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07:12:19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汇总15篇)
时间:2023-12-06 07:12:19     小编:GZ才子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教案的编写应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篇一

培养同学们的民族精神;使同学们传承中华美德,了解发扬传统美德;让同学们由认识中华传统美德到体验、实践传统美德。

1、中队活动开始仪式。

2、请出主持人(甲:周韶安乙:张彦)。

甲、乙:今天,我们六(1)中队在这里举行“爱我中华,崇尚美德”中队主题队会。我们邀请了各位领导、各位辅导员、各位中队长来参加我们的队会,对你们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乙: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甲:她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尤其是永放光芒的传统美德,是全世界各民族共同的瑰宝。

乙:不单单是风景秀丽,我们中华民族素以有礼、诚信著称于世界,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她有着丰富的传统美德。

甲:到了新世纪的今天,我们新一代仍然传承着传统美德。

乙:小品《孝》就是讲的一则现代尊老爱幼的美德小品,大家想来听一听吗?有请杨绮欣等同学上台表演。

甲:看了刚才的小品,我们都应该以剧中的小红为榜样,从小培养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乙:中华美德博大精深,除了刚才我们了解到的尊老爱幼的故事之外,还有哪些传统美德呢?下面有请缪一豪、李易珺给我们带来一个游戏《美德格言大比拼》。(包括拼格言和背诵格言两个游戏)。

甲:同学们知道的传统美德格言还真不少,可是,在我们身边有没有人发扬过美德呢?

乙:有请张桂明和黄烨琳来带领我们看一看他们在生活中尊老爱幼的体验吧。

甲:同学们,你们认为除了黄烨琳、张桂明的做法外,还有什么可以体现出尊老爱幼呢?(队员自由讨论发言)。

乙:原来在现实生活中,弘扬传统美德可以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甲:开展活动来,我们班涌现了许多美德标兵,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看了王竞鹏、张奕威为我们表演的快板《传统美德我弘扬》,大家就知道了。

甲:美德在我们身边处处放光芒。

乙:它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早在古代,人们就赞美、追求美德。下面请冯佩欣讲述典故《小黄香孝敬父母》。

甲:传统美德还有很多很多,我们需要去挖掘、去继承、去发扬,而母爱就是人们一直赞颂的。请张彦等同学带领我们一起唱《妈妈之歌》。

乙:我们要从小好好学习,做个“四有新人”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

甲、乙:让美德之花永远开放校园与社会。让我们的行动体现于校园与社会。

甲:有请辅导员讲话。

辅导员:同学们,今天欣慰地看到你们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把平时学习、积累的传统美德向领导和老师们作了汇报。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它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还更需要我们继续去传承和弘扬。

3、中队活动结束仪式。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篇二

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环境创设: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篇三

2.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3.让学生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通过收集冬至的材料传承节日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1.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冬至有关的资料。

2.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冬至有关的习俗。

1.背诵《节气歌》。

同学们你们能背一背《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义。

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预设:

(这样将课前准备的信息进行交流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说冬至板书:冬至。

简介冬至的由来、俗称。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又称为“冬节”

过渡:为什么古代的节日还能保留至今让我们一起用传说和习俗来“说冬至”吧。

1.用传说说冬至主要有:

传说一:冬至馄饨夏至面(见补充材料)。

传说二:冬至吃狗肉(见补充材料)。

传说三: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见补充材料)。

传说四:冬至吃饺子(见补充材料)。

2.用习俗说冬至主要有:

五: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见补充材料)。

3.各地冬至习俗有不同。

苏州人过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3)宁夏:冬至吃“头脑”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1.交流:引领学生走进冬至节齐过冬至节交流自己的父辈和祖父辈是怎样过冬至的。

1.畅想:下一个冬至你打算过。

1.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篇四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期间为幼儿设计一系列的相关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一、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1、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2、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3、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四、朗诵古诗。

1、幼儿整体诵读。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

5、古诗接龙。

五、认字活动:学习“明”字并讲述“明”的字源故事。

“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六、结束活动:欣赏歌曲《清明》。

七、活动延伸:学习歌曲《清明》。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篇五

(一)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体验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二)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对故事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与表达。

ppt\图画书《月亮的味道》、舒伯特的《小夜曲》。

一、提问导入,引发想象。

[师]每年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是的,月亮很圆,也很亮。

幼儿a:月亮的味道可能像香蕉一样甜甜的。

幼儿b:也可能就是大饼的味道,成成的。

幼儿c:也可能是没有味道的。

[师]让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动物们是怎么想的,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师]《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插问)。

1.请大家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双眼睛?(九双眼睛)能说说有几只小动物吗?(九只小动物)。

2.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

幼儿a:再找一只小动物,找一只小一点的就可以了。

幼儿b:去借把梯子爬上去。

幼儿c:叫小猴子用力往上跳。

3.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睡着了,让你感觉怎么样?

