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评估和反思是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教案应该体现出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教学理念。查看这些教案范文,可以发现不同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有差异的。
小班生活课程教案篇一
1、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和幼儿共同收集塑料瓶、纸盒、包装袋等废品,收集幼儿当天做手工后的废纸、吃点心的包装纸、水果皮等。
1、出示收集的各种生活垃圾,引导幼儿认识、讲述。
提问:这是什么?
它从哪里来的?
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哪里去?
小结: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这些垃圾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我们不能乱扔,应该把它扔进垃圾桶里。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引导幼儿认识。
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标志吗?
它告诉我们它能回收什么样的垃圾呢?
(2)讨论: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戏:动手乐。
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收集起来的垃圾分分类,送进垃圾桶。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都知道垃圾要扔进垃圾桶,但是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并不熟悉。这一点跟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孩子们身边的小区垃圾桶都是不用分类的,上面也没有分类标志。家长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孩子也没有更多的了解。
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同时还了解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班生活课程教案篇二
1、学会搬、摆小椅子的方法,指导摆放小椅子时要一个挨着一个摆。
2、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这个道理。
1、小兔、大灰狼的头饰各一个。
2、会幼儿说儿歌《搬椅子》
1、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子,跳进活动室。
师:“兔宝宝们在外面玩累了,和妈妈一起回家吧!”师生共同学小兔子跳进活动室,发现散放在地上、桌边的小椅子。兔妈妈:“哎呀,我们的家怎么这么的乱,小椅子怎么到处乱跑呀?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把椅子摆好。
2、幼儿一边念儿歌《搬椅子》,教师根据儿歌内容,引导幼儿模仿搬椅子的方法。
3、引导幼儿把椅子排成同字形,幼儿在中间玩小兔和大灰狼的游戏。
我们用椅子来摆个家,好吗?来,和兔妈妈一起搭我们的新家。
兔宝宝们摆得真整齐,一定很累了,我们玩小兔和大灰狼的游戏吧!请林老师来当大灰狼,待会大灰狼出来的时候,小兔子们要赶快回家哦。(坐回椅子上)玩游戏两遍。
4、幼儿把椅子放回桌子底下。
天黑了,小椅子要去找它的桌子妈妈了,小兔子快把它送回家
吧。记住怎么搬椅子了吗?
附儿歌《搬椅子》
小椅子,我会搬,两手抓住放胸前。
一个挨着一个放,整整齐齐真好
小班生活课程教案篇三
1、学会穿珠子。
2、能够独立完成串珠子,穿成一个手链或项链。
3、感受串珠子的乐趣。
材料:各种珠子、细电线丝、粗细不同吸管块、瓶盖、盒子。
在细电线丝的一头打结,另一头从珠子孔穿过,整条电线丝穿完后,把头尾打个结而成一串珠子。
按珠子的颜色、大小或形状有规律地串珠子。
将这些材料用来装饰各种物体,例装饰手帕装饰纸碟等等。
将各种珠子、吸管块或瓶盖进行分类送入相应的盒子中进行分类。
在本次《串珠子》的游戏活动课,他们一个个拿着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珠子高兴极了。串珠游戏,是在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的灵活性。
这样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很重要,首先“串珠”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引起幼儿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另外“串珠”还具有开放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能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能自由的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
小班生活课程教案篇四
1、学习按物体的用途分类,并根据物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标记。
2、学习有条理地收拾、整理物品,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按物体的用途进行分类,并尝试设计标记。
1、玩具、食物、服饰三大类物品的图片若干。
2、三个颜色不一样的盒子;幼儿人手一张白纸和水彩笔。
一、物品大展示。
——豆豆家里的东西可真多,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
——教师出示各种物品的图片,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
——豆豆不会整理,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该怎么整理呢?
二、物品大分类。
——幼儿将图片根据用分成3类。
——集体检查分类情况,说说这些物品有什么用处,属于什么类别?
