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能促使教师思考如何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总体设计应该合理安排课时和教学重点,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学实践需要不同的教案设计,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教案范例进行参考。
幼儿园节约粮食的教案大班篇一
主题班会: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班级:
大班。
班会主题:
活动理念:
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教育目标:
1、粮食的来之不易;
2、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
3、学会从身边开始节约,不浪费学校的粮食;
4、树立为学校节约的意识,就是尊重我们父母的劳动果实,就是给国家节约,给世界节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10月16日是什么日子吗?(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日,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粮食”,我们的班会主题就是: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二、话题设计1。
同学们,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我们的父母都是农民,我们都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每餐吃的白米饭是我们的农民父母们如何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3分钟回想,再由学生自由发言。
——班主任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现在,我们都知道,我们每天的吃的白米饭来之不易:耕地、播种、秧苗、移种、除草、除虫、施肥、收割、晒谷子、碾米等等,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如果出问题了,那就成不了白米饭了。
三、话题设计2。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公顷(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资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何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和贫穷,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
四、话题设计3。
我们自己有没有浪费的行为呢?
——教师先自己剖析自己的一些日常浪费行为进行检讨!
——学生进行自我剖析。
——教师总结发言:同学们,我们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浪费性行为,大部分同学都是无意识的行为,没有这个习惯。那么,从今天开始,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反对浪费,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五、活动设计1。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签名仪式。
六、活动设计2。
——全体同学宣誓:
我宣誓:从今天起,从我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用水用电,反对浪费,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我发誓,我一定做到!
宣誓人:__。
七、结语:
同学们:“不要把浪费当成潇洒,你挥霍的是一种修养;不要把节俭看做尴尬,你培养的是一种品德。我希望此次班会可以带给我们反思,可以让我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真正意识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幼儿园节约粮食的教案大班篇二
活动目标:
1、知道粮食的来历和节约粮食的道理。
2、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园进餐礼仪。
活动准备:
提前熟悉故事《小猪请客》、熟悉音乐游戏《我爱吃》。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唐诗《悯农》引出节约粮食的主题。
(二)关键步骤:
1、介绍粮食的来历:
(1)提问:“你们知道粮食是怎样来的吗?”
(2)结合《悯农》这首古诗,讲解古诗大意,让孩子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得之不易。
古诗大意:“在夏天的中午,农民伯伯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他们累得满头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可是,有谁知道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种出来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讨粮食的来历和为什么要节约粮食。
2、带领幼儿大声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
(三)引歌套词、古诗新唱活动延伸:
1、讲故事《小猪请客》。
通过故事《小猪请客》,教育幼儿怎样节约粮食。
2、音乐游戏《我爱吃》。
组织幼儿做音乐游戏《我爱吃》,加深幼儿对各种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发幼儿的食欲,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开展“小小检查员”活动邀请班上的幼儿轮流当“小小检查员”。每餐之后检查幼儿的餐具是否还有剩饭剩菜?督促幼儿节约粮食。
幼儿园节约粮食的教案大班篇三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爱惜粮食”这一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活动一观察谈话:这是谁浪费的。
目的:让幼儿观察已发霉、变质的食物,明白这些食物是哪里来的,在讨论中萌生初步的节约意识。
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扔掉的剩饭。
过程:
2.教师小结,让幼儿懂得:小朋友扔掉的食物都是用粮食加工成的,浪费了很可惜,要改正挑食剩饭的坏习惯。
活动二粮食是怎样来的。
目的:让幼儿明确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应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准备:录像机,农民“田间劳动”的录像带一盘。
过程:
1.请小朋友看录像,内容是:农民伯伯种庄稼,春天里播种、施肥、浇水,夏天里顶着烈日锄草,秋天里忙着收割。
2.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录像内容再向幼儿完整解说一遍。
3.请农民伯伯来班内参加活动,给幼儿介绍:我们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地辛勤劳动,从播种到锄草、施肥、收割,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我们晒黑了脸,累弯了腰,两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4.让幼儿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请农民伯伯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提问作出小结,教育幼儿要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活动三歌表演《悯农》。
目的:让幼儿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
准备:“农民伯伯锄草”挂图一张,录音机、录音带。
过程:
1.出示挂图,让幼儿说一说: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2.让幼儿模仿表演农民伯伯锄草的动作。
3.幼儿一起朗诵古诗《悯农》,教师教小朋友学唱歌曲《悯农》。
4.放歌曲录音,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歌词加上相应的动作,然后大家一起边唱边表演。
活动四和面。
目的:1.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劳动的艰辛。2.培养幼儿积极动手的能力。
准备:面板、适量的面粉、盆、水。
过程:
1.向幼儿交待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和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及时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面粉。
3.让幼儿分组讨论和面难在哪里,并让幼儿明白,虽然和面很不容易,可叔叔阿姨们还要把和好的面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种面食和糕点。
4.师生一起把和好的面送到食堂,让叔叔阿姨加工成大馒头。
活动五讨论:怎样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目的: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节约意识。
过程:
2.教师小结:鼓励大家比一比,都来争当爱惜每一粒粮食的好孩子。
幼儿园节约粮食的教案大班篇四
2、让幼儿明白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儒灵童教材。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幼儿随着儒灵童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新授课程。
1、“听”故事提问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蚂蚁窝吗?为什么萌萌被抬进蚂蚁窝?请听故事《小蚂蚁的仓库》。
2、安静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小蚂蚁的仓库怎么会有那么多好吃的?
