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1:10:14
2023年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优秀15篇)
时间:2023-12-06 11:10:14     小编:GZ才子

总结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克服拖延症,更好地完成任务和目标?以下是教育专家总结的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请大家积极尝试。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篇一

摘要:

在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伴跟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逐步呈现出“眼高手低”的就业心态与“驱东避西”的就业取向,导致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越趋困难,究其原因除人才供求错位等社会现象以外还是和现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原因,由此相互交织而激发的失业现象以及相干社会问题日益严峻。

关键词:

1.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

有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国企”、“外企”、“全球500强企业”、“公务员”当作首选,根本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这导致他们就业的道路越来越窄。许多大学生出于“求稳”的心态,看不上小型的私营企业,他们只愿意选择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度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求职心态所造成的。

2.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

由于高校就业体制改革,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致使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求职履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为了能在就业市场抢占先机,多数大学生会在毕业前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但也有少数大学毕业生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武装自己,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下降。

3.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

职业道德教育起步不可谓不早,也不可谓不严,但事实上一些大学生上岗后出现工作不负责、怠慢客户、顶撞上司、违反职业道德要求而被“炒鱿鱼”的情况,显示了他们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大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这种状态,难免使他们感到困惑,这些现象潜在地影响了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其实现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不良影响随着社会变迁加速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评价标准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道德规范受到冲击而新道德规范尚未建立导致社会道德产生一些混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短诚信问题一直是影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重要因素在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中随意毁约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上广泛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这些不良因素对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崇高职业理想培育奉献精神和注重人生价值实现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2、信息市场的不完美导致就业信息的不对称。

结业生求职和佣人单位招聘是一个互动历程。在此历程中,结业生需要通过各种路子获得佣人单位的信息,同时佣人单位也要充分了解求职人的信息,二者是双向选择的历程。一方面,求职人员需要了解佣人单位所需人才、薪资待遇、详细工作等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佣人单位则需要了解求职人员的真实信息,包括其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就业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的缺陷,就业信息往往满足不了劳资双方的要求,这就会导致以下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大学结业生进入了不适合本身的企业,接受培训后没多久就跳槽,或者是根本适应不了该企业的工作环境而被淘汰,从而促使企业招生风险加大而很少敢招收毫无经验的应届结业生;二是一些结业生缺少对企业的了解,进入后发现“事与愿违”,但某些企业会依靠占有档案非法索取高额违约金,很多结业生情愿失业也不签这类单位。

3、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我国的大学生培养机制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不供应,非常短缺,而社会不需要的人才大学又拼命培养,导致过剩,因此,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实际上是一个结构性过剩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地步,许多高校仍在远离市场实际需求,根据本身的经验而非实际调查闭门造车,相干教材也过于陈旧,在这种状态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能为社会所接受。

4、高校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

总体来看高校就业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就业信息搜集、招聘单位组织联系以及毕业生求职技巧指导等表层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等内在因素重视不够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相对落后缺乏专职就业指导老师对大学生开展专门就业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不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教学中侧重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就业实际联系。

5、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还应给自己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一面;既要在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突出,又要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因素。

1.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表现,并与本班同学作一个比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学中所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从气质上产生认同感。大学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这样,才有可能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最后,在就业过程中对工作要保持积极主动、乐观奋进的精神。

3.消除依赖和从众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一个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人,一般都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在择业中,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一个深人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参加面试时,原本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可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脑海里顿时一片空白,好端端的一个就业机会就这样错失了。

总之,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选择。另外,就业时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大学毕业生早就业都是硬道理。

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职业活动是人们谋生的方式和手段,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应单纯地仅把就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把就业视作为社会服务、体现人生价值的渠道。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篇二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毕业生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

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此外,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名牌企业或者外企,认为比较有面子。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也很有发展潜力,不一定要局限于所谓的外企,给别的国家的人打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以上就是我在大学生就业观社会实践调查总结出的几点结论,希望对大家的求职应聘有所帮助!

经历了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篇三

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既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旧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就业市场不完善、大学生就业义务缺失、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落后( 不科学) 、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不成熟等。因此,以市场为导向,可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扶持、深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从市场需要出发强化高校人才培养等途径,探究”大学生就业难“困局破解策略。

市场; 大学生就业难; 困局破解

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既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仍是不可忽视的现状,破解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青年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青年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地找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突破口,并且面对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需要结合市场信息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改善用人单位及大学生自身的用人观念和就业观念,增强大学生就业义务认知,从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困局的目的。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积极探索和研究大学生就业难困局破解的方法,可为大学生就业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并不宽松,就业市场长期处于波动状态,而且由于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巨大的竞争,引起城市劳动力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最终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因此,从市场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难困局破解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稳固,已经成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在经济转型期,虽然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但这只是短暂的,不能片面地概括为人才过剩,仍需要积极地探索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破解方法,将维持的时间缩短,实现人才科学合理配置。

(一) 就业市场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依旧不景气,而且大学生数量供大于求,在这样的就业背景下,难以形成完善的市场准入原则。另外,由于人才与市场供求存在严重的不均衡问题,我国正处于劳动力成长的高峰期,据相关数据调查,我国每年新增劳动人口数量在 1000-1200 万人,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隐性失业人员转变为显性失业人员,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与竞争,同时也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波动性比较大,难以稳定地维护大学生就业权益。

(二) 大学生就业义务缺失大学生就业义务缺失是不争的事实,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对公司或者企业的考量主要在于公司提供的薪资待遇是否符合自身的要求,忽视自身能为公司或者企业贡献什么;重视公司或者企业是否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忽视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或者氛围中自身能够学习到什么等,大部分大学生在择业上”眼高手低“,只认识到自身享有的权利,忽视自身对公司或者企业应负的义务与职责,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另外,由于大学生就业义务缺失,往往导致大学生就业信任危机,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诚信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一现状导致大学生就业信任危机,最终阻碍大学生顺利就业。

(三) 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落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运转的背景下,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却停滞不前,依旧十分注重人才的学历、在校表现等,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考核人才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漠视人才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一些企业在用人方面,依旧过分、不科学地”举亲避贤“,甚至在部分现代企业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走后门“”托关系“等现象的发生,只要有权有势有钱,便可以在某些方面垄断人才市场,最终导致单位用人不当,不但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对正常的人才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总的来说,用人单位用人观念落后( 不科学) ,在阻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同时,极不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 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不成熟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的关键点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价值观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否相符,也就是大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否有效地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而在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观念比较落后、不成熟,虽然部分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就业视角,但是大多不切实际,有点理想主义,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另外,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不成熟,往往导致部分大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养成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就业选择习惯,对社会产生误解或者认为社会不公平,甚至在特殊状况下,做出极端行为,这都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构成威胁。除此之外,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因此,不断完善、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总结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原因可以发现,大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崛起与发展的背景下,只有全面打开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才能维护大学生稳定就业。

(一) 根据市场需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难困局的破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相关政策的扶植,而且教育部相关政策指出,大学生就业需要早立志,并且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在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了解和掌握行业背景及岗位要求,并且学校需要为学生创造或者搭建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和平台,全面地推行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国家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并且颁布众多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如”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支教“等,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投身于农村支教、大学生村官行列之中。深入地剖析扶持政策,我们会发现,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扶植,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保驾护航,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经过努力,顺利地就业,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困局。

(二) 以市场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改革深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完善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价值观,并且全面地提升大学生就业的市场竞争力。众所周知,教育水平直接反映出人才的综合实力。因此,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活跃的市场运行背景下,需要改变传统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模式,采用灵活多变、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且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办学模式。而且,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需要安排专业的市场调研人员,采用科学的方法,调查、分析、总结、归纳市场动态,将市场调查结果有效地融合在教育体系中,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自身的不足,及时地查漏补缺,完善自我,从而全面地提升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还需要保证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富有特色,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自觉地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三) 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力为了有效地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困局,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联合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在指导之前,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接受能力、自身的就业创业选择意愿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与沟通,与学生共同探讨就业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鼓励支持( 教会) 学生辨别是非,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帮助学生及时地纠正自身的不足,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迎难而上,将自身的市场竞争魅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提升单位或者企业对大学生应聘者的印象,给用人单位留下诚信、踏实等正面形象,从而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就业率。