幼儿a:这幅画面让我感觉很温馨。

幼儿b:我感觉像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温暖。

幼儿c:这让我想起了宿泊活动,大家睡在一张大床上,心情很愉快。

4.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幼儿a:小鱼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

幼儿b:小鱼说,水里的月亮是假的,是影子。

5.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哪个部分最有趣?

幼儿a:小老鼠摘到月亮很有趣。

幼儿b:小动物们“叠罗汉”很有意思。

幼儿c:月亮被吃掉了一半最有趣。

6.小动物们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呢?他们是怎样“叠罗汉”的?

7.小动物们想摘月亮,但月亮为什么要轻轻地往上一跳呢?(月亮和动物们在做游戏)我们也来玩一玩。(教师可请幼儿边复述边体验故事主要情节。)。

三、完整欣赏,想象迁移。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完整地听一遍这个故事。

(播放配乐故事,引导幼儿学讲故事中的对话。)。

[师]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什么办法?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味道?

(教师示范句式:我希望月亮是甜甜的,就像美味的巧克力)。

幼儿a:我希望我能乘直升飞机去摘月亮。

幼儿b:我希望月亮有薯片的味道。

幼儿c:我要做一架很长很长的梯子。

幼儿d:我希望月亮是冰淇淋的味道,最好是香蕉味的。

幼儿e:我希望乘热气球去月亮。

幼儿f:我希望月亮是月饼的味道,我要摘下一片回来和我的家人一起分享。

教师可启发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篇六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中秋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中秋节简介。

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活动二】中秋话习俗。

1、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2、月饼欣赏。

(多媒体课件:月饼)。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中秋讨论会。

讨论:对于现在的高价月饼现象怎么看?

3、主持人小结: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中秋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品尝月饼。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篇七

我们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同时也是建设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在学校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校园优良道德风尚的形成,对校园人际关系的团结、和谐与发展,学校整体发展凝聚力的加强,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认识并深入理解“仁义礼智信”;使“仁义礼智信”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内化为实际行动,让中华传统美德在新的形势下在生活中,在校园内,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

1.多媒体。

2.文言字词的理解。

3.收集仁义礼智信的故事,并准备图片解释。

4.拍摄短片。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开放的民族。

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哺育着中华儿女。传统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光照人间。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今天,我们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

(主题充满浓浓书卷气息,不妨可以采用慢慢打开画卷的形式展现主题。类似奥运会开幕式的吧。)。

根据形声字的特点,从拆字法中,感受每个字的意义。(最好能通过动漫演示拆字法的过程,跃动而缤纷的部首能赶走同学们对枯燥知识的无趣。也可以试着示例其中一个‘仁’的展示,大可把剩下的四个字让学生自行解决。)。

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听懂故事,连线匹配(五个同学分别讲述一个预先准备好的故事。锻炼演讲能力,体现演讲水平,考查听悟收获。先叙述故事,每个字分别通过1个经典历史故事,配以极具中国特色的原创工笔绘画插图,突出介绍每个字的意义与其内在的深层含义,从而诠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再请同学连线匹配。)。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其中有一个叫冯谖,冯谖在孟尝君家曾弹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等歌,因而冯谖食有鱼、出有车、他的母亲也得到了孟尝君的照顾。

备:《魏颗嫁庶母》、《楚庄王绝缨》、《苛政猛于虎》。

《季扎还愿》。王子季扎在父王去世后主动把王位让给了大哥,并出使各国。在徐国与国王徐公结下友谊,季扎见徐公深爱自己的宝剑,心中默许出使回国时将剑赠与徐公。但季扎回来时,徐公竟已经去世了。季扎来到徐公安葬处,将宝剑摆放在墓前。