故事总结:萌萌吃东西的时候总会把食物浪费,小蚂蚁把萌萌丢下的食物抬回了家。当萌萌来到蚂蚁仓库后,羞愧极了,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浪费是可耻的行为。小朋友,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珍惜粮食的好孩子。
3、“看”动画提问导入:你们知道我们做饭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
4、认真看《儒灵童》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大米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
(3)小朋友们今后你会怎样珍惜粮食?
5、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农民伯伯种粮食非常辛苦,从播种到锄草、施肥、收割,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晒黑了脸,累弯了腰,两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才能收获粮食,我们要做珍惜粮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费。
三、图谱演示,判断对错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
教师看图总结:小朋友们,粮食来之不易,我们吃饭时要把碗里米饭吃干净,不掉桌上和地上,图中的宝宝吃饭时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讲卫生又浪费,让我们一起做个爱干净不浪费的好孩子。
四、游戏互动,巩固主题名称。
小鸡吃米粒。
准备:一些废旧的纸揉成的纸团,几个纸箱或者塑料桶。
规则: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变身为小鸡“吃地上的米粒”,伸出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鸡状。每次只可以用手夹一粒米粒,然后把“吃”到米粒迅速的放到纸箱或塑料桶里。看谁把地上的米粒“吃”得又快又干净,给与奖励。
五、活动延伸,主题内化。
(1)带领幼儿诵读《弟子规》经典。
(2)教师可在日常幼儿吃饭的时侯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食物。
(3)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
幼儿园节约粮食的教案大班篇五
设计意图: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爱惜粮食,文明就餐”这一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理解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爱惜粮食,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古诗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观看课件唐诗《悯农》引出爱惜粮食的主题。
二、初步了解粮食的来历,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
1、认识水稻和麦子。
教师:今天,老师从农民伯伯那里请来了两位客人,猜猜他们是谁?出示图片教师:我们请这两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吗?”——粮食。
2、出示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粮食的来历,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师:粮食有许多话想对你们说,你们想听吗?请水稻先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
(2)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3)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养护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说我来的容易吗?为什么不容易?
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我才能诞生!”
教师:下面请小麦来和大家说一说。
小朋友,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幼儿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小结:用餐时我们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掉饭,不倒饭。
4、通过动画故事和幼儿一起探讨如何爱惜粮食。
教师:让我们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对待粮食的。观看故事。
每个问题幼儿回答完后,通过视频验证小结。四、游戏《我爱吃》加深幼儿对各种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发幼儿的食欲,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围成一个圆圈,请3—4个幼儿在圈里边唱边表演。唱到最后一句时,走到一个朋友面前,边拍手边说:“嘿嘿,猜猜我想吃什么?要求对方说出一种主食名称。依次交换游戏人,游戏重新开始。
幼儿园节约粮食的教案大班篇六
1、感受歌曲旋律,学习演唱歌曲。
2、学习用短促的声音表现歌曲的跳音部分。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磁带及录音机。
