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优质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3:23:59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优质22篇)
时间:2023-12-07 03:23:59     小编:温柔雨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类型的报告应用广泛,如工作报告、年度总结报告、市场调研报告等等。要写一篇完美的报告,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和读者的需求。以下是一些社会调查报告的范本,展示了对社会问题和趋势的认识和分析。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一

“金蓝湾”,顾名思义就是有水的地方,人们可以遐想到蔚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然而冠以这个美名的小区就静静地坐落在小溪镇银河路的牛头溪旁。

“金蓝湾”在平和县城里,规模算是比较大的,总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83000多平方米。10栋楼房呈包围状排列,六高四低,错落有致,如同一个精致的巢穴,为居民带来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设计者和建筑师们因地制宜,别出心裁,让“生态,运动,亲水”的宗旨在这个美丽的小区里毫不掩饰地彰显出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区居民所共同追求的。“金蓝湾”小区以西式花园为主调,绿化率达到39%。和一般的小区迥乎不同的是,“金蓝湾”的花草树木不是修剪得规规矩矩,排列得整整齐齐的,而是到处都有,这里一丛,那里一簇,且姿态不一。这边是花圃,那边就是参天大树;这边是垂柳,那边便是一丛茂盛的竹林。这样的随心所欲,给人一种可以毫无顾忌的放松感,是小区的亮丽的风景线。

小区不仅要有赏心悦目的环境,还需要娱乐休闲来丰富人们的生活。于是,有心的设计者和建筑师们便用鹅卵石和红方砖在小区里沿着两旁的树铺成小路,居民们既可以散步跑步,又可以沿途欣赏风景,呼吸新鲜空气。小区的东部还有一个用塑胶铺成的大平台,10条石雕鲤鱼竞相跳跃,活灵活现。老人们还可以在茶余饭后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小朋友们在这追逐嬉戏,很是快乐!

水是万物之灵,生命之源,这个“亲水”的小区里必然少不了喷泉和池塘。一踏入小区,池塘就如一块空灵的翡翠嵌在正中央,池中的金鱼和大红鲤鱼常常是老人和小孩的观赏对象。在鱼塘的另一侧,一口喷泉冒出白色泡沫般的水柱,与岸上伸长脖颈的石雕天鹅相得益彰。这样的美景,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一项技术。

当然,小区的治安严谨,还有一些温馨的标语和安全宣告栏,到处都氤氲着和谐的气氛。如果你来到这里,一定可以发现更多不一样的美。

不过再好的璧玉,也会有瑕疵。在“金蓝湾”的和谐氛围里,也必然存在着不和谐的地方。像有些居民在观赏鱼塘的同时,就破坏了周边的小型建筑。你会发现,池边一只石雕天鹅的翅膀被无情损坏,但至今也没有人加以理睬。再来就是小区居民的车辆意摆放,杂乱无章,尤其是在下雨天。

所以,我真诚地希望小区里的居民一定要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克制自己的行为,做一个优秀的小区成员。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最美的家园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作者:育才中学九年4班张舒婷。

公众号:游游桦语。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二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展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为实践服务。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建设,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上网查询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4年11月)。

学习理论:广泛搜集并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有关资料,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设计方案;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共同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情况,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考虑到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鉴于目前处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阶段,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试行。高三教师积极参与。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04年12月—05年5月)。

具体任务:

1、挖掘、编写出地理学科教材中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2、组织相关教师上好研究性学习研讨课并撰写出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3、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体会,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作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5年6月)。

以会议的形式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果,申报验收。

四、研究成果。

由曲秀丽、杨桂玲、车颖、王崴、于晓坤、冷天崖、杨蕊老师等分别负责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本课题组负责人曲秀丽老师撰写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于晓坤和冷天崖老师分别撰写了浅议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等研究论文。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三

摘要:。

本文讨论了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原则、途径及其可行性分析。在数学分析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善和丰富数学分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动力,以及解决学生面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和挑战等方面。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四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在杨老师的策划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这一研究课题。由于研究性课题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对这本书有研究或是看完的同学也不多,因此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们都抽出时间去阅读这本名著,而且十分投入,加之此次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去总结一些前人对这部名著的评价,所以我们也就更加努力和配合,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正是这种积极高昂的态度以及杨老师正确细心的指导,使我们最后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读完一本文言文名著,又不能粗略地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杨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解读书中的相关句子,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组员都把这本名著读完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

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二、团队精神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总结,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五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油价的上涨,一种绿色、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取——即乘坐公交,公交车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主角,同时也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扇窗口。为了使公交更好地为市民出行服务,公交站点的设置和选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条公交线路上的公交站点的布局不仅仅影响着这条公交线路的优劣,而且与公交企业和出行者的利益密切相关。一条好的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位置和数目的确定,不仅仅影响着公交车辆在路段上的运行速度和停靠次数,而且决定着出行者的效率。

太原市作为一个省会城市,一向高度重视公交事业的改善和发展,20xx年5月13日,太原市规划局出台了《太原市公共交通规划》,面向全体市民进行公示;20xx年5月,太原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公共交通未来10年的发展做了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和展望,但是这些都是宏观的总体的设计和管理,我们试图透过对公交系统中某一路车的站点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微观研究,一窥全豹。

