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4:28:11
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模板14篇)
时间:2023-12-06 14:28:11     小编:QJ墨客

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编写教案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以下是一些创新教案的案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示。

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篇一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p89页例4、例5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三、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组图中图形的数量、形状、颜色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规律进行操作,进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在形状、颜色、数量上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难点:教学学生把图形从“形”向“数”转变,增强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观察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各种图形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一些美丽的图案,发现它们都是由一组图形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也就是说它们是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图形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1)题。

(1)师生一起摆正方体,即例4的第(1)小题。

(3)教师指导,小组合作讨论。

(4)交流反馈。

教师小结:大家通过观察,发现我们摆的立方体全是绿色正方体,即颜色不变,形状也不变,只是正方形的个数在变,1个正方体,然后是2个正方体,再是1个正方体,又是2个正方体,所以我们应接着摆1个正方体,后面再摆两个正方体。

2、教学例4(2)小题。

(1)师生共同用学具摆一摆例4第(2)小题的图形。

(2)引导思考:第(2)题与第(1)题相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变化呢?

师小结:刚才同学说得很好,这一题是由1个蓝正方形和3个红三角形重复出现,即每组都有一个蓝正方形和一个红三角形,已经重复出现了三组,后面一组还应该重复摆一个蓝正方形和3个红三角形。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做一做”。

2、练习十六第2题。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了简单图形的颜色和数量的变化规律,课后,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造出更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看谁完成得好。

十、课后小结:

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学会解答,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小朋友,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你们高兴吗?徐老师也很高兴,对他们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师生鼓掌表示欢迎)。

2.大家拍手拍得很热烈,但不够整齐,请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教师有节奏的拍5下),学老师的样,比我少拍2下。(生拍手)。

3.刚才你们拍了几下,是怎样想的?

指出:要想知道自己拍几下,就可以想,比5下少2下是几下,谁会列式。

4.如果我拍7下,要求你们比我少拍3下,你们该拍几下?怎样想?

(二)复习、引新。

1.直观复习:再过几天就是小松鼠的生日了,小白兔准备了礼物送给它,是什么礼物呢?(小黑板出示准备题1)。

(2)填空,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绿花是6朵的?(从9朵里去掉少的3朵)。

(3)师指出:从图上看,绿花比9朵少3朵,绿花的朵数就是要从9朵里去掉3朵。

2.动手操作复习:小白兔给小松鼠送来了鲜花,还给它带来了什么呢?(出示准备题第2题)。

(1)小白兔的要求是第一行摆6个圆,第二行摆三角,三角比圆少2个。哪一行摆得少?摆几个?请小朋友们动手摆一摆。

(3)师指出:有6个,比少2个,就是比6少2,要从6里去掉2,所以用6-2算。

3.“想想算算”第1题。

指名填空,说一说为什么用10-2=8?

师指出:足球比排球少2个,求少的数要从多的数里去掉相差的一部分。

4.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上面题目中想的办法来学习新的应用题(出示课题)齐读:

(三)新授。

1.出示例题,指名读,说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这样的条件和问题,你能不能画出线段图?自己先在纸上画,然后和你的同座位进行交流:(出示要求)。

想一想,做一做。

1.表示桃的线段应比梨的`线段怎样?为什么?

2.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3.求桃有多少个可以怎样想?

4.怎样列式计算?

4.指名口头列式,师板书。追问:为什么用减法?

师指出:这里求比23少9的数是多少,要从23里去掉9,所以用减法算。

(四)巩固练习。

1.“想想算算”第2题。

看线段图请一生说图意(指名说齐说)。

生填空,为什么用减法算式做?(师引导:这里求的是……)。

2.“想想算算”第3题。

找关键句画波浪线,齐说画的是哪句?蓝花瓶是小数还是大数?填完整算式和答句。

3.小游戏,抢答题目(录音机播放)。

(1)小明家有13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少2只,母鸡有几只?

(2)小华有27张邮票,小红比小华少5张,小红有多少张?