1、以游戏方式,前置副歌学习,掌握跳音的唱法。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做游戏,我来做老公公,你们做小猴子,我做什么,小猴子也要跟着学做。(教师和着副歌部分的旋律做动作,当唱“来来来来”时做拍腿动作,当唱“秋天多么美”时做张臂拥抱动作)。
欣赏后提问:你发现这首音乐中哪一段音乐比较特别?(引出跳音)。
——幼儿学唱。(重点学习跳音部分)。
2、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记住歌词。
1.班科学《秋天多美好》是季节认知中的一个版块,秋天囊括了多个层面的内容,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整个大主题的探索,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切入方式,导致了课程内容的过多和不可消化,幼儿的学习过程也只是蜻蜓点水,在每个环节中都不能很好的深入探索,不能更全面的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执教者来说,对环节的掌控和课堂节奏的把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我的课程目标是这样设定的:
能运动多种感官途径了解认识秋天,知道秋天是一个美好的丰收的季节。
2.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体会彼此分享的快乐。在活动之前我也搜集了很多有关于秋天的东西,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了解和认识秋天,从吃的到看的,再到摸到的,再到闻到的,在发挥幼儿感官技能的基础上,让他们探索和思考,奈何内容实在太多,没有任何一次的小环节是丰满的,以至于每个大环节的递进都是平铺直叙式的平淡乏味,毫无跌宕起伏的惊喜感,在调动孩子们积极主动学习方面设下了一个大屏障,不仅我无法穿越,孩子们也无法跟进。
不仅在课堂上我的支持策略出现故障,在对教材的解读上我也存在很多的偏差,就单单是这个大主题子内容的选择上我就没能横好的掌握,如果从小的入口切入秋天这个大环境,以小见大,感受秋天的某个方面的美,再迁移式的感受整个秋天大环境的独特和神奇,这样给了孩子更多的想象和感受的空间,也给了自己一个更好掌控的局面,对于整个教学思想---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所以,日后对教材的解读把握还需要更细致的思考,多多请教,多多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虽然经历了滑铁卢,但是也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必须摈弃的一些方式,对自己来讲,何尝不是一次成长和历练呢。
幼儿园节约粮食的教案大班篇七
活动背景:
节约是个永恒的主题,节约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美德。诚然,现在的小孩子大都没有经历过艰苦的生活,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也难以理解。因此,教育幼儿从小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的风尚,要求幼儿每餐把自己的一份饭菜吃完,懂得珍惜和节约粮食,体会到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
在幼儿园正确、有效的引导幼儿的节约意识,培养幼儿的节约行为,必将使孩子终身受益,并能有效的影响一个国家的精神。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针对现在的孩子们不懂得珍惜粮食,随处可见挑食、浪费食物这一现象,组织幼儿进行“样样食物都爱吃,浪费一粒不应当”的活动。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思维具有形象性,因此,本活动从五个方面进行。
第一环节:让幼儿说说、做做,初步了解大米是从哪里来。
第二环节:通过看课件,了解稻子的生长过程,从而知道农民伯伯种粮很辛苦。第三环节:看看、说说,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粮食。
第四环节:通过看课件,知道世界粮食日,了解为什么要节约粮食。
第五环节:欣赏诗歌《悯农》,进一步教育幼儿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粮食。
活动目标:
1、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懂得日常生活中做一位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的好孩子。
3、知道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粮食日”。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稻谷、米饭各一碗,电饭煲一只,对错判断图片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一碗米饭,提问:“这是什么?”(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
2、提问:你们知道大米是从哪里来的吗?田里收上来的就是米吗?(是稻谷)。
1、(出示稻谷)请大家动手剥去稻谷金黄色的外壳,看看里面住着谁?
【师生共同剥稻谷】。
图片。
二、了解米的生长过程。
1、你们知道稻谷是怎样长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稻谷是怎样长大的。
2、师生共同看课件。
图一:分别点击出现耕地、播种、插秧、除草、打药水等田间管理图二:分别点击出现稻子成熟了、收割、碾米、大米。
3、小结: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稻谷可不容易,他们要耕地、松土;播种、插秧;还要进行浇水、除草、施肥等田间管理,过了好几个月才能长出金黄色的稻谷,稻谷成熟了,农民伯伯把稻子收割了,送到碾米机里脱壳,这才有了白白的米。
提问:看了稻谷生长的过程,你知道了什么?
(农民伯伯种粮不容易……)。
三、了解米的作用以及米类食品。
1、农民伯伯为什么要辛辛苦苦的种稻谷呢?
