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7:46:04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精选16篇)
时间:2023-12-06 17:46:04     小编:雅蕊

文章涉及的题材广泛,例如科技、文化、时事等,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拓宽知识面和增加见识。有效的团队合作对于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想要深入研究这个领域,可以查阅以下提供的相关文献。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一

摘要:在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实际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合理使用数据防护技术对其进行管理与控制,创建现代化与多元化的管理机制,明确数据防护要点,制定现代化的管控体制,保证协调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升信息安全性,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计算机技术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增多,经过相关调查可以得知,全世界每20秒就会出现一次计算机入侵事故,严重影响信息安全性,甚至导致国家与企业出现严重的损失。因此,在实际发展期间,应针对信息安全防御系统进行建设,合理使用先进的数据防护技术,创新管理技术方式,满足发展需求。

1信息安全防御系统中数据防护技术应用问题分析。

在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数据防护技术的应用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保证工作效果,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协调与控制,导致安全防御系统的使用受到严重影响。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1缺乏正确的移动数据管理机制。

在使用移动存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随着设备性价比的提高,国家安全机构与军事部门开始使用相关设备,对数据信息进行保存,并将移动存储机械设备作为媒介,对数据进行传递。对于移动硬盘而言,其具备一定的便利性优势,但是,在使用期间会出现数据安全问题,不能保证工作效果。很多部门在使用期间也没有做好移动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经常会出现信息数据泄露或是丢失的现象。虽然国家已经采取统一采购的方式对存储器械设备进行处理与使用,但是,在实际管理期间,不能保证工作可靠性与有效性,难以对其进行合理的维护,在泄露机密的情况下,出现严重的损失。

1.2操作系统存在安全性问题。

在使用安全防御系统的过程中,未能合理应用现代化的数据防护技术方式,不能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严重影响整体结构的使用效果。而在整体结构中,操作系统处于核心发展地位,成为恶意攻击的目标,导致操作系统的运行与使用受到威胁。

1.3传输加密技术缺乏适用性。

相关部门在使用传输加密技术的过程中,不能保证其适用性,难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应对问题。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使用传输加密技术,针对文本进行加密处理,但是,从技术逻辑方面与终端方面,不能与链接相互适应,无法保证实际应用水平,威胁相关系统的运行效果。同时,在使用加密技术的过程中,未能针对数据破坏性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难以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

在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合理使用现代化数据防护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保证系统的运行水平。具体技术措施为:

2.1移动数据的防护措施。

移动数据机械设备主要应用在科研事业、军事部门等管工作中,一旦其中出现问题,将会导致国家受到影响。因此,要针对移动数据防护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提升数据载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保证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空间。例如:在计算机操作记录的过程中,需利用移动数据技术对其处理,不可以删除操作记录。同时,在移动存储介质应用期间,需针对违规行为进行警报与阻拦,加大管理工作力度。为了更好的实施数据防护工作,应制定规范化的保密文件文档管理机制,合理针对使用权限进行设置,在规范化与协调性管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管理方式解决问题,增强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力度,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在对系统信息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针对硬件配置系统进行合理的检测,明确客户端的软件信息,并对其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析,以便于开展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2.2做好操作系统的防护工作。

对于操作系统而言,属于安全防御系统中的重点内容,相关部门应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创新,及时发现操作系统防护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漏洞补修或是病毒软件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此期间,要对加密工作内容与形式进行检查,一旦遇到技术障碍,就要采取安全技术应对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在系统出现漏洞被恶意攻击之后,就会导致信息安全性降低相关人员可以在解决攻击问题之后,安装程序补丁,以便于增强系统的运行效果。

2.3实现现代化的传输加密工作。

在数据信息传输期间,应做好加密工作,合理使用卫士通文电传输方式对其处理,实现现代化的加密工作。对于卫士通文电传输技术而言,有利于实现数据的加密,针对各类风险问题进行管理与控制,在文件传输期间,可利用软硬件方式对其管理,保证文件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3结语。

在使用信息安全防御系统的过程中,应合理应用数据防护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创建现代化与多元化的防护机制,明确各方面技术的应用特点与要求,对其进行合理的协调,通过现代化管控方式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3]叶芸.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防护应用[j].探索科学,2016(11):8.

信息安全论文二:题目:电力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但电力信息安全还存在诸多隐患,直接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电力信息安全问题及策略分两部分进行讨论,首先从生产管控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及市场营销管理体系中存在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再对通过提高身份识别技术、提高防火墙技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策略。

电力企业传输数据的方式通常为网络传输,那么将数据进行传输和分享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弊端,并且常会受到恶意攻击,给电力企业带来极大地损失。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及时分析电力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对策,确保清除电力信息安全隐患,保证电力信息安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电力信息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在实行管理改革中的工作之一,它与技术管理、人员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电力企业中任何工作内容都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做好保密工作,确保企业信息不外泄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电力企业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三个方面:

1.1关于生产管控的信息安全问题。

企业中各部门之间通畅的传递信息是保证企业有序运营下去的条件之一,而企业的运行中生产是最重要的部分。在产生电能及后续的输送、分配和调度工作中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电厂监控等系统十分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随着电力信息内容的增加,生产控制系统正在由传统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但这个过程中常出现冒充、篡改甚至窃收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生产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

1.2关于行政管理的信息安全问题。

在电力企业的行政工作中,信息安全的防护工作有待完善,在传输信息或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存在传输设备携带病毒或者人为泄露信息的问题。企业在做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中忽视人为因素,例如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没有及时采取杀毒手段,使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所以企业应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行政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工作。

1.3关于市场营销的信息安全问题。

重视市场营销系统中的信息安全能够进一步保障企业、供应商、用户之间的利益。由于电力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工作交流多在网络上进行,所以应着重管理信息传送和分享的安全防护工作。诸多不法分子会通过系统程序或者网络等手段破坏市场营销系统的安全,从而损害到电力企业的利益。

2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2.1身份识别技术的完善。

基于口令的身份识别技术要求访问者向提供服务的系统出示口令,识别系统将对口令与系统中原有口令进行比较,从而确认访问者身份。电网系统中口令系统的安全度与口令的加密算法、选择分发及字符长度相关,特殊情况下还需设置使用时限,系统核实口令与访客的合法性,防止违法登录电力企业内部网站。

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识别技术依靠第三方进行识别,认证机构识别用户身份后,向用户签发数字证书,持有证书的用户可以凭借证书访问服务器。当用户访问电力企业内部服务器时,需要提供证书,服务器利用认证机构的公开密钥解锁认证机构签名,得到散列码。服务器通过处理证书的一部分信息后同样得到散列码,将两个散列码比对核实后,可确定证书的真实性。例如:河南省电力公司内乡县供电公司以数字证书识别技术代替了帐户在电网系统终端登录的方式,并通过集成操作系统实现认证。为了统一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两个层面认证,电网系统中的用户身份证书必须能够支持操作系统登录认证和系统域登录,并能够和ad中的域用户实现同步功能。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身份识别技术需要被识别者持有一些信息,并让识别者相信他确实持有信息而不知道信息内容,零知识识别技术还要满足认证者无法从被认证者处得到关于信息的任何内容。基于被识别者的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根据人的生理特征或者独特行为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河南省电力公司内乡县供电公司启用了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视网膜识别、语音识别和签名识别的方式保护电力信息安全。