(四) 从市场需要出发强化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大学生就业困局破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只有全面地提升相关人才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思想观念上打破传统束缚,积极地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让更多的大学生乃至用人单位及时地纠正就业、用人观念,有效地打破大学生就业难困局。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市场视角出发强化人才培养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全面地推广应用”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标准,实时地调查市场需求,根据市场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广泛应用。在清楚地掌握市场信息的前提条件下( 专门成立市场调研组) ,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学生的纵深培养,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实践技能,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并掌握市场需求以及就业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定位,客观、准确、科学地选择就业方向,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同时,全面地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效率及质量,并且与市场需求相契合。

2.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技能的锻炼同等重视。在重视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同等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锻炼,全面地实施”走出去“,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到社会上亲身体验,掌握真正的'市场需求状态,并且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或者学习问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质性地对教学或者学习方式进行调整、优化,促进教学、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与教师需要协同努力,积极地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如加强校企合作,定期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公司进行实习,把学生真正放置于工作岗位,真正地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具体的岗位职责、技能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在思想认识层面重视全面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而且能够将思想观念转化为行动力,注重实践锻炼,全面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

3.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就业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强大的师资力量,理论知识过硬、专业技能高超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够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更加容易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一般不是缺乏过硬的理论知识基础,就是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忽视动态市场需求调查,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授课方式上,往往出现严重的”照本宣科“现象,严重打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不到实质性的教学价值。因此,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全面地加强高校工商管理师资力量,积极地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请进来: 学校需要选用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工商管理从业人员担任教学工作,同时也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优秀人士提供的市场信息、市场资源等,全面地调整现有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全面地优化教师团队,也为原有的师资团队注入新鲜血液,调动原有教师团队的活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走出去: 鼓励支持教师深造学习,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平台,可以定期地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或者培训机构学习,并且布置相应的任务,学习掌握工商管理企业的运作模式、市场信息获取渠道及转化渠道等,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合在教学工作中,从而全面地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并且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通过言传身教,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从而全面地促进学生就业率的上升。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十分不稳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依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而且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困局成为保障与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大学生就业难困局破解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及时地纠正或者改变学生不成熟的就业观念、用人单位不科学的用人观念等,无论在政策、市场上,还是相关教育上,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对就业职责与义务的认知,弥补义务缺失,从而降低大学生就业难发生率。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积极地探索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困局的方法,就是要通过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大学生就业、深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全面地提升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困局的目的。

[3]余东华,范思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造业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解释与出路[j].财经科学,20xx( 2) : 61-68.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篇四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而相应进行改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就业观、职业观、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教育。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把入学教育、素质能力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学习、发展、择业和实现人生目标的能力。逐步提高大学生教育质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专业知识不够强,与招聘单位的要求相差极大。从刚入学时,没有对自己进行规划,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不够过硬。大学生存在就业期望过高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的发展、假期的要求以及专业等方面。

学校课程安排的不够恰当,内容过于笼统,学生不能亲身体验到就业的艰辛。学业上拖延,把所有专业上的事情拖延到最后去做,导致了最后的专业学习结果不理想。生活上拖延,做事不够认真,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生活质量差。近年来,高校扩大招生,导致就业的学生增加,相应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学生求职时表现出的不自信、紧张,导致他们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本应该得到的岗位错失。还有许多学生在就业时,遇到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就放弃了就业的机会。

(一)引导学生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要从开始就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和将来从事工作领域的相关职业信息,并结合专业和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设计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行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二)引导学生做足准备,应对就业压力。

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确立新的现代的“先就业积累经验”就业观念,不要因为工作条件不好就不选择这个工作,让大学生做足心理准备,面对就业的困难。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有“就业教育与学业教育并重”的思想。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同时,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为将来的就职打下坚定的基础。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前提和保障,就业质量是就业好坏的标志,最终实现人职匹配,真正做到人得其职、职适其人,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全能发展,充分发挥个人潜力,达到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四)学校开设具体的职业与就业课程。

课程需要注入本专业自己的特色,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构建科学的、合理的课程安排。在专业课中应该渗透就业的理念,使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的过程。

(一)教学系统性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几年学习准备和努力最终形成毕业的就业抉择。是贯穿整个大学始终的一种就业教育体系。

(二)教学分段性的特点。

大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具有分段性,所以在就业问题上,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特点和认识。在每个阶段上实施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模块化的特点。

从整体教学内容上看课程的内容既有相互联系又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章节不同教师讲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授课。

(四)教学实践强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择业观念的形成是随着不断变化的实践改变而改变的,就业技巧、笔试、面试等都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实训为主。

从入学开始,把入学教育和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使学生保持高考前的拼搏精神,确立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拼搏,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根据同学们在大一的表现,许多学生由于上了大学之后,出现了思想上放松、学习上出现了松散的现象。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及格的现象。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前景和就业形式不太了解。老师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增强专业的意识和职业发展的意识。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就业的艰辛,又要让他们体会到就业前景的光明。

二年级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把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处在不同的阶段,也应相应的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成为全面型人才。拓宽学生的学习面,不光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开展好职业决策、思维创新、动手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是专业知识学习提高阶段,把专业思想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择业观。学生只有喜欢自己的专业,才会愿意去学这个课程,才不至于等到找工作时,发现专业技能弱,不被公司应聘。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无论选择的专业是什么,只要是自己想做的,就一定努力去做好。一定要学一行,爱一行,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本领。培养学生的敬业乐业精神。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给学生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知道成功的背后得付出艰辛与努力,激发学生从业敬业精神。

四年级是学习实践的毕业阶段,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健康人生观。开始实习工作和面临就业时,这个过程许多学生会出现心理问题,需要老师及时的帮助解决问题。开始实践就要注重人际交往关系,为人处事必须要遵循诚实守信道德原则,要懂得交往的基本礼仪和尊重他人。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意识强,单位集体个人就会更加地信任,对个人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模式是一个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个人发展指导为线索,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各种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学生素质拓展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是一个立体式展示又相互交叉渗透的系统化工程。

参考文献:。

[1]赵曼,罗明晖.大学全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r].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报告,20xx(5).[2]姜兴健.陕西科技大学20xx届服设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出国与就业,20xx(11).89.[3]冯小湖.从入学到毕业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逻辑学研究,20xx,27(1):13-17.[4]周鸿雁.论学习的目的和动机[j].当代继续教育,20xx,23(3):46-48.[5]韦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6]李芬.当前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文学月刊,20xx(12):295-296.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篇五

据有关资料显示,20xx年辽宁省共有大学毕业生26.4万人,截止到6月14日,已签约大学毕业生19.12万人、签约率为72.42%,与20xx年同期基本持平;20xx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xx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而20xx年大学毕业生又达到了727万人。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就发展趋势而言不容乐观。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对于辽宁省而言,我省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环境变化快,我省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个职能部门都在加大力度促进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产业升级,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不能及时对此做出调整。城乡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就业条件差距过大,也使得人才的分配出现“一边倒”的问题。

(二)高校课程内容滞后。

在现如今科技与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显得尤其重要。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高校的课程内容更新的速率远远满足不了现实发展的需求,这就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发现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并不能适应其岗位的要求,结果与心仪的岗位失之交臂。各个高校普遍是在自身条件所能满足的情况下来设立专业、安排课程,而不是按照市场需求来设定。

(三)用人单位选人标准不一。

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多给了用人单位更多的选择权,用人单位如何选人、用人也大大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例如:有些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学历,认为高学历就等于高能力;也有的单位过于偏向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忽视了来自普通大学的求职者;还有的单位为了节省人才培训的成本,更愿意录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者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的阻力。

(四)毕业生自身因素。

大学毕业生的自身因素是对其就业与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部分因素主要体现在:

(1)大学毕业生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导致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无法达成共识;

(2)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对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工作量等要求过高;

(3)大学毕业生过于追求效益好、竞争激烈的岗位;

(4)大学毕业生倾向于经济发达的先进地区,不愿意到较为偏远的地区就业;