备:《身在曹营心在汉》、《赵氏孤儿》、《庞涓忘义害孙膑》。

《孔融让梨》。在孔融小的时候,叔叔曾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把六个梨分给六个弟弟妹妹,但是必须还有一个梨在盘子里。聪明的孔融想出了一个办法,圆满的把梨分了。

备:《程门立雪》、《张良拜师》、《逾期赴约失大礼》。

《诸葛恪得驴》。三国时,吴王孙权在宴会上用一头驴来取笑诸葛谨。在场的诸葛谨幼子诸葛恪机智聪明,不但解除了父亲的尴尬,还受到吴王的赏识。吴王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备:《聪明的孔融》、《曹冲的故事》、《郑人买履》。

《明山宾卖牛》。明山宾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因为家贫,不得不便宜卖掉家中的老牛,回家的路上,他又急急忙忙赶回追上买主,讲明牛曾得过"漏蹄病",已经治好了。围观的群众称赞明山宾。

备:《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曾子杀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预先摄制了一个短片,短片中记录了同学们在校园中的许多不良行为,请同学们在观看片子的过程中指出错误行为。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竞答方式,看哪组发现得快,指出的错误多。

看片子的目的是,提醒大家注意,讲究美德应该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始,从遵守校纪校规开始,从小事开始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

丢失了良知、道义、诚信、礼仪的现象,常常上演在我们身边:

随便插话;上课吃零食;同学间搞恶作剧;

说谎;上完厕所不冲马桶;无休无止的上网打游戏;

在学生会里经常散布风言风语,在背后给人下套;乱丢纸屑;

颠倒是非,混淆美丑,撒谎骗人。

盗版书籍、山寨产品层出不穷。

假唱替身成为了家常便饭。

闯红灯,堵盲人道。

好心扶起摔地的老人却反被咬作坏人。

过渡:继承美德不需要唱高调,因为美德就处处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1、利用学校墙面、走廊、楼梯等,布置一些名言警句。

2、开展黑板报、手抄报、辩论赛等大力宣传美德。

3、与人交际时,学会欣赏、鼓励、配合对方。

4、……。

道德——是一种文明的体现。一个有道德的人,必定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只有人们的道德意识提高了,才能让社会变得跟美好。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

其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在校讲文明,在家孝父母。让“仁义礼智信”这些中华传统美德之花在我们的校园美丽绽放。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篇八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活动中相互分工,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旨在引起学习传统文化的浓烈兴趣,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实物(中国结等),文字资料。

3、黑板中间写“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标题。

三、活动人员:----班全体师生。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步骤:。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2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多彩的内容。

3培养爱国情感。

(二)活动的具体过程。

1、宣布主题:。

老师:“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件礼物,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中国结)。

全班答:中国结。

那你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关于中国结的资料吗?

学生a:……学生b……学生c……。

主持人甲:谢谢大家。

主持人乙:看完老师的展示,我知道大家也准备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请看李然等同学的展示。

李然:我们几个给大家带来的是几首古代的诗词。

(诗词背诵)。

是啊。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你最喜欢谁的展示呢?

学生a:……学生b:……学生c:……。

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打算吧。(学生交流、汇报)。

主持人甲:请班主任老师给大家做总结。

班主任总结:。

今天的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我在同学们的展示中呀,看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学们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

3、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篇九

“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有谁离得开大地母亲,离得开脚下的这片土地女娲造人的神话说明了祖先对土地的崇拜;开疆拓土是古代许多统治者成就霸业的目标;历保卫脚下土地的故事更是不计其数。脚下的土地,哺育了人类,续写着辉煌。

“爱国思乡之情,人所共有。这一组以爱国和思乡为主题的诗歌,蕴含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吟诵并欣赏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的提示语让我想到了2010年3月17日中国目前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抵达西沙永兴岛,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显示了中国政府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严正立场:“中国政府对南海群岛的主权拥有无可争辩!”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2010年端午节正是中国政府行使南海群岛主权之际的一个传统节日,因此围绕“脚踏一方土”这个话题,利用端午节这个机遇,让学生感受中国政府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底线是“不发生冲突”,我们对南海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铁的事实,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x多年历史;2010年3月17日中国目前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抵达西沙永兴岛,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即在眼前。

1、通过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文化心理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通过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湖》、《曹娥救父的故事》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爱国意识。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4、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并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5、通过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展示中华民族队脚下土地的厚爱深情。