——出示三个小盒子,幼儿依次将整理好的物品图片摆放到盒子里。
三、物品大标记。
——如果盒子里装着吃的东西,可以画什么标记?
——都是玩的怎么画标记?
——有什么标记一看就知道是穿的东西?
——请幼儿自选一种物品,发挥创造想象,画出标记图。
——幼儿按自己设计的标记贴到相应的盒子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幼儿标记展示。
——幼儿共同欣赏同伴设计的标记,进行评价。
认识物品,简要讲述物品用途。
激发兴趣。
引导幼儿按物体的用途进行分类。
(个别、小组操作)。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为同一类物品设计简要的标记。
小班生活课程教案篇五
1、练习立定跳,练习助跑跨跳,增强下肢的肌力。
2、提高运动中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助跑跨跳过30厘米宽度的距离。
1、黄色丝带拉成的宽为30厘米、40厘米、50厘米的“小河”,围成长方形的场地设置。
2、各种小玩具4套,20厘米高的小凳若干个,呼啦圈一个,音乐。
准备部分教学与练习部分。
1、两路纵队进场,听口令进行踏步、稍息、报数。
2、教师带领幼儿在场地中进行走、跑交替热身运动。
3、幼儿成早操队形,在音乐声中跟随教师做头部运动、上肢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等准备运动。
4、小马的本领大。
(1)教师:马儿有什么本领?(幼儿回答后)教师:大家到场地中像马儿一样学本领吧。
(2)幼儿分散在操场中自由模仿马进行练习和锻炼,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5、交流马的本领。
(1)教师集中幼儿,请个别幼儿进行小马锻炼的动作示范,教师进行动作要点讲解。
(2)教师带领幼儿学马在场地上变速奔跑锻炼。
6、探索跳过30厘米宽的小河。
(1)幼儿自由尝试跃过小河,感受跳跃的动作。
(2)师生共同分享、交流经验,总结过小河的方法:助跑跨跳。
7、集中练习,重点指导。
(1)教师示范助跑跨跳的动作,并讲解分解动作。
(2)幼儿分散在场地中自由练习助跑跨跳,教师巡视和个别指导。
(3)幼儿分成两个大组,一个一个地进行跨越小河的动作练习。
(4)教师观察助跑跨跳的正确性,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8、游戏:送玩具回家。
(1)介绍游戏的'方法,教师示范活动流程。
(2)幼儿分4组,首先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奔跑、跨越练习,然后进行小马过河取回玩具比赛。
结束部分。
9、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模仿小鱼在场地中自由舞动肢体,放松四肢、腰腹、头衔。
10、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然后带领幼儿离开场地。
这一活动主要是练习立定跳,练习助跑跨跳,增强下肢的肌力,叶老师在整个活动的把控都不错,教师在进行动作要点讲解的时候也照顾到了能力较弱的幼儿,幼儿分散在场地中自由练习助跑跨跳,叶老师也能巡视和个别指导。
小班生活课程教案篇六
水果和蔬菜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幼儿虽说对水果的名称比较了解,但是对于蔬菜并非很熟悉,为了使幼儿了解更多水果特征及蔬菜的营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了有关水果和蔬菜的主题活动。
1、了解常见的水果和蔬菜的名称。
2、知道常见水果、蔬菜的食用方法。
3、了解它们的不同生长环境。
4、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5、知道它们的营养价值。
1、你见过哪些水果和蔬菜?它们是什么样的?
2、它们应该怎么吃?
3、它们是从哪长出来的?
4、你知道这些水果、蔬菜是怎样长成这样的吗?
5、我们为什么要多吃水果、蔬菜?