(3)学校车棚有9辆摩托车,自行车比摩托车多20辆。自行车有多少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做题时怎样想的?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1、2题。

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归纳、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3、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呈现故事,提出问题。

1、老师讲“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猜一猜,听完这个故事用了多少时间?(1分52秒)。

2、这个小故事在书上68页,想一想,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交流。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1)一个字一个字的数。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再数共有多少行。用每行的字数22乘行数13得到算式22×13,22≈20,20×13=260。所以这篇文章大约有260个字。

(3)22×13≈200。

(4)可以用笔算,22×13=286。

二、归纳知识。

1、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并进行整理。

2、小组代表汇报,大家进行评判。

板书:乘法口算。

乘法估算。

乘法笔算:不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

三、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估算练习。

42×1839×1157×2842×12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几种方法?

2、尝试编题并解决问题。

请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口算、估算、笔算乘法解决问题的例子,由小老师亲自请学生回答。

3、小企鹅想回家。(练习十七第2题)。

4、完成练习十七第3、4题。

第3题:

第4题:

(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再去做。

四、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5页。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乘法口算。

乘法估算。

乘法笔算:不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

教学反思: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整理的能力还比较差,讲得很零乱,东一点、西一点,没有系统性,以后还需要慢慢地进行培养。

作业反馈:此次作业有5道题。第1题是笔算后再连线,学生完成得很好。第2、3题与前面的时间有稍许联系,有些条件是暗藏,如七月份可运多少垃圾?已告诉每天运18吨,七月份是31天。又如每月用水17吨,一年共用水多少吨?一年是12个月。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指点。第5题是带星号的题目,理解力好的学生做得比较好。尤其是第2个小问题,剩余的票按每张18元全部卖出,可以再收多少元?剩余是584-370是三位数,好多学生能根据二位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正确答案。但小部分的学生还有困难,但对他们不作要求。

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篇四

p26页第1-4题,第6题,完成练习七1、2、6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类意识。

复习重点:

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复习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1.启发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2.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

8/15×5,5个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3.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口算75×=×=×=36×=。

二、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4、p26第1题。

板书:

让学生看教材第26页的第1题,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先约分,再做乘法)在本题中,都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三、复习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及简算。

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然后独立完成第26页第2题,练习七第1、4题,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说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

5、p27页第4题。

6、复习倒数:整理和复习第6题。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完成教材第26页第4题及27页第7题。

四、练习。

1、口算,完成练习七第1题。

2、完成练习七第2题、第6题。

五、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13/1、2、3、

选做作业本p13/4、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26-p27/1、2、3、

选做课时特训p27/4、5、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分数乘以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一个数乘以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整理和复习(二)。

整理和复习(二)(分数乘法应用题)。

复习目标:

1、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认识,使学生会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找准单位“1”),能正确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复习倒数的知识。

2、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类意识。

复习重点: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方法。

复习难点:找准单位“1”

复习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p26第3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练习:练习七第6题。

二、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出示p26页3题。

2、把谁看作单位“1”

(1)先把数学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36×。

(2)再把语文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36××。

三、综合练习。

1:看题解答。

2:看题讨论。

3:根据算式提问题。

六(一)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

48×。

48×(1-)。

48×[-(1-)]。

四、练习。

1.做练习七的第9题.。

2.做练习七的第7题.。

3、练习七的第3、4、5题。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14/1、2、3、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28-p30/1、3、4、5、

选做课时特训p30/思维拓展。

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篇五

设计思路:

本节课针对弱智儿童识记慢、思维能力差、对学习兴趣不浓等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强调课堂演示和学生自己反复动手实践,以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做一做等小步子、多循环的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并培养弱智儿童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

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例1。

教学要求:

a:1、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b:1、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卡片一套、相关课件、贴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一名学生回答:什么是同样多?

2、在贴绒板上操作:

(1)有5只小兔(师贴),萝卜的个数和小兔同样多,萝卜有几个?(个别生贴后回答)。

(2)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几个?(同上)。

3、填空:

五角星有()个。

圆和五角星同样多时,应是()个。

圆比五角星少()个。

圆有()个。

二、新授:

师:数学知识常常是一环套一环的,想一想怎样解决下面的问题呢?

