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热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7:24:05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热门17篇)
时间:2023-12-06 17:24:05     小编:碧墨

读后感是对所阅读内容进行理解和思考后,在纸上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点,展开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评述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读后感是一种有趣而又充满挑战的写作形式,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收获。读后感是我们的思维与文学作品的碰撞,是我们思考与感悟的结晶。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能够对读后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写出更优秀的读后感作品。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一

成长所需的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是苏东坡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与潇洒,漫漫成长路上,更需要的是花木兰的爱国志,她为了国家而留血牺牲的深深报国情。

《木兰诗》云:“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想当年,风华正茂的花木兰,为了不让年迈的爹爹参军,竟剪去瀑布似的黑发,女扮男装,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驰骋沙场,为国立下许许多多的汗马功劳……能文能武的花木兰,爱国情深的花木兰,是我们每个青少年心目中的榜样。

在我们成长道路中,总有一些荆棘,一些磕磕绊绊,但是每个人都有一座让你依靠的山,那就是国,国家就像一颗璀璨的蓝水晶,永远熠熠生辉流光连连。我们要像花木兰那样胸怀祖国,为国争光。在我们成长道路中,才会撒下一颗又一颗晶莹的雨珠,回首间,才会发现,它是我们最难以忘怀的情。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的,我拾一片最灿的;漫漫成长路,我采撷人世间最重的——花木兰的爱国志和她那深深的报国情。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二

在北魏时期,胡人想来侵犯魏军,而魏国的士兵都在另一边保卫边境,一时调动不过来,形势非常严峻,魏王就下令,家里有十五岁以上的男人,都得去当兵,花木兰的父亲已经五十多岁了,年迈体弱,不能当兵,但是征兵的.名单上也有花木兰父亲的名字,看到父亲焦急的样子,花木兰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营里,木兰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表现的一点不比男人差,在和敌人打仗的时候,木兰总是冲在最前面英勇杀敌,凡是有困难时,木兰总能想出好办法,解除困难。由于她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很快被提为先锋大将,最后花木兰活捉了胡人的首领,凯旋而归。

读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不怕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认真想办法,所做的事情一定能做成功,像花木兰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凡是多动脑筋想办法。女孩取得的成绩一点不比男孩差,我以后要好好学习,认真学习各项技能及科学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我们的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三

《木兰诗》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如今已也是家喻户晓,千古流传的佳故。

木兰本是个柔弱的女孩,应当在家做活,打仗本是男人的事。木兰本应当在家织补,然而却走上了为父而从军的路。这也是对人们宣布:男人能干的事,女人也能干,女人也不应该向男人低头。

她与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样的苦,受一样的累,却干出与男人不同的事迹,创出了与男人不同的.辉煌,同时也证明了女子哪里不如男?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说明了木兰非常的机警和聪明,因为与木兰同行12年一同打仗和木兰一起出生入死的火伴都不知道木兰是女郎。

赞美了木兰聪明和机智,勇敢。替父从军的伟大精神。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四

这几天废寝忘食地读完《花木兰》,流传千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姑娘。当时人们都认为女生只能在家缝衣织布,男生才能上战场带兵打仗,但这位女生花木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花木兰从小就跟父亲花孤将军学了一身武艺,父亲生重病不能上战场,孝顺父母的女儿花木兰勇敢的替父从军。她先用聪明的计划打退了番兵,当上了副将领,又通过重重危险,用智慧的计谋当上了先锋使。她勇敢又聪明,最后用机灵的脑袋和厉害的武艺打败了可恨的番王,并将番将和番帅捉住了。花木兰成功了,她为祖国打败了敌方,为自己创造了奇迹。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没有人做不到的事,只有人肯偷的懒。世界上没有男女之分,大家都是靠实力做事,男生能做到的事,女生也能完成。《花木兰》这本书让我明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去勇敢面对,遇到困难时要冷静,动脑筋在短时间内寻找解决方法。花木兰的替父从军,不仅让我懂得了勇敢,还让我学到了孝敬父母。