2.2防火墙技术的完善。

电力企业设置防火墙是一种保护电力信息安全的防护技术,是控制网络间访问的控制技术,它能够过滤两个电力网络间的通信,过滤掉没有授权的网络通信。防火墙在网络之间建立通信监控系统对网络进行隔离,由此阻挡外部网络的入侵电网系统。电力企业设置的防火墙具有数据包过滤和代理服务两种功能,包过滤路由器以数据包头信息建立信息过滤表,数据包只有在满足过滤表的要求时才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阻止不法用户的入侵电力企业的电网系统。包过滤路由器能够分析数据包的ip地址、端口号、ip表示等信息通过控制表过滤数据。代理服务是防火墙主机上开启的“代理”程序,包括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代理程序接收用户的访问企业网站请求,代替电力网络连接并向外转发,在企业内部用户和外部服务之间制造假象,使用户以为连接的是真服务器。防火墙的体系结构主要分为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屏蔽主机体系结构和屏蔽子网络体系结构,电网系统通过以上三种防护体系能够过滤出受网络保护的允许通过的安全信息。例如:河南省电力公司内乡县供电公司网络的二级广域网络覆盖了公司总部、各市电力局、发电厂等单位,电力企业的广域网租用电信的专线为通信线路,各单位采用北电的asn路由器为局域网的广域网路由设备。供电公司通过该地信息港进行了internet接入防火墙,解决了公共网络给某省电力二级广域网带来的信息泄露、黑,客入侵、非法使用网络资源等严重安全问题。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使用互联网的意识越来越高,电力企业对电力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也逐渐曾强。通过使用口令、数字证书、零知识识别技术及人体特征识别技术完善了用户的身份识别系统采用防火墙技术,控制不法分子对企业网络的访问,拦截恶意入侵。在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中,对防控网络入侵的技术还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应对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余萍.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技术督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二

随着安全信息工程的快速发展,人们高度重视其安全性以及体系结构完整性,为了促使该工程有序发展,应加强先进技术渗透,以及技术资源开发,从而降低安全风险,扩大安全信息工程的应用领域和范围。由此可见,本文探究这一论题具有必要性,论题分析的现实意义较显著。

一、基本介绍。

1.1定义现如今,该定义尚未统一,不同学者持差异性观点,从计算机系统以及实际运行等角度展开分析,其安全类型细分为四种,第一种即数据安全,第二种即实体安全,第三种即管理安全,第四种即运行安全。无论是交通运输业、医疗卫生事业,还是建筑施工业、化工行业,均需要做好安全信息工程这一工作,避免数据信息泄露,该工程发展方向大体表现为横向和纵向两种。最初信息获取方式主要为手工操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信息获取方式由原来的手工式转变为电子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安全事故,有利于全面保证员工安全以及企业经济效果。1.2内容安全信息工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方面即安全策略,第二方面即安全内置,最后一方面即安全服务。安全策略:不同行业经营管理期间,在保证安全需要的基础上制定安全策略以及安全准则,即数据信息采取、信息整合等工作得到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支持,针对已有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安全内置:检测工作执行时,需要借助硬件设备完成检测目标,同时,信号应借助变送器完成有效性转换,此外,利用网络架构完成系统构建工作,信息安全工作从硬件、软件、编程等方面共同努力。安全服务:首先,准确识别用户身份;然后,做好信息数据访问工作,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最后,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在这一过程中,应避免数据丢失、改写,做好数据保密工作,此外,信息传输者和接受者应用于承担责任,全面保证数据信息安全[1]。

1、正确选择算法。选择适合的预测算法和决策算法对安全信息工程系统建设活动有重要影响,目前可供选择的算法种类较多,实际选择的过程中应结合行业实际,确保安全需要被及时满足,大大提高所选算法的.适用性。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到后期维护的便捷性。2、硬件和软件。传感器作为体系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信号转换,确保信号达到应用标准,在此期间,信号处理设备即变送器,硬件和软件应用频次较多。自动化系统间联系较少,信息整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事先构建网络结构,常见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即星型拓扑结构,第二种即环形拓扑结构,这一工作结束后,接下来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提高数据安全性,确保结构体系构建工作顺利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好监控系统择优工作,由于监控系统类型多样,进而实际选择期间应全面考虑行业特点,做好软件设计及编程工作,全面提高数据信息安全性。3、成立安全网站。上位机作为体系结构基本内容之一,它主要负责数据收集、数据检测、数据处理等基本工作,选择适当位置设置监控组态软件,能够大大提高软件利用率,同时,系统结构形成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有利于大大提高数据安全性,有利于缩短安全网站构建时间。此外,安全网站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选用适合的硬件和软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安全网站利用率,以及应用效果。上述工作准备完成后,信息传输速度会大大加快,信息共享效果也会随之优化,同时,企业生产效率能相应提高,有利于为政策、制度提供应用平台,即企业生产活动能够得到可靠的制度支持。并且数据库也要相应建设,优选安全服务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性保护和安全性保障。4、组织信息评价。由于安全信息工程包括管理文件、行业信息、员工信息等内容,系统建设活动开展时,应遵循基本法律法规,确保系统建设活动顺利推进。针对性构建安全信息评价体系,即通过第三方软件完成信息的安全性评价,一旦评价结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这时应坚持定量和定性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而潜在的信息问题会被及时发现,有利于提供全面的防护措施,大大提高信息安全性,提高信息安全评价标准[2]。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探究信息安全工程体系结构,能够全面了解安全需求,有利于完善安全信息系统,优化体系结构,同时,数据信息安全性也会大大提升,有利于明确信息安全工程发展方向以及目标,拓展该工程的发展前景。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应做好技术渗透工作,以及体系结构研究工作,扩大安全信息工程的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大大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万真.安全信息工程的体系结构分析[j].科技展望,,25(21):9.