1、直观形象,演示过程。

用课件反复演示:先出现一排10个红皮球,再出现一排被遮住的黄皮球。黄皮球比上一排的10个红皮球少6个。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异质分组)。

(1)按题意摆学具。

(2)列式计算。

10-6=4(个)。

(3)a组汇报:

我们这样解题:买的黄皮球比红皮球同样多应是10个,但题中说黄皮球比红皮球少6个。那么从10个中去掉6个就是黄皮球的个数。

(师引导)10-6=4(个)。

师评价:你们想得真棒,书上就是这样解答的。

3、寻找规律,发现方法。(同质分组)。

(1)阅读p88例1。

(2)练习:

a、看图填空:

三角形比正方形少()个,三角形有()个。

b.画一画:

比少4个.

比少2个.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填空后齐背诵:

2、应用题:

p88、练一练:1――3。

四、拓展应用: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a:p91、3――7。

b:p89、1――2。

板书设计:

应用题。

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篇六

五、课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数量、正确的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行回答吗?

学生回答:

(1)3是6的几分之几?

(2)6是3的几倍?

(3)3比6少几分之几?

(4)6比3多几分之几?

(5)6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

(6)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4.。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___________?

1.教师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反馈: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

(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7)……。

3.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

(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同)。

(二)例题变式.。

1.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蜡笔画有多少幅?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三)深化.。

如果题目中的分数发生了变化,我们还会解答吗?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三、巩固反馈.。

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的电视机价格比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2.列式不计算.。

(1)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3)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并且说明理由.。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20%.。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某体操队有60名男队员,

(1)女队员比男队员多,女队员有多少名?

(2)男队员比女队员多,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3)女队员比男队员少,女队员有多少名?

(4)男队员比女队员少,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六、课题: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反馈.。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篇七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8页准备题,例3,“想想算算”,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准备,引新。

1、拍手游戏:

师拍8下,让学生拍的'比教师少2下,学生拍几下?(这样的游戏做几次。)。

3、出示准备题第2题,读题,让小朋友跟教师一起摆学具,边摆边提问:哪个摆的少,少摆2个也就是说要摆几个,让学生摆一摆,然后把书上的填空填好,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比6少2,就是要从6里去掉2,所以用6-2计算。)。

4、做“想想算算”第一题。

5、引入新课:从上面的摆学具和看图填充可以看出:当较小的数比较大的数少几时,要求较小的数是多少,只要从较大的数去掉少的几个这一部分。今天就用这样想的方法学习新的应用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生读题。

(2)分小组讨论怎样画线段图,可以怎样想。

让各组汇报讨论怎样画线段图,老师板书出来,并让学生看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提问:桃的个数是较大的数还是较小的数?求桃有多少个可以怎样想?结合线段图说明:求桃有多少个,就是求比23少9的数是多少,要从23里去掉9。指名板演列式,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2题,让学生看线段图说一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应用题要怎样想,怎样做?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2题。

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

出示一组口算卡片。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25+821+636+759+242+3。

50+1639+4037+40。

2、21+642+3。

25+836+759+2。

50+1639+4047+30。

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比一比谁算得快?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突出进位加法。(请学生说算法)。

三、练习:

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分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小组活动)。

四、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重点讲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教学反思:

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篇九

一、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掌握“早上、叫声、扒开、路边、迟到、身上、教室、上课铃”等词语。认识“道、丛、钻、追”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但一定要遵守纪律。

二、教材说明。

课文一共有五个自然段,讲了小学生生活中的一件事:明明在上学路上捉蛐蛐,在小文的提醒下,明明很快放弃了捉蛐蛐,及时赶到学校上课,没有迟到。明明从心里感谢小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几个重点句(详见词句教学)的理解,明白要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录有蟋蟀叫声、生活习性的录像带或课件,生字词卡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让学生在第一遍朗读课文后把生字在文中标出来,并反复读准字音。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大面积指名学生读生字(词)或相应的课文,对读得不正确的音进行纠正。

“迟、室、追”三个字都是翘舌音,“丛、钻”两个字都是平舌音。“刚、铃”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要提醒学生读准确。