1、各种水果、蔬菜的图卡。
2、幼儿绘画等作品。
3、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参与劳动的照片。
4、各种水果、蔬菜生长的环境的图片。
5、图书区:幼儿收集的卡片和图书。
(一)区域游戏相关内容图书区:
各种水果、蔬菜的图书。
(二)益智区:
1、水果蔬菜的自制拼图。
2、与蔬菜水果相关的益智玩具、游戏盒。
3、配对卡。
(三)美工区:
1、图书中的水果蔬菜的图卡。
2、各种美工材料。如油画棒、胶棒、彩纸等。
(四)扮演区:
盘子、水蔬菜模型。工作服,柜台等。
(五)科学区:
投放有关蔬菜种子生长的小实验。比较根、茎、叶的不同。
1、公布本班的主题活动计划。
2、请家长配合幼儿园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
3、请家长带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
4、配合幼儿园在家巩固幼儿的卫生常识并教育幼儿不挑偏食。
1、幼儿从家中带来的有关的图片。
2、请保健医给幼儿讲一些相关的营养知识。
3、与幼儿一起进行种植活动。
小班生活课程教案篇七
本节课来源于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以狗宝宝来做客引题,让孩子们先感知大和小,在此基础上再感知大中小,并能根据位置的不同正确说出大中小。通过分餐具来进一步感知大中小,知道大的餐具要分给大狗,中的餐具要分给中狗,小的餐具分给小狗的道理。最后通过送吃的这一环节让每一个幼儿能亲身体会到大中小,并根据大中小给狗宝宝送吃的,来检验一下孩子的所学情况。
1、比较物体的大小,了解大狗、中狗、小狗的体型特征。
2、根据狗的大小特征,正确提供对应的物品。
重点:比较大小,感知中狗的体型特征。
难点:分辨出中狗及对应的物品。
1、三个不同大小的`狗玩具;三个不同大小的碗和调羹;肉骨头图片;小火车教具。
2、每位幼儿三张不同大小的肉骨头图片。
1、小朋友们,今天班里来了两个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啊?(狗宝宝)两只狗宝宝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大小)
2、 咚咚咚,又来了一只狗宝宝,请小朋友们说说三只狗宝宝哪里不一样?
3、 咔嚓、咔嚓火车开来了,三只狗宝宝要坐火车去旅行,按照(大中小或小中大)的次序乘坐火车。(教师请幼儿操作,感知大中小。)
1、三只狗宝宝肚子饿了想要吃饭,吃饭要用什么餐具?出示三个不同大小的碗,让幼儿比较大中小,知道大狗要用大碗,以此类推。
2、同样形式出示三个不同大小的调羹,比较出大中小,并分给狗宝宝。
1、谁知道狗宝宝最爱吃什么?(肉骨头)这儿有三根肉骨头,请一位幼儿区别大、中、小并把肉骨头分给三只狗宝宝吃。
2、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给狗宝宝送肉骨头吃。
3、教师检验幼儿操作的结果四、狗宝宝去玩耍狗宝宝吃得饱饱的了,我们带它们一起去玩滑滑梯吧!
整节课下来每个环节是比较清晰的,孩子们也很感兴趣。
三只狗宝宝玩具的颜色不统一,以致于幼儿混淆视线,没能很清楚地比较出大中小。还有就是环节过于平淡,没有体现出数学教学的层层递进,不能很好提升幼儿的水平。
小班生活课程教案篇八
1、知道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2、在欣赏故事和实践活动中,感受同伴间关爱的愉悦情感。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1、挂图一幅,磁性教具:小鸟、星星、月亮、萤火虫。
2、玩具若干(幼儿人数一半)。
1、活动导入:
2、幼儿围绕这个主题,想像如何去帮助小鸟。
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帮助小鸟找回家。
3、老师讲述故事:小鸟找家。
老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建议提以下问题:
(1)谁帮助了小鸟?
(2)小星星听到了小鸟的哭声,是怎么说的?
(3)月亮奶奶听到小鸟的哭声,是怎么说的?
(4)萤火虫听到了小鸟的哭声是怎么帮助小鸟的?
4、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之间应怎么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师:小朋友之间需要关心和帮助吗?什么时候?
师:你是怎么关心别人的?别人又是怎么关心你的?