(5)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还达不到要求,等等。

运用市场营销的方法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这需要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不妨将高校毕业生看做是一种特殊的产品,那么,高校就是生产这种特殊产品的特殊企业,而用人单位则是对高校毕业生这种特殊产品的需求方。整个就业市场的分配合理、供需均衡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照以往有所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就业市场上供大于求。不难看到,有些岗位竞争激烈,有些岗位却是门可罗雀,一人难求。这正说明了当下的就业市场上,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大量资源正被浪费。

(一)高校:调整生产销售战略。

高校作为就业市场中的生产方,为了达到产品的最大销量,首先应该积极了解整个市场上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方也就是用人单位的需求,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使得市场结构得到正确有效的调整,真正做到市场中各个环节都能够达到平衡,高校也能够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大学毕业生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就业概率。高校必须要不断提高竞争力,做到与时俱进,时时掌握市场的最新形势动态。在满足市场上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把自己的产品打造得有特色,有亮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同类的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

第一,高校要准确定位自己的消费群体。要明确自己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由哪一类的需求方来购买,只有在了解客户群体之后,才能在产品的打造上有一个准确的方向。

第二,做好市场调研。在了解了自己的消费群体后,就要时时刻刻了解客户的需求。随着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发展,客户的需求也不会一成不变,高校要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市场淘汰。例如,根据市场的需要,对专业和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等等。

第三,打造独特的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具备过硬的核心技术———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不断提高软实力,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高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方面。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关乎专业的,它会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重要的影响。让用人单位在了解毕业生的毕业学校后就能够大致上判断该毕业生所具备的特质。

第四,大力宣传企业品牌。宣传也是营销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品牌、推广产品。高校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广泛密切有效的交流,使自己的品牌得到推广。

第五,与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多建立一些固定的客户群,便可以使自己的产品有固定的销售保障,这也减轻了一些销售压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二)毕业生:调整自我营销战略。

之所以称高校毕业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是因为他/她不光是依靠高校等外部环境来打造,还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毕业也不代表产品完善的终止,无论在何种环境中,他/她始终在不断地完善。大学毕业生是在求职过程中主要责任承担者,他/她在自我营销中能够自主地控制方向而不受生产方和需求方直接控制。因此,大学毕业生必须着眼于自身情况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定下自我营销的战略。

第一,必须对自己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究竟具备哪些能力和特质,在求职过程中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里,自己喜欢的职业和能力与所能达到的职业之间如何权衡等等。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来制定合理的自我营销策略。

第二,不断地提高竞争力。毕业并不意味着自我提高的终止,要想实现条件更为理想的就业,就要按照自己的目标要求来完善自我,使自己具备适应其标准的能力特质,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加大获胜概率。

第三,适当放宽对岗位的要求。有些求职者对岗位要求过于苛刻,造成了自我营销的失败。例如,大学毕业生往往过分强调自己的高学历,一味追逐办公环境舒适、待遇优厚、工作压力小等“体面的”工作,排斥如基层、服务行业、生产一线等岗位,导致了错过了求职的黄金期。高校毕业生应该转变一下自己的观念:行行出状元,自己还处在求职初期,起点低一点儿是很正常的,日后还有很多的发展机会,没什么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第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用人单位往往不愿花费过多的人才培养成本,他们更希望求职者能够招来即用,所以那些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成功的概率会大于应届毕业生。因此,高校毕业生必须在扎实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业务实践能力,毕业生可以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充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第五,拓宽自我营销渠道。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兴的销售渠道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高校毕业生在进行自我营销时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销售模式。要充分利用人员推销、公共关系、广告、网络营销等营销手段,使更多的需求方能够了解到自己的求职信息,增加求职成功概率。

(三)供职方:确定选人策略。

第一,选择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员工。一些供职方往往只追求产品的品牌,而忽略了产品的特质,就像一些用人单位只关注毕业生的高学历,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而对求职者的能力视而不见,或者说,他们认为学历就等于能力。结果发现找来的人才并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或者无法留住人才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所以,用人单位一定要全面地了解应聘者的能力特质,以此判断求职者是否为自己需要的人才。

第二,要懂得人才的储蓄。要敢于培养新人,放宽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因为工作经验是需要在工作中积累的。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一般对薪酬待遇的要求比高校毕业生高,并且有更多同类的供职方的需求,跳槽的概率也比高校毕业生大许多。而职场新人通过工作也会有所成长,因求职的艰辛反而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

(四)政府:对市场环境进行有效监管。

政府应对整个求职市场肩负起监管与调控的责任,使求职市场能够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第一,政府应时刻掌握求职市场的情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政府必须及时地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准确把握形势。

第二,政府应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在高校毕业生的生产环节上,政府应扶持一些有需求缺口的学科建设;应适当放宽户口、人事关系等的限制,促进人才的流动等等。

第三,政府应在求职市场发生问题时及时做出正确反应。在就业市场发生问题时,政府可出台相关的政策,引导市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解决发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俊杰,余姗姗,徐文琴等.浅谈营销理念与大学生就业[j].科技经济市场,20xx,(10).[2]李丽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营销分析[j].高教论坛,20xx,(6).[3]赵慧娴.从营销组合角度看高校毕业生就业[j].经济视角,20xx,(7).[4]司红.高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j].北方论丛,20xx,(5).[5]陈晓庆.浅谈如何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j].魅力中国,20xx,(8).[6]王莉,高百宁.关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xx,(5).[7]赵凌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教学,20xx,(1).[8]赵颂平,张荣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xx,(5).[9]刘莹,刘进华.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xx,(24).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情况得到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课题。目前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比较盲目,缺乏创新意识等难题,成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关乎着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高校与教师应该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革创新,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对其进行引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等。只有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得到有效完善,才能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良好影响。

一、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1.求职择业缺乏独立能力。

目前,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纷繁复杂的就业形势缺乏冷静和独立的思考。同时,盲目从众的心理,往往使大学生忽略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忽略了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他们尚未意识到自身技能的重要性,缺乏对职业生涯常识的了解和探索,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不利于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2.缺乏完善的职业规划。

许多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思考都是在毕业年级时才开始,对自身就业状况没有良好的认识,不能对社会各个职业和岗位的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甚至对社会中的工作存在含糊的认识。同时,部分大学生因职业定位不准而出现职业要求过高、目标过高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即就业情况得以解决,大学生在任职期间,会出现专业素质低,不能适应自身工作等,导致大学生出现失业现象,对其发展存在较为不利影响。

3.大学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目前,部分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致使大学生就业的整体水平偏低。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没有良好的就业意识,知行不一的现象较为严重,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同时,部分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一味地向大企业发展,偏远地区出现人才短缺的情况,对国家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1.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思想政治教师在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中,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同等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在对学生进行监管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要在适当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由表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就业奠定基础。高校也要对教师进行监督,要求教师在教学规划中设定培养学生思想观念的目标,进而提升教学效率,端正学生的就业思想。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生涯教练技术,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探索,协助学生解决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在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重视教育观念与教育体系的转变,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及时对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模式进行了解与研究,根据社会的需求对大学生进行培养。此外,教师还需走出课堂,走进大学生生活中,通过“就业思想三跟踪”及时把握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动态,即在大学生就业工作开展前、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和学生签约就业单位后,对大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够端正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念,并能迅速融入社会,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在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只有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融入学生的思想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相关教育时,要对学生进行现代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使其受到现代思想的熏陶,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为大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就业思想,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师与大学生共同探讨,使大学生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篇七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而相应进行改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就业观、职业观、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教育。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把入学教育、素质能力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学习、发展、择业和实现人生目标的能力。逐步提高大学生教育质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专业知识不够强,与招聘单位的要求相差极大。从刚入学时,没有对自己进行规划,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不够过硬。大学生存在就业期望过高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的发展、假期的要求以及专业等方面。

学校课程安排的不够恰当,内容过于笼统,学生不能亲身体验到就业的艰辛。学业上拖延,把所有专业上的事情拖延到最后去做,导致了最后的专业学习结果不理想。生活上拖延,做事不够认真,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生活质量差。近年来,高校扩大招生,导致就业的学生增加,相应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学生求职时表现出的不自信、紧张,导致他们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本应该得到的岗位错失。还有许多学生在就业时,遇到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就放弃了就业的机会。