19路公交车作为太原公交线路中的一员,开通较早、线路较长、站点较多,沿途经过多个城市功能区,所以,研究19路公交车站点位置分布,探讨站点位置附近居民出行时间,并对站点位置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就成为我们小组选取的研究课题。

目前,国内外对于公共交通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公共交通换乘线路的设计研究、公共交通专用道路的研究或者是智能公共交通管理方面。至于公共交通评价方面,主要是针对公共交通的整体评价,如汪江洪的《公共换乘系统及其评价》,主要是从方便性、快捷性、准时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而那里的经济性评价又主要是从交通费率来思考的。目前对于公交站点的选址问题,国内外还没有较为系统、详细的研究,个性是针对某一路车的站点设计的案例研究更为缺乏,为此,我们透过对19路车站点设计对行人出行的利弊的案例研究,总结在公交线路上设置公交站点的合理性,填补公共交通研究方面的细节的研究,使公共交通方面的研究更加系统。

现阶段公交站点设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道路交通影响上面,而忽略了公交站点设置和居民出行之间的关系。部分城市公交站点的位置原理居民区,居民出行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我们的研究选取了居民出行这个角度,探讨居民出行对公交站点设置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六

现在,人们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这就要求人们具有创新精神与探索能力,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很难适应这一要求,研究性学习无疑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最有效的、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问题和勇于创新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为了社会的需要及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法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各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设立了“综合学习时间”,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法国的研究性学习被称为“多样化途径”,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的理论研究和指导思想。

1.《中央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改与发展的决定》、《基础研究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指明了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深远意义和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共识,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找到了一个极佳的突破口。

2.研究性学习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或项目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和心理体验为基本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下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允许学生自由讨论,提高学生协作、交流、表达多种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任何时候教学都要以学习为本,以学生为本,教是为学服务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个性潜能,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但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获得成功,体验快乐。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我们的构想是:学生在学习时,其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必须充实且有新的变化,即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主动设问和探究,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和各种体验,从中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使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起应对急剧的变化环境的能力和创造力。这种学习方式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不是学习的结果,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某一具体知识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的知识和已积累的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析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以实验方法为主,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和比较法,借鉴有关文献资料和其他地区先进的教学经验。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研究学习材料,课堂教学研究等,并结合课题的研究,借鉴、充实、互补,使其趋于完善。在实验过程中对每个阶段的实验过程,做好记录,及时调整、总结。课题组成员不断交流、讨论,互通研究情况,及时修订计划并制定下一步目标,及时做好每一阶段总结、汇集、整理材料,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

四.具体操作。

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9-.8)理论探讨。在理论上探讨,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生单一“接受性”学习方式,主要研究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方式及遵循的原则,制定研究目标,以“研究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初探”为总结。(张来梅、孟斐、高平银、董会灵)。

学习,给学生自由空间并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郭克强、孟斐、张来梅、刘宗毅、侯园春)。

第三阶段:(.1-2008.6)研究报告。在各研究阶段的基础上,对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方法、途径和评价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并能推广应用,使之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张来梅、孟斐、郭克强、孔凡玉、郭春霞、高俊香)。

五.研究成果。

1、写出“研究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初集”论文。

3、写出总结课题研究过程的总结性论文。

实践结果,课堂教学发生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质疑,愿意与同学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热情大大提高,成绩进步显著。

六.成果分析。

通过实验成果来看,本课题预期的研究目标已较好的实现。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了开发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主动发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研究性学习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学习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现代教育理论,教师的教育观念得以更新;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则应更深入地研究教材,了解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提高教学实践,教师的组织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经过两年的实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的实践还是初步的,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学生讨论有时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的、浅层次的问题上面;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束缚仍未能突破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以便获得更佳效果和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因此,还需要更深入细致的工作,我们将再接再厉,把教育科研引向深入。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七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展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为实践服务。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建设,关注家乡的发展。

实验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上网查询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4年11月)。

学习理论:广泛搜集并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有关资料,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设计方案;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共同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情况,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考虑到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鉴于目前处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阶段,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试行。高三教师积极参与。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04年12月—05年5月)。

具体任务:

1、挖掘、编写出地理学科教材中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2、组织相关教师上好研究性学习研讨课并撰写出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3、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体会,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作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5年6月)。

以会议的形式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果,申报验收。

1、整理形成了高中地理教材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由曲秀丽、杨桂玲、车颖、王崴、于晓坤、冷天崖、杨蕊老师等分别负责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由王崴老师搜集和整理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作业。

本课题组负责人曲秀丽老师撰写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于晓坤和冷天崖老师分别撰写了浅议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等研究论文。

王崴老师上了地理研究性学习汇报课—“丹东七日游”,组织学生进行了“全球变暖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辩论会,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教案。探讨和摸索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6、由杨桂玲老师整理和形成了课题组例会的纪录。

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主编周益新龙门书局出版20xx年1月。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八

历史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打破传统的学生上课一人一个固定座位的形式,以4人为一个互助小组,每一班级的学生遵照学科成绩、个人能力、性格不同等方面的差异,按照“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组建成多个优化协同的的学习小组。结合我校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一线历史教师作了以下的小组合作改革:

一、科学构建小组。

为了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高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优化构建了学习小组进行合作交流。首当其冲就是对全班的学生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适当的差异性分组。为了确保组内成员的能力互补和各小组间的公平合理竞争,历史教师在分组时候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爱好兴趣、男女性别、是否住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科学原则来合理编制小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合作小组在大致均等的小组水平上展开有效学习。学生们在小组竞争中才会有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激发大家竞争的动力,增强同学们获胜的信心,取得优异的学习效果。合作小组一般以4人为一小组,将每个班分为10个小组。每小组设小组长1人,资料员1人,记录员1人,监督员2人。学习小组组长主要选本身组织能力强、学习认真、有一定奉献精神的优秀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学科老师的指导下带领全部小组协作学习,组织大家分点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小组学习任务。

二、明确各小组学习的任务。

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难易适中,若教师布置的任务太容易,大部分学生不需要和他人一起协助也能完成,这样就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若布置的太难,小组成员绞尽脑汁通过所有办法还是不能达到目标,那样学生们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也就减少了合作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一线历史教师设计的历史讨论题不仅要有利于高中生的历史思维活动,还要遵循高中生的事物认知规律,布置内容的难易程度必须处于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范围内。这样的任务才具有挑战性,才更有利于激发小组成员个体的自发积极性,以及各小组合作的主动性。

三、科学组织分组讨论。

在历史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讨论是广大一线教师选择的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好的小组讨论能加强师生间、生生间更多的交流、互动的机会。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必要措施,是培养高中生团队精神和激发高中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但任何事情都应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小组合作讨论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弊端,如在表面看似热热闹闹,实则难以确保每为成员都在主动参与,很多学生在讨论中浑水摸鱼,还有的学困生“随波逐流”,不愿意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讨论非常必要。

首先教师要设计好小组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不仅要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还要突出历史学科的讨论特点,必须要有思维启发性、学科思考性、历史探索性和研究开放性,能够使小组成员的学科思维和讨论活动高度处于最优状态。

其次,为了确保历史课堂讨论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事先确定的规则。讨论前,各小组成员首先自己独立思考,把内心想法写下来,然后分别阐述自己的想法,最后集体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深入到各小组当中,融入小组讨论中,要关注各讨论小组的进程,还要及时点拨,引导思路。

四、养成默契的合作技能。

高中生小组谈论中养成默契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小组合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能取巧的过程,它需要小组间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训练学生们耐心倾听同组其他人的发言,并乐于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善于吸收借鉴别人的有效意见,从而修正和完善自己原先的观点。每个人都要虚心听取别的组员的意见,补充自己原先观点的不完善、不科学的地方。

五、进行积极有效的正评价。

高中生大部分都有争强好胜的特性,所以历史老师一定要抓住这个特点,学会科学的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积极的正评价。老师可以把评价可以分组员自我评价、小组间互评、教师点拨评价等。例如在各小组分组讨论后,老师不仅注重他们的学习结果汇报,还要注意对各合作过程的评价。历史老师可设置出“精彩华夏组”、“辉煌大唐组”、“太平盛世组”、“唐诗宋词组”等。

这样,富有文学的小组名称,会促使大家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总之,历史新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小组合作,而新课改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校都正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流于形式、学生的参与性不高、小组活动中缺乏民主的机会等。所以在在今后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改进才能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摸索。

参考文章:

[1]周二才.如何提高历史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新课程,2012.

[2]孙敬章.高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课程教育研究,2015.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九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素质。

l。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各班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有严密的实施计划,确定研究方案。

2。确定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选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组织形式也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3、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课题确定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印发了“活动记录表”,学生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便于课题分析和总结评价。

二、经验和体会。

(一)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

1。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不仅只是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2。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好与学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实施。

3。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选题,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经验,发挥优势,选择自已熟悉和喜欢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三、存在的问题。

1。我们在整体研究中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有的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有的主题却冷冷清清,无动于衷;有的课题小组热情高涨,成果不断,而有的小组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2。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评价机制还没有跟上,特别是过程评价。学生在每个研究阶段都还没有作出自我相应的评价,致使部分成果没有及时得到总结,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研究热情。

经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我们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随着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视,我们有信心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富有成效地把这门课程搞好。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十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珍爱动、植物的生命。

二、人与社会维度。

1、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2、具有初步的社区服务意识,体验服务的愉悦;

3、了解家乡的部分特色产业,感受家乡的变化,增强自豪感。

三、人与自我维度。

1、学会基本的自我服务技能,初步学会生活自理;

2、初步形成自我关注意识,学会一些自我关注方法;

3、了解常见的灾害与危险,了解基本的自护常识,初步学会在危难中自助、求助的本领,增强助人意识。

1、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2、学习收集、保存资料,建立初步的资料意识;

3、初步感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十一

2、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自20xx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了解“限塑令”的执行状况及环保购物袋的使用现状,大致了解目前在推广环保购物袋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广环保购物袋,宣传环保意识。

意义:1.在研究的过程中,组员们对于环保购物袋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环保意识。

3、最后,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向同学,家人,以及市民推广环保购物袋。

组长:闫蒲。

组员及分工:

资料查找:

摄像,拍照:石坤。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发放:崔畅。

问卷统计,分析:

采访:

材料汇总及整理: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十二

研究性学习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了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上,我们建立以激发学习科学兴趣为基础,以培养科研方法为重点,以锤炼科学精神为根本的三级目标体系。