5、幼儿两两合作玩玩具,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老师发玩具给单数幼儿,另一半幼儿没有玩具,让幼儿想想怎么玩?启发有玩具的'幼儿找没玩具的幼儿,两人一起玩。在后面的环节中给幼儿展示幼儿园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感知,知道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助。
活动中还增加了表演故事情节。
这个活动采用了讲故事形式,故事新颖动人,孩子很有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积极主动地发言。但在游戏环节,教师的引导不够,幼儿没有进入游戏情境,没有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同时,教师在设计角色游戏时,把头饰给幼儿戴上,应该放到最后游戏环节佩戴。这样幼儿较容易进入原预设情境。
小班生活课程教案篇九
1、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区分出男孩女孩的明显特征。
2、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培养幼儿的性别意识。
小熊手偶一个,男孩女孩图片、裙子、帽子图片各一张,男女标志,装扮用具(裙子、项链、发箍等),移动板,音乐带、录音机等。
一、出示笨笨熊,导入活动,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提问:“看,这是谁?”笨笨熊(配班老师):“小朋友们好,我是笨笨熊。”(引导幼儿和笨笨熊问好)“今天,我家请来了两位客人,瞧,他们来了。”(配班老师出示男孩女孩)。
教师提问:“他们是谁呀?原来呀,这两位小客人,一位是男孩子,一位是女孩子,可是笨笨熊真糊涂,怎么也分不清谁是男孩,谁是女孩,请你们来帮帮它,好吗?”
二、幼儿观察区分男孩女孩的不同,掌握男孩女孩明显的外貌特征。
1、请幼儿讲述,区分男女。
老师:谁愿意来告诉笨笨熊,谁是男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呀?
2、给客人送“礼物”,帮助幼儿了解区分男孩女孩的明显特征。
3、倾听笨笨熊的话,巩固区分男孩女孩的方法。
老师:宝宝们,快看,笨笨熊又来了,听听它在说什么?
4、男孩女孩自我介绍:你好,我叫帅帅,我是男孩子,我喜欢遥控汽车;你好,我叫美美,我是女孩子,我喜欢洋娃娃。
5、请幼儿大胆讲述刚才的对话内容,逐步引导幼儿学会用完整的话介绍自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语言能力。
6、表演游戏。
以男女为单位,分批表演,男孩做帅帅的动作,女孩做美美的动作。
三、组织幼儿参加“舞会”,进一步了解自我。
1、老师:哎哟,告诉你们啊,笨笨熊和小客人们还要邀请你们去参加舞会呢,高不高兴?
2、区分男女化妆室,认识男女标志。
老师:看,这里有四间化妆室,看看哪间是女孩子的,哪间是男孩子的?
3、提问:想想看,你们还在哪里看到过这些标志?
小结:我们在厕所、浴室、游泳池,很多地方都有这些标志,它们能告诉我们,哪里是女孩子进去的,哪里是男孩子进去的,千万不能走错了,不然啊,羞羞脸呀!(教师做动作)。
4、幼儿自由打扮自己,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并举办舞会。
幼儿打扮好后,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老师:哇,我们的女孩子在跳舞时好漂亮,男孩子也好帅气呀,棒极了!等会我们再到教室里去举行舞会,好不好?和客人老师们再见吧!
小班生活课程教案篇十
1、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了解水可以变化。
2、乐于动手探究水的变化,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
1、水的两种形态:一杯水、一个冰花或冰块(预先做好)。
2、酒精灯一个、铁皮一块。
1、导入。
出示一杯水,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老师今天请来一位朋友,他有一个小故事要与大家分享,你们认得他是谁么?
2、听一听、讲一讲。
完整欣赏故事《会变的水》。
关键提问:小池塘里的水变成了什么?小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变?
