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动物的观察日记(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06:32:10
2023年小动物的观察日记(模板14篇)
时间:2023-12-06 06:32:10     小编:FS文字使者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动物的观察日记篇一

今天是星期日,我一早起来就帮妈妈扫院子,还没有扫几下,就被“大金”带领的一群鸡给包围住了。叽叽叽,咕咕咕!哦,它们是向我这个小主人讨吃的呢。我赶忙放下手中的扫帚,给它们撒了几把玉米豆,它们“呼啦”一声散了开去,拍打着翅膀,撅起屁股满院啄起来。

我正出神地看着它们吃食,忽然发现少了“大金”。要知道,我可喜爱它了!我在门口没有找见它,就向北墙脚下的鸡舍跑过去。鸡舍分为上、中、下三层,原来“大金”正站在最下边的一层的外边。我俯身急忙去抱,但被它毫不客气地啄了一下。

“妈呀!”我尖叫一声,捂着被啄的手,愣愣地望着它。“大金”耷拉着脑袋,脸孔赤红赤红的,全身的羽毛乱蓬蓬的,两翼扇子形的翅膀下垂着。“大金”站了一会,低低地咕咕了两声,又钻进最下层的鸡舍里。

“妈,‘大金’生病了!”我带着哭音往房子里跑,却正好撞在妈妈身上。我踮起脚尖,把受伤的手举到妈妈的眼前哭诉着,妈妈只是轻轻抚摸着我受伤的手,笑着说:“瑞瑞,放心吧!‘大金’是罩窝哩!”

“噢,孵小鸡,我还以为它是病了呐!”我缠着妈妈要鸡蛋,妈妈答应了,因为“大金”这样子已经两天了。妈妈端出了满满一罐子鸡蛋。我立刻挑最大个的蛋,而妈妈说应该挑大小适中,青红皮,圆形的,还说是这样的蛋孵出的小鸡长得快。

妈妈和我把挑好的 21 个鸡蛋拿到鸡舍前。妈妈先在鸡舍里铺了些麦草。我固执地要亲自放蛋,但当我攥紧蛋的手还没伸进鸡窝时,却像被蜂蜇了似的缩了回来。我下意识地摸了摸刚才被啄了的手。妈妈看见了我这个样,笑着说:“别怕,这回它再也不啄你了。”我心有余悸地把鸡蛋平摊在手心上,慢慢送了进去。“大金”忽然站起来,竖起羽毛,拉开了斗架的姿势“咕咕”叫着。我一怕,手一松,鸡蛋便滚在麦草上。

“大金”立即用嘴把它拨到了肚子底下,仍然在那儿“咕咕”地叫,仿佛说:“不够!不够!”我又将剩下的蛋送了进去,“大金”也一一“接”了过去,排在自己肚子下,但还站在那儿不肯卧。我冲它拍了拍手,表示“完”了,它才顺从地卧下了,展开翅膀把白花花的鸡蛋罩了个严严实实。

我笑了,妈妈也笑了。我打算继续扫院子,妈妈问我给“大金”吃什么呢?我说:“它不会出来觅食么?”妈妈抚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它要是整天去觅食吃,三心二意的,是永远也不会孵出小鸡的。”我恍然大悟,用两个小碗分别盛了小米和水。

晚上,我由早晨的孵鸡又想到了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儿童时代搂着鸡蛋孵小鸡的有趣故事;还想起了妈妈那颇有寓意的话,在心里问着自己:孵小鸡三心二意不行,难道我们在学习文化课上就可以三心二意吗?看来恐怕也是不能行的。

