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送给消防叔叔的一封信400字(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3 09:16:07
2023年送给消防叔叔的一封信400字(4篇)
时间:2023-03-23 09:16:07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送给消防叔叔的一封信400字篇一

您好!

清凉的月光从窗外洒进来,房间里静悄悄的,白天的热气已被驱逐得差不多了。此时的我却心潮澎湃,提起笔想给你们写封信。却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对消防员叔叔的认识,对你们工作的了解,我只是仅限于书本中的描写,老师口中的赞美词。只知道哪里着火了,就有消防员叔叔的身影;只知道消防员叔叔是救火的;只知道消防员叔叔的工作是神圣伟大的。

我敬佩消防员叔叔的无私奉献爱国精神。是你们日夜坚守岗位,保卫祖国和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是你们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是你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别人的生命;你们每一位都是战士,是我眼中的英雄。你们用生命换来大家的安全。换来了国家的安全。

我敬佩您,消防员叔叔!敬佩你们舍己救人的精神,敬佩您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敬佩您们那么爱国,敬业精神!您,是我们的榜样。

叔叔,我会好好学习,努力学好本领,将来也能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继承发扬你们的爱国敬业精神。

一位敬爱你们的小学生

送给消防叔叔的一封信400字篇二

消防员叔叔:

你们好!

我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在我还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妈妈讲你们的英雄事迹。在我的心目中你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面对熊熊大火,为了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你们总是将自己的安危抛之脑后,义无反顾地冲进了火海,甚至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消防员叔叔,你们的工作太危险了!哪里着火,哪里就有你们的身影。每当灾情发生,就能听见一阵尖锐的鸣笛声由远及近,在之后便看见你们飞身下车,装备整齐,沉着冷静,把水枪喷得很高很高,还会“飞檐走壁”赶走一个个火魔!你们不顾一切,永不退缩。你们的`身影在我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既让我敬佩又让我感动!

消防员叔叔,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所做的一切,我向你们致敬!我会以你们为榜样,好好学习,努力学好本领,将来也为社会,为祖国做贡献。

此致

敬礼!

送给消防叔叔的一封信400字篇三

敬爱的消防员叔叔:

您好!

您知道吗?虽然我们从未见过面,但您却送给我三件礼物,分别是:感动、勇气和期待。这三份礼物一直影响着我,写这封信就是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感激。

您给我的第一份礼物是感动。你们在火海中奋不顾身地救人;在我们河南发洪水时,你们闯在一线,毫不畏惧困难;你们拼命搬沙袋的场景经常浮现在眼前。

您给我的第二份礼物是勇气。记得学校组织越野比赛,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惊慌失措,紧张地想要退出。因为我当时没有锻炼过,一想到要跑20多公里,肯定跑不下去。而且当时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跑在马路上还不得中暑?可是,其他同学却跃跃欲试,都收拾好东西,准备出发了。我该怎么办呢?这时,我突然想到了您,是您不畏艰辛,奔赴河南救灾,你们划着皮划艇在凶险的水面上寻找生还的灾民。那时大雨倾盆,你们的衣服被雨淋透,皮划艇也险些被洪浪打翻,但是你们勇往之前,想到这里,我顿时勇气倍增,终于徒步跃过终点线。从此以后,您让我学会了遇见困难绝不退缩的勇气。

您给我的第三份礼物是期待。您的各种经历让我深深地知道,您是一个勇敢地雪中送炭的人。我希望长大以后,也能成为像您一样的人!

此致

敬礼

一位普通的小学生

2021年12月6日

送给消防叔叔的一封信400字篇四

尊敬的消防官兵叔叔:

你们好!

在“5.12”大地震中,我们在电视中看到,你们在余震不断的恶劣环境下,英勇救人的感人场面。在道路严重破坏,不能开车的情况下,你们就步行去营救灾民;在大型挖掘设备不能运进灾区的情况下,你们甚至用手挖掘!看到你们被石块磨破的手,我们深深的被感动和震撼了!你们用鲜红的血换来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你们用实际行动保障了人民的健康和平安。四川虽然离我们这里很遥远,但是四川也是我们国家的一分子,是你们在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们!你们是我一生最崇拜的英雄!我也想像你们一样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出一份力!我要向你们学习,把你们当成我的指路标,在别人遇到困难甚至危险的时候,向你们一样,帮助他们!

消防官兵叔叔,最后,我还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为什么你们在场救灾民不怕任何风险呢?”可能这个问题要到我长大了才知道,不过不要紧,我会努力学习,长大争取和你们一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致

敬礼

张浦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陈逸

10月30日星期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81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