1、根据学生兴趣,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2、搜集一份有关“端午节”和“土地”的参考资料书目。

3、整理以前学过的与端午节和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文章。

4、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了解中国人“安土重迁”“依恋故土”的文化传统。

5、收集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

1、本次活动借助“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紧扣“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这一主题,围绕“土地”这一课题展开。我们所要认识的土地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物质层面上的土地,这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个层面是文化层面上的土地,土地对于人类的意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个主题,因此,土地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古希腊神话中土地被称为大地母亲,她是力量的源泉;在各国统治者眼中,土地是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越多,意味着权力也越大;而对于一国的人民,土地就意味着自由和幸福,因此,面对外来的侵略,他们寸土必争……联系当前我国政府对南沙诸岛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正义立场,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活动一主要是侧重于第一个层面,让学生了解土地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土地保护对于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

活动二、三则侧重于文化意义上的土地。

2、以端午节为引子,以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为驱动力,展开整个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分为三个子活动,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看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其中第一个侧重了解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这些知识学生在历史课中可能已经学过,因此,可以搞一个跨学科的活动,一方面梳理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因为每一次改革背景都很复杂,措施也很多,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做简明介绍,这需要认真琢磨。

此活动邀请历史老师参加,从历史方面做出指导。

第二、三个子活动都侧重土地使用现状的探究。一个主要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我们国家整体的土地资源状况。学生可以通过地理方面的著作或者年鉴,搜集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土地数、土地减少率等数据,把其他国家的一些数据也找来,对比一下,发现我们土地资源的不足,增强忧患意识。搜集的数据不要只是展示一下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展示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用柱形图、曲线图等形式,直观而且更能说明问题。除了数据,还应该问个为什么,比如数据显示我们的耕地每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什么,政府做了哪些工作,等等。

第三个子活动更侧重实践。国外的中小学生经常在老师的引导下考察市政建设和社区建设,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就缺少这样的内容,因此许多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起码的公德意识,更不要说公民责任感。这个活动期望在这方面使学生获得提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二项子活动是让学生对于家乡土地使用情况的了解,可以到政府的网站上查找,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能组织学生与当地政府联系,直接采访有关情况。如果觉得整体的土地情况不好把握,也可以调查一个侵占土地或者浪费土地的具体案例。提出合理化建议一项,建议学生先搜集土地管理的成功经验,比如某地植树造林,保护了千亩良田的事例,借鉴他们的措施,再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3、活动二“讲讲土地的故事”,侧重文化层面的土地。三个活动侧重不同的“土地故事”。第一种,像社稷坛的五色土表现了汉民族对于土地的崇拜,还有古希腊神话、《山海经》关于“息壤”的传说、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等。民俗中远行人带一包家乡土的习俗也属于此类。第二种是凝固在语言文字里的故事,要让学生挖掘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的文化含义。第三种是“保卫土地”“珍惜土地”的故事,表现为反侵略中的寸土不让的民族气节,以及农民对于土地赤诚的爱等。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添加合理的想像和联想,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

4、活动三“谈谈土地的含义”侧重对文化层面土地的理性思考。

中国自古有“安土重迁”的传统,有的人甚至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离开故土,这样的文化品格造成了中国人的执著和坚忍,同时也带来了保守与闭塞。这样的现象该如何看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第一个子活动就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不求学生作出理论的说明,只要能有自己的观点,并能搜集一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前一个活动是让学生思考普通人心目中土地的含义,后一个活动则侧重文艺家心目中的土地。这个活动要求学生搜集一些以土地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并分析在其中土地象征了什么。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去搜集文学描写、音乐舞蹈和绘画摄影三类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有关土地的作品,然后讨论,最后进行总结,看看土地在这些文艺作品中主要有哪些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象征意义产生的原由。

5、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的历史不容置疑:

一、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

二、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中国人民至迟明初就到南沙群岛从事开发渔业生产了。早在明代,有海口港、铺前港和清澜港渔民及文昌县渔民到南沙群岛去捕捞海参等物。

三、中国最早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迟至元代,南沙群岛已归我国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南沙群岛先后被划归广东省和海南省管辖,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并采取实际行动积极维护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总之,任何国家对南沙群岛岛礁的军事占领或其它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在国际法上都是非法和无效的,不构成主张领土要求的依据,也不能改变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这一无可争辩的法律事实。