小动物的观察日记篇二

今天,我在公园里玩,捉了一只蜻蜓。

我轻轻地捏着它薄薄的,几乎透明的翅膀,看着它圆溜溜的大脑袋不时地转来转去。脑袋上两只明亮的.大眼睛。它的脖子显的特别细。肚子越向后越细,到尾巴成尖的了。

我一直都想知道蜻蜓是不是只吃蚊子和小飞虫。于是,就做了一个实验。

我捉了一只像蚂蚁一样的动物,放到蜻蜓的嘴边,只见蜻蜓嘴里吐出一对大牙,把那动物吞了进去,咀嚼了一下,嘴就不动了。我认为那动物被吃进去了,心想:蜻蜓吃东西怎么这么快呀?就又捉了一只蚂蚁要给蜻蜓吃。这时蜻蜓又吐出大牙,啊!我不由地瞪大了眼睛,刚才那只我认为已经被蜻蜓吃进肚子里的动物竟然从蜻蜓的嘴里爬了出来,安然无恙。

我惊呆了,然后把蚂蚁放入蜻蜓口中,它还是咀嚼了一下。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蜻蜓的嘴,心理想:是不是还会出现刚才的情况呢?过了一会儿,吐出来一个小黑点,我仔细一看是蚂蚁的头。又过了一会儿,蚂蚁的身子也被吐了出来。哦!原来蜻蜓不吃这两样东西呀!

我知道蜻蜓吃蚊子和小飞虫,它还吃什么呢?

小动物的观察日记篇三

我将小鱼放进鱼缸,也许到新家,换环境,它们似乎很新奇,兴奋。只见它们摆动灵巧的尾翼,上下左右轻盈的游来游去,又像在观察熟悉环境。这时它们好像发现什么,眼睛定格在我家原有的一条大鱼身上。然后飞快的游在它身边,就像对待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和大鱼砰砰头,靠靠背。而大鱼也很享受这番热情,还时不时扯上几根水草给它们吃,显得很温謦。

为验证我的判断,我将手伸进水里,抓住大鱼。这时奇迹发生。只见这三条小鱼用嘴式或用尾巴咬碰我的手。虽然不疼,但我已感觉到它们愤怒的功击。真是不可思议。

我不明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类表现的事情居然发生在动物里。也许是大自然赋予的本能吧!

小动物的观察日记篇四

今天,天气热得令人烦躁。外面知了直叫,路上不见一个行人,连平时喜欢唧唧渣渣叫的小鸟也不知跑到哪儿乘凉了。我无可奈何地坐在大树下乘凉,尽管手中的扇子不停地扇动着,但豆大的汗珠还是从我的脸上流下。

咦,那是什么?我的目光被地下一排黑乎乎的东西吸引。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啊!它们在干什么呢?原来,他们正在搬一块比它们小小的身子大上几百倍的蛋糕啊!

它们能行吗?我决定观察它们。只见它们有的在前面拉,有的在后面推,有的……眼看它们那浩浩荡荡的大军快到“家”了,我心血来潮,恶作剧的把那块蛋糕拿回原来的地方。本以为它们一定会气得放弃了。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它们又回到原来的地方,组织起它们那浩浩荡荡的队伍,重新搬起那块蛋糕。这一次,它们成功地把蛋糕搬回去了。

今天,我在蚂蚁身上学到,坚持就是胜利。这大概就是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吧!也许,人类那句“团结就是力量”就是从蚂蚁王国得到的启示吧!

小动物的观察日记篇五

爸爸从外婆家找来两只雪白的兔子。赡养在我家的后院里。星期六我放学回家,就认真的观察了这两只兔子,才发现它们的样子很奇特。

一个又圆又尖的脑袋,一个像用洁白无瑕的白玉雕成毛球的身子,上面有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石眼睛,加上那条笔直灵活的短毛尾巴,就凑成了它这身可爱而又健壮身体。那就是我可爱的花花。

记得有一次,我走到小兔花花旁边,我想摸她一下,可是我刚把小手伸过去,它就快速的跑开了,跑到了太阳光中去。然后我又跟在它后面。这次我拿了一些蔬菜放在了它旁边。仔细的看了一下它吃蔬菜的过程,它先把蔬菜用手拿紧,然后再用嘴巴一点儿一点儿的啃,啃完一半我发现它啃的那些蔬菜像是被蚕吃过一样,蔬菜边缘凸凹不平,像锯齿一般。