(1)从开展时间上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确保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是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条件。为了落实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我们采取了课内集中与课外拓展相结合的办法,即:每周保证一定量的时间用于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络和研究讨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题的进一步研究。这一方面是由课题研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学校教学工作统筹安排的考虑。

(2)从开展阶段上看,采取方法辅导与专题研究相结合。

传授研究方法和开展课题研究是相互相成,密切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研究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实践和运用。考虑到当前学生自身科研方法的局限性,我们在开展阶段上采取了"先进行方法辅导,再进行专题研究"的原则。首先,在初中年段集中安排两个专题的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基本科研方法的辅导,通过辅导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和程序,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小组为单位、以课题研究为形式的专题研究性学习。

(3)从选题方式上看,采取双向选题与自主选题相结合。

为了体现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也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优势,在研究性学习的初级阶段,我校在选题方式上采取了教师、学生双向选题两种方式。以本学期为例,建议“教师开菜单”的研究性课题供学生参考,内容尽量涉及社会、生活等领域。鼓励“学生开菜单”的研究性课题。

对研究性选题方式的探索我们的设想是:在课题选择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此,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计划全面推开学生自主选题的研究性学习选题形式。

(4)从研究的内容上看,体现多样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首先,研究内容允许多种多样。这一方面基于对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特点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和发挥学生在生活经验上的个性优势。其次,研究内容力求体现实用价值。这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科研活动的价值观的认识。第三,研究内容注重实践性,即:注重调查研究。这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现有认知基础和科研能力对于开展理论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实践研究可促使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生活,从而更容易在研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主要从5个方面材料着手去做:

1、开题报告和学习方案;

2、每次课题研究学习活动的纪录(不少于4学时);

3、课题研究中所收集的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

4、具体反映每一成员参与研究的感受、体会小结;

周次及实施安排。

第2-3周。

教务处、教研室与年段长主持。

对象:初三全体教师座谈会。

第4周。

教务处、教研室与年段长主持,各班由班主任组织内容:初三全体学生研究性方法辅导讲座。

专题一:课题的确定。

专题二:制定研究方案。

第5周。

教务处、教研室与年段长主持,各班由班主任组织内容:初三全体学生研究性方法辅导讲座。

专题一:开题报告书写。

专题二: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6、7周。

学生申报课题并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各班组织)制定方案。

第8、9周。

年段课题名称汇总与学生开题报告汇总教务处。

第12-15周。

课题实施阶段。

第16、17周。

课题总结(结题小论文或学习心得)。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十三

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学习,我与我的学生们都有很多收获,下面我简单总结以下:

研究一个课题,首先应该确定研究方向。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从生活入手,配合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选择了这次的主题。与此同时,虽然是第二次研究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在制定实验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身为研究教师要有掌控能力,由于我不很得心应手研究便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一拖再拖。所以针对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应该事先制定出一份详尽的时间表,然后应该严格按照时间表来执行。只有在这样详细的规划下,我们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虽然我们的报告成功完成,但由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一些详细的工作没有完成的很好。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也得到了许多收获与财富。

首先便是知道了“规划”的重要性。世间万物皆有规律,而计划就是一个能时刻跟随规律,调整规律的时间表。只有在严格的规划下,才能完成高质量的课题和项目。

第三便是“效率”没有效率,就如同浪费时间。有的人能在学校便把作业都作完,而有的人第二天背着未完成的作业一起赶到学校,这就是差距。而这差距就在效率。有了效率,就相当于有了三头六臂,一个人可以处理好多事情。而专心就是效率的保证,只有当自己处于一个专心的状态,会感觉时间像是停滞了一般,“效率”也就“不请自来”了。

第四,享受“不享受”的东西。每个人都有爱好,但各位同学中极少当成爱好的。当然,我也并不把研究性学习当成一个爱好,因为研学,也是学!但是,如果我们转变自己的看法,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学习和自己一切不喜欢干的事,就一定会找到一个有趣的切入点。有了兴趣,什么都好说。

第五,将压力变为动力。整整一个学期,研学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觉,便是那巨大的压力。当看着周围的同学们相继完成了实验,写完了报告,我们组的试验还只停留在纸上,我充满了压力与危机感。也正是这样的危机感,为我加速,促使我按时完成了任务。而有些人,遇到压力瞬间就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自乱阵脚。我们应该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总有完成的时候。当有了这种压力的时候,我们的动力和潜能才会被真正地激发出来。

第六,团队精神,每一个团队都应该要有团队精神。“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却很结实”。没错,之所以大多教育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是为了增加我们的团队精神和能力。在被划分成研学小组的同时,这种精神便更加的到了锻炼。如果是以班级为单位,僧多粥少,不是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往往被班级中少数几个“积极分子”所掌握,锻炼的机会总是在他们身上。而因为有了研学小组,每个人得到锻炼的机会近似均等,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团队精神的平台。有了团队精神,当我们在社会上加入某些团体后,我们要有在团队中协调等能力,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创造性,同时将能力最大化,也就是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团队中,每个人不但能力能发挥出来,同时还有可能超常发挥。

第七,听指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群龙无首的精锐部队那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一个团队中大部分人不听从指挥,那么这个团队也就无异于“群龙无首”。大吵大闹地反对,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非但不是在帮助自己,恰恰相反,那是在对自己,对大家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所以,听从指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我还想说的还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也还有很多。例如,要想办研究内容研究好,要求指导老师必须熟悉各科知识,且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待什么事情,哪怕是一件微小的事情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等等,这次研究性学习不但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收获中我既学到了知识,又促进了娱乐,一举两得。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十四

英语学习要为学生的生存可持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好基础,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实际能力和选择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寻找切入点,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收集信息,实践体验,构建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丰富学习经历.

