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8:36:08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通用14篇)
时间:2023-12-06 18:36:08     小编:笔尘

教案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目标与教学资源相适应。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各个知识点之间有逻辑性和连贯性。还应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要制定科学评价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希望以下的教案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一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多彩的学习生活》第二部分:《校园伙伴——人体的结构与比例》。设计本单元的目的在于立足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培养学生对校园的感受,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校园生活的热爱。本课“校园伙伴”单个人物写生,是为后面“在校园中健康成长”这一课题作美术知识技能储备。

学生能以线条的方式进行绘画表现,但在本课之前,对人物速写知识所知甚少。有1/3学生刚从乡下来到我校就读,包括县内的学生,在小学大多老师并没有给他们上过“三停五眼”。故本课决定分解成四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物头部的比例,观察人像头部特征,感受优秀作品中线条的表现,然后临摹老师黑板头部画或者根据人物摄影图片作写生(尝试),第二课让学生了解人体不同姿态的比例,学习“活动二”的内容。

1、了解人物头像比例,进行头像绘画练习。

2、学会写生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和造型能力。

3、兴趣点:观察表现性格特征各异的同伴。

4、通过人物头像写生练习,感知人物头像的脸部表情和特征,体验生命的可爱!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重点:学习绘画的.观察方法,提高绘画技巧。

难点:如何改变不正确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

一、通过摄影与绘画导入:(板书课题)(6分钟)。

1、欣赏各种人物的不同表情特征(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男女老幼“不同伙伴”的特征。)。

2、欣赏学生和老师的速写人物画、艺术大师的人物速写作品。

让学生谈感受(主要是绘画中,对线的艺术感受)。

二、人头比例学习(10分钟)。

放人头比例示意图像。

学生活动:

1、让一个同学上讲台,班长以此同学做模特,带领全班同学做“手量一半”(是眼睛部位)及“手量三停”操。(左手掌平盖于头顶,右手掐指量)。

2、让每小组分别推荐一名同学上来画找头部一半的位置。

3、另派一名同学上来画找出“三停”的位置。

(让全体学生在下面观察发现,并找对错。)。

4、请一个同学上来当模特,让全班同学观察模特和老师的“五眼”是否一样?

师生活动。

1、教师同学共同总结出绘画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型先大后小,线先长后短……)。

2老师在黑板画出一正面人物头像(师在黑板上演示绘画过程,让学生看着并与师共同说出绘画步骤。)。

三、作业练习(18分钟)。

1、学生临摹老师画的人物头部像。

2、照课本人物图片或自己及同学校卡头像绘画。

四、作品展示(3分钟)。

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物象空间的描述与表达。

解决方法:应用自制教具让学生描述教具中物品的位置,从而让学生了解三度空间的特点及与二度空间的区别。并应用于绘画中。

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景物的三度空间位置在纸上的表达方法。

解决方法: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及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罗丹语)。

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初步了解绘画过程中景物之间的层次关系,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自己生活的环境。

能力渗透点: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自制教具、风景画(数张)、茶杯、瓶子、书本等生活日用品(数件)。

探究学习法。

2课时。

1、风景画欣赏导入。

教师出示一幅风景画学生欣赏导入。

2、师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间的表达。

提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里边都有些什么,都在哪里?

学生思考。

3、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欣赏,谁说一下我们该如何描绘景物的上下、左右、远近呢?