幼儿自由讲述(因为大米是我们吃的主要食品)。
2、大米是我们吃的主要食品,人们为了使大米更好吃,想办法把大米做成了各种食品。幼儿欣赏多种食品。
点击图三:(汤圆、米粉、粥、爆米花、年糕、八宝饭等)。
四、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师:由于干旱、地震、龙卷风、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减收,有一些地方缺少粮食。世界饥民人数超过10亿,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以来,饥民有所减少,但仍保持在9.25亿。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每年的十月十六日为“世界粮食日”。目的是提高人们对世界粮食问题的认识,加强全世界的团结,共同与饥饿、营养不良和贫穷作斗争。
2、点击图十:认识“世界粮食日”标志。
3、讨论: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没有饭吃,我们小朋友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幼儿自由讲述)。
4、点击图十一,小结:不挑食,样样东西都要吃;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外出吃饭时,吃不完打包;吃火锅或自助餐时,吃多少拿多少,吃饭时不讲话、掉在地上的粮食要捡起来,不浪费食品。
五、游戏:他们做的对吗。
幼儿将手中的图片送到对、错标志下。
六、欣赏古诗《悯农》。
七、活动结束:我们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平时要怎样做一个节约粮的好孩子,我们大家来比赛,看谁做得好。
八、活动延伸:幼儿品尝大米饭。
幼儿园节约粮食的教案大班篇八
一、班课课题:
珍惜粮食,吃好盘中餐。
二、本课目的:
通过召开这一次主题班会,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让同学反思自己对待粮食的态度,从而懂得日常饮食的一些良好习惯,能做到爱惜劳动果实;让同学们养成物尽其用,不浪费,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三、本课形式:
表演、小品、背诵等。
四、过程设计:
(一)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导出班会主题,古人云:身披一缕,当思织女之劳;日食这餐,每念农夫之苦。如果没有粮食,人类将无法生存。如果没有粮食,中国何谈发展。
(二)让本放小记者对本班同学以珍惜粮食为中心进行采访,并将采访答案与同学交流。
(三)请同学们观看《小品喜怒哀乐羊肉串》,以此告戒同学们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食品问题早已不是个新话题了,“节约粮食”更是我们从小便熟知的字眼。不管是从何丽珠和朱佳颖演出的小品还是李奕炜等同学演出的小品,我们不难得知隐藏其中的道理。
(四)以令人震惊的数据来告诉同学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培养同学们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好品质。最后,宣布班会结束。
(五)教师小结。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和所有人的号召与呼吁,我们希望它是一种情结,熔铸在你与我的心中,从而自觉的作到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幼儿园节约粮食的教案大班篇九
目标:
1.了解水的多样用途,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了解缺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
3.了解和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的具体方法。
准备:
1.经验准备:前期组织幼儿开展与水相关的主题活动,了解水在生活中的用途。
2.材料准备:节水小能手课件、视频、图片、照片。
过程:
一、了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1.播放水声,引出主题。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平时接触水吗?
2.通过提问引发讨论。
(1)师: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用途吗?
幼:水可以用来洗脸、刷牙、洗衣、做饭。
幼:渴了要喝水。
幼:有水可以游泳。
(2)师:除了人类离不开水,还有谁也需要水?
幼:动物也需要喝水。
幼:植物生长、庄稼成熟都离不开水。
师(小结):原来大家都需要水,离开了水,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呢?(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感受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世界万物都需要水。)。
师:水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没有了水,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
1.播放视频,让幼儿了解缺水的危害。
视频画外音:“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半壁江山已沙漠化,然而当前水污染的现象仍没有停止,浪费还在继续。而另一方面,田地因为没有水,粮食无法成熟;人们因为缺水,健康受到威胁;鱼儿因为河水干了而死亡……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会不会是人的眼泪?”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深入思考。
(1)师:刚才的视频告诉我们,缺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出示相关视频截图帮助幼儿回忆。)。
幼:因为田地没有水,土地干裂了,庄稼没有收获,人们就没饭吃。
幼:因为没有水,小朋友的衣服裤子都脏脏的,有的小朋友会生病。
幼:因为没有水,动物们都死了,是渴死的。
(2)师:水资源在减少,无数生命受到了死亡的威胁,我们该做些什么?(引导幼儿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
师(小结):我们国家的水资源非常缺乏,许多地方严重缺水,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人人都应该节约用水。
幼儿园节约粮食的教案大班篇十
亲爱的老师、小朋友和家长们: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为了形成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同时,用实际行动缅怀袁隆平院士,__幼儿园决定开展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光盘行动,现向全体教职工、小朋友和家长们发出倡议如下:
1、有一种习惯叫“节约”,有一种节约叫“光盘”。
“光盘”就是吃光盘子里的东西,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老师和保育员给每一个孩子讲一讲光盘活动。
2、吃多少打多少,盛多少吃多少。
各位保育老师、老师针对每一个孩子的身体状况打饭。
3、讲究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
把幼儿园分的饭菜、点心全吃完,放学后少吃零食、方便食品。
4、积极劝导、监督身边的小朋友杜绝浪费的现象。
节俭从我做起,大家共同参加“光盘行动”,做“光盘”个人,创“光盘”班级。
5、小手拉大手,做节俭家庭。
动员家庭成员参加“光盘”行动,让更多的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全体教职工,勤俭节约人人有责、人人负责,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位教师,每名幼儿都能从自身做起,从本班本部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注每一个节约粮食的细节,堵塞每一个浪费的漏洞。
让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在每一家__园蔚然成风,变成每个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为幼儿从小播下节俭的美德,积极为建设生态文明节能环保型的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幼儿园节约粮食的教案大班篇十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环境教育"已走进课堂,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作为21世纪的主人,有必要让他们尽早接受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而且今年冬季以来,玉溪气候干旱,很长时间都没有降雨,水资源会越来越贫乏。所以,结合以上这些原因及特点,我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知道人类生活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
2、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活动准备。
一盆干枯的花、一盆水、抹布、录音机;活动前教师关掉盥洗室的水闸。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想一想:
1、请一名在美工区做完手工的‘幼儿,发现该幼儿手脏了,都是颜色……老师:“那好,待会儿,我们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2、老师:“前几天下了场雨,把我们班的玻璃都弄脏了,溅上了些泥点,待会儿,我想请位小朋友想个办法,能不能把玻璃变得像原来一样清洁呢?”
