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同时兼顾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教案的目标要明确具体,能够量化和评估。在以下教案范文中,你会找到一些有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精彩设计。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篇一
1、开展小组合作探索与交流分享活动,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活动的快乐。
2、进一步了解各行各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热爱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情感。
谈话导入——幼儿交流分享——活动小结。
一、导入活动:
师:“最近,我们一起了解了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职业,知道了每种职业所从事的工作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我们还成立了三个合作探索小组:超市小组、医院小组、交通警察小组。大家还一起分头进行了调查、寻找资料,今天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二、幼儿交流活动:
1、超市小组:
1)超市里的购物顺序是什么?(幼儿图画)。
2)超市里卖些什么东西?
3)幼儿交流:我们周围有很多超市。(边讲边出示相应的超市里的塑料袋)。
4)超市里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分别是做什么事情的?
5)超市里发现的黄、白标签各代表什么?(出示实物、认识价格、比较价格)。
小组幼儿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吗?
小结:有了超市,我们大家购物方便了很多,超市里的工作人员为了我们的方便每天都辛苦地工作着,所以我们要做个文明的购物者,尊重他们的劳动。
2、医院小组:
1)幼儿介绍看病的顺序:预检——挂号——门诊——配药(付费),看病为什么要预检?
2)医院里有哪些工作人员?分别是干什么的?(了解医院里的一些科室)。
3)(幻灯)出示一幅幼儿的“问题画”,由幼儿介绍画面的意思。(共同解决问题)。
4)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那么你们觉得是瘦好还是胖好?
5)出示一张忧郁的图片,问:图片上的人怎么了?(心里不太高兴,很忧郁。)。
师:如果人经常很忧郁的话,会得心理方面的病,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了。所以,我们小朋友心里如果有不开心的事情要告诉大人,或告诉朋友,这样你就会心里舒服一些。
小结:所以,我们大家知道了人的健康有两种:一种是身体健康,一种是心理健康,看身体方面疾病的医生可以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医生就可以保障我们的心理健康,只有身体与心理都健康,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健康快乐的人。
3、交通警察小组:
1)共同观看摄像:
2)幼儿分别交流问题(如果马路上有车或有人闯红灯或撞车了,那么交通警察是怎么处理的?如果天下雨交警叔叔还站在马路上指挥交通吗?交通警察在上班时做些什么事情?小朋友该怎样过马路?……)(先幼儿之间问答,再请交通警察小组成员回答。)。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篇二
1、了解我国的地域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说一说对他们的印象。(学生相畅谈感受)。
二、观看、欣赏:
1、出示一幅中国地图,让幼儿观察、欣赏地图,了解我国地域的广大,初步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美丽富饶的国家。
2、老师与幼儿共同欣赏诗歌《我们伟大的`祖国》。
请幼儿思考:诗歌里是怎样说我们祖国伟大的?
什么地方一年四季如春,鲜花盛开?什么地方冬天比较寒冷,甚至下雪?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气候相差较大,北方一年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南方一年四季比较温暖潮湿。(举例说明一些城市,北方城市如济南、北京、潍坊等;南方城市如广州、长沙、南京等)。
3、指导幼儿看课本插图,再读诗歌,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祖国各地的气候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如师范读、幼儿领读、指名读等,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篇三
目标:
1、知道我是人群中的一个,体验和家做朋友的快乐。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根据同伴的表情调节自己的行为。
设计思路:
近段时间,我们正在进行“我与别人不一样”这个小主题,孩子们已经都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个男孩或女孩,有初步的性别认同,在自主游戏中也有明显的角色稳定性。进入班以来,我发现一个与小班、中班完全不同的现象,就是男孩子会聚成一圈,女孩也聚成一圈,各玩各的,甚至互不干扰。男孩、女孩的兴趣完全不同,这样的现象表明班的孩子的个性特征在逐步地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也在增强。我们老师针对这样的情况设计了关于男孩女孩的各种活动,让幼儿不仅感受到男女在生理特征、心理角色、喜好能力上有所不同,从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学会互相欣赏,从而促进其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内容:男孩女孩
目的:
1、进一步助幼儿建立性别认同,了解男孩女孩在各个方面的不同特征。
2、激发幼儿互相欣赏男孩女孩不同的优秀品质,增强自信心,初步促进其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准备:照片、图片、泡沫板、自制娃娃、录象、小册子、诗歌一首
设计:
1、引出:
出示两张小毛头的照片,让幼儿看看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幼儿说说)
再出示他们现在的照片,他们长了,现在你们知道他们是男孩还是女孩了吧。
原来,在婴儿的时候,光从外表上是很难看出男孩还是女孩的,长后就容易分辨出了。
2、经验交流(游戏形式)
l幼儿分男女坐成两排。玩一个“抢板板”的游戏,说说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从男孩女孩的外表到内在的不同特征上来分析,并抓住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东西)
l看录象:浏岛营地骑马的情景
他在干什么?哦!男孩子真勇敢,敢骑马,那女孩子行吗?(幼儿说说)
l继续看录象:原来男孩女孩都是一样勇敢的。
3、情感延伸:
陆老师真是太喜欢我们班的男孩和女孩了,我写了一首诗歌送给你们,想听吗?