[2]张春艳.安全信息工程的体系结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15):218.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三

根据当前电力系统的发展状况分析,电力系统逐渐向着一体化设计方向发展。而在实现信息共享一体化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就需要积极构建安全防护系统。

一、电力系统一体化概述。

(一)系统特点分析。

电力系统一体化具体指的就是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自动化总称,主要有变电站、电能量剂量与电网调度以及配电网等等。而电力系统一体化所具备的特点十分明显,其可靠性与及时性突出,与此同时,系统本身的完整性与一致性优势也相对显著。

(二)有关电力系统一体化信息安全的阐释。

在电力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保证系统信息安全十分关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综合考量电力工业具体特点,在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地规避系统被入侵,对系统状况进行全面检测。一旦出现系统安全事件,应当在短时间内采取应对措施,而系统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可以及时恢复。对于电力系统一体化自动化系统信息安全,则是要全面保护系统信息。针对没有授权系统计算机资源是不允许访问亦或是篡改的,同时要拒绝相应的服务攻击。除此之外,还需要避免系统受到病毒或者的入侵,尽可能防止操作不正确对系统带来的威胁。而电力系统一体化信息安全所具备的特点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信息安全的保密性较强,因而系统内部信息的泄露风险得以降低;其次,完整性明显。电力系统一体化的完整性特点可以有效地规避对系统内部软件以及数据等内容进行非法地删除以及破坏等;最后,信息有效性突出。落实电力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能够确保信息和系统资源更加有效。

(三)安全技术在电力系统一体化设计中的运用。

第一,防火墙技术。众所周知,防火墙属于网络安全构建,主要在企业网络以及不安全网络中合理地设置障碍,有效地规避信息资源被非法访问。而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能够避免公司网络中的专利信息非法输出。现阶段,所谓的.防火墙系统具体指的都是硬件防火墙,其具体的组成就是防火墙硬件卡与策略服务器软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服务器以及工作站中合理地安装好防火墙的硬件卡,而在服务器中则应当安装策略服务器软件,增强配置并管理网络系统防火墙的效果。通常情况下,防火墙比较适用在独立且和外部网络互联途径有限,服务种类集中的单一性网络当中,能够对局域网进行全面保护。第二,vpn技术。该技术具体指的就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对公开网络数据传输的能力进行合理运用,并在安全技术的作用下,实时提供保密数据通信,是一种安全通道,具有明显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概括来讲,vpn传输信息的主要媒介就是对可靠性不强的公用互联网予以合理运用,并在附加安全隧道与访问控制以及用户认证等多种技术的作用下,具备相似于专用网络的安全性能,为传输重要信息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在电力系统中融入vpn技术,能够使电力网络生产投入不断降低,同样也可以从网络升级与维护工作中脱离出来。对于vpn技术的长期运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网络可拓展性能,与此同时,还能够对电力系统内部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调整,确保关系的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部门能够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在网络大力支持之下,节省协调办公相关费用。对于vpn技术而言,隧道技术的作用不容小觑,这是在网络层协议基础上的规范,在两点间亦或是两端间的数据传输隧道构建与拆除中比较常用。而实现vpn的重要前提就是网络设备与固化在网络设备当中的控制软件。当前,vpn交换机是交换式vpn的重要设备,对隧道交换使用能够把访问引导至隧道的终端,以保证不同网络用户都可以进入到各种网段当中。第三,ids技术。ids也被称为入侵检测系统,通常被应用在可能对系统保密性以及完整性造成损害的行为检测当中,属于网络技术当中的一种,同样也是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领域。而ids技术在实时检测的基础上,可以对攻击模式、系统漏洞以及不完善版本与系统配置等模式予以全面检查,进而对相关活动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监控。该系统的具体组成就是数据管理服务器以及网络探测代理。其中,网络探测代理主要是专门主机当中运行,能够对网络流过数据包进行监视,同时在发现出现攻击行为的情况下可以向数据管理服务器传送信息,并在服务器数据库当中对信息进行详细记录。

二、电力系统一体化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设计与应用研究。

充分考虑电力系统当中不同应用特点以及安全等级的具体要求,可以有效分组以实现系统安全性的提升。其中,针对不同系统的安全等级,安全分组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分组,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scada、pas、dms三个部分,具有高实时性,而所对应的生产现场控制区主要是实时控制区。第二种分组,系统的功能主要是tmr,具有准实时性,其实际对应的生产现场控制区主要是非实时控制区。第三种分组,系统的功能主要是dmis部分,而具有非实时性,所对应的生产现场控制区主要是生产管理区。前两种分组之间可以设置硬防火墙的设备,进而规避同电网外部公共通信链路以及内部公共信息通道链路的连接。对mis系统的以太网出口进行考虑,则应当在第三种分组和前两种分组间有效设置物理隔离设备。与此同时,第三种分组当中的dmis一定不能够和电网外部公共通信链路以及内部公共信息通道链路实现连接。基于此,前两种分组确定为电力系统一体化的内部网络,而第三种分组为外部网络。

首先,应详细地指出计算机安全任务以及责任,同样要划分普通用户和管理人员间的权限。其中,系统的维护工作人员要承担维护系统与配置的责任,同时还应当对相关维护数据与图形进行合理编辑。另外,操作工作人员要对scada运行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普通用户只允许查看信息,但是没有操作亦或是控制系统的权利。其次,要想进入系统内的人员,一定要具备和系统配套的注册工具,通过对证书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在交换系统内部数据的基础上,确保操作的安全性。最后,重视系统安全的作用,及时备份系统内容。与此同时,需要在初始设置系统的时候,制定系统出现故障的恢复计划,以备不时之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系统诸多,必须要构建安全防护系统,充分考虑系统特点以合理设置安全等级,确保各自动化系统隔离的安全性,增强系统网络安全效果。

参考文献: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四

随着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信息网络对供电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越来越重要。供电企业一直秉持着“双网双机、分区分域、等级防护、多层防御”的信息安全防护措策略,以确保信息系统稳定、可靠、持续运行。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为工作带来便捷、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给供电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供电企业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为其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一、供电企业重视信息安全防护的必要性。

从技术角度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十分深入,企业上下一切事务的运行都要以计算机技术为凭借,甚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出现问题,必然为供电企业的'日常运行稳定带来致命性影响。另外,供电企业的工作系统由信息技术构成,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系统,长期运转中必然存在一定漏洞,需定期维护才能维持系统稳定、安全。可见,维护系统信息安全、防护信息损毁,极其重要。

从生产角度分析,供电企业从事的业务主要与“电”有关。“电”对人类社会发展而言极其重要又危险,一旦经营有失,出现纰漏,后果不堪设想。鉴于此,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就有着一定的必要性,维护信息安全以保障保证相关业务有序运转。

从文化角度分析,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一环。如果将企业发展的安全、稳定比作为“船”,安全文化就好比“帆”,只有“帆”完好无损,“船”才能顺利归航。因此,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利于打造安全文化,为企业安全、稳定发展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供电企业科学、健康发展。

第一,系统安全。在我国,供电企业信息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和操作系统基本来自于国外,常被称之为“玻璃网”,让信息网络存在易被干扰、窃听的威胁。另外,信息安全网还要受到黑客、木马、病毒等威胁。