(学生开始分小组边议论边发言,各抒己见。)。

老师将探讨结果板书到黑板。同时,每种表达方法各拿出一幅作品让学生欣赏。

学生看作品,进一步系统的了解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

4、老师总结本科教学内容。

(老师边总结边板书,并给与一定的补充。进行小结。)。

1、堂内传递本科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我们先来看几张画,看看画的都是哪里。

(老师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2、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老师组织、协调。

(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3、课堂内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

(学生分组出示优秀作品,自我评析,共同欣赏。)。

(老师组织、协调并进行总结。)。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间上下、左右、?—————二度空间转换到。

1、前后遮挡表现法(大多数写生作品)前后、远近。

2、平摆是表现法(一些装饰画)下边近、上边远。

3、透视的表现法(《最后的晚餐》)近大远小。

4、移动式的表现法(《清明上河图》)视域广阔。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三

王式廓的《血衣》从1950年开始构思,到1973年5月23日作者去世前还在为这件作品搜集形象与色彩素材,前后历时二十多年,是一件在新中国美术创作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关于作者:

王式廓(1911-1973)从小生长在农村,具有像农民一样质朴的性格,参加革命后就读于北平美术学院,杭州国立艺专,上海美专。1935年24岁赴日本考入东京美术学校,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是具有广泛文化素养的革命者,他的艺术在稳健中跃动着激情,在质朴中蕴含着深邃,在艰涩中透露着明朗与豁达,而他的艺术表现的焦点,始终对准着我国现代史上贡献卓著的淳朴的农民。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他都以诚挚的语言划刻了不同时期人物的精神气质,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历史感。素描作品《血衣》是他从1953年到1959年所画的主题性创作。

王式廓在1959年以后,又为《血衣》,作了许多的努力,素描《血衣》虽获得广泛的赞誉。但王式廓只把它作为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阶梯。1973年六十多岁的王式廓经历了“十年浩劫”的磨难之后,又着手续继画《血衣》,他在1963—1973年的油画草图中,对《血衣》右下角构图又作了重大的改动。王式廓对艺术的探索没有丝毫苟且和妥协,他处处表现出了一个真诚艺术家的最可宝贵的品质,《血衣》展现给我们的是画家对起来革命的中国农民的深厚情感和深刻的艺术的认识。他一直遵循着革命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血衣》就是用现实主义方法进行创作的。应用写实的语方,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客观历史,同时也真实地表现画家本人的主观世界的情感,认识和理解。《血衣》题材来源于生活以写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土地革命时期斗地主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两种阶级矛盾冲突,画家的某种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育作用。

王式廓是革命美术运动的实践者,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铸成了王式廓艺术素质特色,他毕生追求深入地刻化人物的精神世界而在人物素描上注入了无数心血,《血衣》是他不断进行艺术探索的结晶。

当这幅油画的素描稿还在画室的时候,就已经刊登在《美术》1957年第二期的封面上,这一期还发表了高焰的评论《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旗帜--读王式廓同志尚未完成的油画“血衣”有感》。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评述教学用具教材、课件。

课时2课时知识目标:。

知识:储备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培养点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激发点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2、作品描绘了些什么?

3、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4、它来源于什么?

书写部分课题——源于生活。

二、新课:

(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思考讨论: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二)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引出新知启发引导学生自学。

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3、师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上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去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

了解毕加索对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

4、思考讨论:

(三)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讨论: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四)、通过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再现性美术、表现性美术的特点:真实——再现性艺术。

抽象——表现性艺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四、评述:请同学谈对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蛙声十里出山泉》(国画纸本水墨·轴齐白石1951年作)。

此图是白石老人九十一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这的确是个难题。在我国美术史上,汉代画家刘褒曾画过《云汉图》,人见之觉得很热;又作《北风图》,人见之凉爽生寒。他转炎凉于笔底的功夫,给欣赏者呈现了一个鲜明可感的艺术境界,而观者的感受是由形象引起的联觉。

齐白石创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蛙声如何画?据说老人想了很长时间,后来从诗句规定的“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启示,就在“泉”上作文章。老人没有画蛙,而是在那四尺长的立轴上,画两山峡谷间泉水汩汩地自远处来,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着。人们见到摇头摆尾活灵活现、似顽皮小儿的蝌蚪离开了水的源头,告别了它们的妈妈(或去寻找它们的妈妈),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似乎那蛙声随着水声由远而近„„真是画中有画,画外还有画,能使人产生多少联想啊!