(边让幼儿欣赏诗歌配套的小册子边朗诵诗歌)
附:诗歌〈〈男孩女孩〉〉
有这样一个男孩
特别关心老师
当张老师回江西考试了
他总在问
张老师什么时候才回来呀
猜猜他是谁
有这样一个女孩
小手特别灵巧
在教师节的时候
会自己做小花送给老师
猜猜她是谁
我们班的男孩呀
在操场上跑呀跳呀
就象一匹骏马
我们班的女孩呀
在小舞台上唱呀跳呀
就象一只蝴蝶
男孩
你们
还象太阳
带来的是温暖和健康
女孩
你们
还象鲜花
带来的是微笑和美丽
机智勇敢的男孩
聪明伶俐的女孩
我们在同一片天空下
生活、游戏
互相关心、互相助
共同成长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篇四
1.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我不怕,我勇敢”专栏,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勇敢的事例。画出自己在活动中表现勇敢精神的故事,使幼儿彼此受到感染,产生快乐、积极的情绪。
2.收集警察、消防员等大幅图片,布置“勇敢的人”的墙饰,帮助幼儿树立心目中的榜样人物。
1.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大胆地参加各种锻炼活动,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2.教师在各种活动中随时注重鼓励、帮助幼儿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3.当别人欺负自己时,能够尝试保护自己。
1.教师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配合培养孩子独自睡觉的习惯,特别是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孩子,如陪伴一段时间、讲一些勇敢与独立的故事帮助孩子渡过难关等,并一定要注意坚持。
2.请家长在家中鼓励孩子独立做一些事情,如到黑暗的房间里取物、夜里自己上厕所、自己睡觉、双休日一家人去户外游玩或爬山等,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克服害怕心理、勇敢面对困难。
3.在家园共育园地中布置有关“家长要注重鼓励、帮助孩子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专栏,为家长提供教育方法。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礼貌用语,能使用文明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与同伴交往,并成为好朋友。
2、尝试用询问、记录的方法,了解和获取朋友的信息。
3、体验与朋友一起合作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布偶:狐狸布偶一个。
2、事先排练好布偶剧《狐狸贝贝找朋友》。
3、记录表、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布偶表演《狐狸贝贝找朋友》引出课题。
提问:你们喜欢这只狐狸贝贝吗?为什么?最后他为什么没有交到朋友?
总结:因为他是一只没有礼貌的小狐狸,它不会使用礼貌用语,不会友好地与别人交往,不会等待,所以他最后没有交到好朋友。
2、回忆交朋友的经验。
提问: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
你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请几位幼儿说说好朋友的名字。
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好朋友的名字的?(询问)。
你是怎样和他成为好朋友的?
3、尝试用询问、记录的方法收集好朋友的信息。
(1)学习礼貌的交往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交往。
师:今天呀,坐在这儿的除了大(7)班的小朋友,还有许多其它班的小朋友,你们想互相认识,并成为好朋友吗?要想成为好朋友,必须先要知道对方的姓名(出示表格指出姓名栏)、班级(指班级栏)、电话号码(指电话号码烂)、爱好即他(她)喜欢些什么?(指爱好栏)这样你才方便和他交朋友。
师:那这些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呢?(询问)。
像小狐狸贝贝那样询问吗?(师示范小狐狸贝贝无礼的样子调节气氛)。
注:如幼儿出现微笑、点头、友好地牵对方的手等肢体动作及时表扬(如:__x小朋友还用了__动作,如果是我我也很愿意和他交朋友)。
幼儿集体学习“请”、“你愿意吗”等礼貌交往语言以及礼貌的肢体动作。
(2)学习用询问记录的方法记住朋友的信息。
师出示表格,讲解表格的用途及记录方法。
师:那等会儿,我们就用这些友好的方法来交朋友。瞧,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支笔和两张表格(再带领幼儿认识一下表格的内容)。好,现在就请小朋友带上你的表格和笔去找朋友吧,记住要把小朋友的信息记录下来哦。
提醒幼儿可以去找客人老师做朋友,如有幼儿主动去找,师及时表扬并鼓励其他孩子也去找,如:__x小朋友他去找客人老师做朋友呢,真棒!