我兴奋地翻开《木兰辞》,大声朗读道: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五

一提到“花木兰”,大家都会想起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在古代闭塞的社会中,木兰能毅然决然地超越社会习俗,女扮男装,勇敢地代父从军,这种行为,如果没有大智大勇是无法做到的。从另一方面而言,木兰代父从军并在疆场上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这不但有功于国家,更是大忠、大孝、大勇的表现。

花木兰集大忠、大孝、大勇、大智于一身,为中国妇女树立了一个新的典型,并说明了一个事实:妇女一样能够尽忠,一样能够为国家效力。现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兰们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

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千古,显示了人们对花木兰的喜爱、敬仰以及这位奇女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本站整理该文章,。】。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六

《木兰诗》读后感北朝民歌《木兰诗》,讲了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女子。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名列其中,但父亲年岁已大,而家中又无长子,木兰决定代父从军。木兰骑上战马,披上战衣,渡过黄河,越过黑山,征战沙场。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有的凯旋归来。

木兰就是凯旋归来中的一个。

木兰不贪图名利,回到家过平民生活。

这首诗表现了花木兰的忠、孝、智、勇。诗最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话用兔子在一起跑,雄雌难以分辨的隐喻,说明了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他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虽然时代不同,但木兰爱国与奉献的精神永存。新世纪的我们,应该学习木兰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高尚品质和纯朴、善良、忠贞的美好品德。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七

有志者事竟成,谁说巾帼不如须眉,花木兰就是英雄的典范,人们赞美她,歌颂她,故事流传至今。

花木兰没有哥哥,家中只有两个男人,一个年迈体弱的父亲,另外一个就是年少不懂事的弟弟,按照当时朝廷的规定,每个家庭都要派位男的去当兵,出于无奈,花木兰只好冒充男人去当兵。

花木兰明天就要去当兵了,那天夜晚,花木兰在床上躺着,翻来覆去怎么也不能入睡,想着明天一去,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想着军队里生活怎么度过,想着想着,天就亮了。她背着行装,在亲人的目送下,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家乡。

花木兰来到了军队,开始很不习惯,处处小心翼翼,因为一旦被人发现是要命的,这样一来,她每天都过着提心掉胆的日子。一天,将领说要打战了,大家马上拿好武器,准备作战,双方来到了战场上,各自排好阵形,只听到将领说杀,大家奋不顾身的冲向敌人,顿时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流成河,她在战场上,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得到了部队里的重用,然而有人看不惯,嫉妒她,想加害于她,由于她的聪明伶俐,机智过人,英勇无比,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险处境,得到了战友们的敬佩。

经过多年的战争,战胜了敌人,赢得了胜利,皇帝高兴急了,为有功者嘉奖,皇帝给花木兰封官和钱财,她都一一谢绝了,一心只想回家和亲人团聚。在她的请求下,皇帝答应了她。

花木兰的动人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让人奋发向上,成为了家喻户哓的佳话。她敢于挑重担,为家庭分忧;不怕艰难,克服了比男人多得多的困难;她英勇善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赢得了战友们的赞许;她不图名利,视钱财如粪土,体现了高尚的品格;她孝敬大人,讲情讲义,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化身。我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许许多多的道理,男人能做到的事情女人能做到,而且做得很好,我身为男人,更不应该示弱,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加倍努力,争取比她做得更好,成为新时代男人中的花木兰。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八

木兰诗读后感一提到“花木兰”,大家都会想起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古代闭塞的社会中,木兰能毅然决然地超越社会习俗,女扮男装,勇敢地代父从军,这种行为,如果没有大智大勇是无法做到的。

从另一方面而言,木兰代父从军并在疆场上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这不但有功于国家,更是大忠、大孝、大勇的表现。花木兰集大忠、大孝、大勇、大智于一身,为中国妇女树立了一个新的典型,并说明了一个事实:妇女一样能够尽忠,一样能够为国家效力。

现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兰们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千古,显示了人们对花木兰的喜爱、敬仰以及这位奇女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九