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前贤曾经运用这种手法取得了高度的成就。诗情画意不是轻易可得到的,它要求画家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多方面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实践经验。齐白石若没有童年的乡村生括,对青蛙、蝌蚪、蜻蜒、螃蟹、鱼虾等有仔细深入的观察,是很难画出这生动的画来,以文人画的笔墨,表现充满劳动者的情绪,这正是白石老人的伟大之处。

创作赏析。

以形写神。

空间灵活。

讲究意境。

编辑本段作品背景。

编辑本段背后故事。

创作之谜。

《蛙声十里出山泉》《寒鸦枯木》对比[7]。

式,为这封信的价值做了最好的提示,成了揭开一个大谜团的钥匙。不论齐白石老人按查初白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还是按赵秋谷的诗句“凄迷灯火更宜秋”绘出的画作,其基本构思都是老舍先生提供的,前者是“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后者是“一灯斜吹,上飘一黄叶,有秋意矣”。原来的流行说法是齐白石老人接到老舍先生送来的诗句后,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最后超水平地画出了两张杰作,从而上了一个新台阶。当下对这种说法要进行一点修正了:是老舍先生大致替齐白石老人提供了构图的大框架,然后齐白石老人用了三天三夜去思量如何实现老舍先生的设想,即将它变成具体的画面,这有点像老舍先生写剧本,齐白石老人当导演并扮演员,最后将剧本化成了一部鲜活的大戏。两人分工如下:老舍出题目,出构图方案,定基调;齐白石实施,进行美术创作。

[5][8]。

书信内容。

“敬恳老人赐绘二尺小幅四事,情调冷隽。

(一)苍苔被阶寒雀啄渔洋山人句以苔石作阶,二三寒雀啄轻。

(二)蛙声十里出山泉查初白句。

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三)凄迷灯火更宜秋赵秋谷句一灯斜吹,上飘一黄叶,有秋意矣。

(四)还须种竹高拂云施愚山句新竹数竿,瘦石一拳。

附奉人民劵三十万,老人幸勿斥寒酸也!老舍拜。[5]。

画家简介。

书画大师和书法篆刻巨匠。能作肖像、山水,而精于写意花鸟。其作品意态生动,水墨淋漓,虽以徐渭、八大为宗,兼及金农,吴昌硕,但能不主故常,富于创新精神。他主张作画不求形似,而重传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因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范,成为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四

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与光。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

1.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

3.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1.灯饰制作在表现内容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保证结构的正确性系统性。

2.在造型设计上受哪些因素制约,在制约中又如何去拓展。

3.好的制作如何去欣赏,分析好在哪里?它需要学生去发挥想象和创造,对于初中的学生,其作业的难度和要求要有一个定位。

1.用一定的欣赏情景导入,教师利用纸质灯饰设计与制作中出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设计与制作要求。

2.在班级教学中分组进行竟赛活动,激活教学气氛,营造一个自由的气氛和空间。

3.结合灯光欣赏圆筒基本形的纸质灯饰引入情景,学习基本形的变化要点,鼓励从大自然、优秀造型艺术及民间美术造型中获取启示,教师总结在造型装饰设计及制作中关于材料、工艺的经验体会。

4.变化出富有特点并适于灯饰结构要求的造型,满足透光要求的纸质材料,发现适于设计制作灯饰的装饰形式。

5.选择、整理、综合、变化更多造型与装饰的形式,尝试灯饰设计与制作。

1)在纸材的选择上提供选择范围给予必要的提示。

2)充分考虑灯饰造型、空间大小、形状、高低、结构及发光之后的效果等要素。

3)学生灯饰作品有在变幻灯光下进行实物展示是本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特别注意用电的安全教育。

