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习作教案(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07:17:10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案(实用12篇)
时间:2023-12-06 07:17:10     小编:ZS文王

教案是教师为指导教学所制定的详细教学方案,它承载着教学设计和授课内容。要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案篇一

1、幼儿能通过观察进行描述。

2、训练幼儿思维的流畅性。

3、幼儿能正确的说出自己所看到的东西。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激发了幼儿对熊猫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幼儿不能开口去说,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吸引不住幼儿的注意力。

熊猫挂图一张,具有代表性的熊猫在做什么事情的图片若干张,关于熊猫吃竹叶的视频一段,熊猫儿歌的视频一段。

1、谜语导入(有个小动物,身体胖乎乎,常带戴墨镜,身穿黑白衣,爱吃鲜竹叶)。

2、出示熊猫挂图,分析谜语。

3、播放熊猫吃竹叶的视频,吸引幼儿注意。

4、播放各种图片,逐个讲述分析,正确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事情应该怎么做。

5、给幼儿讲述熊猫的生活习性,分布的区域。

6、让小朋友自己说看到的东西,熊猫爱做什么事情,爱吃什么东西,等等。

7、最后让小朋友观看有关于熊猫儿歌的视频。

1、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是在快乐中度过的,幼儿配合积极,兴趣很浓。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少用成人化的语言,比如“知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多问“为什么”。

3、选材新颖,导入活动很好。

4、在说出谜语的时候应该把速度放慢一点,让小朋友有时间去想。不应该太快出示挂图。

5、可以请小朋友来模仿自己所看到的熊猫的姿势,让幼儿说出成句的话。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案篇二

1.指导学生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汉字,学习两个新偏旁“人字头”“四点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出示大熊猫,让孩子们看图画,简单说说大熊猫的样子。

2.师:大熊猫真可爱。那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吧!

板书:大熊猫。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要求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要读准字音。

2.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讲什么?

(课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大熊猫是动物园里最吸引人的动物。它是珍贵的动物。

板书:珍贵。

第2自然段,写大熊猫的样子。

第3自然段,写大熊猫的活动情况。

第4自然段,写大熊猫的饮食。

板书:样子活动饮食。

1.再读全文。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小组合作,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

(2)读给全班同学听,大家评议。

(3)试着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播放大熊猫的生活录像片。

感受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学习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描述片中的大熊猫。

(1)大熊猫的样子:

板书:身子胖尾巴短很光滑。

四肢黑身子和头白黑眼圈。

(2)大熊猫活动情况。

板书:小:活泼爬上爬下。

长大:不爱活动爱睡觉。

(3)吃什么?

板书:竹叶竹笋。

1.以“开火车”的游戏方式,读词语卡片,巩固认识生字。

2.用生字开花的方法,给生字组词,巩固识字生字。

1.结合写字教学要求,学习新的偏旁“人字头”“四点底”。

2.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写生字。

1.有到过动物园或从电影电视上看到大熊猫的同学,或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大熊猫的资料,说给大家听听,并在小组交流。

2.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自主选择,填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我是国宝》《丹顶鹤》,让学生加深认识大熊猫和丹顶鹤,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大熊猫。

样子:身子胖尾巴短很光滑。

四肢黑身子和头白。

黑眼圈黑耳朵。

小时候:活泼爬上爬下。

长大:不爱活动爱睡觉。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案篇三

1.知道写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

2.指导学生先打草稿,然后念一念,改一改,直到自己满意了,再誊到作文簿上。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请同学们看一段简短的录像。(一个小同学去买牙膏,售货员阿姨热情地接待)。

2.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二)研读例文。

1.这是多小的一件事情啊,事情虽小却可以从中看出阿姨待顾客如亲人。这个同学就把这件事写下来了,请大家看语文书17页上的一段话,题目是___________。

2.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位同学写得怎样,谈谈理由。你有本领比他写得更好吗?