(一)引导学生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要从开始就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和将来从事工作领域的相关职业信息,并结合专业和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设计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行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二)引导学生做足准备,应对就业压力。

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确立新的现代的“先就业积累经验”就业观念,不要因为工作条件不好就不选择这个工作,让大学生做足心理准备,面对就业的困难。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有“就业教育与学业教育并重”的思想。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同时,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为将来的就职打下坚定的基础。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前提和保障,就业质量是就业好坏的标志,最终实现人职匹配,真正做到人得其职、职适其人,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全能发展,充分发挥个人潜力,达到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四)学校开设具体的职业与就业课程。

课程需要注入本专业自己的特色,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构建科学的、合理的课程安排。在专业课中应该渗透就业的理念,使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的过程。

(一)教学系统性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几年学习准备和努力最终形成毕业的就业抉择。是贯穿整个大学始终的一种就业教育体系。

(二)教学分段性的特点。

大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具有分段性,所以在就业问题上,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特点和认识。在每个阶段上实施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模块化的特点。

从整体教学内容上看课程的内容既有相互联系又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章节不同教师讲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授课。

(四)教学实践强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择业观念的形成是随着不断变化的实践改变而改变的,就业技巧、笔试、面试等都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实训为主。

从入学开始,把入学教育和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使学生保持高考前的拼搏精神,确立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拼搏,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根据同学们在大一的表现,许多学生由于上了大学之后,出现了思想上放松、学习上出现了松散的现象。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及格的现象。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前景和就业形式不太了解。老师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增强专业的意识和职业发展的意识。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就业的艰辛,又要让他们体会到就业前景的光明。

二年级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把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处在不同的阶段,也应相应的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成为全面型人才。拓宽学生的学习面,不光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开展好职业决策、思维创新、动手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是专业知识学习提高阶段,把专业思想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择业观。学生只有喜欢自己的专业,才会愿意去学这个课程,才不至于等到找工作时,发现专业技能弱,不被公司应聘。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无论选择的专业是什么,只要是自己想做的,就一定努力去做好。一定要学一行,爱一行,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本领。培养学生的敬业乐业精神。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给学生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知道成功的背后得付出艰辛与努力,激发学生从业敬业精神。

四年级是学习实践的毕业阶段,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健康人生观。开始实习工作和面临就业时,这个过程许多学生会出现心理问题,需要老师及时的帮助解决问题。开始实践就要注重人际交往关系,为人处事必须要遵循诚实守信道德原则,要懂得交往的基本礼仪和尊重他人。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意识强,单位集体个人就会更加地信任,对个人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模式是一个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个人发展指导为线索,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各种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学生素质拓展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是一个立体式展示又相互交叉渗透的系统化工程。

参考文献:。

[1]赵曼,罗明晖.大学全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r].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报告,20xx(5).

[2]姜兴健.陕西科技大学20xx届服设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出国与就业,20xx(11).89.

[5]韦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篇八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作为就业弱势群体之一的蒙语授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则更加严峻。在就业的过程中,蒙语授课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的待遇,从而使他们的就业变的更加艰难。

(一)就业当中存在的歧视问题

语言、计算机水平的歧视。蒙语授课大学毕业生就业当中遇到的语言、计算机水平的歧视为“普通话xx等级以上”、“外语xx等级”和具有工作必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然而,蒙语授课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选择时,遇到的最直接问就是:一是汉语表达能力较差。很多蒙语授课大学生来自于乡镇农村因缺少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语境,致使他们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二是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相对较低。英语和计算机作为当今社会入职的两大基本职业技能,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所看重。而在这方面,蒙语授课学生由于先天的`教育缺陷,严重影响其实际的学习效果。相当一部分人实际上是到大学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外语和计算机的,尽管大多数人通过个人努力,最终也通过了相应的等级考试,并取得了证书,但其实际水平与用人单位要求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严重影响蒙语授课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后续发展。

(二) 缺乏法律知识,不能有效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1、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分不清

当前,大学生在找工作中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认为有就业协议就不用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认为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就可以,这些看法都是不对的。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协议内容包括毕业生自身情况、毕业生就业意愿、用人单位接受意愿、学校推荐意见等。而劳动合同则是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从事何工种劳动的依据,涉及到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等。因此,就业协议签订在前,劳动合同订立在后,所包含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在现实中,大部分蒙语授课大学毕业生因自身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等等原因,没有重视这些不同,也就不利于他们通过签订有效的劳动合同来维护自身权利。

2、利用试用期侵害蒙语授课大学生就业权益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为了考核求职者是否能够胜任某一职位的有效方式,同时,求职者也可以利用试用期来了解自己将要接手的工作,从而判断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是否适合自己,是双方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然而,用人单位却往往利用大学生初入社会,缺少相关法律知识来侵害大学生的就业权益。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各月。”但是很多用人单位混淆试用期和见习期的概念,单方面延长试用期,损害大学生利益。这些规定均不符合我国有关试用期的规定,侵害蒙语授课大学生的就业权益。

(一)学校方面,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力度

高校对即将步入社会的蒙语授课大学生进行就业前的指导是必要的。一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加强法制观念教育,在公共课中除了《法学概论》等基础课程外侧重增加《劳动法》等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内容,针对性的对蒙语授课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把法律的学习作为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切身需要。二是加强对蒙语授课大学生的汉语表达、交际能力和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掌握必备的汉语、外语的表达能力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同时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视蒙语授课大学生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性,制定符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二)蒙语授课大学生自身方面,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首先,蒙语授课大学生自身增强法律意识,要懂得现在是个依法治国的法治社会,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在内的十多个法律法规中的内容。其次,主动了解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知晓自己依法享有的各项劳动权利,在找工作过程中要始终做到心中有数。再次,应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在就业的过程中和签订劳动合同中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了法律纠纷,要知道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蒙语授课大学生,既是党和国家发展民族教育,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实现祖国北部边疆稳定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传承和繁荣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有效地解决蒙语授课大学毕业生就业当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对维护内蒙古地区的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篇九

摘要:文化创新有助于今后我国的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问题是我国当今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的经济当前处在转变过程中。就当今来讲,文化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很严重。

我国高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持续增长。在前几年的时候,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不断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加强。高等院校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我国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为国家所懂动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次就业定终身”,造成毕业生择业时顾虑重重,生怕入错行误终生。如今职位竞争激烈、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职业是可以变化的,就业是一个艰辛过程,大学生要以平常心对待第一次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心态。即使初次就业不是很乐观,以后也可以重新选择喜欢的职业。我国高校毕业生也在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一些对社会的态度和观点,文化创新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怎样看待文化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对此,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加强综合修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完美。

大学生毕业量逐渐增多,这是个惊人的数字,文化创新应对这样的就业形势,是我们整个社会都值得深思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应该创业,有足够的社会历练,而且工作会稳定些,工资也没有很大浮动。应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决定是创业还是就业。大学生在毕业时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时,理性的分析自我与现状,应该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思想矛盾,因而让自己保持激昂、稳定、乐观的心态,总结经验,克服困难,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和社会上的地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不断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加强。就更应该文化创新,这样才符合当代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就业。进入新世纪,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问题。树立“文化创新意识,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心态。

大学生应把自己与社会相结合,创新新的文化形式。这个行业竞争激烈的年代,我能从事的职业与我的理想中的职业之间存在多少区别啊?如果有,差距有多大?我怎样去弥补这个差距呢?理性地回答了这些问题,选定自己喜欢的职业。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艰苦而且磨难很多。仅有创业的思想准备是不够的,更需要创业精神。勇于创业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为促进就业,高校应培养学生全面能力,文化创新,破除大学生的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使之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次就业定终身”,要投很多资,也没有多大风险;有的人认为应该先就业,原因是就业可以增长经验造成毕业生择业时顾虑重重,害怕选错职业。如今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职业是可以变化的,以后也可以重新择业。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诚信是做人的基本,也是职业上不可缺少的德性。“诚信”对于我们的要求不仅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应是经过长时间的笃行才能得以体现。我们做事要认认真真,切切实实,不偷懒,能吃苦,做善事,不推诿,不逃避;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的能力,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文化创新有利于当代的发展要求,是当代的发展趋势。大学生要吃苦耐劳,文化创新,让自己保持激昂、稳定、乐观的心态,总结经验,克服困难,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和社会上的地位。树立文化创新意识,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加强综合修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文化创新社会的改革和建设,不能没有文化改革和建创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都离不开文化的建设与创新。我们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根本上的创新、理论依据上的创新、科学技术上的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来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成了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新是21世纪最为核心内容。

大学生要有敢于文化创新,创业的勇气,虽然一路很艰辛要投很多资,也没有多大风险;有的人认为应该先就业,原因是就业可以增长经验。不但要有创业的思想,更要有创业的勇气和耐心。要投很多资,也没有多大风险;有的人认为应该先就业,原因是就业可以增长经验为促进就业,各个院校应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破除大学生的依赖心理和害怕,使之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文化创新有利于当代的发展要求,是当代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卢洪刚,余颖.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实施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10).