4)强化灯与人们的生活、感情的关系、感情的关系应注意光的不同效果给人的心理暗示。

1)学生:课前收集灯光图片(城市夜景)、简单纸制手工(小制作)、彩色硬纸板、剪刀、刻刀、铅笔及各种粘合剂。

2)教师:关于灯光的一些照片、灯罩图片、灯饰实物、多媒体课件。

第一阶段,学习阶段:

1)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关于灯饰制作的相关图片,简单谈谈对制饰制作的感想。

2)欣赏挂图、照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

3)根据挂图、图片、以四人为一小组,畅谈灯饰作品的形、色、质感,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便于理解掌握。

4)融以游戏的方式,观摩和触摸各种灯饰实物进行感官体验,获得关于材料、造型、制作工艺的经验性认识。

第二阶段,指导阶段:

1)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你生活周围的。

灯,如:路灯、吊灯、壁灯等等,说出它们的造型、形式及材料有哪些美学及实用价值,跟你要制作的灯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2)介绍纸制作灯饰的材料运用及多种造型选择,灯饰设计的主要形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变组合形等,每个形状的灯饰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然界、民间美术及优秀造型中的形与色,从中借鉴、发现、综合、整理、转化出适于设计制作纸制灯饰的形式语言。

3)纸制灯饰的主要特点:造型冼炼、生动、简洁明快、适易掌握、美化环境。

第三阶段,制作阶段:

1)了解灯饰的艺术特点与功能,借鉴优秀建筑和民间美术相联系,分析造型艺术可以进行几个形体组合、充分发挥联想。

2)善于师生交流制作灯饰的感受,调查生活中与灯有关的内容。

3)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纸材,通过折压造型、切割变化、粘合成型、折起调整、整理组合等技法进行立体造型游戏。

4)用单色和彩色纸材,采用折、剪、刻、拼、帖等方法进行以立体构成为主的练习。

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

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

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1)在寻找纸质材料时注意了哪些材料特性及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如何?是否积极参与立体造型游戏活动。

2)是否对媒材的形与色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立体造型活动的废旧材料及对材料的联想。

4)你认为自己制作的灯饰在什么样的条件、环境下使用更合适。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

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五

教学目的:

.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欣赏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了解星空的有关知识;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用各种表现手段从美学的角度去创造星空。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讨论、表达等活动。

教学重点:

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星空;善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造性地表现星空。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寻找有关星空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

学具:

水彩,油画颜料,常用笔具,纸等。

组织教学: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然后开始进入教学。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内容,美丽的星空。(出示图片)教师:我们来欣赏一幅照片,教师小结: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使我们感受到星空的美丽,那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通过什么手段取得的呢?学生:天文望远镜、人造卫星等……教师:是啊,人们利用这些现代高科技手段,获取了大量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可以说现代艺术离不开科学科,学为艺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学生做画,(表现方法不限)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学生作品。

总结: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多观察,多想象,多动手,我们就会创造出许多的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你们的手让美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风景绘画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透视规律表现自己喜欢的校园,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可以正确的将透视理论以及情感融入自己描绘的作品中去,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启发性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过程:

一、认知、激趣。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感受诗里面的美景,想象一下这会是那里的风光呢?

(学生回答)。

对很好,同学们已经猜到了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环境,哪呢,我们的学校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诗歌描写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导入埋下伏笔)。

校园是我们心中一座照亮求知路的灯塔;是我们同学之间的桥梁;是万千学子展露才华之地;更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画卷。下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36中,欣赏她如画般的美景。(播放幻灯片)(设计意图:通过校园风景照片展示,让学生从另外一种视角直观的欣赏校园,发现身边的美景,了解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色不同,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尝试描绘我们美丽的校园!(板书课题)。