(3)介绍自己交到的朋友以及朋友的相关信息。
师: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班的小朋友?请你介绍一下你今天交到了几位朋友,把你的好朋友一起请过来吧。(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4、游戏:套圈。
我们都找到了朋友,现在就跟好朋友一起手拉手,来玩“套圈”的游戏吧!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篇六
首先,本次活动缘与主题:欢腾的国庆节。金秋十月、红旗招展,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孩子们在体验节日快乐的同时也对国庆节的由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看电视、听故事了解了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与新中国的成立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了解新中国的成立的历程,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师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爱国主义影片"闪闪的红星"组织幼儿观看,该影片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可信、感染力强的特点。能满足大班幼儿的兴趣点,让机智勇敢的潘冬子等光辉形象走进孩子的身边。用英雄人物的平凡人生和感人事迹去熏陶、感染幼儿心灵。
其次,本次活动结合幼儿园的德育课题,目的是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发展。现在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平时很少参与劳动,遇事缺乏独立性,喜欢依赖成人,孩子缺乏生活的历练,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是不利的。影片中小冬子的生活历程引起孩子的兴趣,他们喜欢潘冬子的聪明、机智,顽强,勇敢。但孩子们想了解冬子的生活为什么会这样,冬子为什么要参加红军,孩子们问题很多,因此我组织谈话活动以故事中冬子的典型事例为切如点,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在分析,比较中提升孩子的经验。
1、引导幼儿回忆故事"闪闪的红星"的主要情节,激发幼儿对小冬子的喜爱。
2、通过比较让幼儿初步体验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幸福。
3、激励孩子学习英雄的优秀品德。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1、能大胆讲述故事的情节。
2、能把小冬子的精神迁移到孩子的身上。
音乐导入——回忆故事内容——比较生活的异同点——情节的迁移。
(一)、音乐导入。
1、小朋友感受红星歌的旋律:小朋友听一首音乐,听完后告诉大家你对这首音乐的感觉。
2,用肢体动作把你对的音乐的感觉表现出来。
过度语:听了红星歌你会想到谁?我们看过电影闪闪的红星还记得吗?故事讲了小冬子想干什么。
(二)、你喜欢小冬子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强、勇敢、机灵的孩子,故事里怎么说。运用ppt帮助幼儿理解。
(三)、冬子真是个了不起孩子,他和我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
1、幼儿找同伴讨论。
2、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为什么能过得比冬子这么好?
3、用我们的歌声唱出了。歌表演"红太阳,照山冈"。
(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小朋友唱得多好呀,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谁给我们带来的。
我们小朋友要向冬子学什么?
本次活动提升了孩子们的经验。影片"闪闪的红星"的故事虽然远离孩子们现在的生活,的但故事中冬子的具体形象所表现出的聪明、机智、勇敢、顽强等品质能激发孩子情感共鸣,冬子的年龄与大班孩子的年龄相仿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激发了幼儿探究冬子生活年代,找到了思考的话题。他们喜欢冬子,在活动中孩子能用影片的事例从不同的情节来讲述冬子的机智、勇敢等品质。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我们民族的精髓。而大班的孩子喜欢模仿英雄这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作用。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争抢着向大家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在比较中孩子既感悟到今天自己很幸福,如,谢林说,我家坐在高楼大厦,我有很多玩具,而冬子是没有的;张恒齐说,我每天有好多好吃的食物,而冬子吃的是野菜。黄忻说我们能在幼儿园学习,而冬子没地方上学等。又促进孩子们的语言发展。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2、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植物小时候和长的图片若干,如小蝌蚪、青蛙,蚕、蛾子,小鸡、公鸡,小花籽、花朵,小树苗、树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长了,了解自身的变化。
1、教师:上班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变化呢?(引导幼儿从身高、体重、动作、语言等各方面进行讨论。)
2、讨论以后的变化。
教师:以后我们还会变吗?猜猜你会变成什么样子。
3、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二、知道动植物的变化。
1、讨论动植物的变化。
教师:人在不断地长和变化,小动物和植物们也会变吗?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幼儿自由地进行交流)
2、观察动植物的图片,进行匹配游戏。
教师:这里有些什么?(小蝌蚪、青蛙、小鸡……)有的是它们小时候的样子,有的是它们长的样子,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放在一起吗?(幼儿分组进行匹配游戏)
3、进一步交流动植物的变化。
教师:它们还会变吗?(引导幼儿发现动植物也在不断地变化)
三、讨论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1、交流生活中事物的变化。
教师:除了我们人、动物和植物在不断地变化,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在变化呢?(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衣服变旧了,笔变短了等)
2、讨论并感受周围事物的变化。
教师:是不是各种事物都在变呢?(鼓励幼儿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并逐一进行讨论,感受各种事物的变化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周围的所有东西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
2、能用“xx的xx,是xxx的家”的句式展开想象,仿编诗歌。
3、乐意在集体面前胆表达,热爱自然的美,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有参观过动物的家的经验,如茂密的树林是鸟儿的家。
2、各种动物的图片、头饰、居住背景图;水彩笔;绘画纸;录音“温暖的家”。
3、表演区中各个动物的家的布置。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结合前期经验展开讨论。
2、播放录音,初步感知诗歌优美意境。
(1)教师提问,幼儿回忆诗歌内容
师:在诗歌里,我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2)出示树林和小鸟的图片,欣赏诗歌的第一句;
师:诗歌里说树林是谁的家?是什么样的树林呢?