[2]程新锋,丁养斌,姬洪波.“四融入”促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j].中国成人教育,20xx(1).

[3]柴慧婕.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创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11).

[4]刘宏波,刘华桢.大学生创业综合状况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xx(13).

[5]许倩,马国强.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的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xx(6).

[6]金秀兰,敖亚新.关于完善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机制研究[j。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篇十

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因此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此外,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名牌企业或者外企,认为比较有面子。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也很有发展潜力,不一定要局限于所谓的外企,给别的国家的人打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以上是我总结出的几点经验,相信对我明年的求职应聘会有很大的帮助!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篇十一

摘要:

面对现如今就业的严峻形势,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探索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现状,提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最后从各个方面着手,谈谈树立正确就业观的途径。

关键词:

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建立,加快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1989年原国家教委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走上“双轨”制,打破了建国初期我国高校毕业生人人享受国家补贴的大锅饭现象,也打破了文革后国家包分配的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生就业制度开始改革和试点,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如今的人才市场化、择业自主化,基本上完成了就业模式和就业体制的过渡。国家普及高等教育,高校实行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观逐步发生变化。

1.注重薪酬待遇。薪酬待遇一直是影响大学生择业和就业的重要因素。不管男生、女生都很看重个人的薪酬待遇。笔者选取了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000名09级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70%学生对薪酬的要求在3000以上,主要集中在3000-4000。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进步,在开放,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不再遮遮掩掩,但在这种进步中,功利主义倾向尤为突出。有些大学生择业就业理想趋向务实,只愿意选择好单位,好工资,好地区,甚少考虑服务欠发达地区。

2.注重“稳定”工作。在就业压力下,国家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这些行业更加吃香。大学生们都渴望得到一份“铁饭碗”的工作,求稳心理明显。笔者对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进行调查,发现,有3%的学生选择读研,0.5%的学生选择科研,4%的学生选择创业,12%选择外企,8%选择基层,剩余的学生要么选择国企,要么选择事业单位等一些“稳定”单位。虽然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多样,但都比较注重功利和长期性,以工作的稳定性、良好的经济收入作为选择的标准。

3.男生更看重个人的发展,女生更看重就业地域和环境。因为性别的不同,男女生在就业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未来顶梁柱角色,男生们更看中个人的发展,在调查中有39%的男生首选个人发展,而只有15%的女生首选个人发展。男生们表示他们不介意从低层做起,但其岗位要有一定的前途,有发展空间。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们则更看中就业地域和环境。一方面,女生不愿意离家太远,家长也不放心。另一方面,一些行业有比较严重污染,会影响皮肤和健康,特别是化学专业的女生,就业时会选择相对环保的厂房。

4.就业准备不足。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不应该是到了大四阶段才着手准备的,而是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或者更早就开始有意识的去准备。显然,各位大学生在就业上仍有诸多不足。他们在四年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成长,也在不断准备着踏入社会。他们在大学里不仅学习了生涯规划课程,也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但对社会的不了解,对企业文化的不知晓,使得大学生们离企业对优秀员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5.存在迷茫阶段。在与大学生的谈话中,不免会出现“迷茫”二字。这里面有太多太多对未来的不知。按学生的话来说,专业是定了,但究竟是从事跟专业相关的,还是无关的,学生们开始迷茫了。调查中发现有72%的学生反映对未来有迷茫。相比于以前的大学生就业,现下的大学生找工作不再以“能否生存”作为首选目标了,他们会考虑怎样的工作更舒适,更有利益,更有发展前途。现在的这种“就业难”,这种“迷茫”不是找工作本身带来的,而是现实与理想有所差距形成的。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现实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不再只着眼追求所谓的远大理想,而是转向注重物质。从调查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都很看重薪酬待遇,择业的期待值过高。大学生对社会提出各种要求,却不知自己还达不到社会的要求。他们片面地认为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

经过多年的学习,大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但对自我和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尤其是即将踏入社会的这一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地涌来。如果在择业中过高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百般挑剔以致高不成低不就;如果在择业中过低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自卑、焦虑,不敢竞争。有些学生则不堪压力,直接把就业事情交由父母全权负责。这些个人的因素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择业就业观念。

(1)高校因素。

专业设置有待合理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使得各高校的学科专业随着大众化规模不断增长,有时往往没考虑到地方的经济情况,社会的产业结构,专业设置是不是很合理。各高校如能充分考虑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地方情况来设置专业,这将让学生的就业与社会需求更加对口。另外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但有的高校只单纯以教材为依托,授课形式流于表面。学生不感兴趣,大大影响了听课的质量。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很少与社会接触,参与社会的工作和活动较少,即便是一些团学活动,也只是少部分学生组织者与主办方交流。这也让很多的大学生一直躲在象牙塔内,无法了解到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家庭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身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安定下来。从大学生入学志愿上来看,就夹杂着不少家长的意愿,家长把自己的职业规划放在了孩子身上,或者说是家长自己未完成、未达到的一些方向。在今天,大部分父母为子女选择就业单位,就业岗位的现象仍很常见。 总体而言,家庭对大学生就业观的积极影响:提供可靠经济支持,创设更多就业机会,让学生放心,就算大家都舍弃了他,还有父母呢!消极影响是大学生不急着找工作,因为有父母养着,找到的工作除了让自己满意,父母也得满意,所以大家一窝蜂地都把目光投向了事业单位、公务员等,这也是近几年这些单位的招考过分火热的原因之一。

(3)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增大,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及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当今大学生。受外界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和物质利益诱惑,一些大学生迷失了自我,扭曲了价值观,在就业态度上越来越看重个人价值,物质水平。另外,眼见通过请客、送礼、拉关系就获得好工作、好岗位,大学生开始不积极主动找工作,一味想着攀龙附凤去找个工作,白白的丢失了好多宝贵的就业机会。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从自身角度。

(1)准确的自我评价。

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自我了解,即认识自我。自我评价包括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能力、学识、优缺点、智商、情商等。一个人只有准确的评价自我,才能做好人职匹配,才能有正确的就业观。

(2)崇高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的追求和向往,是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职业理想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南针,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为什么选择某个职业,通常都以职业理想为出发点。所以,大学生们拥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便会心中有数,朝自己的职业理想去奋斗,去规划。尽早的确立职业理想,就能有更多的时间为就业做准备。

2.从学校角度。

(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第一,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客观评价。大学生还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支持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计划。第二,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学生的就业心理。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中激流勇进,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扮演好职场中的各种角色,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开展并积极推进高校的此项工作,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险阻时,有高校老师可以求助,帮助他们安然度过各种危机。

(2)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生硬的说教方式肯定不适合当代的大学生,必须要不断改进方式,改良方法,寓情于理,结合实际,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因此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生涯师资队伍,更好的服务广大学生做好就业工作。特别是对大四的学生,有条件下可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同时,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提供外出学习和内部交流的机会,要让就业指导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企业的需求,本校及同等院校的就业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

(3)创造多渠道就业途径。

各高校可通过拓宽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把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基地之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部分用人单位与实践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或工作合同,为学生的就业开辟一条道路。建议来校进行专场招聘的企业,会后开设一定的培训课程,对招来的学生进行提早入职培训。高校对得到的一手就业信息,进行分专业整理以及有针对性推荐。

3.从家庭角度。

作为学生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当然必要的提醒和引导是需要的。毕业生家长可收集部分就业信息,供孩子参考和选择。因为学校收集的信息相对会具有地方性,比如温州的高校,得到的更多是温州企业的一些招聘信息。不是本地的大学生或者不想留在当地工作的大学生,就需要自己更多的去寻找。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给于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作为过来人,家长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分析能力,可帮助大学生对自身和企业进行分析,调整就业期望值,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各行各业。

4.从社会角度。

国家政府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就业环境,缩短农村、城市的距离。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管,保障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就业失业服务,给大学生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王谦.大学生就业观念浅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2]卢东升.浅议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j].科技资讯,2011,(7).