1.生活中的英语。

2.中西方节日。

3.中西方文化差异探究。

4.经典语言和汉译英。

5.hip-hop文化。

6.nba文化。

1.学会课题的提纲,撰写,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2.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所学语言浏览因特网网站,收集,处理相关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等多媒体演示技能进行交流,以达到知识的共享.

3.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12.5确定课题题目,研究目的和实施步骤。

3.12.12资料收集。

4.12.19初步研究成果展示(1)。

5.12.26初步研究成果展示(2)。

6.1.9结题报告及论证。

通过总结和反思,我觉得这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尽量把英语学习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体验英语,运用英语,创造自己的成果.

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课程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构建方式.课堂教学应回归生活世界,打破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

3.倡导全体参与,主动体验:重体验,重探究,重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4.利用网络资源。

通过“做”中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1.由于是高一学生,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基础对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有些课题与其语言能力不相符,就有可能把研究性学习变成其他知识的英语翻译作业。难度大,就会对英语产生敬畏。因此,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必须注意分层次,有梯度。根据高中各年级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的不同,确立相应的研究性课题。一般来说:高一侧重探讨语言的表层现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阅读方法与学习效果;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高二侧重根据社会生活实际,研究英语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如中美英人之间的交际习惯;广告英语的特点。高三侧重研究英语语言的修辞,欣赏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如:英语诗词赏析;修辞手法在英文写作中的运用等。

2.由于经验不足和精力有限,教师没有完全及时地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课题研究自我感觉不够深。

3.研究方式可以更具多样性:上网搜查资料,阅读一定量的书籍做的较好,较多,也可设计问卷调查,走访或结合其他社会实际活动。

3.写作时要融入自己的观点,引用的观点要注明出处,要列出参考网址和文章的出处.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十五

经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能够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进取性,进而提高素质。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各班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有严密的实施计划,确定研究方案。

2、确定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选题。

根据研究资料的不一样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组织形式也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团体相结合之分。根据班级实际情景,选择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3、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课题确定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职责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印发了“活动记录表”,学生记录每次活动的情景,便于课题分析和总结评价。

(一)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

(二)经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

1、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不仅仅只是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仅有这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2、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好与学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实施。

3、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选题,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经验,发挥优势,选择自已熟悉和喜欢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1、我们在整体研究中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有的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有的主题却冷冷清清,无动于衷;有的课题小组热情高涨,成果不断,而有的小组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2、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评价机制还没有跟上,

异常是。

过程评价。学生在每个研究阶段都还没有作出相应的评价,致使部分成果没有及时得到总结,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研究热情。

经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我们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随着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视,我们有信心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富有成效地把这门课程搞好。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十六

为营造学习氛围,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研究性学习总结。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研究与学习,我明确了作为教师不仅要专研教学,同时还要研究教育理论,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专长。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他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他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我认为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教学中的倦怠”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教师工作总结《《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研究性学习总结》。”书中的那个历史教师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要从繁重的教学中走出来来,多看,多想,多实践。

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体会和领悟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伟大,从中也受益匪浅,只有让自己的思想与灵性展翅飞舞,才能使自己教育品质得以提升。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十七

九、遗憾和思考。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课题背景。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指导思想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新教材的教法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题界定。

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20xx年秋在全国大范围内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及配套读本。其“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

3、强化了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4、突出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新教材使用研究的范围包括:围绕新教材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从教材、教者、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元素出发,以理论研究为主导,侧重于教学实践,在构建有关新教材多层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上下功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预设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高中语文新教材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的相关内容为基本研究对象,在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位,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为目标,在具体的教学研究中,不仅有实践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构建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的多侧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特别在我们这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里,拥有国内比较先进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积累了一定的校本课程的教学经验,教学的对象也是不同层次的,这些个性和特色更加激发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凸显我们研究使用新教材的个性,走出研讨教学相结合,以教法促学法的路子来。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支撑。

多元智能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智力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对我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十八

上世纪80年代,校园足球节活动最早是在欧洲的法国开展的,因为是一种很好的创意,所以其影响和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足联也领悟到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重要意义。顾名思义,校园足球节是在一所学校范围内定期举办的带有传统性的以足球为主题的娱乐活动,需要有一定的宣传和准备过程,要有启动仪式,日程和活动内容安排要有学校自己的特色,要营造浓郁的节日气氛和让每个孩子充满期待和快乐,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学生全员参与。当然,校园足球节也是一种校园文化,对教育孩子、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组织校园足球节活动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整体上包括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全过程的总时间长度:一般2小时30分~3小时30分;

第三,可利用资源:包括场地大小、器材数量及参与组织的教师人数等;

第四,活动内容和形式:比赛赛制和技术练习的内容;