(三)尝试写作。

1.进入三年级后,同学们开始学着用钢笔写字,有的同学很高兴、很兴奋,有的同学却在发愁,觉得用钢笔写字太麻烦。大家的感受不一样,谁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用钢笔写字真____________。”

2.真是五花八门呀,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是什么事情使你对用钢笔写字产生如此的'感受呢?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再写下来。(让学生写15―20分钟)。

3.写好了吗?把笔放下,把自己写的内容读一读,看通不通,觉得不妥的地方自己动笔改一改,可以边读边改,也可以先读一遍再改。

4.在四人小组内,读给别人听,让大家提意见,根据别人的意见再改一改。

5.谁愿意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例文,完成习作。

1.语文书上还有一篇作文呢,一起来读一读。

3.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第19页的两段话。

4.通过读语文书的提示,你觉得我们可以写什么?

5.你准备写什么?

6.写作时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案篇四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动物王国里面,动物们都在进行着各种有趣的活动,你们想去瞧一瞧吗?——(课件:各种动物活动图片)。

2.看到这么多的动物,你们喜欢吗?(喜欢)那今天我们这节作文课就来写一种动物——大熊猫,大熊猫被称为我国的国宝。(板书:国宝大熊猫)。

二、交流资料,了解熊猫。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熊猫的有关资料,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分类整理搜集的资料。

2.分类展示小组搜集的资料。(预设)。

(1)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的分类一直有争议,不过近年来比较趋向于将大熊猫独立出来,因为大熊猫和现存的其他物种都有较大的差异。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

(2)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四川省北部,陕西省南部和甘肃省南部的山区。

(3)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我国的国宝?

大熊猫中国独有,数量稀少,在1000只以下,属于我国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了,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大熊猫不仅是中国最稀有的珍贵动物,而且已成为世界上最珍贵最稀有的动物,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世界各大动物园内每种有绝灭危险的珍稀动物笼前要悬挂熊猫为图案的徽志。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百分之一,而且成活率很低。

3.谈话引导交流:怎样把这些零碎的资料整理成一篇内容连贯的作文呢?(学生自由交流。)。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通过交流资料了解了大熊猫,通过阅读例文掌握了写作技巧,这节课我们阅读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习作。

二、阅读课文,明确要求。

1.独立阅读课本94页习作要求和有关资料。

2.小组交流,怎样写好这篇作文。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1)审题: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国宝大熊猫,属于状物文。描写大熊猫的性格特点时,可以恰当地使用中心句,先概括地写一写他们的性格,再在后面的自然段中分别加以叙述,这样的话,文章条理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2)选材:同学们收集的材料很多,能选择写的范围很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要作为选择的主要材料。

(3)立意:我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就是通过自己和动物的交往(动物园观察),以及对有趣的事情的描述,在字里行间自然真挚地流露出来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感人。

(4)技法:描写动物,首先要突出它的外形特征;动物的生活习性主要指它的吃食(捕食)、居住、睡眠、活动、性情等方面,抓住这些方面细致描写,才能将它们描写得惟妙惟肖;动物虽然不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在观察描写时,就应该从它们的动作、叫声中去体会和想象它们的“情绪、思想”变化,这样适当运用比拟,文中的动物才会更逼真。

4.课件出示:技巧口诀歌。

介绍动物有要点,外形习性是重点。

描写特点抓外形,总分说明条理清。

联系生活写习性,吃睡玩爬和叫鸣。

生活细节要具体,写出特性有感情。

动物和人是朋友,友好相处莫惊扰。

保护动物是美德,和谐相处好境界。

三、提出要求,完成初稿。

1.提出要求:

(1)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

(3)还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写一件具体的事)。

(4)给文章“化个妆”(加入一些修辞方法完善句子,加入一些动静结合完善段落,加入一些结构形式例如:过渡句,首尾呼应等,完善文章。)。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3.阅读自己写完的习作,看看对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有没有不准确的内容,还需不需要补充新内容,并进行修改和补充。

四、互相交流,进行修改。

1.指名让学生上台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来评一评。教师注意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

2.出示习作评分要求,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习作评分要求:

慧眼小神童:观察仔细,能比较具体地写出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神笔小作家:语句通顺,用词准确、生动,能按照一定顺序形象、具体地写出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动作情态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组员之间互相评一评,看看儿是大家欣赏的地方,哪个地方大家认为还要进一步修改,对修改自己或别人文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4.集体修改: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每一个小组推荐一篇认为进步大的习作进行集体交流。交流的重点是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了;语句是否通顺;遣词造句是否贴切、准确;是否表达了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等方面。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补充。最后把自己认为修改好的习作读上几遍,读出感情来,各自把修好的习作工整抄在习作本上。