《木兰诗》中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让我倍受感动。

诗的一开始,写木兰织布时,因为年迈的父亲被应征出去打仗而忧郁,后偷偷代替父亲去采购马具,代替父亲出征数十年,最后凯旋。这个故事足以体现出木兰的孝顺。

孩子也会有样学样。父母对长辈孝顺了,他们就会学习父母的孝顺。我还听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小伙子不愿意养自己的母亲,要送她去养老院,还骗女儿说要送奶奶去养老院享福。女儿也说要努力赚钱,以后送爸爸去养老院享福。

希望所有人都能陪伴父母,孝顺父母。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十

木兰衣锦还乡的消息传到了她所在村庄,整个村子就沸腾了。村民们脸上都流露出从未有过的喜庆,木兰的家人更是喜上眉梢。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木兰的双亲互相挽扶着去迎接闺女的到来,村民也簇拥着去迎接远到而来的军队,凛冽的寒风呼啸着,而两位老人和村民们的心却比什么时候都烫。听!一阵马啼声由远及近地传来。顿时,道路飞扬起漫天尘埃。突然,这片迷茫中飞出一匹矫健的烈马,花木兰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扑进母亲的怀抱里。动情地呼唤着:“娘,兰儿回来了,您的兰儿回来了!”母亲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爱女的面颊,片言未吐,却已泣不成声。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在场的人,无一不被这一场景所感动。小小村庄到处彩灯高悬,爆竹声声。木兰的姐姐妆扮一新地迎出来,望着眼前的.这位威武的将军,真是又惊又喜。“小妹!”“姐姐!”久别的姐妹紧紧地握住双手。“姐,怎么不见小弟?”“他呀,在忙着呢!”姐姐神秘地指指后院。木兰听到了霍霍的磨刀声,来到后院。阔别10余载,往日的小淘气已长成一个英俊强壮的大小伙子。为了给姐姐洗尘,他正在杀猪宰羊:“报告花将军,一切准备就绪!”木兰望着小弟,脸上笑开了花。

堂屋而砂时传来大伙开怀畅饮的笑谈声。木兰却来到了她少女时代的闺房。屋里的摆设一切如往昔,角落里那台织布机仿佛在述说以往的故事。木兰脱下战袍,换上了美丽的红装,满怀柔情地端坐在镜前,细心地梳妆打扮起来……梳理完毕,木兰轻移莲步,娇羞地来到堂屋。一刹那,大伙儿都被这位妩媚的佳人惊呆了。一位旧时的伙伴惊喜地对木兰的父亲说:“老爹,没想到您还有一位如此俊俏的闺女!”木兰的父亲爽朗地笑了,对众人道:“你们好好看看,她就是木兰呀!”“什么?”大伙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与他们同甘共苦十余年的花木兰竟是一个妙龄女郎!木兰见状,挥起宝剑,自如地舞起来,令人眼花缭乱,拍案叫绝。惊叹之余,众人无不感慨:木兰!木兰啊!真乃一个盖世奇女子也!

从此,木兰代父出征的故事便传为佳话,流芳百世。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十一

一提到“花木兰”,大家都会想起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在古代闭塞的社会中,木兰能毅然决然地超越社会习俗,女扮男装,勇敢地代父从军,这种行为,如果没有大智大勇是无法做到的.从另一方面而言,木兰代父从军并在疆场上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这不但有功于国家,更是大忠、大孝、大勇的表现.

花木兰集大忠、大孝、大勇、大智于一身,为中国妇女树立了一个新的典型,并说明了一个事实:妇女一样能够尽忠,一样能够为国家效力.现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兰们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十二

记得看完这本书那晚,我忍不住大叫,激动的大喊,啊啊啊结束了,真的结束了。那个给我太多惊喜,带我遨游南北朝那个遥远时代(公元四百多年,不想讨论是不是完全符合历史,个人观点半真半假亦真亦假,更不想说木兰是真是假),起起落落,还是结束了。