兔子还有一个生活特性,就是不吃带有露水的绿色植物,如果主人不小心找来有露水的蔬菜,兔子一旦吃了就会中毒而死。所以我们在喂食时要特别小心,早上找来的菜叶子必须在太阳光下晒干,才能喂食,这样就安全多了。

它生兔宝宝时绝不会随遇而安,先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再把自己的毛拔下来,围成一圈,然后再生自己的兔宝宝。生兔宝宝后,要把公的那些抓走,关在另一个窝里,把生了兔宝宝的兔妈妈和兔宝宝关在一窝,这样就好了,不然情况会很严重。如果我不把公的关一边,而是和兔宝宝关在一起,那么兔宝宝可能保不住,结果有可能被公兔踩死或咬死。兔子的蓄养过程很复杂,我们一定要掌握合理的方法。

这就是我观察小兔的过程。同学们,你们喜欢兔子吗?喜欢就赶紧行动起来吧!

小动物的观察日记篇六

“哦哦,小鹅儿出壳!小鹅儿出壳!”我拍手高兴地喊,我最爱小鹅。

这些刚出壳的小鹅儿一身水淋淋的,毛色不算好看,但是红红的小脚激起我的兴趣。

第二天,我把这些小家伙放出来喂食。它们的毛已经干,金黄柔美,尽管它们脚还软,站不起来,但是一个个都很活泼,放下地就一扑一扑地,像在摔跤,真逗!

小鹅儿睡觉的时候,小颈缩短,那脑袋就像用绒沾在上面的。它们很容易醒,轻轻地脚步声,它们都会睁开眼睛看看,没有声响,再睡。

十多天以后,我刚揭开遮鹅笼的罩子,它们就要争先恐后的出来,一个小鹅站在另一个小鹅身上一跳,居然跳出来!它们的毛开始变白,脚也不软。一下子就跑到我脚前要吃的,我先放些饭在碟子里,手里拿着两大片菜叶,它们嘴在呷饭,眼睛却盯着我的菜叶。菜叶似乎比饭更好吃,一只小鹅索性蹦起来呷着,摔一跤!引得我大笑起来。

这些小家伙很通人性,我一到家它们就跑到我的脚下转悠,亲热的很呐。我常常跟它们说话,有时它们还回答呢!所以,我把小鹅看成我的朋友。

小动物的观察日记篇七

听说老鼠很爱吃,今天就去看看。我来到仓鼠笼,看到它在睡觉。我习惯了,因为老鼠晚上都在动。

我用尽全力大叫,仓鼠却漫不经心地从小屋里出来,不耐烦地看着我。我怒不可遏,但突然想到:它不是很爱吃吗,那我就用食物来吸引它!我拿起一颗花生,在大厦门口摇了摇。仓鼠的眼睛慢慢变大,好像在说:给我!我扔了,一,二,五。我喂了他五颗花生,他还是看着我。

太神奇了!怎么没满?它的胃很大?好奇心驱使我去看发生了什么事。仓鼠飞快地跑到二楼,好像有人在追它。

我看着它跑进,的房子,突然我听到砰的一声。我立刻往里看:哦,它吐出五颗花生,放在屋里。我继续观察,也许是为了减少时间。仓鼠从上面跳下来问我要吃的。它的眼睛比月亮还圆!于是我拿起一只仓鼠的食物扔了进去。

我以为仓鼠会把吃到的东西都放进嘴里,然后放在屋里,过几天再吃。然而,这一次却截然不同。仓鼠当场把食物放进嘴里,狼吞虎咽!哦,我终于明白了,想出了一个道理:对于仓鼠来说,如果食物多了,就会把它们放进洞里;但是如果食物很少,它会立即吃光。生活中似乎有很多秘密!就像这句话:世界上不缺美,只缺发现美的眼睛。