二、探索、整合下面老师呢就带大家做一个小游戏,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快速的画出,你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校园,拿出纸和笔,不要要画的很仔细,脑袋里想到什么就画什么,计时开始。(学生创作)好停,都完成了吗,我们找几个同学的作品,简单的来看一下,(将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同学们说一说这几张作业都有什么问题没有?(学生回答,作品太平面了)哦,其实这几张都存在这个问题,那你想不相信老师能变个小魔术,就在张张画上添上几笔就能让他有立体感(学生答不相信)那就让你见证奇迹,我们看啊(老师拿红笔修改)好我们虚着眼睛看一下,是不是有立体感,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方法变得呢?这呢就是运用了透视的原理,透视主要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今天呢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其中的一种,平行透视。

(设计意图:使用即兴作画的游戏方式,挖掘学生的内心,使其初步尝试绘制风景,并可以使老师和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继而引出本课的重点——透视原理的应用)。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得到了自信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老师认真倾听,在学生产生困惑时,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堂课当中我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训练,小步快进,当堂反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七

本课概述:

本课和平鸽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公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和形式美的要求,初步掌握平面设计招贴画和平鸽的一般规则。

招贴画是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现代文明的一个层面。公益招贴是其中―种,本课以公益招贴为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激发学生关爱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设计中将本单元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和平为主题,联系实事,用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并思索如何表达自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感情,从而引入和平鸽这一标志性形象。通过欣赏描绘和平鸽的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和平题材,展示和平题材招贴画,注意图形选材和主题表达之间的必然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构图与主题表现、形式美感的联系,具体观察图形大小、位置、色彩的处理,并尝试改变招贴画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或颜色,创造新的画面,体会构图的魅力。最后合作完成一幅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根据主题谈创意,培养良好的设计思维方法,收集文字图形资料,组合筛选,提炼加工,并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制作完成,如剪贴等。展示优秀简洁的招贴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大小位置、色彩处理与主题立意的关系,明确招贴画的设计要领。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2.技能目标:

了解公益招贴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学生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初步学会合理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1.(cai课件)战争视频片段、和平鸽图片资料、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图形移动面板。

2.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二、教学重点:

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三、教学难点:

招贴画中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cai:伊拉克战争场景及战争带来的.灾难)。

2.讨论: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

(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和平之人》;介绍画家毕加索。

4.展示介绍招贴画。

5.讨论几幅招贴画的主题与选材的关系。

讨论:画面有些什么形象,它们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想想可采用什么方式制作更简便。(剪贴)。

活动一:尝试改变招贴画的图形大小位置,创造新的画面。

将剪好的图形在底版上移动,体会不同构图的视觉感受。

观察:毕加索《和平鸽》、《和平之人》;田中一光的《和平》及吕锦源的《和平运动》四幅作品,主题与形象的选择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cai循环展示相关画面,配轻快的背景音乐)。

7.随堂评价:小组交流作品创意,相互评价构图的独创性、整体的视觉感受等。

8.课外链接:注意观察生活周围的街头招贴、广告牌、电视广告等,将印象最深的一幅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优秀简洁的招贴画图片等。

2.学具准备:各种颜色的色纸、牛皮纸、报纸等,胶水,剪刀。

二、教学重点:

招贴画的构思与创意。

三、教学难点:

多点切入表现主题。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交流自己记录的招贴画,谈作品创意与构图的关系。

2.多点切入表现主题。鼓励从不同角度思考,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意义。例:“关注老人”主题,都以“拐杖”为素材,却呈现了多角度的创意。

学生交流:谈几幅相关作品的不同主题与形象、构图的变化关系。

体会招贴画的设计要领:简洁明了、构思独特巧妙。

3.设计过程:

画草图(捕捉“灵感”,记录瞬间思绪,选择最佳创意)。

选取合适的表现方法(结合招贴画简洁明了的特点,突出剪贴的表现方法)。

设计制作完成。

4.讨论、探究、发现生活中值得关注的各种问题。

5.学生活动:用色纸、牛皮纸、报纸等,以剪贴的形式设计制作一幅公益招贴画。

6.评价:布置班级招贴画展览,学生充当宣传解说员。

相互评议最佳创意、最佳宣传解说员。

通过学习,鼓励学生将对社会的关注转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

课堂评价:

1.积极参与讨论,关注生活,寻找招贴画的表现主题。

2.根据主题多点切入构思创意,利用简洁的图形制作招贴画。

3.评价表:

立意健康构思独特主题突出构图协调图形简洁色彩鲜明。

4.评价形式以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对于好的创意和构想要及时指出和表扬,鼓励大胆表观。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爱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选择范图以简洁平涂为主,借助游戏的形式,感受图形大小位置、构图与主题的关系,认知形式美法则。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突出多点切入主题,鼓励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表现。

4.联系实际,课内外结合,可尝试使用平面设计软件设计制作。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八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设计艺术的多样性,掌握联想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了解生肖造型的知识,利用生活用品进行联想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艺术创作与生活密切相关,增强学生创作意识。

重点:利用不同的材料展开联想。

难点:根据不同材料特点灵活运用,创作生肖造型。

1、导入新课。

(1)通过毕加索的“牛”和花瓶添加的造型展开联想,激发学生兴趣。

(2)教师提出本课课题:《生肖的联想》。

2、新课讲解。

(1)对十二生肖进行排序,排列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2)回忆十二生肖造型。请同学说一说十二生肖中你最喜欢哪个?并简要说说其造型特点。

3、图片欣赏。

(1)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并产生联想。

(2)请学生回答自己所联想到的生肖,并进行讨论。

4、教师展示。

(1)教师巧妙的用生活中的.材料、快速做出生肖的造型。

(2)简单向学生讲解制作注意事项。

5、学生展示。

(1)要求学生试着用几何形体(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联想出生肖的形象。

(2)请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6、课后拓展。

任选材料和方式,巧妙联想,大胆创意,设计一件以生肖为主题的作品。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九

1、认知目的: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立体造型构成相关知识与规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与现代审美意识。

2、技能目的:运用各种不同材质,结合立体造型相关知识,创作城市立体造型。

3、情感目的: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体验创造的乐趣,锻炼立体思维能力。

4、发展目的:注重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将立体造型相关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1、欣赏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立体造型。

2、学习、了解、掌握立体造型基本原理与构成规律。

3、立体造型的设计制作。

三、教学难点。

1、造型的设计及造型构思,点、线、面、块的韵律组合。

2、各种立体造型制作及美感。

四、教学过程。

1、以趣激情,切入课题。

兴趣是学习美术基本动力。上课伊始。教师取出一些看似与本课无关的东西,学生很诧异,教师为大家表演变“变魔术”,这是知识的呈现。学生的兴趣也被激活。随之主题便应运而生,切入课题。

2、讨论分析,掌握方法。

新课标强调关注学习过程;倡导在学习中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因此,自主发现——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这一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体现在找一找、摆一摆、看一看、做一做各环节。

环节一:找一找。(画面)通过观察、比较、感受各种立体造型,直观了解了立体造型的分类:点立体造型、线立体造型、面立体造型、块立体造型。

环节二:摆一摆。利用flash课件具体生动演示,学生可任意移动鼠标摆出所想造型,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学生通过体验、尝试,发现同样的材料组合方法不同,其造型就不同。那什么样的造型才美观呢?教师质疑,如果过于专业化,学生难理解,所以教师稍做提示:形状变变(大小、方圆、长短)、方向(上下、左右、前后)变变、造型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通过“看一看”学生释疑,很直观的获取了立体造型的基本方法,感悟美的韵律。

3、欣赏评述,感受造型。

这个环节是认知结构的加强,国内外不同材质城市立体造型赏析,将知识引向更高的认识。学生感受到立体造型在生活中的再现,找到雕塑与造型的切入点,这是造型与设计原则的直观呈现。