五、习作展品。

评选优秀习作张贴在班级学习专栏里进行展品。

[教学板书]。

抓住主要特点,合理安排顺序。

列举典型事例,突出主要习性。

巧妙使用词语,表达真情实感。

动静合理搭配,描写具体细致。

巧用修辞方法,内容形象生动。

注意前后照应,做到首尾连贯。

第七单元的习作是是写国宝大熊猫,这个内容是学生乐于交流,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学生对大熊猫的了解非常少,课前让学生搜集大熊猫的有关资料是弥补这一缺陷的主要途径(要条件可以让学生到动物园观察大熊猫),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资料,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大熊猫,激发学生热爱大熊猫的情感。阅读并分析例文,让同学们再次体会描写小动物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指导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小组成员互评互改,典型习作全班评改,分享优秀习作,让学生做自己学习写作的主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案篇五

大熊猫。

通过创设情景,把孩子带入丰富、生动的画面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象世界,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1、认识“物、数、胖、尾、巴、全、黑、圆、侯、活、喜、爪、抱、呼”14个生字;会写7个字:“巴、爪、皮、双、许、动、全”学习“言字旁”、“人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通过观察与学习,了解大熊猫,认识大熊猫,喜欢大熊猫。

随文识字。

学习“言字旁”、“人字头”。

新授课。

投影、挂图。

谈话法、探究法、观察法。

二课时。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由于繁殖难度高,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数量一直有限,从开始饲养至今,国内外动物园及自然保护区的饲养场,用于展出,繁殖,研究的需要,先后从野外获得大熊猫240余头,目前仍成活饲养(包括自繁数量在内)不足100头。

1、出示大熊猫图让学生看图简单说说大熊猫。

2、齐读课题。让学生说说哪种动物被称为“国宝”?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把生字画出来,遇到不懂的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出示生字词,让学生开火车认读,注意“数”在课文中读第三声。

3、同桌互读课文,相互学习,相互纠正。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想各个自然段各写了什麽内容。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你知道了什麽?

3、大熊猫哪些地方最吸引人呢?小组合作学习2、3、4、自然段。

4、交流汇报:

(1)第二自然段写大熊猫的样子。

(2)喜欢读的站起来读。

(3)同桌说说大熊猫的样子。

(4)看熊猫图,复述熊猫的样子。

(5)第三自然段告诉我们,熊猫喜欢干些什么活动?

(6)用“——”画出大熊猫喜欢的活动。

(7)自由朗读,配上动作。把大熊猫憨厚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8)看图:它最喜欢吃什么?指导朗读。

1、同学们很乐意与自己小组的同学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他们较好的体会了学习的快乐,通过生动的画面,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象世界,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创设情景,把孩子带入丰富、生动的画面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象世界,了解了大熊猫,认识大了熊猫,喜欢上大熊猫。

3、通过投影放出大熊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出大熊猫的外向形特点。再通过自主、合作讨论、寻找答案。很快找出描写大熊猫,外形特点的有关词句,和它小时候、长大后有什么不同之处、喜欢吃什么。

第二课时。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大熊猫的哪些方面?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3、小组内进行背诵比赛,选出背书小能手。

1、复习要求会认的生字词,分组进行认读比赛。

2、争当小老师,说说用什麽办法记住这些字。

3、认读会写字。

4、指导书写:

(1)认读部首。

(2)重点指导书写“巴”和“双”,其他学生观查,独立书写。

1、组词比赛。

2、完成练习第3题,照样子说句子。

3、读词语,摘词语。

写生字。

胖胖的,短短的,厚厚的,黑黑的,白白的,圆圆的,茸茸的,大熊猫身子(),尾巴(),全身的(),四肢和肩膀(),()身子和头()黑眼圈(),黑耳朵()。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我们要保护大熊猫。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认识了大熊猫,会读会认字。从这节课可以看出,学生自己动手做,学到的东西才能记得住,记得牢。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与复习,同学们都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