小动物的观察日记篇八

我家养七条生龙活虎的`锦鲤。有的是大红色,如一个个游动的小太阳;有的是橙色,像一个个大橘子;还有的是花色,像一条条变色龙。小鱼儿的形状是流线形,体长在6~12厘米之间。我同时喂给它们鱼食和花卷末,它们似乎更爱吃花卷末。它们呼吸和进食时,嘴巴如小喇叭似的一张一合,利用吸力将食物送入嘴里。

3月15日星期三天气阴

今天,我家的小锦鲤特别活泼可爱!我喂食时,发现它们个个摆动着长而白的尾鳍和长在腹部的鳍,利用流线形的身子和灵活的尾部以50~60厘米/秒的速度抢食。它们的胆子也很小,一有什么动静或声音,就会满池子乱跑。有时两条鱼撞上,还会用尾巴摆动着打对方的背鳍,好像在传递什么信息。它们游动时尾巴在98~180度之间摆动。很悠闲时,它们会一条一条地“躺”在鱼池角落里休息,好像怕影响同伴似的;生气或害怕时,回很快“躲”到其它鱼中,好像生怕别人看到自己一样。

3月16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我刚喂完鱼食,只见一只体宽2厘米,体长7~8厘米的花斑锦鲤从口中吐出一条2~3厘米的深绿色物体。它吐完后,用嘴吸几口气,游走。其它几条鱼也接二连三地吐出此类分泌物。我想,这种白色和深绿色的分泌物可能为它们不想吃的食物,也可能是胃酸或水中的不良细菌……。看来,没有丰富的知识无法探索大自然!

3月17日星期五天气雨转阴

今天,我将鱼食放在一个钩上,在水中停留5分钟,一条贪吃的小鱼游过来。突然,我将小钩提起,小鱼竟用尾巴以180度的角度摆动,两个肚鳍用力前后摇动。一转眼,跳离水平面2~4厘米,然后落入水中,激起一圈圈水涡。我查找资料:鲤鱼(锦鲤)确实会跳,最高跳过1米。在江河湖泊中的鲤鱼经常在太阳落山时跳出水面嬉戏。民间也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3月18日星期六天气晴

今天,我要给鱼换水。换水前,鱼儿都静悄悄的,好像怕谁发现,“躲”在水深8~9厘米以下。就算有好吃的东西,也“守株待兔”,等着它自己沉下来。可刚换水,鱼儿们都把鱼鳍一摇一摆的,互相追逐嬉戏。喂食时,个个争先恐后地吃着食。为什么前后变化这样大呢?我个人认为:鲤鱼虽是在河、湖中长大的,习惯长期不换水的生活。但就像人喜欢干净的家一样,鱼也喜欢干净的水。干净的水不仅“空气新鲜”,而且没有满池的排泄物,鱼当然喜欢!

3月19日星期日天气晴转多云

鱼儿是很喜欢玩耍的!它们时而向上扑食,时而向下冲击,时而在水中你追我赶。可是,这些都是鱼的正着游,难道它们不会“倒着走”吗?通过观察,我的答案是会。不信,看看我家的锦鲤。小家伙向前游时,肚鳍向后划,身体和尾巴左右划动,产生一股旋涡流推动鱼向前。所以有时它们可以借助水流滑行一段。而向后游时,肚鳍向前划动,像我们划船一样产生一股推动力,加上尾巴只向右或向左摆动,鱼自然就“倒车”。

小动物的观察日记篇九

今天上午妈妈不知在哪弄回来一些花生,让我观察花生。

花生的外壳是淡黄色的,形状短短的,像一只住在树洞里的小虫子,摸上去有点粗糙,仔细看上面还有凹凸不平的地方,凑上去闻闻能嗅到一股淡淡的泥土的清香。

轻轻剥开花生壳,露出了几颗粉红色的花生米,就像小宝宝躺在摇篮里睡觉。慢慢地剥开粉红色的衣服就会露出白嫩嫩的果肉。我忍不住把果肉放进嘴里轻轻一咬,脆脆的有一点点苦味,细细的品味带着一丝丝的香甜。

花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它还具有促生长、抗衰老、止血造血等功效。所以明间又称“长生果”,和黄豆一样被誉为“素中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与鸡蛋媲美。

花生是那么不起眼,但它的营养价值却是非常高,它从不炫耀自己,把果肉埋在土里,我赞美花生!