(3)出示池塘和鱼儿的图片,欣赏诗歌的第二句;
师:鱼儿的家在哪?我们再想想,鱼儿的家还可以在哪里?
(4)出示天空和白云的图片,欣赏诗歌的第三句;
师:蓝的天空上有什么?还会有谁的家也是在天空中呢?
(5)出示爸爸妈妈的图片,欣赏第四和五句;
(6)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尝试说出诗歌后部分。
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它的家在哪?它为什么哭?
(7)小结:原来人类和小动物们都有温暖的家,可是如果我们人类没有好好守护他们的家,他们就会失去温暖的家,像小蝌蚪一样很伤心,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守护他们的家园!
3、结合图片,师幼共同复述诗歌内容。
4、运用图片,发挥想象,尝试仿编。
(1)出示草原和牛羊的图片,教师示范仿编第一句:广阔的草原,是牛羊的家。
(2)出示熊猫和企鹅的图片,幼儿仿编第二句,第三句;
师:熊猫是吃竹子的,它的家会是在哪里?企鹅又是住在哪里呢?
(3)出示花园和海的图片,幼儿仿编第三句,第四句;
师:花园里有什么?海里有什么?
(4)小结: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都有家,我们家应该保护他们的家,让他们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5、集体讨论,结束活动。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尝试和同龄人交朋友,学习和新朋友认识、相处的简单方法。
2.体验交到新朋友并共同游戏的快乐。
3.愿意倾听同伴的想法,并向同伴学习。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与同龄班班教师交流活动目的和内容。
2.选择好角色游戏内容。
3.图卡:姓名、快乐游戏、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们做好朋友好吗?相互商量,相互帮助。
4.幼儿活动前制作自己的名片,报纸2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话题。
1.教师:你有朋友吗,你是怎么认识他(她)的?
3.教师和幼儿相互交流。
(二)两个班结对,激发幼儿相互交朋友的愿望。
1.初步讨论结交新朋友的方法。
2.出示图卡,提出找新朋友的任务:交新朋友的时候需要知道对方的姓名,还要和朋友一起游戏,游戏的时候两人都能感到快乐。
(三)幼儿两两结伴,参加角色游戏,教师观察幼儿交友情况,鼓励幼儿相互交往,并根据需要随机指导。
1.教师:你们和新朋友相互认识时说了那些好听的话?
2.教师:你交到朋友了吗?他叫什么名字?怎样才能记住朋友的名字?
3.教师:相互认识后还可以说什么做什么?
4.教师小结:认识新朋友时,要礼貌地和别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问问朋友的名字,还可以拉拉手表示友好。
(四)了解和新朋友一同游戏时怎样做。
1.教师:你们刚才玩了什么游戏?是怎样玩的?开心吗?
2.教师用说故事的方式说出刚才观察到的幼儿间相互商量及相互帮助的情景。
3.教师:你们俩玩了什么游戏?怎么玩的?