20xx年3月17日中午,我国目前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抵达西沙永兴岛,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中国政府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底线是“不发生冲突”,我们对南海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3、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展开诗意的想象,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

活动评价应该由学生参与,着重考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过程,重方法,对探究的内容不必一定得出实质性的成果。具体指标有:

1、搜集的资料和数据是否准确,搜集资料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新颖。

2、讲述故事、总结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是否通顺、神态是否自然等)、参与意识(是否主动)和情感态度(是否认真)。

3、讨论问题、提出建议时是否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是否能自圆其说,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

4、能否跟组内成员很好的合作,达成共同的目标。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篇十

活动准备:

1.排练诗朗诵、武术、小合唱等节目。

2.收集《火烧圆明园》和《祖国、祖国我爱你》音像资料磁。

一、队会仪式:整队、出旗、唱队歌、宣布活动开始。

二、中队长讲话。

三、活动过程:

(甲):当我们背着书包走向校园的时候。

(乙):当我们坐在教室里安静地读书的时候,

(甲):当我们身着盛装快乐地游玩的时候,

(乙)你可曾知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那样沉重、悲痛、屈辱的记载。(几名同学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甲):这一串串惊人的数字。

(乙):这一页页屈辱的历史。

(合)另人触目惊心,怎能忘记!

(甲)然而让人更不会忘记的是被称为“万国园”的圆明园,被西方玩火者抢掠后化成了一片焦土的悲惨一幕。(播放圆明园毁灭的音像资料)。

(甲)我们“地大”却让列强们任意宰割,

(乙)我们“物博”却被列强任意掠夺,

(甲)我们人多却饱受到列强们欺凌,

(乙)我们山河秀美,却被列强践踏。

(合)我古老的祖国呀!你为什么这样多灾多难?

(甲)当思绪的问号在人们的头脑中久久的盘旋后,一向善于思索的中国人民红着脸、挂着泪,怀着恨,终于悟出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

(合)落后就要挨打,强盛才能自主。

(甲)落后使人脸红,

(乙)落后也能激人奋起,

(甲)东方睡狮已猛醒,

(乙)开始了大展雄风,重振国威!

(甲)英雄的中国人民,靠坚实的脚印。

(合)书写了辉煌、壮丽的诗篇。

(甲)请听快板《可爱的中华将越来越强大》。

(甲)工农业生产在迅猛发展,

(乙)国防科技事业突飞猛进。

(甲)体运健儿从奥运会凯旋的喜悦,无不汇成一股汹涌的洪流,一个时代的强音:

(合)“中华在崛起!”

(乙)这个强音撼动着每个心灵,变成一个共同的回声:《祖国,祖国,我爱你》。

(甲)请听合唱《祖国,祖国,我爱你》。

(乙)忆往昔,沧桑岁月,

(甲)看今朝,国富民强。

(乙)祖国以举世瞩目的成就,焕发出勃勃生机。她像巨人一样屹立于世界东方。

(甲)如果他们胆敢入侵,我们就让他们领教一下《中国功夫》。请欣赏武术表演《中国功夫》。

(甲)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乙)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合)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捍卫祖国的重任。

(甲)我们任重而道远.

(合)我们要手拉手,肩并肩。

(乙)从我做起,(甲)从现在做起,

(女合)珍惜时间,(男合)勤奋学习。

(全体)学好本领,重振国威!

(甲)让祖国的江山永远青翠,

(乙)让那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合)《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放音乐)。

五、宣布活动结束。(呼号、退队旗)。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篇十一

一、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二、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三、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特点。

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觉、欣赏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体验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感觉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时机。

多媒体课件。

族歌舞音调创作而成的歌曲,4/4拍,e调式。曲式结构为三段体,即a+b+a+c。其中,a段(领唱部分)是全曲的主题段,b段和c段(齐唱部分)是与a段构成对比的段落。整段音乐既跳荡又平稳,表现出一种载歌载舞的喜悦之情。b段是一个带有插句性质的对比性段落,这个只有三个音(sol、rei、dao)构成的乐段基本上重复的是一个音型,这种带有集体舞风格特点的节奏型,第一次轻松地将歌曲送上高潮。c段是一个具有较强对比性质的音乐段落,此段音乐的节奏型既表现出“呼口号”的气势,又表现出集体舞的欢快和热烈。整首作品有张有弛,一气呵成。

1、作品简介:

《爱我中华》为二段体结构,b大调,4/4拍子。歌曲情绪快乐,活泼,充满了自豪感,表现了中华儿女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这首歌可以是独唱,也非常适合领唱加合唱或齐唱。

2、词作者简介:

乔羽我国著名的老一代词作家、剧作家、音乐文学理论家,山东济宁人。乔羽在电影、电视、歌剧、歌曲等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代表作有:歌剧剧本《花开满山头》、《果园姐妹》,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合作)、《刘三姐》,话剧剧本《杨开慧》(合作)等。歌词作品有《我的祖国》、《祖国颂》、《让我们荡起双浆》、《思念》、《难忘今宵》和《爱我中华》等。

3、曲作者简介:

徐沛东1954年生,辽宁大连人。我国著名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歌曲《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亚洲雄风》、《爱我中华》等;《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和《和平年代》等。

徐沛东是大陆流行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西北风”的代表作家,为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德育渗透: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件1:背景画面)。

(五十六个民族:汉族、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傣族、黎族、羌族、白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等五十六个民族)。

2师: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同。那么,什么是歌舞音乐呢?(课件)。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舞音乐《爱我中华》。

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

“热情”“奔放”“激昂”“欢快”“奋进”等等。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

3、读歌词(轻声高位置,再次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

读歌词时可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老师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声的方法和读歌词的情绪,学生读第二部分,师生共同读第三部分。

问题: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4、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5、作品分析。

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6、老师范唱(用情绪感染学生,用情感带动学生)问题: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

7、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注意:

1、装饰音、修止符的运用。

2、控制整体音量。

3、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

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三、教学拓展。

由歌曲《爱我中华》引入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简介,并欣赏部分民族歌舞音乐。

1、欣赏蒙古族歌舞音乐。

特色:热情、勇敢、节奏欢快。

举例:滕格尔演唱的歌曲。

2、欣赏维吾尔族歌舞音乐。

特色:开朗、奔放、造型优美、挺拔。

举例:举例:《娃哈哈》《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等。

3、欣赏藏族歌舞音乐。

举例:韩红演唱的歌曲。

四、巩固练习。

欣赏由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全体学生一起跟随演唱及表演。

五、教师小结,下课。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篇十二

在一个充满热烈与激情的季节,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教育的实践活动。此次实践的地点是“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其旨在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光辉形象,使支部成员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提升思想觉悟,并结合实践,体会“时代精神”的内涵,做合格接班人。

二、领导机构。

组长:龙博老师。

组员: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全体党员。

三、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广泛宣传活动主题。

展观角度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

第二阶段:参观旧址,重温历史,认真学习。

第三阶段:从实践中升华思想。

一、此次参观带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回顾中华民族走过的不平坦道路后,我们更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爱国主义都永远是中华民族排除万难、不屈不饶的精神源泉。而对于我们每个海航人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时时刻刻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本职工作当中,将对民族、国家的热爱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识大体、顾大局。

二、积极响应了学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号召,对理解我党“以人为本”的历史核心有切实的指导意义。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当前形势,帮助预备党员认识我党在前进道路上所面临的新的挑战,认识到党员同志保持先进性,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党的先进事例帮助党的新生力量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提升思想觉悟,继承和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朴实作风。同时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学习竖起一面旗帜,引领他们严格按照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并以此对党宣誓,做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机电工程学院。

学生第四党支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的:通过回顾屈辱的历史,让同学们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青少年要有“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的信念,只有将国耻铭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活动主持:陈童昕、胡宇航。

活动议程:

1、观看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片段)资料;(约6分钟)。

2、同学们谈感受与体会;(3-4名同学)。

3、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8名同学)。

4、签名寄语;(每位同学,请提前准备小纸签)。

5、孙老师点评。

活动过程:

陈:敬爱的老师。

胡: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陈:同学们,你们知道75年前的今天,中国发生了怎样屈辱的事件么?