4、激发思维,异想天开。

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应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教师的示范要不要?如何变学习被动为主动?这是我一直反复斟酌的.问题。“我为奥运添光彩,师生同擂台”环节创设了一种激烈的氛围,师生处平等地位,学生变任务为动力,大大激活了学生创作欲。

(1)教师制作。教师的“竞”,既是对有关知识综合贯通,也是直观演示,更是思维定势的突破。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教师作品不宜过精、过细,学生有可以超越的自信。

(2)学生创作(做一做)。(出示文字提示)学生根据需要、自愿组成学习伙伴,奇思妙想,异想天开。

5、倾情展示,交流点评。

评价是教学效果的检验,不应是课堂的尾声,学生在评价活动中进入情感的高潮。学生通过互评、自评,学会用欣赏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审美情趣。

6、归纳感受,情感升华。

教师简要小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珍惜生活。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十

课题:第一课美术概说课型:单一型教学方法:讲解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教学重、难点难点:美术的作用。重点:绘画的分类。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三)新授:美术的概念: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美术的分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公共建筑:分类:民用建筑:纪念性建筑: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美术的社会作用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总结学生的发言: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四、作业: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要求:1.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2.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一

了解用相机记录旅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学着用摄影表达旅行中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摄影的手段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习摄影欣赏和评述,形成摄影的基本素养。

重点:用相机记录旅行的内容和方法,

难点:用相机记录旅行的内容和方法。

:启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课件。

一、导入:

出示各地旅游景点的照片,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喜欢哪一张照片,为什么?并分析图片中展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特点,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相机记录旅行的优点:

用相机记录旅行,会留丰富的、真实的影像资料和图片,可以帮助我们去回味山河美景与风土人情,汇集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也可以作为进行其它类型美术创作的素材,使我们从中获得灵感。

三、演示相机使用流程及使用方法:

四、取景要求:

1、构图要突出主题。这就是说,一张照片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内容。取景不能过于杂乱,画面要简洁,主次分明,而且对主题的位置、方向,在画面上要作合理安排。一张照片的主题,一般不能放在正中,可放在井字格两线交叉点上的四个黑点位置上。

2、注意画面上的平衡性。照片画面不可一头重、一头轻;不要一边大、一边小;一边多、一边少。应当在人们视觉上相对平衡。

3、要注意画面的稳定性,我们必须给画面下一个稳定的感觉。也就是说,在取景时必须将水平线、地平线等安排在水平位置,面对于地面垂直的物体,如建筑物、电线杆等,应该使它们垂直于照片底边,否则照片就会不稳定,这是值得注意的。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同一主题不同视角和风景的照片分类,并说出各自表达内容的特点。然后,将已归类分组的照片用富有变化的板式粘贴在自己个人相册和小组展板上,配上适当的图文,装饰完成。

六、作业展评:让学生相互评论和自我评论。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二

课题: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5课花圃。

制作人:。

教学准备: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5课花圃。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文章、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

单元目标;

1.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评价:

1.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1)。

2.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2)。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

教学要求: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课件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老师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花卉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进行课件第一张幻灯片的播放,配有音乐或解说)。

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进行一个小型的心理测试:花与性格的关系)。

你能说说看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

(这一提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出来)。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花卉的照片,现在大家再欣赏一部分图片,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图片(播放第二张幻灯片,欣赏艺术作品特别是图案中的花卉形象,配音乐)。

1、你知道这一类的作品在艺术的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什么吗?――图案(“图”图样、图形、图稿;“案”方案、专案;狭义:装饰性纹样;广义: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2、请思考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

(学生的回答中会不时的出现特征、夸张、变形、想象、比喻等词语,老师在倾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抓住关键词,将变化的规律引导出来)。

4、分析讲解变化规律:

首先将变化的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第三张幻灯片)。

a、简化归纳b、添加组合c、夸张变形d、分解构成e、象征寓意。

然后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第四张幻灯片)。

根据学生的分析识别,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在此我将夸张变形作为本课的重点:(第五张幻灯片)。

b、局部夸张: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

c、形体夸张: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

d、动态夸张: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

5、花卉变化的表现方法。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三

本设计为没有条件进行校园环境写生的老师准备,着重于校园人物形象的写生与训练,在简单复习人体比例结构知识后,给同学们介绍中国、外国人物写生技法,并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创造性,大胆探索自己的写生技巧,描绘身边的同学形象,提倡同学们合作学习,友爱相处,并可以延伸课题,进行一次表现校园文化生活的绘画创作练习。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人体比例的大体测量方法,正确运用于对人物的描绘。

2、学会观察人物的形态形象,并分析描绘。

3、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物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

1、学生对人物结构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理解,对比例,动态,重心的掌握。

2、利用所理解的.知识进行大胆的构图,有创造性的表现。

1、对铅笔速写技法的掌握和运用与大胆创新。

2、学生驾驭画面的能力,对对象的感受与表现能力。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在校园里能看到的小伙伴的姿态,用语言描写这些动态特征,并相互表演一下。

2、利用挂图指导学生以人体头长为单位,目测学生的身体比例以及各种姿态的大致比例。

3、用录像及多媒体配合介绍人体比例知识及人体动态的要点,掌握重心及动态线特征。

二、发展阶段。

1、做人物临摹练习,也可以直接画照片,强调同学们表现的个人特色。中间也可欣赏名家人物写生作品,介绍名家画法。但提醒同学们不要模仿,要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主。

2、由同学当模特进行静止状态的人物写生练习。注意比例,重心,对象的形象特征是否把握到,尽自己所能表现出伙伴的性格特征。

三、展示讲评。

同学们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出通性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

四、课后拓展。

随时做校园生活中的速写练习,为以后的创作搜集素材。对家庭成员或社区人物进行写生练习,还可以尝试画一画运动中的人物。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十四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服装搭配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美好。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评论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1、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利用色彩、款式扬长避短,结合身材,巧配衣服。

2、学习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型、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的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

3、学生学习搭配服装,而不是设计服装。

教师在课前布置准备题,让学生准备与本课有关的服装搭配材料,并出示学习提纲。

1、学习服装搭配。

导入:咱民间有句谚语“人靠衣裳马靠鞍”,道出了服装的重要性。良好的着装形象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审美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服装搭配”这个问题。引出正题。

2、欣赏感知。

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出示思考题:

(1)、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重点理解服装搭配的基本要求?

(2)、服装搭配的三大要素?(款式、色彩、材料)。

(3)、服装的种类与款式有哪些?怎样理解服装色彩搭配、配饰及服装走秀?

(4)、你能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服装实例吗?

3、探求新知、合作学习。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有:

(1)、服装的种类与款式有哪些?

(2)、怎样理解与掌握服装色彩搭配?

以上问题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赏析图例。

组织讨论,认真思考,教师再让学生认真联想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归纳。

教师概括生活中的服装种类与款式。

便装:牛仔装、休闲装、运动装、学生装。

正式装:职业装(制服)、礼服、民族装。

以上问题教师进行简要讲解演示。

教师重点讲解服装色彩搭配。

同类色、对比色、冷色系列、暖色系列等。

花色衣服搭配:选择花色之一搭配。

无彩色与有彩色搭配:通常都可以获得和谐效果。

无彩色搭配:干练,明快;含蓄、高雅、精致。

配饰:鞋帽、围巾、包等等,简要了解。

服装走秀:部分学生展示衣着,同学欣赏评述。

教师适当介绍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着装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当前的一些流行倾向。(如哈韩、非主流等着装)。

1、依照教材后面所给的材料(课前教师复印课后材料若干备用),采用剪贴或绘制的方法,为模特搭配一身款式、色彩得体服装。

2、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搭配一身得体的服饰,以照片的形式展现给同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3443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