木兰无长兄,是的,她没有兄长,所以为了阿爹去了军营,有神力但是怎么克服战场军营的血腥残酷,死了就会被扒光衣服,欺压,兄弟情,理想,家和国,裹挟着前行。

前世的花木兰是越磨越亮的宝剑,忠诚的信任着君主拓跋焘,也得到了同样的信任。穿越后的花木兰是现代思想与一千五百多面前环境及思想的'碰撞,撞的火花四溅,撞的头破血流,花木兰第一次上战场就被乱马踩死,尽管她有卓越的武艺,现代的智慧。

我很喜欢这部小说,因为它长却很有味道,有吸引我看下去的智慧。看了不仅知道那时候是以物换物,拿沉重的布匹换粮食买菜等,你嘲笑它落后不方便,可是拓跋焘是希望这个不安定的国家的子民都能吃上饭,只要会织布只要会织布,还看到进步闪耀在每个历史进程,军中条例有不合理的改变很难,有人在坚持以自己微弱的力量做出改变,有人在军营里不大的职位上操着国家的心,为什么有那么多儿郎心甘情愿的当兵马革裹尸哦不没有尸体的死在战场上,木兰从军亦是因为征兵的不察阿爹已不能从军。

还有太多太多,白狄人,鲜卑人等,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战争的推进,每一次流血的心情,火伴们的轨迹,灭佛的情形,读者也随着木兰一起成长吧。

花木兰,花木托花家,阿单志奇,狄叶飞等九个火伴,拓跋焘兄弟及家人,佛门弟子,鹭鸶官等,军中将领,各族人等。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十三

我最喜欢公主故事了,里面有贝儿公主、爱洛公主、爱丽儿公主、白雪公主、木兰公主、茉莉公主等的许多动人故事,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木兰公主。她是一个很聪明的中国公主,她说过一句话:“女孩子德美多种多样,真实地表现自己,你就会闪耀出与众不同的美丽。”

我觉得花木兰是一个好奇、好学、好问的女孩。讲起她的故事,可能有人会掉眼泪,她替父从军,勤学好问,勇敢坚强,她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她和战友们打败了单于,皇帝把单于的刀送给木兰作为感谢。

花木兰我们为你骄傲,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十四

《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关于此诗主题,人教版教参上是这样讲的:“《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诗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她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写木兰还朝辞官,用夸张的语言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由此再说到辞官不就,才更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描写木兰的从军与还乡,表现了她的进步的思想倾向。”

我个人认为,把此诗主题定为“爱国和不慕功名利禄”是非常值得商榷。

第一,木兰从军,是迫不得已的,也是不合法的。这首诗一开头就写道“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直接给我们点命名木兰平日织布时发出的“机杼声”,已经被她的声声叹息所代替。原因是可汗“沙场秋点兵”,老父名在军籍,家中没有长男,怎能不使木兰焦虑、愁闷?她做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抉择,是很无奈的被迫的`选择,更多的是“爱父”的表现。如果硬往爱国扯,则显得有点太附会牵强。

第二,女扮男装,在封建制度下被人视为反常的现象,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男治乎外,女治乎内”是封建礼法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出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留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新的贡献。因为时间越长,女儿身真相越难以隐藏,而一旦暴露,就是“欺君之罪”,甚至会背上“牝鸡司晨”的恶名。所以,在论功行赏的大典礼中,木兰作为一个女子,有不可明言的苦衷,只有辞受封爵,走上解甲还乡的惟一道路。由此可见,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我认为,此诗的主题旨在说明:谁说女子不如男!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用欢快的笔调描写木兰骨肉团聚的欢乐,让她在“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之后,以女子的面目出现在同伴的面前。尤其是,最后用兔子跑在一起,难辨雌雄的隐喻,说明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这正是作者忠于现实生活的表现,也是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相通的。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十五

中国自古以来就英雄辈出。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无不令人敬仰,但我更崇敬我国古代的巾帼英雄花木兰。