胡:1937年的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残杀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余万人。

陈:除此之外,日本侵略者还对中国的文化珍品进行了大肆掠夺。每天被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胡:这是一段怎样屈辱的历史啊。

陈:这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不能忘记的耻辱岁月。

胡: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当时的一些场景吧。

陈:请看纪录片。

(播放纪录片,约6分钟)。

胡:看了纪录片,同学们的心情一定十分沉重。

陈:为什么当时中国会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敢如此大胆地残害、屠杀我们的同胞?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自由讨论,请3-4名同学发言)。

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耻辱不容忘记,历史不容忘记。

胡:为了悼念这些惨死的同胞,1985年8月,南京人民政府在南京江东门修建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

陈: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去南京旅游,请记得一定要去纪念馆参观。去了解一下我们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历史,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胡:对,小陈同学的建议非常好。我们很幸运,能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陈:75年过去了,回顾屈辱历史,我们青少年一代要时刻铭记祖国曾遭受的苦难,缅怀那些千千万万牺牲的抗日烈士。

陈:我们要牢记这段耻辱的岁月,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

胡:想起梁启超先生的训诫:今日之责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陈: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胡:我们青少年要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学习更加精益求精。

陈:我们要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我们要成为捍卫世界和平,坚定的有力的力量!

胡: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们愿为了你的崛起而奋斗不息!

(8位同学上台朗诵诗歌)。

陈:谢谢同学们的精彩朗诵。

胡: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向祖国寄语”的活动。每位同学把自己想对祖国说的话写在小纸片上,请每组按秩序把这些话贴在我们的寄语板上。

陈:请每组同学轮流有序上台寄言。

(小组同学轮流上台寄言)。

胡:我们不仅要把对祖国的热爱寄语在这张张的小纸片上,更要把这份热爱之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生活的方向。

陈:对,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中华富强而奋发图强。

胡:205班“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班队活动到此结束!

陈:请孙老师为我们讲话。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篇十四

我们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同时也是建设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在学校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校园优良道德风尚的形成,对校园人际关系的团结、和谐与发展,学校整体发展凝聚力的加强,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活动目标。

认识并深入理解“仁义礼智信”;使“仁义礼智信”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内化为实际行动,让中华传统美德在新的形势下在生活中,在校园内,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

前期准备。

1.多媒体。

2.文言字词的理解。

3.收集仁义礼智信的故事,并准备图片解释。

4.拍摄短片。

设计意图。

一、开场白: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大国。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开放的民族。

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哺育着中华儿女。传统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光照人间。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今天,我们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

(主题充满浓浓书卷气息,不妨可以采用慢慢打开画卷的形式展现主题。类似奥运会开幕式的吧。)。

二、初识“仁义礼智信”

根据形声字的特点,从拆字法中,感受每个字的意义。(最好能通过动漫演示拆字法的过程,跃动而缤纷的部首能赶走同学们对枯燥知识的无趣。也可以试着示例其中一个‘仁’的展示,大可把剩下的四个字让学生自行解决。)。

何谓仁?

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何谓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何谓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何谓信?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三、形象理解“仁义礼智信”。

听懂故事,连线匹配(五个同学分别讲述一个预先准备好的故事。锻炼演讲能力,体现演讲水平,考查听悟收获。先叙述故事,每个字分别通过1个经典历史故事,配以极具中国特色的原创工笔绘画插图,突出介绍每个字的意义与其内在的深层含义,从而诠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再请同学连线匹配。)。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其中有一个叫冯谖,冯谖在孟尝君家曾弹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等歌,因而冯谖食有鱼、出有车、他的母亲也得到了孟尝君的照顾。

备:《魏颗嫁庶母》、《楚庄王绝缨》、《苛政猛于虎》。

《季扎还愿》。王子季扎在父王去世后主动把王位让给了大哥,并出使各国。在徐国与国王徐公结下友谊,季扎见徐公深爱自己的宝剑,心中默许出使回国时将剑赠与徐公。但季扎回来时,徐公竟已经去世了。季扎来到徐公安葬处,将宝剑摆放在墓前。

备:《身在曹营心在汉》、《赵氏孤儿》、《庞涓忘义害孙膑》。

《孔融让梨》。在孔融小的时候,叔叔曾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把六个梨分给六个弟弟妹妹,但是必须还有一个梨在盘子里。聪明的孔融想出了一个办法,圆满的把梨分了。

备:《程门立雪》、《张良拜师》、《逾期赴约失大礼》。

《诸葛恪得驴》。三国时,吴王孙权在宴会上用一头驴来取笑诸葛谨。在场的诸葛谨幼子诸葛恪机智聪明,不但解除了父亲的尴尬,还受到吴王的赏识。吴王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备:《聪明的孔融》、《曹冲的故事》、《郑人买履》。