[3]胡维芳.后危机下“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11).

[4]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j].,(2).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篇十二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我主要是抽取了一部分衡阳师范学院西校区的在校大学生。

调查主要是针对现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观展开,具体涉及到了大学生的就业目标、毕业后的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就业前景的看法等的方面。

二、调查的时间。

本次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的施行时间从12月2日开始截止到12月8日。

三、调查问卷内容。

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本科毕业后的方向,就业区域的选择,希望工作的公司类型,对待如今就业形势的看法,希望工资起薪多少,选择职业的标准以及向进入的企业等。

问卷以封闭式题目为主,大多是单项选择,职业选择的标准为多项选择,其中最想进入的企业为唯一的开放题,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

四、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学校人流比较多的路上发问卷,本部为集中发送地,如食堂门口,学院门口。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另一小部分人托熟人在其他班上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竞争状况,迫使大学生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旧观念,认为大学毕业就能高枕无忧,而是应该在大学的这几年里就应该树立好今后的就业观,给自己做一个正确的定位。只有明确好自己今后的工作目标,为自己今后的道路寻找一个好的起点,我们才能做好充分准备,不断磨练自己,有目标地做好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中走得更自信,更成功,更容易,更富有激情和魅力。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篇十三

摘要:

面对现如今就业的严峻形势,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探索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现状,提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最后从各个方面着手,谈谈树立正确就业观的途径。

关键词:

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建立,加快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1989年原国家教委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走上“双轨”制,打破了建国初期我国高校毕业生人人享受国家补贴的大锅饭现象,也打破了文革后国家包分配的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生就业制度开始改革和试点,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如今的人才市场化、择业自主化,基本上完成了就业模式和就业体制的过渡。国家普及高等教育,高校实行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观逐步发生变化。

1.注重薪酬待遇。薪酬待遇一直是影响大学生择业和就业的重要因素。不管男生、女生都很看重个人的薪酬待遇。笔者选取了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000名09级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70%学生对薪酬的要求在3000以上,主要集中在3000-4000。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进步,在开放,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不再遮遮掩掩,但在这种进步中,功利主义倾向尤为突出。有些大学生择业就业理想趋向务实,只愿意选择好单位,好工资,好地区,甚少考虑服务欠发达地区。

2.注重“稳定”工作。在就业压力下,国家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这些行业更加吃香。大学生们都渴望得到一份“铁饭碗”的工作,求稳心理明显。笔者对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进行调查,发现,有3%的学生选择读研,0.5%的学生选择科研,4%的学生选择创业,12%选择外企,8%选择基层,剩余的学生要么选择国企,要么选择事业单位等一些“稳定”单位。虽然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多样,但都比较注重功利和长期性,以工作的稳定性、良好的经济收入作为选择的标准。

3.男生更看重个人的发展,女生更看重就业地域和环境。因为性别的不同,男女生在就业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未来顶梁柱角色,男生们更看中个人的发展,在调查中有39%的男生首选个人发展,而只有15%的女生首选个人发展。男生们表示他们不介意从低层做起,但其岗位要有一定的前途,有发展空间。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们则更看中就业地域和环境。一方面,女生不愿意离家太远,家长也不放心。另一方面,一些行业有比较严重污染,会影响皮肤和健康,特别是化学专业的女生,就业时会选择相对环保的厂房。

4.就业准备不足。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不应该是到了大四阶段才着手准备的,而是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或者更早就开始有意识的去准备。显然,各位大学生在就业上仍有诸多不足。他们在四年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成长,也在不断准备着踏入社会。他们在大学里不仅学习了生涯规划课程,也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但对社会的不了解,对企业文化的不知晓,使得大学生们离企业对优秀员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5.存在迷茫阶段。在与大学生的谈话中,不免会出现“迷茫”二字。这里面有太多太多对未来的不知。按学生的话来说,专业是定了,但究竟是从事跟专业相关的,还是无关的,学生们开始迷茫了。调查中发现有72%的学生反映对未来有迷茫。相比于以前的大学生就业,现下的大学生找工作不再以“能否生存”作为首选目标了,他们会考虑怎样的工作更舒适,更有利益,更有发展前途。现在的这种“就业难”,这种“迷茫”不是找工作本身带来的,而是现实与理想有所差距形成的。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现实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不再只着眼追求所谓的远大理想,而是转向注重物质。从调查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都很看重薪酬待遇,择业的期待值过高。大学生对社会提出各种要求,却不知自己还达不到社会的要求。他们片面地认为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

经过多年的学习,大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但对自我和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尤其是即将踏入社会的这一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地涌来。如果在择业中过高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百般挑剔以致高不成低不就;如果在择业中过低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自卑、焦虑,不敢竞争。有些学生则不堪压力,直接把就业事情交由父母全权负责。这些个人的因素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择业就业观念。

(1)高校因素。

专业设置有待合理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使得各高校的学科专业随着大众化规模不断增长,有时往往没考虑到地方的经济情况,社会的产业结构,专业设置是不是很合理。各高校如能充分考虑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地方情况来设置专业,这将让学生的就业与社会需求更加对口。另外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但有的高校只单纯以教材为依托,授课形式流于表面。学生不感兴趣,大大影响了听课的质量。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很少与社会接触,参与社会的工作和活动较少,即便是一些团学活动,也只是少部分学生组织者与主办方交流。这也让很多的大学生一直躲在象牙塔内,无法了解到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家庭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身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安定下来。从大学生入学志愿上来看,就夹杂着不少家长的意愿,家长把自己的职业规划放在了孩子身上,或者说是家长自己未完成、未达到的一些方向。在今天,大部分父母为子女选择就业单位,就业岗位的现象仍很常见。总体而言,家庭对大学生就业观的积极影响:提供可靠经济支持,创设更多就业机会,让学生放心,就算大家都舍弃了他,还有父母呢!消极影响是大学生不急着找工作,因为有父母养着,找到的工作除了让自己满意,父母也得满意,所以大家一窝蜂地都把目光投向了事业单位、公务员等,这也是近几年这些单位的招考过分火热的原因之一。

(3)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增大,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及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当今大学生。受外界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和物质利益诱惑,一些大学生迷失了自我,扭曲了价值观,在就业态度上越来越看重个人价值,物质水平。另外,眼见通过请客、送礼、拉关系就获得好工作、好岗位,大学生开始不积极主动找工作,一味想着攀龙附凤去找个工作,白白的丢失了好多宝贵的就业机会。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从自身角度。

(1)准确的自我评价。

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自我了解,即认识自我。自我评价包括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能力、学识、优缺点、智商、情商等。一个人只有准确的评价自我,才能做好人职匹配,才能有正确的就业观。

(2)崇高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的追求和向往,是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职业理想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南针,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为什么选择某个职业,通常都以职业理想为出发点。所以,大学生们拥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便会心中有数,朝自己的职业理想去奋斗,去规划。尽早的确立职业理想,就能有更多的时间为就业做准备。

2.从学校角度。

(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第一,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客观评价。大学生还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支持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计划。第二,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学生的就业心理。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中激流勇进,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扮演好职场中的各种角色,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开展并积极推进高校的此项工作,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险阻时,有高校老师可以求助,帮助他们安然度过各种危机。

(2)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生硬的说教方式肯定不适合当代的大学生,必须要不断改进方式,改良方法,寓情于理,结合实际,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因此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生涯师资队伍,更好的服务广大学生做好就业工作。特别是对大四的学生,有条件下可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同时,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提供外出学习和内部交流的机会,要让就业指导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企业的需求,本校及同等院校的就业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

(3)创造多渠道就业途径。

各高校可通过拓宽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把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基地之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部分用人单位与实践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或工作合同,为学生的就业开辟一条道路。建议来校进行专场招聘的企业,会后开设一定的培训课程,对招来的学生进行提早入职培训。高校对得到的一手就业信息,进行分专业整理以及有针对性推荐。

3.从家庭角度。

作为学生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当然必要的提醒和引导是需要的。毕业生家长可收集部分就业信息,供孩子参考和选择。因为学校收集的信息相对会具有地方性,比如温州的高校,得到的更多是温州企业的一些招聘信息。不是本地的大学生或者不想留在当地工作的大学生,就需要自己更多的去寻找。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给于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作为过来人,家长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分析能力,可帮助大学生对自身和企业进行分析,调整就业期望值,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各行各业。

4.从社会角度。

国家政府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就业环境,缩短农村、城市的距离。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管,保障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就业失业服务,给大学生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王谦.大学生就业观念浅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卢东升.浅议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j].科技资讯,2011,(7).