5.再次结交一个新朋友,尝试相互认识时的好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与朋友相互介绍。
(五)玩游戏,体验与朋友一同游戏、相互商量的过程。
出示报纸,让孩子和同伴交流运用材料玩各种游戏的方法。
(六)教师小结交新朋友的方法,幼儿交换名片。
教师:今天交新朋友的方法还可以在以后遇到其他小朋友、上小学后遇到新同学时使用,相信大家能够交到更多的好朋友。现在与朋友交换自己的名片,再次拥抱,并说再见。
活动延伸:
1.利用游戏、劳动等时间组织幼儿和交到的朋友一起活动。
2.平时家长多带孩子外出活动,鼓励幼儿结交更多的朋友。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篇十
一.设计思路:随着幼儿生理的不断成熟,幼儿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不断扩,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也不断增强,本课将让幼儿在感知自身机体的发展下,进一步感知自己心理及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培养幼儿自主性及想象能力,激发幼儿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才艺展示,感知自己长了。
2讨论自己长的原因及自己的生长过程。
3激发幼儿爱父母、爱生活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诗歌《我最爱祖国》、各种职业的图片
四.活动进程:
1复习诗歌《我最爱祖国》,感受自己从小班到中班直到班自己的想法的变化,体验自己长了。
教师朗诵诗歌:小班的时候,老师问我,你最爱谁?你最喜欢什么?……中班的时候……现在我上班了……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自己的想法不断变化,是自己长了吗?上了班小朋友知道了好多事情,也学会了好多本领,那我们为什么能学会这么多的本领呢?(引导幼儿讨论自己长的原因:是妈妈的呵护,自己的努力,认真仔细,坚持、耐心、刻苦……在讨论中感受自己的长的经历及自身的成长过程)
2才能展示。
既然小朋友们知道自己长了也会很多本领,那小朋友能不能给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呢?引导幼儿自由展示,培养幼儿的胆勇敢,体验自己长及拥有本领的成就感及自豪感。
3谈理想,教师适时出示各种职业的图片。
师:我们现在是班的小朋友了,你们想一下,当你继续长,你上了小学、中学、学之后,像老师这样你会有什么梦想呢?将来当你长得更了,你会做什么呢?(引导幼儿想象,激发幼儿想象创造的积极性,为了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五.活动延伸:让幼儿在课下用绘画的形式画出自己的理想。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照片和婴儿,让幼儿感受自己不断在长,教育幼儿关心、体贴父母。
2、引导幼儿从小树立远的理想。
活动准备:
幼儿照片(小时候)一张、幼儿衣服(小时候)若干、三个月的婴儿一位。
活动过程:
一、出示照片,导入课题。
“老师带来张照片,请小朋友猜猜看他是我们班的谁?”
二、让幼儿试穿小时候的衣服,感受自己的身体在长。
“老师这儿有许多小衣服,谁来穿穿试试?穿上去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三、请来婴儿和妈妈,让幼儿在和她们的交往谈话中理解体会妈妈在宝宝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
1、请婴儿进场,让幼儿初步熟悉婴儿。
“老师请来了一位很小很小的宝宝和她的妈妈,你们想见见她们吗?”
2、启发幼儿提问,了解宝宝的生活情况。
“宝宝现在和小朋友都非常熟悉了,小朋友有什么问题问宝宝吗?”
四、通过谈话、比较等方法,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体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1、教师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启发幼儿谈论小时候的趣事。
“我们家小时候都和刚才的可儿一样,几乎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妈妈忙。在老师小的时候,还闹过一次笑话呢!小朋友,你们想听吗?”
“小朋友,你们在很小的时候闹过笑话吗?”
2、通过婴幼儿比较,引导幼儿畅谈自己的本领,感受自己在能力上的变化。
“就这样,我们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的关心爱护下,从什么都不懂,到惭惭长,学会了许多本领……小朋友,你们现在有什么本领?能告诉我们吗?”
五、引导幼儿谈话“长了干什么”,使幼儿从小树立远理想。
“老师在像你们这么的时候,特别想当一名教师,经过我的努力,现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师啦!小朋友,你们长了想干什么?”
“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从小应该怎么做呢?”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篇十二
1、对未来有美好的向往,能胆地、连贯地讲述自己的愿望。
2、愿意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付出努力。
3、增加自我意识。
1、认识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知道各种职业的工作都需要。
2、各种职业的人物图片若干。
3、绘画纸笔幼儿人手一份。
一、让幼儿谈谈自己父母的职业,激发幼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朗读诗歌《长了做什么》,启发幼儿谈谈自己的理想。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出示各种职业的人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不同人物的服装,工作环境,使用的工具等特点。
三、讨论:如何实现美好的愿望。
2、教师小结:现在我们要从小学好本领,懂得许多的知识和道理,长后才能为家做许多许多有用的事情。
四、教师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美好向往。
教师:你们把长以后想干什么画下来,然后再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好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82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