3、保育员老师搬上一盆打蔫儿的花,问:“小朋友你们看,放了几天假,咱们班这盆花怎么变成这样了,叶子都……(颜色怎样,请幼儿上来摸土的感觉)”幼儿:“好像生病了,快死了。”老师:“那我们快帮帮它,把它救活吧!”
4、老师请三个小朋友分别去完成那三个任务,想个办法把问题解决(引导幼儿去用水解决,并发现水没有了。)。
二、说一说,听一听。
1、教师首先表现出很着急(表情、动作),引导启发幼儿,想想为什么水没有了?可能是流干了!
2、教师问保育老师:“您知道为什么没有水了吗?”保:“哦,关于这件事呀!早晨来园时我看到水管滴答、滴答地漏,足足漏满了一盆,而且小水滴还跟我说了许多话呢!”教师:“说的是什么呢?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想……)保:“那好,现在就请小朋友听一听我和小水滴之间的一些对话吧!”(出示一盆水、放录音)。
3、教师:“哦,原来是这样呀!”提问:
1)为什么没有水了?
2)这盆水是从哪来的?
3)你们看小水滴这么的生气、伤心,我们怎么才能让小水滴不伤心,不生气呢?(启发幼儿做错事后应该怎样,并表示不再浪费水了,要节约用水)。
三、做一做,试一试。
1、启发幼儿用滴漏的那盆水把刚才没水无法做的事做完,谈一谈感受,强化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讨论:
1)在平时如何做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2)我们班小朋友都懂得要节约用水了,那么我想请你们回家后想个好办法,让全国的小朋友都像你们一样做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3、打开水闸,老师:“刚才我们也向小水滴道歉,并且保证以后要节约用水,不再浪费了,小水滴应该不会伤心了,是不是已经原谅我们了呢?现在我们去盥洗室找一找水吧”
活动效果反思:通过情景表演来设计问题情景,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积极参加讨论。但是部分幼儿对该方面问题的接触较少,需要继续进行更多的教育和培养,引起幼儿节约用水的主动意识。
节约用水教案幼儿园,地球淡水资源匮乏,我想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我们应该要节约用水,培养幼儿从小就节约用水的习惯,让他们了解地球的现状。
幼儿园节约粮食的教案大班篇十二
一、活动名称: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懂得要爱惜粮食。
三、活动准备:
1、水稻、麦子、农民种田图片。
2、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拿出水稻、麦子的图片,我们请这两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两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2、粮食来之不易。
(1)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a、“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
b、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2)下面请小麦来和大家说一说。
(3)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3、怎样爱惜粮食。
(1)请小朋友讲一讲你们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2)那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对待粮食呢?
幼儿园节约粮食的教案大班篇十三
饥荒年代人们挖野菜吃的图片、丰盛的饭菜图片。
展示吃野菜和丰盛饭菜的图片,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1、教师提问: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当时人们为什么会挖野菜吃?
幼儿作答:太饿了,没有东西吃,才会到处挖野菜。
2、袁爷爷的梦想。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怎么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来听一听袁爷爷的故事和梦想吧。
袁爷爷的梦想: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了梦想。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获得共和国勋章的国士。袁爷爷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解决了全世界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真正的粮食英雄”,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对袁隆平为世界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3、袁爷爷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攻克难题的勇气、心怀国家的伟大情怀。
4、我们应该怎么做?
健康成长,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不懈追求梦想,报效祖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16714.html】