第二,系统访问。供电企业虽然设置了用户管理程序,用于限制用户登入,一定程度上为信息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用户权限设置过于简单,灵活性不够,且用户管理不集中,加之用户安全意识不强,以致消弱了用户权限设置的有效性,降低了信息系统安全性。

第三,网络安全。现如今,供电企业的日常事务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易遭受“木马”、“病毒”等软件侵入。另一方面,黑客利用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对数据、信息等进行破坏,导致网络毁坏,用户用不了自己的电脑。

第四,存储介质管理。当前,供电公司一般都使用国家电网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使用中易出现如下问题。用户习惯于使用初始密码,但初始密码易被破解;经常将数据存在自由区,无保密性而言;如果交叉使用存储介质的话,会导致部分信息失迷,等等。

三、供电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一)明确信息安全建设目标。

供电企业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基于安全基础设施,以安全策略为指导,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务内容,覆盖从物理、网络、系统、直至数据和应用平台各个层面,构建全面、完整、高效的信息安全体系,从而提高公司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等级,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安全保障。

(二)制定整体、统一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供电企业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并不仅仅存在于技术层面,应覆盖于物理、网络、系统、数据等各个层面,确保信息安全体系的全面性才能为信息安全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保障系统,为信息安全策略的执行和运转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持,与技术防护体系形成互补之势,借以增强技术防护体系的有效性。

(三)强化信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企业建设发展中应视其与生产安全同等重要,着力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意识。为此,供电企业要制定长效的安全意识培训机制,对各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尤其要特别加强对基层班组和供电所信息用户的教育。定期组织培训、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全力贯彻信息安全政策,使全部从事人员清楚明白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四)加强密码管理,改革密码系统。

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内的信息不被泄露,关键的一步就是密码管理工作,尤其在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方面。首先,明确告诉用户切记不可使用原始密码、出厂密码,也杜绝使用默认密码,或无密码,降低系统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以便不法之徒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入侵系统。另外,定期更新密码设置,特别是一些重要职员离职后,必须第一时间更改密码,同时禁止账号同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引进先进的密码设置系统和防病毒技术,加强密码防护,避免信息泄露。例如,对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切记不可通过企业外网传递文件,关闭计算机共享,严格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五)注重存储介质管理。

在存储介质管理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防止丢失或被盗。为此,建立规范的报废存储介质管理体系,如果出现损坏或其他问题,不可移交给公司外的修补,最好用企业内部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

(六)加强物理安全管理。

物理安全管理针对的主要是计算机网络设备和主机。首先,设置专门的计算机机房,放置重要的供电设备和服务器。其次,设置严谨的门禁,严格盘查外来人员。再次,委派专人专职负责管理机房一切事务,专门管理设备检修、运行等事宜。初此之外,建立完善的机房管理制度,为机房管理事务的运行提供规范的管理依据,以保信息安全。

(七)重视运行安全管理。

为保障信息安全,供电企业最好进一步加强双网双机建设,简单地说,就是要内网和外网分开建设,不允许存在共通之处,不可混合使用。内网和外网的设备接入要有明显的物理隔离,避免操作失误,造成信息泄露。

(八)加大技术投入力度。

在技术上,引用先进的系统访问技术和进侵监测技术,既可防护病毒入侵也可检测系统是否被入侵。同时,进侵监测技术的引入可以全天候监控企业网络系统,分析病毒来源并清除,最大限度地保护系统信息安全。

建立信息安全责任体系的目的在于明确责任,让每个工作岗位上的人清楚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并认真完成自身的责任。如果出现事故,也可第一时间找出事故责任人,尽快解决故障,使故障得到及时处理。

四、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信息安全对于任何一种企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供电企业更是如此。为了保证供电企业信息安全,就要从物理、信息、技术、责任等角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最大程度为企业信息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浅谈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安全与加密技术[j].赤子,(2).

[2]基于统一安全平台下信息报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时代,2012(11).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五

信息安全培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基本概念、操作系统安全、防火墙技术、应用密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服务安全技能、病毒分析与防御和安全审计等方面,这是结合信息安全专业特征,在充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所确定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适用性。

首先,合理选择培训教学内容。通过对信息安全职业的全面分析,并基于信息安全的职业导向,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任务。然后针对具体任务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包括病毒特点与机制、安全数据库设计、扫描软件的使用、安全审计的基本概念、web应用服务等。

其次。合理安排培训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行业对安全信息保障的不同要求,构建灵活、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块,并将其分为前导性模块和独立性教学模块,前者主要是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法规,后者则主要上述所讲的不同工作环节所涉及的教学点。这些教学点的课时与顺序是由教师自行安排的,以更为全面的满足不同行业领域的个性需求。

3.2教学管理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技能培训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的管理和档案信息的管理。一方面,信息安全人才技能培训组织要在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指导下,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部署和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此外,要成立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安全信息人才技能培训进行质量管理,以确保其高效、规范、合理地开展。

各级信息安全人才技能培训机构要负责组织和知道相关工作的.开展;行业主管部门则负责制定培训标准、发展计划,指导运营使用单位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以确保上级政策的全面贯彻与执行;而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则负责具体的培训工作,确保信息安全人才按计划参加具体培训活动,同时保证经费投入。

另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培训档案管理机制。做好信息安全技能培训的档案管理,不仅是技能培训规范化开展的有力保障,而且是对培训教育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也是后续教学经验总结和管理策略调整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说,档案管理主要包括培训规章制度资料管理、培训理论教材管理、培训教学计划管理、培训考核管理、培训辅助资料管理等。在培训档案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相关档案的搜集、整理、保存,并成立专门的资料库,以便后续的开发与利用。

3.3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培训既要强调理论教学,又要做好实训教学,所以其评价方式也分为两部分,即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两者所占比应为4:6。

理论知识考核主要是基本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核,并结合重难点进行考核权重的合理分配,如操作系统安全和网络应用技术都是需要熟练掌握的内容,因此其考核权重各占6%,数据库安全、入侵检测技术和安全审计技术是需要掌握的内容,其考核权重可设为5%,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法规和密码技术是需要理解的内容,其考核权重可设为2%,而剩下知识点则可酌情分配。

这样一来,就构建了层次分明、灵活性强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帮助信息安全人员理解信息安全的内涵,提高培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4教学保障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技能培训教学的保障体系构建,主要是指培训的质量监督和评估体系构建。培训的质量监督主要包括,对各类人员培训考核情况的监督、对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对档案管理情况的监督、对技能培训机构的监督、对技能培训制度制定和落实的监督等。而培训的质量评估。

就是在公正公平的原则指导下,结合相关制度标准和发了法规,合理制定质量评估标准。信息安全技能培训教学的质量评估,是一种对培训效果的综合性评估,可通过直接评估、间接评估和现场评估等形式,对参训人员的行为态度、学习效果、实际改进等方面展开动态评估。可以说,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安全技能培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4结束语。