小动物的观察日记篇十

今天,王老师让我们种绿豆芽。

绿豆的身子圆溜溜地,就像一个小皮球。绿豆的身上有一个黑乎乎的小圆点,就像一条小虫子在绿豆芽的身上爬来爬去,那翠绿的绿豆在和伙伴们玩耍呢!

我看那个小家伙非常有趣,就把它种了起来:我先把纸巾放入杯子里,再把绿豆放在里面,然后给它加一点点水,最后慢慢地等待。

绿豆芽什么时候长大啊,我已经忍不住了!

9月22日星期四天气晴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绿豆芽面前,哇!绿豆芽已经破皮子了。

小动物的观察日记篇十一

我家养了六条鱼。其中三条是“金菠萝”鱼,另外三条是一大两小三条金鱼。

“金菠萝”的模样真有趣!你看,淡黄的身子上面有红色的斑点,尾巴、鱼鳍,都是白色的,好像一个有趣的小丑呀!第一次我见到它的模样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我觉得金鱼长得蛮漂亮的。它们的身子是红色、橙色、白色,鳞片也是这三种颜色。尾巴、鱼鳍自然就是白中带红了。最重要的时候是当它们晃动尾巴的时候。那个时候,它们的一条条尾巴犹如一把把扇子,它们晃一下尾巴,就好像扇子扇了一下,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觉得我家的鱼很有趣。每当我给它们喂鱼食的时候,它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游到水面上,拼命地抢着鱼食。吃饱了,就会心满意足地游回水底。有的时候还会游到我面前,向我摆尾巴,好像在对我说:“谢谢!谢谢!”

我的脑子一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鱼是用身体哪个部分来游的呢?这个问题我冥思苦想了很久,怎么也想不出答案。

最终,这个问题还是在科学课上被老师解答了。答案就是:鱼是用鱼鳍来游的。当时,我想起了老师在课堂上说的一句话:“在生活中只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才会有新的发现。”我打算回家看个究竟。

回到家,我在鱼缸前仔细观察,只见六条鱼游动时,鱼鳍都在左右摆动,现在我终于相信老师说的话了。

我家的金鱼真有趣!

小动物的观察日记篇十二

我养过一只小白兔。这只小白兔的样子特别漂亮,圆滚滚的身体,长长的耳朵,两只秀气的红眼睛,还有那小小的三瓣嘴和总也长不长的短尾巴,真是太有趣了。

小白兔有时侯非常温顺,趴在我的大腿上,懒洋洋地睡大觉。睡醒了,它会用爪子蹭我的大腿,好像告诉我它醒来了。但它也非常胆小,一见到陌生人就躲在阳台上,有时候还吓得直哆嗦呢。我真希望它的胆子能变得大一些。

小白兔吃东西时非常安静,每天我只要把萝卜和青菜放在它的嘴边,它就会把食物叼到一边,独自享受“美味大餐”,连理都不理你。

小白兔有时候还很淘气,趁我不注意就把阳台上弄的“天翻地覆”。但我并不责怪它,因为我觉得小白兔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有趣。

小白兔的休息方式也比较特殊:身子趴在沙发上,前爪向前伸,后爪向后伸,头侧过去。有一次,它竟然在沙发边睡着了,差点没滚下去,还好我及时发现,一把托住了它。

小动物的观察日记篇十三

我家有一只小猫,它刚来我们家的时候才出生36天。它小小的。刚来到新环境,它很害怕。只要有角落,它就躲到角落里,谁也不能把它从角落里弄出来。我只好在角落观察它。

它跟我两个手掌差不多大,眼睛亮晶晶的,像两颗美丽的宝石。灰灰的绒毛,很柔软,摸起来舒服极了。它有一对锋利的小爪子,抓起人来还有点痛呢!不过它的小奶牙咬起人来一点儿也不疼呢,痒痒的。它的小耳朵是耷拉下来的,像折叠的一样,可爱极了!像猫头鹰的一样。妈妈告诉我它叫折耳英短猫。