“铃”要提示注意右边不是“今”,要比“今”多一点。

“扒、拍、课”可启发学生与学过的熟字进行比较识记。

在理解课文内容中了解字的意思。还可以采取扩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

2.写字教学。

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进行书写指导。可由易到难,分别处理。

(1)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找出左右结构的字中,“扒、拍、课”是左窄右宽,“刚”是左宽右窄,“教”“铃”是左右相当。

(2)重点指导几个不易写好的字。

“室”:上半部的“宀”,要盖住下面的“至”,上下要紧凑,不要写得太长。

“教”:左边部分笔画要紧凑,不要太散。

“迟”:提醒学生笔顺规则是先内后外。“辶”的最后一笔捺要写得长一点,能托起里面的“”。

(三)词句教学。

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

1.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这句话告诉我们明明喜欢蛐蛐,对玩蛐蛐很有经验。怎样才能让学生领会到呢?可以用“关键字切入理解的方法”,即先由教师读这句话,故意漏掉“好”字,然后让学生讨论:有“好”与没有“好”字的句意相同不相同?为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如果学生说出“这句话写明明太了解蛐蛐了”、“明明十分熟悉蛐蛐,他们是朋友”、“明明对蛐蛐很有研究”等都应肯定和鼓励。

2.他们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明再晚一步就迟到了,好险啊!理解这句话,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假设:如果小文不叫明明,或者小文叫了明明,明明还坚持要捉一会儿蛐蛐,不及时赶往学校,那结果会怎样呢?肯定迟到。

3.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明很感激小文的提醒。有前一句话的基础,理解这句话不困难。而这句话要联系全文落脚到其含义上:读到这里我们懂得了什么?或者说明明有什么收获?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去悟去想,可以用“假如我是明明,我会对小文说些什么?我懂得了什么?”,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朗读指导。

本课内容生动具体,语言浅显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教学中可以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段,第二、三两句,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语气,表达出明明喜爱蛐蛐的心情。

第二段中描写明明动作的词语要读重音,“怎么也找不着”要读出着急惋惜的语气。

第三段要指导学生读出喊的语调,表达出小文急切的心情。

第四段要读得稍快,表达出明明毫不犹豫的态度。

第五段,最后一句要读出轻松、愉快的语气,表达明明对小文感激的心情和庆幸两人都没迟到的心情。

(五)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用熟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生字,再组成词语。通过读和抄写,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字词。

第四题是句子训练,第一句是本课的句子,第二句是仿说的句子。“刚”在这里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后边常用“就”和它呼应。如:“我刚到家,妈妈就回来了。”“王明刚吃完早饭,小军就来约他一同上学。”

(六)扩展活动。

组织学生在课外阅读儿童生活故事,然后开展讲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和说话能力。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联系《好孩子》,导入本课。

(二)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识记生字,指导朗读。

(四)同桌或小组讨论:明明为什么看了看小文笑了?(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根据,启发学生各抒己见。)。

(五)全班交流。

(六)让学生给明明设计一个学习、遵守纪律与发展爱好都不误的方案。

(七)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第三和第四题。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3、会写“吓、叫”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都知道同学们喜欢看电影、电视。今天,就请大家看一场小电影,好不好?(好。用课件播放司马光救人的故事短片)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

3、自由朗读后教师重提问“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给以鼓励,从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学习生字。

在刚才的朗读中,同学们是不是发现了一些字,我们看起来有点陌生呢?(是)大家看看黑板,是不是这些?(生字卡片出现生字)哦!原来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们!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认读生字。

(1)请个别学生选读生字,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全部一起。前面两个学生就请其他同学读其进行评价,然后由帮其正音的同学带读他帮忙纠正读音的,并对帮忙纠正读音的学生给以鼓励。如果这个学生都能读准确,就由其带读一次。

(2)再请1~2个学生选读,然后就开火车练读生字。

3、识记生字。

同学们认读生字真有办法,一会儿就能读好了,老师相信同学们记住这些生字也一样有办法。我们试试看!