小结:原来不同的季节小池塘里的水有了不同的`变化。夏天变成了水蒸气,冬天变成了冰。
3、玩一玩、说一说。
l师出示提前做好的冰花(冰块)给幼儿玩,让幼儿体验冰化成水的过程。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不同的水,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看看冰块变成了什么?
小结:原来冰块变成了水。
l师演示水滴蒸发的过程。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滴水烧了以后变成什么样子了?
小结:原来水因为火烧了以后变热,就变成了水蒸气,到空气中去了。
幼儿在家中尝试让水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进一步了解水三态之下的特性。
附故事:会变的水。
风对小池塘里的水说:“你看见我吗?”
水说:“看不见,可是,当树枝摇、旗帜飘、天空呼呼叫的时候,我知道你来了。不过有时候你也看不见我,因为我会变。”
风笑笑说:“我不信!”
夏天,太阳晒着,晒着,小池塘里的水不见了。
到了秋天,风来问水:“夏天你到哪里去了?”
水说:“我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去了。”
冬天,北风吹着,吹着,小池塘里的水又不见了。
到了春天,风又来问水:“冬天你到哪里去了?”
水说:“我在池塘里结成冰啦了。”
风说:“啊!你真的会变!”
小班生活课程教案篇十一
1、创设乐乐的生日情境,感知3以内的数。
教师出示木偶乐乐:今天是我的生日,小朋友和我一起唱歌跳舞吧!
师幼随音乐跳舞。
教师出示娃娃卡片:看,娃娃们也来祝贺我的生日了!来了几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数一数,用手指一个数一个,1、2、3,画个圈,有3个。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点数,引导幼儿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
2、送礼物给娃娃,一一对应比多少。
在标记图上排排队。
教师出示标记图:快!我们要用礼物招待娃娃们,先请娃娃们站在这儿排队吧!
教师指标记图:看看,娃娃应该从哪里开始排队呢?谁来试试?
集体讨论、观察个别幼儿的操作,明确小娃娃排队的方法:在小红旗的旁边、黑线的上面一次摆放小娃娃。
送苹果给娃娃。
教师出示3个苹果:数数有几个苹果?怎样给小娃娃送苹果?
教师带领幼儿练习手口一致点数3一内的数。并请个别幼儿示范重叠对应的摆放--将苹果放在娃娃身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和操作的幼儿一起说:一个娃娃送一个苹果。
观察、比较两组物品数量的多少。
教师:每个娃娃都有苹果吗?娃娃和苹果哪个多哪个少?
3、分组操作活动。
教师介绍各组礼物和活动规则:先数数有几个娃娃,在标记图的黑线上面摆放娃娃卡片;再数数有几个礼物,在标记图的黑线下面摆放礼物卡片,一边摆一边说。取卡片的时候,先将标记图黑线上面的娃娃卡片放回小盘里,再将标记图黑线下面的礼物卡片放回小盘里。
幼儿自主的选择送水果、送玩具、送糖果等操作活动,边送礼物边讲述。玩完一组活动后,再换组活动。
4、说说"我送的礼物"。
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材料。
教师:看看,他(她)送的礼物对吗?它们一样多吗?