[3]胡维芳.后危机下“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11).

[4]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j].2009,(2).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篇十四

摘要:

关工委虽然以组织老同志关心、教育下一代为工作目标,虽然在年纪、思维想法、工作理念与年轻人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用几十年的匠人精神和工作经验引导年轻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面对当代年轻人因社会环境的外因和个人发展的内因双重因素影响而急剧改变的就业思潮,关工委如何顺应年轻人的思想,给予正确指导?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关工委;匠人精神;就业;创新创业。

一、高职类学生面对的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面临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有计划性地调整企业用人需求;通过鼓励学生创业,带动新型市场,分散就业压力。在全世界都在探讨“创新”、“变化”的今天,重提“忠诚”、“敬业”、“主动”之类的话题未免会让人觉得无趣和过时,但这些标贴却是关工委老同志们身上内化的绝对敬业、高度执行力和主动性工作美德,是他们希望传承给年轻人的就业“法宝”,而这是大学生匮乏的宝贵品质。

1.就业竞争环境激烈。

从多家门户招聘网站信息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工作经验,这两个词被提及的次数最多,而这恰恰给高职类学生砌上了双层隔墙。与本科相比,专科生只有3年的学习过程,在就职体验上稍逊一成;每年考研人数屡创新高,使得招聘市场对于学历要求也是水涨创高。连着很多年,只要到6月份,新闻总是不出例外地打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标语,这种日趋常态化的问题对于就业学生来说似乎“没有最难,只有能难”。

2.结构性矛盾突出。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经济差异也有扩大趋势,北上广及周边城市成为学生就业的首选,导致这些地区竞争异常激烈,其他城市出现“用人荒”。再加上高职类学校与本科高校存在较大专业差异,大部分本科院校专业布局大、广、深,高职类学校的专业设置比较局限,导致专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文科类尤其明显,对外经贸类、外语类一度招生火爆却是就业困难专业。

3.就业期望值不匹配。

根据最近几年麦克斯公司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追踪分析得出:80%以上的毕业生首选都是大公司、大企业或是企事业单位,认为福利待遇好、发展有前景,这一方面说明了企业效益带来的人才驱动,另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的预期期望值与实际情况存在匹配困难。总结目前的就业形势,从外部环境来看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招聘信息不对称、难以优化配置;从学生个人因素来看最大的问题是知识能力不适应、思想准备不够。关工委可以依据问题导向,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有效就业。

二、匠人精神的三点体现引导树立正确就业意识。

一般说起匠人,我们的理解是把那些只会埋头干事不知创新的人叫作匠人,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关工委的老同志来说,他们是对本职工作中“匠人精神”最好的诠释。第一,“匠人”的敬业精神。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而且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他们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也是本职责任。年轻人要学的不仅仅是聆听老一辈的人的教诲,更要将敬业精神付诸行动。第二,“匠人”的执行力。“匠人”对于自己要完成的事业精益求精,也外显在强大的执行力上。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与现在年轻人光说不做、办事拖拉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匠人”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将自己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完全显现在强大的执行力上。第三,“匠人”的主动性。传统教育充斥太多“被动教育”,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似乎没有多少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执行,父母似乎掌握着子女人生的主动性,大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丧失了支配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三、关工委如何在实际工作帮助实现有效就业。

1.就业知识的普及化。

就业成果作为考量一个学校工作的硬性指标,得到了学校的有效重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就业培训纳入必修课程;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方案,把就业素质作为基本素质之一等措施都是为保障学生就业做出的努力。但是与专业课程授课存在明显不同的是:学生通过3-4年的渐进式学习掌握专业课程知识,只想通过1-2个月的密集型授课就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受用一生的就业技能,这几乎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关工委在每个大学阶段有计划地安排就业培训、就业讲座。通过阶段性专业知识普及,让学生在入校后就能实现有效的就业规划,而不是等到大三再考虑“要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就业实战的常态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虽然谈起来有些陈旧,但这一理念却永不过时。再好的专业培养都是为了进入社会后的实践运用,实战好比容器,将学习过的知识置于这个容器中。关工委可以利用自己长期工作的经验,为学生搭建在校实战平台。定期开展模拟招聘、网上招聘会,让学生们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得到增长;运用企业人脉,推荐优秀学生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短期集中培训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3.就业机制的完善化。

目前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校园环境,保障机制随之完善,很多学校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起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受到个人潜力和市场机遇的阻碍因素,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会选择就业。但是就业的配套保证体系却没能跟上时代需求,依然停留在每年11月和4月的招聘推荐会上。关工委可以组建就业特长生工作室,激起学生对就业的内在需求;创立就业学生保障组,提供一站式咨询、困难帮扶体系、多元化的推荐就业等方式。从学生进校后就能对就业产生认同并积极采取措施,保障自身就业。

参考文献:

〔2〕朱文武.高校关工委工作的价值及其拓展研究〔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

作者:陈潞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篇十五

内容摘要:随着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国的文化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人民越来越重视教育,越来越重视文化。而与之相适应的,我国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并在几年的时间里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但是,随着大学生的猛增,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起点低和就业难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就业首选职业的调查与分析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是十分必要的,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对于即将面临就业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将怎样选择自己的首选职业,成为社会关心的一个话题,因为这不仅关系他们的未来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在为期一个月的社会调查中,我们针对于各地本科和大专学院的学生做了百余份调查.(调查问卷见附页)希望可以通过调查发现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并试图寻找适当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就业、专业、求职、首选职业、竞争。

调研时间:.7.1----2011.8.1。

调研地点:网站,贴吧等。

调研对象:各地本科和大专学院即将毕业的学生。

调研目的:了解即将毕业的的大学生对就业首选职业的选择情况。分析趋。

势和原因并提出我们的合理化建议。

调研方法:网络问卷调查,(在网上发布并回收问卷,然后进行资料收集,

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调查问卷:

1.请问您是否为您将来的就业打算过?

a.有b.没有。

2.请问您对当前就业形势了解吗?()。

a.清楚b一般c.不知道,想了解.d.困惑。

3.毕业后的去向()。

a继续学习 b工作c创业 d不明。

4.请问您的专业会成为您的首选职业吗?()。

a.会b.不会。

5.对于当今社会找工作“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你认为?()。

a很普遍,很正常,求职者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应该主动接受并适应。

b专业不一定要对口,求职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喜好选择职业。

6请问您毕业后,首选哪种类型的职业?()。

a.各类专业、技术人员b.服务性工作人员c.商业工作人员。

d.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e.办公人员和有关人员;

f.生产工作、运输工作和部分体力劳动者。

7.你是否会将首选职业作为终身职业?()。

a会b5年以上c3—5年d1—3年e1年以内 f不一定。

8.你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最看重的要素是()。

a经济收入高b职业稳定c发展前途d专业对口。

e先有活干,解决生存问题。

9.你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持怎样的态度?()。

a非常看重,应该精挑细选,不能委屈自己;

b干什么都行,先实现自食其力,并尽早积累实践经验;

c在哪工作不重要,但干什么很重要,毕竟这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开始啊;

d我并不急着挣钱,但很在意第一份工作对我职业之路的积极意义,它能够让我学到东西,享受职业的快乐。因此,我更关注单位的文化氛围。

11.你对现时经济环境与就业的理解与看法()。

a我会以经济环境变更我的就业方向。

b对现今经济环境感到乐观,我不担心就业前景。

c经济环境不容乐观,我可能推迟就业继续进修,增强自身实力为紧。

d经济环境对我就业影响不大,我不会因此而困扰。

12.你就业优先选择的城市?()。

a出生本地b东部发达城市c中部地区d西部发展中地区。

13.你会选择怎样的工作单位()。

a国家机关b国有企业c 私人企业d合资企业。

e外资企业f其他(学校等)。

14.您就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a家人的意见b事业发展平台c薪水d工作环境 e其它。