(1)学生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里选择自己会的生字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认识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要求学生能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然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认识这个生字,教师对其做适当的指导,最后用这个生字口头组词或口头造一个句子。

(2)到最后剩下几个比较难的生字,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如:司,“乙”字部,左边加一竖就能变成“同”字,组词:司机、上司、司马光。假:把单人旁换成雨字头就变成“霞”。缸,部首:缶,换掉偏旁可变成“江”,组词:水缸、大缸、米缸。慌:心里什么都没有,只长满草,害怕得很就是心里“慌”,组词:慌张、慌忙、心慌。使:按照偏旁笔画来教。劲:把轻的车字旁换成力字旁。砸,猜字谜: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组词:砸破、砸烂、砸锅卖铁。

(3)把所有的生字都不带拼读齐读一次。

(4)脱音读生字。

同学们真棒!把那么多的生字都认识了,要不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来轻松一下吧?(好)。

我们就来玩“登山”:谁能一口气怕到山顶取到小红旗就是赢家,老师就奖励他一朵红花。(生词卡片出示爬山式的脱音生词,把13个生字分成三小组,请大概4~5个学生“爬山”。)。

四、写字指导(学会能写“吓、叫”两个生字)。

游戏我们就玩过了,我们现在要静下心来学学写字了。刚才我们学习了“吓、叫”这两个生字。

(1)先让学生观察该如何写好这两个生字有何相同,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吓、叫都是口字旁,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口”字应该写得高)。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教师边说写的要点边写生字)。

(3)学生随着音乐写生字。

(4)大部分学生写完就找两个学生的生字展示并作简单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一课,我们都知道机灵的司马光救回了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还学习了13个生字并且写了“吓、叫”两个生字,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把这篇课文学完,大家回去再仔细读读课文,聪明机灵的司马光是怎么救人的。

一、教材分析:。

《好孩子》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的课文。本课是儿童生活故事。讲的是下雨天,奶奶心里很着急,她以为京京带着伞,不要紧;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了。结果出乎奶奶的意料,小玲没有淋湿,是因为小梅送她回来;京京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全身淋湿了。奶奶赞扬关心别人的小梅和京京都是好孩子。

二、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大半学期的学习,本班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虽然本课内容比较简明易懂,但人物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的确很难。因此,在教学中,主要是以读为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三、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学会本课"外、她、京、拉、跳、服、送、真"8个生字和6个词语;并认识"伞、紧、忘、敲、奇、怪、、疼、擦"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育方面: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发展方面: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奶奶、小玲、京京的对话,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的道理。

2、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方法:讲读结合法、讨论学习法、情景教学法。

六、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投影机。

七、教学时间: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明白奶奶为什么心里很着急。

3、学习本课生字的音、形、义,并完成课后练习3。

4、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明白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下雨天,京京带着伞上学,小玲忘了带伞上学。

2、质疑: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

过渡:小玲忘了带伞,她有没有被淋湿呢?

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小玲有没有被淋湿呢?为什么?

2、学生汇报,随后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3、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奶奶看见小玲的衣服没有淋湿,为什么很奇怪?

4、指导读奶奶的话,读出奇怪的语气。(比赛读)。

6、分角色朗读。

7、小结:

小玲没有带伞,是小梅送她回家的,小梅能够帮助别人,真是个好孩子。

三、自学五、六、七自然段。

1、带着以上的问题,自由读5、6、7自然段。

2、汇报。

(1)汇报时相机出示句(一),比较句子。

水珠直往下滴。

头发上的水珠直往下滴。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头发上的",句子就写得具体、清楚。)。

(2)出示投影片,说说奶奶怎样做,又是怎样说?

指导朗读奶奶的话。(读出心疼的语气)。

过渡:现在,你们还没有说服老师,你们还有什么理由反驳我?

(3)汇报时相机出示句(二),比较句子。

我把伞借给同学了。

我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了。

3、老师终于被你们说服了,其实京京把雨伞借给了路远的同学,所以他淋湿了。(改板书:"没淋湿"改为"全湿了")。

过渡:京京把雨伞借给了路远的同学,难怪奶奶也称赞他说、、、、、、

4、出示句子"京京也是好孩子。"。

同位互相说说:为什么说京京是个好孩子?