为推进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建设的深入开展,也为提高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以及降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本文初步构建了信息安全技能培训的教学体系,希望能够为信息安全保障建设提供实际帮助。信息安全技能培训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必须加强创新,不断探索,以促进信息安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生活已经无法与信息网络脱离关系,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越来越凸显重要性,本文从网络信息安全的脆弱性,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的原理,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系统,逐步消除网络信息安全的隐患。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一、前言。

虽然计算机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我们使用的是一个面对全球完全开放的互联网,所以无论在全局或局部的信息安全领域我们都无法做到毫无漏洞,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是影响整个社会利益的重大问题。一旦网络安全出现问题,信息丢失或不能及时传播,或着被篡改、删除、销毁、盗用,将会带来巨大而不可弥补的损失。

(1)网络层的安全性。为了防止网络上危险信息的入侵,目标网站会分析每个来源,以确定这是否是一个合法的来源。如果不是授权用户,系统会自动拒绝并记录。

(2)系统的安全性。主要来至病毒和的威胁,现在网络病毒已经成为主流,如何在网络环境中防范越来越复杂的病毒,保护可能被入侵的病毒端口是当务之急。是指以通过互联网非法获取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攻击者。

(3)用户的安全性。指用户访问或使用系统资源的授权。对于权限问题,我们可以使用老办法,用户可以分组,然后分组赋予权限。不同的权限只能访问权限内的资源。然后需要一个id认证来保护用户密码安全。

(4)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应用程序安全性不仅包括用户方面而且还包括数据方面。例如,在公司内部,上级可以访问下级,而下级不允许访问上级,对同一级别的访问也应受到限制。

(5)数据的安全性。主要针对的是信息数据的机密性,在将数据保存过程中,不但需要把数据信息存储在安全机密的空间中,还要加密数据。即使数据被盗,因为有加密程序,也不会导致数据泄露。

(1)网络安全系统的整体性原则。网络信息系统建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系统整体性原则,应从多方面协调配合,不能单一独立分析。建立一个安全系统须有整体性的构架,需要整体性地去把握和分析现有理论知识和研究现状,还需要以内部网络系统的角度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有必要构建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计划,才能有效指导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

(2)网络信息安全的动态性原则。网络信息安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因此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需求的不断变化,外部网络环境的不断变化,网络信息安全也需要动态的发展变化。

(3)网络信息安全的分步实施原则。网络信息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因此,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构建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并且不能一劳永逸地维护其系统。另外在实施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中,还需要不断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所以体系建设过程中按照逐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开展。

(4)网络信息安全的多重防护原则。互联网上的信息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不能仅依靠技术来保护网络安全。相反,应该根据系统网络保护能力的强与弱来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这样即使网络内部的某一层次网络安全防护受到外界攻击,其他保护体系仍然可以发挥防护作用。

(5)网络信息安全的易操作性原则。在网络信息安全保护过程中需要人工干预。因此通过对操作系统的简单化设计达到方便人工操作便易性,来保证准确操作,从而更好地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安全性。此外,操作应以不干扰的方式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手动操作。

(6)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支撑只是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有效组成要素,要达到目的还需要由对应的安全防护管理措施来确保实施。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的保障下,计算机技术可以如鱼得水地发挥本身优势。通过技术和管理的合作促进可以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抵御外界风险侵犯的能力。

(7)网络信息安全的安全评价与平衡性原则。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构建涉及各级信息安全。因此,在确保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有必要全面考虑安全要求和现有的安全风险。网络安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必要充分协调各种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评估指标。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指的是由计算机软件程序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信息网和外部信息网之间、专用信息网与公共信息网之间的外界面建立的保护隔离屏障。通过在信息网络边界上设立相应的网络信息监控系统来将内部和外部网络隔离开来,用来阻挡来自外部的网络非法入侵。

(2)vlan技术。vlan技术具有很多优点,第一可以提高网络整体安全性能,通过设置用户身份权限和mac地址控制广播组位置和大小,进而可以网络的安全性;第二,可以更加简单管理网络,通过该技术可以清楚地了解网络的`相关配置信息,不仅可以降低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还可以提升内部网络运行的效率;第三,该技术提供的安全机制可以有效地锁定网络地址,并从网络系统外部阻止未通过网络安全许可认证的用户,有效地保证了网络系统的安全。

(3)入侵检测技术。是指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而设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告警系统中未授权或出现异常现象的技术,可以用于监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对网络信息的传输过程进行有效检测。通过收集外部的相关数据信息,监控网络传输并自动检测和响应可疑的行为,在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截取和响应安全漏洞和内部误用,从而最大程度地为企业网络提供安全防护。

(4)防病毒技术。计算机病毒以网络服务器为传播媒介,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是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来源,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很大的破坏。防病毒技术应包括3个步骤:第一是病毒预防,利用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内部或网络病毒进行判定,防止其在计算机内部进行破坏和传播威胁系统安全;第二是病毒检测,根据病毒表现出来字段、特征、传染方式进行检测,从而确定是否感染上病毒;第三是病毒查杀,利用防病毒软件的病毒清除程序,对病毒进行查杀,并恢复被病毒破坏的文件。

(5)vlan技术。vlan是虚拟局域网的英文缩写,可以根据不受网络用户的物理位置限制而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网络分段,划分多个具有逻辑性的子网而实现虚拟局域网内部信息交换,使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更加的方便灵活。

(6)信息加密技术。为了保证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加密技术已成为保证信息安全重要手段之一。加密技术不断适应各种形式的开发需求,根据自己设置的不同口令密码来选择不同的加密方案。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7)系统备份和恢复技术。无论计算机网络系统多么尽善尽美,都难免会出现一些漏洞或其他威胁。所以我们要以防万一做好计算机数据的备份工作。通过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来处理被不法程序损坏的文件,避免永久性的丢失文件信息给用户带来的严重影响。

参考文献。

[1]胡家铭.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应对方案[d].长春:吉林大学,2014.

