽默,并且富有童趣,值患上一读。(也可让学生描述自己曾经见过的鹅,或者展示相关图片、音像资料,由此引入课文)

二、作者及写作配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许多人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落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傲岸、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个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傲岸: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傲物,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很是自高自大的样子。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十四

1、出示挂图,看图回答问题。

2、出示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指名在图上找到它们的家,将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

3、我们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儿歌:《家》。板书,齐读。注意读准三拼音。

二、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要求看准音节,读准字音。

3、指名试读,教学生字。

强调读准边音、前鼻音、翘舌音和轻声。

4、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2、看课文后笔顺提示,书空。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安排。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相机正音,加点的字口头组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蓝天是白云的家。

(1)点名读。

(2)作者把蓝天比做什么?

(3)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

(4)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让老师感受到白云像在蓝图悠悠地散步?

树林是小鸟的家。

(1)点名读。

(2)多媒体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

(3)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观看动画,自读三四行,读后交流。

指导朗读第一句。

(1)这句话很长,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连贯。

(2)白云、小鸟、鱼儿都有自己的家,该多幸福啊!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

2、学习第二句。

(1)过渡。

(2)小黑板出示句子。点名读。

(3)什么叫“祖国”?引导感受交流,祖国是一个巨大的花园,我们就是花园里的花朵。

(4)小结。

(5)齐读第二句。

3、指导朗读全文。

4、练习背诵。

(1)各自练习背诵。

(2)指名配上音乐背。

(3)全体起立,加上动作齐声背。

三、练习说话。

1、激趣。

这首诗写得多美啊!现在,让我们也试着做一个小诗人,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来作诗。

2、练习。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读。

2、教学偏旁:禾木旁、宝盖儿;认识新笔画弯钩。

3、集体书空。

4、教师范写生字,着重强调关键笔画。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十五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最佳小演员。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材分析:

《燕子》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郑振铎先生写的一篇写景状物的精读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构成了课文的四个部分。所以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二者相互映衬。

结构清晰,语言优美,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同时,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也比较突出:燕子的外形,主要写它最具有特征的羽毛、翅膀和尾巴,写燕子飞行,用“斜着身子”、“掠”、“表现其矫健轻快,“一转眼”表现迅速疾疾轻轻捷,用“横掠”、“粘”突出敏捷轻盈;写憩息,作者展开联想,把它比喻成五线谱上的音符,十分贴切而又传神,从而把燕子写得栩栩如生。

另外,课文插图意境优美,有利于配合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展开想象。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理解“俊俏、聚拢、生机、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等词语。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加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课时任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加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到过的燕子的样子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用自身的话勾勒燕子的形貌,能让学生带着情趣走进文本。)。

二、预习检查。

1.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间以段落为顺序,小组长检查读文情况,注意订正字音。

3.每组相同组号的同学或者教师指名读文,检查学生是否读正确。

4.检查下列字词的读音。(出示课件)。

带生字的词:唧唧、横掠、荡漾、倦了、几痕、五线谱、演奏。

单个的生字:唧、掠、漾、倦、痕、谱、奏。

要理解的词:俊俏、聚拢、生机、横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

顺势指导“倦”、“痕”的书写,“倦”中的卷不要多横或者撇不出头,“痕”别把病扇写成“广”字。

5.再次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中年级对生字的读音有一定的掌控能力,但一些读音还达不到准确,还得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才能把音读准;对一些词语的理解还很浮浅,不能很好地形成解词技巧,所以适当地渗透一些解词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词能力;指导检查读文的过程要扎实,才能更好地完成正确、流利地读文的课程目标。)。

三、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思考: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习抓住课文脉胳或者粘连自然段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4.质疑。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课时任务: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能够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深读感悟。

(一)回顾课文: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你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从整体入手,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自学交流。

1.出示感悟题:为什么说燕子“为春光增加了许多生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画出相关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然后带着自身的感受读一读。

2.个人自学。

3.小组交流(组长组织,要有顺序地交流与补充,达到交流中有吸收,有提高。)。

4.全班交流(小组为主要汇报交流阵地,其它组员补充;也可以教师指名让学生交流,其它人补充。)。

预设一:

当学生谈到第一自然“我非常喜爱小燕子的外形——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这段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点击电脑课件,通过屏幕显示小燕子外形图。(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课文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2)指导写法:写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可以抓住外形几个有代表的部分来写,从写部分特征再到整体特征,能把动物的外形特征写传神。 (3)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预设二:

当学生提到第二自然段中“燕子飞来的季节——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想象扩展:细雨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当它打在人的身上有哪些感觉?请你说一说细雨的形态和触在你身上的感觉。

学生说,师生点评。

(2)理解“赶集”、“聚拢”。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赶集时的情形,体会“赶集”、“聚拢”的意思,体会把春天的花开草木,万木齐发的景象比喻成为“赶集似的聚拢来”,充满热闹欢快的气氛。

(3)出示下面两句话,让学生思考:这两句话从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引导得出:从部分到整体,从分到总的写法。

预设三:

当学生谈到第三自然段“燕子飞行姿态——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体会“唧唧”“一转眼”“掠”、“沾”用词的准确。

“唧唧”说明燕子对春天的喜爱;“一转眼”说明燕子飞得速度快;“掠”写出了燕子飞过水面时,飞得很低,距水面很近,简直就是从水面上拂了过去的情景;“沾”字写出了燕子身体并没有触着水面,只是尾尖偶尔挨了一下水面,可见燕子的轻捷灵巧了。

(2)指导朗读。

预设四:

当学生谈到第四自然段“燕子停歇——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换词品析,出示课件。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条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引导体会:“几条”、“几根”能过于真切,显不出电线的、蓝天的旷远;而“几痕”能地表现出细细的电线在空中的隐约可见,似有似无,这与落在它上面的音符似的燕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再结合课文插图引导体会:电线杆和燕子组成的画面,与五线谱比较,这样比喻的好处;还要体会燕子与“音符”的关系,让学生说一说这样进行比喻的妙处。

(2)引导想象:“赞歌”在唱什么?感悟歌颂春天的主题内容,加深对主题的印象。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提高学生感悟及朗读能力;通过理解内容,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能让学生把话说得形象、具体,便于提高写作能力。)。

二、有效练习。

课件出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按照“从部分-整体”的写法,从“小白兔、喜鹊、大柳树、冬天”中任选其一,写一作文片段。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写作,每课一个写作方法,让学生按照写作方法练习写片段,能够提高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拓展阅读。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十七

在分管教学副校长陈勇军带领下,教导处协同文理科教研组长,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检查。本次检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检查内容完整、全面。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本月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有:备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及记录、教学后记、班级日志等。

一、优点:

1、备课力求完美。这次检查发现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课(1)少部分教师做到统观全册。均有超前备课。(2)书写较以前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实,个别教师教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抄袭教案的现象逐步减少。(3)备课从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能注重学法的指导。(4)集体备课基本能做到二次备课,备教材、备学生。

2、教师撰写的教学后记比前一段时间有所提高,少部分教师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解剖。

3、及时批改作业,对巩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本次检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作业设置适量、适度,均能及时批改作业。有等级有激励的语言。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能及时更改。多数学生书写比较认真,格式比较规范。教师批改记录比较细致,能够反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

4、教师主动听课、评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并把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来。基本上能体现出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何。

5、单元检测能及时跟踪课本考察学生,认真总结、仔细分析、及时反馈、班与班之间相互比较。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的备课过于简单,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教案中实用的语言欠缺,教学后记的质量不高。个别教师的书写应注意。

2、少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后学生的错题没有及时订正,有的没有及时批改。学生的书写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个别教师批阅学生作文的评语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从所有作业批语看,鼓励性语言仍有待于探索。

三、建议。

1、批改作业不要用一个大钩,应该给每一道小题目都要打上一个钩。这样能体现老师的精批细改。并且批阅后最好写上时间,最后所写批语要规范、清楚、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对作业的评价最好不用分数。

2、对于作业封面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整洁、不允许涂涂划划。

3、年青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有待再加强。如:备课、上课再规范,反思真有价值等。

各位教师,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更是教师份内的本职工作。通过本次教学常规的检查,一方面找出我们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们衷心地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学习和交流,促进我们教学常规工作的进一步落实,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夏夜多美语文课文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重难点: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浪之歌)。

一、课文导入。

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组歌》教学设计4》。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二、朗读感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5341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