5、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合并句(1)、句(2),总结全文。

(1)小梅是个好孩子。

小梅和京京都是好孩子。

(2)京京也是好孩子。

思考:小梅和京京为什么都是好孩子?

总结:小梅和京京都关心别人,助人为乐,所以他们都是好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扩展:

1、指名表演课本剧。

2、说说怎样做才是个好孩子。

板书设计:19、好孩子。

没带伞带着伞。

小玲(好孩子)小梅送京京(好孩子)借给同学。

没淋湿全湿了。

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篇十

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比一比: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各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1分米和1平方分米,1米和1平方米各有什么不同?

4.填合适的单位。

(1)课桌面宽3()。

(2)黑板面的大小3()。

(3)王刚身高150()。

(4)教室的地面的面积是50()。

5.下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图中每个图形的面积。

答案。

1.1分米1米。

2.1厘米(长度单位)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

3.略。

4.分米米厘米平方米。

5.红色:6平方厘米绿色:4平方厘米。

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一

1.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2.1平方米=()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3米=()分米=()厘米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边长()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5.长12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合()平方分米。

二、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

1.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7平方米=()平方分米。

3.2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6.125平方米=()平方分米。

7.600厘米=()分米=()米。

8.8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三、列式计算。

1.把312平方厘米平均分成26份,每份是多少?

2.40平方分米里包含着几个50平方厘米?

四、应用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块玻璃长25分米,8分米,如果每平方米要8元钱,每块要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0厘米,长70厘米,求它的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内容:巩固新学的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1.口算: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飞机上有儿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

(3)小明用了5张电脑磁盘,还剩下19张,____________?

7.1996年和2000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

金牌银牌铜牌。

1996年162212。

2000年281615。

(1)1996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2)2000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三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加深认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比的认识,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应用比的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比的认识,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应用比的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一、 揭示课题

二、复习基本思路

三、对比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应用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加深认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1、口答列式

(1)78的1/3是多少?

(2)36的3/4是多少?

(3)4/7的1/2是多少?

提问: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怎样算?

2、根据下面的条件找出单位1的量,说出数量关系式。(见可件)

提问:从上面的练习中你发现在分数应用题里,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指出: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找准单位1的数量,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的规律,单位1的.数量乘几分之几,就等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这是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1、做复习第11题

2、做复习第13题

3、做复习第14题

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这两题都是比的知识的应用题,为什么列式不一样?

复习题9、12、13题

教学气氛好,同学们的表现欲强

应用题复习课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篇十四

2.掌握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能正确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会口述答话.。

教学重点。

掌握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题意,正确地分析解答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投影片.。

学生准备10个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8+3=9-7=8+5=10-8=10+5=。

9+4=10-7=7+7=7-4=10-5=。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例4的内容.。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分析,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教师把表格去掉,把条件和问题连接起来成为例4.同时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2.教学例4.。

(1)引导学生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应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回答,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草地上的8只羊和又来的3只羊合起来,也就是把8和3合起来,用加法算,列式为8+3=11.(教师板书)。

(3)学写单位名称并口述答话.。

算式中的8、3和11分别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8表示草地上有8只羊,3表示又来了3只羊,11表示一共有11只羊.。

教师说明,为了看清楚算出的是羊的只数,我们要在得数11的后边写上“只”字并且把“只”字用括号括起来,表示求出的一共有11只羊.这个“只”字叫做“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请同学们一起口述答话,

(4)请同学们读一读例4的算式,说出单位名称,并且口述答话.。

3.反馈学习.。

山上有8只猴,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4.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校里有9个足球,借走7个,还剩多少个?

引导学生读题,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想一想,要求还剩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

(3)引导学生写出单位名称和答话.。

算式中的9、7、2各表示什么?单位名称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9表示有9个足球,7表示借走了7个足球,得数2表示还剩下2个足球,单位名称是“个”.(板书:个)。

指定2~3名同学口述答话.。

5.反馈练习.。

小华有10本练习本,用了8本,还剩多少本?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7153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