[2]衷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应对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3]李合国.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5):30.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七

根据当前电力系统的发展状况分析,电力系统逐渐向着一体化设计方向发展。而在实现信息共享一体化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就需要积极构建安全防护系统。

一、电力系统一体化概述。

(一)系统特点分析。

电力系统一体化具体指的就是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自动化总称,主要有变电站、电能量剂量与电网调度以及配电网等等。而电力系统一体化所具备的特点十分明显,其可靠性与及时性突出,与此同时,系统本身的完整性与一致性优势也相对显著。

(二)有关电力系统一体化信息安全的阐释。

在电力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保证系统信息安全十分关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综合考量电力工业具体特点,在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地规避系统被入侵,对系统状况进行全面检测。一旦出现系统安全事件,应当在短时间内采取应对措施,而系统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可以及时恢复。对于电力系统一体化自动化系统信息安全,则是要全面保护系统信息。针对没有授权系统计算机资源是不允许访问亦或是篡改的,同时要拒绝相应的服务攻击。除此之外,还需要避免系统受到病毒或者的入侵,尽可能防止操作不正确对系统带来的威胁。而电力系统一体化信息安全所具备的特点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信息安全的保密性较强,因而系统内部信息的泄露风险得以降低;其次,完整性明显。电力系统一体化的完整性特点可以有效地规避对系统内部软件以及数据等内容进行非法地删除以及破坏等;最后,信息有效性突出。落实电力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能够确保信息和系统资源更加有效。

(三)安全技术在电力系统一体化设计中的运用。

第一,防火墙技术。众所周知,防火墙属于网络安全构建,主要在企业网络以及不安全网络中合理地设置障碍,有效地规避信息资源被非法访问。而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能够避免公司网络中的专利信息非法输出。现阶段,所谓的.防火墙系统具体指的都是硬件防火墙,其具体的组成就是防火墙硬件卡与策略服务器软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服务器以及工作站中合理地安装好防火墙的硬件卡,而在服务器中则应当安装策略服务器软件,增强配置并管理网络系统防火墙的效果。通常情况下,防火墙比较适用在独立且和外部网络互联途径有限,服务种类集中的单一性网络当中,能够对局域网进行全面保护。第二,vpn技术。该技术具体指的就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对公开网络数据传输的能力进行合理运用,并在安全技术的作用下,实时提供保密数据通信,是一种安全通道,具有明显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概括来讲,vpn传输信息的主要媒介就是对可靠性不强的公用互联网予以合理运用,并在附加安全隧道与访问控制以及用户认证等多种技术的作用下,具备相似于专用网络的安全性能,为传输重要信息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在电力系统中融入vpn技术,能够使电力网络生产投入不断降低,同样也可以从网络升级与维护工作中脱离出来。对于vpn技术的长期运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网络可拓展性能,与此同时,还能够对电力系统内部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调整,确保关系的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部门能够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在网络大力支持之下,节省协调办公相关费用。对于vpn技术而言,隧道技术的作用不容小觑,这是在网络层协议基础上的规范,在两点间亦或是两端间的数据传输隧道构建与拆除中比较常用。而实现vpn的重要前提就是网络设备与固化在网络设备当中的控制软件。当前,vpn交换机是交换式vpn的重要设备,对隧道交换使用能够把访问引导至隧道的终端,以保证不同网络用户都可以进入到各种网段当中。第三,ids技术。ids也被称为入侵检测系统,通常被应用在可能对系统保密性以及完整性造成损害的行为检测当中,属于网络技术当中的一种,同样也是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领域。而ids技术在实时检测的基础上,可以对攻击模式、系统漏洞以及不完善版本与系统配置等模式予以全面检查,进而对相关活动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监控。该系统的具体组成就是数据管理服务器以及网络探测代理。其中,网络探测代理主要是专门主机当中运行,能够对网络流过数据包进行监视,同时在发现出现攻击行为的情况下可以向数据管理服务器传送信息,并在服务器数据库当中对信息进行详细记录。

充分考虑电力系统当中不同应用特点以及安全等级的具体要求,可以有效分组以实现系统安全性的提升。其中,针对不同系统的安全等级,安全分组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分组,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scada、pas、dms三个部分,具有高实时性,而所对应的生产现场控制区主要是实时控制区。第二种分组,系统的功能主要是tmr,具有准实时性,其实际对应的生产现场控制区主要是非实时控制区。第三种分组,系统的功能主要是dmis部分,而具有非实时性,所对应的生产现场控制区主要是生产管理区。前两种分组之间可以设置硬防火墙的设备,进而规避同电网外部公共通信链路以及内部公共信息通道链路的连接。对mis系统的以太网出口进行考虑,则应当在第三种分组和前两种分组间有效设置物理隔离设备。与此同时,第三种分组当中的dmis一定不能够和电网外部公共通信链路以及内部公共信息通道链路实现连接。基于此,前两种分组确定为电力系统一体化的内部网络,而第三种分组为外部网络。

首先,应详细地指出计算机安全任务以及责任,同样要划分普通用户和管理人员间的权限。其中,系统的维护工作人员要承担维护系统与配置的责任,同时还应当对相关维护数据与图形进行合理编辑。另外,操作工作人员要对scada运行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普通用户只允许查看信息,但是没有操作亦或是控制系统的权利。其次,要想进入系统内的人员,一定要具备和系统配套的注册工具,通过对证书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在交换系统内部数据的基础上,确保操作的安全性。最后,重视系统安全的作用,及时备份系统内容。与此同时,需要在初始设置系统的时候,制定系统出现故障的恢复计划,以备不时之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系统诸多,必须要构建安全防护系统,充分考虑系统特点以合理设置安全等级,确保各自动化系统隔离的安全性,增强系统网络安全效果。

参考文献: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八

新时期,结合信息安全技能培训现状,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明确技能培训目标,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改进人才考核方式,加强质量保障建设,有利于提高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提高信息安全人才队伍整体质量和水平,对保障国家信息安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九

摘要:

为了能够落实电网信息共享自动化,最关键的就是要重视电力系统集成环境的有效建设。而信息的安全性同样关乎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此,文章将电力系统一体化作为研究重点,阐述了相关问题,并研究了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十

摘要:随着各个领域对计算机云服务的广泛运用,不仅有利于促进政务的系统化建设,还能够促进服务性综合管理整体效用的提升,为了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小构建数据信息服务管理体系,有必要注重基于计算机云服务的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由此实现不断创新信息数据的运行,为数据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保障。

关键字:计算机;云服务;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数据挖掘;模块。

信息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而日益发展,各行各业也在广泛应用计算机云服务技术,云服务的发展为广大公司提供了各种特性化产品,使得当前市场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相应的满足,成为社会it部门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尤其是政府部门,它不仅对于政务系统的优化进程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政府政务信息梳理安全管理难度,因此,必须在注重综合化发展服务管理体系的同时,也要注重多元化发展服务管理体系,由此对其政府建设进行优化,促进集约性政府建设的同时,也能够有利于高效性和便捷性政府建设的实现,为政务信息管理系统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这对于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小构建数据信息服务管理体系,有必要注重基于计算机云服务的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由此实现不断创新信息数据的运行,为数据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保障。

一、运用数据挖掘系统技术。

在合理构建数据信息安全体系的过程中,数据挖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可以体现出计算机云服务技术的不断推广,尤其是合理运用计算机云计算处理技术,既能够全面提高数据仓库的运行效率,还能够有利于提高知识库系统的运行效率。随着系统化发展的数据信息管理,基于计算机云计算的技术处理可以在结合信息数据运用的前提下得以突出;数据系统分析模块可以在运用数据仓库以及知识库系统的技术手段中得以形成;知识信息数据可以在共享信息数据资源的强化下实现整体挖掘;个性化的服务模式主要是围绕用户信息而开展的,它主要形成于系统的开发整合运用中;统计报表的自动化生成构建则出现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层面等等。除此之外,智能手机、电子显示屏或者网站等资源能够与信息系统的应用平台有限实现互动,促进沟通交流有效性的提升,从而为其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