它就像一个小婴儿一样需要照顾和关爱,我和妹妹像对带亲生弟弟一样,爸爸好妈把它当成猫儿子一样,我们对它呵护备至,我们希望它不仅能健康成长,还能感受满满的幸福。

时间过得真快,小猫来我家已经半个月了。它长得很快,感觉比刚来的时候大了将近一倍。灰色的绒毛越来越厚了,我妹妹给它取了名字叫“毛球”。眼睛越来越亮了,像两颗玻璃珠似的。脸也从原来萌萌的,变得有点“小伙子”的样子了。

经过半个月的相处,它已经很适应我家的环境了,胆子变大了,非常调皮,也很粘人。它总喜欢和人在一起,希望人陪它玩,逗它。它最喜欢抓东西了,尤其是抓滚来滚去的球。每次我写作业的时候,它就躺在我脚底玩我的拖鞋,有时候它就把拖鞋当枕头睡着了。因为它还是幼猫,每天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睡觉。

它活泼可爱,聪明调皮,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它。

在我吃早饭的时候,妈妈说它可以喝鲜奶,我就把我的牛奶倒了一点在它的碗里。它闻了闻就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吸溜吸溜的,又一会就见底了。然后又抬它的小脑袋,小鼻子上沾着牛奶,用大眼睛着我,好像在说:“不够不够,小主人再来一碗!”我毫无抵抗力,只好又给它分了一点我的牛奶。

小动物的观察日记篇十四

今天是星期日,我一早起来就帮妈妈扫院子,还没有扫几下,就被“金皇后”带领的一群鸡给包围住了。叽叽叽,咕咕咕!哦,它们是向我这个小主人讨吃的呢。我赶忙放下手中的扫帚,给它们撒了几把玉米豆,它们“呼啦”一声散了开去,拍打着翅膀,撅起屁股满院啄起来。

我正出神地看着它们吃食,忽然发现少了“金皇后”。要知道,我可喜爱它了!我在门口没有找见它,就向北墙脚下的鸡舍跑过去。鸡舍分为上、中、下三层,原来“金皇后”正站在最下边的一层的外边。我俯身急忙去抱,但被它毫不客气地啄了一下。

“妈呀!”我尖叫一声,捂着被啄的手,愣愣地望着它。“金皇后”耷拉着脑袋,脸孔赤红赤红的,全身的羽毛乱蓬蓬的,两翼扇子形的翅膀下垂着。“金皇后”站了一会,低低地咕咕了两声,又钻进最下层的鸡舍里。

“妈,‘金皇后’生病了!”我带着哭音往房子里跑,却正好撞在妈妈身上。我踮起脚尖,把受伤的手举到妈妈的眼前哭诉着,妈妈只是轻轻抚摸着我受伤的手,笑着说:“瑞瑞,放心吧!‘金皇后’是罩窝哩!”

“噢,孵小鸡,我还以为它是病了呐!”我缠着妈妈要鸡蛋,妈妈答应了,因为“金皇后”这样子已经两天了。妈妈端出了满满一罐子鸡蛋。我立刻挑最大个的蛋,而妈妈说应该挑大小适中,青红皮,圆形的,还说是这样的蛋孵出的小鸡长得快。

妈妈和我把挑好的21个鸡蛋拿到鸡舍前。妈妈先在鸡舍里铺了些麦草。我固执地要亲自放蛋,但当我攥紧蛋的手还没伸进鸡窝时,却像被蜂蜇了似的缩了回来。我下意识地摸了摸刚才被啄了的手。妈妈看见了我这个样,笑着说:“别怕,这回它再也不啄你了。”我心有余悸地把鸡蛋平摊在手心上,慢慢送了进去。“金皇后”忽然站起来,竖起羽毛,拉开了斗架的姿势“咕咕”叫着。我一怕,手一松,鸡蛋便滚在麦草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4661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