调查过程:在各个网站,贴吧,论坛等地方发布调查问卷,并给与填写说明,然后回收有效问卷200份进行资料统计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将来就业打算方面:

88%的被调查者对将来自己的就业有过打算,而只有12%的人则没有打算过自己将来的就业。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打算过自己将来的就业,都积极的应对人生,而只有少数的人没打算过也许是因为家庭背景或者其他原因。

2、对当前就业形势了解方面:

9.5%的被调查者都非常了解现在的就业形势,70.5%的了解的一般还不够透彻,然而还有3%的人并不了解就业形势,对就业形势感到困惑的也占了17%,这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就业形势不了解,国家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关于就业形势的宣传与教育。

3、毕业去向方面:

15%的被调查者选择继续学习,26.5%的人选择了创业,而选择工作的占了55%,剩下的3.5%的人选择了不明。对于现在就业的压力,迫使很多学生很早的就去工作。但由于社会人才资源丰富,求职机会较少,一些有创造力,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大学生走出了就业的套路选择了自主创业。然而,也有少部分人对毕业后的规划感到很迷茫,并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4、专业首选职业方面:

87.5%的受调查者会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业,12.5%的人选择不会。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选择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业,这是因为在学习了3-4年的专业知识后,对于首选职业来说,找到专业对口的职业的概率还是相对较大的。而另一部分人选择与专业对不上号的职业,其中65.5%的人认为这很普遍,很正常,求职者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应该主动接受并适应,剩余的34.5%的人由于对自己的专业并无兴趣反而在其他领域有着很高的才能,他们就会选择不对口的职业。

5、首选职业方面:

37.5%的调查者选择了对应专业的技术人员,9%的人选择了服务性工作人员,12.5%的人选择从事商业性质的工作,而选择国家机关的占了25%,选择办公人员的占了14%,剩下的3%选择了体力劳动者。从以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脑力工作,由于国家机关和办公人员工资待遇高,工作稳定,所而选这两项的人占了其中的大部分;而工作轻松,具有高额利润的商业工作者也占了不少。但选择体力劳动的也是有的。

6、首选职业工作时长:

在被调查者中有4%的人会把首选职业作为终身职业,8%的人将会任职5年以上,14%的人是3-5年,13%的人选1-3年,11.5%的人1年以内,将近一半的人对将来职业能待多长不确定。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将首选职业作为终身职业的比例较之多年前计划经济时代人们都抢铁饭碗的时代有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都以一种学习的心态,积累经验的心态去从事第一份工作。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对新事物充满向往的年轻一代人想要他们死守着一份工作直至退休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在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希望做教师和公务员的大学生将首选职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他们的决心与信念的确是值得褒扬的。

7、最看重职业要素方面:

19%会认为经济收入高是职业最重要的要素,27%的人认为是职业的稳定性最重要,34%的人看重职业的发展前途,专业对口的只占了13%,剩下的7%认为要先有活干,解决生存问题。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在选择职业会看重这个职业是否稳定,而更多的人会以职业的发展前途作为作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和北京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显示薪酬待遇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此次我们对这百余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考虑因素排在第一位的已是发展前途,工作稳定排在第二,薪酬待遇退居第三位,专业对口也有一定的比重。这种变化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更为理性化,成熟化。更看重自己未来的发展而不是眼前的利益。这种变化也将使用人单位从在薪酬方面的比拼转向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平台。这种良性的发展趋势将使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用人单位的自身体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8、优选哪些城市就业:

45%的人选择在自己出生的地方工作,42%的人在东部发达的城市工作,还有13%的选择在中部地区。在此次调查中虽然受调查者来自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地区上学,所学的专业也截然不同,但是却在选择职业所在地上不谋而合都将东部和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自己的首选。尤其是那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以其独特的城市魅力,人才政策,经济水平吸引着无数的大学生。而西部地区虽然有西部大开发计划的支持但是由于自身地理位置,物质条件方面的欠缺仍然无人问津。在此次调查中居然无人选择去西部地区。这种过于集中的选择明显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依然在某些方面比较盲目,没有客观正确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所能吸收容纳的人才数已接近饱和,竞争将会日趋激烈。,不适宜更多的人才拥向这类城市。另一方面内地地区近年来的发展也很快,在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上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是大学生应该着眼考虑的地区。另外,中西部地区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正需要大批各方面的人才来共同建设。而当代的大学生却把物质和地域因素看得过重,不愿去环境艰苦的地方受苦,不愿去单独打拼一番事业。可是只想舒服的在大城市坐享其成并不是正确的心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不进则退,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练自己的意志,挑战自己的能力,激发自己的潜能,锻造自己的未来才是我们应该作的。

9.在会选择什么样的单位方面:

国家机关13%,国有企业20%,私人企业14%,合资企业19%,外资企业23%,其他(学校等)12%。入世之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中国相互竞争的局面渐渐突显,在大学生就业方面也是争夺激烈。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共同占了1/3的份额。这说明大学生对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仍抱有一定的感情,同时希望有稳定的工作环境与收入。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有近1/5的人选择进外资企业工作,并且这个比例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较大。究其原因,外资企业的高薪酬,高效率,管理规范,注重员工个性和创意的发挥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然而,在外资企业中中外员工的不平等待遇,中外文化背景差异以及工作压力过大成为制约其吸引更多人才的瓶颈。

结论与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时对于首选职业和面对职业的一些观点态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发扬的优点和及时纠正的问题。针对调查中我们所发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调查我们认为。

首先。,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正在日趋成熟,并走向理性化成熟化的阶段。当代的大学生大多能够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市场状况有一个正确的分析,认识与评估,进而选择职业。但是有时由于对就业市场分析认识不清和对物质生活要求较高使得他们也会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而影响择业。因此应该在他们还尚未面临择业时就针对这些方面向他们讲授一些经验教训和应对策略,让他们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冷静地面对未来。

其次,针对大学生择业过于集中地区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当政府采取的一些外力的作用并不明显时适当的对内因采取一些调整措施或许会有所收效。例如当代的大学生都比较注重个人能力的施展。国家可以引导学生去中西部地区寻找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展示自己,中西部地区也应该解放思想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大的施展才华的平台。

第三,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咨询引导机构,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及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目前大学生创业尚处在一个分散式的阶段,有很大的盲目性,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同时学生创业更要面临缺乏经验的风险。因此尽早建立起一整套服务大学生创业的机构是当前十分必要。

第四,端正态度,走出误区。给予大学生、研究生公平的择业和竞争机会。面对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从国家的角度来讲有一定的好处在一定阶段内有减轻了就业压力,提高了就业学生的素质。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应去考研,研究生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因此加强高校的教学使用性使本科毕业生具有真才识学,加强在各方面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五,首先建立一整套吸引留学生回流的体系,给她们以宽松的环境,适当的政策。在自身方面,规范国内市场竞争机制,人才管理秩序。其次提高国内大学的教育水平使之与国际接轨,减少人才外流。面对人才外流我们应在扩大高校规模的同时,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比之国外不仅有量的优势也有质的优势。其次,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也是我们现在所应做的。

第六,规范国有企业在企业内部的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吸取外资企业的经验,借助全球一体化的时机与国外企业取长补短加快自己的进步,使自己融入这激烈的竞争中。

最后面对激烈的竞争,残酷的淘汰,大学生自己要提高个人素质与能力,为自己选择职业打下基础赢得机遇,在任何时候积极面对压力,把握机遇,挑战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197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