二、基于计算机云服务技术的模块运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逐渐趋于智慧化转变和发展,越来越高的数据信息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仅能够有利于提升数据存储能力,还能够有利于提升分析能力和挖掘能力的提升,由此实现合理运用各种数据信息的目的,使其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能够在各种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基础上得以提高。市民众的服务需求在不断完善的经济体制下变得不同,除了迅速增长的数据量会给药要求数据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之外,不断增多的数据应用需求也会使其构建要求提高,由此需要对这些困扰和挑战积极应对,采用多样化的数据处理方式,使其计算机云服务技术的应用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的同时,也能够对民众的各种服务需求进行满足。因此,数据信息管理受快速推广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影响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未来信息数据研究效率的提升,需要注重高效、有效的运用各种信息,这样才能够为各种数据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保障,由此促进提升信息化水平。

三、对其安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进行合理制定。

随着各个领域对云计算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加之不断完善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所影响,确保了数据信息的管理与应用。而提高管理技术水平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这对于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为了能够为阿全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需要合理制定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方案,注重其服务标准规范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服务标准的统一性,由此使其综合管理的安全性能得以突出。比如说,政府政务数据信息受云计算网络安全防范协议以及数据保护法等保障得以更加规范化的运用,换言之,云计算网络安全防范协议以及数据保护法等还能够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政务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构建中云计算的保障作用,由此对政务信息平台的安全性能提供了保障。随着不断扩大服务范围的'云计算影响,逐渐提升了信息管理的难度,有必要对存在于计算机云服务技术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由此不仅能够对其相关规范制度进行构建,还能够使其信息分类分级管理进行实现,职责分工的相关标准也可以通过使用范围、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实现,由此促进数据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顺利构建数据信息安全体系。

随着综合运用计算机云服务技术的影响,通过融合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构建,不仅能够有利于改革传统数据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还能够实现全面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模式的目的,由此使其无线通信技术连接无线终端设备得以形成,切实落实计算无处不在的环境构建,这样既能够有利于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又能够提高信息处理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整个系统安全能够在技术和行政双重方式的影响下得以有效维护。再者,人员作为计算机云服务的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重相关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相关工作人员信息安全知识水平,从而为网络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震,任永昌.大数据时代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10)。

[2]刘旸.浅谈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4)。

[3]李安裕.基于计算机云服务的煤矿企业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构建[j].煤炭技术.2014(01)。

[4]冯宁.基于计算机云服务的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构建[j].中国培训.(06)。

[5]陈洁.基于计算机云服务的政府政务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03)。

[6]毕健欢.基于计算机云服务的政府政务数据信息安全体系创设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2)。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十一

网络信息安全是互联网时代发展下的重要部分,只有保障了网络信息安全,才能够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很多网络用户在体验的过程中,会因为被病毒侵蚀而造成自身利益损失,影响了用户的日常生活。为改变这一状况,改善网络环境,则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利用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所谓的网络信息管理技术就是对网络中存在的基础信息或是其他信息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通俗来说,就是对网络用户们所使用的ip地址进行管控,利用ip地址来确定网络用户的身份,并查看其是否具备访问网络信息的权力,以防止网络不安全信息的侵入,帮助用户阻止其不想接收的信息,提高网络用户的体验感。

每当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更新的时候,都需要对其安全管理系统实施相应的更新,不断地提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以防止木马病毒或是的恶意攻击,从而保障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不是某一个因素造成的威胁,也不是对某一个因素进行把控就能保障其安全,而是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实施及时管理和监督,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都要实施管理,保障每一个子系统的安全性,从而实现保证网络安全的目标。

2.在网络安全中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安全管理问题。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则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意义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当下,网络信息系统中常常出现攻击,病毒侵犯等现象,这种高科技的侵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利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而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则是一种现代化网络管理手段,其将计算机技术理论与网络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实施科学的数据分析,提高网络安全综合性能,从而推动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健康发展。二是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能够展现我国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水平,也是我国科学技术能力的体现。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更新后,将网络信息安全也实施同步更新的安全管理技术。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可解决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网络信息不泄漏。

3.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有效应用。

(1)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评估体系。

在网络安全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评估体系,完善网络安全评估制度,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不安全因素的掌控,在了解不安全因素之后,发现其存在的原因,以寻找避免这些安全威胁的措施,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提高网络安全性能。因此,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时候,要对互联网进行三个阶段的评估,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全面的评估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来分析网络安全系数,实施有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在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时候,要对整个网络进行监管,及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利用一些杀毒软件对其进行查杀,防止病毒的侵犯,避免网络用户的权益收到侵犯。网络运行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具有动态变化,在实际网络体验中,引发网络安全的因素十分多,在分析这些威胁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以消除引发网络安全的根本威胁,从而确保网络安全。网络用户管理员自身应当不断地提升网络计算机技能,增加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技术的作用,积极应对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保障网络管理质量。

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传递信息的时候速度更快,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也更为便捷,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有利于开拓网络安全交流平台,增强人们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现阶段,虽然我国互联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网络安全这个方面仍然较为薄弱,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为此必须加强对用户的网络安全宣传力度,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培训,让用户们了解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内容,提高其安全保护意识,自觉地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创建稳定而安全的网络环境。网络安全保护工作需要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政府应当引导人们进行网络安全学习,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改进,并利用此项技术,设立相关讨论平台,向公众讲解一些较为实用和简单的网络安全保护方法,以提高用户自身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3)提高网络安全设计水平。

在网络安全中,应当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来对网络安全设计进行优化,以提高其自身的安全性。首先,提高网络隔离防护设计。可优化整合网络信息,设立防火墙,通过防火墙来对机群中的信息进行管理,并确保监督的及时性,以为网络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其次,要优化访问控制设计。在网络运行中,要加强防火墙的作用,对一些模糊访问进行有效控制,对访问权限进行设置,阻止非法用户的侵入;最后,要提高节点映射的设计。在这个部分,应当科学的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充分结合机群与防火墙,以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的反联盟,建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网络安全信息,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督,设立网络安全风险防范队伍,提高网络安全防范管理水平。不仅要重视对网络恶意攻击行为的管理,还应当对影响网络安全的各项因素进行有效监督,并做好实施预防工作,以便于在其造成威胁后及时处理,并减少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网络安全技术,做好技术推广工作,从而保障网络安全不受到威胁。

4.结束语。

在网络安全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十分必要,网络安全问题是互联网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多,要从各个方面来进行管理,必须有效结合法律、管理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系统,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以减少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危险因素,加强计算机应用管理,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而稳定的网络环境,实现网络效益最大化,展现其管理价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十二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监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网络的设置可以有效实现监理人员、施工单位、业主、监理部门等各个监理信息参与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水平。