《明山宾卖牛》。明山宾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因为家贫,不得不便宜卖掉家中的老牛,回家的路上,他又急急忙忙赶回追上买主,讲明牛曾得过“漏蹄病”,已经治好了。围观的群众称赞明山宾。

备:《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曾子杀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四、指出错误,发表自己的意见。

(预先摄制了一个短片,短片中记录了同学们在校园中的许多不良行为,请同学们在观看片子的过程中指出错误行为。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竞答方式,看哪组发现得快,指出的错误多。

看片子的目的是,提醒大家注意,讲究美德应该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始,从遵守校纪校规开始,从小事开始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

丢失了良知、道义、诚信、礼仪的现象,常常上演在我们身边:

随便插话;上课吃零食;同学间搞恶作剧;

说谎;上完厕所不冲马桶;无休无止的上网打游戏;

在学生会里经常散布风言风语,在背后给人下套;乱丢纸屑;

颠倒是非,混淆美丑,撒谎骗人。

盗版书籍、山寨产品层出不穷。

假唱替身成为了家常便饭。

闯红灯,堵盲人道。

好心扶起摔地的老人却反被咬作坏人。

过渡:继承美德不需要唱高调,因为美德就处处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五、我为大家献一计:如何在校园内散发着“仁义礼智信”的气息?

1、利用学校墙面、走廊、楼梯等,布置一些名言警句。

2、开展黑板报、手抄报、辩论赛等大力宣传美德。

3、与人交际时,学会欣赏、鼓励、配合对方。

4、……。

六、结语:

道德——是一种文明的体现。一个有道德的人,必定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只有人们的道德意识提高了,才能让社会变得跟美好。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

其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在校讲文明,在家孝父母。让“仁义礼智信”这些中华传统美德之花在我们的校园美丽绽放。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篇十五

目的与意义:

记住历史,珍惜今天,努力学习,服务社会。

主题班会过程:

一、主持人引言:

a:儿时,父母告诉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b:后来,老师告诉我,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a:今天,我们在此相聚,遥想那段我们不曾经历的惨淡时光。

ab:接下来,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长河,去寻找七七事变的足迹。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一百多年的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旅顺大屠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东亚病夫等图片ppt显示)。

三、提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怎样表现我们的爱国热情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学生讨论)。

主持人a。

总结:1爱国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2爱国要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爱国要把强烈的爱国之情投入到学习中学好知识,练好专业。

爱国知识问答。

1哪一年的哪一次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和哪个国家签订的?

《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浦条约》中英中美中法。

3“一二·九”运动发生在哪一年?1935年。

4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是什么?205月12日14时28分。

5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是谁?许海峰。

6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金银铜牌数分别为?金51银21铜28。

7我国科技界的“三钱”是哪三位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的名言?顾炎武。

四、下面请欣赏《歌唱祖国》,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五、主持人小结:

主持人ab上前。

a:激昂的青春,如喷发的火山,你们曾震撼土地。

b:振臂呐喊的`余音,仍似午夜的山风,卷起后人梦中的潮起潮落。

a:无可奈何,花落夕阳里。

b:似曾相识,飞燕南归来。

a:古今轮回,史书只多了那么几页。

b:岁月流逝,生命却添了几分沧桑。

a: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b:谁说迂腐懦弱是书生。

ab:放下笔杆,我们就是中流砥柱。

a:在中国,只要有硝烟就有勇士。

b:在中国,只要有危难就有脊梁。

a:在中国,只要有侵略就有反抗。

b:在中国,只要有青年就有希望。

a:当金币碾过道德。

b:当欲望击碎神圣。

a:有人渴望重塑那份侠客的理想,攥住的,却是一把哀叹。

b:在湍急的河流之中,唯理性之舟,能够远航。

a:75年了,历史不会忘记,一声枪响,我们赶走了豺狼。

b:红旗飘飞,我们迎来了解放。

a:------年了,历史不会忘记,踏着余辉,我们缅怀畅想。

b:迎着朝霞,我们继承发扬(重音拖长)。

六、班主任点评:

这次的主题班会,我们青年学生不忘历史,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充分展示了我们青年学生远大志向,我们学生的聪明才智,我们班集体积极向上的朝气和很强的凝聚力,我们应该珍惜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时刻铭记,为我们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家而倍感光荣;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转化为创新的动力,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5831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