教师再次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组物品的多、少、一样多。
小班生活课程教案篇十二
1、能熟练用剪刀,并知道剪刀的作用和特点。
2、幼儿尝试创新剪落叶。
3、学会对称剪法。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剪刀彩色的纸张胶水。
1、教师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有什么变化?(水果熟了、天气变凉爽了、树叶飘落下来了----------)。
2、教师出示一片已经剪好的落叶。
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落叶的颜色和特征。
3、教师示范剪落叶。
先拿一张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彩纸,对折,在纸上画出叶子的半部分,在沿着线条剪下。打开就是一张美丽的落叶。
教师着重讲解画落叶的方法:画树叶的时候,要画出落叶的特点:有细细叶柄,宽宽的叶面,尖尖的叶角。
4、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帮助动手操作比较弱的幼儿。
5、幼儿作品评价。
在剪纸活动中,应耐心、引导孩子克服困难,产生对剪纸的兴趣,让孩子从没耐心变的`慢慢愿意剪,逐步养成他能习惯的参与剪纸,使他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有增无减。同时,对他完成的作品给予赞赏和肯定,让他体验到完成剪纸活动作品的喜悦。
小班生活课程教案篇十三
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躲闪能力及动作的灵敏性。
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皮球2~3个。
幼儿在场地上站成一个大圆圈,选10名幼儿站在圈内扮野鸭,游戏开始,由圈上两名幼儿将球贴地面滚向圈内,圈内幼儿尽量躲闪,避免被球碰到。谁被球碰到,谁就站到圈上去,球滚到谁面前,谁就拾起球向圈内幼儿滚去。
球只能贴地面滚向圈内。
1、幼儿自选活动区进行活动,重点指导跳绳区。
2、调整幼儿活动密度与活动量。
3、放松散步。
间点。
1、提醒幼儿安静进餐,保持桌面、地面干净。
2、将吃每剩的果皮核扔到撮子里。
1、与家长简短交谈,介绍幼儿在园情况。
2、提醒幼儿将玩具收拾整齐,小椅子放好。
3、教育幼儿与小朋友,老师有礼貌地告别。
此半日活动是针对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和近期教育目标设计的。教育目标明确、具体,各环节层次清楚,衔接自然,紧凑,能够体现环境创设与半日活动相适应。在组织整个半日活动中,教师能够把教育观念的转变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上,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教师注重幼儿的兴趣,该班幼儿对音乐有较强的理解力,同时对有一定难度和创造发挥余地的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正是注意到这一发展变化,巧妙地设计了《与兔子》、《打野鸭》这两个室内、外游戏,充分体现了游戏的`兴趣性。
2、教师注重幼儿的思索与创造性表现,游戏中教师注重让幼儿自己听、自己想、自己尝试编动作等,自主游戏的模式增加了幼儿的兴趣,能力水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教师注重幼儿情感的调动,半日活动中教师注重创设宽松、愉快、民主的教育氛围,注意通过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对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教师较好的教育基本功和组强半日活动的能力。
1、体验与老师和同伴玩打雪仗的快乐。
2、探索练习单手从肩上向前投掷雪球的方法。
3、认识雪,感受雪的特性。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活动时间,选择适合的活动场地。
1、认识雪,感受雪的特性。
(1)让幼儿四散在雪地中快乐地行走,用脚踩雪,感受雪是软软的。
(2)教师带领幼儿边说下雪了,边用双手捧雪向上抛,体验雪落在脸上手上的感觉。
(3)孩子和老师共同团雪球,比一比谁的雪球大,感受雪球是凉凉的、圆圆的、白白的。
2、幼儿自由玩雪球,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玩法。
3、幼儿尝试扔雪球的动作。
(1)幼儿尝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有做出扔雪球动作的幼儿,请其表演。
(2)幼儿四散自由探索扔雪球的方法。教师不断鼓励幼儿并注意幼儿的动作水平。
(3)请动作较好的幼儿做示范。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并演示:转雪球、放耳边、用力一掷,雪球飞走。
(4)幼儿集体用左、右手模仿练习投掷动作要领。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能力较差的幼儿练习。
4、游戏“打雪仗”
(1)教师跑,全体幼儿边追逐边用雪球和老师打雪仗,鼓励幼儿讲雪球投的越远越好。
(2)幼儿找朋友互相追逐着跑,投掷雪球打雪仗。
(3)教师表扬幼儿在雪地里不怕冷,锻炼身体学本领,都是勇敢的小朋友。
5、幼儿玩“下雪啦”的跑雪球游戏。
孩子的世界是充满好奇的,孩子在欣赏漂亮雪景的同时,学会了一些肢体的基本动作,在活动中感受着快乐,在本课结束时,孩子还意犹未尽,看得出他们玩的很开心。本课的成功之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动作要领,在活动中体验着快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65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