3、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正确读准字音,并且让学生动口、组词,动手写一写,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地掌握。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案篇六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猜猜他是谁”。以“猜一猜”游戏为主线,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然后大声读给同学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自己写的是谁。教材中用四个片段来提示,引导学生从外貌、性格特点、人物品质、兴趣爱好等方面来进行介绍,从而打开思路。通过此次习作可以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愿望,使学生乐于写作、爱上写作,培养写作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能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1、能选择一两点特别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重点)。

2、能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同学的外貌、性格、品质及兴趣爱好,并选择一两个方面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竞猜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今天有两个神秘的动画片中的人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可是他们不肯直接露脸,却给了我们一段文字,让我们来猜猜他们是谁,猜对了,他们才会露出真身。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2、课件出示文字,指名读。

(1)他脸上的刀疤又黑又长,从眼角一直到嘴边。又黑又长的刀疤在灰脸的映衬下像一只蜈蚣待在上面,迟迟不肯下来。耳朵上有一个半圆形、豆瓣大的缺口。他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我一定会回来的!”(灰太狼)。

(2)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可任意伸缩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他会七十二变,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孙悟空)。

3、学生猜出后教师分别贴出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

4、过渡:抓住一个人的特征多重要啊!几句话就能把一个人的形象勾勒出来,让我们一猜就准。今天,你就来选择班级里的一个同学,介绍一下他特别的地方,然后请同学们猜一猜,看看能不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设计意图:选择动画片中的典型人物,通过竞猜游戏,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

二、谈话交流,明确方法。

1、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个人呢?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人物的。

2、课件出示情境图和提示,指名读。

(1)他的头发又黑又硬,一根根向上竖着……。

(2)他特别爱笑,一个小笑话就能让他笑个不停……。

(4)他酷爱踢足球,也喜欢跑步,经常能在操场上看到他奔跑的身影……。

3、说一说上面的四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人物的,同桌交流,明确写人要围绕哪些方面来写。

预设:是从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优秀品质、兴趣爱好这些方面来进行介绍的。

4、过渡:我们总结一下,要如何介绍才能让同学们很快地猜中你说的那个人?

5、交流明确:

(1)说外貌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并按一定的顺序说。

(2)抓住性格、语言、行为及爱好的突出特点。

(3)叙述典型事例。

6、游戏:猜猜他是谁?请你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说说他的特点,可以选择同桌,也可以在小组里选择一个同学,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说说他的特点。然后让大家猜猜。

(1)要求抓住一两个特点介绍一个同学。

(2)互相评议介绍得是否具体。

(3)认真倾听,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习作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启发学生思维,此环节通过游戏引导学生交流写人物的方法,关注人物的外貌、性格、品质、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训练表达的思维,再通过“说一说”“评一评”培养学生口头习作的能力。

三、动笔习作,集体修改。

1、学生动笔习作。出示要求:

(1)选择一个同学,写一写一两点他特别的地方。

(2)写的时候,开头要空两格。

2、小组派代表朗读片段,边听边想:你猜出是谁了吗?你是根据哪些信息猜出来的?

3、实物投影呈现片段,边读边改:你能提些建议,帮助他描写得更准确吗?

4、集体修改。

5、把全班同学的习作贴在墙报上,大家一起来猜一猜。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交流分享的平台,从而在分享习作的快乐中达到修改写作、自我完善的目标。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案篇七

1.巩固“纪、必”等14个生字,会写“世”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其妙的想象,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续编故事。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续编故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你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刚出生没多久的时候,都学会了什么呢?

(预设:走路、吃饭、穿衣服等等。)。

2.师:不只是我们人类,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年纪很小的时候,都要学习本领,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24课《当世界年纪很小的时候》。(齐读课题)。

二、识字写字。

1.指导书写:学写“世”。

(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笔顺。

(2)教师指导书写要点,学生临摹、练写。

(3)相机评价。

2.巩固要求会认的字。

(1)齐读词语,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标注红色。(相机指导读好轻声和三声。)。

(2)字词游戏:摘星星,抢读生字。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第一遍大声自由读寻找答案,如果没有找到,可以默读第二遍。)。

2.释疑。

(1)课文讲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习怎么生活。(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课文先后介绍了太阳、月亮、水学会生活的故事,在2-4自然段。