第五,活动程序:总指挥及指挥人员要熟知活动程序和实践过程指挥与讲解的要点。

可以依据以上各种因素确定足球节的规模与框架,即确定球队的数量、场地的块数、时间跨度、一场比赛时间长短等。在具体的操作上还要做细致的设计:如开幕仪式的程序要周全细致、要制造一定的喜气氛围;在与各个班级及参赛球队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上要保证渠道畅通;在不同年级的活动顺序及同一个活动的轮转要安排相应的指挥人员;调动和利用好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准备急救用品和饮用水等等。当然,要有足够数量的器材使用,包括球门、标志盘和锥桶、不同颜色的分队服、4号球等。

足球节的组织操作:

1、(注册和)开幕仪式。

2、向各参赛球队传递具体安排信息(怎么传递?)。

3、安排各个场地活动轮转顺序及调整(及时传递给各个指挥人员)。

4、确认活动程序及做具体的工作安排。

5、调动、利用现有资源及挖掘潜能。

6、指挥人员的工作安排。

7、总指挥、指挥人员的实地演练和各种准备;

8、提供及发放急救用品和饮用水。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十九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冬去春来,和风送暖,鸟语花香,一切都欣欣然地张开了眼,大地充满了生机。春天是一首优美的诗,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春天是一曲抒情的乐章!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画意,描写春天的景物,抒发春天的情怀。我们的校园也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但由于全球气候暖化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对于季节的感受,孩子们并不是特别清晰,而且很多孩子身处城镇,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也大大减少。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春天、欣赏春天、赞美春天,值得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孩子们在封闭的教室里局促了一个冬天,春天的脚步悄悄而至,渐渐地,青的草,绿的叶,鲜艳的花朵、可爱的燕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天。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最美好的语言颂扬春天,用最优美的音乐歌唱春天。孩子们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里,学着有关春天的课文,背着有关春天的古诗,唱着春天的歌曲,然而对于春天,他们又有多少了解呢?他们认真观察、研究过春天吗?通过设计本次《春》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去呼吸春风,沐浴春雨,欣赏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从多角度挖掘春天的信息(如描写春天的诗歌、故事、谚语、对联、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感受春天的美,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学会留心生活。

3、课题介绍。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季节相适应,正适合喜欢户外活动的小学生,春天的山水原野、花草树木、日月风雨、鸟兽鱼虫都使他们充满了好奇。我抓住这个契机,设计了“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以“春天”为线索,通过一系列对春天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美妙变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如诗歌、谚语、歌曲、图画等),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悟。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应用、表达、欣赏的综合语文能力,感悟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并通过观察、网上搜集、访问调查、成果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积累应用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他们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他们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分析,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

参加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虽然对春天的变化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只是基于表面的,而且他们平时缺少对知识积累与运用。

本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部分同学都能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交流、搜索资料等。

四、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来达成这一目标)。

“春”的活动目的旨在让孩子在课程研究的活动过程中走进春天,发现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美妙变化,感受春天的美。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互助,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可以是描写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谚语、对联,也可以是关于春天的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增大学生课外知识量,开发返朴归真大语文教学观,从多渠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上传资料、网站建设、展览交流、成果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来达到目标。

学生可能选择的子课题有:

1.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天。

2.寻找春天的诗情画意。

3.寻找春天的美妙音符。

4.寻找春天的感人故事……。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制定小组研究方案,并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克服困难,最终取得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知识的获得,美的享受要靠自己的实践得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积累和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文化素养。通过“互通信息”,变“收集”为“博取”,在合作中形成共意,在小组交流中达到资源共享,通过网页浏览,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和技能。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味了春的自然之美,更体验到了人性之美,收获颇丰!

本次研究的最终成果会以调查报告、观察日记、朗诵、歌唱、图片展、故事会等形式,在成果报告会上展现给大家,并集合各小组的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网站的建设,上传资料、展览交流,与其他班级的同学乃至家长,共享资源、分享成果的喜悦。

六、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网站、辅助研究的量表和样张。

学生自备的资源:笔、纸、相机、摄像机等。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认真听取课题介绍。

2.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及想法。

3.在班级中进行讨论答疑。

激发兴趣,选定课题。

范例引路,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列举我们身边的同学参加实践活动的事例。

1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针对研究的课题,全班讨论提出子课题(头脑风暴)。

揭示研究内容,选定课题:

冬去春来,和风送暖,鸟语花香,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最美好的语言颂扬春天,用最优美的音乐歌唱春天。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里,我们学着春天的课文,背着春天的古诗,唱着春天的歌曲,然而对于春天,你们又有多少了解呢?你们认真观察、研究过春天吗?本次活动我们就“春天”为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发现春天,感受春天吧!

2

成立课题组。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

2.确定组名、组长及根据组员的特长进行分工。

进行分组指导:成立小组的原则、技巧等介绍,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等。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根据附表1形成小组的实施方案。

2.小组内部讨论、交换意见,写开题报告,并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研究方案。

1.提供:“春”研究计划书。

2.组织开题报告和评审工作。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组织春游活动,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尽情体验春天。

2.收集资料: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可以是描写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谚语、对联,也可以是描写春天的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也可以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形式收集各方面资料,进行思考分析。

3.思考本组成果展示的方法,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4.活动中拍好照片,有条件可以录像。

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活动,我们收集整理了不少关于春天的资料。今天,“春”活动终于迎来了回报展示课,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劳动成果吧!