可以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和施工项目分配,建立统一的网络系统,并在具体项目负责部门建立子系统。这些网络系统的管理人员可以由专业的信息管理技术人才负责,监理人员在进行监理信息的记录和录入工作时,可以通过对信息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的确认,实现对工程信息的录入。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对信息的储存、处理和分享是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信息管理人员和工程建设单位可以根据信息系统的数据传输和分享,对施工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和初步的审核,对后期的施工工作提出一定的指导和修正意见。

4.2内部的信息系统。

信息除了要在外部进行彼此传递之外,内部信息系统区别于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外部信息传递和分享系统,主要是通过内部的信息管理,辅助现场监理的管理。比如各个处室要及时将收发的文件、施工之中验收的各种资料等录入到企业查询系统中以及进行验收台帐,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快捷的查询和调阅。

5结语。

针对我国的水能分布情况,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促进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均衡,确保我国水能资源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安全供应的有效措施。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理工作,提高监理工作中的信息管理水平,在信息搜集、录入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上,要注意注意信息搜集的全面、录入的规范和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化,从而有效提高监理工作中信息管理对工程质量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十三

iso/iec27001:200x标准的“建立isms”章节中,已明确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10项强制性要求和步骤。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遵照这些内容和步骤,建立自己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形成相应的体系文件。

5.1建立的步骤。

(1)结合企业实际,明确体系边界与范围,并编制体系范围文件。

(2)明确体系策略,构建目标框架、风险评价的准则等,形成方针文件。

(3)确定风险评估方法。

(4)识别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信息安全资产、责任、威胁以及造成的后果等。

(5)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评价,编制评估报告,确定信息安全资产保护清单。

(6)明确安全保护措施,编制风险处理计划。

(7)制定工作目标、措施。

(8)管理者审核、批准所有残余风险。

(9)经管理层授权实施和运行安全体系。

(10)准备适用性声明。

文件作为体系的主要元素,必须与iso/iec27001:标准保持一致,同时也要结合企业实际,确保员工遵照要求严格执行。而且也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信息安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员工应按照文件要求严格执行。

5.2.1体系文件类型主要涉及方针、程序与记录三类。方针类主要是指管理体系方针与信息安全方针,涵盖硬件、网络、软件、访问控制等;程序类主要是指“过程文件”,涉及输入、处理与输出三个环节,结果常以“记录”形式出现;记录类主要是记录程序文件结果,常以是表格形式出现。至于适用性声明文件,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参照iso/iec27001:200x标准的附录a,有选择性地作出声明,并形成声明文件。

5.2.2体系必须具备的文件。主要包括方针、风险评估、处理、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部审核、纠正与预防、控制措施有效性测量、管理评审与适用性声明等。

5.2.3任意性文件。企业可以针对自身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情况,制定自己独有的信息方针、程序类文件。

5.2.4文件的符合性。文件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iso/iec27001:2005标准以及企业实际要求,保证与企业其他体系文件协调一致,避免冲突,同时在文字描述准确且无二义。

6体系实施与运行。

主要包括策略控制措施、过程和程序,涉及制定和实施风险处理计划、选择控制措施与验证有效性、安全教育培训、运行管理、资源管理以及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等。

7体系的监视与评审。

主要指对照策略、目标与实际运行情况,监控与评审运行状态,主要涉及有效性评审、控制措施测试验证、风险评估、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环节,并根据评审结果编制与完善安全计划。

8体系的保持和改进。

主要是依据监视与评审结果,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主要包括改进措施、制定完善措施、整改总结等,同时需相关方进行沟通,确保达到预计改进标准。

9结语。

从上文不难看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四个主要环节就是建立、实施和运行、监视和评审以及保持和改进几个部分。但是,这不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全部。实际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最核心和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把建立(p规划)、实施和运行(d实施)、监视和评审(c检查)以及保持和改进(a处置)四个重要环节形成pdca的动态闭环的管理流程,这种管理方法就是pdca循环,也称“戴明环”。只有按照p-d-c-a的顺序持续循环,体系才能高效运转与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同时信息安全管理也必须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尝试与使用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现实严重脱节,慢慢失去作用。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十四

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需要掌握信息安全风险的状态及其分布变化的规律,并在现场调查和风险评估之后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以构建起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信息安全模型,保证信息安全风险能够被控制在可接受的最小范围内,并接近于零。

其构建的具体操作如下:

3.1前期策划与准备。

前期的策划与准备是对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打好基础,主要包括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初步制定体系构建的目标和整体计划,并以建立相关内部安全管理机制和系统构建组织来切实推动项目的开展运行,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和配置上要做到统筹规划,确保构建的`每个环节都有人员参与。

3.2确认适用范围。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适用范围,注重关键安全领域的构建和管理保护,在管理上可以通过划分管理区域来进行管理,并通过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在每个管理者的身上,依据信息安全等级的不同来规范管理者的管理权限,以实现适当的不同级别的信息安全管理。

3.3风险评估。

对构建的信息安全体系进行风险评估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进行,以内部自身设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对信息资产等级重要程度的分化来逐级评估风险,在检查审核系统能否有效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预测,并提出相关方案来对此进行预控和将损失降到最小。

3.4建立体系框架。

科学合理的安全体系框架的构建要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通过对内部整体资源进行整合和划分,对不同等级信息采取不同层次的框架建立,如根据业务性质、信息状况、技术条件、组织特征等来进行信息框架构建,并依次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预控方案和尽可能地更新完善。

3.5文件编写。

文件编写的主要内容为:前期策划制定的总方针、风险评估报告、现场调查报告、适用范围文档、适用性申明等文件来作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工作,要求其符合相关标准的总体要求,储存以便后期的改进和完善。

3.6运行及更新维护。

前期工作的完尽之后系统便可进入运行阶段,运行阶段是对前期工作的验证和检查,通过发行系统的漏洞来对系统进行改进,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信息资源数据库,使得安全系统的安全程度更高。

后期的更新维护还需要技术人员自身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这也需要从组织内部去加强培训。

参考文献: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十五

查找信息资产存在的漏洞,结合现有控制措施,分析这些威胁被利用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影响,根据可能性和影响评估风险的大小,提出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在9月被提上日程(简称27号文),提出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为了贯彻27号文的精神,进一步识别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控制,很多单位启动了风险评估项目。而风险评估项目又不同于一般的it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论文篇十六

在项目管理的实践中,风险时常存在,风险的存在就视为安全隐患,因此风险评估是项目安全性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能在前期准备中正确、科学的`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见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和预案,是关系列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重点.本文就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评估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赵宗益作者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刊名:中国科技财富英文刊名:fortuneworld年,卷(期):2010“”(10)分类号:关键词:项目评估探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232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