前几天,我阅读了《花木兰》这本书,故事一开始就把我深深吸引了。国家边疆战事吃紧,要求各村男子都上前线抗敌,可木兰的父亲年迈体衰,兄弟又小,木兰思前想后,决定替父从军。她剪去秀发,换上男装,穿上盔甲,骑上战马,就奔向战场,担负起保家卫国,驱除侵略者的责任。

在多年的战场上,花木兰和许多男兵一样风餐夜缩,行军作战,但又要不让人发现自己是女儿身,这需要多大的胆识和机智啊。

在书本的描述和电视的画面里,古代战场上两军交锋,那可是硬碰硬的实干,是勇气和本领的比拼。我的记忆里,一般纤弱的女子,就是平常遇上头痛发热、割破手指,少些流血,也会显得楚楚可怜。而花木兰竟能和勇士一样,面对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战场,毫不惧怕,冲锋陷阵,奋勇杀敌,还立下了无数战功。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巾帼英雄啊!

在战争平息后,木兰不愿为官,不贪图富贵,回到家乡,又恢复了女儿身,尽起来了孝顺父母的责任。

这样一位忠孝两全的巾帼英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十六

同学们一定知道有一个故事叫《花木兰》吧。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很佩服那位名叫花木兰的女子。

从前,有一位女生叫花木兰。有一天,朝廷让每户人家抽出一位强壮的男兵充军。花木兰没有哥哥,只和她年迈的父亲相依为命。花木兰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父亲再远行抗敌,便想到一个方法——自己女扮男装,混入军营。花木兰参军后,任劳任怨、英勇杀敌,甚至与男兵睡在同一张床上……虽然花木兰所处的生活非常艰辛,但她并没有一句怨言,继续辛苦战斗着。终于有一天,有一个人揭发了花木兰,这才让花木兰说出。战争结束后,木兰回到了自己盼望已久的家。

花木兰原本是个纤弱的女子,但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国家,愿意替父参军。不管敌人有多凶恶,木兰总是挺身而出,没有一丝畏惧。读完这个故事,我想: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和花木兰一样,既孝顺又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现在男女平等,许多女生都对自己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奉献。比方刘洋阿姨,她是中国至今为止唯一一位女宇航员,虽然她在全体宇航员中是最柔弱的一个,但是她并没有退缩,还是艰巨地完成了任务。我们这些小苗,也要学习她们,靠自己努力,为已经繁荣兴盛的祖亲做出奉献,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圆我们的中国梦!

木兰诗的读后感初一篇十七

今天一早,妈妈就叫我起来,还说今天去西单图书大厦。原本睡得像个死猪的大虎,一骨碌就爬了起来,我看大虎都起了,我也只好打消了睡懒觉的念头。

吃过早饭后,我们就坐车走人了。一路上上车的人比下车的人多,车上变得拥挤起来,可是没有一个人开窗户,可算是憋死我了。又过了一小会儿,终于下车了,我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觉得舒服多了。我们走进图书大厦,里面人山人海,我还纳闷大马路上怎么没有小孩呢,原来是在这里呀!

我们走上楼,我看见了土灰色的古籍书卷、五颜六色包装精美的各种图书,这里真是一个书的海洋呀!走着走着,我发现了四个大字让我很高兴,因为这四个字是“儿童书类”。我迫不及待的钻进了人群里。我翻了好多书架上的书,都没有好看的,突然,我看见了一本《花木兰》。一上手我就不肯放下了,生怕被别人抢走。我脱下大衣,毫不犹豫地一屁股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这个故事讲的是北朝时期,匈奴兴起,因为军队人数不多,只好向百姓招兵。花木兰的父亲被可汗点了名必须去。花木兰不忍心让年迈的父亲去,怕他回不来,她就替父亲去参军。到了战场,由于匈奴人数众多,所有大炮几乎全用完了,只剩下一枚了,这时花木兰想出一个办法:让人把大炮打在雪山上,引起雪崩,全部敌人都被冻死了,花木兰他们凯旋而归。

这个故事让我认识了一个真实的花木兰,我认为她是一个孝顺、聪明、善良、坚毅、勇敢的人。她的行为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是一个男生,我仍然要说:“做人当学花木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171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