评价表:评价量表(实行自评、小组评、师评三方评价)。

根据评价表与展示成果,颁发“优秀组织奖”、“积极参与奖”、“最佳效果奖”和“最大进步奖”。帮助学生把各组研究成果和对春天的感受、体验,以文本、图片、音像等形式,发布在学校的页上,与大家分享交流。

总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大家表现非常出色,展示的成果丰富多彩,相信大家在这个春天的收获是丰硕的!虽然今年的春天快要过去了,但我们在这一春里收获的这朵“春之花”将永远盛开在我们的心田。希望你们能做学习上的探索者,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迎来属于你们自己的春天!

第3~5周。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春》这一研究性学习是根据学生认知需要而提出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大自然的美妙变化,广泛地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悟。在此过程中让他们懂得知识的获得、美的享受要靠自己的实践得来。本次实践活动无疑是成功的,学生在活动中,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观察分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动手动口的能力、艺术鉴赏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这是喜人的收获。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时对景、正常运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自主体验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认识上尽可能地站得高一点,在操作中尽可能地将要求放低一点,在实践中尽可能地做实一点、做细一点,我们定能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实践、探索、体验和创造。

学生们经历了这次研究性学习后,热情高涨,各小组非常团结,因此准备在下学期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二十

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以提高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经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概念原理及理论发展很多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因此,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是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增长学生的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1-5]。通过做实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工程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的理解,让学生对建筑工程结构的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及研究热情[6-7]。

笔者结合学校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和运用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科研素养,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工作或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现状。

为:(1)实验指导教师在每学期初与理论课授课教师根据授。

课进度及时间,确定每项实验的具体安排;(2)实验指导教师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分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在每项实验前先进行预习;(3)实验指导教师准备实验试件;(4)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学生撰写并提交各自的实验报告;(6)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出成绩。以上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虽然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验前预习准备不够充分。

虽然每学期初,实验指导教师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发给学生,并多次提醒要课前预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很多学生未预习就参加实验。

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预习,导致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未得到应有的实验锻炼。

(二)学生创造性调动不够充分。

以往每学期开始,实验指导教师会将标准统一的实验报告交给学生。每位学生在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报告的格式将空白处补充完整,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实验课变成了简单的机械式的重复体力劳动,未能起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三)实验报告存在抄袭现象。

由于实验分组进行,抄袭现象难以避免,实验指导教师也无法分辨。

(四)实验报告批改后缺乏交流。

以往学生在提交实验报告后,整个实验过程就意味结束。实验指导教师会根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登录实验成绩。此时,虽然很多学生的实验报告在实验结果分析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由于此时成绩已定,实验报告也已交学校存档,学生无法知晓实验结果分析中的错误,即使知道了,由于实验成绩已定,也缺乏改正错误的动力。

二、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实验预习环节。

针对学生实验预习不充分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二十一

网友完善的答案:

课题名称:香水制作的研究。

指导老师:吴国权组长:邱立言。

成员:田逸峰、周华捷、宗剑、张旭、赵武广、方章健。

背景:对芳香素的提取、香水的制作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了香水制作的初步方法,以及怎样进行芳香素的提取。

目的与意义:初步认识香水的成分以及制作方法。

目标:学会进行玫瑰精油的提取,以及香水底料的制作。

主导学科:化学相关学科:生物。

具体研究计划。

任务分工。

任务。

责任人。

任务。

责任人。

搜集资料。

田逸峰。

做实验。

赵武广。

打印整理。

周华捷。

做实验。

方章健。

搜集资料。

宗剑。

做实验、写报告。

邱立言。

做实验。

张旭。

研究方法:实验法。

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1、搜集香水制造的方法。

2、搜集芳香素提取的方法。

3、提取玫瑰精油。

4、写实验报告。

活动所需条件:蒸馏设备、玫瑰花瓣、实验室。

预期成果展示的方式:实验报告、图片资料。

指导老师意见:

签名:年月日。

满意答案:

课题。

名称。

校外餐饮诱惑力调查。

填表日期

11.26。

班级。

高一(10)班。

课题组长。

学科。

政治。

第一小组。

黄坤宇。

指导老师。

李力。

姓名。

性别。

分工内容。

黄坤宇。

组织,整理。

郭见鹄。

找资料,问卷调查。

谢徐皓。

撰写材料。

金佳毅。

统计。

其余学生。

问卷调查,统计。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去更新知识,如何在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懂得“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我校的大部分学生为什么热衷于在校外小吃店就餐?他们在就餐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校外校外餐饮诱惑力何在?学校午饭为什么近水楼台“得不到月”?---------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我们一行6人,在指导师的引导下,准备走访了校外的所有小吃店,实地考察学校午餐的方方面面情况,采访在外就餐的一些学生,请教学校的有关领导。希望通过这些途径,能够找到问题的症结和答案所在。

确立以“校外餐饮诱惑力何在?”为研究性课题,运用经济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以课题为任务驱动力,了解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生活,走向社会生活。我们始终也认为,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有义务和责任去探究学校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学校的午餐建设献出我们的微薄之力以及提出我们真诚的建议。