(3)只要万事万物都做它最容易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在5-7自然段。

(4)这个故事只是开头,在8、9自然段。

四、深度探究,展开想象。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猜一猜“譬如、粗糙、敏感”的意思。

(3)找一找太阳学会了什么。(发光、上下山)。

(4)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太阳,你还想学习什么?(配图提示)。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说一说为什么“这主意不好”,为什么“这主意不错”。

(3)在这一段中找一个合适的词或短语形容月亮。(反反复复、不断变化)。

(4)找一找月亮学会了什么。(不断变化)。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找一找水学会了什么。(往低处流)。

(3)指导三个“往低处流”的朗读:第一个自然平实,第二个强调“低处”,第三个“轻柔延续”,结合省略号感受区别。

(4)思考:为什么水要往低处流?(因为这对它来讲是最容易的事。)。

4.学习第5-7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发现:每样东西都做自己最容易的事,生活的就变得很简单。(指导读好长句子)。

(2)分别说一说“太阳、月亮、水”做什么事最容易。

(3)当万事万物都做最容易的事,世界就会变得很有秩序。

(4)展开想象:还有哪些事物做了自己最容易的事,让世界变得有秩序?

(根据填空补充句子,配图朗读小诗,感受事物的美好。)。

5.学习第8、9自然段。

(1)读第8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有很多开头?

(引导:最开始的时候,太阳、月亮就会发光吗?是不是慢慢学会的呢?高山一开始就喜欢安静地待着吗?还是慢慢学会的呢?)。

明确:一切事物都有年纪很小的时候,都要慢慢学会本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2)展开想象,续编课文。(根据填空补充句子,展开想象。)。

6.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万事万物都有年纪很小的时候,比如一颗小小的知识的种子,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开出一朵绚烂的花。(板书)。

六、布置作业。

从这两个开头中任选一个,把你课上说过的句子和你的组员分享,组成一首首优美的小诗吧!

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案篇八

1、能自身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

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

能从袁隆平的具体事迹谈自身的感受。

小黑板。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概括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二、进行新课

1、初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讨论回答:

a、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b、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4、回答问题。

5、给课文分段,并写段意。

三、总结

四、作业

谈学后的体会

五、教学后记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导课: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导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案篇十

你参加过绘画比赛吗?今天我们以评委的身份去参加一场比赛。

(学生读课文)

1、小组内朗读,互相检查读音。

2、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绘画、金灿灿、宫殿、清澈、强盗、金箍棒、打滚儿

3、把这些词语和句子带到课文中去读,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一)、默读课文。

2、把画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怎样与大家交流。

3、读完后分配好角色后练习朗读。教师参与朗读,进行个别指导。

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让我们听听参赛的小选手是怎么介绍自己的作品的?

(二)展开评价,形成科学的评价观。

1、听了他们的介绍,你认为谁的画该得第一名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全班展开讨论)

2、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建议有些为难,到底采用谁的意见可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咱们来制定一个方案吧!

(或以不同标准评出单方面,或评出并列第一)

全班根据方案进行评选

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起个名字吧!(板书作品名称,依评选结果对号入座)

你想画什么?

像参赛的选手一样讲一讲你这幅画的内容。

画一幅画,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家长。听听他们的评价。

板书设计:

谁该得第一

(评价标准):

(作品名称):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案篇十一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

3课时

进行口语交际。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回家讲给妈妈听。

完成习作。

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第三课时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课件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背诵古诗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案篇十二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五册第六单元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作者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句,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的特产,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全文围绕“富饶”展开,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而具体。

1、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并运用知识树的形式教学。这种板书在本课中给学生知识脉络的整体形象,回顾了全文的写作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足之处,没有将写作的方法及特点,在知识树中呈现,使得构建不充分不完整。 2、本课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三个自学指导,让学生分层次来学习和体会文章。自学指导一,整体扫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自学指导二,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自学指导三,细读品位。学习前提出了明确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在讲到西沙群岛物产的时候,我反复让学生朗读,学生在练读中积累、运用语言。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2、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各式各样

1、问:想想什么意思?(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

2、问:怎么读?

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5960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