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校外餐饮招揽学生生意的手法。

(2)校外餐饮菜的种类、样式等。

(3)校外餐饮菜的价格。

(4)校外餐饮的周边环境。

(5)校外餐饮的卫生状况。

(6)学校午餐在以上方面的状况。

(1)文献法:利用图书馆资料性的工具书,报刊杂志、internet等搜集整理分析与校外餐饮诱惑力有关的资料。

(2)调查法:对本校附近的小吃店进行抽样调查,对校外就餐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比较法:比较对本校附近的小吃店的周边环境、卫生状况、种类、样式等。

课题研究活动所需的条件(需要专家的支持即计划访问的专家,需要的物质条件即图书资料、实验设备、交通工具、信息技术)。

需要访问的专家/老师:

需要的物质条件:图书馆资料性的工具书,报刊杂志、internet等。

课题研究活动的步骤(阶段时间划分、阶段研究内容、阶段人员分工、阶段研究方法)。

一、(2周)校外餐饮招揽学生生意的手法。

二、(2周)校外餐饮菜的种类、样式等。

三、(2周)校外餐饮菜的价格。

四、(2周)校外餐饮的周边环境,校外餐饮的卫生状况。

五、(2周)学校午餐在以上方面的状况。

六、(3-4周)成果汇报、整理资料和总结。

其它(略)。

预期成果(论文,调研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

论文,调查报告。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网叶、音像资料等)。

文字、图片、powerpiont。

指导老师意见。

人们购买商品都希望“物美价廉”,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物美”,是使用价值的标准。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当者,良好的使用价值有利于价值的顺利实现.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篇二十二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素质。l.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各年级级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即把研究性学习与科研课题有机结合,统一管理。有严密的实施计划,严格的管理条例,确定研究方案,制订工作计划。相关教师负责具体指导,小组组长负责全面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2.确定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选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组织形式也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3、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课题确定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印发了“活动记录表”,学生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便于课题分析和总结评价。

(一)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提高了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锻炼和培养了我校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4.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

1.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站在课程的高度来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开展研究性学习,便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不仅只是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涉及到的问题很多,特别是课时的统筹,学生外出的安全,教师的课时量,以及课题研究费用,都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否则,就会寸步难行。

我们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方式,但又蕴藏着迫切改革教学现状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给了我们一个教改的机遇和挑战,但是我们的教师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或有后顾之忧。我们只有转变教师陈旧的观念,引导教师参与教改实践,正确对待教师的劳动,才能把研究性学习搞好。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学生只有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主动求索,才能达到课程的目标。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低年级或刚开始此项活动研究的时候,学生了解甚少,一片茫然,对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设计和开展活动及怎样总结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好与学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实施。

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都比较乐意和兴奋,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却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生定的题目过大,难以操作,有的选题又太偏,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有的选题又太俗,缺乏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还有的选题比较离奇,没有研究实际意义。为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选题,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经验,发挥优势,选择自已熟悉和喜欢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存在的问题:

1.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实践后,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上升到课程观念上,我们仍有一定的差距,尽管我们都付出艰苦努力,但有的研究小组的学习活动却是应付式。

2.我们在整体研究中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有的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有的主题却冷冷清清,无动于衷;有的课题小组热情高涨,成果不断,而有的小组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3.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评价机制还没有跟上,特别是过程评价。学生在每个研究阶段都还没有作出自我相应的评价,致使部分成果没有及时得到总结,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研究热情。

4.研究方法还欠规范。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用模拟科研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方法论上学生结合实践活动学习和掌握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欠火候。二是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过程欠规范,还达不到要求。这些都应在今后着手改进。

5.在此项工作中,我们还缺少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在调动教师执研积极性和学生可持续研究,还应有更好的配套激励措施。

今后工作的设想:

1.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宏观管理。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科研知识和能力。

2.扩大实验规模,并建立以班级管理与主题管理相交叉的新的课程管理模式。

3.制定相应的措施。在课程设置的模式,学生活动组织形式,师资配备的调整。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将提出新的要求。

4.抓好实验中的薄弱环节。一是抓好评价,在重过程评价的思想指导下抓好阶段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二是抓好成果的总结与发布,拟在每学期初进行成果发布的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三是继续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该课程整合的特色,使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交流信息的能力有新的突破。

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我们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随着校级各部门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视,我们有信心在校级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富有成效地把这个课题研究工作搞好。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处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2、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创设一种情境。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创设情境应该是重点思考的一个内容。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选择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一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的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

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c、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第一节课具体做什么。

d、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法。

3、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三、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

的封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可以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将会有重大的变化。

1、查阅资料。

语文研究性学习,收集、整理、研究与课程相关的文献,意在通过对文献的查阅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研究的问题,明确:我到底要研究什么——术语的内涵、外延;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我从哪里开始研究起——前人留下了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通过研究文献对课题的内涵、外延、研究起点作出准确判断,就能判断课题的实用价值,选择较恰当的研究方法。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资料中找到对特定研究课题有价值的文献,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性质,确定搜寻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国内外主要期刊的分布及各类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献资料索引和目录分类的方法,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高中语文课文《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就重点介绍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寻自己所需的文献。一般说来,学生起步阶段,还不知道怎样详细的'查阅书目,以便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如我们常听到播音员报道我国又与哪国建交,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如果提出一个问题,“邦交”为何不说“国交”呢?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只能研究文献,查阅资料,找出例证,说明观点。

2、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的创新成果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建立研究性合作学习形式,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舞台,研究学习中,既可以是两个互助组,也可以是四个合作组,各研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调动学生合作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408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